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周记端午节

周记端午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周记端午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周记端午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主要特点;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82-1

以生为本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式的相互作用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由发展的教学方式。它是在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将教师、学生、作者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以文本为凭借,通过学生自觉对话,主动生成话题,进而实现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的主要特点

1.以学生的自由发展为出发点

以生为本对话教学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作为第一目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将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副产品,引导学生在与教师、同伴、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习得独立的人格、多元的文化,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促成生命的自主和自由发展。

2.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支撑点

以生为本对话教学强调将教师、学生、作者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达到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就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师生之间能够就教学内容共同分享彼此的不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开放、宽松的教学氛围,才能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3.以开放和生成为基本表象

以生为本对话教学的过程是丰富多彩、动态开放的,并不刻意追求答案的标准性和唯一性。对话双方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当各自对某个教学内容和问题做出独特性的见解和理解后,通过对话,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达到心灵的默契沟通,促使学生的主体性、情感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对话教学的过程也是持续的,没有终点的,当对话双方解决了一个问题,继而会出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知,使各自的认知结构得以不断完善。

二、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1.充分信任,自主学习

传统模式中,教师大多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自主体验的过程,基本由教师单向传递文章的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学生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独特的体验,没有获取审美的愉悦感,没有心灵感触以及表达欲望。因此,师生之间无法产生视界交融,师生之间也无法对语文文本内容建立对话习惯,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从不会对语文文本产生任何对话习惯。自主学习是一种具有引导性而非指示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仅仅是适当的给与相关的引导,但不会给学生指示学习目标,指示标准答案等。教师可以采用阅读期待的方法唤起学生阅读的强烈欲望。教师应当尊重和鼓励学生对语文作品产生原初体验以及真实的想法,并选择其中较为典型的体验和看法作为课堂讲学的对话基点。教师可以设计自主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自主体验文本,在阅读中体验文本的感彩,探索文本中角色的情感脉络,与角色产生共振,激发学生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换,充分体验情感上、精神上的愉悦感。

2.师生民主,互动交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以生文本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必须保持民主、平等、自由言论的关系,需要有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建立师生双方对话、交流的平台。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可以占主导地位,主要调控对话话题,鼓励和评价学生的对话过程,另外还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性的同时,提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话题,激发学生思考的习性,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求欲望。同时教师还应建立学生之间以教学内容为主题的交流平台,通过讨论,互相交换思想,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的思维张力的讨论话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表达欲望。如教学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时,教师可先要求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然后提出问题: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的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来写家乡的端午节?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用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引导学生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表热情,促成对话双方的相互沟通。

3.主动反思,内化提升

周记端午节范文第2篇

其实,品德课的教学素材无处不在,社会、学校、家庭、班级,甚至是在课堂上,只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会,都能从中寻找到一些非常好的素材。一名品德教师,就要有这样的素材积累意识和合理使用素材的能力,方可使自己的课堂对话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火眼金睛,妙捕课堂生成

课堂,是一个时常会迸发出智慧火花的场所。作为教师,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抓住课堂中随时生成的细节,将其作为一个好素材生发、扩大,从而形成课堂中师生对话的一个“亮点”。

【案例】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漫话邮政》

课中,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或家人享受过的邮政服务。

生1:我妈妈在网上购买了衣服,快递没过几天就到了,而且一件不少。

师:邮政的快递叫EMS,它不仅速度快,而且非常可靠,物品不容易丢失哦!

生2:我舅舅在日本工作,妈妈经常给他寄包裹,最近又给他寄去了一些过冬的衣服。

师:通过邮政传递给舅舅的是一份温暖啊!

生3:我妈妈为了让我多增加点课外阅读,到邮局给我订了《儿童文学》。

师:邮政,把知识也传递给我们了。

生4:去年我的文章发表了,杂志社寄来一张稿费单,我只要到指定的邮局去领就可以了。

师:祝贺你哦!那收到稿费单的心情怎么样?

生4:高兴得不得了,翻来覆去看了又看。

师:看来这张稿费单还传递了快乐,稿费领了吗?

生4:没有。

师(惊讶地):咦,怎么不去领呢?

生4:舍不得,领了这张单子就被收去了,我妈妈特地要我收集起来留作纪念。

师:哦,原来是这样!通过邮政传递过来的稿费单,替你记录着成长的足迹,珍藏着这份发表的喜悦啊!

