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承受作文

承受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承受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承受作文范文第1篇

痛苦,痛苦,心中最原始幼苗的摧残。想过逃避,试过放弃,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到底。因为找不到让自己向命运低头的理由。

也许,一切不情愿,一切很无奈,但这都是懦弱者对自己退出争取的搪塞,而真正的霸者有一种无法泯灭的豪气,同样的命运,同样的两个人,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选择。

人生游戏,继续,暂停,都是那一刹那思想的缓冲。蚌的故事很古老,却也成为一段佳话。痛苦之后,是珍珠,是沙石。我们无法选择,面对早已安排好的一切,闭上双眼,走下去。

无可否认,痛苦是一种折磨,一种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感觉。尝试过,有些懂了。却依然不知下一次怎样逃避。

人生旅途,怎样用时间来衡量,长与短,都逃不过命运的捉弄。从以啼哭的方式向世界宣告自己的降临,到闭上双眼,安静的离开,走完了以条机缘巧合下选择的路。

回忆起,一个个喜与悲的画面,哭过,笑过,悲哀过,绝望过,到最后,当旧日的印象渐渐模糊,痛苦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绝望中,我学会了坚强,我明白了伤心也是带着微笑的眼泪,很庆幸,在生与死的边缘一次次徘徊,我选择了生。

逃避,逃避什么、逃避生命中一次次暴风雪的洗礼,那我们还拥有什么呢?痛苦是一种礼物,命运的恩赐。

在痛苦之中,我们更懂得珍惜生命,更加明白活着是一种幸福,痛了,绝望了,也是一次勇敢的追求。

承受作文范文第2篇

最后也是有告诉自己说,既然当初选择的是和他开启初恋,所以也没有什么怨言可以讲,毕竟他那一个人天生就那个性格,自己不也是欣赏他那样子的性格才会对他产生好感吗?最后那样子的优点却成了分手的致命要点。所以也是自己的问题,一定不是他的问题,自己也没有什么怨言可言吧。

毕竟他给我的感觉一直就是一个深沉的人,我也不知道他在过去经历了什么感情之事,让他最后对感情可以那么的理智,虽然说我的小姐妹,他的分析就是他并没有多么深的感情,他对我没有特殊的感情,才会在感情中表现的那么理智,毕竟不管是谁在感情中都会呈现出自己感性的那一面的,不然也不叫情了,可是自己还是更愿意的,相信他天生就是一个理性的人,他天生感性部分就不占多数。

虽然说一开始确实他也是有把他感性的那一面体现出来的,可是后来经过时期结束之后,他更多的是理性,可能也是一个男孩子的担当与责任心吧,真的自己觉得他又在表现他的大男子主义,他没有把自己感性与小孩子的那一面表现出来,之前的话还有之前还可以把他小孩子的那一面表现出来,还会抱怨一些事情,还会像小孩子一样玩闹撒娇,但是最后就没有了。

可能也是自己处理方式错误了吧,毕竟想起后来我们的实际接触中,自己一直以和其他异流的状态去和他相处,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女朋友该有的模样,女朋友不应该是多撒几次娇都是肉麻,但是自己还是以和其他异性相处的那一种方式,多少会让他觉得有点生疏吧,毕竟自己和异性与那种方式去交往的话,也是生怕对方会对自己产生特殊的感情,才以那种方式去交往,但是最后却也把那一种方式放在他身上了。

承受作文范文第3篇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人们总是希望万事如意,百事遂心。在自己追求的事业中,人们常幻想一帆风顺,心想事成。然而,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既有晴天丽日,鲜花芳草,又有狂风暴雨,荆棘泥潭。人生的舞台上,胜者屡见不鲜,败者不乏其例。我们应当学会承受。

善于承受,就是拥有一种生存的智慧。人们能够以博大的胸怀和坦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旅途,不受外界的影响,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成功的时候,不让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保持应有的冷静;失败的时候,牢记“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灰心,不懈努力,奋发图强。

俗语有云:“量小非君子。”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话说得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即不为身外美好的事物喜出望外,也不以自己的处境困厄而悲伤不已。但要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因处境不佳,或是漂泊异乡,或是受到挫折,或是怀才不遇,没有赏识而郁闷忧愁,意志消沉。感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何止王勃;忧伤过度,英年早逝的又何止李贺一人呢?坡多次遭贬却逍遥自在,写出了大量洒脱不羁的诗词佳作;曹雪芹生活艰难,但是他“十年辛苦不寻常”写出了文学巨著《红楼梦》。如过李贺等人有坡的气度,曹雪芹的坦荡,岂不是可以有更多绝妙诗篇留于后世?

