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场景的作文

描写场景的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描写场景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描写场景的作文范文第1篇

叙事类文章要想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就要尽量地展现出它形象与生动的一面,写出生活味。说白了,就是需要扣住细节,选择好角度,描摹好场景,刻画好人物,描述好过程。然后,通过你的笔端,将丰富多彩的生活表现出来,经过巧妙构思和合理加工,使叙事类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情致。下面以不同层级的考场作文为例,来品读叙事类文章的“形象与生动”。

一、勾勒点染,形象生动地还原生活画面

我们通常所说的生活画面,是指有人物活动以及一定情境构成的生活图景。形象生动地还原生活画面,既要注意观察,善于抓住情景特征,勾勒点染,包括人物的活动、背景和自我感受的来描写概括全景,就能达到渲染气氛、还原形象生动的生活画面的效果。

那是一个深秋的午后,我和妈妈拎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走在林荫下。明媚的阳光穿过树叶的间隙,在地面上投下一小块一小块的光斑,一阵微风吹过,光斑变换着形状,摩挲着,舞蹈着,耳边传来了细碎的阳光搓揉叶子的声音,温暖入怀。

选自本班学情调研作文《记录微笑》

这一小段文字,描写的是阳光透过叶间投射在林荫道上的情景。作者从母女俩的视角,紧紧扣住阳光投射在地面后随风吹动的变化这一主要特征,巧妙地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还原了生活中美的画面。启发我们,只要留心观察,美的素材,无处不在。

再如:

鸡吃饱了蹲在架子上打盹,猪挺着滚圆的肚子窝在一角直哼哼;太阳还恋在山头,天边一抹酡红,里面幸福满满的。

村口一阵闹腾,驴子唱起了戏,是半瞎卖瓜回来了。

半瞎卸下驴车,喝尽丑儿递过的凉茶,没套驴就拉上板车下地摘瓜了。

选自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

文章的开始,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一位普通瓜农忙碌的情景,这是一个典型的傍晚时分乡村特写镜头:这个场景来自于生活,源于细致的观察,精心地选择,生动地还原。为下文故事的起始营造了美丽的原生态的生活背景。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真实感强,极富感染力。

二、点面结合,形象生动地描绘生活细节

作文过程中在描绘生活细节时,多种方法结合着描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毕竟,在现实生活中,人物的行为、事情的发展以及生活的场景都是在不停的变化和转换,在写人叙事的作文中,也要注意选取具体、典型的某一个点,点块结合,有面有点,并注重采用动态的思想和发展的眼光来描写对象、表现情感。

办公室里,三五成群的同学围着老师,热烈地讨论着一道题目。只有我,没有底气地在一旁来回踱着,心里很忐忑。“贝贝,来,过来啊,老师喊你呢。”一个同学边说边拽着我走向老师。“题目这样解能看懂吗?”老师说道。我用力掐紧自己冰凉的指头,指甲好像已嵌入了肉,上齿磨搓着下嘴唇。“老师问你话呢,贝贝!”旁边的同学提醒着我。“呃……应该能懂吧!”我没有一点底气的回答,根本不敢抬头看大家的表情,小腿肚子好像有什么东西敲打似的,心里嘀咕着:我连这道题都不会解,你们开心了?

选自本班统测作文《不要将爱看作伤害》

上文写的是在办公室里,同学们围着老师在讨论问题。叙述了老师和同学想为“我”寻求一种更为简捷易懂的解题方法而做出的努力,而此刻的“我”,却恶意的曲解了大家的一番好意。文中热烈讨论的同学们那种争先恐后情状和站在一旁底气不足的孤零零的“我”形成强烈的对比,都是通过刻画“我”的心里、动作和神态等细节来描写和表现的,也由这样一个细节点的描写,表现出了老师和同学身上普遍具有的那一份真诚和友爱。再如:

陵园里……孩子们的尖叫声欢笑声早已打破了陵园内原有的宁静,大人们互道的恭喜声、祝福声早已驱赶了陵园内应有的肃穆……一位中年男子身着早已褪了色的皮夹克,缓缓地弯曲着膝盖,又好像一下子丧失了所有力气,重重地跪在坟头。然后,举起早已冻得通红的粗糙的手仔细地擦拭着墓碑,轻轻掸去每一寸灰尘,又沉沉地将头扣下,久久不肯抬起,浑身微微颤动着,传来一声声低沉的抽泣。

选自“中学生与社会”优秀作文《是果实,也是种子》

文章开始描绘了陵园里欢乐且热闹的场景,这样写本身是与陵园的肃穆、庄严、宁静的氛围极不协调的,自然也会引起读者的疑问和追思。而后面的一组特写镜头,应该为细节描写,就与上文的喧闹构成强烈的反差。后面的一连串特写镜头,毫无疑问的震撼着作者的心灵,也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让人印象深刻。到此,我们不难明白,上文描绘陵园的欢乐与喧闹,就是为了反衬下文这一特写镜头作铺垫的,最能让作者心潮翻腾的是文中的男子在怀想和思念母亲的过程中,他所做出的一连串动作:“弯曲着膝盖,重重地跪……举起……擦拭……轻轻掸去……又沉沉地将头扣下,久久不肯抬起”。

