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试题特点

作者简介:韩勇钢(1982-),男,浙江绍兴,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自主招生及竞赛辅导.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的重要措施.2003年始教育部推出22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截止到2016年,全国拥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共有95所.近几年来,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关注.自主招生实施主体是大学,选拔理念与高考有所不同,其命题风格及试题特点与高考也差异较大.高校的化学自主招生试题相对于高考试题而言,更加关注化学思维品质、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和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考查.

一、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特点

纵观近几年各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其主要特点有以下5个方面:

1.重视知识与技能 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化学基础知识是高中生必备的知识,是开展化学实验与研究的前提.纵观几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考查一直作为重点.很多试题都是从知识应用的角度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近几年来自主招生试题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有: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共存问题;pH的计算;盐类的水解;原电池,电解池;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其推断和化学实验等.试题中,测试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推断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2010年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考查了Ca在空气中燃烧的固体产物溶于水,放热,放出有臭味的气体,写出方程式;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考查了“夏天多雨,秋天丰收”,解释其科学原理;2011年“华约” (以清华大学领衔,包括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共7所高校)化学试题中出现了最新获诺贝尔奖的课题石墨烯,用石墨烯的多元环来考查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要求计算题目所划出形状的面积,由原子所在位置的贡献度,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原子个数.

2.重视过程与方法贴近社会生活实际

我国新世纪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面临与化学有P的社会问题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2].高校自主招生化学试题

立足社会生活实际,突出地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学以致用” 这一点.

例如:2007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结合全球变暖这一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析有关能源利用的问题: “试分析:用酿造的C2H5OH作燃料,为何不会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这道试题考查了与生活有关的C2H5OH的燃烧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葡萄糖发酵过程等相关知识.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方法,从整体上分析整个过程,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让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举2个例子解释生活或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化学现象.这道试题与生产生活过程密切相关,考生只有在平时生活中积极体验相关过程,才能有的放矢,举出合适的例子,给予合理的解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感受不同,举例也会不同.

3.重视学科交叉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自主招生院校考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自主招生化学学科的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命题者往往涉及化学与物理、数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近几年命题中考查到的化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交叉点主要有:溶液的依数性(包括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液的饱和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非电解质溶液凝固点降低、渗透压等);电学与电化学;动力学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和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判断等.数学知识与化学知识的交叉点有:数据处理与作图等.化学与生物学科的渗透也在加强.

例如: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就出现了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知识的交叉.题目让学生回答:“分别用普通水和海水洗衣服,在相同条件下,哪一种衣服干得快?为什么?”本题考查了化学中的稀溶液的依数性和物理中的蒸气压等问题.由于海水中有NaC1、MgC12等电解质,造成海水的饱和蒸气压下降,使水分子运动减缓(与纯水相比较),使海水沸点升高.因此,海水洗衣服干得慢,普通水洗衣服干得快.化学和数学的交叉在很多图像题中都有体现.2008年武汉大学的自主招生化学试题中对化学和生物知识进行了交叉考查:结合人体新陈代谢机理,让考生计算血液中HCO-3/H2CO3的比值.

4.重视思维发散多角度设计开放性试题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以素质考查为目标,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在试题的情境、立意、设问、作答和评分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开放的试题形式 .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结论的不确定性、内涵的可发展性和思维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纵观近几年大学自主招生化学题目,很多高校喜欢采用一些开放性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就设计了一道开放性试题.题目在介绍了有关海底可燃冰的背景和形成方式后,请考生根据相关材料和自己所学知识谈一谈可燃冰未来作为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可燃冰本身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这样设计的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很能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要仔细阅读题面的相关内容,快速地从广泛的化学信息中抓出一些本质的知识,然后以此为核心,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深挖,发散思维,就可得到符合题意的答案.

5.重视能力拓展命题源于课标而不拘于课标

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不是以中学教学为中心,而是以大学各自的要求为标准,命题时原则上以依据化学新课标的要求为主,但不完全拘泥于课标,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延伸.相对与高考试题, 自主招生化学试题设计更加灵活,很多高校的化学试题题面信息拓展了高中化学知识“生长点”上的一些内容,如:路易斯电子式、缓冲溶液、溶解沉淀平衡、阴阳离子分析、双指示剂法滴定、配位化合物、热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具有不饱和键有机物的氧化或还原等反应、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稳定性和环境化学等.这些延展性知识已经部分属于大学化学知识的范畴,经常在很多化学竞赛试题中出现.

例如:2012年“华约”自主招生试题.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保护臭氧层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焦点之一,下列关于臭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臭氧的结构和SO2相似,为V形结构,2个O―O的键长相等

B 臭氧是3个相同的氧原子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C 臭氧分子的中心原子采用sp 杂化

D 氟氯烃(如CF2C12等)在紫外线光照射下产生Cl原子自由基,破坏臭氧层

2011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选择题9,B选项:AgF和LiF都是离子化合物,前者溶解度大.也同样考查到了新课标未涉及的有关卤化银的结构差异和性质比较.做这样的试题,考生必须领会试题所给的信息,并通过信息抓住知识的本质,抓住延展性知识的要点,就可迎刃而解.不行的话,使用排除法对这样的题也行之有效.由于高中教学与大学要求之间在客观上存在距离,对这样的题目,相当一部分考生感到试题太难或太偏,这也应该属于正常现象.