“胜败乃兵家常事,悲喜乃人常情。”在成功的氛围中,切莫张狂失志,抛弃了理性;在失败与挫折的痛苦中,更要重振雄风,继续努力,因为努力才会有希望。

承受作文范文第4篇

心理学提到,所谓兴趣,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兴趣的基础在于需要,对需要的满足便是成功,这种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即产生新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兴趣是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动力,是求知欲。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力。要使学生学习作文,关健在于教师把握好时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作文的效果就会越好。从教学法的角度来说,要想取得好的作文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寓教于乐,启发思维。

总而言之,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写好作文,很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为此,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和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分享,以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因为年龄小、阅历浅,缺少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而对作文确实觉得困难。由此,在学生写作前,我常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我记得在布置“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作文时,先给学生讲“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观察、观察后怎样记录、进行积累等等。之后,我没有立即让学生动笔写,而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做了两个有趣的活动:一个是“100米分组接力赛”,一个是“摸死鱼”游戏。接力赛中,孩子们兴高采烈、群情振奋,他们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全神贯注地观察比赛的每个细节,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在“摸死鱼”活动中,学生看到平时被称作调皮鬼的同学蒙上眼睛,小心翼翼向前摸索的滑稽样子,笑得前仰后合。在这异常欢快的气氛中,我启发学生:你们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这有趣的活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写作,每一位同学的作文写得都很真实、生动、富有情趣。平时,我还把班际篮球比赛、六一活动等许多学生亲自参与的有趣活动拍下来并存到电脑中放给学生观看,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生作文,这样使得学生对写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二、多体验生活,写真情实感文章,感受作文的乐趣

众所周知,成功的作品源于现实生活,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是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的。因此,我特别重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了解生活,体验生活,从中感悟生活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孩子们看在眼里,动在心里,写在笔下,写下的是真情,抒发的是实感。清明节前,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植树活动。劳动中,同学们在太阳下干劲十足,小铲铲不停,抬水来回不停,汗水也流不停。劳动结束后,我组织同学们谈劳动感受,孩子们因为感受深刻而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平时调皮捣蛋的同学也抢先发言:“今天的植树劳动,使我的手掌磨出了两个小泡泡,累得腰酸背痛。不过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叔叔阿姨们劳动的辛苦,我今后一定要克服困难,好好学习,做一名好学生。”一名学生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当我看到汪兰同学不怕苦、不怕累,事事抢着干时,我感到好愧疚,很快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当中。”“体力劳动的确很辛苦,但是一看到美丽的校园环境,心情就感到特别舒服,一下子疲劳全都消除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语言真切,通顺自然。随后,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劳动的快乐》让同学们写作,同学们都有话可写。一名学困生不仅叙事比较完整,而且还模仿名人名句,这样写道“劳动有苦有乐,有花有果,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意志,何乐而不为呢?”实践活动除了组织劳动外,我们还组织了秋游、文体活动和社会小调查活动,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深入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体验、去领悟。平时班级、学校发生的新鲜事情也绝不放过,并且引导学生把每次活动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或者结合课外阅读、看电视(电影)指导学生写笔记、评论和写自己喜欢或厌恶的事等。学生耳闻目睹,作文具有真情实感,其乐无穷,回味无穷。

三、在肯定学生取得进步的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写作兴趣

小学生虽然活泼可爱,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还不成熟,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自尊心很强,更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杨。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写作亮点,并给予肯定,更重要的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日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取得的进步进行表扬外,还每周都在班上举行作文竞赛,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把全班分成八组进行竞赛,获得个人作文优胜奖人数最多的组便是该次竞赛的胜利组,该次获奖人数比上次获奖人数多的组获进步奖,获奖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能获得奖励。这样,组与组之间互相竞争,每位同学的写作水平在组内成员互相帮助下,在每次的作文竞赛中都得到了提高,班上出现了一种你争我赶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最后把班上的佳作张贴在“作文专栏”,并加上作者简介和教师的评语。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使得他们的写作兴趣与日俱增。

