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现象测试题

声现象测试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声现象测试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1篇

徐莹为人热情,很受老板和同事的喜爱,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那些稀奇古怪的各种测试。就是那种通过血型、星座,结合几道简单的心理测试题,很快推断出一个人的脾气、性格、爱情观,甚至运势的心理测试。

恋爱的时候,徐莹经常和我一起八卦娱乐圈最新的猛料,我发觉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总能透过八卦现象深入到问题的本质,通过对事件主角的性格和行为的分析把前因后果诊释得滴水不漏。我知道这种分析有一定的心理含量,也有些科学依据,因为人的心理总是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只是一般人不善于捕捉罢了。

不过,有时候我并不赞同能通过简单的测试来妄言谁是谁非,或者说就能判定得滴水不漏,毕竟万世万物是时刻在发生变化的。“什么,你不相信我的判断?来来来,做一下这套心理测试题。你是一个对爱情坚贞的人,但是胆子太小幻想太多,这会导致你的婚姻不得善终。信了吧?告诉你,李湘做这套题的选项就是这样的,杂志上都登了,所以她离婚啦!”

尽管如此,久而久之,每到午休时间,徐莹的心理自测还是成了办公室的一道最受欢迎的减压风景:有初尝恋爱滋味来坚定信心的,有走到分岔口寻求“科学”指导的,有“七年之痒”当前迷惘无助的……徐莹总是不厌其烦地借助一套套心理测试题抚慰着一颗颗浮躁的心灵。

一次,我刚刚完成一个大策划,正闭目养神进入惬意地自我陶醉中时,徐莹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本子,叫我在那张画着心形的几点萤火的纸上随便写几个字。我早习惯了她那神秘兮兮的样子,略微迟疑,我认真写下“赵晓宁”三个字。没想到我的签名却让徐莹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一闪身跑开了。

下班的时候,我收到她的短信:为感谢你的配合,想请你吃个饭,赏脸吗?心情好,又有美女主动献殷勤,何乐而不为?事后徐莹亲自出来解释:那几点萤火就是“莹莹”的意思,代表的是她自己,那个心形自然代表爱,而我签上自己的大名……那一刻,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天哪,爱神主动降临了!

我没有理由拒绝徐莹的爱。很快,我喜欢上了做事干净利落、其实骨子里全是小女人情怀的徐莹。

可自从恋爱后,我就变得比较郁闷起来。照理说,刚毕业两年就坐上广告公司创意主管的位子,又有一个娇俏可人的女朋友,正是事业得意、爱情甜蜜的时候,“郁闷”这个词本该跟自己无缘的,可问题偏偏出在这个古怪精灵的女朋友徐莹身上。

徐莹自从把我“陷”进她的爱情作坊后,时常会变着法儿搜罗来各种稀奇古怪的题目让我做。爱屋及乌,一时间,我对心理测试也由以前的听之任之变为有些热衷了。一次次地配合她来验证两人的“匹配度”和爱情的“忠贞度”。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这位女友已经不是简单地拿心理测试题消磨时光了,她简直就是把这些千奇百怪且在我看来根本牵强附会的题目当成了“革命导师”来顶礼膜拜,我经常被她的测试弄得哭笑不得痛苦不堪。

一次,我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徐莹拿着一本休闲杂志,笑意盈盈地走过来,说:“这里有道爱情测试题,可以测试一个人对爱情的忠贞指数,要不要做做?”

徐莹的温柔言语里分明藏着几丝狡黠。这些测试题在我眼里,只不过是游戏,问问答答玩一玩倒也无妨,可是想到她在这方面可是出了名的小心眼,这信口回答的都直接关系着爱情大事,弄不好就要戴上见异思迁、移情别恋的罪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拒绝回答算了。“这也信呀?你们女人真是无聊!”我一脸不屑回答的样子。

“你是不是心虚呀?”徐莹紧盯着我,仿佛是要从我脸上看出什么端倪。然后做了个标准的“王小丫手势”,说:“赵晓宁同志,请听题。传闻办公室有鬼,当你一个人晚上值班时,你会觉得鬼最有可能躲在哪里?有五个答案可供你选择:A是厕所里,B是电梯间,C是办公桌下,D是老板的办公室,E是储藏室中。请问,你选择哪一个?”

我知道不回答是不行了。我一边默默地诅咒着哪个无聊的家伙出了这样一道测试题,一边仔细地比较着这五个答案。我是个无神论者,不相信世上有鬼,而且平时也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到深更半夜,也从不会感到害怕。到底选哪个好呢?

正在犹豫的时候,徐莹从沙发上一跃而起,柳眉直竖,杏眼圆瞪:“快回答!”

“好吧,我选厕所里。”我一边小心翼翼地报出答案,一边暗暗祈祷,希望我的答案不会让徐莹太失望。“你会依照爱人在你心目中的魅力程度而调整自己的忠贞尺度,感情忠贞指数为55%。看不出来,你还是个花心萝卜!”徐莹撅起了嘴。

“那我选办公桌下。”我赶紧改口。

“你认为一夫一妻制只是大家的一种规则而已,对自己并不适用,感情忠贞指数为40%。原来你当初对我的海誓山盟都是假的!”得,越来越糟了,徐莹已经怒火中烧。

“我还是选老板的办公室吧!”徐莹伤心欲绝的样子,我赶紧又改口。

“你会要求对方对你忠贞不渝,自己却可以到处留情,感情忠贞指数仅为20%!你这个陈世美,我算是错看你了……”徐莹暴跳如雷。

“我还是选……”我又想改口,徐莹手中的杂志劈头向我扔了过来,随即一顿粉拳雨点般向我砸来。“你听我解释,我绝对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对你从来不敢有二心……”我一边躲闪,一边向徐莹解释。“哼,你选题都要朝三暮四,还敢保证对我忠贞不二!”

