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跑进家来的松鼠

跑进家来的松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跑进家来的松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跑进家来的松鼠范文第1篇

我家后面就是鼓山,山上的松鼠很多。这不,今天就跑进来了一只。

这只松鼠的毛油亮光滑,是不是偷喝了我家香油我是不知道,但淘气是肯定的!它初来我家时方法很特别,那时快入冬了,大清早的,天气不是一般的冷。我又忘了关窗,冬风呼呼的吹进屋子,冻得我把这个身子缩进了被窝。不知过了多久,我的鼻子突然痒极了“啊嚏!”我打了一个大喷嚏。模模糊糊看见一团黑乎乎,毛茸茸的东西在眼前晃悠,等看清了,才发现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脸庞和我来了个0距离接触。我被吓坏了,以1光年1秒的速度从被窝里钻出来并贴近墙根顺便带了橡皮,粉笔头,黑板擦,这几件有杀伤力的武器(谁敢说老师没用它们砸过人)。

怪物显然被吓着了,紧贴着台灯,跟炸了毛的猫差不多。我定睛一看,是只松鼠,没有什么妖怪,我便呼呼地倒床大睡。“啊嚏!”我又打了一个大喷嚏,呀!松鼠咋在我被窝里?!之见松鼠趴在我胳膊上,眼神像在求我留下它,我一想:现在天气这么冷,便留下它了。

跑进家来的松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研活动 弊病 有效探索

常态的教研活动应是教师围绕学校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科教学工作展开的一种学习与交流,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它能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对教研活动还是抱有很多期待。但它不同于运动式的教研活动,也有别于任务式的教研活动。而实际上,在我们的教学常态中,教研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它往往不能达到提高教师能力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目的,只是成了一项既定的研修任务而已,活动流于形式,教师也没有很高的积极性。

如何克服教研活动的弊端,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调查,寻――常态教研活动的“弊病”

笔者在工作过的三所学校里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搜集并整理了两百多份调查表,发现常态的教研活动还是存在很多弊病。

(一)重展示,轻研究,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缺乏问题意识

其实,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缺乏问题意识,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更是态度的问题。

比如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一次课堂展示活动,一位年轻的教师主动承担课堂教学的任务,认真备课、试教,最后面向全体成员展示她的劳动成果。结果其他老师并没有认真对待,而是模糊地评论一番,找出的也并非是其本质的问题,也没有给予合理的意见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只是隔靴抓痒而已。所谓的那些问题多数也是假问题、伪问题。这样的教研活动,就是重展示,轻研究,使得活动不能很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重预设,轻生成,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对生成问题的应变能力

笔者曾去兄弟县市的一所小学参加了主题为“基于预习的单篇阅读教学的内容重构与确定”的教研活动,在讨论教学内容的重构时,某区的一位男教师颇有自己的见解,他提出教学内容重构是否合理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需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教师是否能够驾驭?应该说这是当场生成的极具价值的可供探讨的问题,主持人马上追问全体学员:怎么样的内容才是学生能够驾驭、学生能够接受的呢?会场马上沉默了,研讨也就此终结。可见教师缺乏对临时生成的教学问题的处理能力,而这往往会大大降低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三)重接受,轻参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缺乏主人翁意识

教师已经习惯于被培训,在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往往采用专家讲、教师记录的接受模式。记得以前我们学校邀请某校的一位特级教师来校讲座,他在讲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尝试互动,时不时抛出几个可以研讨的问题邀请教师参与。在下面坐着的教师并没有表现出参与的热情,只是几位比较捧场的教师活跃在现场。不难看出这样的互动与传统的讲授模式还是没有根本性的区别。

(四)重模仿,轻创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缺乏打磨精神

近几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风格和流派精彩纷呈,王崧舟、窦桂梅、孙双金等各派名师在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展示中频频出现,深受很多一线教师的膜拜,于是语文课堂出现了“高仿版”。尤其是很多年轻教师激情有余,思考不足,简单采用“拿来主义”,不分析学生的学情,不考虑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风格,全盘端出。效果可想而知,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很难接地气,缺少自己对文本的认识的课堂也是很难有效的。

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是“输血”型培训,而我期待的教研活动应该是能形成“造血”机制的活动。教研活动应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合理结构的知识资源,并促使每一位教师通过活动扩大自己的能力空间,能寻找到自己的增长点。这正是当前教研活动有效性改进的关键所在。

二、探索,找――有效教研活动之“良方”

针对教研活动的上述弊端,我们尝试着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常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探索,以期突破瓶颈,让校本教研真正落地生根。

(一)问题意识的养成: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解决在教学活动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如果活动的组织者不从教师的教学困惑出发,或者是参与者没有要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激情,那么教研活动就好比是一场没有主角的假戏,要假戏真做还真的很难。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两层意思:一是研究主题是否针对教师的教学困惑;二是采用的形式是否能迎合教师的群体需求。

【案例1】

开学的第八周,语文教研大组向学校业务部门提交了一份新教师课堂教学打磨的活动方案。经过业务部门审核,该方案审批通过。具体方案如下:

新教师课堂教学打磨活动方案(节选)

一、申报项目名称:新教师一课多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二、申报项目教研组:高段语文教研组。

三、项目负责人:××老师。

四、现状分析: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缺乏设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方法,在课堂管理、应变和应对各项压力、处理特殊学生的问题、评价学生等方面缺乏实践经验,急需锻炼提高的实践机会。

五、活动目标:通过一课多磨活动,使新教师基本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备课常规,磨炼课堂调控能力,掌握评价学生的基本方法,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

六、主要对策措施:师傅全程参与指导,从前期文本的处理、课堂的架构、课后的反思到教学流程的再设计再改进。同一个文本,前后磨课三次。

七、活动步骤。

一磨:徒弟独立备课,师傅提出修改意见,徒弟进行二次备课,执教第一堂课。

二磨:第一堂n执教结束,师傅针对课堂行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徒弟进行三次备课,执教第二堂课。

三磨:师徒再次合作,完善教学设计,执教第三堂课,邀请本组成员全员参与听课。

任何一次教研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而不是凭空产生的。能比较客观准确地描述出教研活动的现状分析、活动目标、对策措施,是教研活动策划的重点。

活动的目标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不要出现含含糊糊的情况。切记不要出现主题过大、找不到抓手的教研活动,不然,教师在活动中研讨话题难以集中,会出现泛泛而谈而不知所云的状况。比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等等,作为几天的研讨会议的主题都嫌大,更不要说是作为一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了,大得让教师摸不着头脑。

(二)应变能力的培养:着眼于问题聚焦

如在组织教师进行以“‘问题式教学’在基于预习的单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教研活动中,需要逐步引导教师关注“课前质疑、课中解疑和课后导疑”。

【案例2】

第一次教研活动,笔者将自己上课的视频六年级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播放给教师们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反馈预习情况,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经过归纳提炼出了以下问题:1.我家跑进来的是哪一种动物?2.还有别的动物跑进家里来吗?3.松鼠为什么会跑进家里来?4.松鼠跑进家来做了哪些事情?5.家里人是否喜欢这只松鼠?6.家里人为这位不速之客做了哪些事情?7.最后这只松鼠怎么了?8.如果松鼠跑进你的家里,你会做些什么呢?

……

视频戛然而止,借着学生自主提炼出的问题,笔者顺势问教师:学生自主提炼预习时留下的问题需要注意什么?经过讨论,形成了多元的解读:质疑时提炼的关键性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有针对性、有探讨性。总而言之,要去伪存真,要杜绝“假问题唱主角”的现象。

在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应该经常抛出一些让教师没有办法准备的问题,现场生成并现场解决。这样经常性地进行“问题聚焦”式训练,能快速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三)主人翁意识的觉醒:提高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

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是能调动很多参与者的积极性。负责人策划教研活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有效性。要求在策划活动时不仅仅局限于对事务性工作的安排上,而是要把重心放在对每个教研组成员的发展空间的营造上,使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各有所长,各有所需,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

【案例3】

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一、研修主题:基于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内容重构与确定。

二、参加人员:校内培优工程语文学科成员。

四、磨课活动具体分工情况。

1.该项目总负责人:余××老师。

2.拟定项目具体方案及通知:余××老师。

3.上课教师:周××、骆××。

4.议课评课负责人:余××老师。

5.相关表格的设计、下发、整理(签到表、评课表):金××老师。

6.活动场地的安排与布置:朱××老师。

7.拍照及通讯报道的撰写及报送:孟××老师。

这样的教研活动在策划的过程中,就是有以“参与者”为中心的意识,让组内的教师都有事可做。有些是事务性工作,比如负责各类表格的设计与发放,活动场地的安排与布置;有些是思考性任务,比如负责上课、评课,以团队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实战演练等。整个活动使参与者经历后能充分意识到在参与过程中解决了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

(四)打磨精神的培育:注重后续研究的持续性

教研活动,就像学生参加课堂学习一样,不可能说结束就结束,它没有绝对的起点和终点。它的目标达成是要教师在参与活动中通过打磨,积累经验后才会在无形中提升。

后续工作包括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活动结束后撰写的心得体悟、完成相关的作业等,作为组织活动的策划者都要用心关注,它是活动效果接近真实的反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活动的改进意见往往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案例4】

列举一例活动后的“花絮”――活动结束后教师的活动感言选摘。

“项目经理人”感言:

评课开始了,我忐忑不安,生怕评课现场寂然无声,出现令人尴尬的冷场。作为“项目经理人”,我刚想张口,准备班门弄斧。出乎意料的是,学校老教师抢先发言,对本堂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紧接着,团队成员纷纷就共同关注的细节展开了讨论,那红红的脸颊,那响亮的嗓门,那专注的眼神,不正是人们常说的“积极探讨”吗?大家都怀揣研究的心走进课堂,走进评课的现场,我沉醉其中,被一种浓浓的探究之情包围着,别样的幸福荡漾心头。