三、巧转穿插,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精彩

叙述中,内容巧转穿插,可以使得原本平淡的生活场景精彩呈现。在自然的叙述中,将故事的变化作巧妙的穿插,用简洁的语言来将预设的情节灵活穿新生成的故事中,甚至可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很好的铺垫。如将抽象的叙述与具体的生活的真实结合起来,通过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想象与回忆,来表达情意。

奶奶系着围裙在灶台上忙碌,一手握着勺子,一手掀开锅盖,不停地翻动着。原本就不怎么高的奶奶,加之越来越佝偻的背,此时却要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睁大眼睛,才能看清锅中的情况。“……乖孙子,起来吃饭嘞!”一阵清脆的叫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揉着惺忪的睡眼,说道:“奶奶,我梦到了您下饺子给我吃的”。奶奶提高嗓门道:“臭小子,你出来看看嗨!”果然,堂屋的桌子上,一大碗饺子早已盛放好了,我赶忙狼吞虎咽地吃开,猛然想起奶奶还没吃,就起身给她拿了双筷子,回头间,她奶奶一只手正举着勺子停在了半空,贼兮兮地笑着。原来,我是家中的“老一碗”,不管吃什么,总之一碗,奶奶怕我还照例,遂有此动作。两大碗下肚后,美美地打了个饱嗝,嘴中有饺子味,也有爱的味道。

选自本班周练定时作文《留有余味》

本段落的梦境与饭桌上的情境衔接很自然、流畅。虚写起到了为实写服务的目的,实写也带动了虚写。文段以实续虚,虚中有实。把自己的情感与思想,通过具体的场景,个性化的语言,形象、生动化的描述,借助电影艺术中的慢动作技法,将现实生活中奶奶对自己的一切的爱,都定格在了“她一只手正举着勺子停在了半空,贼兮兮地笑着”的温情画面。再如:

这时,我的好奇心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强烈了。不知是谁将吃剩的香蕉皮随手扔在了楼梯上……我屏住呼吸看着她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近了,近了……

她要做什么?只见她一手抱住栏杆,一手将拐杖放下来,接着,她蹲下身……她,竟将香蕉皮捡了起来。我的好奇心仿佛一下子被击碎了。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恶魔,站在这个角落,阴险地看着这样一个天使走进危险。

选自高考优秀作文《好奇心》

前一小节,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由于“好奇”,所以有了下文“我”的所见,也因此向我们读者展现了一个颇受震撼的感人的画面。文中描写“她”在捡香蕉皮的过程清楚,运用“抱”“放”“蹲”“捡”等一连串动词,细腻、真切地表现出了一名肢体虽有残疾但内心世界无比高尚、坚韧、美丽的中学生形象。

描写场景的作文范文第2篇

要将故事叙述得丰满具体,首先要多环节叙事,而不是单环节叙事。所谓多环节叙事,指叙述的故事要有三个以上的场景。记叙文叙述的是故事,而故事则由一个个场景串联而成,而场景的多少,则直接决定着故事的饱满程度。《“关键时候掉链子”》一文,小作者正是因为描写了四个场景即四环节叙事。这个场景分别是:1-2自然段,早晨起床吃早饭的场景;3-8自然段,出门发现电动车电不足;9-13自然段,电动车几乎无电,爸爸连踩带蹬赶到学校;14-15自然段,我走进教室并回味爸爸的话。正因为有四个场景作支撑,文章才会这么长,故事叙述得也才这么丰富具体。同学们不妨将这四个环节删除任何两个场景,看看文章是否就短多了,故事也就单薄多了。

记叙文的长短,往往与故事场景的多少密切相关。那些又瘦又短的文章,往往只有一两个环节即场景。场景少,文章当然短了,故事也就单薄了。因此,多环节叙事,是将故事叙述得丰满具体的最重要的手段,或者说,正是多个场景,将故事展开得丰富而具体。同学们在以后的记叙文写作中一定要记得,要采用多环节叙事,即要描写多个场景。

如果说多环节叙事是将故事叙述得丰富具体的途径,那么,多种细节描写则是将各个场景叙述得丰满细腻的重要手段。习作《“关键时候掉链子”》一文,每个场景都综合运用了多种细节描写方法。1-2自然段早晨起床吃早饭场景,运用了对话描写、神态描写;3-8自然段出门发现电动车电不足的场景,综合运用了对话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9-13自然段电动车几乎无电,爸爸连踩带蹬赶往学校的场景,综合运用了对话描写、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14-15自然段我走进教室并回味爸爸的话的场景,综合运用了神态描写与心理描写。正因为有了这些细节描写,才将各个场景叙述得非常细腻、非常饱满。