我如坠冰窟。我痛苦地认识到,这恼人的爱情测试题似乎真到了决定这段感情去留的时候了。

上周末,我正在外地出差,谈判正进入关键时刻,短信铃声响了:“如果现在让你选择从事艺术工作,你的选择:画家、摄影家、雕刻家、作家。”我正为和客户谈得不顺利心烦意乱,就随手回了个“画家”。很快,徐莹的答案到了:画家,自私指数90%;作家,自私指数40%;雕刻家,自私指数75%;摄影家,自私指数15%。还没喘口气,她咄咄逼人的电话也到了:“没想到你是个这么自私的人呀,真枉费了我这么无私地选择了你!是不是在外面正见异思迁花天酒地地拥着小情人?”

唉,这都哪跟哪的事嘛。面对客户对我脸上阴晴不定的猜疑,我就是想不明白,好好的一个成年人,怎么就那么在乎和想念那些明显带有“莫须有”罪名的测试?是她天性浪漫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点评:

真正的心理测试又叫心理测量或心理评估,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对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推断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手段。科学正规的心理测量确实在人才选拔、临床诊断、辅助咨询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2篇

>> 预设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动态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用字的表义状况分析及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方法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篇衔接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的偏误分析及应对策略 “不”和“没(有)”的偏误类型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几则错误例句的语境及图式认知理论分析 论中医院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从跨文化视角分析对外汉语教学性质及实现机制 关于对外汉语中儿化音朗读的教学现象分析及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儿化音朗读教学效果分析及策略研究 留学生习得“半”字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 “v上”结构的语义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误区及纠正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及EXCEL(windows自带office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试卷分析

1.分数段分布

通过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图1)可以看出,这22名学生的成绩不是正态分布,分数从60到93分,平均分为81分,标准差为9.861,全距为36,不及格人数为0,分数集中于两个区域,分别是75-83分,以及于87-96分,峰值出现在75-83分。

2.难度分析

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能力方面的测试中,它是衡量测试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期末考试的难度范围应该在0.3-0.8之间。

由于本试卷全部由主观题构成,因此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2]P=■/W。

式中:P为试题难度;■为学生在该题得分的平均值;W为该题的满分值。

图1 学生成绩分布直方图

通过试卷各题难度表(见表2)可以看出,试卷整体难度为0.81,难易程度尚可,稍微偏易。

3.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或可信程度,它是反映测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指标,表明信度大小的统计量叫做信度系数,其最大值为1[3]。在SPSS软件中,一般采用克隆巴赫系数。该系数愈高,即工具的信度愈高。一般来说,信度应该高于0.8。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次考试的信度系数为:Alpha=0.603,信度略微偏低。

三、试卷评价

1.题目设置及难度梯度

本试卷包含比喻、夸张、比拟、对偶、设问、反问、借代、排比、仿词九种修辞方法。试题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试题分布

就试题分布而言,比喻和比拟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并且容易混淆,知识点复杂,因此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高。

就题型而言(具体分布见表1),第一部分为填空题,以基础理论为主,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为造句题,考查学生对每一个修辞方法的使用情况;第三部分是综合题,让学生使用多重修辞方法进行短文写作,考查学生在篇章中对修辞的理解和使用能力。试题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符合难度梯度。

2.数据分析结论

(1)分数段分布直方图

本直方图不是正态分布,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①受试者来自于多个不同的国家,其专业、背景有很大差异,因此,认知输入的效应并不相同。

②受试者为大四毕业班学生,考虑到实际情况,会在分数上进行适当调整,尽量减少不及格人数。

(2)试卷难度

通过试卷各题难度分析可以看出,试卷整体难度为0.81,难易程度尚可,稍微偏易。前20题中,有12道难度为1的题,也就是说全部学生都给出了正确答案,这是因为在前20题中,测试的内容为基础概念,活用部分少,因此正确率较高。鉴于期末考试属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可以适当有一些难度较低的题目,因此此试卷难度合适。

(3)试卷信度

本套试卷信度系数为0.603,略微偏低。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试卷的信度,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试题的题量,就会进一步降低偶然因素的影响,但增加题量时的题型要和原来的题型一致,同时要注意控制难度,力求和原来的难度相当[3]。

参考文献:

[1]孙维桐.浅谈试卷分析在教学与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2,2(2):88-89.