两天以后,各“包工头”纷纷将评课稿、签名表、几个磨课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等材料送到了我的手上,活动的通讯报道也挂在了校园网上,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惬意”。天哪!同样是教研活动,回想以前的我总会因此而奔波、劳累,还是顾此失彼。没想到的是仅仅因为模式发生了变化,第一次作为“项目经理人”的我,虽然也注入了很多的心血,却让我少了很多的后顾之忧,真是让我享受了一番“坐享渔翁之利”的感受。这都是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实行项目承包责任制给我带来的“福音”啊。

磨课教师感言: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这么多的资深教师一次、两次、三次地听我执教,并屡次给我提出好的教学建议,让我从中收获了很多很多:在反复磨课中,我发现识字教学远没有我想象的读读写写那么简单;从一类字到二类字,有不同的要求,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读音的落实、字形的掌握再到字义的理解,需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一旦识字学词环节草草过场,必定给自己的课堂埋下一颗定时炸弹――课文读不顺,文不顺则意不达。课堂如断线的风筝,直往上飘,出现浮空不扎实的现象。因此,第一课时,我们的重点应放在识字学词、课文的初步把握上,这是我磨课最大的感受。只有学会教第一课时,才有可能在第二课时精彩呈现……

跑进家来的松鼠范文第3篇

一、读写结合设计应有层次性、有梯度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表达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于低段的学生刚接触语文时间还不长,每个人的兴趣、能力、自信心,教师都要考虑到。因此在设计读写结合时,应尽可能地设计层次供学生选择,照顾到他们的不同需求。如人教版二下《画家和牧童》,我在读写结合时设计了三个层次供学生选择。第一,练习说话,在教学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出示“一……就……”,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夸夸戴嵩的画技。

第二,练习写话,A 例句:“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 ,就 。

一 ,就 。

B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选择第二种:戴嵩一听牧童说他画错了,就 。 一 ,就连连拱手道谢。

这样,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写,提高写话的兴趣,这一点在低段中尤为重要。

二、读写结合设计应有年段的视野、单元的视角

“视野决定教学的宽度,视角才可尽显教学的效度”。这句话同样适合于我们的读写结合教学。读写结合序列化,就是要关注不同学段、不同单元的侧重点,让学生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多层次的系统训练。如果把人教版各册的语文教材细细看一看,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年级有着相同内容的单元或课文。如三下《燕子》《翠鸟》;四上第四组课文《白鹅》《白公鹅》《猫》《母鸡》;五上第三组课文《鲸》《松鼠》;六上第七组《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四个年级的教材都安排了有动物内容的单元或课文,但课文内容各有侧重:三年级侧重于一段话的动物外形描写方法――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四年级是抓住特点描写动物,侧重于动物的性格;五年级侧重于多种方法说明动物;六年级是写人和动物的故事,侧重于动物的情感。因此,教师只有用整体的视野关注教材,读写结合的设计才能切实有效,才能形成序列化。试想一下,如果只关注于单篇课文,那对于动物内容的读写结合,教师只会设计: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也来写一写吧;你和小动物之间也发生过什么事吗?请你写一写。教师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理解教材,那设计的读写结合怎么会有层次性、阶段性呢?那学生的写作能力怎么会有不断发展呢?读写结合必须依据年段、单元、课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视角来设计。教师可以根据以上的侧重点来设计读写结合:三下――写一写喜欢的小动物,注意仔细观察,用课文中学过的方法写一段话描写它的外形。四上――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哪一个特点最让你感兴趣?请你用总分段式写一段话,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五上――请你写一种动物,用上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六上――动物也有感情吗?请选择你和动物之间的一个故事写下来。在这种联系与区别的整体背景下,读写结合的目标达成会更加扎实有效。试想,如果按照这样读写结合的序列进行,学生对于动物这一内容,无论是从认知、情感体验、表达方式、写作方法等都会有所提高。

三、单元的视野,由易到难突破训练点

每一个单元,都有其主题内容和侧重的语言训练点。因此,在找准单元主题训练点的基础上,应围绕这一点由易到难地设计整个单元的有梯度的读写结合训练。如人教版三上第五组《孔子拜师》《开天地》,其中都有人物外貌的描写,课堂作业本上也有配套的小练笔,这是这个单元语言(习作)训练的重点。直接让学生写几句话描写一个熟悉人的外貌,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因为这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内容的写话。因此,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我由易到难设计了四次人物外貌描写的小练笔:(1)拿一张熟悉人的照片(自己、家人或朋友),看照片写几句话描写这个人的外貌;(2)面对面观察描写(选择班上一位同学仔细观察,写清楚他的外貌,不写姓名,写好后让大家猜猜是谁;(3)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把他在你头脑中的外貌形象描写出来;(4)写十五年后的一个同学,进行合理想象,把他十五年后的外貌描写出来。

叶圣陶先生指出:“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要真正实现这“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就需要读写结合教学踏实有效,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读写结合序列化体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名篇.张圣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跑进家来的松鼠范文第4篇

掌握学习主动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而“问题导学”学习模式恰恰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来推进学习,拥有对努力的结果进行反思的实际经验,在学习中增强才干,获得能力。“问题导学”模式以“导疑、导思、导写、导练、导读”为主要环节,以“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导学过程、达标检测、课后拓展”为基本要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重点清晰、有法可依、借助自我检测形成良性循环,逐渐掌握学习主动。

导疑:我的学习我做主(自主学习,初读质疑)。本环节从朗读课文、识记生字、了解内容、提出疑问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初步掌握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基础学习任务完全可以放手,通过自学完成,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培养读有所思的习惯。

这个环节中问题的提出,这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起点。 “问题导学”之初,学生的质疑是细碎、浅层的,无法借力开展探究,无法把握学习重点。例如《汤姆索亚》一课,学生呈现的问题有:为什么皮埃在洞中一见汤姆撒腿就跑?汤姆索亚的姨妈对他怎么样?经过持续的训练和不断尝试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学生逐渐能从文章的主旨、写作特点等方面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引领思考和探究。

例如,《金钱的魔力》一课中,学生针对“魔力”提出质疑;《将相和》中,学生对“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和“蔺相如没什么能耐”这两句话提出质疑。

这样的问题成为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切入点,在读文、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渐渐走近文中人物,深切感受写作特点。

导思:我的问题我解答(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解疑的过程就是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探寻文字背后的“秘密”的同时又是和作者、编者、文本对话的过程。这是“问题导学”的关键。例如《景阳冈》一课中,导学案这样引领学生探究自己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你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了哪些发现和感受?”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默读静思、合作探究,交流提升有序进行。

导写:写作方法我会用(读写迁移,学以致用)。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表达的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文章的写作方法有了一定的关注,在这个环节中,找准小练笔训练的切入口,既体现了读与写的整合,使学生学以致用,又是对所提出问题的深层次把握。如:《跑进家来的松鼠》一课的导写环节: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小动物、小昆虫,闯进我们的家、教室、学校。它们有什么表现?你和同学们又是怎样做的?回忆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导练:学习成效我知道(当堂反馈,自我检测)。导练环节中检测题的难度不可太大。既是对学习目标落实情况的反馈和自查,又促使学生在自评、互评过程中自我反思,同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再一次的巩固。

导读:同类书目我阅读(拓展阅读,增加积累)。语文是一门语言实践性课程,需要在大量的阅材料中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导学案为学生推荐了同类的阅读读物,并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在课前提出的问题,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进行探究,使读与思持续进行。

自主学习持续发展

导学案的使用并非仅限在语文课堂上,三个使用时间的确立,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持续发展。

课堂 按照导学案的问题导学模式,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课后 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学后反思。老师根据导学案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发还学生,督促进行整理、装订、进行阶段性复习。

期末 成为知识点清晰的复习资料,学生根据导学案进一步查漏补缺,复习巩固。

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课堂的自主学习、自主反思、自主复习,有序展开,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形成对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自主规划能力。

自我审视与反思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采用星级评价标准,以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形式,师生共同讲解、分析。学生完成修正、自评(满分分值为两星),同桌或四人小组,检查学生的修正情况,针对遗留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满分分值为一星),完成互评。完成课后导读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内学习效果,课外阅读感悟总体评价(满分分值为两星)。

跑进家来的松鼠范文第5篇

一直以来,提升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都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梦想,大家都在用各种方式去探索,实践,而教学阅读研讨课可以说是展现自己实践成果的最好方式,11月18日至23日,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群读类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9位老师都展现了自己独有的风采。他们有的立意创新,有的勇于突破,有的扎实有效,彰显出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聚焦课堂谈教学

1、参与面广,效果良好。

年级

教 学 内 容

教师

一年级

《影子》

一年级

《比尾巴》

二年级

《从现在开始》

二年级

《风娃娃》

三年级

《古诗两首》

四年级

《古诗两首》

五年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六年级

《跑进家来的松鼠》

六年级

《我的舞台》

本次研讨课活动,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是提前准备、积极备课、勇于参与,运用新型教学设备来设计课型。教师们不仅听课积极性高,而且评课时也是一针见血地进行指导和纠正,给授课教师提出宝贵的课堂教学建议。

2.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一个最为重要的课题。综观小学生的阅读实践,有着太多值得我们担心的问题。在多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电视替代书籍的慵懒阅读行为,浅尝辄止的敷衍阅读行为,只爱口袋书、漫画书的偏食阅读行为,只读作文选的功利阅读行为,随波逐流的盲从阅读行为,以及无“法”可依的浮躁阅读行为等现状。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要改变这一现状,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型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自主阅读”模式。“自主阅读”的教学思想,就是要正确确立阅读教学的目标、方式,把重“理解”的教学转变为重学生阅读的教学;把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自主的“学”;把单一的问答式教学结构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式和自动式教学结构,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实现阅读课教学效益的提高。 本次活动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很好地彰显了这一特色。

