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宝宝营养不良

宝宝营养不良

宝宝营养不良范文第1篇

宝宝过胖,难道也是营养不良

……

营养不良,是营养素的缺少或过多及营养素代谢障碍造成的机体营养失调 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为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 营养不良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当前比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主要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缺铁性贫血 单纯性甲状腺肿和干眼病,被称为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可是宝宝的身体素质却恰恰相反,出现越来越多的营养不良……原因在哪呢?

宝宝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Reason1.营养失衡

营养摄入不均衡会出现两个极端:其一是偏胖,其二是偏瘦。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导致宝宝营养缺乏,而营养缺乏的另一面,是宝宝成了胖胖宝宝,也许家长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但可不要忘了,肥胖会出现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

Reason2.喂养不当

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这是中国家庭的传统饮食方式。实际上,早餐吃不好,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身高增长缓慢?挑食偏食?注意力不集中?消瘦?缺钙?贫血等营养素缺乏,会严重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

Reason3.不良的饮食习惯

挑食、偏食、乱吃零食,或是喝大量饮料等都会影响正餐食物的摄入,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营养不良。

Reason4.疾病因素

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宝宝如果患有上述疾病,也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饮食调整策略

宝宝患有营养不良后,应及时给予营养物质的调整和补充。根据宝宝的身体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物、搭配膳食、合理烹调,以此来缓解宝宝的病症。

许多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宝宝存在营养不良状况,立即每天给宝宝进食多种多样的高蛋白、高糖或高脂肪食物,这是十分不妥当的。因为营养不良的宝宝(尤其是重度营养不良宝宝)大多都伴有消化能力的减退,过度进补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营养素的供给与增加,要由少到多,由简到繁,切忌贪多求快求全而出现反复。

具体措施应视宝宝食欲及消化情况而定,不宜统一硬性规定。

策略1.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或无母乳者,应补以含优质蛋白的代乳品(牛、羊奶、豆浆、鱼肉等),防止单纯以淀粉类食品、炼乳或麦乳精喂养。

策略2.较大儿童应注意食物成份的正确搭配,适当供应肉、蛋、豆制品,补充足够的蔬菜水果。

策略3.补充适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a. 脂肪的补充,最初应采用少量的植物油(如熟的豆油、花生油或麻油);

b. 碳水化合物可用米汤、面糊、藕粉、粥类、蛋糕、饼干等;

c. 维生素、无机盐:可用鲜果汁、蔬菜汁补充。宝宝腹泻,可从维生素制剂中补充。

策略4.积极防治疾病,预防传染病,消除病灶,矫治先天畸形等。

策略5.重视体格锻炼,纠正不良卫生及饮食习惯,饮食定时,保证充足睡眠。

特别注意:

宝宝的营养状况愈差,补充的营养物质种类和量应愈少。如对重度营养不良的宝宝,起初补充蛋白质时应采用脱脂牛奶、豆浆或鱼粉、鱼糊,而不宜采用全脂奶或过多的蛋、肉类。对严重消化紊乱的宝宝,不宜任意使用饥饿疗法。

纠正Baby不良饮食习惯5要点

关键点1.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

关键点2.不要用强迫?哄骗或威胁的方式,防止儿童产生逆反心理;

关键点3.保证早?中?晚三餐及点心的正常饮用,少吃零食,孩子餐前有饥饿感就不会挑肥拣瘦;

关键点4.父母以身作则,带头吃多种食物,对不吃蔬菜的孩子可菜肉混食,如吃饺子?菜饭等,做到日常膳食多样化;

关键点5.根据儿童年龄进行营养教育,如在拣菜或在厨房做菜时,结合当天食谱介绍食物营养,潜移默化地使孩子懂得吃多种食物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需要?

Baby营养不良的简易判定法

父母可用下面的方法来初步判断宝宝是否营养不良:

按儿童年龄计算出正常体重,将实际体重与正常体重相比较,当实际体重低于正常体重15~25%时,为轻度营养不良,低于25%~40%时为中—重度营养不良。

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判断标准:

身高和体重是判断儿童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

2~12岁的体重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年龄(岁)×2+8

宝宝营养不良范文第2篇

0~3岁正是宝宝身体发育及智力开发的关键期,对各种营养素的摄取量都比较大。而父母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怎样做才既可以防止营养过剩,又能预防营养不良呢?

宝宝营养不良的常见表现

蛋白质缺乏:宝宝易表现出疲劳,常伴有贫血,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及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

脂肪缺乏:宝宝容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的缺乏。

糖类缺乏:导致宝宝容易出现低血糖,其表现同样为易疲倦、发育迟缓。

维生素B族缺乏:导致宝宝情绪烦躁、爱哭闹、惊恐不安、失眠健忘等。

钙不足:宝宝出现骨质疏松、骨骼牙齿发育异常,如夜里磨牙,或发生低钙抽搐等。

磷不足:宝宝常常食欲不振,易发生软骨病,表现为骨骼和牙齿发育不正常,严重者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钾不足:可导致宝宝肌肉无力,严重时可引发心律失常。

铁不足:宝宝易出现反应迟钝、表情麻木。

锌、锰等矿物元素不足:宝宝出现“异食癖”,爱吃纸屑、生大米、煤渣等。

食物纤维不足: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便秘。

另外,宝宝的面部“虫斑”也是传达营养不良的信号之一。如果宝宝面部出现一片或几片色素减退性、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一开始呈淡红色,既而转为淡白,边缘清楚,表面覆盖少量细小鳞屑,并伴有轻度瘙痒感。一般来说,这是宝宝营养不良的早期信号,父母要及时调整食谱,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种,以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营养素,来报到!