[2]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8.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3篇

一、汉语教学测试的现状

通过对四川某院校文科类汉语言文学专业14级专科学生36人的抽样调查,测试目的是检查汉语课程教学的效果,总结成绩和不足。调查学生对字词句、成语、语法、阅读、写作等各项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汉语水平进行全方位评估,从而探索汉语教学方法,为汉语教育的改革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构建普适性的汉语教学测试模式。

本次抽样调查确定考试内容由知识、理解、应用等三部分组成。知识主要测试汉语词汇知识和汉语语法知识必须记忆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理解主要测试运用汉语语言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应用主要测试运用语言知识点和理解能力来表达思想的能力、完成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在这份试卷中,知识类试题只占15%,理解与应用各占40%、45%。这份试卷有6道大题:知识点、词汇语法、词形转换、阅读理解、应用写作。知识点、词汇语法、词形转换为为客观记忆性试题,其他各题为主观应用性试题。为了探索出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弱点和薄弱环节,我们按各类大题和小题统计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做法是把36名应试者按分数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分别计算出难易程度,将前18名较高分的考生与后18名较低分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列出各小题得分情况,从而确认其学习质量优点和弱点。结果表明较高分的考生“知识”类试题正确率占93.7%,“理解”类试题正确率占76.63%,“应用”类试题正确率占68.2%;较低分考生“知识”类试题正确率占73.7%;“理解”类试题正确率占68.63%;“应用”类试题正确率占55.2%。因此应该加强汉语“理解”与“应用”方面的教学改革,构建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方能提高教育质量。

二、汉语教学测试意义

汉语教学测试是汉语教学重要评价手段,汉语教学测试又影响着语言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无论测试的性质、规模大小,以及其重要程度如何,都会对教师或学生产生深刻影响。通过测试为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同时也给学生施加一种压力,使之努力学习。汉语教学测试可以使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发现学习问题,使今后的学习更有的放矢,取长补短;测试对教师的教学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当然过渡测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易产生应试的现象。它会使课程设置的范围变窄、减少课堂教学的课时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一些以多项选择题为主的客观测试批评就更多,如:助长猜题、作弊的风气;为提高考试成绩而忽视真正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教师传授不正确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策略;考试成了指挥棒,教学围着考试转,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等等。利用测试分析的结果指导汉语教育,指导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测试正面作用,最大程度上尽可能避免书面测试的负面影响。

三、汉语教学测试模式构建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慕课 教师 课程评价

1 慕课的形成

2008年慕课问世。慕课的全称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基本理念是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高品质、大规模、多样化的在线课程。“慕课”课程的开放性、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吸引了众多的学生注册。2012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三大慕课平台相继崛起:斯坦福大学创办的“勇敢之城”Udacity”和课程时代”Coursera、哈佛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联手创办的“教育在线”edX。2012年被冠以“慕课元年”之称。

“慕课”也非横空出世,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的逐步成熟。最初,针对教育教学出现的一些零散的、片段式的教学视频,学者将其称为“微视频”。在此基础上,视频的教学内容逐渐变得集中化,每一个视频主要针对单个核心知识点展开,演化为“微讲座”形式。随着高等院校对在线课程的重视和推广,微课受到高校教师的追捧。与微视频、微讲座不同的是,微课具有完整的教学环节。微课综合运用语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优化知识点的讲授方式、提高在线学习的效果。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微课逐步成熟并发展成为慕课。慕课在微课的基础上发生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教学的交互式环节。学生能够通过慕课平台参与课程测试、实现在线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获得相应的评分。由此可以看出,慕课是在微课的基础上,扩展了在线测试和在线讨论等环节而形成的创新性的在线教学资源。

2 教师在慕课建设中作用及应关注的问题

2.1 教师在慕课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慕课铺天盖地袭来,“慕课”类的声音不绝于耳。有学者提出慕课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部分学者质疑慕课开放性的特征,会引起普通类高校的学生纷纷通过慕课平台享用名校的课程资源,导致普通高校的教师无所适从。甚至有学者担心慕课会冲击传统教育,导致高等院校关门。

但是,现实的情况表明,慕课的广泛推V和应用将无法取代高等院校的传统教育。慕课课程无法撼动高校教师的地位,相反,对于推广慕课的高等院校而言,教师在慕课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一门慕课课程的制作和上线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离不开讲授教师精心的设计,还要求教师在课程上线后密切关注注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在慕课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教师在慕课建设中应关注的问题

当高等院校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积极推进“慕课”建设的趋势下,高校教师应当如何定位,教师在慕课建设中应关注哪些问题呢?

首先,重视课程设计的系统性。慕课课程视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短小精炼。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要将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展示给学生,这对于讲授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时间较为零散,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应对核心知识点进行合理切分,课程与课程的设计要注意衔接,强化课程之间的逻辑性,保障课程整体设计的系统性,便于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能够将分散的微小课程构建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其次,细致考量测试题的设置。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在慕课课程的进行过程中穿插检测题。一类是前测题,即检测学员是否掌握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具备学习当前课程的基础知识;另一类是后测题,主要测试学员对当前视频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如果学生没有达到相应的分值,则无法通过测试。对于未通过捡测题的学员,则要求学生重新学习视频内容或巩固相关知识并重新进行测试。那么,在这一环节中,对测试题的选择和分值的设置需要授课教师细致考量和把握。

另外,注意教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的高等教育已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慕课的课程设计中也要秉承这一教育理念。在课程的讲授中要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讲授中重视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

