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以秋为话题的作文

以秋为话题的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以秋为话题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秋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 命题走向 审题 素材积累

作文在语文中考中素称“半壁江山”,一“文”定试之说不再是空穴来风。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每个中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写好作文?如何尽量杜绝失分?这是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应关注哪些问题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主要从四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关注作文命题的走向

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模式主要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每个阶段作文命题形式多种多样。随着话题作文日渐淡出中考,命题(含半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在中考卷中所占份额与日俱增。到了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更多样化,进一步打破了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考卷有所创新与突破。如北京市这几年均是在命题或半命题之间徘徊。2007年出了一道半命题作文“动力来自_____”,2008年为命题作文“向前,向前,向前!”2009年又变回了半命题作文“并没有结束”,而2010年又出了命题作文“凝聚”。由此可见命题和半命题一直在中考试卷上占领着高地。2011年山东青岛出了两道作文题,命题作文为“我还是有潜力的”;话题作文则要求考生以“反省自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文。由于以前训练的多是话题作文,结果有些同学不适应。话题作文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到中期最流行的中考作文模式。而命题作文成为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卷上的主流。因此,教师要关注作文命题趋势,提醒初中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各方面都要兼顾到,不要为了作文而作文。

二、关注现实,注重自我感悟

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得高分?专家认为:要关注现实,要有生活体验,要思考人生,要表达真情,要注重自我感悟。文章贵在有真情实感,最真的才是最好的。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之所以能打动读者,就在于抒真情。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要求写作注意“感受与思考”,感受生活要有情。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应提醒学生仔细留意写的人或事、发掘这些人或事的深层含义。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脚下的土地,已经成为中考作文的风向标,比如2010年北京卷作文《凝聚》文题简洁而温馨,既可以指向个人一生中方方面面的凝聚,也可以指向集体与社会中形形的凝聚,引导学生关注团体,关注由人与人共同组成的社会,关注由人与动物、与自然共同组成的地球。如果缺少对身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要写好这一文题实属不易。类似这样的命题既是对考生观察和思考生活能力的考查,也是一次脉脉含情的温馨提示:热爱你的家乡,热爱你的生活,热爱你脚下的那方土地吧,因而要注重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写文章往往是从感受开始的,心有所感才行之于文。

三、强化素材的积累

在文章中,主题起统帅全篇的作用,但是主题不是空洞的,而是需要通过材料来表现的。材料是形成主题的支柱,是文章的物质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者没有材料就写不出文章。作家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强化素材积累,首先要丰富生活积累。这有多种途径,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要备好生活素材,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此外还应博览课外读物,丰富文化积淀。从近年中考看,高分作文大多数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因而多读多思含有哲理性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短文,自然是非常必要的。在多阅读的同时,还应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素材手册,比如积累哲理故事,关注近年来感动世人的人物等。写作时,就能紧扣话题信手拈来。

四、严把审题关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审题不正确、整个作文就失败了。一位作文专家说过:“所谓审题,说白了,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叫你向东你就向东,叫你向西你就向西,千万不能由着性子来。叫你比赛足球,你就只能去踢足球,万万不可自行其是,去打排球、打乒乓球。排球、乒乓球打得再好,统统不算数。”审题实际上就是搞清楚题目要求写什么,它是作文构思立意的基础。比如以“中秋”为话题,你可以写中秋,可以写月亮,可以写嫦娥,可以写亲人团聚,可以写思乡念亲,可以写古往今来关于中秋诗词的赏析等。这个的确是范围很宽,但只要抓住其中一点,大肆拓展开来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寓意”类的话题作文,它会先提供材料,设置一个写作中心。这时候审题立意应当像材料作文那样,反复阅读材料,充分理解、准确把握设题材料的内涵,提炼出暗示话题含义的关键词(句),以便披沙拣金,准确切入。如话题作文“攀登另一种巅峰”属“寓意”类的话题,材料中的“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就是一个关键句,所谓的“攀登”,就是战胜私欲,要以一种广博的胸襟来面对世界,从而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震撼。但学生写作的情况并不理想,最大的失误在于审题失误,造成偏题、离题。大多学生只是单纯以“成功”“欲望”甚至以“梦想”为话题,行文中偷换话题,这些都偏离了命题者的意图,得分都较低。

