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资收入证明格式

工资收入证明格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工资收入证明格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资收入证明格式范文第1篇

收入证明

兹证明__________(身份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单位__________部门任职(职务为:__________),月收入为______元(税前)。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单位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单位员工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单位对该员工任何形式的担保文件。

单位名称(盖章)

______年___月___日

收入证明

外地公司开的收入证明也可以。

开收入证明不需要什么程序,就是按照贷款银行的格式填一份收入证明,加盖公司公章即可。

收入应该是月供的2倍以上。同时要你朋友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年检有效期内的)一份。

注意事项:收入证明上要留核实电话的,记得告诉你朋友,当银行打这个电话的时候,一定要证明你在那个公司上班。

单位收入证明范本格式怎么写?这个相信大多数的朋友在工作中,特别是在买房贷款时需要用到。下面我们整理提供了一份单位员工工资收入证明的范本供大家参考

收入证明

XXXX是xx-x单位员工,年收入XXX元,特此证明。

xx-xxx-xxx人力(公章)

收入证明

中国农业银行XX分行______行:

兹有____同志,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居住于__________________,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今在我单位工作,任________职务。该同志的劳动用工形式属于_________,月收入(税后实发)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元,特此证明。

以上内容真实无误,我单位对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单位公章

____年____月____日

备注:

1、单位全称

2、法定地址

工资收入证明格式范文第2篇

招行信用卡工作证明格式一

致招商银行_______支行(部):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章: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招行信用卡工作证明格式二

致招商银行_______支行(部):

兹证明_______先生/女士,系我单位(1正式工,2合同工,3临时工),已在我单位工作_______年,现任职务_______;其身份证号码为______________;其个人收入为入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元。

以上情况属实。

本单位对该证明的真实性负责!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电话______________;

单位联系人:_______

单位盖章:

工资收入证明格式范文第3篇

范文一:

工作证明

兹证明 _______同志现从事______工作,累计满______ 年。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公章)盖章

经办人:

--------------------------------------------------------------------------------

范文二:

员工工作及收入证明

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 章:

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

范文三:

收入证明

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

工资收入证明格式范文第4篇

为大家整理的标准会计事务所实_证明格式,欢迎大家阅读。

标准会计事务所实_证明格式【一】

会计师事务所实_证明

兹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先生/女士系我司员工,职务______________。

xx-xx年年收进为:

xx-xx年年收进为:

年收进包括年薪、奖金、提成、及各项补贴,个人所得税已由单位代扣代缴。

标准会计事务所实_证明格式【二】

兹有__

__学校/学院__

__

专业_

_同学于_

_年

日至

日在

景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实_。

该同学实_的部门是

审计部

,实_岗位是__审计助理__。

实_期表现:

指导老师签章

实_单位评价:

以上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xx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签章)

标准会计事务所实_证明格式【三】

工作证明

xx学校(单位):

同志,性别

,政治面貌

,身份证号:

。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我公司xx部门从事xx工作,工作积极,团结集体,遵纪守法,各方面表现优秀。我单位对本证明真实性负责。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

(盖章)

标准会计事务所实_证明格式【四】

工作证明

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特此证明。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盖

章: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收入证明

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

xx-xx公司

...

章: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标准会计事务所实_证明格式【五】

兹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先生/女士系我司员工,职务______________,

xx-xx年年收入为:

xx-xx年年收入为:

年收入包含年薪、奖金、提成、及各项补贴,个人所得税已由单位代扣代缴。

某某单位(公章)

工资收入证明格式范文第5篇

经常用而又简单一种(按照顺序依次书写)

1、标题:证明(正中央)

2、称谓(标头):***学校行政部:(要给哪里(谁)开的证明)

3、内容(按照以下4点依次顺序书写即可):1)开头必须写“兹有*****” 2)你要证明的原因(因什么而要书写证明)以及由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必须因果关系的成立)。3)开具证明要写明解决的问题或事情 4)最后几个字为:特此证明!