四、有的放矢,把学生引入写作的乐园

承受作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当今社会,大中专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十一五课题“学生心理健康培育”的主研单位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学生心理健康培育基地,在学生心理健康培育中取得可喜成绩。本文从语文教学角度,论述语文课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及笔者的做法,促使语文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素质教育服务。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种竞争压力无处不在。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社会大背景下,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除承受普通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外,自卑心理、恐怖心理、抑郁心理则更为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心理事件也时有发生。除了开设心理学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校园活动外,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的特有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学生心理健康培育做出贡献。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结合实际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实现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一、语文课在心理健康培育中的作用

1、语文课是一门具有丰富情感性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具有带给人情感体验与感染的独特优势。“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它既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又有着极强的思想性,应该让学生在具有情感的语文课堂中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受到情感熏陶。语文教材中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文质皆美的典范,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则对于学生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是行之有效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人生的“心理体验”,指导学生欣赏作品,辨别真假、善恶、美丑,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品充分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使之心灵得到净化,达到性格塑造的目的。

2、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带有浓厚的情感性,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教材中的群体人物画廊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验情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也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鲜明、生动、准确、有力的语言和它们承载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让学生有机会去认识善良、勇敢,热爱自由,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认识到生命的神圣、个体的尊严、自由的无价,为个性发展储备下必要的精神资源。在阅读中,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领略人文文化的博大精深,获得崇高的思想教育和积极的人生教育,充分地感受人物坚毅的形象美、崇高的品行美和庄严的生命美,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想纯洁、内心充实、精神丰富的人,形成了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

3、语文教学形式丰富,易于进行心理健康培育

在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章赏析、课文(诗歌)朗诵、小话剧、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亲身体验中,形成师生互动,既感染教育了自身,又使其他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渗透性心理培育目的,收到比枯燥说教更好的教育目标。

二、具体做法

1、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心理健康培育的渗透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心理健康培育完美统一,有的放矢的地进行教学。例如在课文《父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以旁观者角度客观反映社会现实,展示亲情这一美好情感的写作技巧,也要通过作者为什么选取的父亲形象均是农民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即使身份卑微的父母,心中也有着最伟大的亲情之爱,而子女给予父亲的爱可以使像草芥一样的父亲象山般挺立,子女给予父亲的伤害,可以使象山般坚强的父亲轰然倒地。引导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后,教师还应进一步发出这样的问题“你伤害过你的父母吗?你以后怎样对待为你而辛苦工作的父母?”帮助学生树立即使再卑微的父母也值得我们去热爱的情感。

2、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情景感染中潜移默化接受心理影响

语文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师生的智慧碰撞、情感交流、人格感染的过程。教师应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教师在课堂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达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上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无意性和情绪性较为明显,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化抽象为形象,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获取知识,又在和谐美好的氛围中接受健康心理引导。

3、在开展专题性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性语文活动,如“唐诗宋词交流会”、“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欣赏”、“主题演讲会”、“辩论比赛”“话剧演出”等,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特征,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进行心理健康培育的有效渠道。教师要以专题性语文教学活动为契机,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爱国热情、血缘亲情、师生友情,从而体会多彩人生,谋划未来世界,激发对社会、人生、生命的思考。教师还可以语文活动中涉及的“合理化”“移情”“投射”“宣泄”“静心”“升华”等语文概念与心理学相似概念巧妙渗透,从而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4、巧妙利用作文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作文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生活原态。教师提倡作文从“真实”入手,表达真实的情感,展示真实的内心世界,让生活成为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让作文走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展示他们生命的轨迹。让学生们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进行思想的洗礼,放飞心灵的歌唱。在作文点评课上,作文不传阅、点评词不涉及学生姓名,在就作为本身进行技巧评点外,还对学生作文中抒发的情感进行肯定、表扬或引导,并且细心呵护学生作文的真情流露,交作文时,学生可以不署名,让学生无负担的写出心里话,让作文成为学生书法真情实感、畅谈个性理想的家园,让学生和作文一起成长。

