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植物的现代诗歌

植物的现代诗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植物的现代诗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植物的现代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诗歌 小学语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88-01

在文学中,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味深得大家喜爱,不管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律和创作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策略帮助学生领悟诗歌之美。让学生从诵读诗歌开始,逐步领悟诗歌创作的技巧,尝试创作诗歌。

1 诵读诗歌,体味韵律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诗歌的时候往往采用朗读、背诵的方式,教学方式较为固定,学生往往会感到厌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游戏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韵律。

教师可以将诗歌的内容、意境用图片或影像展现出来,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朗诵,在背诵诗歌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先用图片来帮助学生记忆,然后慢慢地撤掉图片,让学生独立背诵。例如在学习《锄禾》《悯农》的时候,就可以展示农民在阳光下耕作的图片,而在学习《春晓》的时候也可以用满地落花的动画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除了用多媒体课件以外,教师还可以用小游戏来帮助学生诵读诗歌,可以是直接在游戏中用诗歌来代替原本的童谣,例如在玩丢手绢的时候用《春雨》来代替原来的儿歌,还可以将诗歌和游戏融为一体,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模拟划船的游戏,让小朋友们一个个搭着肩膀排队,模拟在船上,第一个小朋友一边做划船的动作一边和大家一起朗诵诗歌,随着划船动作的加快,朗诵诗歌的速度也要加快,看看谁先跟不上步伐,跟不上朗诵的节奏。

通过这样的方法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有节奏地诵读来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律,自然而然地对押韵的方法有所了解,体会到诗歌独特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 咬文嚼字,感受魅力

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读通诗歌,背诵诗歌以外,还要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是如何斟酌字句的,通过咬文嚼字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歌的美。

在学习古典诗词的时候,诗歌中的对偶现象是很常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其抽象的定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对偶,例如在学习《悯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上句“春种一粒粟”,然后让学生一字一字地尝试自己对出下句了,如教师可以提问“春天种下种子,那么和它对应的什么时候该收获了呢?”“‘一’表示数量很少,那么什么数字表示数量很多呢?”通过这样解谜游戏一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叫做对偶,它的特点是什么。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来感受一下诗人是如何推敲词句,使用最精准的字眼,写出最生动的形象的。例如在学习《山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霜叶”对于准确地描述作者看到的场景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用“枫叶”、“红叶”这样的词语,而偏偏要用“霜叶”呢?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更加明白如何斟酌词句。

通过这样深层次的理解之后,学生将会对对偶等诗歌创作的技巧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要如何写作诗歌。

3 品诗论词,意味深长

要更好地理解诗歌,就要更好地理解诗歌深层次的韵味和意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诵读诗歌中感受到诗歌中隐含的思想,了解其中所体现的思想情操。

在学习《七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从“逶迤”、“磅礴”等字眼中想象壮观的场景,必要的时候可以配合让学生观看祖国山川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对其有真切的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从“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只”和“更喜岷山千里雪”中的“更”等词中是否能够感受到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歌的深层次内涵。

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意境用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亲身演绎的方法也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中的韵味。例如,在学习《小儿垂钓》这一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扮演小儿,表演“侧错莓苔草隐身”是什么样子的,让另一个同学表演“路人借问”的动作,看扮演小儿的学生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场景。

诗歌博大精深,短短的词句往往蕴含着深深的意蕴,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之中的意境美。

4 牛刀小试,尝试创作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低,所以要写出符合格律的诗歌可能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学习写作在节奏、韵律方面相对比较宽松的现代诗歌,又或者是尝试写打油诗,降低了诗歌创作的难度,再让学生尝试写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师可以在学生参加了课余活动之后让他们尝试用诗歌来写出自己心中所想,

例如在秋游参观了植物园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植物园中万紫千红的场景,回忆同学们一起游玩时候的欢乐气氛,然后尝试用简单的诗句来描写出来。学生的创作可能会比较青涩,在用词方面可能不太准确,在这方面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必要的时候可以将部分诗歌拿出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同学们集思广益,说说这首诗歌要如何炼字,要如何修改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诗歌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例如让学生们尝试每周一诗,每周尝试创作一首诗歌,并且将自己的诗歌朗诵出来,和自己的同学、父母分享收获。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必然会得到不小的进步的。