宝宝体内的某些营养素是自身所不能合成的,并无法长期贮藏,所以需要从每天的食物中得到不断地补充。那宝宝成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到底有哪些呢?

DHA 俗称脑黄金,对宝宝的脑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DHA在人体中难以自身合成,但在大脑、视网膜、神经组织中却大量存在着。另外,DHA有助于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和视力。

营养来源:DHA存在于深海藻类、鱼类及少数贝类中;日常膳食中的DHA含量极少。

维生素A 缺乏多见于2~5岁的宝宝,缺乏维生素A会使小儿抵抗病毒能力下降、生长发育缓慢。

营养来源:菠菜、苜蓿、豌豆苗、红心甜薯、胡萝卜等。

维生素B族 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宝宝们,好动,活动量较大,应及时补充与热量代谢相关的维生素B族,但维生素B2在食物加工过程中极其易损失。

营养来源: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谷物等。

维生素C 影响宝宝牙齿、骨胳的形成,一旦缺乏可使牙齿、骨胳变得脆弱,容易发生损伤和折断。

营养来源:青椒、黄瓜、西红柿、小白菜、鲜枣、生梨、橘子、椰菜、葡萄汁、橙汁等。其中弥猴桃,号称维C之王。

维生素D 是一种特殊的维生素,帮助钙的吸收,能有效地促进骨钙化,促进成骨。

营养来源:一般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并不是很多,近年来很多城市采用鲜奶强化维生素D的摄入。

卵磷脂 是大脑必要的活性物质。宝宝可通过营养饮食中获取适量的卵磷脂以提高智力。

营养来源:主要含于大豆和鸡蛋蛋黄中。此外,卵磷脂在红花籽油、玉米油、向日葵等食物中都有一定的含量。

钙 是儿童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常量元素之一,宝宝在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摄入足量的钙,以保障旺盛的骨骼生长所需。

营养来源:乳制品含量最高,其次是蛋类,也可适当补充豆制品、坚果类食物、虾皮、虾米、海带、紫菜等。

铁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的缺乏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营养问题,容易导致宝宝贫血。

营养来源:黑木耳、海带、动物肝脏、肉类、豆类、蛋类等。

锌 在宝宝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宝宝缺锌会造成偏食、挑食、不爱吃饭,经常感冒发烧、抵抗力差,身体矮小、瘦弱等。

营养来源:动物性食材含锌丰富且吸收率高,如牡蛎、鲱鱼。

如何预防宝宝营养不良?

合理喂养、坚持母乳:提倡母乳喂养。“奶瓶”宝宝的妈妈们要根据自己宝宝的体质选择适合他的婴儿配方奶粉。此外,要及时添加辅食,包括鱼、肉、蛋、动物肝、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宝宝的食物品种尽可能多样化,食材新鲜,烹制过程中尽量去除繁琐步骤,以避免造成营养流失。对于大一些的宝宝,在饮食上需注意膳食平衡,菜肴不可太过单一,以刺激宝宝食欲。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尽可能让宝宝多参加一些户外运动或游戏,锻炼身体,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同时还要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并纠正其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

预防疾病、接种疫苗:按时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有唇裂和腭裂的患儿应及时手术矫正。

注意营养、逐步调整:一旦宝宝出现营养不良,家长不要盲目忌口,而是要逐步调整饮食,让宝宝尝试更多种类的食物,有少至多、少食多餐,让宝宝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必要时可在医生的帮助下选择一些适合宝宝的营养补品。

小贴士

鱼肝油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可促进宝宝视网膜发育及钙磷吸收,帮助视力和骨骼的发育。其中,鳕鱼肝油被公认为是最适合宝宝食用的膳食补充型鱼肝油。尤其是产自挪威深海的鳕鱼肝油,还含有最天然的“脑黄金”――DHA,可提高宝宝的思维速度和视觉敏锐度。家长在为宝宝选购鱼肝油时,应认清品种及产地。

宝宝营养不良范文第3篇

新生儿营养原则:适时与适量

人体各项生理功能都需要通过不同食物的营养素来促进和维持,人的大脑更是如此。如果大脑的营养需求得到恰当而适时的满足,就会得到较好的发展。

孩子从出生至满月为新生儿期,对营养素的需求特点是:要求最好是母乳,而且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这个时期的宝宝是构造新的脑组织的关键时期,营养不足就会出现生长迟缓,智能发育不良,或发生营养不良的各种疾病;反过来。也要防止营养过剩,以防宝宝体重超重,为后期成长埋下隐患,造成慢性病的发生,如肥胖症、高血症或糖尿病等,这些对宝宝的智力发展都很不利。

同时,除了喂奶,千万不要忘记给新生儿喂水。用牛奶喂养的宝宝,或者是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注意喂水。同样,给新生儿喂水也不能过量,以免使宝宝心脏和肾脏的负担过重。

周岁宝玉分段喂养

2~3个月的宝宝

应该每3个小时喂一次奶,白天两次喂奶之间还应该增加一次喂温开水和鲜橘汁,每次50毫升,这样既可以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又可以补充水分,维持婴儿大脑对营养和水的需求。