二、备考建议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命题不脱离中学化学教育,而又不拘泥于中学化学教育,具有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前瞻.综观近几年的大学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基本知识和技能均为中学所学内容,有些试题与中学化学高考题型相近,有些试题与中学试题表面不同.例如关于荧光棒、发烟硫酸、硅烷和硼烷、锌钡白等,这些内容中学教材未涉及,但通过题面所提供的信息,利用中学已学知识即可解答.当然也有些科技前沿、经济、军事、环境等方面的新问题、新成果被应用于命题,高中学生需要准备解决问题的知识来应对自主招生的考试.考生仅依赖于正常的高考复习,就直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是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只有在考前有针对性复习和备考,才能避免因某些知识点薄弱而丢分.

1.切实落实好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基础知识是我们进行综合运用的基石.自主招生考试的对象决定着我们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视应该放在第一位.要求考生对高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要把握得很准确,能够灵活运用.

2.P注“活”的化学知识

化学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人类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必须予以关注:

①工业上的“三酸一碱”的生产工艺(包括原理、工艺流程、环境保护等问题).

② 环境保护问题.如南极臭氧空洞问题、光化学烟雾问题、酸雨问题.

③人体相关问题.如:血液pH值为何恒定在735~742之间?何谓酸中毒?何谓碱中毒?如何治疗酸中毒和碱中毒.

④ 生活中的塑料、化纤等问题.如白色污染问题、高分子材料的热固性和热塑性问题.

⑤ 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问题.如生活垃圾的组成、处理方式问题、产生沼气的原因等问题.

⑥安全生产问题.如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的成因、如何预防瓦斯爆炸等.

⑦能源问题.如海底可燃冰的成因、如何开采等问题、生产玉米燃料问题、乙醇汽油问题等.

⑧化学工厂的选址问题.这类问题要结合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考虑交通运输、水源、污染及其防治等问题,要求考生全面考虑问题.如全球最大的MDI项目通过环评落户重庆,专家担心三峡污染.

⑨矿物的开采问题.如怎样开采才能避免环境污染.

3.要能灵活运用化学知识

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对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而言是基本要求.对于考生来讲,有些化学知识是有规律性的.如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一般是放热的,其本质就是结构不对称的高内能物质要尽可能转变为结构对称的低内能物质.化学反应按其本质一般可以分成三类: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缩合反应.这三类反应对于无机和有机反应均适用.由此我们可以考查诸如此类问题:“夏日炎炎,马路洒水车里装的水中常常添加CaCl2 请问这是为什么?长时间喷洒含有CaCl2的水对马路有何影响?”这类试题初看起来无从下手.但仔细研究发现实际上就是考查结晶水合物问题.若考生具备了解答这类试题的能力,也就具备了解答试题中涉及的开放式问题的能力,其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这类试题最难得分.

4.关注好学科交叉部分

物理学的电学与化学的电解、电池,物理学的热学与化学的气体实验,物理学的原子核物理学与化学的物质结构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生物中的各种变化多为有机化学的反应.化学与环境、能源、医学、生命医学均有密切联系.在自主招生备考中应给予高度关注.因为这些问题很能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5.要注重化学实验的操作

要注意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理解实验原理.能独立完成实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结合起来,把实验原理与实验设计结合起来.要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要能发挥刨造性思维、能根据试题要求,灵活运用学科理论知识.设计新的实验方案.

总之,自主招生选拔考试是对智优思辨型学生的选拔,它要求学生的能力很高,在备考复习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很多 ,希望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能对考生有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 1 ]董金水.大学自主招生化学命题特点及备考知识点[J].化学教学.2011(10):54-55.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自主招生 招生政策

(一)加大招生透明度,完善监督机制,努力实现招生公平

首先,高校要及时录取标准和条件,以及招生总数、报考人数和考试情况向社会公布,所有的招生工作和过程都要置于考生、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的监督之下。

其次,国家应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完善监督机制,保证自主招生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政府的监督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指事前监督,即国家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高校招生工作及中学的推荐工作等各类事务的全过程予以监督,防止有违法行为的发生;另一种是事后监督,即设立专门的招生纠纷处理机构,依法受理各类有关招生、考试的纠纷,维护被害方的合法权益,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必须允许媒体进入招生程序的各个环节,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信息。从报名资格审查到考核、录取等一整套涉及招生工作各个环节高校都应该欢迎媒体的介入,这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也是高校借此机会宣传自我形象的良好时机。除了教育行政部门,报刊媒体等公共媒介也可以主动建立更加广泛,受众更多的信息平台,保证自主招生的信息传达到每一个考生,确保自主招生的机会均等和公平性。

(二)加快自主招生立法,进一步扩大高校的招生自

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名牌大学都有很大的自,如“美国是一个奉行自由主义的国度,在4000多所高校中,75%是私立的,美国的高等学校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联邦和地方政府很少插手高校的内部事务,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方面,美国没有统一的国家考试,只有民间机构提供的考试。高校自主决定录取的条件和参照依据,自行决定录取的程序和方法。”

(三)实行在高考基础上的多元评价与选拔录取相结合的高校自主招生

1.不能盲目取消统一高考

国外的经验表明,大多数的高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都进行自主招生,以此来选择适合教育培养的学生,保证培养质量和特色,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申请就读适合的高校。这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也有助于高校体现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但是,结合我们国情与文化传统来看,统一考试也有一定的优点。我国恢复高考已经32年了,一直以来,它在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我们国情与文化传统来看,统一考试也有一定的优点。首先,能够为广大考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克服高校招生的腐败现象,为高校节约大量的招生考试成本。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一统思想和科举考试制度经历了长时期的积淀,给人们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人已经习惯地认同了统一考试这种模式,要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在中国现阶段还不行。再次,从国情看,我国人口众多,面积广大,每年都有大量的适龄考生,而绝大多数适龄考生分布在农村,出于经济原因,农村中学的师生一般不大赞成由各大学自己出题单独组织考试的设想。出于节省经费、取得规模效应的考虑使得高校统一入学考试能较好地适应“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 2.建立科学合理的自主招生评价体系