3、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以文本为依托进行训练,以达到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高,这在我们这次的活动中体现很明显,如:自学能力、写作能力、识字写字能力、合作能力、抓关键词阅读文本的能力、评价能力等等。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根据学段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这是难能可贵,同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下面仅以“朗读”举例说明。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曾经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本次活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或抓关键词句(重点词语)来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点,这点做得非常到位。如:龙娣、王希玲、张玉带、柯湘等老师在朗读方面充分体现了“以读促悟、边读边悟”的语文教学理念。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4.重视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例如柯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是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读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达出来了。”张老师的“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师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陈老师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另外,王老师还特别注意鼓励学困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5、听评课扎实有效,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使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更好融合,以评促教,教学相长。本次活动学校在研讨课完毕后,还在组内安排了互动式评课活动。上课教师谈上课思路,教法学法,教学反思,听课教师畅所欲言,既肯定执教老师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听课、评课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学段特点体现不够明显

在本次研讨课活动中,因为对于新课标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到位,因此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根据自己本年级的学段特点来合理备课,在课堂中出现了问题过难,学生冷场或是问题过易,学生没有思考的难度等不足。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重质疑的层次感,难易度要适中,将想问的问题用最佳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问题的能力有所掌握。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跑进家来的松鼠范文第6篇

开路先锋

第二天,从市区到洞口开车1小时左右。据说从洞口到达营地很难走,何况还有200米深的下降。约10点左右到达洞门口,清点整理装备,分配公用物资。我和瞌睡先锋布绳(布2条线同时下降),除了自己的2个大包,还各自带了一包绳子和先锋器材,那个重啊。到洞口两三分钟的路,走得我东倒西歪的。

洞口隐藏在一片不算高的灌木丛里。洞口跟前2米左右一棵结实得不能再结实的双生树巍然立在那儿,一抹斜坡倾向洞口。我和瞌睡商量将这棵树锚作为共同锚点,第一段PITCH用一根绳。

这条线路上大的石头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了,只有一些行将剥落的泥土块可能会被我们吊着的包拖下去。首降用的9MM的捷克产静力绳。瞌睡在树锚下方5米处开始设置人工锚点,也就从这里开始分两条线路。瞌睡设置好后继续下降,我随即降到锚点处设置另一条线路。在树锚下方2米处发觉有轻微磨绳,绳子搁在泥石混合的凸起上,毕竟是9MM的绳子,还是用陈汀自制的绳保包上。

川队使用10MM直径的膨胀钉,我则带的是20颗6MM直径的环保钉和10颗8MM直径的碳钢车修。设点时稍犹豫了一下,考虑到环保钉目前普及率不高,特别是6MM的直径让很多人对它持怀疑态度。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情绪,我还是用了8MM的车修。在瞌睡设置的锚点处偏右半臂长的距离设置了个单锚点。单独拿另一根绳子和瞌睡所设锚点相连,形成了一个横移点,然后一绳降到下方20米左右处的平台。

在平台下一段我做了双锚点,与瞌睡布的锚点平行。我所布的绳长差2米到底,不过那里已经非常好攀爬而下了,没什么危险。为了防止绳子下降完卸力后回弹到够不着的地方,在绳子尾端的岩壁上做了锚点,将绳尾固定到锚点上,然后用对讲机通知大家可以陆续下降了。

经过乱石堆形成的陡坡就进入了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洞厅。有当地老乡进入过这里,地上有不少火堆痕迹,有一半的面积都是已经干化掉的淤泥。洞厅尽头仍有几小股水流下,形成小水潭,始终未见溢出,定然是透过裂隙渗透到更下层的洞道中去了。我脑子里想象着这个洞厅充满水的样子。

大部队不知道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只能尽量向前赶,以防被赶上而引起“堵车”。大厅尽头急剧收口,再向前10米就是垂直裂缝地形,此地,又是溶蚀作用的造化了。距离裂缝底部大约10米左右,一根11米的绳加上承重刚好到地。我用8MM的辅绳双股做了自然锚点,瞌睡则另做了一条高绕横移线路,以供同时下降。

进入营地

底部为狭长通道,封闭。在洞道中部有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垂直入口,高度约为8米,只能布一条绳子。入口很狭窄,只能卸包下降,所有的包通过传递的方式运输到底部。我先下降,听见陈汀在一旁解释,这个洞口原先是被一块大石头遮住的,他当初来到这里发现洞穴到此为止了,很是不甘心,到处查看,无意中发现这块地方下面是空洞的声音,遂把大石头搬开,此洞才得以继续推进。我心里大大地暗赞,像陈汀这样的探索精神,我只在英国红玫瑰洞穴探险俱乐部队员身上看见过。

底部仅有一个剖面为波状的小洞道,需匍匐前进并传包,走势略微向上。洞壁潮湿渗水,能直起腰的地方为运动型洞道,地质运动直接将岩面扯开形成。尽头处又是一侧段约10米的下降,此处开始出现地下河流水。洞壁岩质坚硬光滑并有一处处的圆型凹坑,磨蚀运动在这里占主导作用。接着出现横向通道,低矮,半蹲着身子行走,两个包完全在地上拖着走。顾不上心疼我的PETZL了。低矮通道只有3米左右就又是裂缝,照例从裂缝下降,约10多米。这是营地前的最后一段下降。

我们进入营地的通道应该不是主洞道,也许是分支中的分支,无意中钻入到主洞腔中。所经洞道大都很低矮,最后一段下降后,又经过几段小洞道,来到终于可以站直腰的洞厅了。我郁闷地发现,我带的1斤多红提已经变成提子汁了。

洞厅面积不大,倾斜的岩石纹理,也是崩塌形成。我和陈汀坐在大厅里稍稍休息,等后面离得不远的队友。洞厅侧面的一个缝隙里传来流量不小的水声,旁边的浅沟也有几股流水。陈汀纳闷地自言自语:“奇怪了,我之前来过5次,从来没有看见过这里出现水声和流水……”导演在旁边说:“这样的事情让我预感不好……。”我听了心一凛,没说话,站起身拿着手电四处查看,在前面拐角处发现一堆似粪非粪的东西,是我以前从没见过的。把陈汀叫过来看,他说可能是松鼠拉的屎,因为他曾经在这里看见过松鼠(我严重怀疑他把老鼠看成松鼠了)。我这下更觉得匪夷所思,就算这个洞厅有孔隙能通向外界,让外界的一些小生物可以进入,可松鼠跑进来做什么?没松树没松果的,难道把这个洞当做窖藏食物的地方?这也有点不合常理啊。

23点,第一梯队的8人到达营地。营地平整,干燥,但有不少前人留下的垃圾。不一会儿见瞌睡匆匆走过来神色不安地说:“很奇怪,这里的水源竟然断流了……”。我愣在原地,这是洞里,我怎么有五雷轰顶的感觉?一路这么辛苦,到了营地可以煮火锅吃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现在信念崩塌,连喝水都成问题。

他们曾经的取水地,现在就是1平方米左右的浅潭,有多浅呢,女孩子一个食指的深度,而且一半都是淤泥。离我们最近的取水点也要走1小时的路程。大家都辛苦了一天,明天还有更重的任务,都没精神走1小时的路去背17个人的用水了。

就在这时,神奇的浙江洞穴探险队拿出了高帅富用品――MSR的抽取式净水器。神物啊!至少可以保证大家有水喝了。

零点过后,所有的队员陆续来齐。营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可利用处蛮多,轻松容纳17个队员。我和瞌睡要先锋,同时还要安排探洞任务以及协调人员等诸多杂事,均感身心俱疲,各自早早睡去。其他队员精神还不错,我在他们的谈笑声中蒙头睡去。

分组探洞

洞里如果不冷的话,睡眠总是很好,几乎不做梦就能一觉睡到早上,睁眼已经快10点了。我把牛奶倒锅里热了,就着黄油面包当早餐。队员们边吃早餐边分配任务,大体分为三个小组,到前面的大洞厅后分别探三个主要支洞。6人留在营地摄影、休息,在营地周围的滴漏水点接水。

到达大洞厅要爬一个约60度的陡坡,垂直高度30多米。陡坡顶部就是大洞厅的制高点,向前能看见三个巨大的支洞洞道口。入口呈拱型,当压力拱到了一定程度,还会继续坍塌,洞口就是这样越来越高的。

俯看下去大洞厅里满是塌方后的乱石堆积。洞厅很潮湿,石头上长着泥泞的藓状物,很滑。陈汀把一个红光源灯开到应急模式,摆放到制高点的石笋上面,并在石笋旁边的不同方位放了好几张反光贴。我们一路进洞到营地,洞道错综复杂,全靠了陈汀以前摆放的反光贴识路。

三个组的人全站在制高点,面对支洞再一次确定任务。顽石、大头、痞子、马儿为一组探中间的支洞。我和导演、龙老师为一组探最右边的支洞,顺便肩负找主水源的任务。据以前几次探测发现最右边的支洞极有可能有暗河。瞌睡、陈汀、丁丁探最左边的支洞。时间已经是中午,所有小组成员必须在20:00之前返回营地,否则将启动救援机制。