3 发挥教师在慕课建设中作用的措施

3.1 增强团队意识,共建慕课课程

慕课课程的建设是慕课课程负责人与课程参与人共同的责任。慕课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团队合作,是多个老师通力合作的结晶。慕课的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课程的设计、课程的讲授、视频的录制以及课程建设总体进程的把控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一门慕课课程的顺利完成需要参与人员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发挥比较优势。团队中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着力把控教学设计和课程的系统性;青年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学习机会,做好辅教学工作,辅助有经验的教师完成课件制作、测试题选择等基础性工作。经费较为紧张的慕课建设团队可以选择“录屏”方式完成慕课制作,此时具有良好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应当重点承担教学设计中的技术性类工作,例如课件中的动漫效果制作、交互式环节制作等环节。经费相对充裕的慕课建设团队可以请专业的视频录制公司等辅助视频录制,由于录制公司对课程本身不了解,因此课程设计中的部分技术性设计仍然需要团队中的教师辅助完成。

3.2 高等院校加大慕课建设经费投入

慕课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例如课程视频录制、课程制作费用、教师团队各项劳务支出等。为鼓励教师参与慕课建设,推进教学改革,高等院校对投身慕课建设的教师团队给予经费了支持。然而,与慕课建设的高投入相比,高等院校的经费支持稍显不足。因此,慕课前期工作扎实,后期制作因经费不足草草结束等现象频频出现。这严重影响了慕课课程质量。

慕课建设是一个工程类项目,凝聚了教师团队的心血,也是提升高校院校声誉的有效途径。因此,高等院校应加大慕课课程建设经费投入,保障在建的慕课得以高质量的完成。

3.3 强化慕课建设评价,保障慕课课程质量

慕课课程是否受欢迎、慕课建设是否有成效,这是推广慕课建设的高等院校十分关注的问题。课程评价是衡量慕课建设效果、激励教师高质量完成慕课建设有力的外部手段之一。因此,推广慕课建设的高等院校应当构建慕课建设评价体系,做好慕课课程建设验收工作,追踪课程上线后的反馈。

慕课课程的评价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注册学生在学习每一个视频后进行留言或评分,也可以是学生在W习整个课程后综合打分,还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供学生评价。慕课是信息技术和课程讲授的综合产物。因此,评价的指标应该包括对慕课所依托平台的评价和对课程本身两方面。其中,慕课平台的评价可以从平台的学习环境、平台的素材资料等方面入手;课程本身的评价应该从课程设计、课程的视频制作情况,学生的注册和学习情况、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等多方面着手。

课程评价既是对教师设计和制作慕课情况的有力监督,也是对教师工作的认定,有助于慕课课程质量的把控。

3.4 鼓励教师参与“慕课”相关培训

与传统教学相比,慕课的课程设计形式较为多样化,并且慕课建设中需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例如视频中的动漫设计、语音合成,课程中设计的交互式测试等。虽然承担慕课讲授的多为经验丰富的教师,但是在摄像机前完成课程录制,教师难免会紧张。

目前,“慕课”类培训层出不群,涉及面较广。例如,慕课课程含义和特点类的讲座培训、慕课建设的软件应用培训等等。此类培训有助于教师系统了解慕课与其他类在线课程如微课、翻转课堂等的区别,能够帮助教师认识慕课的含义和特征,有利于教师学习和掌握慕课建设方法和相关软件的使用。这对于教师参与慕课建设以及建成高质量慕课具有非常突出的帮助。因此,高等院校应积极鼓励有意愿参与慕课建设和正在承担慕课建设的教师参与“慕课课程建设”相关培训。

参考文献

[1] 李洁.慕课推动我国科学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确立[J].教育观察,2015(19):6-7.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5篇

测试 天然的女性游戏

就好像男人喜欢抽烟一样,女人就是这么执着的着迷于做题。测试这种东西天然地契合了女士们的各种性格气质:

敏感动物,相信直觉

女性是众所周知的感情动物。她们心思细腻、善于敏锐的观察和捕捉,并且习惯于在对于一件事情有了关注之后,加以联系和分析,进行断续的、接近的、类似的比较和思考。比如某件衣服的颜色、样式;某人到某日的某时,就去打电话;遇到某类事情时,某人的特定反应等等――这些细小的现象,都成为她们综合和分析的信息素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女性通常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倾向于相信自己脑海中瞬间闪现的印象,而非按部就班的逻辑条理。

多疑和好奇

由于敏感和相信直觉,女人们经常会对人对事感到怀疑。却往往不是因为事情发生不合情理,而是因为对方的眼神、表情、声调等等有某种不自然的地方。这使得女性的头脑中会不断生产出无数个问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而这些疑问的答案,渐渐不是客观推理和男性思维所能解答的了。测试的提问往往和女性内心的疑问不谋而合。而此时答案的给予便充当了虚拟性的角色,解决女人们的一大堆莫名疑问和好奇,和她进行心里对话。即便不是那么准确,也会被视作知心同僚,向其大吐苦水吧。

寻求安全感

女性天性里总带着一份避不掉的不自信和自我怀疑,不自觉地会施压于周围的人,时时被不安全感所萦绕。而在这些心理测试中,那些带有温柔安抚色彩和充当耐心导师角色的测试答案,无疑是女性找寻安全感的最佳途径。

喜欢预测

心理学范畴有一些科学的方法,能够为更多人创造人生价值。特别是女性,她们比男性更具有全局意识,因此关于如何把握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的测试题,她们不仅会很有兴趣,有时候的确也受到启发。

严肃测试 认真你就输了

除了那些用作娱乐的小测试,有一些据说具有心理学基础,具有切实指导意义的科学测试对我们在生活中的选择有着潜在的影响。甚至对有些人来说,一个结果可以决定职位的去留,婚姻的成败。

性格婚检――寻找答案还是寻找“伪证”?

