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断章卞之琳

断章卞之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断章卞之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断章卞之琳范文第1篇

【关键词】意境;情感;古今比较;智慧

断章》是20世纪中国诗坛广为传颂的佳作,但这首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诗歌,却只有短短四行: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以其独特的语言调度、朦胧的意象串联、传统的古诗结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品咂不尽的生命艺术空间。

《断章》描绘了一幅静止的风景画,而且没有开头,没有结尾,甚至没有经过。诗人只是截取了最动人的一个瞬间:窗边与桥上,两两相望,互称风景。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是写看风景,却没有洋洋洒洒地笔墨来描绘那小桥流水,只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的人,以及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在诗的第二节,诗人将平凡的都容易被忽略的小桥、小楼、明月作了适当的巧妙安排,使之融为两幅画。“看”和“装饰”将本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整首诗形分神聚。

纵观整首诗,诗中用简单的熟悉的意象勾勒出一幕爱与被爱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意境美。桥上人陶醉于这美丽的夜色中,却完全没觉察到一直悄无声息的看着他的楼上人。而楼上人忘情于桥上人,周围的一切也被他忽视了。他竟然也不知道,此时的他已经进入了别人的梦。桥上人爱着这风景,却看不到默默关注着他的楼上人,楼上人也不知到自己正被别人关注着。诗人短短几句就将这爱与被爱的情景刻画的淋漓尽致,不禁让人产生诸多遐想。

在很多人眼里,容易把这首小诗看成一首爱情诗歌,那种被各种外部因素所压抑的单恋之情似乎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隐隐透露,但是在卞之琳的散文《断章的》中,却让我读出了另一种情思,那不同于爱情的爱意。

卞之琳在散文《断章的〈断章〉》中勾勒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静谧夜景,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寂夜,灯光,小桥,平凡、苍白的画面,天天如是,年年如是。一切都在静默,未曾启封。……她只是一个伤心的女子,只是无意间走上这座小桥,倚在栏杆上,看着远方的远方……桥下的灯光,天上的群星太耀眼,太夺目,这般与她生命不符的景色,只会令她越发伤心、自卑。……她惊奇地发现不远处一座楼房一张和自己同样落寞的脸正朝向这边。突然,那张脸笑了……她也笑了……就这样,刹那间涌出一个叫做‘美好’的词,它闯入了她与他的世界。这一闯,同样是一生一世的记忆。”这个故事,显然讲述的是陌生人之间刹那的相知相惜,而非男女之间的朦胧感情。卞之琳还在文末强调了“能在失意时遇到与自己冥冥中系有一点灵犀的人,是一种最美好的慰藉,最纯真的幸福。我想,我的有缘人,就在不远处”。可见,卞之琳在此表达的是一种在失意中,偶遇陌生人并产生相知相惜的知遇感。

这样的有别于爱情的爱意在张爱玲的散文《爱》中也有体现。时间的交错,彼此的相遇是那么凑巧,这样的相遇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缘分”。艰难的跋涉人生当中,在失意之时能有个人在精神上相互取暖,互为安慰,让我们在感受人生的寂寞和苍凉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分从容与美丽。这种情思也许比爱情更加的有味道。

在诗歌创作方面,《断章》因为含蓄节制的情感表达,简洁明快的意象运用,成为中西方诗学体系交融的经典。下面就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为例,分析《断章》与中国古典诗学是如何交融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的。

首先两首诗歌同样都采用了虚实并举、时空转换的方法,可以说《断章》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的创设手法。但《夜雨寄北》中的时空转换、两相对应较单一,它仅限在:“现在――将来、巴山――北方”这样一组时空之中,而《断章》则体现为:“现在:桥上――楼上”、“之后:现实――梦境”这样的两组时空。这样一来,两首诗虽同为四句,但其中各自所包含的内涵却不一样多,《断章》的内涵要比《夜雨寄北》多出许多。