每组在明确自己任务后在制高点道别,分头向各自的目标洞前进。制高点其实是个“孤岛”,四面环沟,有两处石笋搭在上面形成石桥。这里很明显是由于地质结构不稳造成的坡体剥离、下滑现象。当我在洞里看到这种地质现象时,心里隐隐有些不安,这个洞穴是极不稳定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洞里看见这种地形。之所以喜欢在全国四处探洞,见识不同的地质构造是主要原因。同样的喀斯特地貌,由于所处山脉、地质板块的不同,洞穴内部形态差异很大。只有到不同的地方去探洞,才能看到不同的神奇的喀斯特现象。这算是一种乐趣,也能增长见识,丰富经历。

我们组攀爬过石桥后一路下切到大厅底部,若不是事先看准了方向,此时定然不知往哪边去。身陷巨石阵中,完全不知在何处,只能按着大致方向前行。另两支分头行动的小组组员彼此的谈话声还能时时传入耳中,有种“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感觉,颇能点燃斗志。

先向下切,然后再往上爬。导演突然停住脚步望着眼前一块约5米高、七八米宽的巨石疑惑地自言自语:“我怎么记得上次来这里时没有这块巨石啊?”我和龙老师都觉得是他记忆力出问题了,但也只好跟着他绕过巨石继续前行。

刚绕过巨石,我们仨不约而同地都停下来。前面10米开外一大片明显的新落石,痕迹很新,跟周围的长着黏滑物呈深棕色的乱石完全不一样,还带着岩石那种泛青白的本色。亲眼看见崩塌不久的岩石于我还是第一次,这让我非常吃惊。导演转过头小声地对我们说:“咱们别说话了,赶快通过这里。”我和龙老师均会意,他是怕我们大声说话在大厅里引起共振,造成不稳定的石头继续下落。

我们仨不仅没说话,连脚步都放得很轻,连踩翻一块石头引起的一连串的跌落声音都让我们感到不安。随着离目标洞口方向的接近,我们也隐隐听到了连成一片的水滴声,虽然是滴水,但流量比营地的大多了。翻上一个乱石堆积成的山脊就看到贴着岩壁有一大片滴水区。水滴不集中,但分布面积却大,不方便接水。

这时在我们所处位置的左下方传来隐约的暗河声。我看了一下地形,暗河声从岩壁根部狭缝中传来,估计不会有较大的垂直竖洞,就叫龙老师把背着的47米长的绳子留在这里,这里是返回的必经之路。只背一根20米长的短绳。我带上先锋工具,三人一起到狭缝根部去看个究竟,希望能到达暗河边,那么取水任务就完满了。

仍然在乱石堆上行走,暗河声音越来越大,这时我们来到岩壁边一块倾斜的巨石上,下面是5米高的陡坎。一大股水流从前方3米开外的石缝中汩汩涌出,被三块巨石阻成几小股,涌入一个裂缝中。我用强光手电也看不清楚,决定布绳下去看看。导演拦住我,指着那三块重叠搭在一起的巨石说:“我敢肯定,这三块石头是才崩落不久的,至少上次我来的时候,绝对没有这三块石头。它们彼此之间的支撑力不会牢靠,万一石头突然垮下怎么办?”

我深信导演的话。人都很奇怪,在明知的可能发生的危险面前,总认为自己是好运的,总觉得不幸只会降临在别人身上。谨慎归谨慎,我反对保守,一有风吹草动就立马撤退的那种保守。撤还是不撤,应该根据客观情况进行风险管理分析。危险,这才是洞穴探险最精彩的那部分!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决定要下去,我知道导演和龙老师都自知拦不住我。他俩果然不吭声了,默默地看着我拿出先锋工具。我背对着他们打锚点也能感觉出他们的担心。如果我知道第二天这里会发生地震,我是断然不会下去的,一切只是如果。此时,我是冒进了。

我一个人下降,用了环保钉。岩质非常硬,单锚点。很快就到了三块大石头旁边,三块大石头重叠垒着,每块石头彼此的接触面很小,它们垒成的形状与岩壁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孔隙。孔隙下面又有5米下降,我小心冀冀地从孔隙中通过,尽量不碰着那三块石头。5米处是个小平台,右边有股较大的水流。我离它有2米远,它飞溅出的水滴很快就将我的探洞服弄湿。下面的下降通道被水流笼罩,不适合以现在的装备前去一探,更不适合在这里接水,遂返回。

导演和龙老师看见我安全上来很高兴,我们收拾妥当后回到留长绳的地方,将就在那儿接水了。这不是个取水的好地方,水滴从顶壁天女散花般地撒下来。防水袋没自立性,若没有人在旁边扶住,水稍满它就会倒下。我们在那儿接了一会儿水,探洞服就湿了。

我们原先以为的支洞是死洞,三人把背包重新分配了一下,就开始往回返。我们都很开心,想着今天晚上总算可以煮火锅,吃上热米饭了。回去的路全靠认脚印,还有陈汀在制高点的石笋上留下的报警模式的灯,当真是这个大洞厅中的航标灯。洞厅太大,强光手电的光束很容易被偌大的黑暗空间吞没,若不是那个光源,我们找回制高点会很困难。

我们是第一个回到营地的组,试着用对讲机呼他们,没有回音,看着时间尚早,也就暂且不管了。带着任务探洞的感觉很好,龙老师如是说。营地的家伙们拍写真玩得不亦乐乎,我心心念着火锅。

出发前买了三口不锈钢锅,煮了两锅辣的,一锅用酸菜鱼调料做的不辣的。其中两锅是给还没有回营地的组员做的,俺亲自操刀。本人在烹饪方面除了做火锅和西红柿炒鸡蛋,没其他擅长的了。大家都想通了,只要有火锅吃,面对寒冷、危险以及不远处传来的阵阵屎便味的摧残,我们都能泰然处之。

三天里,这大概是最愉快的一个夜晚了。人人都发奋苦吃,我端着碗,围着三个锅转着轮流吃。

洞中险遇地震

第二天只有包含我在内的2人去继续探测,其他人全撤出去。而且我们2人第二天在探测完那个很费体力的支洞后,回到营地稍稍休息后还要出洞完成最后收绳的任务。

考虑到那个支洞的行程远,体力消耗大,原计划7点起床,8点出发。没想到大家都睡过头,临时还讨论了一下出洞人员的安排,为了不“塞车”,分批出洞,每批人间隔至少1小时。我们2人仍然去探支洞。第一组出洞人员是体力保持较好的,我交代给他们的任务是把所有布了二条线路的绳子都拆下一根带出洞,为我们后面收绳的人减轻负担。

就这样,一直到10点过才出发去探支洞。当地震发生时,2人正站在大洞厅的那个制高点“孤岛”上。我们把路标放在悬崖边的石笋顶部,然后退回来准备拍大洞厅的照片。突然听到前方传来轰轰的巨响,一股非常明显的震感由远及近地传到脚下,我的双腿甚至被震感带动得颤抖起来。头灯光束的照射下看见空旷黑暗的洞厅扬起巨大的灰尘,灰尘比较集中地从中间和右边的洞道中飞扬出来。那一幕至今回想起来很不真实,就像在看自己主演的灾难片一样。我们2人都还算比较镇定,我只是心里惊了一下,然后嘴里迸了二个字“地震!”同伴说:“不,是塌方!”

我无心跟他讨论到底是什么,前方洞道塌方是确定无疑的。就昨天探洞时观测到的现象也表明这个洞穴岩层结构极不稳定。幸好我们晚出发了,否则按时间和我们的前行速度算,也许现在我们正好行进在前面的塌方区,那这后果……好吧,我又幸运了一次。

震感平息下来后,我们当即决定回撤。从风险管理角度讲,没必要去冒这个概率极高的险。若此时还坚持前行,那就是冒进了。如果我们不幸准时出发了,而且地震时刚好暴露在塌方区,那只能是命了。虽然有一丝遗憾未能继续向未知洞道推进,但心里还有一丝侥幸偷懒的开心。很快就回到营地,加入最后一组撤出的队员中。他们对我们的回撤毫不吃惊,甚至没怎么多问,显然他们也感觉到了地震,这算不算另一种叫做“不解释”的默契呢?

回程基本是向上攀爬,我背上背一个35L的包,肩膀上再挂一个22L的包,包里全是器材装备,攀爬起来稍感吃力。很多沟壑和低矮洞道需要人传递包,我们最后出洞的6个人刚好合适。

约1小时左右到达上升绳前,我和烧鸟收绳。我们俩每人2个包,都很重。从收第一段绳子开始,我们甚至暂时连多的装绳子的包都没有,只能把绳子盘成圈抓在手里或者挂在肩上。这点重量倒是其次的,关键是前面还有不少需要匍匐通过的小洞道。烧鸟笑称,还是第一次带着这么多东西完成收绳任务。

没有爬绳之前6个人还能走在一起,有时能彼此帮忙传传包。开始上升时,距离就拉开了,我和烧鸟拆点,收绳,整理,基本上就掉在最后面。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俩人6个包,很短的一段洞道我们也要多次地反复传递。呃,这也是我前所未有的遭遇。

在最后一段上升绳段的大洞厅里,我们坐下来休息,同时也等正在上升的队友。吃东西吧,食物能产生,而且我感到有些冷了。洞厅有大半个足球场大,地上全是淤泥还有动物的骨头。我想找点柴火生火取暖,走遍了洞厅的每个角落也未果。于是开始烧餐巾纸,烧完了就烧牛奶盒,然后烧烧鸟的手套,手套烧完了就烧他的护肘,护膝。塑料熔化时的气味很难闻,但给了我最关键的那点能量。能烧的都烧完了,我在考虑是不是取件衣服出来烧时,对讲机传来陈汀的声音说我们可以上升收绳了。我拍拍屁股,浑身暖暖地站起来。拖包,上绳,很爽呢,每人3个包,上升时都感觉腰带上相当有质感。