最近情侣之间开始流行一件事,那就是“性格婚检”,即两个人通过一系列的问卷测试,来了解与对方是否般配。除了各种婚恋网上可以进行类似的测试,还有一些专门的机构为情侣提供这种婚检服务。它的功效在于让一对情侣更加了解彼此。

这个年代的人和任何一个年代的人一样需要婚姻,只是他们缺少时间,闪婚、闪离越来越普遍,我们想要一条捷径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在性格婚检现场你可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咨询师与情侣AB二人分别交谈了10分钟给出诸如这样的答案“你们的吻合度是75分。”根据测试结果,A属于追求完美的外向型性格,B属于心思细腻敏感的感性偏内向性格,俩人性格比较互补。“看,我们是互补的啊,科学证明我们是合适的。”拿着“成绩”,情侣AB做了继续交往的决定。

往往是对对方不确定的恋人才会选择这样的测试,而有些甚至是已经开始产生怀疑,想通过测试证实而已。据说有一道常见的忠诚度测试是这样的:如果你参加一个吃西红柿比赛你认为怎么吃会获胜:1.西红柿夹蜜饯2.西红柿炒蛋3.光吃 4.西红柿色拉 5.番茄汁6.糖拌西红柿。选择糖拌西红柿的男士有得受了,因为答案显示这个选项的出轨率是100%。女士们嘴上说着:果然如此啊。其实心里早就下了“预断”了。测试为我们的怀疑、臆断、猜忌提供了无比好的“佐证”,当然也有可能是“伪证”。女人在爱情中的安全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不管是哪一个世纪,这个“心结”都不可能由测试的更加科学化来解决。

职业测试――正确乏味的使用说明?

很多大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让候选人做一份测试,以判断对象是否为公司需要的类型。而一些求职者也会主动甚至付费购买网上的类型测试来进行职业规划。

不可否认这些测试很多都有心理学依据,严谨周密,有一定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如果我们把人彻底视为一项工具,这样的测试的确可说是最伟大的使用说明。但问题是,作为一个人,在职业的追求中总归有一些另外的,甚至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比如梦想、情感、体验......就像我们不能说某作家年轻的时候选择当牙医或者学习化学就是典型的职业判断失误一样,测试无法预见那些和我们血型、星座、气质格格不入的领域可能带来的奇异体验――比如说村上春树在开始写小说之前是个开餐馆的,尽管他从很早就知道自己是适合做独立的、孤绝的工作,但依然对作为服务业从业者的那段经历给予了很高的肯定,坚信它给后来的人生引进了无比丰富的内容。对职业测试而言的那些“错误职业”很有可能是我们真正认识自己的开始。当然你也许不想要这些“多余”的体验,想永远走直线,年纪轻轻便年薪百万,但有朝一日也可能不得不面对一种顺畅的空洞感。正如居里夫人所说“捷径上绝不会有惊人的东西。”快捷和乏味常常是孪生姐妹。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6篇

一、了解考查目的,明确试题结构

听力测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获取所听信息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英语语音知识,在日常交际中具备正确理解口头交流信息的能力。

听力测试题共分为两节,满分为30分。第一节共五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简短对话,从每题所给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仅读一遍,考生对每题有10秒钟的时间回答和阅读该小题。该节属于情景反应题,主要检查学生平时口语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加强口头能力的训练.

第二节共15小题,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考生有10秒钟的时间阅读和回答每个小题。本小节考查考生通过听而获得语言信息的能力,并且要求考生对所听到的语言信息和信息要点进行记忆、理解、归纳、总结、判断、推断,是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题目。

二、听力训练的方法

1.语音训练

学生经常反映书面文字很简单的像“I’ve been told a bad news about him”听起来却很吃力,或老师讲语能听懂,但老外讲的和广播里讲的就听不懂。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因此,除了教给国际音标、单词重读之外,还要训练学生在连续说话中弱读、同化、失去爆破、连读的技巧。可找一些典型句子给学生示范,或在听材料的过程中给学生指出弱读、同化、连读的句子,让学生熟悉这些语音特点并逐渐掌握。

2.指导学生学会预测

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题干和选项提供的语言信息对所要回答的问题和要听的文章做一定的预测,凭借有关知识和关键词快速确定听的范围和材料的主要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可以缩小搜寻范围,减少记忆负荷,提高听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降低难度,消除紧张心理,以达到准确理解。如果从试题中获取了一些信息,就可以预测对话的语境、对话大意及说话人的身份及关系。

3.指导学生抓关键词

捕捉信息重点是听力测试的重要环节。不少学生听力抓不住重点,只是盲目地逐字逐句地听,这样往往会产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所以在听力练习中要指导学生抓住听力材料中最能反映某种环境或职业特征的关键词或短语。比如,当听到“What can I do for you?”时,就可知道说话双方可能是店员与顾客或医生与病人。再如:与宾馆、餐厅有关的词有a single room、hotel、menue、waiter、waitress、beer等;与学校有关的有teacher、student、class等。