描写场景的作文范文第3篇

第一阶段:局部(片断)作文训练

写 人 物

原则:写情感丰富、个性独特的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人。

方法:要特别注意一个人的六个方面:一是一个人的相貌的最特殊的一个特征,二是最能代表一个人身份、地位、个性、修养、职业的一句话,三是在自然状态下,经常出现和保持的一个动作,四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神态(服装、眼神、表情等),五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心理特征及其表现,六是一个人独有的“个性品质”或“性格表现”。

典型题例:

一群放学回家的学生(群像) 一群正在等班车的人(群像)

聆听琵琶曲的江州司马 《枫桥夜泊》中的张继

绘 场 景

直观、生动、形象、鲜活,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是绘场景的真实内涵;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文学形象”则是其素材。其常见方法有:

(1)运用多种手段,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

(2)运用移情、摹状、象征等表现手法,使客观景物富有灵性。

(3)抓住人物、物象瞬间的变形、变态、变色、变情,强化场景描写,增加场景的视觉冲击力。

原则:一是单刀直入,直接切入场景,行文应力戒大段的叙述,冗长的铺垫,二是场景应诗画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三是描写应设置生动传神的细节,使其成为文章“出彩”之处,四是描写要完整,有始有终,五是场景结尾应有包蕴性,不确定性,应留有较大空间,六是场面既要塑造好群像,又要刻画好个像。

典型题例:

课堂上精彩的一瞬 福利彩票摸奖现场一瞥

阅览室内,一位同学突然闯入 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

讲 道 理

“讲道理”是指将论点与论据结合起来,即论证。“讲”指在议论文中,能够将作者的逻辑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要表达出“为什么”与“怎么办”。“为什么”包括“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

一、把讲道理的过程层次化、具体化

在“横”的层面上以构筑分论点的方式来展开。所谓“横”就是指事物或观点的不同侧面或不同性质。只有把道理从各个方面讲深讲透,这样文章才能既理足气壮又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梯度感和厚度感就会大为增强。“讲道理”应注意两点:一是分论点必须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展开论述,二是阐述道理要有阶梯性,即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先正后反,正反结合,层次分明。这样讲道理层次梯度井然。

在“纵”的层面上,阐述道理应紧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主体内容。所谓“纵”指的是“阶段性”“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等表现形式。结构上具体表现为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两种方法要综合运用。

二、讲常理与讲哲理相结合,打造文章厚度与质感

“常理”即一般人所认同的客观现实中存在的“理”。它包括伦理、亲情、国家民族大义、朋友相处之道、做人的基本准则等。如“人要生存就要讲信用”“人活着就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团结就是力量”“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为人要谦虚,不骄横”等。有人轻视“常理”,实际上常理使得文章既平易近人、亲和朴实又言之凿凿,令人难以辩驳。

“哲理”是人对于自身及世界关系最深刻的解读。常见哲理:一是辩证、全面、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绝对与相对,偶然与必然的对立统一,主客体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二是历代先哲圣贤的观点,例如孔孟“仁政”思想,荀子“人定胜天”观点,老庄“遵道”“无为”,董仲舒“天人感应”,林则徐“睁眼看世界”。三是人文精神与普世价值观,即指柏拉图、苏格拉底、黑格尔、萨特、孟特斯鸠、罗兰、尼采、卢梭等人的思想,平等、自由、博爱的观念至今仍引领我们前行。四是富有时代精神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节约社会”等。这些观点的引入,将使文章立论持重,自有一股凛然堂皇的“文气”,从而大大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大气感。

第二阶段:整体训练(2007年12至2008年3月)

“整体训练”是规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的训练,根本原则是规范加特色,它包括思维品质训练、对话交流训练、提升文化含蕴训练、走向生活训练等形式。整体训练应与局部(片断)训练交叉进行,以期形成“滚动”效应。

一、走近生活

(一)家庭、校园、社会、网络类作文

1、激发自己的爱心

(1)用心体悟自然万物——礼赞生命,歌颂生命

(2)物我对话——用平等的视角状物或拟人

2、体察家庭生活

(1)一笑一颦总关情——亲人与自己

(2)一茶一饭也有韵——生活小景

3、感受校园生活

(1)一扇等待开启的门——走近老师

(2)同桌的你——走近同学

4、体验社会生活

(1)咬一口梨子品味道——我眼中的网络

(2)激浊扬清——评点时事,激励大志

(二)走进自然,走进大师,走进艺术

1、亲近自然

(1)倾听大地的呼吸——人与万物

(2)一山一水也性灵——与自然环境对话

2、走进大师的心灵

(1)近其人,观其文——走进大师

(2)走进缤纷的世界——阅读名著

3、走进艺术

(1)寻觅我们的历史文化院落——走进古迹

(2)真美啊,请停留一下——身临画境

(三)自我,梦想,回归

(1)唱一支歌给自己——激励肯定自己

(2)倾听风铃声——学会关心他人

(3)从祖先心灵里飞来的语言——感悟神奇的文字

(4)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与武侠小说

二、走进诗意

训练量:共三十篇(每篇500-1000字)

第一种范式:对话倾诉类赏析文章写作技巧

(一)目的与要求

以教材中的诗歌为载体,以走进文学大师的心灵与大师的心灵对话为目的,以描写和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此人、此时、此景、此情”为总要求。