5、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资力度

我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周二下午为我院固定养成教育时间,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等多方面教育。另外,我院还积极引进心理辅导方面的专业人才,并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教研室。但心理健康教育并未普及。很少有学生主动走进心理辅导老师寻求帮助。故学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心理健康的良好校园氛围,采取定期召开讲座的方式进行宣传,还可以为大家播放心理健康视频。

6、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让心理健康教育光明正大的走进大学课堂,让学生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对心理健康的误解,敢于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敢于剖析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习如何构筑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成长,所以只有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才能内化为学生心理成长的雨露,成为学生自尊、自强、自爱的自我修为能力。

7、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根据对大一新生的心理调查问卷,对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辅导。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康复情况进行追踪,直至学生建立了较好的心理防御机制,能进行自我内在问题的剖析和解决。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语文教育的前提,帮助学生成人、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的任务。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下,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着力组织和激发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历史上,孔子倡导“仁”,孟子进而倡导“仁政”,强调“民贵君轻”;屈原坚持追求国家的兴盛、人格的完美,“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应是每个人的终生追求。屈原的词、杜甫的诗、关汉卿的杂剧等等,其中包含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忧患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多元并立、多样共存,是万事万物的自然存在状态,也是“和”的前提。在多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滋长的前提下,求得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和持续繁荣。“和而不同”,无论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或国际关系,还是对活跃思想、清明政治、繁荣学术,都具有无庸置疑的积极意义。大学语文教学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即缘文释道,因道释文,可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树立达观、进取的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论文百事通

3、重视学生语文作业的批改和评语的作用

教师每学期应适当多留一些语文作业与练习,并认真进行批改,写上恰当的评语和鼓励的话语,这也是人文精神与情怀在教学中的体现。它可以成为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一个平台,从而使学生喜欢做语文作业并对语文课产生深厚的兴趣。

4、改革考试方法,使之更适合于高职办学的特色

传统考试的一个特点是多题型,如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学生需要背很多内容,而听说能力与实际写作能力却得不到突出锻炼,所以我们取消了一些需学生死记硬背的题型,保留了选择题、改错题、写作题(情景模拟),给出结合社会或校园实际生活的题干,培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并结合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通过以上做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充分重视起每学期的语文作业训练,起到了高职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作用。

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探究

1、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参与。可以采用让学生表演话剧的形式,如在讲到老舍的《茶馆》时,可把学生分为几组,让学生根据原著自编自导并扮演剧中的人物。表演结束之后,要求学生评论他们表演的好坏和对剧情以及课文的理解,既让学生在创新中体味了获取知识的快乐,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2、加强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应改变以往满堂灌的讲授方法,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在其中穿适当的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练习,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如,在讲到《世说新语》(三则)中《雪夜访戴》中的以行为传精神的特点时,适时地加进让学生试分析《雪夜访戴》中充满诗意境界的三幅画面的相关的练习,在美的享受和愉悦中强化新知。再如在讲到季羡林的《二月兰》时,加进《二月兰》中作者对亲人的怀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人生意义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动人心弦的美文,让灵魂在真挚的感情海洋里畅游。教材中所选课文,流溢出的都是股股真情挚爱,带给人的都是阵阵心灵的颤动,“推己及人”不仅是感情的扩展,更是道德的升华和人格的飞跃。如此无限延展,才真正体现出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尽量使学生对当堂的教学内容能够掌握和吸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3、注重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可与人文素质讲座相结合,如安排宋词系列讲座或外国文学系列讲座等。也可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如开展大学生辩论比赛、普通话语言基本功大赛、语文知识竞赛等,笔者经常作为此类比赛的评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也可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还可与校园文学刊物合作,鼓励学生开办校报、开展大学生假期实践活动等。这些社会实践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调动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也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每个高职院校的教师都能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对学生的一份爱心,在教学中锐意改革,不断地努力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在语文教学中始终贯彻素质教育,就一定会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人文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承受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乐学教学 模式 内涵

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目前的语文教学仍是以传统的机械式教学为主,教师是“苦”教,苦口婆心,学生是“苦”学,索然无味,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基于此,将语文由“苦”的教与学变革为“乐”的教与学,实施针对性的语文乐学教学,构建乐学教学模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