4.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

听力不像阅读材料可以重复,而且对于信息多、材料长的对话和短文,仅凭大脑的记忆是不够的。很多学生反映基本上听得懂,但听了后面就忘了前面,听完整个材料后什么也记不清楚了。这主要是缺乏连续记忆力造成的,而缺乏连续记忆力的原因是学生只听不记。因此,听力训练不仅要培养听力记忆,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尤其在听短文或较长对话的时候更是如此。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最简便的、最迅速的办法将文中所听到的数字、时间、年代等关键词记下来。

5.进行大量的泛听训练

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都有听力板块,有多种多样的真实语言材料,如对话、广播、采访、辩论、故事等;设计了各种听前、听时和听后活动,如明确听的目的、讨论话题、边听边画图、补全信息、判断是非等。所以要抓住每一单元的听力练习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基础训练,那种从高一起就进行高考听力摸拟训练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到了高三下学期再进行高考听力模拟训练更科学。但平时的半期期末考试中都有听力考试,所以进行适当的高考听力模拟训练也是必要的。一般来说,考生平时应把大量时间用在听力练习上而把少数时间花在模拟考试上,到了高三下学期则进行大量的听力模拟训练,同时,通过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节目、看英语原声电影、学英语歌曲等方式提高英语听力。

6.指导学生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预设语义 预设语用 预设英语价值

论文摘要:预设理论是现代逻辑学与现代语言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预设的概念及其的应用价值研究也日益成为语言学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立足外语学习的角度,拟就预设理论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做一分析论述。

一、预设理论概述

预设(presupposition)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语言哲学家对所指(reference)和指称结构(referring expressions)的分析。最早提出预设的是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他认为,人们在通过一句句子做出声言时,必然存在显而易见的预设(前提),即在声言中所用的专用名词必有所指。用逻辑公式表述则为:“当且仅当A为真,B也为真;当且仅当A为假,B仍为真,则,A以B为预设”。

例如,A:John is married.

B:John exists.

若A句真实,则 B句成立;若A句不真实(John is not married.) ,B句仍然成立。可见,B句是A句的预设。

20世纪60年代,预设开始进入语言学领域,成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的预设叫做语义预设(semantic presupposition)。语义预设是从命题或语句是否具有真假值的角度来定语和考察预设的,主要研究句子本身固有的意义,不考虑说话人或者作者以及听众对语言的背景知识的理解。但是预设对语境因素是相当敏感的,所以仅仅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研究预设带有明显的局限性。由此,预设逐渐被纳入语用学研究视野。从语用学角度研究的预设叫做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语用预设在语义预设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语言的人和环境,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限制信息。语境中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说话者的知识状态等因素都和预设相关。列文森(Levinson)从语用的角度总结了语用预设的两个重要特点:合适性(appropriateness)与共识性(mutual knowledge)。前者是指话语的预设要与一定的语境相配合相一致,它是达到交际的先决条件;后者是指预设是交际双方都可以理解、都可以接受的那些背景知识,它是完成交际的必要条件。这两个条件也决定了语用预设的可撤销性特点 。一旦话语的语境产生某些改变,则原来成立的预设就不成立了。例如,“His wife is so beautiful, but what a pity that he porced short before.”在这个命题中,“His wife is so beautiful”预设了“He got married”。但由于后面的所加之句“but what a pity that he porced short before”改变了语境,使得原先的预设被撤销了。

二、预设理论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

(一)预设理论与英语听力

听力理解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脑主动地对所听到的语言进行信息输入、判断、理解和输出的过程。听者需根据特定语境中的线索,结合自己以前积累的相关综合知识才能完成听力练习。由于英语是完全不同于汉语的语言体系,其各种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都与汉语有很大不同。无论是在日常交际还是听力考试中,迅速敏锐地对听力内容做出处理是需要大量线索的,预设理论知识的运用就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例示进行分析:

例①,Truth Or False类型听力题:

The woman can not play piano.(F)

(摘自研究生学位英语统测试题集)

Tape script:

M:What a beautiful melody! Who is playing the piano?

W:Thanks. It’s my daughter.

M:wow! Your daughter is far better at piano than you.

听力材料中的末句“Your daughter is far better at piano than you.”不管是否为真,都可以预设出:Your daughter can play the piano.

You (the woman) can play the piano.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The woman can not play the piano”是不真实的。答案为“False”。

(二)预设理论与英语阅读

阅读理解涉及句子和篇章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要考虑到特定的词、短语及语法,又要结合语境。这也就意味着,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既不能单一地从语义预设去理解,也不能单一地从语用预设角度出发,而是应该将两者结合。出于语言使用的省力原则,发话者在话语表达时经常会将一些他认为交际双方共知的信息处理为预设信息,隐含在句意中。他们会运用大量的词汇、短语和结构来实现这一目的,那些能够产生预设的语言成分被称为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s)。透过预设处触发语,许多隐含的、未被发话者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便跃然纸上。因此,对于预设触发语的理解是我们做好英语阅读至关重要的一步。下面我们任选两个触发语来进行分析:

⒈含蓄动词:它们本身就包含了两个语义成分,如:manageforgethappen

例②,A:He managed to get the ticket.

B:I forgot to bring the book.

C:we happened to meet our neighbor in the cinema.