植物的现代诗歌范文第2篇

棉花的话,只说给母亲,一个人听

哑了一个夏天的青桃,母亲教它们开口

弯着腰,一句句打捞,晾在枝杈上

花朵一说话它就开放。一只只尝到甜头的舌头

拱着母亲的胸脯。仿佛一群撒娇的孩子

争着抢着与母亲亲昵

看着母亲在花丛中,一遍又一遍地挪动

我听见了,落进母亲手中的呢喃

是这个世界上最轻柔的

张凡修,1958年6月生,河北玉田人。诗歌刊发于《诗刊》、《诗潮》、《星星》、《诗选刊》、《广西文学》、《青海湖》、《中国诗歌》等多家刊物,获2010年首届中国十大农民诗人奖,获河北省作协2010优秀作品年度奖,获《西北军事文学》2011年度优秀诗人奖。有作品入选花城版《2010中国诗歌年选》等,著有诗集《丘陵书》、《土为止》、《地气》三部。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母亲的棉花》是一首读来让人神清气爽、温暖迷人的好诗。全诗9行,三行一节,句式错落有致。诗的第一节,“棉花的话,只说给母亲,一个人听/哑了一个夏天的青桃,母亲教它们开口/弯着腰,一句句打捞,晾在枝杈上”。第一行,就把“母亲”与“棉花”的关系写得亲密无间。在这里,母亲劳作的过程和植物生长的过程都被省略或淡化了,而诗意在诗人生动形象的叙述之中荡漾开来。“弯着腰”、“打捞”勾画出母亲辛勤劳作的形象,“哑”、“开口”、“晾”诗化了棉花的生长过程,一个“教”字,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母亲的不辞劳苦和精心培育。给棉花赋予了生命,给劳动赋予了情感,母亲的艰辛转化成了愉悦的享受。

诗的第二节,“花朵一说话它就开放。一只只尝到甜头的舌头/拱着母亲的胸脯。仿佛一群撒娇的孩子/争着抢着与母亲亲昵”。沿着“棉花的话”的思路,诗人向我们展现了一群女儿在一位母亲怀里撒娇亲昵的情景。写的虽是棉花,表现的却是母亲的慈爱和儿女的可爱,整个画面向我们呈现出温暖、幸福、和谐、朴素的气韵。“拱着母亲的胸脯”,亲切得让人不愿离开,勾起读者对母亲的无限依恋。

诗的第三节,“看着母亲在花丛中,一遍又一遍地挪动/我听见了,落进母亲手中的呢喃/是这个世界上最轻柔的”。“一遍又一遍挪动”,既写出了母亲劳作的辛苦,又把母亲热爱劳动的形象也表现出来了。这里有两层意思,表面上的一层是说,由于母亲的辛勤付出,棉花以“最轻柔的”姿态回报母亲,棉花获得丰收;暗含的一层却是,母亲劳作了一生,儿女们对母亲的回报也是最深情的,儿女感恩母亲。这一节,虽然“我”的出现转换了诗的角度,但还是紧扣“棉花的话”。“呢喃”一词有声有色,有情有态,有滋有味,十分鲜活,极富情感的张力。诗人陶醉在如此美好的情景中,那些呢喃是世界上最轻柔的,轻轻地落在母亲的手里,也轻轻地萦绕在诗人的心头,永远挥之不去。

这首诗,语言清新明丽,灵动优美,富有情彩。诗人以拟人化的创作手法为主,配以暗喻和通感,把采摘棉花的母亲写活了,把本没有生命的棉花写活了,把母亲与棉花的关系写活了,把秋天棉田的景象写活了,把农家的幸福生活写活了。一种素雅而恬淡的语境,更能让读者体会农民劳作的艰辛和平凡生活的美好,更能激荡起读者内心的情感波澜,从而激发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珍惜美好生活的热情。诗人用生花妙笔准确地捕捉生活的细节和场景,调动多种感觉,营造诗歌的深厚内蕴,从容实在,不虚张声势,不虚无飘渺,日常话语贴近读者,真挚情感贴近内心。

植物的现代诗歌范文第3篇

去年春夏的时候,我和朋友窝在布鲁克林海边小镇的住处剪素材。那时的天气总是很绝对:有时接连不断的大雨可以下一整天,巨大雨点敲打窗户,带有某种节奏的乐感;有时又是黄灿灿的艳阳天,伴随着远处冰淇淋车的欢快音乐,仿佛是一个永无止息的假日。