(二)写作要领

1、描写以“第一人称”为佳,因为这样可以尽显“对话”和“倾诉”的魅力,再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有我之境”;“第三人称”则易于表现比较散淡、空旷、疏朗、平和的意境和心态,展现“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的平淡,诠释“无我之境”的空灵神韵。

2、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材料入手,以抒情主人公(诗歌形象或“我”)的内心为描摹重点。学会用“截取”“嫁接”“幻化”“错位”“联想”等方法,将现在的“我”(接受者)和历史时空中的“作者”放置于同一背景下进行“对话”,将“我”的感受和诗歌中的具体“意境”(意象)结合起来,与大师们实现心灵的交流与契合。

3、文章应遵循三个原则:题目要以诗情洋溢为要,开头要以直切场景为本,结尾应以含蕴见长。

(三)方法指津

1、以诗歌的具体意象为依托,通过对具体意象的解读,达成对文学形象与作者内心的审美观照,以洞悉其心境,体味其情感,倾诉其感受,交流其观点。如李白《越中览古》“只今惟有鹧鸪飞”中的“鹧鸪”的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品味出作者所表达的物是人非及盛衰无常的沧桑感。

2、经营好“细节”是文章的关键点。“细节”是指事物局部的细微之处。即朱自清先生所说的“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闲作草”和“戏分茶”两个细节,将英雄的落寞与愁怀表现得意象俱足。

3、“人物心理”是描写的核心与重点。特别是要突出其内心情感的变化、起伏、波澜甚至是内心细微的异动,用以展示其丰满的性格特征。如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今日水犹寒”中的“寒”,我们体悟到骆宾王基于现实的深切感受而郁结难申的激愤之情。

典型题例:

池塘生春草——《山居秋暝》中的王维

一曲秋士游子的悲——《登高》中杜甫的形象

今月曾经照古人——《石头城》中的刘禹锡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做郑笺——《锦瑟》中李商隐形象描写

第二种范式:评论类文章写作技巧

(一)目的与要求

以随笔、诗论和文学评论等为主要形式,以提升审美判断和鉴赏能力为指向。

(二)写作指津

1、要本着抓住一点、不计其余的原则,从语言、形象、技巧三方面入手,谈深谈透。

2、切入口要小,从具体诗歌或具体意象入手。

3、要做到叙议结合,按照叙述-分析-评论来行文。

典型题例:

一曲王朝季世的“黍离”悲歌——《扬州慢》反衬手法的运用

暗风吹雨入心来——《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元稹心理剖白

“愁”字浓漫天,“苦”字方寸间——《雨霖铃》语言运用例析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书愤》中的陆游

两处闲愁: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虞美人》中李煜之再回首

第三阶段:点式训练(2008年4月至5月)

目的:按照考场作文要求对作文中的缺失进行“个案式”矫正。训练核心是培养考场上克敌制胜的“撒手锏”。

一、常规“撒手锏”

训练的基本内容:一个好标题,一个好开头,一段精彩的文字,一个好的结尾,一个巧妙的构思,好的过渡与照应。

(一)拟题训练:原则是“小”“准”“新”,有文化底蕴。

(二)梳好凤头——写好文章开头的原则

(三)结尾训练的原则

二、锻造考场作文“撒手锏”

原则:用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与阅卷老师进行“高端对话”,可以是一则题记、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段富含哲理的文字、一种新颖的结构方式等。

(一)考场作文整体结构优化

考场作文结构优化要点有两个:“通体透光”和“中通外直”。前者指行文时要注意文章思维层次的排列和展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后者是指考场作文要多用短句,多设置自然段,透彻见底。

1、设置独立在段的段首句或分论点。借鉴《诗经》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考场作文的开头、结尾、主体部分都可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加以串联,使其成为一道红线。或用展示分论点的方法,将文章的层次呈现给阅卷老师。

2、设置主旨句。主旨或关键句应放在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三个地方,从而脉络清晰,成骏马游龙之势。三处句子应独行设置,以增加对阅卷老师的视觉冲击力。

(二)考场作文的内容优化

所谓内容优化,主要是指对文章所举事例或材料的整合和运用。这种优化和整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面的归纳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在列举事例之后,用“由此可见”“从中可以看出”“不难发现”等词语摆明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思想,对文章所列举事例进行延伸分析,使文章有叙有析,有梯度,有层次。二是反面推理方式。即用“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样”“假如不···”等形式,对所列举事例作简要的分析,这种分析是以逻辑上的“假设”或语法上的“让步从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因而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令人为之动情。

(作文库网zuowenku.net整理)

描写场景的作文范文第4篇

的发展,如何提升学生语感能力便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在朗读中获取语感

俗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如今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生词和语法的讲解上面,而在我看来与其让学生多认识几个生词和几个语法不如让学生去朗读几篇诗词和散文。朗读是将文字转化为声音的过程,朗读要以教师的范读为参考,教师为学生的朗读做好榜样,在朗读中融入丰富的情感,将文本情感和韵律流畅地表达出来,从而为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奠定基础。朗读也需要学生一个人静静地朗读。