高校自主招生评价体系,是人才选拔的基础,设计出一个比较有效、简明、科学的评价体系,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这个评价体系不仅要能考查学生的书本知识学习情况,更要包含考生在中学阶段德智体各方面的情况。它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从这个缩影中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体素质、个好和特长。这样,才能为高等学校录取素质全面的人才提供准确而可靠的依据。

(四)实行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院校有差别的自主招生制度

我们进行自主招生改革的时候,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主要表现为人口多、民族成分复杂、土地辽阔、经济基础较弱、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不公平表现较多、学生负担重压力大、应试教育还较严重等。由于长期的基本国情造成的地区、校际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如果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校,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要根据学校的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和特点,实行有差别的自主招生制度。

第一,完全自主招生型,即专业设置、招生组织、考试命题、录取标准、招生总人数和各类学生的结构等,都由高校自主确定,高校自主划定高考最低分数线,以及规定其它录取条件,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组织面试、口试、实验等其它录取工作。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只起到监督的作用。比如清华、北大,这类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内名牌大学,应该实行完全的自主招生,这样不但可以因校制宜,发挥大学和学生的最大优势,增加学校的竞争力,还可以与世界接轨。依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采用这种招生类型的学校数目不能太多,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批准。

第二,统考前提下的半自主招生型,即在统一招生中给高校某些自,通常集中在录取标准方面,而在高校规划、专业设置及人数、招生组织、入学考试组织及命题等方面,高校基本上不能自主,但允许高校在统一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命题组织再考核,并根据考核成绩自主决定录取标准及录取对象。这与我国目前68所试点院校实行的自主招生制度相似,但又有不同之处,国家不能对这类招生学校的高考成绩予以硬性规定,高校对于招生比例也有更多的自,这类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可组织面试,也可以不组织面试直接录取。“985” “211”工程重点大学可采用这类招生制度,既可以实现学校和考生的双赢,又不会因为自主招生的盲目扩大而扰乱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廖平胜等.考试管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金一鸣,唐王光.中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公平;自主招生;招生制度

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自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以后,我国高校就一直以统一高考作为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之后这种模式在高校招生考试中占据着主要地位。这种制度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保证招生的公平,但是却存在极大的不足,不少高校抱怨缺乏招生的自,认为只是凭借高考分数难以保证选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多元化的公正的招生选拔制度,改革现在的高考招生制度势在必行。

为了制定一个更为科学的,公平的高校招生选拔制度,推进素质教育改革,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了清华,北大为首的22所高校在各校本年度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试行自主招生。至2001年起,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学校数量逐年上升,到2012年达到85所。因此,高校自主招生在全国内逐步推广,由此带来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也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中的公平问题评析

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引起了教育界的较大的反响和争议,赞同者认为高校自主招生是对高考制度的完善,是一项有益的改革,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符合21世纪对于人才的需求,反对者则认为自主招生存在损害教育公平的问题,人们就关心的问题进行过调查,其中68%的调查对象对高校自主招生公平问题表示担忧和质疑。教育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同阶层之间学生机会的不平等。自主招生的话语权更多的掌握在优势阶层手中,使偏远地区或农村家庭子弟处于劣势地位,甚至优势阶层的人们可能会借助某些非正常手段剥夺他们的权利。尽管现在高校一直强调考试无大纲,可是各种辅导班门庭若市,很显然,对于优势阶层的子女是有利的,现在很多高校考试题型多变,重视创新能力,面试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反应速度,整体形象等,对于那些贫困家庭的子女,掌握的资源不丰富,接受的信息量少,这无疑是一种不公平,而实际上对于不同阶层之间的学生,劣势阶层的学生并不一定比优势阶层的学生发展潜力低。

(二)不同地域之间学生机会的不平等。自主招生的高校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教育发达区域,自主招生名额投放的差异,造成这种不公。例如,2012年,上海同济大学在自主选拔录取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文科的选拔范围为上海市、江苏省;大连理工大学则规定文科招生范围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湖南省、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大学则规定自主招生的范围为上海市25所中学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文理科高中应届毕业生。从这些学校规定的招生范围可以看出中国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很少或者基本没有。这样差别的对待教育资源本来就是事实上的不公。

(三)城乡之间学生机会的不平等。我国城乡差异问题由来已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象。城乡学生的可利用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村孩子从小受经济条件,家庭条件的限制,因此在考试和面试环节处于劣势。就参加考试成本而言,比如很多报名费、路费、住宿费等也是许多农村家庭承担不起的。人才选拔标准的“城市化”现象和自主招生考试的高额成本有可能会使农村学生望而却步,造成入学机会的不平等。

三、现阶段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中实现公平的路径分析

(一)建立自主招生合法程序

我国部分学者呼吁出台《考试法》,在招生考试中出现的比比皆是的漏洞,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规范化的法律出台,使自主招生无法可依而缺乏监督,违规行为屡增不减,对于招生活动中的法律和道德边界界定不明。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法律是保障招生活动有利运行的最重要方式,因此,建立合法的自主招生程序,是实现公平自主招生的必要条件。对于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高等教育资源尚且缺乏,实行大规模的选拔考试的首要目的保证全国适龄青年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自主招生程序应该依据法定程序进行,讲求程序守法,招生运作应该增加透明度,按法定步骤办事。建立自主招生合法程序是保证自主招生有序进行的保障,从而近一步保障受教育机会均等。