虽说写好作文需要关注的内容可能有许多,但核心之点,也无非是这些。如果平常的教学中既能注重从大处着眼于命题的走向和趋势,又能从小处抓好审题和素材积累,才能有备而来而不会全盘皆输。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3.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以秋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2篇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做事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我国古代作家对文章的开头都是很讲究,所以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好,写得漂亮,让人愿看、要看、想看下去。

1.拟人化手法的开头使文章显得活泼有趣,吸引读者的眼球

有位学生在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中这样开头: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地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岛,那么,你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煽动的翅膀。没有你,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你,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这样拟人的开头手法,既形象生动,又含有深刻哲理。对评卷老师来说既印象深刻,又有启发作用。这样的作文开头高分非她莫属,往往在48分到50分之间。

又如,有位学生在以“生活”为主题作文中这样写道:“生活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时刻告诉我们要学会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这样的开头比喻中蕴含着哲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能得高分。

2.标题撑骨式开头,这样的开头令读者对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给人清晰的感觉

“标题撑骨式”即在开头点题后,用三四个小标题概括要写的事件、故事情节、人物感情、人物特征、生活片段等。文章的主题部分就像一个人的身体,美丽的形体当然会夺人眼球,为文章设置小标题可以“塑体成功”。如有位学生在作文《我读唐诗三百首》中这样写道:“带着对自然地仰慕,《唐诗三百首》邀我共山水之气,携着这对灵魂的敬畏,《唐诗三百首》陪我共唱云天之歌,怀着对思念的遐想,《唐诗三百首》伴我共品风月之韵。吟咏着华夏经典,品悟着三百首唐诗,我诗意的前行”……然后以“山水之气”、“云天之歌”、“风月之人”的诗句,将经典的三个古代画面还原成立体的场景,语言生动,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积累,令读者唏嘘不已,感叹之极,高分非他莫属。还有一位学生写《秋》,用“镜头剪接式”分别刻画了两个镜头:“一叶扁舟浮于江中,虽是江上春好,却无奈心中的孤寂,几朵,怎敌晚来风疾。秋雨碎了我的梦,我融入了凄苦的秋。”既写出了秋的凄凉也写出了人的孤寂。

3.“穿越时空式”结构

“穿越时空式”适用于想象类文章写作,指的是我们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游走历史隧道,去到你想到的任何时代,任何时光站,在那里看古人演绎人生悲欢喜剧。还可以将几个朝代的人物杂糅合并到一个朝代,上演所谓“关公战秦琼”的悲喜剧。这种构思方法的特点是:以一种情志、一种事物,一种环境等为触点,运用联想、想象,描绘意境、幻境,构建全文,显现主题。做好此类文章,关键的工作是找准切合点,这是想象的基础。找准切合点,就给我们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其次,要做到想象合理有序,想象大胆创新,两条原则力求兼顾,不可轻视忽略任何一面。

以秋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3篇

而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合作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它不在只是一种商业运营方式,而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成了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动力。

合作无处不在。便是在自然界中,人们也不难发现合作的身影。在不大的蚂蚁家族中,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兵蚁肩负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则生育后代,还有的哺养后代。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蚂蚁家族正是凭借每一个成员的合作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世界著名飞机协和客机的生产正是通过合作分工完成的。它的每一个部件,大到机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颗螺丝,都是由不同国家的专业部门分别制造的。最后再将不同的部件组装,一架协和机才算上了天。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合作源于信任。在现金诸多的国际组织与团体中,其实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而这样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国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合作是需要不同的个体共同完成的,而且是需要默契的。如果个体间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会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譬如世界贸易组织中关于定期汇报签约国财政状况的规则,倘若签约一方为了保留实力而虚报少报相关数据,那么,这种不信任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合作的失败。因此,不难看出,缺少诚意和信任的合作毫无存在的价值。