一.乐学教学的内涵

乐学教学是一种基于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之下的高超的教学艺术,其本质是重视人的因素,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情感为纽带,突出学科性质,充分挖掘、利用文本中的乐学教学因素,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法,寓教于乐,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思考并在愉快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让每个学生个性得到活泼生动和谐的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取学习的成功。乐学教学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而且也更加符合教育的本质和人的本性。

二.语文乐学教学模式

乐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旨在帮助学生最终获取学习成功的快乐,其基本特征就是寓教于乐,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活泼,学生于愉快中得到应有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可实施“分类定向明乐分步探疑产乐分向反馈调乐分层练习存乐”的“四分模式”。

1、分类定向明乐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即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认知能力及已习得知识等的差异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定向明乐是依据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将学生划分为A类、B类和C类三个类别。A类为认知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学习兴趣浓厚,有升学愿望的学生;B类为认知能力及基础知识一般,有上进心,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成绩中等的学生;C类为认知和接受能力较差,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划分学生层次时应当注意,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各有所长,划分层次时并不能单纯地以考试成绩进行划分,而应综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多种因素分层,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具体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考虑到心灵暗示效应,采用“隐形分类”的方式并配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尽可能地避免“分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三个层次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适当地调整,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尽可能地避免主观臆断。

将学生分层分类后,为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明晰具体的学习要求和目标,让学生“明乐”。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根据各类别学生的特点制定从易到难不同层次的目标。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可制定a、b、c三个级别的目标,a级为基础目标,包括掌握字词,熟读全文,划分结构,了解作品中心思想,这一目标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主要针对C类的学生,促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b级为提高目标,包括归纳总结段落大意,领会作品用词的精妙,如“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掌握文章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此目标主要针对B类学生而设定;c级目标为体验目标,主要面对A类学生,包括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美、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思想情感,能够赏析作品,品味文本。

2、分步探疑产乐

分步探疑产乐是以学生的可接受能力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逐步分解成由易到难的相应的问题,通过逐步探疑,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乐在其中”,产生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主要是改变以往语文课堂中,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就将文章的中心思想、重点等学习内容和盘托出的教学方式,而是随着学习过程,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分步揭示,有序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有所乐”的基础上“学有所获”。

以《荷塘月色》一文为例,根据教学的目的,可设置小、中、大步三个步骤的问题,小步子中的问题为基础问题,如在集中写“荷塘”和“月色”的4、5、6段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及其他一些能够通过阅读作品直接感知的内容;中步中的问题可加深层次面对B类学生,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泻”字的运用十分巧妙,能不能以其他的词来代替,如“照”、“洒”?使用其他词代替之后有什么差异?大步中的问题主要面对A类学生,提出“‘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了这一思想情感?”这一问题。

3、分向反馈调乐

教学中的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评价教学实效性,并以此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课堂中的反馈主要是对学生的回答、表现当堂做出诊断评价,告知学生学习的正确、恰当程度,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更为轻松,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

分向反馈有单向反馈、双向反馈和多向反馈,继续以《荷塘月色》为例,教学中对于小步中的问题,可采用单向反馈,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直截了当,能够有效地节约课堂时间;中步中层次较深的问题可采用双向反馈,学生回答出不同词的差异后,教师可总结,有时一字之差,在表达效果上即可产生极大的差异,意境也相去甚远。古人作文章时也常为一字反复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乐趣;大步中的问题难度较大,可采用多向反馈的方法,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开阔学生思维,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同时开展学生与学生间的双向反馈环节,让其他学生就某一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或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增强生生间的互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4、分层练习存乐

练习是促使学生及时消化课堂习得的知识、巩固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在乐学教学中,练习也应当分层次进行,在能够满足不同类别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为学习能力强、学有所余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在布置练习题时,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既要贴近该层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要有一定的实效性,使C类学生能够巩固基础知识,B类学生有一定的提高,A类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

仍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对于C类的学生,可以课文中的基础练习题作为主要的练习,着重提高C类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对于B类的学生,可让他们寻找文本中语句、用词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对作品有一定深度的体会;A类学生认知能力强,可让他们就作品中作者表达的对山水自然的向往之情,搜集整理可表现山水田园情结的诗词、文章,让学生通过对比来深刻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赏析作品的美学价值。通过不同级别的练习,让各类学生都能在通过努力后达到目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寻找曾经失落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功。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