其次在诗歌的朦胧色彩方面,《夜雨寄北》不可与《断章》同日而语。《夜雨寄北》虽然有人说是言妻,也有人说是言友,但无论如何,可以从题目中探测到一些情感。但是,《断章》乍眼一看,根本不能知道诗歌的内容与情感,在标题上,《断章》的朦胧效果就胜于《夜雨寄北》。在内容上,《夜雨寄北》所叙比较清楚,只是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人产生了朦胧之感。而《断章》则不然,诗歌并没有明确的指向,只是表现了“看”和“被看”的相对关系,但是程度如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断章》的朦胧意味远远大于《夜雨寄北》。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断章》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与《夜雨寄北》有着关联,这种关联既有继承,也有突破,使读者在它身上既能看到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又能领略到西方现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亦亲亦疏,亦熟识亦新奇。

《断章》仅仅四行,但是从中透露出来的智慧是不言而喻的,正如艾青所言:“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他在平淡的语言中更喜欢淘洗,寥寥数句胜过千言万语,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有些诗行,本可以低回反复,感叹歌诵,各自成篇,结果只压缩成一句半句。” ①他不去铺展诗意把话说尽,而是使诗的意义通过风景等意象凸现出来,使读者在有限的言语里收获丰厚的诗意。

《断章》为人所喜,百读不厌,是因为它既有着浓郁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子,又有朦胧意境的展现,将诗中那种情、那种景逼真地铺展在读者面前,让这首诗成为卞之琳的经典之作。

注释:

①卞之琳.十年诗草[M].香港未名书屋,1941:241.

【参考文献】

[1]卞之琳.卞之琳文集(上卷)[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洪辉.古代意象与现代视角的交汇――卞之琳《断章》的审美特质[J].名作欣赏,2008(15).

[3]王玉琴.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J].文学教育(上),2007(3).

[4]叶维廉.中国诗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5]杨世明.唐诗史[M].重庆出版社,1996.

[6]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增订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7]章亚昕.中国新诗史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断章卞之琳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红色手推车》 威廉斯 《断章》

一日,骤雨初停,万物清新,也许是在一座农家小院,也许是在路旁树下,有一辆红色的手推车,车上堆满了东西,上面滚动着雨珠,旁边还走着几只小白鸡。在平常人眼里,这不过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生活画面,一幅平淡无奇的雨后小景,而在诗人威廉斯的眼里,这就是美,这就是诗。于是,这辆红色手推车,以及车上满载的货物和车旁白色的小鸡,还有那晶莹闪亮的雨珠,成就了一首名篇——《红色手推车》。

The Red Wheelbarrow

Willian Carlos Williams

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

barrow

glazed with rain

water

beside the white

chichens

诗人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独树一帜。全诗十六个词,四节八行,诗的每一节只有四个单词,每节的第四个单词独占一行,且均为双音节词,简短清亮而富有节奏,透着自然清新的气息和雨过天晴的愉悦;也许是想要暗示所写之物的普通平常,诗中所有的单词全部都采用小写形式;更有奇妙之处:全诗从头到尾是一个句子,由数个片语组成,诗人将每一节中的核心片语拆开,分别置于上下两行:depends 要接下一行的upon才语义明确(依靠);wheel 要接下一行的barrow 才物象完整(手推车);rain与water相连才意象坚实(雨水);white和chichens合起来才表象生动(白鸡)。这种分割排列的方式使整个句子拉长,被拆开的核心片语将诗的意象变成了最具体的状态;而且也因此使全诗的节奏变得缓慢,像观看电影的特写长镜头一样,直到读完最后一个单词,才能得到一幅清澈明晰的画面。