4个月的宝宝

可以增加一些菜汁,如番茄汁、菠菜汁、白菜汁或胡萝卜汁等。

5个月的宝宝

喂奶间隔时间可以延至4小时一次,并且可以增加浓米汤1次,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补充;蛋黄泥1次(蛋黄1/4,由少至多,直至一个全蛋黄),以增加卵磷脂营养脑细胞。

6个月的宝宝

可以将米汤改为烂米粥或鸡蛋面粉做成的烂面片汤,还可以吃一些鱼、肉末,以增加优质蛋白质,这些都是宝宝大脑喜欢“吃”的营养素。

7个月的宝宝

可以减少一次母乳,增加鲜奶、奶粉或炼乳;菜汁可以改为菜泥或碎菜;还可以给宝宝吃点儿饼干,以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别小瞧宝宝的咀嚼,这也是可以锻炼宝宝大脑的好的“运动”项目呢!

8~9个月的宝宝

可以食用鲜水果泥,如香蕉,橘子,苹果等。注意橘子要去皮、去橘络;苹果可以用勺刮下果肉喂给宝宝。辅助食品应该逐渐增多,这时的宝宝可以食用菜肉粥、面汤、嫩豆腐和饼干等。

10~12个月的宝宝

母乳减少到每天只喂两次,以便开始断奶。这时辅助食物每日逐步增加到三次以上,包括各种鲜果泥、碎菜、肝、肉末、蛋羹或嫩豆腐等各种容易消化的主食。

到了宝宝1周岁的时候,是许多妈妈选择给宝宝断奶的时候。过早断奶,怕婴儿的消化系统功能还不强,辅助食品过多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过晚断奶,宝宝就会养成依赖母乳而不愿意吃辅食的坏习惯,而此时母乳已不能满足婴儿大脑和身体的营养需要了,因此,单纯母乳喂养,或过久以母乳为主喂养,也不利于婴儿大脑的健康发展。

为婴儿增加辅助食物,要本着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的原则。并且,每增加一种食物时,都要注意婴儿的大便情况,看看大便的次数是否正常,粪便中有没有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一定要等婴儿消化代谢一切正常,适应了该辅助食物之后,再增加另一种新的辅助食物。

1~2岁幼儿健脑“营养餐”举例

早餐:浓粥(粮食一两)、鸡蛋一个

上午加餐:牛奶半斤、饼干一片

午餐:面汤(粮食一两)、可加肝或肉末半两、蔬菜一两

下午加餐:牛奶二两半,面包少许、水果泥

宝宝营养不良范文第4篇

解决消化不良的问题,首先得了解宝宝为什么会发生消化不良。宝宝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处于生长期,且参与消化的各种酶类、菌类功能都不完善,所以父母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宝宝消化不良。常见原因如下:

喂养不当 小儿的不同时期,所喂养的食物都有讲究。如在辅食添加阶段,强行喂养父母觉得营养价值好但小儿不愿意接受的食品;抑或没有遵行饮食喂养的原则(流质到半流质到固体),或者辅食一下子添加过多,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还有食物搭配不合理等因素,都可导致消化不良。

其他原因 天气变冷、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宝宝肚子受凉也易引起消化不良。

出现消化不良,宝宝给你的提示

宝宝长期消化不良,不仅父母担忧紧张,宝宝情绪也不佳,最重要的是,长期消化不良会导致宝宝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关乎日后的身体健康大问题。所以,消化不良应及时纠正,那么,哪些情况提示宝宝消化不良了呢?

1.对于还在哺乳期的宝宝来说,溢奶、哭闹,甚至出现呕吐酸味食物时,常提示消化不良。

2.宝宝食欲减退,不吃东西,还会听到宝宝肚子里“咕噜咕噜”的声音,常提示消化不良。

3.少数患儿还有口臭、大便恶臭的情况,也常提示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食药同用

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父母担心紧张,但治疗切不可盲目进行。

1.首先,要评估是否是饮食不合理造成的消化不良。如果不合理,请调整到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少让宝宝吃难以消化的食物,每次食物量也不宜太多。

2.宝宝消化不良时,如出现腹泻等情况,切勿乱使用抗菌药。因为不是所有腹泻都是由细菌引起的,吃抗菌药并不一定起到良好效果,同时,抗菌药会干扰宝宝娇弱的消化系统,增加其负担。可以合理选用一些益生菌。因宝宝消化不良极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内的正常细菌是保证消化平衡的前提。因此,给宝宝喂食一些益生菌,如培菲康等,可迅速调节宝宝肠道内的菌群,增强肠道抵抗力,抵抗腹泻。

宝宝营养不良范文第5篇

Q 进口奶粉比国产奶粉要好吗?营养成分有区别吗?

妈妈疑问:宝宝快1岁了,以前我的奶水够,现在才刚刚加配方奶粉。我买过进口奶粉,有的奶粉配方虽然含亚油酸和其他营养成分很高,但是不含DHA和ARA,这个不是对宝宝的视力和智力发展很重要的吗?进口奶粉比国产的好吗?