预设触发语“manage”的意义包含了“设法去做”和“做成”这两个部分;“forget”包含了“该做某事”和“实际上没有做”两个部分;“happen”包含了“原来没有打算做”和“实际做了”这两层意义。因此: 转贴于

A预设了: He tried to get the tickets.

B预设了:I ought to have brought the book.

C预设了:we didn’t expect to meet our neighbor in the cinema.

例③,For them the land has always just been there, something that had to be dealt with and, if possible , exploited, the mind-set being one of land as commodity rather than land as, well, priceless art on the scale of the “Mona Lisa.”

(摘自2010年英语专业八级试卷阅读理解第四篇)

这一段话有很多作者所预设的信息,“the land”一词我们可以结合语用预设理论,通过上下文语境分析得出,它指的是上一段提出的“Iceland”(冰岛)。“Mona Lisa”所预设的信息就涉及到了背景文化知识的储备。如若我们不清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一副画的价值,我们也就无法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冰岛土地与这一幅画的价值等量齐观。同样地,如若我们不清楚冰岛的土地具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这一背景知识,我们就更无法理解本篇阅读的主旨。由此可见,语用预设理论对于阅读篇章理解的重要性。

(三)预设理论与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的要求不仅需要我们的句型正确,词语确当,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作文信息量的把握以及对于篇章的某局。因此,英语写作一方面涉及到我们对于语义预设信息的处理,也涉及到了语用方面的预设,包括写作语言是否经济,篇章是否连贯等。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作文范例分别探讨一下以上两方面的问题:

例④,写人记叙文:

A篇:Chen Long, who is a first-year student of my college. He gets up very early every morning .He brings a small recorder and goes to the woods to practice his English listening ability.

B篇:Every early morning Chen Long, a first-year student of my college, goes to the woods to practice his English listening ability with a small recorder.

相较于A篇,许多信息在B篇中都是通过预设传达的:B篇的“Every early morning”这一时间状语预设了A篇中“He gets up very early every morning .”这一句话的语意;B篇的伴随状语“with a small recorder”预设了A篇中的“He brings a small recorder”这一语意。此外,B篇只通过一句话就传达了A篇三句话的语意,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预设使得受话者得到信息的。很显然,B篇更加言简意赅,某局更加严谨。

预设理论应用于语言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日趋成熟、硕果累累。就预设理论而言,我们不仅要懂得如何透过一种语言现象看到其应用的预设理论本质,还要学会怎样通过预设理论来分析研究各种语言现象。预设理论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研究只是预设理论在众多语言现象研究中的冰山一角。本文所探讨的预设理论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只涉及到了听力学习、阅读学习以及英语写作三个方面。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预设理论的应用体现在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

注释:

[1]白靖宇 主编《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考试英语统测试题集(第6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J.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J.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高芸.语义与语用预设理论探究[J].毕节学院学报,2009,7

[4]李葆春.语用预设理论及其应用价值探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8篇

一、立足学科,夯实基础,突出知识梳理和学科内综合

教育部[1999]6号文件还指出,“综合科目”考试,首先是学科内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因此,高三教学要立足物理学科的理论体系、思想方法和学习特点,进行有序复习.

首先抓好学科第一阶段基础复习,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这阶段复习要以教材为线索,以“两纲”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进行系统地复习.对力与力矩,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动量与冲量,振动与波动,电势与电势能,电场强度与磁感强度,磁通量变化与磁通量变化率,全反射与临界角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讲清讲透,不留疑点.对学生易混易错的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运用要设置障碍,诱其就犯,方能使其大彻大悟.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且点到为止,留有思考余地,让学生在受挫后清醒,不留易混点,从而实现章节过关,单元过关.

其次,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学科第二阶段的复习.这阶段要以学科内的综合为主,把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有讲有练、讲练结合的专题复习,小综合复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认真梳理、深刻理解,加工内化,灵活运用,以提高学科内综合能力.

二、突出主干、落实重点,适当调整复习计划

教育部[1999]6号文件还指出:“综合能力测试不是以知识点的交叉为考点,而是以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为考点”、“并反映相关各学科的主干”.

“3+2”模式的高考强调了单学科的能力考查,内容的覆盖面较宽,题量较大(2000年全国高考物理卷共22题),采题面较窄(局限在单学科内).而综合科目的试题由于三个学科的考查内容集中在1份试卷内,知识覆盖面不可能很宽,涉及到物理学科的题量比过去少了许多(2000年江浙理科综合卷物理只占11题),在理科范围内,采题面变宽,联系社会热点、生活实际、现实生产、科技应用的题型增多.因此在高三复习时,我们要调整复习计划,更新备课内容,改革讲课方式,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要考点,不过分强调覆盖率.面上知识要点到,但不必“深挖洞”.复习内容要在吃透教材、统观全局、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大胆取舍,突出主干.复习时间不宜拉得过长,跟过去相比,第一轮复习时间要压缩到1~1.5个月.在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实际问题,由此培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勿过早地进行跨学科的综合训练.