4、此致、敬礼(按照格式书写即可)

5、你的单位或部门或个人的签章。(在右下方书写)

6、日期

工作证明

兹证明 同志现从事 工作,累计满 年。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公章)盖章

经办人:

日 期:

----------------------------------

工作收入证明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 章:

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收入证明

银行:

兹证明 先生(女士)是我单位职工,工作年限 年,在我单位工作 年,职务为,岗位为 ,工作性质为(正式制 ;合同制 ;临时制 ;其他 ),职称为,该员工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有 ;无 )。

其身份证号码为:

其平均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 元

填表人签字: 证明单位(盖公章)

单位联系电话:

单位营业执照编号:

单位办公地址:

本单位承诺该职工的收入证明真实。

本收入证明仅限于该职工办理贷记卡用途,我公司并不对该职工使用贷记卡可能造成的欠款承担任何责任。

填表日期: 年 月

个人收入证明

兹有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身份证号码:XXX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年收入为人民币XXXXX元。

特此证明!

XXXX公司(加盖公章)

XXXX年X月X日

单身证明

________(姓名),男/女,(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是我辖区____________________居民,现一直为单身未婚.特此证明.

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章)

______年____月_____日

证 明

XXX单位全称:

兹证明XXX(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身份证号:),

至年月日没有办理结婚登记。

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出证单位(签章)

年月日

单身证明

兹证明__________,未婚,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系本公司员工。

特此证明!

工资收入证明格式范文第6篇

公司企业介绍信范文一______________:

兹有我单位 同志前往贵处,全权处理 事宜,请予接洽为盼!

此致

敬礼!

单位(公章)

年月日

证明

我单位 , 年参加工作,性别: 年龄: 职务: 工资收入: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公司企业介绍信范文二______________公司:

兹介绍 同志(壹人)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前来你处联系______________事宜。请接洽。

(有效期 天)

此致

敬礼!

单位(公章)

年月日

公司企业介绍信范文三介字第n号

重庆渝建交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兹介绍 (同志(壹人)身份证号 (前来你处联系办理企业网上投标报名锁事宜.请接洽.

(有效期 (天)

XX年x月x日

(单位盖章)

单位介绍信格式单位介绍信是一个单位在派遣单位人员时所要出示的信件,范文只是让大家套定的格式,介绍信也可以写出新鲜感来。

第一点:单位介绍信的概念 介绍信是介绍派出人员的身份和任务的专用信件。

工资收入证明格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1―0033―04

目前企业年金是我国正在建立的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三大支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保险)之一。企业年金是指企业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它一般由有能力的企业自愿建立,企业和个人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费用,进入职工个人年金账户,由职工在退休后领取;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覆盖、低保障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虽然我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出台了有关规定和政策来发展企业年金,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进展极为缓慢。截止到2004年3月,企业年金制度覆盖的企业职工仅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职工的6%左右。从规模来看,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04年3月底,全国建立年金的企业只有22463家,参加计划的职工仅703万人,基金结余仅492.8亿元。因此,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还不够充分。

随着国内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企业年金计划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企业年金的研究和实践中,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现状、思路和对策研究占了较大比例;而近几年,在企业年金管理、方案设计和运营监管等实践方面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深入。但是,从经济学基本理论角度探讨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研究则较少,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者基于表面数据指出,要用降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来发展企业年金的看法就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两者关系的认识将会影响到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进程及结果。因此,本文将在对基本养老保险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统计数据和经济理论的支持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应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发展企业年金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又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亟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一)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保障的财政危机

据世界银行对1995年至2050年中国人口的研究预测,2020~2030年间,中国劳动人口将不再增长,2030年之后开始下降,人口依靠率将从1990年的8.7%增长到2050年的31.2%(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发展速度快、老龄人口绝对量大以及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特点。这将产生两个负面的结果:其一,退休人员的迅速增加,以及退休费用的急剧上升,给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造成巨大的压力;其二,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养老金的增长速度,而企业也无力承担过高的缴费率,政府支付部分也极为有限,因而最终会导致老年人口养老保障水平下降。

另外,虽然养老金收入在近几年的增长速度略大于养老金支出,但事实上,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补贴(见表1)。

分析表1可以发现,这几年由财政补贴的养老金当期缺口每年一直徘徊在400亿~600亿元人民币,并逐渐呈扩大趋势,全国基本养老金收入的15%~20%要依靠国家财政补贴。而据亚洲发展银行统计,目前中国养老金的资金短缺已达62亿美元,到2033年,将升至533亿美元。财政的不堪重负,要求我国除了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外,还必须获得新的养老资金来源,以应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支付压力,弥补职工退休收入的不足。