合作就是力量。如果仅让你用一支筷子吃反,它几乎连块肉都夹不起来,而用一双筷子,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可见,只有合作才能发挥个体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拥有大于个体的力量。正如当年诸葛亮指挥蜀军大败曹兵的战役,大多是以少胜多。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葛亮清楚地知道,只有合作才具有无穷的力量。

合作的确是一种精神,它源于信任,且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是难以估量的。这个时代呼唤许多精神,而合作精神将永远是推动时代前进的不竭动力。

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的延伸阅读——作文的写作注意事项

合作,合作,老师每次布置都说“合作”,但每个成功的范例都在考场上。这次合作不在“天时地利”,恐难成功。我们小组的四人一“相聚”,肖便嚷了起来:“哎呀,这么艰巨的工作还是吴来干。”我在一边做“指导”:“不不不,让马干,她语文好,字写得又漂亮,我嘛在后面指导肖,并给予你们以精神上的支持。”“我更不行了,还是你来。”“不不,你来!”“你来,你来!”“啊——”我头都快炸了。“每次都推三阻四的,不如这样,这次我们每人都出,谁也别偷懒,然后,我们选一份最好的交上去。”大家点头默许了。

以秋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G623.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表现在学生对各种文体的掌握方面。但是作文教学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方式并加以实践,始终是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唯一途径,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概述

使学生能够更快地、不出错地完成作文,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导致各种文体的作文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不是通过学习想要达到的目的;语文作文教学强调学生对语言中词汇的运用和句子的建构而忽视作文中有价值的情感表达,因此造成了小学生写作质量提高困难的现象。小学作文教学中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写生对“写作”本身的理解不够丰富,没有把写作当做意识表达的一种方法,也难以体会文字运用的乐趣。这样的教学导致写作能成为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始终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目标。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1.利用教辅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型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进行各种文体的写作是教学目标之一,但是,要使文体写作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而非一种学习任务,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创造性的安排。目前学校拥有大量的先进教辅工具,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写作,使枯燥的学习变成探索的过程。以语文说明文写作教学为例,在教会学生说明文的基本格式之后,我以“自然一物”为话题,请学生进行说明文的写作。在写作之前,我将学生带到了学校的绿化区,请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食物进行说明文写作,还有些学生提出“:星球也是自然中的一种事物,可以不以作为写作主题,我就指导学生进入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进行相应的资料查询。在指导学生进行事物观察的过程中,我始终强调: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既要客观,又要主观。在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应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修辞和排比句,用以表达他们的观察所得和内心感受,写说明文对于他们来说再也不是枯燥地介绍事物,而是动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语言加工的过程。

2.重视点滴积累,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是语言学习中较为高级的表现形式,是语言输出的一种方式,相对于口语,写作更重视语言运用的逻辑和技巧,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更多的词汇、对行文进行合理的建构和安排,这些能力都需要日e月累才能够获得。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习惯,即对写作素材进行积极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回溯,以便学生在写作时候能够言之有物,这是提升学生写作速度的一种必要手段。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立了“随手记”的环节,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个人觉得有趣的事物、人物记录下来,记录的时候尽可能写的详细。当我布置作文的时候,先请学生翻开他们的“随手记”本子。学生们经常会惊讶他们竟然积累了那么多写作素材,而且很多句子和词汇的应用都很传神。