(二)完善自主招生制度

完善招生制度的首要方面在于公开透明选拔制度,不仅招生政策完全公开透明,而实施过程和结果也要置于舆论监督之中。只有如此,自主招生的各种漏洞才可得以有效遏制,人情,钱权等因素才难以介入,自主招生制度的一切应该围绕“公平、公正、公开”来进行。由于我国社会结构差距大,资源分配不均衡,东部和西部发展不一,不同阶层之间,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条件和受教育条件的差距,使得自主招生的分配存在差距。教育部们应该完善自主招生制度,使得自主招生在一个优良的环境中进行。

(三)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兼顾地域、城乡公平

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由来已久,自主招生的过程更加剧了自主招生政策向经济发达地区,重点中学倾斜,这样使教育公平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只有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才能保证自主招生过程选拔人才更加全面。同时,自主招生应该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区倾斜,兼顾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城市考生和农村考生;在自主招生实施过程中,应向贫困地区单独投放名额,对于农村考生单独划线,区分设立考点,方便考生就近考试,这样便可缩小不公平现象,对于甄选人才体现其公平性。

(四)强化监督机制,加大惩治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校自主招生的监督管理,完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内部以及社会对自主招生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对于那些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存在的违规操作,弄虚作假,行为的高校应暂停或取消该高校的试点资格并追究相关者的责任。学校应该成立监察部门,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评审组负责实施选拔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控。同时,学校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建立详尽的招生程序,制定科学的标准,通过多种媒介将考试制度、招考方案、考试过程、考试成绩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布,使高等院校自主招生能够在公正、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去进行。(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林狮.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6,(4):121-122.

[2]夏静.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问题和出路[J].考试与招生,2010,(2):57-59.

[3]张亚群:高校自主招生不等于自行考试[J].教育研究,2005,(3):36.

[4]樊本富.统一与自主:高考改革之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3):102-106.

[5]张亚群.统一考试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8,12:56-61.

[6]刘进,王静.公平与效率:高校自主招生的五大争论[J].江苏高教,2009,(5):100-101.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考多元评价 考试科目 命题主体 考试方式 录取方式

自以来,我国针对高考存在的评价观念陈旧、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法简单等问题,曾对高考评价进行过多种改革及探索,即高考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多元评价是指在高考中运用多种方式和形式测试、评价学生的素质,并在招生时采用多种指标录取学生的一种评价制度。本文尝试从考试科目、命题主体、考试方式和录取方式四个方面评述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1]

一、高考多元评价在考试科目方面的实践探索

考试科目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更是一种教育导向。自以来,全国曾实行过“3+1”、“3+2”、“3+文/理综合”、“3+大综合”、“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①和“3+X+1”②等多种方案,下面就主要的几次改革展开论述。

(一)文理分科

自高考招生制度恢复以来,沿用以往的文理分科的科目设置办法,即文史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医农类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由于考试科目较多,造成了基础教育应试现象严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严重偏科、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因而受到社会抨击,于1995年被彻底取消。

(二)“3+1”模式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教育部于1987年宣布开始试行“3+1”模式[2]。该方案首先在上海实行,“3”是指语、数、外为每个考生必考科目;“1”是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各专业的要求,从其余的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六个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作为考试科目。1989年,在总结上海经验的基础上,在湖南、海南、云南等地进行“3+1”模式的语外历政、语数外物、数外化生、语数外地四个科目组考试试点。

(三)“3+2”模式

1993年,原国家教委在“3+1”模式的基础上在部分省试行“3+2”模式[3],其后逐步形成了“3+2”考试模式,即语、数、外3科是文理必考科目,“2”是按文、理两类各加两门高等学校选择的新生最需要的科目,文史类加试政治和历史,理工类加试物理和化学。1995年,除上海外,这种模式正式推行于全国。

(四)“3+X”模式

1995年,上海在“3+1”模式的基础上开始试行“3+X”模式[4],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教育部认同。1998年新一轮高考改革开始,教育部决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推出高考科目改革的“3+X”模式。“3”是指语、数、外作为必考科目,“X”指由高校根据自身水平、特点、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个科目(包括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大综合)中自行确定1门或者几门考试科目。1999年2月,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在高考中推行“3+X”科目设置方案,广东省率先进行了这项试验。到2002年,我国除港、澳、台之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推行了“3+X”科目设置方案。

从文理分科到“3+1”模式再到“3+2”模式,可以看出考试科目的改革一直是不断发展的。由于语数外三科中,语文、数学是基本工具课程,也是最基础的学科,另外把外语作为必考科目,符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在改革中,语数外这三科一直是处于核心位置的。但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学科、新知识不断涌现的形势下,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要求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只是在高考中加入2门相关科目,忽视了学科内容的渗透、交叉和综合,容易产生知识残缺不全现象,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于是,“3+X”模式应运而生。

“3+X”方案本身是在“3+2”模式基础上的进一步改革,这次改革是高考制度实施以来科目设置变革中变化最大的一次:它不再采用全国统一的、有固定科目组合的科目设置模式,仅对全国必考的三门科目作了规定,其余的科目设置都由高校自主掌握。但是这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本质,考试本身的竞争性使考生把高考当做是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从而力图把能力发挥到极致,考生的压力、焦虑等并没有随科目的变化而减少。