专家解答:DHA和ARA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营养是脑部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IQ的重要因素。在各种脑部营养素中,DHA被形象称之为“脑黄金”,是宝宝的聪明之源。DHA大量存在于大脑和视网膜组织中,是大脑脂蛋白的重要结构成分,占大脑脂肪总含量的35%~45%,占视网膜磷脂的50%,对宝宝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近几年,国内奶制品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奶粉中的营养成分也越来越科学,企业也在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特别是添加DHA、ARA的奶粉受到企业的重视。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有以下两点区别:

从配方上看,国产配方奶粉和国外的奶粉在配方上大致相同,只是有些奶粉会添加DHA、ARA,这些是有助于宝宝智力发展的,也有些奶粉是添加了增强免疫力的营养,但有些国外奶粉生产地未必是在国外,妈妈需要认真鉴别。

从生产工艺上看,国内外生产的配方奶粉的工艺基本是一致的,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就湿法而言,国外生产企业规模较大,自动化水平较高,产品质量较稳定,速溶效果较好,灌装产品采用充氮包装,保质期较长。而中国大中型生产配方奶粉企业,近几年自动化水平、产品质量、产品速溶效果已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但小企业产品质量较差。产品质量在这里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国外的就比我们的强,这个问题要将国内大中型企业生产的优质配方奶粉和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去比较才合情合理。

Q 宝宝对奶粉过敏,怎么办?

妈妈疑问:我是过敏体质,担心宝宝会被我遗传,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乳制品大多是牛奶制品。宝宝如果对牛奶过敏,该怎么办呢?

专家解答:过敏的根源是胃肠道系统的不完善。某些吃进去的过敏原易透过较薄的肠壁进入血液中,于是身上、脸上及其他器官就表现出过敏症状。如果妈妈是过敏体质的话,那么宝宝很有可能属于过敏体质,如果宝宝的确对牛奶过敏的话,可以给宝宝买市场上特别为过敏体质的宝宝准备的羊奶等奶粉,羊奶中的蛋白质结构与母乳相同,含有大量的乳清蛋白,且不含牛奶中可致过敏的异性蛋白。所以羊奶比其他奶制品更易消化吸收,不会引起胃部不适、腹泻等乳制品过敏症状发生,是任何体质的宝宝都可以接受的乳制品。特别适合对牛奶蛋白过敏或有湿疹、胃肠较弱、体质较弱的宝宝,但羊奶的价格相对来说比牛奶贵。

Q 宝宝需要换不同品牌的奶粉吗?

妈妈疑问:听说给宝宝吃一段奶粉后应该换另外一种牌子的奶粉,如果一直使用一个奶粉牌子,宝宝会不会营养不良?需要更换奶粉吗?

专家解答:现在的配方奶营养都比较全面,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如果宝宝吃现在的奶粉时无不良反应,身体状态良好的话,建议不更换奶粉,如果宝宝对某一种品牌的奶粉不适应,如体重增长过慢、容易便秘等症状时,可以考虑给宝宝更换奶粉,更换奶粉时采取适当的换奶方法很重要。新旧两种奶粉混合着吃一段时间,混合的分量慢慢按比例变化,这样宝宝的肠胃才容易适应新奶粉,不然宝宝容易引起腹泻。

宝宝换奶粉时,无论是由一种牌子换到另一种牌子,或是由一个阶段换到另一个阶段(即使牌子相同)。先在原奶粉里添加1/3的新奶粉,两三天后,若宝宝没有不良反应,再原、新奶粉各1/2吃两三天;再原奶粉1/3、新奶粉2/3吃两三天,最后过渡到完全用新的奶粉取代原来的奶粉。通常换奶造成不适症状以腹泻最多,但多是因为奶粉浓度冲泡不当所造成,所以换奶时也应仔细阅读奶粉罐装标示;其次为“过敏”,如宝宝出现皮肤痒、红疹等现象,若新更换的奶粉与原配方成分相差太大,才会有此现象出现。

宝宝换奶粉时最好配成比建议比例稍稀点的浓度,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看大便性状和次数等是否改变,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说明消化情况良好,不然要适当稀释一下奶粉,等宝宝适应后逐渐添加至建议比例浓度即可。

给宝宝换奶粉的期间不要添加其他新的辅食,宝宝生病(感冒、发烧、起皮疹等)及接种疫苗期间不要换奶粉。

同一品牌的奶粉,罐装的比袋装的价格贵好多,营养成分有什么不同吗?

妈妈疑问:在给宝宝购买配方奶时,考虑到经济问题,我会给宝宝购买袋装奶粉,但我发现同一品牌中罐装的奶粉比袋装的贵出很多,不知道是因为罐装的成本高,还是奶源不同?

专家解答:罐装奶粉和袋装奶粉的区别,在于罐装奶粉里面充有氮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使奶粉产生氧化,有利于奶粉保存。而袋装奶粉里面虽然也有充氮气,但目前的工艺水平还达不到与罐装一样的水平。所以从奶粉本身来讲,质量是一模一样的。如果宝宝对奶粉的需求量少,比如母乳充足或者是宝宝1岁以后奶量减少了,建议买罐装的,保质期可以长一些,不用担心没开封的奶粉会有什么问题。如果宝宝喝奶量很大,几天就能喝完一袋,那么购买袋装的奶粉会比较经济实惠。

奶粉开封一个月后没吃完,还可以继续给宝宝吃吗?