案例中,教师适时地捕捉到了生4这一典型素材,恰当地追问她收到稿费单的心情,并询问“有没有去领稿费”,当学生回答“没有”的时候,教师顺水推舟,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去领”。此时,学生真诚地袒露了内心的想法,教师适时地追问,将这一偶然的素材资源做实、做强。这一环节,教师不仅将课堂对话升华,更赋予了邮政人文性的内涵,达到了学生知识习得与情感和谐共生的境界。

二、改换形式,善扣学校特色

品德课的教材很多都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更是熟悉且密不可分。因而有些品德课上,我们可以将学校的一些特色作为素材,恰当地改变形式引入课堂,会使学生感到既亲切又新奇。

如,我校于2004年成立了浙北第一家“少年邮局”。几年来,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笔者在执教《漫话邮政》一课时就大胆地将“当湖少年邮局”局长请进了课堂。

【案例】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漫话邮政》

师:为了使更多的人享受到邮政服务,连我们的学校也办起了邮局呢!瞧,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当湖少年邮局。(出示邮局图片)这家当湖少年邮局,可是咱们浙北第一家哦,想进一步了解它吗?今天啊,老师特地为你们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她!(请出少年邮局局长,并作介绍)

师:那我们欢迎局长为我们介绍一下少年邮局吧!

局长(边介绍边点击ppt,介绍完毕后):我们当湖少年邮局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现在的业务真是越来越繁忙了,听辅导老师说我们下学期就要招收新成员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

生(齐声回答):想!

局长:那我可要出几道题目来考考同学们,看看你们有没有掌握一些邮政方面的知识。敢接受挑战吗?

(局长出题,分别是关于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认识邮戳和明信片的写法。每出一题,学生应答踊跃。答对者赠送一张学校的明信片。)

局长:看来难不倒咱们班的同学啊,如果愿意参加,还得有一颗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心哦!我们少年邮局热忱地欢迎大家加入!

这一环节,小局长的出场以及以“少年邮局”招聘新成员名义所进行的“闯三关”活动,使得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同时,在活动中,我们十分巧妙地将邮政的一些基本知识融入其中,如邮政编码、邮戳、明信片的格式等,以一种趣味性的方式,既宣扬了学校特色,又普及了邮政知识,更促成了融洽的课堂对话。同样的素材,以更贴近学生天性的方式呈现,精彩就在改变的一瞬间。

三、立足生活,轻触本土气息

品德学科的教参较之教材虽扩充了许多内容,但教师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就会明显地感觉到这些素材是多么的微薄,有的甚至根本用不上。尤其是像一些具有本土气息的内容,迫切需要教师从生活中去挖掘一些典型的素材,将之用于课堂,使学生可亲、可触、可感。

如我市品德名师展示课上,某名师就在课堂上精妙地以一首本地民谣《月份歌》作为主线,让学生念念、看看、说说,从而使课堂趣味浓浓。

【案例】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师:我们平湖的民风、民俗,也特别有意思。瞧,老师就收集了一首平湖民谣《月份歌》。(文字出示:正月正,挨家场老(上)调龙灯/二月二,瓜菜落苏(茄子)全落地/三月三,荠菜开花结牡丹/四月四,河蟆变癞死(蛤蟆)/五月五,买条黄鱼过端午/六月六,买把蒲扇噼哩啪/七月七,买个西瓜切一切/八月八,买个月饼掰一掰)

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一生用普通话读,听起来有些别扭。于是,老师建议学生用平湖方言来读一读,学生饶有兴致。

师:是不是挺有趣?那你们课外搜集到的平湖民风、民俗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一直结合这首民谣,以“吃”作为切入口,从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吃“五黄”,到平湖的特产――糟蛋;再从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引到平湖人中秋节爱吃“眉毛饺”的小故事……学生情绪始终兴奋。

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民谣,巧妙地带出了本地的许多民风、民俗。一个好素材,能使课堂的各个环节相互勾连,让学生的思绪时常被牵引着,课堂对话轻松、自如、风趣。民谣的背后是浓郁的乡土文化,民风的背后是美好的生活憧憬,民俗的背后是厚重的民族情怀。

四、嗅觉敏锐,巧抓时事热点

我们身处的社会瞬息万变,每一刻都有新闻在上演。作为品德课教师,要随时随地关注这些时事热点,以特有的敏锐择取与品德课题相关的素材,运用到相应的课堂中。真实的新闻事件、时事热点必然能吸引学生眼球,激起参与的热情,点燃学生表达的欲望。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大地震。两年前,汶川的伤痕尚未结痂,玉树的强震又如尖锐的长矛,刺痛我们的心。我校一教师在执教《让我们同行》一课时,就抓住了这一素材,展开了课堂对话。

【案例】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让我们同行》

师(ppt出示多幅图片,配乐):玉树地震再次震动了大半个中国,震碎了许多人的心。家园没有了,亲人远去了,生命危在旦夕!然而,患难之中见真情,大灾无情人有情,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人们正在排着长队献血。

生2:叔叔们正在废墟中救人。

生3:我看到医生和护士正在抢救病人、照料伤员。

生4:我看到人们都慷慨解囊,不管是老人小孩,还是青年人,不管是企业老板,还是乞丐,都在献出自己的爱心。

生5:许多志愿者都在帮忙搬运救灾物资。

生6:我看到孩子们点亮蜡烛,围成一个“心”形,在为灾区祈祷。

……

师: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感受到了灾难的可怕和无情,却更多地收获了一起携手同行的温暖。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生1:我想说,在废墟中苦苦寻求生命奇迹的叔叔,为了挽救生命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为了帮助受困人员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志愿者们,你们辛苦了!