当然,我们可以把这种诗歌创作形式看做是另辟蹊径,新开诗风,可是依笔者之见,并非仅限于此。诗人的这种一句话一首诗的布局,这种片断结构的诗节划分方式,以及将片语拆开分行的手法,既是诗人别具一格的创作形式,也是诗人阐释人生的独特表现,是在某种意义上再现了生活的原生态:我们每个人在循环往复无穷无尽的生活长卷中都是一个片断;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个开端、一个结尾,而人生中的一个个片断构成了生命的全过程。一个片断结束了,另一个片断又开始了,一个片断的结束与另一个片断的开始都有着偶然中的必然和必然中的偶然,峰回路转,因果相连,彼此依存,不可或缺,犹如诗中的 so much depends要靠下一行的upon才有着力点,而barrow 必须和上一行的a red wheel一起才有完整的语义。虽然人生片断的开始与结束,延续与终止,常常犹如诗中的雨一样不期而至,但我们的人生却因此而柳暗花明,多姿多彩,因为,演绎这些片断的生命像诗中的红色手推车一样鲜明热烈,充实这些片断的内容像所载之物一样厚重坚实,点缀这些片断的精彩像晶亮的雨珠一样莹润可爱。

诗人只是用简洁到极致的语言,描述着无始无终的生活长卷中他人虽司空见惯却又视而不见的一个小片断、小细节。诗人只是用近似原始的节奏韵律,讴歌着凡景小趣的生活本真。诗人只是凭其非凡的审美艺术造诣,表达着自然的韵致、清纯的朴素、简约的美丽、物物的和谐。诗人还通过那个真真切切存在却又没在诗中露面的推车人,给读者留下了一片想象的空间:推车人很能干,车子装得满满当当;推车人很勤劳,天阴下雨还出来辛苦劳作。虽然我们不知道推车人是男性还是女性,是长者还是少年,但车子耀眼的红色和车上满载的货物折射出了推车人开朗的性格和努力的态度。还有那几只小白鸡,雨刚一停,就跑出来嬉戏、觅食,阐释着生命的本能。

诗中的一个个片断形成表象,表象凝结成意象,意象转化为想象,想象成就了美。而所有美的创作的基础都有欣赏的支持。诗人用欣赏的态度、自然的画面、朴素的文字告诉我们:有生活就有美,生活就是诗情画意。诗中,载物满满的红色手推车很美,车上轻盈滚动的雨珠很美,车旁嬉戏觅食的小白鸡很美,而且,这些美的现象相互依附,彼此映衬:手推车的静态和小白鸡的动态形成对照,车的红颜色和鸡的白颜色形成对照,车上堆放的货物之凝重沉暗和滚动着的雨珠之轻盈明亮形成对照。动静相映,红白相间,明暗相衬,诗中的这个生活小景,宛如一幅色彩明丽的静物画,一幅生趣盎然的油画小品。

在诗中,诗人没有铺陈,没有渲染,只是纪实写真,但我们读出了诗中雨痕清澈的景致所传递的美的信息,读出了诗人发现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与众不同,读出了诗中之物在诠释着“美无处不在”的朴素真理,读出了以“红色手推车”讴歌平凡之美的意味深长。正如诗人自己在谈到这首诗时所说:“不过是个片断,却表现出一种无法扑灭的欣喜激情。”

由于诗的别具一格,译文也层出不穷,但若要译出原诗的韵味和效果绝非易事。有的将其译为:“红色独轮车 // 着雨亮灿灿 // 旁边伴白鸡 // 生机正无限。”略有古韵,也算齐整,但尚欠忠实;有的将其译为:“那么多东西 // 依靠 // 一辆红色的 // 手推车 // 晶莹闪亮于 // 雨水中 // 旁边有几只 // 白鸡。”(刘守兰:49)诗的内容尽在,且行数相等,但略欠美感;有的将其译为:“这么多东西全凭 // 着 // 一辆红色的独轮 // 车 // 上面闪耀着雨 // 水 // 旁边是一群白 // 鸡。”(刘慧梅:45) 显然,作者试图在分行上下工夫,二、四、六、八行以单字成行,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忠实原文,视觉效果也比较好。笔者也曾试译过此诗。由于此诗只有十六个单词,故想套用词牌“十六字令”:

货,

装满红色手推车。

雨晶莹,

白鸡觅食勤。”

可是觉得其中的“货”字太俗,且行数也不能对应,有牵强之嫌;于是,又将其译为:

所有货物

堆放

红色独轮

车上

雨珠滴滴

闪亮

白鸡嬉戏

车旁

笔者翻译时,试图以“顿”代“步”,以相对完整的词组或意群分行,二、四、六、八行押韵,使其有节奏感。由于现代诗歌强调物质感的形象,从命意、用词到音韵、色彩以及句式结构,力求全方位地表达内涵,所以在翻译中应尽可能地意、形、音全面移植,尽量做到失却的最少。然而,笔者自己对此译文仍觉得不尽如人意,虽然也试图用分词、分行、呈上接下的手法来表现物象和意象,但其节奏与韵律简约不足;虽然译文的韵脚一致,但押韵的位置却未能与原文对应。可见,翻译难,翻译诗更难,因为翻译诗的前提是懂诗,懂诗人。

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就在于他有着一般人所不具备的深刻的感受力、独到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就具有这般才情。他崇尚质朴的诗风和自由的创作模式,主张诗歌创作中明白如话的写实手法。他擅长从日常生活中采撷诗歌题材,善于在普通事物中发现趣味与美。他能够把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或景物,通过独特的语言形式,创造一种别样的物象和意境,使之在人们心中唤起一种雨后初霁般的清新感和愉悦感。当然,这种感觉是以译者和读者人生阅历的积淀和审美价值的取舍为基础的。

记得多年前,第一次读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时,很有些不以为然:这也是名诗?随着阅历的渐进,见识的增长,当再读《红色手推车》时,已少了些肤浅,多了些鉴赏的底蕴,欣然捧诗赞叹:的确是名诗!前不久,闲暇时翻阅诗集,读到卞之琳先生的《断章》,顿觉豁然,心生感慨,觉得两首诗中好像有着某种相似相通之处。

《断章》是卞之琳先生的名篇。在《断章》一诗中,卞之琳先生也是截取了日常生活中一个极平常的片断: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中,一座桥,一座楼,桥上的人在看风景,楼上的人在看看风景的人。桥上看风景的人沉浸于眼前优美的景色,无意中却成了楼上看风景的人眼中的“风景”;饱览了风景的“桥上人”惬意而归,嫣然入梦,任凭如水的月光洒满窗台,却不知已成了“楼上人”的梦中人。这是生活长河中一个小小的涟漪,这是人间万象中一个戏剧性的景致。然而,敏感的诗人却从中捕捉到了无穷的诗意,在这两节、四行的一首小诗中,运用互相关联的意象,通过诗中所表现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揭示了大千世界中万事万物之间互相关联的自然哲理,阐释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的真谛、诗的永恒。如果说《红色手推车》宛如一幅油画,那么,《断章》就是一幅水墨画,画中的“留白”就是如水的月光和梦中的遐想。

任何事物的内在意义都能通过外在的感性特征显示出来,任何成功的作品都有区别于其他作品的鲜明特征。这种特征的把握不在于某个局部、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或某种色彩,而在于作品的整体结构,在于个别的局部与整体结构的关系是否和谐,若是和谐的,哪怕是最平凡的文字也会具有极鲜明的特征,犹如《红色手推车》,犹如《断章》。如果我们仅仅着眼于这两首诗的每一个字词、每一行诗句,可能会感觉词语很普通,诗句很平凡。然而,如果从整体上去感受,便会发现,正是这种平凡的题材、平凡的词语、平凡的诗句,突出了《红色手推车》和《断章》的风格特征——平淡朴素,不事雕琢,自然天成。两位诗人以简单直白的语言、推衍的结构方式和对照性的描法,客观地再现了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场景片断,以其生动的表象引发了读者似曾相识的记忆,以其自然的意象升华了读者直接感性的经验,虽平淡却不乏热情,虽朴素却充满意趣。