妈妈疑问:我的奶水不是很足,有时需喂宝宝奶粉。但吃了40天还没吃完一桶,说明书建议一个月内食用完。不知道是否还可以继续喂奶粉。

专家解答:奶粉如果在保质期内。还是可以吃的。在购买时可以挑选最近出厂的奶粉食用。而且要及时食用完。开封后的奶粉要密封好,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温度不能高。

Q 奶粉冲得过浓或过稀,对宝宝有影响吗?

妈妈疑问:有时候因为忙乱,给宝宝冲泡奶粉时水倒多了,或者奶粉放多了,没有严格按照包装上面写的去调配,不知道这样对宝宝的身体是否有影响?

专家解答:奶粉冲泡过浓过稀对宝宝有害无益,都不利于宝宝的消化和吸收。宝宝胃肠、肝、肾发育尚不完善,消化和代谢能力有限,将奶粉冲得过浓,势必加重脏器的负担,从而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障碍,如消化不良甚至腹泻。但奶粉冲泡过稀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所以奶粉应冲调得浓淡适宜。一般奶粉的包装上都有冲调方法说明,按照说明冲调简单易行。

Q 是否可以用米汤冲泡奶粉?

宝宝营养不良范文第6篇

金教授如是说

案例回眸我的宝贝女儿思思已整整18个月大,同龄的孩子都会开口叫爸爸妈妈了。思思什么都听得懂,有时也会“咿咿啊啊”的回应,我们试遍了网上的各种训练方法,可就是“金口难开”。到底是她有问题,还是我的训练方法不当呢?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

金教授指出:

根据思思的情况来看,她的听力和声带情况很好。和大部分宝宝一样,神经系统发育也很正常,只是由于父母缺乏一个科学的引导方式和良好的心态。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说话的早晚和宝宝智力的高低并没有必然联系。因此父母不要把宝宝和其他宝宝进行攀比,而应按照宝宝自身的成长规律,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正确引导宝宝开口学说话。

金教授的育儿秘诀

第一次开口说话既是宝宝与周围世界第一次成功的交流,也是其学能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从“第一声”开始,宝宝就用语言与这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交流。如果父母能很好地为宝宝的“第一声”保驾护航,这将对宝宝的认知、记忆能力以及学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秘诀一:培养良好的语言环境

对于“呀呀”学语的宝宝,良好的语言环境非常重要。爸爸妈妈应该利用生活中所接触的一切物品,通过反复的刺激来帮助宝宝记忆,尽可能多为宝宝提供说话的机会。刚开始宝宝可能只会说如:吃饭饭、睡觉觉等叠词,这很正常,爸爸妈妈们不要过度担心。当宝宝能够持续地发准叠词时,爸爸妈妈可以逐步地引入双音词,然后是短语,进而是句子。如此循序渐进,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就可以逐渐正确地说话并与人交流了。

研究表明: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环境。而这种环境包括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父母对宝宝的教育态度等等,所有这些都对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秘诀二:寓教于乐

带有丰富表情的交流总是能更吸引宝宝的注意,游戏的形式、夸张的语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妈妈扮老虎,宝宝们扮小兔子,通过形象的事物强化宝宝的记忆,在游戏中增进亲子感情的同时,还能帮助宝宝更快的吸收信息并早日开口。

另外一定要经常和宝宝“聊天”:当宝宝睡醒之后,妈妈用缓慢的、柔和的语调告诉宝宝你正在做什么,今天的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么样。不但可以让宝宝学习说话,还能促进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秘诀三:软“硬”兼施

宝宝要开口说话,口腔肌肉必须已经发育得很好。因此爸爸妈妈应该让宝宝适时的多吃一些硬的东西,帮助锻炼宝宝的口腔肌肉,为开口说话打下生理基础。这时,在保证充足配方奶的同时,合理的辅食就非常必要了。

全方位营养一:优质蛋白摄入要足够。宝宝要开口说话,良好的神经系统发育是关键。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每天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以满足神经系统发育的需求。例如:α乳清蛋白是宝宝茁壮成长的好帮手,它含有丰富的色氨基,并且能转化为人体所需的烟酸,有助于促进宝宝的认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帮助他更好的接受外界的刺激并进行说话、交流。

全方位营养二:均衡比例的DHA和AA的补充刻不容缓,有助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发育。虽然宝宝可以从日常饮食中获取一定的量,但由于消化吸收程度和自身合成能力有限,很难摄入足量的DHA和AA。即便摄入了足够的,比例也不一定均衡。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宝宝健康成长,为宝宝开口说话打好良好的物质和生理基础,父母应为宝宝选择按科学比例调配的婴幼儿配方奶粉。

宝宝营养不良范文第7篇

9月宝宝身体机能

9个月大的宝宝平均每月可增加1.5厘米,体重大约每周增加50克~80克;宝宝四肢活动开始协调,能够借助物品站立;9个月大的宝宝开始关注自己的四周,对自己周围的兴趣不断增强;宝宝开始学习发声,能够偶尔地叫出“妈妈”、“爸爸”。

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变化对宝宝采取一定措施的活动,增强宝宝各方面的能力。

扩胸伸展运动:宝宝仰卧在床上,引导宝宝将两臂向两侧平举、交叉等。

腰部运动:引导宝宝从仰卧拉向坐位、仰卧、俯卧位等。

为宝宝采取的运动不能持续时间过长,不能使自己的宝宝过分疲劳;每次运动的内容爸妈可以灵活制定,但要有规律性。

腿部运动:爸妈协助宝宝伸直双脚、腿屈曲至腹部、两腿与腹部成直角等;