师:是的,抗震救灾,全中国人民行动起来了!

生2:我想说,灾难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师:拉起手来,这个坎儿我们一起过!

生3:我想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我们互帮互助,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师(音乐声中深情地):孩子们,你们发自肺腑的话语令我感动。因为有爱,我们不再害怕灾难;因为有爱,我们一直被温暖包围。我们坚信,玉树不会倒,青海定常青,让我们一路同行!

这一荡气回肠的对话,无不让人动容。教师选取的地震素材一一展现时,学生的情感被画面所震撼,内心被音乐所激荡,彼此被话语所感动。此时此刻,师生由爱相生的话语,课堂因心相生的情感,不正是我们品德课期望达到的境界吗?

五、注重积累,深掘个性资源

目前,学校中大部分的品德教师是兼职。就如笔者,便是任教一个班语文兼品德学科。鉴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善于积累素材,并挖掘班内学生中的典型事例,充分发挥个性资源,用于品德课教学。

如笔者在批阅学生周记时,发现一位同学详细描述了他去参加围棋升段赛的心情与经历,其中有这样一段:国庆节,我去湖州参加围棋升段赛。去的路上,我摩拳擦掌,信心十足。比赛刚开始,我有些轻敌,走得很快,没考虑周全,被对手杀了个片甲不留。后来,我认真了些,连赢了两盘。第一天的战绩是两胜两负。第二天,我奋起直追,但最终还是因为小分不够,没有升段成功。我很伤心,要知道去年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样的升段赛,我也输了。我不明白,我每天都很努力地练习下棋,可为什么就是升不了段呢?我觉得自己很没用,老是失败。马上就要去嘉兴参加升段赛了,可是我一点儿也不想去,干脆放弃算了,我真怕自己再次失败啊!

那时恰逢笔者备战嘉兴市品德优质课比赛――《失败怕什么》,正苦于没有来自学生中的实例,而周记的作者就是遭遇了围棋升段赛的失利,再没有比这更活生生的素材了!于是,笔者便将这段文字素材运用在了课堂上。

【案例】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失败怕什么》

学生在交流了名人、身边的人面对失败时的态度,正确认识了失败之后,教师话锋一转,引出了这个事例。(学生听录音)

师:你理解他的心情吗?他的心情怎样?

生1:很伤心,很难过。

师:为什么?

生1:他没有升段成功。

师:是的,一次次的失败,让他太伤心了。

生2:我觉得他失去了信心,害怕再失败。

师:他觉得自己很失败,谁来给他鼓鼓劲?

生3:你不要伤心,勇敢地面对失败,就能成功。

生4:你不能放弃,一定要去尝试,才可能会成功。

师:对啊,放弃的结果一定是失败,不放弃,才有成功的可能。

生5: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平时加强练习。

师:你不光鼓励了他,还给他出主意了,真棒!谁也来帮他出出主意?

生6:你平时可以多找些对手来练习,请老师辅导辅导。

生7:比赛的时候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能轻敌。

师:上次就输在轻敌上。

生8:比赛时要仔细思考每一步,考虑全面一些,别走得太快了。

师:谢谢大家,出了那么多的好点子帮助他,相信在你们的劝说下,他一定也能明白“失败怕什么”,也一定能勇敢地面对失败,总结教训,走向成功。

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周记素材,让学生体会同伴的心情,并给他鼓劲,出谋划策,帮助他寻找失败原因,直面失败,走出失败。学生的回答发自内心,课堂对话自然无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劝说同伴的同时,其实也就是在劝说自己面对失败时应有的心态,达到了认知升华。

周记端午节范文第3篇

株洲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于1981年,是一所办公职业学校,也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单位。除了在各级技能大赛上斩获佳绩,学校对口升学高考上线率也居全市同类学校之首,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连续五年在株洲市排第一,在湖南省也名列前茅。

是什么原因让这所建校30多年的学校取得如此佳绩呢?我们决定去一探究竟。学校校园环境幽雅,校门口的标语夺人眼球:“为企业人才需求服务,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基。”在会议室,我们见到了校长严建国、副校长周京平、学生处处长周公望、就业处处长李杰等。