二、高考多元评价在命题主体方面的实践探索

命题主体改革的重要实践探索体现在试行分省自主命题。分省自主命题是在现行高考体制下实行多元评价的有效方法。从出题的组织者来看,命题主体分为全国统一命题和分省自主命题两种形式。全国统一命题为现行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其命题主体是教育部学生司考试中心。自主命题是国家把命题权下放,由命题省对部分或全部考试科目进行自行组织命题和阅卷。该项工作首先于1985年在上海试点。2004年,教育部决定增加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9个省市单独组织本省市高考命题工作。到2008年已有18个省市试行高考自主命题。

在各省高考改革的趋势愈演愈烈的形势下,自主命题的利弊日益突出。因为高考分省自主命题实质是国家教育管理权力下放,所以可以在命题中很好地体现各省市的地方特色,从而使高校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但是高考分省命题的分散性会使高考与国际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趋势有所出入。而且,就我国国情来说,我国中东西部的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于教育落后地区,命题质量与水平难以保证。[5]因此,在以后的多元评价探索中要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从而使高考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三、高考多元评价在考试方式方面的实践探索

多年以来,高考一直被认为是“一考定终身”的考试,为了改变这种格局,就应该从考试方式的改革入手,使其作为多元评价探索的主要内容。这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增加考试次数几个方面。

(一)高中毕业会考制度

高中毕业会考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一种评价形式,其作用是对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同时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上海率先兴起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的试验,1993年,全国范围普遍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并以此推行高考考试方式的改革。

高中毕业会考是据以划分高中毕业生成绩等级和衡量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国家检测高中毕业文化水平、评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双重功能。但是,高中毕业会考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高中毕业会考是分三次进行的,从而使时间安排和教学进度存在严重矛盾;会考是水平考试,考试题目的难易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成绩,因此试题难度难以把握。另外会考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客观上加重了学校师生的负担;形成了学校工作围绕考试转的不正常现象。因此,近年来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正在逐步被学业水平测试所取代。

(二)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把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参考,纳入到高考评价体系,由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一考定终身”的模式。2010年起,全国有山东、江苏、江西等16个省实行新课改,各地新课改的高考方案都把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

学业水平测试是对高中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包括学生选修和必修的科目,组成一份试卷,在高二或高三进行测试,考试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以此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学业水平测试比起以往的会考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一是考试更加人性化,如在重庆的改革中,允许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二是其强化了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功能。

综合素质评价指的是在每个学期的期末或每个学年的期末,全国各地的中等学校组织的一次对全体在校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的测评任务,并作为高考录取参考。2009年,山东省在临沂师范学院、山东政法学院两所本科院校部分专业开展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增加考试次数

增加考试次数的重大试点是二次高考,又称春季高考,经教育部批准,北京、上海、安徽三地在2000年春季进行了1999年的第二次高考。春季招生给一些考生带来了第二次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入学机会,但是试验也带来了教学管理与就业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经过几年的试点并不成功,不久就被取消了。但是增加考试次数的新方案不断被提起,刘海峰教授提出两次考试统分结合方案,即在统考初步筛选的基础上,各高校再进行一次单独招考,将统考成绩与单考成绩结合起来进行录取。这一改革方案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统分结合考试模式,也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具有较高的实践探索价值。

考试方式是高考最主要的载体,所以考试方式的改革在高考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中是至关重要的,从会考制度到学业水平测试及同时进行的增加考试次数,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改的政策。但是,改革同时带来的管理复杂化、工作量加大等问题,在以后的高考多元评价探索中也亟待解决。

四、高考多元评价在录取方式方面的实践探索

高考多元评价归根到底是为高校多样录取服务的,而多样录取的关键是不断扩大高校的招生自。因此,在统一招生的基础上,扩大高校招生自是多元评价探索的关键。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多样化招生、自主招生改革逐步发展,现以高校自主招生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为例进行评述。

(一)高校自主招生

从2003年起,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中,教育部允许部分高校实行自主选拔录取,第一年批准参加改革的高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所,赋予它们5%的自主招生权。2013年试点高校已增至90所。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试行是对我国高校传统统招体制的改革,但自主招生改革除了践踏教育公平之外,仍然没有脱离统一考试的“羁绊”,有限的规模与数量使自主招生改革推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显得无力。[6]有的教育界人士指出,自主招生考试已沦为了若干场的“小高考”,日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同时,自主招生考题的高考化倾向,已很难发挥其应有的选拔特长生的作用。但是,在2010年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研讨会”上,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名校公布了近几年来学校对大一新生水平测试的结果,其中表现非常突出的学生,大部分是通过自主招生选拔入校的。这样也用事实说明了,自主招生在选拔优秀、拔尖、特殊和创新的优秀人员方面的优势是单纯的高考无法比拟的。所以高校招生需要不断寻求自主与统一的平衡点,采取多样化的招生模式并不断完善其体系。

(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

“校长推荐制”是北京大学在2010年推行的一种自主招生政策。在面向社会公示的前提下,在全国范围内选取部分优秀的中学,其校长可实名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可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选人。

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政策的进一步深化的积极探索,是建立和完善教育诚信体系的有益尝试,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这些改革表明:多样化的高校招生模式正处于不断探索中,高度集中的单一评价模式正在被多元评价模式所取代。

总之,我国高考评价制度实践探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历程。在多元评价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比如,深化高考命题内容改革,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设计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扩大高考自主招生的高校范围等,从而使我国高考评价真正实现多元化。

注释:

①此处“X”为专业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由考生任选一门。

②此处“1”为基本能力测试。

参考文献:

[1]朱卫国.多元评价是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J].阅江学刊,2010(4):5-11.