妈妈为宝宝采取的运动不能持续时间过长,不能使自己的宝宝过分疲劳;每次运动的内容爸妈可以灵活制定,但要有规律性。

9个月宝宝饮食习惯

一般9个月的宝宝食谱相对比较窄,不主张用药物开胃。除非有其他原因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才可以适当地用药物调理。9个月的宝宝应以乳类食物为主,辅食宜少量添加。9个月的宝宝奶量在800毫升~1000毫升左右。喂养时间和内容可参考以下表格:

9个月营养加油站

如果9个月的宝宝营养不良很可能会导致佝偻病,缺铁性贫血、锌缺乏症以及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等,这些都是常见营养缺乏症,怎样预防和治疗呢?其实在科学饮食的基础上适当注意加强营养,也很必要。

预防佝偻病的关键是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妈妈可适量给宝宝添加鱼肝油,从1滴开始,逐渐增加至6滴,以每日摄入维生素D1Oμg(400lu)为宜,亦可服用强化维生素D的牛奶,辅食添加时可多选用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同时适当晒太阳以增加皮下产生的维生素D,每日晒1小时一般可达预防效果。与此同时,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

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主要依靠食疗,首先准妈妈在孕期应该做好孕期保健,保证有充足的营养,以防新生宝宝体内铁储备不足;在哺乳期要给宝宝适当添加辅食,特别是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肝泥、肉末、蛋黄、豆类等食物,同时应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吸收。

为防止宝宝缺锌,首先应提倡母乳喂养,人乳中锌易为宝宝所吸收;其次在宝宝饮食中,增加富含锌的各种动物性食品,如猪肉、猪肝、鱼、海产品等。

预防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最主要的是因地制宜地供给高蛋白、高能量食物,改善其营养状况。但应注意食物蛋白质、能量应逐渐增加,以防消化功能紊乱。同时注意各类营养素摄入量之间的平衡。

9个月宝宝易患病症的护理

9个月大的宝宝易患感冒,多是由病毒引起。宝宝感冒时经常伴随流鼻涕、鼻子堵塞、咳嗽、嗓子疼、疲倦、没有食欲、发热;常常会出现发热、面色苍白等症状;宝宝出现食欲下降、呕吐等症状。感冒时妈妈应当注意以下护理:

1.妈妈在宝宝感冒时要保证宝宝充分休息,尽量让宝宝多睡一会儿。

2.照顾好宝宝的饮食,让宝宝多喝一点水,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果汁。

3.对于食欲下降的宝宝,新妈妈应当准备一些易消化的、色香味俱佳的食品。

4.防止病菌的传播,新妈妈要尽量减少宝宝与感冒患者的接触。保持空气湿润,你可以用加湿器增加宝宝居室的湿度,尤其是夜晚,能帮助宝宝更顺畅地呼吸,别忘了每天用白醋和水清洁加湿器,避免灰尘和病菌的聚集。

如果宝宝抵抗力弱导致发烧,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方法:

1.用温水擦浴逐渐降低宝宝身体温度,使身体舒服。

Tip:酒精与敷冰块能起到迅速降低宝宝体温作用,但是对宝宝伤害性大。

2.要按医嘱为宝宝合理用药。

3.天气温度变化明显时,为宝宝适当的添减衣物。

4.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5.6~35个月的孩子需要接种疫苗两次,每次0.25毫升,且中间至少间隔4周的时间。

腹泻

宝宝腹泻是9个月大宝宝的多发病之一,宝宝提泻通常是由于新妈妈给宝宝提供了过冷、过热的食品或者是由于细菌、病毒的传播给宝宝造成的;其次天气的转变,空气的混浊也会引起宝宝腹泻。

宝宝腹泻的防护

妈妈要保持宝宝食物的新鲜,对于存放时间过长的食品不要再喂给宝宝。在宝宝腹泻初期,妈妈要保持宝宝饮食清淡,可给孩子准备一些米粉、稀饭等易消化的食物;在宝宝腹泻后期,妈妈要给宝宝适当补充营养,给宝宝进食一些牛奶、鸡蛋等。

妈妈补充宝宝水分,妈妈可以给宝宝提供含有矿物质的饮品,使宝宝及时补充丢失的电解质等矿物质;但不能为宝宝喂过量的水。

宝宝营养不良范文第8篇

宝宝肥胖的判断标准

儿童肥胖是指儿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若宝宝的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个标准差以上,即为肥胖。

因为儿童群体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按不同年龄基数,采用以下两种判断方法:

理想体重公式计算法

1~6个月婴儿: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

7~12个月婴儿: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十月龄×0.5

1岁以上宝宝:标准体重(千克)=8+年龄×2

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若超过了标准体重10%,可以看作超重;若超过20%,则属于肥胖了;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或以上为重度肥胖。

体块指数BMI判断法

体块指数BMI是目前为止最科学的判断儿童(2岁以上)和成人体格状况的参考依据。体块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爸爸妈妈们可以根据这个公式,结合宝宝不同日期的体重,绘制出宝宝的“BMI曲线图”。在BMI曲线图上,依据年龄分别对应的体块指数,如果数值大体趋势在85%以上,那就可以判定宝宝为超重或肥胖了(85%~95%之间均属超重,而超过95%则被视为肥胖)。

长成“小胖墩”,是谁的“功劳”?