3.实现课内外互动,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现代教学认为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同伴的思维模式和学习结果进行理解和再加工,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样一来,教学的结果就会事半功倍。合作学习也可以应用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具体的方法是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使学生的互动得以延展,通过这种互动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提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课文《荷花》教学时,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荷花的形态描写赏析为合作学习的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这种阅读学习和感悟体会之后,请学生将其做成课堂笔记,在周末放假的时候,由教师组织学生去植物园观赏荷花,拿出自己的阅读学习笔记,对照笔记的内容观察荷花,进行思考,然后对植物园中其他的植物进行欣赏并将欣赏感悟整理成小随笔,进行课堂交流。这种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将阅读和写作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联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始终处于“合作”的状态下,有效提高写作教学的效力。

4.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培养写作思维

心理学研究认为,想象来源于表现,而表象是对事物的复现。学生要在写作过程中发挥想象能力,先要在日常学习中具备表象能力,即对所学进行复现。要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形成:分析作文题目――进行表象――产生想象――付诸笔端,这种写作思维,就必须从大量的阅读入手,不断进行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表象到想象的交互训练。语文课堂上能够给学生提供的阅读资料是有限的,学生的表象能力和想象能力会被局限在书本和课堂之中,充分的课外阅读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事物的最好方式,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就有更多的材料去进行想象思维,能够形成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作文的内容会更丰富,语言运用也会更有价值。在课堂之外,能够为小学生提供阅读环境和阅读资料的是家庭以及社会相关教育机构和文化组织,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课外阅读,建议小学生家长积极为孩子购置书籍,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等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各种社会文化组织也应该与学校联合起来,举办读书会等活动,给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能够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的策略还有很多,但无论是应用哪种策略,教师都应该注意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探究学习中,教师是辅助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指导者;在写作素材积累中,教师是监督者;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教师角色的合理变化是促进教学方法有效应用的关键,希望本文能够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明志.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2),2015年12月 :101-103.

[2]蔡春玲.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1(10):115-116.

[3]牛淑美.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122-123.

以秋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一、初中语文的现状

    语文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相比以前而言,有改观的地方,但依旧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没有根本性改变

    语文课程涵盖很广泛,其中一个作用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学习所有课程的前提,由此可见,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事实是,语文这门基础学科在中学的教学中地位并没有真正提高,依旧容易被忽略。在教育部门制定的课程标准中,语文虽是排在主要课程的首位,但是随便走进一个学校,学校规律的课程表上,语文被无情地排在数学、英语、语文三大主课的最后一个,由此看来,语文始终无法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越来越热门的英语相提并论。之所以为出现这样的景象,是因为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和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达成一个“共识”:能把数学和英语的成绩提上去的就是中考的赢家。正是这样的思想,让语文课程一再靠后,学生自然也就忽略对它的关注。其实很多学校对新大纲语文新教材的学习培训也有积极的一面,但真正要贯彻落实时就没了兴趣,再加上很多学校对语文课教学资源的投入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学好语文的环境,相比起来,在与其他课程尤其是和数学、英语竞争时,自然也就败下阵来,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二)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力不足

    随着世界之间文化的交流传播越来越多,学习外语自然是有必要的,但是语文作为中国人的母语课,是一门最重要的工具课,是一门最具人文性质和感染力的人文学科,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一直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语文课程,他们始终觉得语文课可听也可不听,可学也可不学,在成绩上并不会像数学或者其他学科那样容易出成绩。他们大多人文,语文课无论花多少工夫,始终都只有一般水平,不能突出也不至于落后。从这几年的中考中可以看出,虽然这几年中考命题的思想和题型发生很大变化,语文考查的重点落在了阅读与写作上,题型多为主观问答题而不再是答案唯一呆板的客观题目,语文的作文也由命题作文转变为话题作文,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新课程的改革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花时间多读、多想、多写、多练,争取提高语文素养。愿景总是美好的,但实际却不是那么完美,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对阅读的解答仍不着边际,绞尽脑汁、粗制滥造地写文章。始终是以一种敷衍的态度在面对这门课程。对于临近中考的学生来说语文更是被忽略得厉害,努力提高数学和英语的分数才是主要目的,他们大多苦攻数学难题,多记英语单词,猛背政、史、地等文科学科,都忘记了语文课的存在。这种尴尬的境地,让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性越发微弱,能力自然越来越低下。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