剪片的间歇,我们看电影打发时间,每天一两部,日子久了也是不小的积累。经典扫盲的阶段,我们看了《死亡诗社》和《恋恋笔记本》。看到最后,总是为了忍住眼泪而憋闷得辛苦。所有看过这两部电影的人,一定都会记得那句“哦,船长,我的船长!”,会记得在夏日夜晚,男孩在木屋前的回廊读着“……远古的苹果、卵石,美丽滴落的片段……”。这些诗篇含有隐藏在静谧之中的激情,每一个音节都如漂亮的花体字一般优雅地伸出触角。它们都出自于同一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

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在读诗写诗呢?我想起了高中时十分喜爱的诗人海子,他曾把诗歌看作三种幸福之首,却在25岁时选择了自杀。小时候还能在杂志上见到诗歌,虽然一般总是在版面的角落,后来就越来越少能看到了。某天不经意间在豆瓣上看到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小组,竟然感到惊讶,想起自己曾经狂热地抄着四处搜来的华兹华斯的残章断句,那个小组里十分冷清,只有不到十篇的话题。尽管如此,我依然相信一定还有人热爱着诗歌,抱着纯粹而真挚的感情,哪怕他们正在成为极少数。

早就有人跟我说过,惠特曼的故居就在我们住的布鲁克林,有空可以去参观一下。开始我并无多大的兴趣,猜想那一定和国内那些名人故居没什么差别。就这样,一直拖到了回国的前夕。那天,我们早早收拾好行李,有了一天的空闲。有人说,去长岛看看吧。虽然一直住在纽约,却从来没有去过长岛。翻看旅游书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惠特曼的出生地就在长岛,后来因贫移居到了布鲁克林。长岛那么大,我们原本也没有计划究竟去哪里,大家又想起了《死亡诗社》里,年轻的伊桑・霍克站到课桌上流泪高喊着理想主义的诗歌,那一幕催人泪下;于是,大家说,就去探访惠特曼的出生地吧。好像一次庄严的任务,如果能找到那里,就会有莫大的成就感。

我们按照谷歌地图上的指示,坐火车从曼哈顿前往长岛。出门已经很晚,坐上火车正好下午3点。天气阴沉沉的,有时候下一阵细雨,又悄然停止。我们的生物钟完全为了回国被调乱,每个人都脸色发黄,眼窝发青,心里却有一种无由来的雀跃。

车窗外是红色的公寓,深绿植物像硕大的泡沫海绵一样,鼓鼓地被填充得到处都是,绿荫下是连片的居民别墅,都有着尖尖的顶。只有两站就到了,从简陋狭小的火车站出去,是全然陌生的地方。所幸看到了公交车站,这儿的公共交通变得很稀有,似乎错过一班就会打乱全部计划似的。我们坐了很久的公车,天却变得越来越亮,仿佛时间在逆行。我始终紧张地看着手机里的地图,生怕坐过了头,这里有一种荒郊的味道,迷路的后果在臆想中被无限地放大。

我们在一条宽阔的大马路边下车,对面有着很亲民的餐馆。按照地图往一条小路里行去,经过不少民宅,都有着精致的门廊、烟囱和院子。那里的小径按照城市命名,波士顿街后面紧跟着的是芝加哥路。终于到了地图所标的目的地,是一条叫作“惠特曼”的大道,汽车疾驰而过,这里除了石子路和几家店铺,周围鲜无人烟,我们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已经被拆掉了么?天空这时变得很诡异,一半是艳阳,一半是浓黑的乌云,天际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雷声。我们试图朝两边走走,但是见不到人。乌云越压越低,仿佛伸手就能触碰到。回去吧。朋友说。大家都有些踌躇,虽然觉得要找到的确希望渺茫,却不甘心这样轻易放弃。

远处有些精致的房子,急着跑过去看,都是些银行和餐馆等令人失望的建筑。我们走进一家乐器店问路。推门就好像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与外面的寂静相比,里面热闹非凡。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年轻店员听了我们的问题后,抱歉地说不太清楚。边上有个顾客搭话,说好像是听说过附近有这样一个地方,但不知道具体在哪里,也许在东边吧。