(二)养老保险有效覆盖面小,扩面困难

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太低,仅仅覆盖政府公务员和城市地区的国有企业员工,即在大部分地区被覆盖的人群仅有20%~50%。另外,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将离开农村而选择到城镇就业,并扎根或定居于城镇。因此,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非组织化就业人员等是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总规模约在2亿至3亿之间,他们基本上被排斥在养老保险体系之外。基本养老保险低覆盖率的状况,要求建立一种新的保障制度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把养老保障覆盖面扩展到乡镇地区、扩展到广大农村、扩展到所有非国有企业。企业年金作为由企业为在职人员建立的一种养老保险机制,它的建立可以将很多非国有企业和乡镇地区的人员纳入养老保障体制中,因而有发展企业年金作为补充性养老保险的必要。

(三)国有企业养老负担沉重,养老金征缴难度大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国有企业承担着双重支付,既要为在职员工缴费,又要为退休职工缴费,这样就存在部分企业逃缴现象,进而导致统筹基金收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在职员工的工作动力,国有企业有提高在职员工养老保险额度的意愿。然而,要同时提高在职和退休职工两者的养老金待遇,则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而企业年金是由企业和在职员工双方共同缴费、由员工退休后获得的一项制度安排,企业的缴费直接体现为内部在职员工的缴费,因而也极大地调动了个人缴费意识。企业年金还可以作为企业人才激励手段。即企业通过提供完善的企业年金计划争夺高素质人才,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这也相应地激发了企业的缴费意识。

总之,建立企业年金能够增加养老金的积累,缓解由政府支付养老金的财政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带来的财政压力。另外,企业年金由企业自主建立,能够将保险面扩展到更广、更大的范围,最大限度地弥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的不足;企业年金还能促进个人和企业双方缴费意识,使个人养老计划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二、现有基本养老保险水平不应被降低

能否保持原有生活的品质是衡量老年保障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准,而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老年保障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它是指养老金收入占退休前收入的百分比,一般定义为个人进入退休期所领取的养老金与进入退休期上一年度工资的比率。养老金替代率是一项衡量个人福利损失程度,或者是表示个人收入保障程度的指标,可以衡量员工退休前和退休后生活水平在多大程度上相当。养老金替代率越高,个人福利损失就越少,受保障的程度就越高。

替代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太恰当。如果替代率大于1,说明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超过就业时期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这对于目前我国不太富裕的国情而言是不合理的;如果替代率小于1,由于消费水平具有

刚性,一旦形成一定的消费习惯就会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降不下来,因而不能满足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可能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如果替代率接近于1,则说明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接近于退休前的水平。由于职工退休前的工资收入中包含一定比例的与工作相关的消费,一般认为,80%的养老金替代率即可以使职工保持与退休前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比较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社会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见表2),可以发现我国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约为80%。从表面看来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但实际上,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只有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在起作用,没有第二、第三支柱作为支撑,也就是说,整体替代率基本上等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而国外的养老金替代率则衡量的是整体替代率,其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仅在40%左右;但由于有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因此养老金的整体替代率在80%左右。

针对80%左右的替代率,似乎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和国外的养老金整体替代率已经基本一致,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80%的养老金替代率标准,职工退休后的收入可以维持其原有生活水平的需要,而且也没有必要再建立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在这种表象分析下,当前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偏离了其基本养老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了企业年金的职能;基本养老金保障水平过高,严重制约了企业年金的发展空间,因此呼吁降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给企业年金留下发展空间。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因为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概念与一般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养老金替代率概念有很大的不同。

实际上,我国职工退休后的实际收入与退休前的实际收入存在很大的差距,退休后仅靠基本养老保险根本不能维持其原有的生活标准。究其原因,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等于80%不是实际的替代率,它只是名义上的替代率。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养老金替代率”计算中的“退休前一年度工资”的真伪性上,也就是说,“工资”的衡量尺度存在很大的问题。下面将分别从工资含义、工资与消费和储蓄的关系这两个方面,来论证我国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是有很大区别的。

第一,在其他国家,员工的实际收入和工资单上的工资基本上是一致的,它包括了岗位补贴、奖金、红利、加班费等全部收入。而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企业背景,收入中包括工资收入和福利收入。按照当前我国统计部门的标准,工资中包括计时工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计件工资与计件超额工资、各种奖金、各种津贴、加班工资和其他工资。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利益驱使,往往以种种名义发放一些不统计在“工资总额”内的收入。曾有一份关于国内某大型国有金融企业的调查报告指出,职工内退后的养老金收入对工资表中的“工资收入”的替代率为70%左右,但是,养老金收入对在职时的“全部收入”的替代率不到30%,相差甚为悬殊。据有关专家估计,从整个社会角度而言,我国工资外收入相当于工资收入的40%。