不知怎的,读着《红色手推车》,仿佛在读着异域的《断章》。开一代诗风的美国诗人威廉斯和学贯东西的中国诗人卞之琳捕捉美的视角是如此相似:都选择了生活中一个极普通的却又极易被忽略的片断入诗。威廉斯写以物为主角的景,卞之琳写以人为主角的景,吉光片羽,各异其趣,小题目写成了名篇,方寸间洋溢着哲理,而且两首诗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物境简约,用常得奇。诗中没有主观的抒彩,对题旨也不加明确的揭示,只是将美呈现于极朴素、极平淡之中。诗句的表面似乎简简单单、了无深意,实则言近旨远,寄托遥深。此乃非大师不能所为。如今,正如《断章》里那楼上的看风景人在中国文学的宏卷上已占有一席之位,那辆载着重物挂着雨珠的红色手推车已被定格在美国文学的名篇中,成为一道精典别样的风景。

参考文献

[1] 黄宗英.英美诗歌名篇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断章卞之琳范文第3篇

我是来自南方的一个小姑娘,家坐落在长江边上。小时候就经常跟着小伙伴们一起去江边玩耍。儿时的好多回忆都发生在那里,即使现在已经不住在那里,但我仍然怀恋并热爱着它。。。。。。

几年前,跟着家人搬离了从居住的长江边。今天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回来探亲,又看到了我熟悉的长江,我熟悉的回忆。这里仍是那样,浪花拍打着岩石,大小各异的船儿在江面上飘来飘去,来来往往。渡口还在那里,过奖的人行色匆匆地赶着船。东西没有改变,只是看到的人心情不同罢了。记得卞之琳《断章》里写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以前特别喜欢和朋友们来江边吼一吼,吓得过江的人都奇怪的看着我们。每当这时,我们都会调皮的笑笑,继而躲开。即使我离开了,那些美好仍然在我记忆深处。

长江啊!虽然你没有大海的辽阔,没有黄河的浑厚,但你仍用你那滔滔不绝的气势启发者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激情。我热爱你更赞美你!

断章卞之琳范文第4篇

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一类像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

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个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

断章卞之琳范文第5篇

一、用新颖形象的比喻、极具冲击力的描绘震撼读者

例1:阳台的边缘,城市正退潮,打折惬意的盹。

日子是织布机上的布,一片片滑下,又一片片接上。

日子也如碟,每天从墙上飘落,幻化成粉,弥漫在每一个鲜嫩而又生动的角落。

脊背上,岁月的鞭子愈抽愈紧,而一场又一场的忙碌也是接踵而至,压抑着你的生活。

――《让心情打一盹》

点评:这篇文章妙语连珠,思维跳荡,表意含蓄,美不胜收。比如开篇,不是简单地说:“喧嚣的城市渐渐宁静”,而是把城市放在“阳台的边缘”,说它“正退着潮,打着惬意的盹”,正是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才使它很独特,很吸引人。

在平常练习的时候,在铸炼文句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合理运用形象化的比喻,这样可使文章语言既多姿多彩,生动形象,又曲尽文意,耐人寻味。

二、用优美的排比句式先声夺人

排比句可以在瞬时蓄积起强大的情感力量,激起读者的共鸣。它在推进文意、营造氛围方面的功能是其他修辞手法所无法比拟的。

例2: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所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生命的绝唱》

点评:这样形象地描绘,既饱含着浑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光芒,引导我们触摸到了生命的真谛――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生命的结尾,并不意味着结束与终止。

三、用名言警句彰显底蕴。

例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点评:很喜欢卞之琳的这首小诗,隽永而深刻。但是,文采是指内涵的一种韵味、一种光泽、一种气派,它以自然流露为止,返璞归真为上。本文作者匠心独运,选取了卞之琳的小诗《断章》作为话题的切入点,非常吻合。

四、用精彩深刻的设问启人深思

一个高质量的,直击话题内核的问句不仅可以显示你的睿智,在思想性和深刻性上占得先机,可诱使读者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

例4: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是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跳出枷锁,创造风格》

点评:一起笔就连用了三个问句,将设问的修辞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列举了三种生活现象,简洁却分量十足,将读者的思维引入对本质问题――“创新”的思索,文章的立意由此显得十分深刻。