我们决定试一试运气,往东边去,走得越深,出现越多的小别墅,都安安静静的,不像有故居存在的样子。雷声一直在恐吓我们,巨大闪电令人猝不及防地跳闪,开始有雨点砸在我们头上。慌乱间我们往回疾走,在乐器店的门檐下避雨。一个黑人女警正在那里抽烟,她很热心地指点我们,惠特曼出生地就在前面,再走一段就能看到。

雷声依旧,雨点一阵停一阵落,乌云好像被绳牵着,跟着我们走。找到惠特曼出生地时,我们很是感慨。它的确就在不远处,却被浓密的树荫牢牢地围裹起来而难以发现。门前有一块简单的牌子,白底黑字写着“惠特曼出生地”。我们来得太晚,已经过了开放时间,而它安静得好像从来没有人进去过。

门口跳着几只稀疏的鸟雀,因我们的到来而四下惊飞。走进一条幽径,是这个展览馆低矮的前厅,墙上贴着惠特曼的诗句。透过玻璃门,看到里面有一个小小的铺满草皮的园子,更深处有一栋沉默的白色小屋,每一扇窗户都被百叶帘密不透风地遮了起来;许多年前,那里曾有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抱着他的女人一定还穿着当时流行的束腹而繁琐的裙子。我抬头看着,想象着两百多年的人事与光阴,如今被这百叶窗牢牢地封存起来。一定很少有人来探望这个伟大诗人曾经的住处,我想,连住在附近的人都对它一无所知。

我们逗留了一会,明知看不到什么,也不愿意急着离开。走出大门的时候,意外地看到天放晴了,变得比来时更亮。下午五六点钟的光景,太阳璀璨耀眼。我们一路慢慢踱回去,路上全是汽车,车里的人对我们这几个罕见的行人报以好奇的目光。沿路有很美的野花,一栋栋漂亮的小房子沐浴在金光里,院子前的栅栏边有精致的报箱,好像《绝望主妇》里那样美的场景,充满生活的情调。与朋友们讲着往事,聊着诗歌与理想,又去路边的甜品店坐了一会儿,临时计划着是不是要赶去42街看场戏――仿佛这一天的美好下午才刚刚开场。

雨过天晴,我们也如完成了任务一般心满意足。虽然这次的寻访之旅一点也不专业,充满了孩子气,更没有获得任何诗文上的进步,但此间每一刻时光、每一个脚印,却从此牢牢印在心灵上。这个长岛的偏僻之地,也许一生也只会来这一次。但愿我会记得,记得彼时的自己,记得那一场大雨与艳阳,每一株草木,每一条街道,绿荫下那栋古老的房子,与朋友在白色的栅栏边行走,许愿自己也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植物的现代诗歌范文第4篇

创造性使用教材有利于打破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和思维,培养教师自主解读教材的能力,让教师花时间思考“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把教材变活;使每位教师对同一作品有着不同的解读与思考,多维度解读教材,把教材变“厚”。虽然众多语文教师也都认识到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不少误区。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使创造性使用教材成为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内在追求。

关键词:

语文教师;创造性;研究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同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本语文教材,不同的语文教师也有不同的解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世伟认为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可分为五层境界,第一层:主要关注“教材中包含了什么?”第二层:主要思考“教材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第三层:主要关注“教材内容应该如何组织与整合?”第四层:还要关注“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意味着什么?”第五层:还应思考“教材折射出什么学科教育理念?”只有达到了较高境界,才算是深入解读教材。[1]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是深入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知识水平,能够有效地控制课堂,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又不偏离语文课堂所需要的课程情境知识。它要求语文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不断反思,并加以改造,特别是通过对语文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这意味着语文教师不能再局限于教材,必须要学会用教材教,并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基于此,我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一、找准起点,把握“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所谓“跳一跳摘到果实”,就是要让学生在努力之后能够掌握,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为此,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到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点,使“教”与“学”相适应,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语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建起一座桥梁。以《秋游》为例,学生刚在《练习1》“读读背背”板块学习了几个描写秋天的成语和一首小儿歌,他们对秋天的气象,动物,植物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在学习课文时,对于“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这句话自然就能理解,并且还可以自己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写一写。这样不但能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另外,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正是入秋的时节,教师就可以仿照课文,带学生们去学校的小树林走一走,感受“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观察白云形状的变化,借机训练句式“有时•……有时……”并结合他们的所见所闻,感受秋游带给人的快乐,让他们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过程,形成独特学习风格