第二,再从工资与消费和储蓄的关系来分析。我国2003年城镇居民新增储蓄额16631.9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支出34102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对统计指标的解释,可支配收入等于家庭成员得到的可用于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这样算来,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应至少为两者之和,即50733.9亿元;但在我国2004年《统计年鉴》中,列出的我国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仅为44374亿元。可见,城镇居民的消费与储蓄之和远远大于国家统计的收入,即工资单收入。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我国通过工资单统计的收入,不能够准确衡量人们生活中的实际收入。

上面分析指出,我国的名义工资低于实际工资,养老金替代率为80%只是名义替代率,实际替代率将远远小于该水平,与国际标准(80%)实际上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说明我国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偏低。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是不可取的。如果降低目前的替代率,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将难以满足基本养老需求的制度设计目标,难以保证退休人员保持与退休前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要想提高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仅靠政府继续加大支付力度和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恐怕是不现实的。只有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形成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才是出路。

三、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定位

在我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应该综合考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政策定位。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应坚持采取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企业年金为辅的发展模式。

发展养老保险体系应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这是和我国的社会制度紧密相连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全体公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生产,公平分配。在现阶段物质生活有欠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做不到人人富裕,但是可以而且也应该做到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此外,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国家的公共政策,目标应该是提高社会最底层人的福利,通过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增加弱势群体的福利。而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在取得令世界惊叹的持续高增长的同时,也迅速从收入平均的国家迈进了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家行列。一个很有力的证明就是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0.4的警戒标准线(见图2),与经济发达程度相似的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也明显偏高,说明我国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这种趋势变化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否则,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基于目前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本身还不十分成熟,覆盖面又十分有限,许多非常贫穷的人被排斥在养老保障大门之外,所以现阶段的任务应是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运用再分配手段缩小贫富悬殊差距。

发展养老保险体系又必须有企业年金的支撑,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第一件大事。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企业内部职工的奉献。企业年金是一种由企业自主创立并提供的养老金计划,一般覆盖企业内部所有职工,而企业的缴费水平直接决定着该企业员工的福利水平。该计划往往与职工对企业贡献大小相挂钩,使企业利益同个人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员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员工奉献的越多,从企业得到的企业年金额度也就越大,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差别化的企业年金计划方案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稳定人才队伍。企业年金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它更多地体现了激励效率的特征;企业也可以通过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总体上说,基本养老保险的目的是向所有老年人提供收入补偿,是在追求平等和收入再分配的基础上实现的。它主要考虑的是社会公平,排除退休前的工作性质差异及贡献差异,而将每一个社会成员高度抽象化后确定他们退休后基本一致的待遇水平。而企业年金的目的是通过差别分配来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追求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两者合理地结合则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并且也满足了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

四、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现有养老制度覆盖面小和企业缴费积极性不高的三重压力,应重新构建养老保险体系。但是,不能以牺牲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为代价去发展企业年金;如果这样,只会顾此失彼。在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问题上,应该继续发展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扩大其覆盖面;在不降低其绝对额的同时,大力发展企业年金,使职工能够老有所养,逐渐缓解财政压力。而且从长远来看,两者协调发展可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向国际三支柱的标准目标靠拢,使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得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工资收入证明格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民工;工资拖欠;博弈

[中图分类号] F04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7-0019-03

中国的问题根本的是农民问题。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国改革的成就都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然而,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上演了农民工为讨要工资各种不和谐现象。如果不抓紧研究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不仅使农民工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而且日益增多的劳资矛盾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从博弈视角对我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解决进行了研究。

一、农民工在劳资关系选择初期不利地位的博弈分析

农民工进城务工,需要找到企业进行劳动。农民工兄弟,特别对于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在工资关系选择初期就处在不利地位(如图1)。