例如,在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时,学生便可以大声地朗诵课文,一遍一遍地朗诵,从百草园的动植物到三味书屋的生活,都涵盖了鲁迅先生充满童趣的生活。学生朗诵的越多,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入,也就能体会到更多的童趣。这样在对教材的朗诵中学生的语感也在一步步的提升。

二、在语境中获取语感

在语文阅读中,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句子蹩脚,读不懂也读不顺。”事实也确实如此,很多学生的语感都非常的糟糕,甚至有些学生连一个完整的长句子都不能流畅地读出来,更不用说良好的语感能力了。作为教师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是学生缺乏对语文的语感了,学生不能将阅读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导致学生阅读不畅。

比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时,学生就会抱怨课文内容非常枯燥,读起来也非常的困难,其实学生的阅读根本没有走进文本语境中,正是因为学生没有走进语境,所以在学生的眼中,课文内容无非是一个个断开的片段和语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理解这篇课文,文章的每一节内容都对应着一种天气,这样在不同的段落中,学生就会联想到不同的语境,也就会有不同的体会,语感能力自然就获得了提升。

三、在积累中诵读语感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身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学生的为人处世、语言表达、个性特征和语感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区别,是生活造就了学生的不同,所以在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上,不能光靠一遍遍的阅读和查阅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学生为了语感能力的培养绞尽脑筋,整天抱着字典查阅,也未见起到良好的效果。其实良好语感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和总结经验,从而为语感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学生在与别人交流中听到了“雪花”这个词,那么学生就应该在脑海中去想象与雪花有关的画面,以及与雪花有关的场景事件,而不是两个单调枯燥的汉字。当学生在听到“雪花”时能够在大脑中将与雪花有感的画面全部回顾一遍,那么学生的语文积累势必会上升一个档次。再比如在听到“妈妈”这个词时,学生的脑海中立刻就会浮现出妈妈的脸庞以及妈妈对自己无私的爱,甚至会联想到别人的妈妈和一些描写妈妈的作品。学生在听到一个名词后不再是彷徨和茫然,学生听到的是一个画面和一个场景,我相信当学生达到了如此的境界,学生的语感能力也一定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四、在练习中获取语感

语感的获取来自于每一次的练习和实践,初中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文章和锻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带着学生深入教材内容,和学生一起分析一起思考。比如在学习《背影》一课中,父亲爬过栅栏给朱自清买橘子的场景描写是如此的逼真动人,其中用到的蹒跚、两脚、慢慢等词都是对父亲年迈的描写,在教学中较适合学生一起领悟、一起分析细节描写,由此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

写作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良好语感的培养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写作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除了开展传统写作教学的训练之外,教师还应该倡导口头作文的实施。口头作文鼓励学生拿到一作文题目后能够直接用语言将写作的主要内容描述出来。一开始口头作文的实施必定是困难重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抄写、仿写入手,如在写“妈妈”作文中,仿写朱自清的《背影》描写,在仿写中提高口头作文的水平,最终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描写场景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一、以培养写作兴趣为基础,让学生想写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写作的内部动机,然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关注力度并不够,更多的是以“强制性”的要求而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害怕写作文,甚至可以说是“谈作文色变”,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写作的兴趣。其实,写作更多的是学生的自发行为,如果学生是被动的,在写作中不仅难以寻找到好的写作素材,在组织结构的安排上也会显得较为凌乱,写作也就变成了应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要求上区别对待。如四年级上写作四要求学生通过一件事的叙述、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象声词。通过课堂教学而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后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的学生不仅字数要达到300字以上,且要能具体叙述一件事或一个场景;第二层的学生只要求其字数达到300字,能用上象声词即可;第三层学生则要求能达到200字以上,用上象声词。这样,学生层次不同,要求不同,更利于学生主动去完成写作任务。

其次,在训练方式上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如日记式作文,字数不用多,要求学生每天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作文形式表达。如日志式作文,即借助QQ、微信等方式,写一些简短的作文,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高段学生,且要有父母的监管。如学生看了一部喜欢的动画片后可以引导其写观后感、学生去了某地旅游可以写游记,诸如此类,要转变传统“一周一文”的形式,引导学生把写作习惯化,让学生真正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当然,平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奖励,尤其是低段学生,要注重通过积分制、写作存折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其兴趣。