三、控制深度,把握难度,适当调整教学标高

从2000年江苏、浙江“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看,各相关学科复习教学的深度和难度相对“3+2”模式的对应学科有所降低.理由是,原来各科满分均为150分,考试时间每科为120分钟.而现在的“综合科目”分别包括3个学科,满分300分.学科考查比重降低,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要涉及到各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重点能力,如果3个学科都瞄准原来“3+2”模式的较深较难考点命题,加之三科试题交叉无序排列,学生做题时思维转换频繁,难度明显提高,绝大多数学生是难以招架的,整个试题的难度系数就无法控制在教育部要求的0.6~0.65之间.“综合能力测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单独学科能力的考查跟原来相比应退居次位.所以复习课的深度和难度均应适当降低.要删减过深、过难、过繁的训练题,突出中等题设计和训练.学校要结合扩大的招生计划和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的难度,根据所教对象的实际确定好教学标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切忌出现“高起点”、“高难度”、“高目标”的“三高”现象.

四、联系实际、拓宽视野,加强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1.联系实际问题,注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应用.

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曾说过:“理科试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引导学生破除迷信、崇尚科学.还要深入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试内容和形式.“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打破了过去那种建立在理想化模型基础上强调紧扣课本的命题思想,加强了知识的应用考查,强调了联系实际,体现了以现实问题为主,注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具体应用,即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思想.因此我们要在抓好物理基础知识复习及学科内综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注社会热点,观察自然现象,关心科技动态,增强环保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发挥想象与创造的潜能,从而提高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其具体作法有:(1)请有关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介绍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介绍科技领域研究的新动态、新发展;介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充分利用教育的人力资源优势,让名人、名师作专题讲座,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联系教学实际,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的专题辅导.(3)向学生推荐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扩大阅读面.(4)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让学生自由猎取资料,收集信息.(5)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科技博览专题片,收看新闻联播.(6)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进工厂、下农村、到街道参加实践活动,开展社区服务、社会调查,体验生活,增长才干.

2.精心组编综合试题

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复习的内容适时适当组编综合试题,供学生必要的训练.以下提供编综合试题的四条思路,仅供同仁参考.

(1)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选择当前实际生活中的典型问题作背景,组编试题.如人类在生活中涉及的水电、交通、安全、体育等实际问题,有关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资源利用等自然界的热点、焦点问题,均是编制综合试题的切入点.

(2)从物理知识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出发,联系工农业生产、通讯、能源、医疗、航空航天等方面取材编题.根据问题的现状和自身遵从的逻辑,从现代科学发展中形成的交叉科学和边缘科学的特性和普适性的概念、原理等编成专题材料供学生阅读.如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火车的提速与卫星的发射,声、光传输与无线电技术,天然放射现象与射线的利用等等.这些问题学科结合点颇多,知识交叉紧密,考查方式灵活,是编制跨学科综合题的好材料.

(3)从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培养动手能力出发,对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与健康、药物与食品、与禁毒;家用电器的安装设计、使用规则、故障检查;环境污染指数监测及治理措施;气候变化与天象奇观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必要的收集与整理.这些都是编制综合题的材料源泉.

(4)从探究改造社会、改革自然的方法、规律出发,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取材编题.如运用数据、图表、图象、实验设计与操作、信息采集与分检等方面编写综合试题,以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能力.试题要侧重考查学生的灵活性、深刻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然,要组编综合试题特别是跨学科的综合试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教师的知识面宽、素质高、教研能力强.它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分析综合能力测试题的命题立意、题型结构、渗透交叉点与学科知识点的关系,研究综合专题及其背景材料,掌握高中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

五、改革教法、优化学法,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

再好的教科书,要通过学生钻研、消化才能掌握;再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学生的主动配合也发挥不出效益.这并不是否定教学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巨大作用,而是从另一角度说明学生自学的重要.实行“综合科目”考试,物理课时有所减少,同时又增加了生物学科的教学.生物学科高考中断多年,学校对其教学管理力度削弱,教师改行现象严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在新课教学时,并未按大纲要求落实.在诸多困难的情况下,要保证高三复习的质量,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感受、理解物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结论.要消灭机械重复、主次不分、满堂灌输、以讲代练、以讲代学、重结论轻过程、重答案轻分析的现象.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在处理“导”与“学”的问题上,更应重视“学”,学生的自学时间要充分保证,学习面要尽量宽泛.学校和教师都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时间统得太死,课程安排得太满,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才能涉猎广泛的知识.

六、加强交流,注重渗透,沟通理、化、生学科之间的联系

近代科学的发展使学科越分越细,这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研究需要.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决不能用孤立、片面的学科知识去分析,而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审视,这就需要学生能立足于本学科知识,自觉地进行多学科的渗透.然而学生的知识形成、综合能力的提高,并不是自发的,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以及经过长期训练逐渐形成.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准备、有意识地引导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化学、生物学科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将物理和化学、生物知识结合起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注重学科渗透的习惯和综合意识.因此,教师的备课要给化学、生物留下足够的空间和必要的提示.新的高考模式,对教师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保证物理学科教学的主体前提下,必须打破学科间互不往来的旧传统,各学科教师要做有心人,多接触,勤交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相互探讨,相互促进,以利加强相关学科内容上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物理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完善知识结构,要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在物理学科教学的同时,适当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加强知识的综合与渗透,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

在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具备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前提下,适时进行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时间宜从2001年4月份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月的综合训练的次数可以适当增加,即使进入跨学科综合训练阶段,仍然要坚持学科内的综合训练.

以上是笔者的浅见,欢迎同行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马金科答记者问.中国考试,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