跑进家来的松鼠范文第7篇

我没有什么朋友,小远是最好的一个,我们有很多喜欢的东西,尤其是毛毛虫。它那一截截蠕动的肢节,在我们眼里就像竹子一样美丽;全身细如发丝的绒毛,经阳光一照,显出五光十色的斑斓。它们成群结队依附在老树王上,不管晴天、下雨,始终抬头望向河流远方。

远方,也是我们向往的所在,这个村子的每个人都眺望过河流的尽头,想知道那水天交接的白线后面,究竟藏着什么。那秘密直到我父亲出现才被揭开。我父亲在我心中是一堵坚固的墙,他浓黑的眉毛下那双棕色的眼睛曾在某个月夜发出撩动心魄的光。他在老树王下,用宽大的手掌摸着我的头,告诉我他即将随波远行。那个决定在随后的几天在村里炸开了锅,人们欢欣鼓舞,敲锣打鼓,唱无字曲。我父亲对这一切视若无睹,他用几十根藤条,扎一只木筏,一只知更鸟停落在他黝黑的肩头,小远的外婆(兰婆婆)那时说了一句:那一刻,他看来就像一个英雄。

等到出发的那天早晨,河岸上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我母亲拉着我的手来给父亲送行,那时她眼泪肆流,哭声响彻云霄,没人知道她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全村第一个疯女人。我父亲对谁都不看一眼,他将木筏推入河流,水花溅起的瞬间,十二条毛毛虫从老树王上掉进波澜之中,它们跟在木筏后面开始永无止息地浮游。人们目送我父亲渐行渐远,他强壮的双臂紧握木桨,在朦胧的晨曦下,他的背影倒映在支离破碎的水面,拉成一条若聚若散的光束。这时人们突然觉得内心有点失落,那个男人将从远方带回来什么秘密?心存疑问,那天晚上,村里的每个人都失眠了,有一个人在没有任何预兆下悄然离世,她就是兰婆婆。

我无法掩饰自己对村口那片油菜花地的喜爱,每到春天,发疯似的、香气浓郁的黄色花朵依次盛开。菜花地里,有一栋矮小的木头房子,那就是小远和兰婆婆的家。我们不知道兰婆婆的确切年纪,她死的那晚,人们去老树王的树皮上寻找根据,发现一大团毛毛虫抱在一起,不下百条。我们于是回忆她的一生:她并非本村人,四十年前,带着一脸神秘出现在村口。那时她还年轻,左眼边一个蝴蝶型胎记在阳光下翩翩欲飞。那时整个村子也还年轻,村子里流传着一个传说:见到老树王上毛毛虫飞翔的人,他等待的人将会回家。

没有人相信这个传说,直到那天,小远像发疯一样跑过大半个村子,一路大喊大叫跑进我家,告诉我,他在老树王上看到毛毛虫真的飞起来了,他的外婆可以回来了。我的心头涌起一阵酸楚,我想告诉他,他的外婆已于两年前去世,那天晚上,我也在场。我看到她在院子里喝光一水缸的水,然后面对西天,唱起没人听得懂的歌。那时,一只全身洁白的野猫在小木屋的屋顶上吃掉一朵枯萎的油菜花,两只蝙蝠停在野猫拱起的背部打瞌睡。兰婆婆看了它们一眼,然后说出一句:今晚我要走了。

她走进屋,躺在床上,在回忆中消磨掉生命最后的时光。正是从那时起,她开始向人们讲述一个美丽的地方,那是她的故乡。那里一年四季阳光朗照,蒲公英的种子被收集来做人们温暖的床。遍地是成熟的果子,用来解渴、饱腹。大家做的唯一的事就是游戏,但这样的日子最终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带走。那是一次连绵不断的降雨,起初人们还不知道从天上降下的那润湿的东西是什么,随后雨势变大,变成如注的暴雨。人们惊慌地躲进山洞,看着往昔的家园在风暴中颤抖,积水越升越高,淹没了平原,覆盖了田庄。兰婆婆是唯一逃脱的孩子,那时村庄已变成一片,她哭了整整一夜,然后离开。

这个故事得到我们很多眼泪,但兰婆婆已处于弥留之际,声音细如发丝。最后她长长叹了口气,合上了眼睛。

兰婆婆去世后,我们为她举办了一场规模隆重的葬礼,挨家挨户关在马厩里的马都被用来拉装载棺木的板车。葬礼上,每个人都哭了,小远更是泣不成声,我们同情这个孩子,但就在棺木下葬的那一刻,小远突然抹去眼泪,用大人的口吻说了句:我的外婆还会回来的。

没有人当真,直到两年后小远看到毛毛虫飞起来的那天夜里,村子里弥漫着一股霉烂的气息。我们透过窗户,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行走在细雨绵绵的机耕路上,眼力最好的六财叔认出她就是兰婆婆。兰婆婆和两年前相比几乎没什么变化,仍穿着那件去世时在寿材店订做的黑色寿衣,脚上一双黑布鞋,她一路走进油菜花地里的小木屋。等我们赶到时,她已换了家常的衣服,这时,我们才发现她变瘦了,脸颊凹陷下去,一双眼睛散漫无神。我们走近她,抑制不住心头的恐慌,她看了我们一眼,一股腐烂气息从她口中发出,在她的耳垂下,布满灰褐色的尸斑。

我们不知道她究竟是活人还是死人。如果是死人,为什么人死了还能复活?但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发现,回来后的兰婆婆变了个人,她没有以前那种热心的样子,开始从早到晚坐在窗边遥望远方。她几乎和谁都不讲话,除了一个人,那就是已变成全村第一个疯女人的我母亲。

我母亲在我记忆中没有明晰的形象,仿佛一团雾,弥漫在时间的无涯中。一直以来我都想探寻她和我父亲的故事,在我父亲随波远行的那天,她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她久久地凝望已然恢复平静的水面,然后对我说了句,从此,她就是可怜的寡妇了。

两天后,她的精神出现了问题,她开始整夜无法入眠,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走来走去。一条白蛇游进家门,她用镰刀剖开蛇肚子,取出蛇胆一口吞下。那时唯一让她感兴趣的事是跑到坟地,蹲在墓碑旁和那些死去的人讲话,鬼火浮游在她四周,让经过的人不寒而栗。

兰婆婆和她的投机不是偶然,她们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后,每到阴晦的下雨天,兰婆婆就来找她,她们坐在院子里那棵木槿花下,神神秘秘地讲一些事。兰婆婆告诉我母亲,她死后,漆黑的坟墓让她记忆犹新。

“你们当初不该把墓壁封得那么死。”兰婆婆说,“那里有成千上百条蚯蚓和蛆虫,我得忍受它们细密的脚在身上到处爬。相比之下,蛇更让人头疼,它们盘踞在我脸上安稳地睡大觉。对这些,我一开始都忍气吞声,后来才对它们实行报复,我的方法是吃掉它们,因为我发现死人的肚子也会饿。”

这些话我母亲听得津津有味,她的嘴边又有了爬行动物肉体的芳香,她想把我叫来一起分享兰婆婆美妙的讲述,但那时我已不在家。我的思维永远跑在我母亲前头,甚至早在全村人为兰婆婆的死而复生惊讶时,我就在设计另一件事的发生,那就是我父亲的回来。小远成功的前例让我开始没日没夜跑到岸边,坐在老树王下,抬头看着树上每一条毛毛虫的举动。

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小远曾经看到的。那是千百条毛毛虫中的一条,它的全身披覆红色的绒毛,体型显胖,它兀自爬出虫群,来到树枝的尖端,驻足片刻。突然它的身子左右摇摆,一阵震动,然后做了一个跳跃的姿势,一双洁白的翅膀从它背部钻出,在阳光下快速扇动,仿佛蜻蜓一般,飞了起来。

就在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父亲可以回来了。

我父亲回来在夏季的最后一天,那天下着绵绵细雨,人们看到河流的远方涌起一阵白浪,白浪上,漂浮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很多年后人们才知道,那东西叫做船,它的全身都是铁,两头尖,中间宽。我父亲当时就站在船舷上,几十只白羽毛的水鸟在头顶徘徊,夕阳被远远地甩在后头。和离开时的落寞相反,此时的他如一位志得意满的勇士,威风凛凛地上了岸。

岸上早就聚集起数不胜数的人,每个人都在互相告知:阿祥回来了。我母亲挤在人群最前头,惊讶得说不出话,刚塞进嘴里的一只蝴蝶被她吐了出来。但我父亲不是一个人回来的,同行的还有十来个陌生人,他们穿着奇怪的衣服,船上还有各种我们叫不出名的铁家伙。

那天夜里,村里最大的场坪上燃起了篝火,全村人聚在一起,要我父亲讲述这两年在外面的经历。我父亲站在人群中,我们发现他胖了,腮帮鼓起,下巴上厚实实的都是肉,一张脸被火光映得通红。他喝下两瓶烈酒,抹了抹嘴,这才打开话匣子。他说自己当年随波漂流,一天一夜后,才到尽头,那是一个堤坝,翻过去,上了岸,一个崭新的世界就呈现在他面前。他把那个地方叫做城市。“你们不懂的。”他说。我们确实不懂,他接着说,城市里有高楼大厦,马路宽敞,车子在路上奔驰,人们穿好看的衣服,每个人都干净漂亮,以及其他我们闻所未闻的东西。他的话充满激情,听得在座的人心驰神荡,六财叔羡慕地说了句:“那……是天国吧!”那几个外来人爆发出抑制不住的大笑,村人窃窃私语了一会,这时德高望重的五太公突然插言道:“那么阿祥,你这两年都在那里做了什么呢?”