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忽视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紧盯学生考试成绩,使语文课变成知识积累课,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不起来。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只关心教材中教学目标的实现,还应该关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否通过教材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展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丰富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经历二次创造,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例如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在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读,背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将诗词唱出来,或者是用作文,现代诗歌等不同形式来诠释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看法,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看待的角度不一样,自然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能享受这个“改编”的过程带给自己的乐趣,能够从中得到发展。

三、合理重组,实现“二次创造”

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内容是教材编写者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并不是为了某个地区,某个班,某位学生特别定制的。因而语文教师需要把握教材系统,独立钻研教材,大胆纠正不合理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学生学习时的情感,了解学生学习时的困难,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二次创造,创造性地改编教材的表现形式,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从中真正掌握知识。以《大禹治水》为例,现在的孩子,包括我自己,都是没有经历过洪水的,没法理解洪水带给人们的灾难,因此,要理解大禹治水的决心光靠课文中的一些字词还是不行的,那么,我们可以在课前就让学生观看有关洪水的影片,或者向爷爷奶奶请教,让他们首先感受到洪水带来的灾难,治理洪水的不易,这样学习课文时,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大禹的坚定决心和他一心为民的精神。

四、适当拓展,发现崭新天地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给学生打开学习语文的那扇门,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发现语文的世界与他们想象的有所不同,让学生们感到学习语文所带来的新奇感受,让学生们每走近语文一点就更喜爱语文一点,让学生们每多学习一点语文知识就会发现一个更加美丽的语文天地。以《散步》为例,教师在找准学生生活经验的切入点,引入课文之后,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之后,可以向课外拓展,举一些有同样“举重若轻”的语言表达特点的文章,让学生感受“举重若轻”的语言表达除了能把小事写得庄重,意义不凡外,还有使文章轻松幽默等作用,在不同场合使用“举重若轻”的表达技巧有不同的效果,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这一手法,并能从语言表现手法上去欣赏文学作品,发现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文本,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除了要培养大胆创新的意识之外,更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认真研究教材编写意图及教材文本,准确把握学情,重视实践与反思并及时总结规律。

总而言之,创造性使用教材文本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一种专业自觉,这种专业自觉不仅是外界赋予的权利,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内在追求。

作者:谈丽 单位: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学校

植物的现代诗歌范文第5篇

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表现有:

1 姿势与步态。面容呆板,形若假面具;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慌张步态,两上肢不做前后摆动。

2 震颡。多见于头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明显,手指表现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运动)。震颤早期常在静止时出现,做随意运动,在睡眠中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晚期震颤可呈持续性。

3 肌肉僵硬。伸肌、屈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时有齿轮样或铅管样阻力感,分别称为齿轮样强直或铅管样强直。

4 运动障碍。与肌肉僵硬有关,如发音肌僵硬引起发音困难,手指肌僵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进食等都感困难)。

5 其他。易激动,偶有阵发性冲动行为;汗液、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减少。

药物治疗

由于该病与脑组织中多巴胺含量减少,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有关,故应补充多巴胺含量和降低胆碱能功能,用法如下:

1 多巴胺商代治疗:选用左旋多巴,开始500毫克/天,分2次饭后口服,以后每隔3~5天增加250~500毫克/天,直到获得最大疗效且副作用尚轻为度。一般最适宜剂量为2~4.5克/天,最大剂量不应超过5克/天。金刚烷胺适用于较轻病例,可服100毫克/次,1日3次。

2 抗胆碱能蓊物:常用安坦2~4毫克,1日3次。东莨菪碱0.2~0.4毫克,1日3次。开马君5~10毫克,1日3次。

3 头针疗法:取两侧舞蹈震颤区及运动区,每天1次,5次为一疗程,间隔3~5天后可重复一个疗程。

4 其他:若药物治疗无效,一般情况好,且是以单侧症状为主的年轻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病因及分类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现在还不是很清楚。目前公认其病因是神经细胞的退行性病变,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这里有一种叫黑质细胞的神经细胞,黑质细胞数量的逐渐减少,功能的逐步丧失,致使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减少,从而引起上述症状。根据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认为,帕金森氏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发病原因,可把震颤麻痹症状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原发性震颤麻痹,即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或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有关,我们将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类叫做继发性震颤麻痹,即因某种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锰、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类和丁酰酞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等药物中毒等)、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我们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综合征或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