二、以改革写作模式为核心,让学生会写

结合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学生在写作课堂中的主体性还是没有得到较好地发挥,作文课堂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如五年级上写作一“师恩难忘”的教学中,更多是通过教师的讲而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写好一件事,如何通过外貌、语言等描写人物。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强调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此,加强对写作课堂模式的改革也就势在必行,在课堂中要注重通过引导学生看、听、说等而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从而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导其掌握写作方法。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说,要让学生能在小组中充分展开交流,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在“师恩难忘”的作文教学中,先以“我最难忘的一个老师”而让学生在说中确定写作对象,然后以“他为什么让我难忘”引导学生确定所要写的事件,接着引导学生围绕具体事件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更好地对事件进行整理,为叙述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发言,从叙事和人物描写方法上进行引导,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其次,对于写作方法的指导,要注重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然后再给予点拨。如景物描写,很多学生在写景时难以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没有主次之分,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选择具体的所要描写的景物,先说说要写景物的什么特征,哪些特征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在写作时准备如何安排,然后教师再帮助学生梳理这些内容,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特征以此展开描写。如写“校园一景”,可突出校园的“景美”和“人美”两个特点,围绕两点选择具体景物展开描写。

三、以丰富写作体验为中轴,让学生多写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不知道要写什么”的现象,其实,这是学生缺少生活体验的具体表现。一直以来,语文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学生的生活也就被限制在课本中,和生活接触少了,没有生活体验,于是,在写作时,往往不知道选择什么对象进行记叙或描写,所写作文也不免空洞而没有感染力。如以“母亲”为主题的作文,都是写母亲如何起早贪黑,在记叙中没有自己的体验。体验是作文的核心,而生活则是生成体验的源泉。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定要以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把作文变成生活的再现,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样的作文才能打动读者,也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更上一个层次。

描写场景的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升格 描写 联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6-0013-02

笔者读过不少关于作文升格的文章,也明白“玉越琢越好,文越改越精”的道理。一般来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法国作家莫里哀常把自己的作品读给仆人听,而伟人写文章也总是喜欢“反复推敲,几易其稿”。但很多中学生却认为写作文就是灵感创作,一旦写完就无须再费太多周折。其实升格作文不仅是为了把作文写美,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给作文升格的过程中探索到一些写作的方法,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升格作文一般可以从“合理处理材料,让主题鲜明深刻”“调整结构,使文章井然有序”“推敲语文”等方面入手来努力。下面,我们着重从“善于描写、平中见奇”“灵感来自联想”这两方面来看学生作文的升格过程。

原文――

爱在这里

姜欣怡

阳光,照在我的心上,只因,这一切有你。有你陪伴在我的身边,不管到哪里都是晴天。――题记

重拾心中的记忆,妈妈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也许,这是我第一次好好感受到妈妈对我的浓浓爱意吧。

万家灯火带领星光拼出个晚上。我整装待发,准备与妈妈出去逛街。(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不必细致写。“整装待发”,用词不当。)我关上了家门,妈妈走在我的前面。(妈妈一直如此,还是仅今天如此?这一细节不可一掠而过。)也许是夜幕拉下得太快,楼道里什么也看不清,漆黑一片。我站在原地。(我此时的情状很能突出妈妈“走在前面”的用意,是一处重要的细节,请细致描写。)妈妈走过去,按亮了楼道中的灯。(妈妈是什么动作?不可忽略这一细节。)顿时,眼前一片明亮。妈妈回过头,笑着对我说:“好了,我们走吧!”(淡淡的描写,却是很生动的一处细节,好。)灯光映射过来,把这场景涂成一幅静物画,定格在那里。

脑海中的画面不断地浮现。当我考试失利的时候,妈妈,从来只是递给我一张纸巾,不曾说过一句安慰的话语。当我复习到深夜的时候,妈妈,从来只是端来一杯热水,不曾关上台灯让我早点休息。当我因为贪玩而跌倒的时候,妈妈,从来只是自己往前步行,不曾伸出一双给予我无限希望的手。这两种不同态度的母爱,都伴随着我的成长。更多的时候,妈妈教会我要坚强。(为突出“母爱”这一中心,展开的联想应与原材料有紧密的联系,不适合采用对比性联想。)

心中的光明,驱散走了一直以来的阴霾。让我把这一切都留存在心中。

初次升格分析:

本文的主题是“母爱”,小作者选择了“妈妈走在前头为她开灯”这一细节,切口小,情感浓,材料选择新颖精当,为“母爱”寻找了一个很好的情感载体,表现了小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在这么一件小事中挖掘出浓浓的爱,单靠简单潦草的记叙是远远不够的。要善于捕捉细节,通过一个个感人的细节将情感表现出来。

“善于描写,平中见奇”。唐代李咸用 《苔》诗:“几年风雨迹,叠在石孱颜。生处景长静,看来情尽闲。吟亭侵坏壁,药院掩空关。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常人看来苔痕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东西,但是诗人有一颗细腻的心,善于运用描写这一表现手法,将平凡普通的事情写得如此奇异而秀美。但是如何将一般叙述变为描写呢?最简单、最易掌握的就是增加定语、状语、补语等扩充句子的方法;还可以抓住事件发生过程中最能表现主题的关键时刻的所见、所闻、所嗅、所感、所思来着重刻画。

初次升格后的作文――

重拾心中的记忆,妈妈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也许,这是我第一次好好感受到妈妈对我的浓浓爱意吧。