“我就在那里打拼,一个人,尤其像我这样没有任何背景的外乡人,不勤奋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从最底层做起,什么事都做,后来遇到了一些好心帮助我的人,我抓着机会,就慢慢爬了上来。”

“你怎么不说自己天生是个投机倒把的骗子!”这时坐在我父亲身边的一个外地女人打断他的话,她的嘴唇通红,像抹了血。我父亲用严厉的眼神扫了她一眼,她捂住嘴“咯咯”暗笑。我父亲又转向人群:“现在说这些没有什么意义,我这次回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让你们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体面生活。”

村人的情绪被这句话推向:“该怎么做呢?”

“打开村门,和外界连通。”我父亲斩钉截铁地说。

那晚接下去的时间,大家都喝得烂醉,他们沉浸在我父亲描绘的国度里,仿佛有扇大门向他们缓缓敞开。只有我觉得无趣,到后叫上小远,一起走出人群。那时夜深了,不知名的夜鸟在鸣叫,小远在我身边走着,起先不说话,后来停下脚步突然问我:“你父亲回来了,你不高兴吗?”我说,不知怎么,我觉得他好像不是我父亲,你看他夸夸其谈的样子,让我一点都不认识。小远说:“我外婆也是,她自从回来到现在,跟我讲的话不出十句。”说到这里,我们沉默了,但我还是为父亲的回来感到高兴,至少我母亲的疯病可以好了。

我父亲的计划没几天就实施了,他带领那帮“朋友”与每个村民进行交谈,跟他们说一些没人能听懂的话,然后拿着一张纸,在村里到处查看,记录下房屋的位置、树木的位置、山丘的位置……那些铁家伙从船上搬下来,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突突冒着烟(孩子、大人都围在它们周围看),像要随时展开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更重要的是,我父亲的目光对准了那条河流,他来到岸边,指着白色的水面说:这条河是隔绝本地与外界连通的罪魁祸首,它的水必须抽干,道路才能畅通无阻。

那些日子,大家忙作一团,只有我和小远感到一丝茫然。我们看着村里发生的变化――泥土层层掀起,浓烟遮蔽了天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焦味。我们有点恐慌,开始频繁地来到老树王下,那时秋天已来临,天空刷白,老树王的叶子一天天染黄,闪耀着秋阳的光泽,渗出斑驳陆离的味道。我们坐在树下,仰头看树叶间的毛毛虫,谁都不希望再看到它们飞翔,我们怀疑自己只是毛毛虫的一个梦。但在一个凉爽的午后,我们闻到一股烂柿子的味道,耳边响起一阵接连不断的声,然后老树王的树身剧烈颤抖,树枝上下摆动,像一个老人不住地咳嗽。叶子纷纷往下掉,不一会就在我们头顶织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网,铺天盖地。

透过网孔,我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先隐蔽起来的毛毛虫全部暴露在阳光下,每块树皮几乎都被占据,黑压压的。我们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毛毛虫,它们的姿态是都一样的:身子拱起,抬头仰望,突然,像是某个地方发出一个命令,它们的背部同时长出翅膀,齐刷刷飞向天空,太阳一下子不见了。

这时我们听到河流在哭泣,我们已经忘记河水流动的声音了。岸边,一个庞大的铁家伙不知何时傲慢地坐着,一根粗大的管子伸进河面,“咕咕”地抽着水。河流的水平线慢慢低下去,我们想到当初对于远方的憧憬,如今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无法想象那么长一条河,河水如何能像我父亲说的那样被抽干?但铁家伙就像一头贪得无厌的水牛,肚子里装得下无穷无尽的水。

跑进家来的松鼠范文第8篇

他把锄头靠在用劈开的树干扎成的围栅上,沿着那片玉米地走去,宜到他看不见小屋为止。他双手一撑,纵身跳过了围栅。猎狗老裘和亚已跟着他爸爸的运货大车上葛拉汉姆斯维尔去了。但是哈叭狗列泼和新来的杂种狗潘克,看到了他跳越栅栏的身影,一齐向他跑了过来。列泼的吠叫声很低沉,那小杂种狗的吠叫声却是又高又尖。当它们认出了他时,就乞怜似地摇起它们的短尾巴来。他把它们赶回了围场。一它们也就只好在后面漠然地望着他。他想,这真是一对糟糕的家伙。除了追赶、捕捉和咬死猎物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别的长处了。而它们呢,除了早晚间他把盛着食物渣滓的狗食盆端来时,对他也是不感兴趣的。老裘利亚很会亲近人,可是老掉了牙的它只对他爸爸贝尼·巴克斯特一个人表示忠诚。裘弟曾竭力想讨得裘利亚的欢心,可是老猎狗对他毫不理睬。

他爸爸告诉过他:“十年前,你们两个都是小家伙。你才两岁,它也还是只狗娃娃。有一次你无意间弄伤了这个小东西。以后它就不再信任你了。猎狗往往就是这种样子。”

裘弟绕着栅屋和饲槽转了一圈,接着就向南抄近路穿过了一片黑橡林。他希望有一只象赫妥婆婆养着的那样的狗。那是一只会玩小把戏的卷毛白狗。当赫妥婆婆笑得浑身颤动、乐不可支的时候,那狗就跳上她的裙兜,去舐她的脸,同时把着它那毛茸茸的尾巴,好象在和她一起笑。条弟喜欢有一样属于他自己的宠物,能够舐他的脸,而且能跟着他,就象老裘利亚追随他爸爸一样。他折人那条沙石路向东跑了起来。到银谷虽然有两哩路,但裘弟觉得他似乎可以永远跑下去。他觉得两腿并不象锄地对那么酸痛。他逐渐放慢了步子,以延长在路上逗留的时间。他已经跑过了那些高大的松树而且把它们抛到后面去了。丛林从两边迫近了他现在走着的地方,密密层层的沙松象墙一样紧夹着这条路。每一棵是那样的细,在孩子看来,简直可以宜接用来作引火柴。路,爬上了一个斜坡,他在坡顶停了下来。四月的天空,好象被嵌入了由黄褐色的沙地和苍松构成的画框。它蓝得象裘弟身上用赫妥婆婆的能有染的土布衬衣。一些象棉桃似的小云朵在那儿静静地浮着。当他注视着天空时,阳光隐没了一会儿,于是云朵转成了灰色。

“黄昏前要下毛毛雨了。”他想。

下坡路使他不由自主地跑了起来。他已来到了满铺着细沙的去银谷的路。沥青花、链木丛与火莓子到处盛开着。他放慢速度走了起来,这样,他可以经过那些千姿百态的植物,一棵树接着一棵树,一丛灌本接着一丛灌木,每一种都显得又新奇又熟悉。他来到了那棵他曾在树干上刻上了野猫脸的木兰树跟前。这木兰树生长就是近旁有水的标记。他很奇怪,为什么同样是泥土和雨水,在丛林地上长着的是瘦瘠的松材,而在小溪、河流和湖泊的近旁,却长着高大的本兰树。狗到处总是一样的,牛啦,骡子啦,马啦,也是一样的;唯独树就不同,不同的地方就有不一样的树。

“想必是因为它们不能移动。”他下了结论,“它们只能吃它们下面泥土里的东西。”

路的东坡突然倾斜了下去。它在他脚下陡然跌落了二十?展饩埃?蓖ㄈ?摺F掳渡厦苊艿爻ぢ?四纠际鳌⒄拥卦鹿稹⑾憬菏骱突移さ幕笔鳌K?诹箍於?陌档氖饕裣伦呦蛉?枰徽笸环⒌挠淇旄芯蹙鹱×怂?U庹媸歉鲆?味?挚砂?牡胤桨

一泓象井水一般清冽的泉水,也不知是从沙地的什么地方涌出来的,正在噗噗地往外冒泡。坡岸好似用它翠绿色的、枝叶茂盛的双手。捧着这泓泉水。水从沙土里升起的地方有一个漩涡。沙粒在里面上下翻滚着。越过泉岸,一道主源正在更高的地方潺潺作声,它在白色的石灰岩中打开一条通道,然后急速地冲下山岗,形成了一道溪流。这条溪连接着乔治湖,乔治湖又是圣约翰河的一部分,而浩浩荡荡的圣约翰河又朝北流入了大海。观察着大海的源头。使裘弟多么兴奋啊!不错,大海还有其它源头,一但是这一个却是他自己的。他高兴地想到,除了那些寻求解渴的鸟兽和他自己之外,再也没有人到过这里了。

这一阵子漫游使他热了起来。幽暗的山谷好似伸出它凉快的手掌在抚摸着他,他卷起了蓝斜纹布裤腿,抬起他的肮脏光脚丫子,一步步走进了那泓浅浅的泉水。他的脚趾已陷进沙里去了。细沙从他的脚趾缝中软绵绵地挤出来,盖上了他瘦削的脚踝。水是那样的冷,一瞬间,皮肤就象火灼一般。然后,泉水冲过他精瘦的小腿,发出了淙淙的响声,使他感到通体舒畅。他上上下下地涉着水,尝试着把他的大脚趾伸到他碰到的那些光滑的岩石下面去。一群柳条鱼在他前面一闪,向下面逐渐宽阔的溪流中游去。他穿行在浅水里追逐着它们。突然,它们一下子不见了,好象它们从来没有存在过一般。于是,他蹲到一棵树根大部而且悬空的老槲树下面去,那儿有一个深潭。他想,那群柳条鱼也许还会在潭水中出现;可是只有一只溪蛙从泥浆里挣扎了出来,它瞪视着他,突然惊恐地抖动着,一下子潜到那半浸在水中的树根底下去了。他不禁笑了起来。

“我不是浣熊,我不会来捉你的。”他在它后面叫道。一阵微风拉开了他头上枝叶的帷幕。阳光透过来,照到他的头和肩膀上。当他那生着硬茧的双脚感到寒冷时,头上暖和和的是很舒服的。微风消失了,阳光不再照到他身上。他涉水走上对岸,植物在那儿生得比较稀疏。一棵矮矮的扇棕榈的叶子刷了他一下。这提醒了他:他的衣袋里搁着柄小刀,而且远自去年圣诞节起,他就曾计划给自己制作一架玩具小水车。