症状

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状:

1 运动障碍。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时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的患者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有些会出现语言困难,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有的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叫做“冻结发作”。

2 震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地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性震颤,部分患者没有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3 强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我们把它称为“慌张步态”。

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都出现困难。另外,有的患者还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油脂脸、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也可出现忧郁和痴呆的症状。

诊断方法

一份有关中国帕金森氏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患帕金森氏病总人数已达172万人,5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氏病患病率近1%。然而,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将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状混同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衰老,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

帕金森氏病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起病多较隐袭,呈缓慢发展,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

2.辅助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检测到脑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颅脑CT可有脑沟增宽、脑室扩大。

3.排除脑炎、脑血管病、中毒、外伤等引发的帕金森氏综合征,并与癔症性、紧张性、老年性震颤相鉴别。

主要根据典型的症状来做出诊断,鉴别困难时要借助辅助检查。

保健

合理饮食:

1.帕金森病多见于老年人,同时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多有减退,胃肠蠕动乏力、痉挛,容易出现便秘及皮肤油脂分泌过多等。应结合病人情况、饮食喜好,注意食品的配比结构,副食、荤素以及花色品种的搭配。多食富含纤维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多食含酪胺酸的食物,如瓜子、杏仁、芝麻、脱脂牛奶等,可促进脑内多巴胺的合成,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

2.蛋白质饮食不可过量,盲目地给予过高蛋白质饮食,可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因为蛋白质消化中产生的大量中性氨基酸,可与左旋多巴竞争入脑而影响其疗效。因此,在膳食中适当给予蛋、奶、鱼、肉等食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每

日需要量为0.8~1.2g/kg体重。如患者有发热、褥疮等情况,应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

3.对咀嚼、吞咽功能障碍者,进食时以坐位为宜,应选择易咀嚼、易吞咽、高营养、高纤维素的食物。进餐前让患者回想吞咽步骤;进餐时让其将口腔多余的唾液咽下,咀嚼时用舌头四处移动食物,一次进食要少;并缓慢进食,进餐后喝水,将残存食物咽下,防止吸人性肺炎。

4.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应给予糖尿病饮食;伴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的病人,以高糖、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饮食为宜,限制动物脂肪和食盐的摄人。

营养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饮食治疗是帕金森氏病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目的在于维持患者较佳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通过调整饮食,使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帕金森病患者饮食与普通人的有许多相同的基本原则,但还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对饮食作适当调整。

食物多样。愉快进餐:一天的饮食中食物应多种多样,包含谷类、蔬菜瓜果类、奶类或豆类、肉类等。多样化食物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也使饮食本身富于乐趣。在轻松的环境和气氛中愉快进餐,让饮食作为一种生活享受。

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通常每天吃300~500克的谷类食物,如米、面、杂粮等。从谷类中主要能得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等营养,并能获取身体所需的能量。碳水化合物通常不影响左旋多巴的药效。

每天大约吃300克的蔬菜或瓜类,1~2个中等大小的水果,从中获得维生素A、B、C,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经常适量吃奶类和豆类:奶类含丰富的钙质。钙是骨骼构成的重要元素,因此,对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老年帕金森氏病患者来说,每天喝1杯牛奶或酸奶是补充身体钙质的极好方法。但是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能对左旋多巴药物疗效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了避免影响白天的用药效果,建议在睡前喝。另外,吃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也可以补充钙。

限量吃肉类:由于食物蛋白质中一些氨基酸成分会影响左旋多巴药物进入脑部起作用,因此,需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应摄人大约50克的肉类,选择精瘦的畜肉、禽肉或鱼肉。1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25克精瘦肉类。肉类食物可以分配在早、晚或午、晚餐中,但是对于一些患者,为了使白天的药效更佳,也可以尝试一天中只在晚餐安排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用植物油烹调食物。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有助于防止由于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给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饮食中过高的脂肪也会延迟左旋多巴药物的吸收,影响药效。

每天喝6~8杯水及饮晶:水是最佳的饮品。摄入充足的水分对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充足的水分能使身体排出较多的尿量,减少膀胱和尿道细菌感染的机会。充足的水分也能使粪便软化,防止便秘的发生。由于饮水不足和用药上的原因,有的患者会出现口干、口渴、眼干的症状,可以尝试每天比前一天多喝半杯水的方法,逐渐增加饮水量至每天6~8杯。