[2][3][4]万冬根.大学评价和本科招生相关性分析研究[D].硕士论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06:10-11.

[5]孙锦明.谈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利弊[J].教学与管理,2005(4):74-75.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5篇

28秒,也许就是一台电脑开启的时间,就是一个发愣的瞬间,就是咀嚼一口面包的时间……曹继敏在这短短28秒的时间内,与死神赛跑,挽救了上千人的性命,在石亭江上上演了一场经典而惊险的好莱坞大片,这一幕让人记忆深刻。

石亭江:28秒的生死时速

8月19日,四川中部石亭江上洪水滔滔,石亭江大桥两个桥墩坍塌,严重倾斜。15时15分,K165次普快客车以每小时88公里的速度开上石亭江大桥。火车剧烈晃动,左右摇摆。司机曹继敏几乎是靠着本能反应,紧急制动。从采取措施到车安全平稳停下来,整个过程只花了28秒。列车急停后,两节车厢里V字形悬于桥上,约20分钟后坠入江中。千余名旅客在车厢坠河前的几十秒撤离。创造了车上1318名旅客“零伤亡”的生命奇迹。

快乐

把学习变成一种快乐,并把文凭作为这种快乐的实现手段,王丽的执著是一种巅峰的人生态度,她享受其中,其乐无穷。

“学历姐”:执著的文凭追求者

32岁的王丽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名研二学生,与常人不同,她拿到了3个专科文凭、3个本科文凭和1个硕士文凭。16年拿到7张高校文凭,使她成为当之无愧的“学历姐”!在校期间,她的学费全部自筹。她兼职代课,家教和兼职教师给她带来每年约5万元的收入。学校的生活对王丽而言是“累并快乐着”。为了让人生没有遗憾,她还想读博士。王丽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以便一直留在学校。

形象

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但在男生身上也有着同样的表现。平均每天减掉11斤肉,10个月后胖哥新郎成功让自己“苗条”。美丽形象塑造的背后定是艰苦卓绝的减肥斗争。

胖哥新郎:10个月狂减114斤

去年,英国男子卡尔・因奇与温柔美丽的恋人结婚。重达262斤的卡尔看到结婚照中自己又胖又丑的形象后深受刺激。觉得自己的笨重身影是结婚照的“污点”,自己配不上美丽的妻子。他于是下定决心减肥。10个月过去后。他成功甩肉114斤,减掉“半个自己”的体重。他的减肥秘诀很简单:不吃外卖、拼命运动。

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让你痴迷,并持续保持对相关事物的高涨热情。拥有了兴趣,人生路上的那些拦路虎不过是纸老虎。

孙见坤:国学天才的成长路

从8岁开始,孙见坤迷上了国学,就像“周幽王迷上了褒姒”,几年下来,他阅读了近2000本经史典籍。语文老师对他感到头疼,他的作文总显得“高深莫测”。孙见坤曾进入央视大型国学知识竞赛《开心学国学》的决赛,他是选手中唯一的中学生,他对《楚辞》《论语》等古代典籍的熟悉程度,让对手“汗颜”。今年高考,他参加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官们对他的表现频频点头称赞。遗憾的是,在今年高考中,孙见坤最为拿手的文科综合发挥失常,比陕西省一本录取线低了6分,未能达到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要求。

天才

天才并不是天生之才,占有想法+立即行动+疯狂投入+看得见的目标,你也可以是天才。

罗米娜:12岁女孩成伊朗“名导”

2006年的一天,8岁的伊朗女孩罗米娜・莫哈切克在家附近看见一名流浪的阿富汗男孩,萌发了拍摄流浪儿童生活纪录片的想法。刚开始。她对拍摄一窍不通,在爸爸的教导下,她仅花了六七个月时间就掌握了电影拍摄的整个流程。纪录片《漫长的道路》,在2007年一电影节上感动了所有评委,一举夺得了最佳电影奖。不久后,罗米娜的第二部电影短片《一个装满友爱的盒子》也同样取得了成功。如今12岁的罗米娜・莫哈切克已是一名集编剧、导演于一身的电影制片人,但她一直不满足自己的成绩,她最大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获得奥斯卡奖。

尝试

人生最大的难题就是自己,“超越自我”成为许多人跨不过去的坎,用开放的心态去尝试,新的天地将比任何时候都更辉煌。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6篇

根据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我国高校的学科门类由原来的11个增加到12个,新增了艺术学门类;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352种基本专业和154种特设专业构成。

新目录充分体现了时代性、适应性、科学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保留了一批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继承性较好的专业,调整了一批内涵不够清晰、名称不够规范、区分度较小的专业,增设了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急需以及应用性强、行业针对性强的新专业。

教育部同时还公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与原规定相比,“一扩二减三加强”是新规定最显著的特点。“一扩”是扩大了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二减”是减少了专业的审批环节和审批数量;“三加强”是加强了信息服务与公开,加强了专家组织作用的发挥,加强了新设专业的质量管理。

中国科技大学2013年创新试点班启动招生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创新试点班招生办法。

根据招生办法,199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学习成绩优秀、创新潜力突出的高二(含)以下学生,均可报考。根据要求,考生可由中学推荐或个人自荐,报名时间为10月9日至11月9日。