五、细节描写的生活化,再现生活的真实

生活化,即真实地再现生活。文章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的领域很广,我们对一些客观事物有感受,要让别人有所感知,就要真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如实反映客观事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比如在文章中再现生活中细小的环节,细小的情节,细小的事件,细小的情况。不要小觑了这许多的“细小”,小中是可以见大的,小中是能够见大的。

断章卞之琳范文第6篇

我们千里迢迢而来,带着对幸福的憧憬、热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带着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沧桑还没有洗却,眼泪还没有揩干,沾满泥泞的双足拾级而上,凝望着绝非梦想中的幸福的柴门,滚烫的心会陡然间冷却吗?失望会笼罩全身吗?我决不会收回叩门的手。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一类像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岁月更迭,悲欢交织,命运的跌打,令我早已深深懂得什么是生命中最最值得珍惜的宝贝。只要幸福住在里面,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幸福的笑容从没因身份的尊卑贵贱失去它明媚的光芒。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对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

断章卞之琳范文第7篇

我们千里迢迢而来,带着对幸福的憧憬、热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带着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沧桑还没有洗却,眼泪还没有揩干,沾满泥泞的双足拾级而上,凝望着绝非梦想中的幸福的柴门,滚烫的心会陡然间冷却吗?失望会笼罩全身吗?我决不会收回叩门的手。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一类像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岁月更迭,悲欢交织,命运的跌打,令我早已深深懂得什么是生命中最最值得珍惜的宝贝。只要幸福住在里面,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幸福的笑容从没因身份的尊卑贵贱失去它明媚的光芒。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对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

断章卞之琳范文第8篇

尹华同

当我拂落一路的疲惫,踏着斜阳,漫步于景洪新大桥,偎依在栏杆边时,这陌生的地方竞让我产生了久违的感动。感动于眼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阔,感动的是异地他乡的我,竞能站在这纵贯中国与东南亚五国的澜沧江—湄公河上,此河自西北向东南,经过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被称为“东方多瑙河”,它像一条蜿蜒纽带,把沿岸2.5亿人民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夕阳斜照,我站在桥上放眼望去,周围是绿的海洋,绿荫滴翠,芳草茵茵。原始森林,橡胶林,果木林,茶山,他们构成了一幅幅绿海的画面。在绿海的中央座落着一座美丽的没有工业喧嚣的景洪城,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美仑美奂,似一颗光亮的宝石镶嵌在热带雨林的绿海中。

看吧,一条秀美的“东方多瑙河”——澜沧江,蜿蜒而下,她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傣家少女,舞动着柔软的腰肢。桥下的河水温驯地流淌着,奔涌向前流动了无数年,哺育了河两岸的人民,也见证了城市的升沉荣辱。现在,GMS已拉开了序幕,新的机遇将垂青于这条河流,也将垂青江两岸的人民。

再看吧!“钢铁巨龙”横空飞架,新大桥之下,百舸争流;新大桥之中,车流滚滚;新大桥之上,银燕穿梭。啊!西双版纳,神奇的西双版纳!我们知道你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我们也知道,解放前的西双版纳是边远落后闭塞瘴疠横行的“蛮荒之地”,而经几代劳动人民的努力,西双版纳已变成了美丽、富饶、神奇和绿色的代名词,你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天,即将黑了,江上的航船前行着,我想李清照的舴舟是“载不动许多愁的”,而这些航船满载的是我们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船前进时,发起一条巨大的“人”字,向两边荡漾开起,像一浪浪的波纹,像在诉说着它们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又像船员们微笑时的皱纹。也许他们年老时,会不会说他们脸上的条条沟壑,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江上劳作时留下的笑的记忆呢?

他们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勤劳勇敢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中国有无数像它们一样勤劳的劳动人民,版纳的发展才会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进步,我们的祖国才会蓬勃发展,我该向这些晚归的船员们,向和他们一样的勤劳的人民行天底下最真诚、最崇敬的注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