家庭康复

1.坚持锻炼和回常活动。人体在不活动的状态下,肌肉强直将会使肌肉和肌腱缩短。因此在治疗期间一定要保持身体活动,多散步,每天要有一定量的运动。如拉划船器、玩球,以运动自己的双手或双臂。踩脚踏运动器,做伸背活动,每天练习,以拉直弯曲的脊柱及放松双肩。

2.坚持重作。因为整天坐在家中反而会限制自己的活动而加速肌强直、僵硬的产生。

3.节食。过量的体重会使患者身体活动更困难,因此应节食。由于维生素B6拮抗左旋多巴的疗效,因此治疗期间应每天限制摄入维生素B6。

4.预防过热。震颤增加了身体活动和产热,使患者对热天特别敏感,所以热天应停留在室内,户外活动要尽量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当天气湿热时要穿着宽松,老年人尤其应注意预防中暑。

注意事项

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由于肌肉僵硬、运动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有诸多不便,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1.穿着:选择容易穿脱的拉链衣服及开襟在前、不必套头的衣服。拉链与纽扣可用尼龙粘链代替。尽量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不穿橡胶或生胶底的鞋子,因为鞋底抓地时,可能会使患者向前倾倒。

2.洗浴:在浴盆内或淋浴池板上铺一层防滑的物品,如橡胶垫,并可在浴盆内放置一把矮凳,以便让患者坐着淋浴。长握把的海绵、洗浴用的手套等有助于患者洗浴。刮胡子使用电动剃须刀,使用纸杯或塑料杯刷牙。

3.遴餐:因为患者肌肉不协调,不要催患者快吃快喝。喝冷饮可选用有弹性的塑料吸管;喝热饮用有宽把手质轻的杯子。在患者用的碗和盘子下放一块橡皮垫以防滑动。

4.预防感染:由于本病患者容易患支气管炎或肺炎,因此,在其出现咳嗽或发烧时要马上处理,免得严重感染随之而至。

5.预防便秘:鼓励患者增加身体活动,饮足够的水,在每天饮食中增加纤维性物质,如蔬菜等,必要时或迫不得已时才用通便药物。

康复锻炼

1.放松和呼吸锻炼: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放暗灯光,将身体尽可能地仰卧。闭上眼睛,开始深而缓慢地呼吸。腹部在吸气时鼓起,并想象气向上到达了头顶,在呼气时腹部放松,并想象气从头顶顺流而下,经过背部到达脚底,放松全身肌肉。如此反复练习5~15分钟。还可以取坐位,背靠椅背,全身放松,将两手放于胸前做深呼吸。

2.面部动作锻炼:帕金森病患者的特殊面容是“面具脸”,由于面部肌肉僵硬,导致面部表情呆板,因此,做一些面部动作的锻炼是必要的。皱眉动作:尽量皱眉,然后用力展眉,反复数次。鼓腮锻炼:首先用力将腮鼓起,随之尽量将两腮吸入。露齿和吹哨动作:尽量将牙齿露出,继之做吹口哨的动作。

对着镜子,让面部表现出微笑、大笑、露齿而笑、撅嘴、吹口哨、鼓腮等。

3.头颈部的锻炼:帕金森病患者的颈部往往呈前倾姿势,非常僵硬,许多人以为是颈椎病造成的。如果不注意颈部的运动和康复,很容易加重姿势异常,表现为驼背日益加重。下面介绍一套颈部康复的方法。但要注意,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多伴有程度不同的颈椎病,因此,在进行下述锻炼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动作幅度,运动时动作要缓慢轻柔。

上下运动:头向后仰,双眼注视天花板约5秒钟。然后头向下,下颌尽量触及胸部。

左右转动:头面部向右转并向右后看大约5秒钟,然后头面部向左转作同样的动作,同时面部反复缓慢地分别向左右肩部侧转,并试着用下颌触及肩部。

左右摆动:头部缓慢地分别向左右肩部侧靠,尽量用耳朵去触到

肩膀。

前后运动:下颌前伸保持5秒钟,然后内收5秒钟。

4.躯干的锻炼:侧弯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屈,右上肢向上伸直,掌心向内,躯干向左侧弯,来回数次,然后左侧重复。