那天晚上,我与妈妈出去逛街。关了家门,妈妈走在我的前面。有时我甚至觉得有些不理解,为何妈妈喜欢把我一个人“撂”在最后。(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将前后情绪进行比照描写,为表达中心服务。)也许是夜幕拉下得太快,楼道里什么也看不清,漆黑一片。走了两步,我便停住了脚步,再也不敢迈步,一不小心真会磕碰上什么。“欣怡,呆着,别动。”妈妈的脚步声仍在楼道中响着,听得出她在一步步地探,“嘭”,不知撞到了什么,妈妈“啊呀”了一下,“妈妈!”“呵呵,没事,快到了。”……终于,楼道中的灯被按亮了(几处细节抓得不错)。顿时,眼前一片明亮。妈妈回过头,笑着对我说:“我们走吧!”灯光映射过来,把这场景涂抹成一幅静物画,定格在那里。(此处应进行心理描写,突出母爱给我的感动。)

脑海中的画面不断地浮现。深夜学习时,是妈妈,送来一杯杯温暖的热茶,陪伴我度过无数个夜晚;考试失利时,是妈妈,给予我无尽的鼓励与信心,使我走出消沉,重新面对困难。家里向阳的屋子是我的,最暖和的被子是我的,甚至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也摆放在我的房里……

心中的光明,驱散走了一直以来的阴霾。让我把这一切都留存在心中。(“一直以来的阴霾”?前文没提到心中的“阴霾”,哪来“一直”?表达不当。收束过于仓促,未很好点题。)

再次升格分析:

小作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文章进行了修改,特别是重新回顾了事件各阶段的细节,对重要细节进行了捕捉与描写。我因楼道太黑,不敢前行;妈妈摸索前行,为我开灯。这些细节都很好地表现了妈妈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而由这件小事引发的对往事的联想,丰富了文章内容,突显了伟大的母爱。但小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缺少对情绪的记录,文章抒情性不足,需要加强。这些心理活动从哪里来?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体验当时当地的情感,感受主人公曲折复杂的感情变化。我们可以借助“梦幻式”“独白式”“借助人物神态、语言、动作表现心理”“借景抒情”等方式来表现心理和情感。

根据教师的以上分析,作者对作文进行了再次升格写作。这次升格中,作者运用了更多的细节描写,如声音细节,以及大量的联想延伸,通过回忆,几近完美地抒发了母亲对自己的爱。

描写场景的作文范文第7篇

三堂作文课的训练均重视了练前的“导”,但忽视了练后的“评”。可能是缘于时间关系,练写片段后的“评”不是省略了,就是走马观花地象征性地“展示写作成果”,仅追求课堂的完整性而已。我个人认为,在家常课的作文训练中,应认真对待“评”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实物投影等展示学生的作文,并针对本课作文训练重点进行评价,即根据“法”评价,从而让学生真心掌握此堂课训练的习作方法。

最近学习了《语文教学通讯》7~8月合刊关于作文教学的专辑,颇有启发。特别是关于构建习作序列和作文教学的技法训练,谈点收获。

反思一下自己的常规作文教学,往往是扔给学生一个题目,等学生写完后,打个分,有时间也只是讲评一下共同存在的问题或者读一读优秀的范文,结果发现写了好多篇文章,学生的水平还是没进步。

再看看中年级与高年级的作文教学课堂,你也是在强调写文章要注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他也是在强调写文章要注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这堂课是在讲文章要写具体、生动,那堂课也是在强调这一点,可再看学生的作文就是不具体、不生动。

由此我想,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必须构建一个习作教学序列,必须重视教师的引导,必须指导学生逐步学会一些习作的艺术手法,一些谋篇布局的技巧,一些立意构思的方法。

如何构建习作序列?要构建怎样的习作教学序列?这显然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我认为,习作序列的构建应当包括两个层面: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习作之文体序列,二要依据课文、例文的特点构建习作技法应用序列。

中年级学生作文刚起步,应以片段训练为主。习作主题侧重:以“趣”为主,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记录生活中的趣事。学生技法侧重:不同的对话形式,人物外貌描写,人物神态运用,动词使用,总分总结构,过渡段的训练,详略得当等。

高年级学生习作主题侧重:以“情”为主,要学会情感类叙事文章的写作。习作技法侧重:选择典型材料,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记叙要学会倒叙、插叙等,描写要学会侧面描写、场景描写、以动写静,点面结合等。

其实,关于习作技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系列。如按照作文成文过程,可以分为角度系列、标题系列、选材系列、立意系列、结构系列、语言系列、体式系列等;按照表现手法,可以分为陈述系列、描写系列、抒情系列、议论系列等。描写系列,又可以分为细节描写、性格描写、神态描写、景物描写等。划分并不绝对,有交叉之处,只要方便教学与训练即可。因此,以上中高年级的习作序列的构建还需共同商量、讨论。

要提高作文技法训练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技法水平,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材示范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小学生学习的范文。进行技法训练,首先要关注这些“典范”,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典范”细加揣摩、品味,力求悟得透,析得透,品得精,做到烂熟于心。在进行技法训练时,也要尽可能从这些“典范”中取材,这样既可保证技法的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阅读扩展