报考者必须参加中科大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测试,学校将根据测试成绩确定复试人选。复试科目为数学、物理、化学及非智力因素测试,通过者为创新选拔资格生。资格生需按规定时间在当地参加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科目与当地高考(理工类)科目相同。

录取原则:创新选拔资格生分A、B两档,A档资格生高考成绩达到当地重点控制线,B档资格生高考成绩达到中科大自主选拔录取基准线下40分且在当地重点控制线上,即可被录取。

湖南大学2013年自主招生仅面向8个基础专业

10月11日下午,湖南大学举行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新闻会,校长赵跃宇在会上宣布,2013年湖南大学自主选拔录取将由往年面向“全部专业”调整为“八个专业”,即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技术、工程力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英语,考生可根据个人意愿任选其一报考。为吸引更多有特殊才能的考生参考,学校规定报考对象为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包括往届生。同时,对中学推荐人数不做限制,在推荐形式上,由以往单一的中学推荐,扩大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推荐。

考试组织也有较大变化,面试时间较以往增加一倍。考试流程由以往“自我介绍、选答题、评委随机提问”等固定环节,调整为相关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流程。笔试内容由以往“语数外”3科考试调整为考察与学生报考专业相关的知识,避免“小高考”。

面试环节部分理科专业要求学生进实验室现场实践。最终按照综合分(=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分专业降序确定候选考生名单,招生人数和合格名单的比例为1∶2.5。

获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考生分A、B两种形式进行录取。A类高考投档成绩需达到该校生源地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B类指面试过程中表现特别优秀和对社会做出特殊贡献的考生,如道德模范、复员退伍军人等,经教育部批准,只要达到二本线上就可录取。

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

国务院10月10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

会议决定,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由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同时,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由一、二年级农村(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步调整为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及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全部纳入享受助学金范围。

最称赞:父子短信互动3年10万字

孩子在华师一附中上了3年高中,父亲每天都会发过来一条短信。高中毕业,孩子考上大学,父亲将3年来的近千条总共约10万字的短信发到网上,立刻引来网友的围观。10月9日,在武汉某家长论坛上,网友“黑皮蔓”被称为“最有爱的父亲”。“黑皮蔓”将短信逐条发到论坛里,每天短信下面还配上自己的点评。

“火星人”“着陆”北师大

新学期,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里,迎来了一位一身休闲装的“火星人”王跃。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陕西省;独立学院;发展;问题;对策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陕西省独立学院这十余年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众多问题。主要是师资队伍不稳定、办学资金困难、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那么如何解决目前独立学院发展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陕西省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

一、独立学院发展现状分析

2003年,陕西省第一批独立学院正式批准成立,并于2004年开始招生,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独立学院的数量已增至12所,在校生规模也从2004年的五千余人发展到目前的十余万人,但是鉴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情况,各高校建设情况参差不齐。

为了进一步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需要认真总结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更好的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现将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总结如下:

1、培养目标不明确

独立学院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首先要明确应用型人才的标准,与此同时,大部分独立学院依然沿用母体学校的办学管理方式,忽视了独立学院学生本身的特点,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独立学院的学生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就是摆在我省独立学院面前的一道难题。

2、办学特色不明显

纵观独立学院的发展,缺乏办学特色是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专业设置方面,大部分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与母体学校的专业设置高度的相似甚至雷同。二是管理模式的雷同化,完全沿用母体学校的管理模式,将完全不同水平和特点的同学按照统一标准要求,丧失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会。

3、师资队伍不稳定

独立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师资队伍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众多问题,目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1)独立学院教师数量不足。依据有关规定,独立学院教师配备合格标准为生师比18:1。但就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来看,几乎所有高校的专职教师队伍都不达标,并且与规定标准有着一定差距。

(2)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基本上是依赖于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的比例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实际教学。鉴于这种工作关系,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较大,中低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较大,而年长教师和高职称教师主要是依靠兼职教师队伍来补充。

(3)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稳定性差。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聘任制的合同关系。这样的合同关系给教师带来了很多的不稳定性,使得聘任制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4、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政府在独立学院的发展上给予的支持太少。首先,虽然在政策层面上肯定了独立学院教育的事业性质,但独立学院员工却不享受事业单位编制及相关福利待遇;其次,政府对于独立学院这一类高校没有生均拨款。与此同时,独立学院还要向母体学校上交每年学费收入的25%。这导致独立学院的资金压力非常大,也使得独立学院在各类高校的竞争力明显下降。

二、加快独立学院发展的对策

为了促进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考虑到省内独立学院目前发展现状和遇到的问题,结合省内教育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现对如何加快独立学院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逐步完善各项建设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型产物,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成立时间短,没有可借鉴的发展经验,还需要地方政府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首先,政府要将独立学院作为教育事业来办,并将独立学院的发展同陕西省社会和经济发展现实结合起来。其次,结合市场发展需要,逐步扩大独立学院的办学自,给予独立学院一些专业设置自、学费定价自,并尽可能的实行计划招生与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招生方式。再次,政府应当给予独立学院一定的资金支持,逐步考虑生均拨款,拓宽独立学院的资金来源渠道,尽可能的减轻独立学院在建设发展中可能产生的费用负担。

2、依据各校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独立学院要想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必须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主要是在陕西省这个高校高度聚集的省份,独立学院的发展在各方面都不占优势,所以说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将会是我省独立学院发展的唯一出路。独立学院可以考虑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向、培养方式等环节上进一步细化,力求做到每个高校都是唯一,满足各类考生的选择需求。