校企合作,打造特色

李杰老师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带学生去热风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热风)实习的日子。“2003年6月18日,第一批入职热风的株洲市工业学校毕业生抵达上海。这15名毕业生的入职,开启了株洲市工业学校与上海热风的精诚合作。”今年是双方合作的第十年,在十年庆典的总结文章里,热风招聘经理周义这样写道:“贵校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入校后的培养、毕业时的引导和毕业后的关注,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热风和学校的理念不谋而合,我想这也是热风与学校能长期愉快合作的原因。”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坚持把帮助学生优质高效就业作为办学动力,不断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完善教学设施设备。与热风长达十年的相互支持、相互成长,只是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随着校企合作步步深入,学校和更多企业建立起了完善的合作机制,但合作的基础必定是学校本身的办学实力够强。

目前,学校开设有服装工艺美术、机电信息工程、财经商务三大类共计12个专业。其中电子技术运用和电算会计等五个专业是市级重点建设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专业是省级精品专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这是学校的特色名片。

该专业开设于1981年,办学历史悠久,聚集了大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并于2009年被湖南省教育厅推荐申报为国家骨干专业。2011年,学校牵头成立了株洲服装职教集团; 2013年,学校牵头组建了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服装专业委员会。同时,国家纺织人才基地――芦淞服饰产业园培训基地也在该校正式挂牌。这为进一步加强全省乃至全国服饰行业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企业进行对接提速助力。

除了服装专业,其他专业也都有对应的合作企业,如与广汽菲亚特集团(长沙)开办了“广菲班”,与美的集团联合开办了“美的班”。学校与圣羽世家、热风公司、三一集团、格力集团、惠州温泉度假村等全国近百家知名企业联合,将校企合作演绎出一幅幅美好的就业盛景,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热风总裁助理谭昂昂说:“合作十年,感谢学校为我们培养了这些阳光又有纪律的学生。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职业素养高。究其原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校领导责任感强,他们都心系学生,乐于和企业交流,乐于关心学生……”

对于这个评价,副校长周京平谦虚地表示:“这都是因为我们注重德育教育,鼓励学生们实现自身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庭校园,职场德育

学校秉承“厚德树人,精技立业”的校训,提出了“家庭校园,职场德育”的理念。

周京平副校长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发现,学校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可以说,亲情的缺失让他们很少感受到温暖。林志芳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学校当起了班主任,她说:“我带的一个班有37个学生,其中有近一半学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本来一个班主任只带一个班,但林老师是两个班的班主任。原来,军训结束后要分班,学生们和林老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谁都不愿意被分出去。这时,林老师就只好一肩挑两担。“责任大于能力,不让孩子们流落街头就是我的责任。”说这话时,这位如慈母般的老师眼神里透着坚毅。

学校很注重节日文化建设。每逢重大节日,校园里就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比如农历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周末包饺子,活动丰富多样,不能回家的同学也不会感到落寞。学生们分工合作,买菜、洗菜、切菜,从老师家里或者食堂借来大锅,甚至还将煮好的东西送给邻班的同学,其乐融融。“两个班的学生因为最开始争夺我这个班主任而产生了一些小矛盾,现在倒亲密得像一个大家庭。”林志芳老师是幸福的,生活里充满了学生们给予的小感动。

严建国是2007年担任学校校长的。多年的学生工作,让他认识到一个问题:职校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是从基层做起,而基层最需要的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把职场教育中吃苦耐劳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中非常重要。以前,学校的保洁工作是工作人员完成的。后来,学校把公共区域划分开,每个班级负责一块区域,既要清扫又要保洁,这种劳动教育既锻炼了学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让他们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习惯。3月14日国际警察日,株洲市公安局举办了一场晚会,学校组织500名学生组成教育交流方阵参加开幕式。“离场时,我们学生所在的那块区域没有一点垃圾。”周京平的脸上写满自豪。谈话间,周京平提到学生处处长周公望是从商界来到教育界的,他不求财富、不求名利,只是因为热爱教育这份事业。每周,周处长在繁杂的学生工作中,要抽出两天的时间来阅读学生们的周记。周京平毫不掩饰自己的敬佩之情:“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每个学生的日记他都会认真看,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他都熟悉。如果不用心,真的很难做到。”

此外,学校信息化建设有声有色,完善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学生德育综合管理平台和行政综合管理平台,完成了与省职教新干线的对接。2012年,学校机构平台入选职教新干线“优秀机构平台”,并作为湖南省唯一一所中职学校上榜世界大学城“全国优秀学校机构平台”,学校校园网站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百佳网站”。

株洲市计划投资100亿元的职教科技园正在建设中,学校被纳入职教科技园,以“特色入园,服装领先”为定位,已启动总投资三亿元的新校区建设。随着这“百年工程”的动工,株洲市工业学校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

【采访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