教材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利用课外阅读进行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有关技法的例子摘录出来,整理分类,品评鉴赏。但一定时间内,要规定摘录技法的具体内容,不能见到哪种就摘录哪种,那样就没有重点突出的效果,质量也难保证。同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信息,以实现资源共享。阅读可以采用定向与不定向结合的方式。定向,是教师指定阅读的篇目,这些篇目包含本段时期正在进行的技法训练内容。定向阅读,目的性强,针对性强,因而收益明显,但也容易形成阅读疲劳,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自己发现的乐趣。因此,定向阅读要与不定向阅读相结合。

三、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是对“教材示范”与“阅读扩展”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分析,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细节描写,通过总结归纳,要明白什么是细节描写,为什么要有细节描写,什么地方要有细节描写,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某种写作技法,为己所用。总结归纳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立专门的技法指导课,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题参与积极性。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出来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又可以让学生养成自己总结归纳的习惯。

描写场景的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细节描写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是生命之声,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或赏心悦目,或动人心魄,或回味无穷,既可提升道德境界,培养审美情趣,启迪人生智慧,又可丰富文化底蕴。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注意捕捉富有特征的细节,再加以提炼,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给读者以真切的感受。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景的描写之中,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景物描写、进行场景描绘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就越鲜明,景物就越有特色,场景就越感人。成功的细节可以极大地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写作技巧。大凡优秀的作品,其情之所以能长久地打动读者的心灵,其人物形象之所以栩栩如生奕奕传神,都是与一系列细节描写息息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细节很小,小的容易被人忽略,其作用之大,大得超过了千言万语,它可以把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具体从以下几点来谈:

一、鼓励学生多观察,抓典型,写真实

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只有善于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观察,不要以为那精彩的场面,感人的事例才值得观察。其实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父母兄弟的生活习惯、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由动态到静态,由个体到群体,都是观察的对象。而细节正是这些生活细节在文章中的外现,只有平时认真观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细微感人之处,写作时才能写好细节。真实是细节描写的基础,学生所写的细节描写一定要尊重客观生活实际,绝不能凭空想象,要符合生活逻辑。比如有的同学在写文章时,为了突出某个人的精神境界,人物语言不符合人物身份,明明一个农村的老人却说出高深的理论,其结果这个人物形象会大打折扣,真实性也会被人怀疑。当然这并不是说细节描写必须和生活原型一模一样,它的真实在于符合生活逻辑。

二、善于从平凡人平常生活中抓取写作的镜头来表现不平常之处

首先,弄清平凡人的概念,无论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还是邻居以及街边的小摊贩、路人,都可进入你的视力范围,要有独到的眼光进行细腻的观察。要善于以小见大,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给你一个寒星,你会想到夜空的宁静;给你一朵浪花,你会想到大海的浩淼。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家境贫穷、专科学历的姑娘,用自己的真诚善良之举被大名鼎鼎的A集团录用了。接到被录用的电话,她既高兴又很吃惊,自己做梦也没想高攀这家只招研究生的A集团,所以连材料也没递交。当总经理告诉她是一位捡垃圾的婆婆捡到了她的资料递交给了总经理,而当初老婆婆晕倒了,素昧平生的她对老婆婆是如何嘘寒问暖的那一幕正好被总经理看到,此后女孩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很出色。就这样,姑娘无意中用一个细节打动了考官,自己也获得了成功。

三、选材要新颖、生动,与时俱进,充满时代气息

选材要注意新颖、生动,充满时代气息,切不可动辄把老掉牙的旧材料端出来充数,抓一把陈芝麻一类无效事例勉强应付。比如近半年以来,网络上一时兴起的“偷菜”游戏已蔓延开来,遍地开花,大有“全民皆兵”之势。上班时,几乎每天都有同事谈论自己或家人在网上“偷菜”的事情,在描述的过程中,其手舞足蹈的情形便可看出乐在其中。看来,“偷菜”的经历确实相当有滋有味。诚如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咔”随着钥匙进入钥匙孔,老妈就进来了,把鞋子脱掉随手一扔,大概是因为累了吧,慢慢悠悠的来到床前进入“假死状态”。很快又听到了老爸的钥匙在演奏舞蹈了,老妈一骨碌就爬了起来,抢先坐在电脑桌前,飞速打开电脑,老妈的手在键盘上跳着“踢踏舞”。老爸走进了房间,看见老妈正在玩电脑,不能施展他的“偷菜大计”了,眉头微微一皱,但马上又笑了起来。满脸堆笑的来到老妈面前:“我菜买回来了,你去把红烧肉焖一下。”老妈扫了一眼买回来的菜,眼里带着一丝狡黠对老爸说道:“我烧臭豆腐不好吃,儿子喜欢吃你烧的,你先去烧臭豆腐。”老爸无奈,只能先退一步,去烧菜了。不过老爸很快就把一盘新鲜的臭豆腐出炉喽,我的口水都“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正因为小作者与时俱进,体会深刻,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栩栩如生、不同凡响了。

四、对学生习作反复诱导,不断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