在婴儿期,宝宝活动范围小,睡眠时间长,吃的食物营养丰富;再加上有的爸爸妈妈不控制宝宝的进食量,宝宝一哭就给他吃东西,这样很容易造成肥胖。

在婴儿期肥胖的宝宝,到一两岁以后,随着活动量的增加、活动范围的扩大,肥胖现象可以得到改善。但也有部分宝宝持续发胖,一直维持到成年,其主要原因是:

1.遗传因素

爸妈有一方肥胖的,宝宝肥胖的可能性在30%左右;爸妈双方均为肥胖的,宝宝肥胖的概率则上升为50%以上。可见,遗传是影响宝宝肥胖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贪嘴惹的祸

俗话说“孩童不知饥饱”,宝宝的自制力较差,很容易被美食诱惑,遇到好吃的东西总是不停地吃。而有的爸爸妈妈喜欢以美食向宝宝表示爱心,经常宠溺宝宝吃一些糖果、精制糕点等高热量食品,或是煎炸、高蛋白的快餐食品,不知不觉就让宝宝吃入了不少低营养、高热量的食物。还有的爸爸妈妈盼望宝宝健壮,在喂养时惟恐宝宝营养不足,总是额外添加鱼、肉、奶、蛋或其他营养品,使得宝宝越来越胖。

3.营养过剩或是偏食挑食

无论多么有营养的食物,都有其适宜的摄入量,不能无限制地吃;尤其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三大产热营养素,不论其中哪种营养素摄入过量,都会引起肥胖。

还有的宝宝偏食挑食严重,只喜欢吃肉类、糖果、糕点等,而不喜欢吃蔬菜瓜果,身体所需的各种元素极不平衡,也会导致肥胖。

4.运动不足

已经摄入过多食物的宝宝,本该多多运动,但有些爸妈对宝宝过于关爱,怕宝宝冻着、热着、累着,鲜少让他/她投入到运动中;再加上当今社会紧张的快节奏生活,很多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都比较晚了,没有太多时间陪宝宝运动,所以,宝宝多余的脂肪无法通过运动得以消耗,就形成了脂肪堆积。

5.不科学的养育观念

有的爸爸妈妈觉得胖是“福”,认为宝宝有“婴儿肥”是理所应当的,胖一点还显得可爱些,别人还会夸自己把宝宝养得好……所以,他们不把宝宝的超重、肥胖当一回事,也没有意识到肥胖给宝宝的健康成长带来的危害,从而养出了“小胖墩”。

6.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可能导致宝宝肥胖:

・有的宝宝免疫力逐渐提高,生病次数减少,营养状况好起来,吸收也好了,身体自然就越来越结实;

・有的宝宝在这个年龄无忧无虑,出现俗话说的“心宽体胖”的状态;

・有的宝宝像成人一样出现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混乱,造成病理性的肥胖。

胖虽可爱,但也有危害

肥胖对宝宝有很多负面影响。肥胖的宝宝常常有怕热、嗜睡、嘴馋、爱吃零食、不爱运动等习惯,这些习惯无形中影响了宝宝的正常发育和活动,严重地影响到身体和心理健康。

One.肥胖使得宝宝的肢体发育受限。胖宝宝动作笨拙、活动能力相对较弱,且因为骨骼超负荷,关节部位负重增加,容易出现骨骼发育缓慢,关节磨损、疼痛等现象。

Two.肥胖的宝宝贪吃、贪睡,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形成恶性循环,给健康埋下隐患。越吃越多,则容易造成积食,损伤宝宝的脾胃,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肤发黄、精神萎靡等病症。

Three.由于肥胖,宝宝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走路上气不接下气、跑不动等问题,从而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容易发生呼吸道病症(例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形成呼吸窘迫综合征。

Four.宝宝身体肥胖,体表面积增大,血液带氧不足,大脑易处于缺氧状态,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现象,从而影响脑部发育、抑制智力发育。肥胖宝宝的脑组织内脂肪含量较高,也会导致思维迟钝。

Five.肥胖会影响宝宝的外貌、体形,尤其是对于女宝宝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形愈加受关注,容易因为肥胖而被他人取笑,对心理健康发展不利。

Six.肥胖宝宝活动起来不够灵活,反应相对迟钝,在集体活动中容易成为小朋友们逗乐、排斥甚至是讥讽的对象。这可能让宝宝产生“样样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与他人的交往逐渐减少,从而造成社会交往能力障碍。长此以往,会产生懒散、不求上进的情绪,对宝宝的身心健康发育不利。

Seven.肥胖宝宝还容易出现体内性激素分泌紊乱、性发育异常;肥胖可使周身脂肪分布过多,从而导致全身各种代谢障碍。如果一直不控制体重,成年后罹患“三高”、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控制宝宝体重≠成年人减肥

控制肥胖宝宝的体重势在必行,但不同于成人的减肥概念,宝宝本身体重基数较小,又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所以除了个别非常胖的宝宝亟待减肥外,大部分超重或肥胖的宝宝,只需在身高发育的同时控制体重增长即可。