他从来不曾单独制作过一架。赫妥婆婆的儿子奥利佛,每逢从海外回家时,总是做一架小水车给他玩。于是,他开始聚精会神地工作,皱着眉头,竭力回忆能使水车平滑旋转的确切角度。他割了两根桠技,把它们削成一对同样大小的形状象字母“Y”那样的支架。他记得,奥利佛对制作那根又圆又光滑的轮轴是非常讲究的。一株野樱桃树生长在溪岸的半坡上。他爬了上去,割下一段象上过漆的铅笔一样光滑溜直的小枝条。他挑选了一张启棕榈叶,从中割取一对一时宽四?汲さ南宋?崛偷囊镀?K?诿刻跻镀?屑淇?艘坏雷菹虻姆欤?顾?目矶雀蘸媚苋萦L抑Σ迦搿W亻 叶的小叶片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角度,就象磨坊风车的长臂一般。他小心地调整了它们的角度。他还得把那对“Y”形的桠枝分开来,使它们几乎和那根樱桃枝轮轴一般宽,深深地把它们插到泉水下方几码远的小溪流沙地里去。

水虽然只有几?忌睿???鞯煤芗倍?椅任鹊亓鞲霾煌!U饧茏亻狄吨瞥傻男∷?档穆忠叮?匦敫蘸么ゼ八?妗K?匝樽藕鲜实纳疃龋?钡阶约郝?馕?埂H缓螅??涯谴?幸镀?挠L沂髦β种岱诺侥橇礁鲅静嫔稀K?易挪欢?K?鼻械匕阉???艘幌拢?顾?茉谘静娴娜笨谥懈?臃??B种峥?甲??恕M牧髯阶×巳崛醯淖亻狄镀?谋咴怠5闭庖黄??鹄蠢肟??媸保?岬淖??鼓怯薪嵌鹊牡诙??质钡谋咴狄步哟チ讼?鳌D切⌒〉穆忠渡侠从窒氯ィ?蝗τ忠蝗Φ刈??P÷肿幼?霾煌!P∷?悼?脊ぷ髁恕K?罅炙颊蛏洗??ビ衩谆?哪羌艽笏?狄话悖?喑隽饲崴傻男?伞

裘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地趴在溪畔芦苇丛生的沙滩上,沉湎在还转动的魔法中了。升上来,翻个身,落下去;升上来,翻个身,落下去——小水车真迷人啊!噗噗冒泡的泉水永远不停地从沙地里往上涌,那涓涓细流也永远无穷无尽。这泓泉水是流入海洋的水流的源头。除非树叶飘落,或者被松鼠折断的香月桂树枝掉下来,阻塞了那脆弱的轮叶,这架小水车将永远转动下去。即使他成了大人,有他爸爸那么一把年纪的时候,这架小水车也没有理由不象他开始架设时那样不断地噗噗转动下去。

他挪开了一决顶着他的瘦梭梭的肋骨的尖石块,然后稍微挖了一下,掏出一个可以容纳他自己的肩膀和臀部的沙窝来。他体出一条手臂,将头枕在上面。一道温暖的、淡淡的阳光,象一幅光亮斑驳的被子覆盖在他身上。他沐浴在阳光和细沙里,懒洋洋地观察着那转动不停的小水车。水车的动作是催眠的。他的眼睑随着棕榈叶片的起落而微微颤动。银色的水珠,从轮叶上飞溅开来,乍一看,就象一道流星的尾巴。水发出了一阵阵家许多小猫正在舐食的声音。一只雨蛙咯咯地唱了一阵,又沉默了。一霎时,他觉得自己好象悬挂在柔软的扫帚草的绒毛堆成的高耸的溪岸边缘上,而且雨蛙和小水车溅出来的流星尾巴似的水珠,也和他悬挂在一起。可是他没有从高岸的边缘上跌落,而是深深地沉到那柔软的扫帚草的绒毛堆中去了。接着,那白云成簇的蓝天向他压了下来。他睡着了。

当他醒来时,他以为自己不在溪岸旁,而是在另外一个什么地方。他象是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因此恍惚之间,他以为自己还在做梦呢。太阳隐没了。周围的光与阴影也消失了。老槲树的黑色树干不见了;那光泽葱翠的木兰树叶也不见了;在那道从野樱桃枝叶间筛下来的、阳光所及的地方,那些镶着金色花边的图案也不见了。整个世界是一片柔和的灰色。他躺在一片象从飞瀑中迸溅出来的云烟那么细微的雨雾之中。雾使他的皮肤发痒,但并不湿,使他觉得又温暖又凉快。他翻过身仰卧着,望着那象野鸽子柔软的灰色胸脯般的天空。

他躺着,象一棵幼苗似地吸收着那蒙蒙的细雨。最后,当他脸上湿了,衬衫也湿透了,他才离开了他的沙窝。他站了一会儿。他睡着的时候一只鹿曾经来到溪边。一串新鲜的足迹,从东岸下来直到水边。那是尖尖的小巧的母鹿的足迹。它们深深地陷进了沙地。因此,他知道这是一只相当大的老母鹿。也许它肚子里还沉甸甸地怀着小鹿呢。它没有看见他睡在那儿,于是它下来痛饮过溪水了。但接着它嗅到了他的气味。在它受惊打转的沙地上,有它拖蹄行走的混乱痕迹。对岸向上走去的足迹,后面都抱着长长的遭到践踏的条纹。也许,在它嗅到他之前还未饮过水,就转过身来,把沙土踢得高高的飞快地逃跑了。他希望它现在不渴,而且也不是钻在矮树丛中干瞪着它那对大眼睛。

他又向周围寻找别的足迹。好几只松鼠曾经沿着溪岸上下蹦蹿,它们常常是大胆的。一只棕熊也到这儿来过,沙地上留下了它那象留着长指甲的人手一般的足迹。但他不能确定它最近什么时候来过。只有他爸爸才能确切地告诉他那些野东西经过的时间:而他只能断定那头母鹿确实来过,而且已经吓跑了。他又回到小水车旁边。它正在那儿稳稳地旋转,好象它一向就在那儿似的。棕榈叶制成的轮叶虽然脆弱,却无畏地显示着它的力量,噗噗地抵抗着那涓涓细流。它们由于雨雾的濡湿,正在发亮。

裘弟望了望天空。他在一片灰雾中,说不出这是一天的什么时候,也说不出他究竟睡了多久。他纵身上了西岸。在那儿,长着光滑冬青的开阔平地毫无阻碍地伸展着。正当他站在那里为去留而踌躇的时候,细雨就象它开始时那样悄悄地停了。一阵微风从西南方轻轻吹来。太阳出来了。云块卷集在一起,变成巨大的白色的正在翻滚着的羽毛长枕垫。一道拱形的彩虹横跨东方,它是这样的可爱,这样的绚丽多彩,以致裘弟想,只要看到它,就会使人心花怒放。大地苍翠,碧空如洗,它们被雨后的夕照染成一片金黄。所有的树木、青草和灌木丛都沾满了雨珠,闪闪发光。

一股喜悦的热流在他心里沸腾,就象那道潺潺不息的溪水那么不可抗拒。他伸开双臂,使它们与肩头齐平,就象一只展翅欲飞的蛇鹈。他开始在原地打转,越转越快,直到他那狂喜的热流转成漩涡。当他感到自己就要爆炸的时候,他感到一阵晕眩,闭上眼睛,倒在地上,直挺挺地躺在扫帚草丛中了。大地在他下面旋转,而且带着他一起旋转。他睁开了眼睛。在他上面,蔚蓝色的四月的天空和棉花似的白云在旋转。男孩、大地、树本和天空浑然交织成一体。旋转停止了,他的头脑清醒了,”他站了起来。他觉得头重脚轻,但是心里觉得非常轻松。而且这一个四月天,就象别的普通日子一般,还会再次降临的。

他转过身来朝家里飞奔。他深深地呼吸着松林中湿润芳香的空气。原来疏松陷脚的沙地,已被雨淋结实了。归途是舒畅的。当环绕着巴克斯特里地的那片红松在望时,太阳快要落下去了。只见一棵棵红松正在金红色的西方天空的衬托下,黑巍巍地耸立着。他听到了鸡群咯咯叫唤和争吵的声音,知道它们一定刚刚喂过。他拐进了垦地。久经风雨的灰色围栅在明媚的春光中发亮。浓浓的炊烟袅袅地从那用枝条与红泥砌成的烟囱里升起。在炉灶上,晚饭大概早已准备好了,烤炉里的面包也大概早已烤熟了。他希望他的爸爸还没有从葛拉汉姆斯维尔回来。这是他第一次想到,当他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他也许是不应该离开的。如果他妈妈需要木柴,她一定会发怒。即使他爸爸也会微微摇着头说:“这孩子……”但是,他听到了老凯撒打响鼻的声音,知道他爸爸已先他到家了。

垦地里充满了欢快的喧闹声。马在门前低嘶鸣,小牛犊在牛栏里哞哞叫唤,母牛在一旁应和着它。鸡群抓创着泥土咯咯地叫着。那几条狗也为着黄昏的那顿食物吠上几声。饥饿后的饱餐是多么惬意啊。家畜们都杯着确信和希望,在急切地等待着。冬季的末尾,它们都瘦了。谷物和草料不足,干扁豆也一样的匮乏。但是现在是四月,牧场绿了,牧草肥嫩,连小鸡都律津有味地去啄食小草的嫩尖。狗儿们在黄昏前找到了一窝小兔子。经过这样一顿美味的饱餐,巴克斯特家餐桌上的残肴碎骨,对它们来说,已经不怎么感兴趣了。裘弟看见老裘利亚躺在货车下,显然是由于跑了几哩路而精疲力竭了。他推开了尖顶板条钉成的前栅栏门,去找他爸爸。

贝尼·巴克斯特在木柴堆旁。他还是穿着那件结婚时穿的黑呢外套。现在,他在上教堂或者外出做交易时穿着它,以表示体面。外套的袖子显得太短了,但这并非是因为贝尼长高了,而是由于经过好几年的夏季潮湿和熨斗的反复熨烫。使衣料收缩了。裘弟看见他爸爸那双与身子不相称的大手,抱起了一大捆木柴。他正穿着他的礼服在做裘弟的事哩。裘弟跑了上去。

“让我来,爸。”

现在,他希望他的殷勤能掩盖他的失职。他爸爸直起了身子。

“我几乎以为你走丢了,孩子。”他说。

“我上银谷去了。”

“这正是上那儿去的好天,”贝尼说。“上哪儿去都不错。可是你怎么会想起去那么远的地方?”