    语文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想让其发展更适合新课改的要求,则还需要持之以恒,从多个方面着手,才能让语文课程回归到应有的地位上。第一是要注重方法的传授。着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古语有云:“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说的就是要传教的是方法,而不是成果。教授的过程要做到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传授方法,这才是让学生提高能力的根本方法。当然,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特点,教授方法不能完全相同,针对语文的特点,教师要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变成学生的学习方法,被学生所接受,才能真正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的教授方法有太多种,常用的有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启发教学等。

    (一)情景教学

    情景的构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步骤,很多时候,语文抽象的意思让学生无法理解,尤其是在诗词领域,此时,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字内涵。

    (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教学中,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图文并茂、声画结合的直观效果,与情景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均使学生把客观事物联系起来更加容易理解课程的难点。

    (三)启发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启蒙作用,式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其实,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学科,教师的启发方式都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巧妙地启发,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思考的能力,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发展学生智能。每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学生一天的课程并不多,还需要在每个学科间均等分配,因此,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想要利用好这四十五分钟,就必须要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对需要学习的课文或者文章提前了解,才能有助于课堂上对所学内容的吸收。对学生有了要求,也需要对教师进行要求,教师在教授课程时,要抓住精髓,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出最有价值的知识。

以秋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6篇

一、故事性

故事性和巧妙的悬念设置是作品吸引观众的主要元素。纪录片的真实性特征使其与一般的影视艺术作品有质的区别,再加上选题的典型性和独特性,其故事性就更易于为观众所接受和认同。

《探索》节目按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系列,其中神秘悬疑系列和历史人物系列在故事性上尤为见长。作品对于故事情节的描写细致到每一个细节都环环相扣……欣赏这样的作品,观众如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故事的真实性。如果“给读者创造出一个将日常生活变得极其惊心动魄的境界”是作家的重要职责之一,那么《探索》也可以宣称:日常生活本身便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而《探索》对于历史人物的叙述却是通过演员的现场表演来重现历史的,讲述的故事贴近生活内涵。对于这种题材的纪录片,我们制作时更多的是采用资料与采访剪接的编辑手法。当然,前者的方法需要人力、物力的大投入,是资源的重新整合,而后者则比较节约成本。相比之下,两者的利弊得失各有千秋。

二、知识性

《探索》在中国的主要收视群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观众,因为它在娱乐中融入了大量知识。纪录片是一种纪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再现艺术。今天,在知识经济大潮的推进中,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逼迫着人的行为,人对于艺术的欣赏赋予艺术大众化的内涵,大众文化的崛起要求艺术不能仅仅是少数人能够看懂的“后现代”或者“先锋”,艺术更需要关注普通观众的需求,知识性成为驱动观众接受艺术的一个因素,也成为驱动艺术走向大众并被真正认可的一种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说,答疑解惑,提升观众的知识水平应是纪录片内容的重要部分。

《探索》节目的知识性是我们做纪录片值得借鉴的重要因素。如《大白鲨》是一组以环保为主题,呼唤人类保护鲨鱼,维持生态平衡的纪录片,片子并非单纯的说教,而是用大量的事实、数据和评论表现主旨的。专家采用实验的形式,安排不同游姿的机器潜水员,结果用腿拍打水面保持一定速度前进的机器人没有遭到大白鲨的攻击,而静止于水中的机器人却被大白鲨咬烂了一只手臂。曾经受到过大白鲨攻击的冲浪者、捕猎者告诉观众,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受到大白鲨的攻击后都能虎口脱险,因为大白鲨常常会在发现他们不是猎物时舍弃他们。大白鲨的主要食物是海獭和海狮,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可以统计的受到大白鲨攻击的人数只有20个。科学家对鲨鱼出没的海深、海温和习性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它们在温度低于自己体温20℃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恒温,像这样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观众提供资料参考,以避免大白鲨的攻击。作品克服了拍摄困难,向观众澄清了媒体对于大白鲨误导性的宣传,最后又以亚洲地区尤其是香港大量捕杀鲨鱼,割取鱼翅然后丢弃整条鱼的行为为话题,疾呼保护这种濒危动物,整个片子近两个小时,而其中的大部分镜头都在向观众展示着未知的领域,怀着对神秘世界而产生的对知识的渴望,观众看完片子,享受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吸收了科普知识,对环保主题有了更深切的体悟与共鸣。