3、逐步完善用人机制,优化教师结构,稳定师资队伍

要想稳定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首先要逐步规范用人机制,畅通人才招募渠道,真正做到能将优秀人才招进来。其次,搭建人才晋升平台,独立学院自身需进一步为优秀人才提供发展平台。第三、逐步打造一支属于自己优秀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一方面要逐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另一方面,要从精神层面培养教师的归属感。

4、依据高校学生自身特色,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方案

依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培养方案。首先,结合高校自身特色,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明确独立学院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注重同学实际操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优化课程体系;注意分析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对课程体系进行整改,科学的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学时和大纲。最后,强化实践教学,我们应注重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想结合的方式,确保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大学教育也因此逐渐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陕西省独立学院经过这十五年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师资队伍不稳定、办学资金困难、培养目标不明确等,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进一步发展。因此,探讨如何有效解决目前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加快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尤为紧迫和关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教发〔2008〕26号.

[2] 陕西省教育厅.2013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3] 杨科正.地方普通高校发展策略研究――兼论陕西地市普通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

[4] 陈晓燕.浅谈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06(01).

[5] 周国宝.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面临的困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06).

[6] 王金瑶,来明敏.独立学院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2).

[7] 张春梅.高校独立学院的发展、规范与创新[D].陕西师范大学,2004.

[8] 谭燕飞.独立学院体制创新与未来展望[J].邵阳学院学报,2005(02).

[9] 罗明.独立学院的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10] 冰.关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D].大连理工大学,2006.

[11] 张春梅.高校独立学院的发展、规范与创新[D].陕西师范大学,2004.

师范大学自主招生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大学语文是高校中一门重要的公开基础课,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等都是人才考量的指标。因此,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但是就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切实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使得大学语文教学能够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1、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其学习态度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公开基础课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主动性缺乏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高中学习压力过大,学生身心疲惫,而到了大学学生则认为没有了学习压力,从而放松了心情,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些高中教师对学生的不适当激励,让学生对大学生活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进入到大学后就可以不需要学习。另外,在加上大一不开设专业课,而对于语文这一门基础性学科,很多学生都认为是高中语文的延伸,从而忽略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语文教学氛围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原动力都有所缺乏,在此现状下,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今时代下,无论是大学自主招生还是行业招聘人才,录用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人才的综合素质。一个人如果单单具有较高的特长和技能是完全不够的,对于企业而言,一个综合素质良好的人才比一个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更加可贵,专业技能可以后期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则更加困难。而大学语文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颇富人文性和审美性的一门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2、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语文教材滞后陈旧

从1978年我国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以来,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就层出不穷,虽然教材的编写十分多元化,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理论等,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在新时代下,加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材就显得滞后且陈旧。另外,很多大学语文的教材都是高校自编教材,教材的编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提出了更要的要求,而陈旧的语文教材则无法满足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2.2学生和教师的课堂积极性都不够高

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都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素养的情况,对于高校而言,更多的是希望高校能够快速发展,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高校将管理重点都放置在专业技能上。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对语文公开基础课普遍都有厌学情绪,更谈不上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大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也对语文教学没有高度重视,很多教师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并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学生和教师的课堂积极性都不够高,那么大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自然无法提高,进而大学语文教学也无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2.3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对大学语文教学失去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学方法和模式过于陈旧。虽然说大学生的心智已经十分成熟,其自律能力和学习主动性都比较良好,但是,作为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学的方式方式不够合理有效,那么学习效果自然也无法提高。很多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模式仍然坚持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语文教学理论居多,但是一味的灌输讲解也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需要做出创新和改革,但是很多大学语文教学仍然保持现状,这使得当前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执笔写作能力都有所不足。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在加上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十分紧要。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学生发展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应用型人才越来越稀缺,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切实转变教学理念,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语文教学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是提出的几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3.1提高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首先,想要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就必须提高对语文教学的重视,无论是高校还是语文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高校,应该转变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养的思想,只有高校提高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视,那么才能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合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其次,语文教师应该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念的转变。大学语文学科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思维方式等,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思想上认识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们基础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语文能力,还要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等。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才能进步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最后,高校要加强语文教学的研究支持,比如在师资配备、教学研究等方面高校应该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在高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大学语文教学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也能得到提高,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3.2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要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由于大学语文教学没有规定的教学大纲,所以很多高校在选择语文教材时都会选择自编的语文教材,不同的语文教材其内容也有所不用,比如有些语文教材注重的是文学作品,有些语文教材注重的则是写作能力。虽然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大同小异,这些大学语文教材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语文教材和授课内容都需要进行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做到动手能力和基础知识均衡,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选择重点讲解内容,以学生的专业背景为基础选择适当的语文教学内容。这样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3大学语文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学生都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虽然大学生相比中学生而言,具有更强的意志力和自律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重视,缺乏参与性也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切实改革教学手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实践为主,锻炼学生的自主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等,这样在实践的过程中既能满足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但加大的背景下,高校应该积极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大学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而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是大学语文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就目前来看,大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想要改变就必须改革和创新。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大学语文教学建设的根本,在创新和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加要注重大学生的新特点,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大学语文教学只有切实对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突破现状,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玉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培训,2017,(04):143-144.

[2]张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6,(03):62-63.

[3]黄秋月.语文“后教学模式时代”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4]庄惠龙,杨淑林.从培养模式改革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以集美大学2012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修订方案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3(04):55-58.

[5]井绪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