爸妈守则1:调整宝宝的饮食习惯

One.控制宝宝的饮食要循序渐进。

・避免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降低摄入的热量。

・少吃或不吃零食、甜饮料、西式快餐等。

・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少吃易让人发胖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米、精面这些精加工的食物,食用后容易引起血糖迅速升高,变成脂肪囤积在体内。

・多吃燕麦、玉米、番薯等粗粮,用低糖、低脂、低热量的食物替代高糖、高脂食物。

・另外,还可以在烹饪食物时,尽量少加入刺激性调味品。在烹调方式上,能凉拌就不油炒、能水煮就不红烧、能清蒸就不油炸,让宝宝减少食用油的摄入。

Two.控制宝宝的饮食,并不代表杜绝宝宝摄入脂肪。

・油脂和脂肪并不是彻头彻尾必须严加杜绝的“坏东西”。油脂里富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且身体很多激素的合成都需要油脂。

・据健康专家研究发现,如果宝宝小时候摄取脂肪不足,则长大后不易适应脂肪量的增加,反而容易出现肥胖症状。所以,宝宝在两三岁前可选择饮用全脂牛奶,或是在辅食中添加少量食用油,此后再逐渐降低脂肪的摄入量。

Three.进食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中医认为“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里的“饥”讲的就是不能让宝宝过饱。

・“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定时吃饭能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胃肠的消化液分泌也就有了规律,能够很好地将食物消化、吸收。

・养成吃早餐的习惯,且早餐要吃饱、吃好。

・纠正吃饭时看电视、睡前进食等习惯。

・进食要减慢速度,充分咀嚼,促进消化。如果宝宝吃得过快,可以采取分次给予食物的方法,降低进食速度,培养宝宝细嚼慢咽的习惯,让食物在口中和胃中的消化增加饱腹感。而且,宝宝习惯了细细品味食物之后,也会逐渐提高对饥饿的忍耐能力和对食物的敏感度,自然会少吃一点儿。

Four.慢慢缩小宝宝的胃容量,降低“饱阈”。

・有的宝宝喜欢吃十二分饱,爸妈可以先减少每餐给予他/她的食物量,让他/她的“饱阈”从十二分降到十分,再慢慢降到八分、七分。宝宝的摄食量降下来了,肥胖状况自然得到改善。

・这种方法虽然有点类似于成人的“节食减肥法”,但是又有所不同,毕竟宝宝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宜使体重骤然减轻。所以,为了避免宝宝产生饥饿的痛苦,还是要参考第一条,供给宝宝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选择热量少而体积大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瓜果等),增加饱腹感。

Five.营造愉快的进餐气氛。

・宝宝吃饭时情绪愉快,不仅饭吃得特别香,而且消化也特别好。

・反之,如果经常在宝宝吃饭时责骂他/她,会使他/她的脾胃受伤、消化不良,从而导致积食。

Six.不宜给宝宝吃营养品、补品。

・有的成年人喜欢在减肥时吃些营养品或补品,试图在控制脂肪的同时,保证营养良好。然而,所谓的营养品、补品,其营养成分多数是非天然的,并不适合宝宝的肠胃吸收。

・这些食品还可能含有激素,如果给宝宝食用,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引起宝宝性早熟,导致体重超标或者其他不适。

爸妈守则2:改变宝宝的生活方式

・增加运动可以消耗掉更多的热量,达到减肥的目的。肥胖宝宝往往更不愿意活动,为了避免恶性循环,爸爸妈妈要开动脑筋,充分调动宝宝的积极性。

・运动不是非要兴师动众地制定每天的锻炼目标,而是要将运动不动声色地融合在每天的作息当中。总之,不要让锻炼成为负担。

等车时,与宝宝一起“跳房子”

出去游玩时带上球或者跳绳,一家人一起玩

报个宝宝感兴趣的舞蹈班、轮滑班等

天气好的时候,全家去徒步登山

……

・爸爸妈妈不要整天埋头刷手机、玩电脑,要给宝宝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保证充足的室内外活动量,不要让宝宝整天闷在室内,长时间处于静态。当然了,运动要适量,不要因运动过量而使宝宝食量大增,反而前功尽弃。在家的时候,可以教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玩一些亲子游戏,避免宝宝久坐不动;尤其不要让宝宝总是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吃零食。

・督促宝宝早睡早起,养成良好、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身体困乏而愈加不想动,堆积脂肪、肥肉。

・爸爸妈妈的态度很重要:

如果宝宝超重了,爸爸妈妈要及时和其他家人、幼儿园老师等沟通,不要给宝宝填鸭式地喂食。

爸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一味指责、训斥宝宝的不良膳食习惯,而是要及时鼓励宝宝控制饮食,表扬他/她坚持锻炼的毅力以及取得的进步,给予宝宝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支持。

即使爸爸妈妈自己不胖,也应和宝宝一起坚持健康饮食、合理运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爸妈守则3:及时发现问题

・可以定期带宝宝体检,尤其是有肥胖家族史或是有其他生理健康问题的宝宝,应及时监控其体重发育。

・当发现体重增加过快或是超重时,应当按照医生的指导,控制宝宝的进食量,减少热能的摄入,并增加运动量消耗多余的热能,使宝宝体重的增加恢复正常。

爸妈守则4:注意调整方式

・在控制宝宝体重的过程中,不要使用强迫、引诱的方式,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应该跟宝宝讲清肥胖的危害,提高宝宝的认识;并鼓励宝宝树立信心,有毅力地去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