目前中国的纪录片本身质量不高。许多作品在题材上、语言上、结构上和风格上都存在相似或雷同的现象。由于对纪实和纪录片理解上的过于自我约束,多数的纪录片创作者几乎没有了创作的激情。创作者脑子里充满固定的观念模式:做纪录片时,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从最早命题作文式的纪录片,到近年来制作者们关注的边缘化问题,风格上普遍遵循自然主义和写实风格,其实可以关注的视角和选择的手段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在这方面能有所更新,知识性也就很容易融入到片子中。生物科技是21世纪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钥匙,天体物理是人们从孩童时代一直在疑惑和询问的问题,自然生态是当今全球日益关注的焦点。这些知识可以成为纪录片拍摄的首选。知识性如果能与制作精良的画面配合,加上充满悬念的故事化情节,相信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市场化

纪录片节目制作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因为这是最直接的制作动力。《探索》节目自开播以来,已在全世界拥有155个国家的观众,同时用33种语言播放。丰厚的经济效益使其有可能用雄厚的经济实力整合最优秀的资源。DISCOVERY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是其专业性。雄厚的实力加上完善的分工才会有专业的技术。DISCOVERY的记者和摄影师专事某一题材的制作,有的摄影师常常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在这方面高度的专业性是不可替代的。拍人物有拍人物的摄像、拍动物有拍动物的摄像,在拍动物上又分专门拍猴子的、专门拍鲨鱼的。就像《大白鲨》里讲述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近距离研究大白鲨的生殖规律,而知道什么样的大白鲨何时在什么海域以什么为诱饵出现,并且拍摄到他擒获猎物的镜头,恐怕整个美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就只有那么几个几十年研究大白鲨的水底摄像师能够做到。可以想像,由这样的专家利用尖端的设备制作出来的作品水平自然是外行难以企及的。规模出效益,DISCOVERY的效益也是外人难以企及的。

中国最早将纪录片栏目化运作的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总编应启明指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有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受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发达地区相继成立纪录片频道:上海、深圳、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等;但另一方面,综合频道纪录片栏目因为收视率不高,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平衡而日渐萎缩或退出黄金时段。这说明,中国的纪录片还不能适应市场,还没有找到盈利的模式。

市场化也就是大众化,制作纪录片要关心好看不好看,重视收视率,这是一个思维转变,它给创作者、创作方式、创作观念都提出了变革的要求。首先要摈弃个性至上、漠视收视对象的观念,要真诚地用心琢磨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纪录片。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提高纪录片的质量和水平不仅是一个提高拍摄技巧等基本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观众的心理和受众的习惯进行研究和理解,借用其他门类艺术创作的一切有效的规律和法则来丰富纪录片创作的问题,这样才能扭转目前纪录片创作过于个性化、沙龙化的做法,使纪录片在中国影视市场、影视业占有应得地位,成为影响社会进步、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生存生活方式的重要艺术门类。

其次,在创作上更需要类型。因为没有类型就没有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国外成功的纪录片频道的运作充分说明,要成功就要走规模化、市场化路子,把个性化转化成类型。比如,一部片子,你也许辨别不出这是哪个导演做的,但是一定能够区分它是DISCOVERY的,还是GEOGRAPHY的。而我们国内,好的作品还只是停留在对导演的区分阶段,完全是一种个性化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