转体运动:双脚分开,略宽于肩,双上肢屈肘平端于胸前,向右后转体两次,动作要富有弹性,然后反方向重复。

腹肌锻炼:平躺在地板或床上,两膝关节分别屈向胸部,持续数秒钟,然后双侧同时做这个动作。平躺在地板或床上,双手抱住双膝,慢慢地将头部伸向两膝关节。

腰背肌的锻炼:俯卧,腹部伸展,腿与骨盆紧贴地板或床,用手臂上撑维持10秒钟。俯卧,手臂和双腿同时高举离地维持10秒钟,然后放松,反复多次。

5.上肢及肩部的锻炼:两肩尽量向耳朵方向耸起,然后尽量使两肩下垂;伸直手臂,高举过头并向后保持10秒钟;双手向下在背后扣住,往后拉5秒钟,反复多次;手臂置于头顶上,肘关节弯曲,用双手分别抓住对侧的肘部,身体轮换向两侧弯曲。

6.手部的锻炼:帕金森病人的手部关节容易受肌肉僵直的影响,患者的手往往呈一种奇特屈曲的姿势,掌指关节屈曲,导致手掌展开困难;而其它手指间的小关节伸直,又使手掌握拳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该经常伸直掌指关节,展平手掌,可以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指向手背方向搬压,防止掌指关节畸形。还可以将手心放在桌面上,尽量使手指接触桌面,反复练习手指分开和合并的动作,也可反复练习握拳和伸指的动作。

7.下肢的锻炼:双腿稍分开站立,双膝微屈,向下弯腰,双手尽量触地;左手扶墙,右手抓住右脚向后拉,维持数秒钟,然后换对侧下肢重复;“印度式盘坐”:双脚掌相对,将膝部靠向地板,维持并重复;双脚呈“V”型坐下,头先后分别靠向右腿、双脚之间和左腿,每个位置维持5~10秒钟。

8.步态锻炼: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步态障碍,轻者表现为拖步,走路抬不起脚,同时上肢不摆臂,没有协同动作,严重者表现为小碎步前冲、转弯和过门槛困难。步态锻炼时要求患者双眼直视前方,身体直立,起步时足尖要尽量抬高,先足跟着地再足尖着地,跨步要尽量慢而大,两上肢尽量在行走时做前后摆动,其关键是脚要抬高和跨步要大。锻炼时最好有其他人在场,可以随时提醒和改正异常的姿势。

患者在起步和行进中,常常会出现“僵冻现象”,脚步迈不开,就像粘在地上一样。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首先将足跟着地,全身直立站好,在获得平衡之后,再开始步行,切记行走时先以足跟着地,足趾背屈,然后足尖着地。在脚的前方每一步的位置摆放一块高10~15厘米的障碍物,做脚跨越障碍物的行走锻炼。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在家里不可能摆放一堆障碍物,因此,借助“L”型拐杖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9.平衡运动的锻炼:帕金森病患者表现出姿势反射的障碍,行走时快步前冲,遇到障碍物或患者突然停步时容易跌倒,通过平衡锻炼能改善症状。双足分开25~30厘米,分别向左右、前后移动重心,并保持平衡。躯干和骨盆左右旋转,并使上肢随之进行大的摆动,对平衡姿势、缓解肌张力有良好的作用。

10.语言障碍的训练:患者常常因为语言障碍而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讲话,而越不讲话,又会导致语言功能更加退化。和家人长期没有语言交流,加上帕金森病患者的表情缺乏,常常造成患者和亲属情感上的交流障碍和隔阂。因此,患者必须经常进行语言的功能训练。

11.舌运动的锻炼:保持舌的灵活是讲话的重要条件,所以要坚持练习以下动作:舌头重复地伸出和缩回;舌头在嘴里尽快地左右移动;围绕口唇环行尽快地运动舌尖;尽快准确地说出“拉拉拉”、“卡一卡一卡”、“卡一拉一卡”,重复数次。

12.唇和上下颌的锻炼:缓慢地反复做张嘴闭嘴动作;上下唇用力紧闭数秒钟,再松弛;反复做上下唇撅起,如接吻状,再松弛;尽快地反复做张嘴闭嘴动作,重复数次;尽快说“吗-吗-吗……”休息后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