要记起他为什么去那儿是困难的,似乎这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他不得不逐步追溯到他当时搁下锄头的一刹那。

“啊,”他现在想起来了。“我想跟着蜜蜂去找到一棵它们做窝的树。”

“你找到了吗?”裘弟茫然地膛视着。

“真倒霉,我忘了去找它,直到现在才想起来。”

忽然,他觉得己象一只被人家发现在追逐田鼠的猎禽狗那么愚蠢。他害臊地望着他的爸爸。他爸爸的那对淡蓝色的眼睛在闪烁着。

“说老实话,裘弟,”他说。“鬼才害臊呐。找蜜蜂做窝的树,怕是一个很好的游逛借口吧?”

裘弟不禁咧嘴笑了。

“游逛的念头,”他承认道。“在我想去找蜜蜂做窝的树之前就有了。。

“这就是我所估计到的。我怎么会想到的呢?那是当我赶车去葛拉汉姆斯维尔的时候,当时我就曾暗自念叨着:‘现在裘弟在那儿锄地。可是他不会锄得太久的。如果我是孩子,这么好的春天,我会怎么样呢?’接着我就想,‘我非得去逛逛不可。无论什么地方。直沉到天黑。’”

裘弟感到一阵温暖,但这并不是由于那金色的夕阳。裘弟点了点头。

“我确实是这样想的。”他说。

“但是现在你妈,”贝尼朝屋子摆了一下头。“她是不会赞成游逛的。大多数娘儿们,毕不能懂得,男人是多么的爱逛啊。我是永远不会泄露你离开过这儿的。如果她说:‘裘弟上哪儿去了?’我就说:‘噢,我想他在附近什么地方吧。’”

他朝裘弟眨了眨眼,裘弟也回眨了一下。

“为了求得太平,我们男人只有联合在一起。“现在你快给你妈送一大捆木柴去吧。”

裘弟两臂抱满了木柴,急急忙忙走进屋子。他妈妈正跪在炉灶前忙碌。扑鼻的香味,使他更觉得饥饿乏力了。

“这不是甜薯酥饼吗?是吗,妈?”

“当然是甜薯酥饼喽。你们这两个家伙在外面也游逛得够了。晚餐已经烧好,一切都准备好了。”

裘弟将木柴呼的一声抛进柴箱,就急匆匆地跑进了牲畜栏。他的爸爸正在给母牛屈列克赛挤奶。

“妈说,叫你快点做完事情用晚餐去,”他报告道。“要我喂喂老凯撒吗?”

“我已经喂过了,孩子,就象我得施舍给那些穷哥儿们一样。”他从那张挤奶时坐的三脚小凳上站了起来。“把牛奶带进去,不要绊跤,可别象昨天那样把牛奶泼翻啊。老实些,屈列克赛……”

他离开母牛,走进了棚屋里的牲畜栏,那儿拴着屈列克赛的小牛。

“上这儿来,屈列克赛,快一些,好娘儿……”

母牛哞哞地叫着向小牛跑来。

“老实些,上那儿,你真象裘弟一样贪嘴。”

他抚弄着这娘儿俩,然后跟着孩子上屋里去。他们轮流在木架上的水盆中洗了一番,然后用挂在厨房门外横轴上的环状毛巾,揩干了脸和手。巴克斯特妈妈坐在桌边等着他们,给他们安放盘碟、她那胖大的身躯占满了长条桌的一端,裘弟和他的爸爸分别在她的两旁坐了下来。父子俩都觉得,她高踞主位是理所当然的。

“今晚你们俩都饿坏了吧?”她问。

“我能够吃下一大桶肉和一蒲式耳烙饼。”裘弟说。

“这才象是你说的活。瞧你那对眼睛,瞪得比肚子还大呐。”

“要不是我多那么点儿学问,我也会象裘弟这么说的。”贝尼说。“每逢我从葛拉汉姆斯维尔回来,总是俄得发慌。”

“那是因为你在那儿灌够了酒。”她说。

“今天我只喝了一点儿,是吉姆·邓自克尔请的客。”

“那你就不会喝得太多伤了身体。”裘弟什么都没有听见;除了他的盘子以外,什么都没有看见。自从出了娘胎,他从来没有饿得这么厉害过;而且,经过一个缺乏营养的冬季和一个漫长的春季,巴克斯特一家人吃的食物,也并不比他们的家畜丰裕多少;而现在,他的妈妈竟烧了一顿足以款待牧师的丰盛晚餐。这里有:莱包咸肉丁,土豆洋葱烧沙鳖(他昨天发现它时,它还在爬呐),带酸味的桔子软饼,最后,在他妈妈肘弯旁的就是那盘甜薯酥饼。他在想吃更多的软饼、沙鳖肉和过去痛苦经验给他的教训之间苦恼着。那教训是:如果再把它们吃下去,他的肚子就无法容纳油酥讲了。选择是很明显的。

“妈,”他说。“我现在就能吃我的那份油酥饼吗?”

她在给自己胖大躯体加料的过程中暂停了一会儿。她熟练地给他切了颇为慷慨的一大块油酥饼。他立刻埋头享受起那香甜可口的美味食品来。

“为了做这个饼,花费了我多少功夫用,”她抱怨说。“可是,没等我缓过气来,你就把它给糟蹋了。”

“我现在的确吃得很快,”裘弟承认道。“可是,我将一直记着它。”

晚饭吃过了。裘弟吃得饱饱的。即使是平素吃得象麻雀一样少的爸爸,也多吃了一盘子食物。

“谢谢上帝,我快撑破了肚子。”贝尼说。

巴克斯特妈妈叹了一口气。

“谁能做做好事,给我点一支蜡烛,”她说。“使我能早些洗完盘碟,也让我有时间好好坐一会儿,享享清福。”

裘弟离开座位,点了一支十脂蜡烛。当黄色的烛光摇曳时,他向东窗外望去,只见一轮满月正在升起。

“这样浪费烛光很可惜,不是吗?”他的爸爸说。”满月照得多亮啊!”

贝尼也来到窗前,父子俩共赏朗月。

“孩子,月亮使你想起了什么?你还记得我们曾经约定的,到四月满月时分要做的事吗?”

“我已经记不起来了。”

无论怎么说,他对季节的变换是不太介意的。也许,必须到象他爸爸那么大的年纪,才能将从年初到年末月亮盈缺的时分都牢牢地记住。

“你没有忘了我告诉过你的事吗?我可以发誓,一定告诉过你,裘弟。怎么了,孩子。熊是在四月满月时分,从冬眠的巢穴里钻出来的。”

“老缺趾!你说过,当它出来的时候。我们就逮住它!”

“正是这件事。”。

“你说过,我们只要找到它的足迹纵横交错的地方,大概就能发现它的窝,也会找到四月里出来的这头熊。”

“它肥得很响,又肥又懒。睡过一冬后。它的肉就更为鲜美了。”

“趁它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我们大概更容易捉住它吧。”

“正是这样。”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去呢,爸?”

“一锄完地,发现了熊的足迹就去。”

“我们用什么方法去逮住它呢?”

“我们最好是先上银谷那几眼泉水边去,看它有没有出来到那儿饮水。”

“一只很大的老母鹿今天就在那儿饮水,”裘弟说。“当时我睡着了。爸,我还给自己做了一架小水车。它转得可好呐!”

巴克斯特妈妈洗锅碗盘碟的叮??声突然中止了。

“你这个狡猾的小无赖!”她说。“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你会偷偷溜出去。你简直滑得象一条雨中的烂泥路。”他大笑着叫起来:

“我骗了你,妈。听我说,妈,我只骗你这一次。”

“你骗了我。而我却站在炉火前替你做甜薯酥饼……”

但她并不是真的发怒。

“喂,妈,”他甜言蜜语地哄着她说。“就算我是一条除了草和根之外什么也不吃的小害虫吧。”

“你的话只会使我发怒。”她说。

但就在这时,他看见她的嘴角有点儿咧开了。她努力想闭紧它,却毫无效果。

“妈在笑了!妈在笑了!你在笑就不会生气。”他冲到她后面解开了她的围裙带子。围裙落到了地上。她迅速地转过她肥胖的身躯,举起手来打他的耳光,但这耳光是轻飘飘的,是闹着玩的。一种他在当天下午已经感受过的极度兴奋,又一次攫住了他。他开始旋转,转呀转呀,就象他在扫帚草丛中旋转那样。

“你要把桌上的盘子都打翻到地下去了,”她说。“你将看到有人要发火了。”

“妈,我遏制不住自己。我晕眩了。”

“你发昏了。”她说。“你明明是发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