其中:R为民工工资为万元,M为企业雇佣农民工收益,α为资方在工程结束后付清工资的概率。由图1可以看到,民工有应聘和不应聘。如果民工选择不应聘,则博弈结束,双方均无收益。但是,民工前往城市的成本(路费、住宿费、餐费等)已经付出,就不能收回。也就是说,民工已经产生了沉淀成本。因此,民工选择放弃,从现实角度看并不符合民工的利益。所以,民工只能选择应聘,应聘的预期收益为:αR+(1-α)×0= αR>0,由此可知应聘是民工进城后的优势策略。民工选择应聘策略后,就将进一步策略选择的主动权交给了资方。资方有两种策略:拖欠或付清。无论资方选择拖欠还是付清,博弈都告结束。如选择付清,民工劳动获得回报R,资方也获得了M-R的收益,可以说这是双赢的结局。然而对资方来说,选择拖欠策略是上策略,资方获得全部收益R,民工却一无所有。

这种问题产生的根源有两点:(1)在动态博弈初始阶段民工处于不利地位,难以与资方进行平等的讨价还价谈判。如果选择放弃,民工就无法在城市中生存,这不符合民工利益。如果选择应聘,资方如能信守诺言,民工可以获得收益,但资方如果食言,民工就将一无所有。民工虽然明知选择应聘之后,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但仍然必须选择应聘,资方是心知肚明的。也就是说,资方(企业方)掌握着策略选择的主动权,无论资方选择拖欠还是付清,民工在开始都会选择应聘。(2)当民工采取了应聘策略之后,资方在不受道德因素制约以及法律制度惩罚或惩罚不力的情况下,倾向于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其优势策略是拖欠。

二、问题解决法律途径的困境

民工的工资被资方拖欠之后,必须采取 “讨资”(追讨工资)行动,因为工资是满足民工及其家庭基本生存需要的必要条件。讨资的策略包括两种:诉诸法律或非法手段。依靠法律就意味着依靠国家的力量救济,通过非法手段则意味着依靠私人自救。通过何种方式获得救济取决于讨资成功的可能性和讨资行为本身的成本支出,取决于其预期收益。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博弈树(图2),其中:R是农民工第的工资收入、M是企业雇佣农民工的收益、J1是通过法律途径的前期的投入成本、J2是通过非法途径的前期的投入成本。

农民工通过两种途径解决工资拖欠的预期平均收益:

V合法=α(R-J1)+(1-α)(-J1)=αR-J1

V非法=σ(R-J2)+(1-σ)(-J2)=σR-J2

在我国法律中对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没有相应的惩罚,在法院对拖欠农民工的工资案件追讨中没有增加相应的惩罚成本。在农民工选择通过法律手段的子博弈中,企业选择拖欠策略是最优策略,即α变小。

在实际情况中,通过法律手段,前期需要大量成本投入,包括提前付出诉讼费用、时间、精力以及相关的生活成本,还要提供相关劳动证明。如果民工选择利用非法手段讨薪,没有诉讼费用,时间、精力以及相关的生活成本投入成本也较低,即J1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αR-J1

三、问题的解决对策的博弈分析

解决拖欠民工工资的基本途径只能是诉诸法律,这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相一致。如何使民工选择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也就是使通过法律途径的预期收益高于通过非法途径的预期收益。在上面的动态博弈中(如图2),农民工是博弈的先行方,他们对策略的选择是依靠两种策略的平均收益为依据。农民工因自身没有资金的积累,对资金的一般是风险的厌恶者,民工选择法律途径讨资,一般需要满足以下两点:(1)通过法律途径的最差情况的收益应大于非法途径的最差情况的收益;(2)通过法律途径的预期平均收益应大于非法途径的平均预期收益。上述两点是保证了民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在通过法律合法手段情况下子博弈中,企业选择付清策略,这是民工所期望的最优结果,同时与法制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相一致,为此采取措施,要使企业选择付清是上策略。[1]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来解决:(1)为因企业和法院执行等原因而没有拿到工资的农民工提前支付部分C;(2)假设两种途径的时间精力的成本相等,法律免费援助,即J1=J2=0,这样保证了农民工通过法律途径而不至于出现直接的负收益(时间、精力以及相关的生活等间接成本除外);(3)增加对企业的拖欠民工工资的惩罚力度F1,并且F1大于R;(4)加大对拖欠工资的企业执行的力度,即α变大。

在上面的博弈中,M>0是关键,一方面保证了通过法律途径的最差情况的收益应大于非法途径的最差情况的收益;另一方面对民工通过法律途径的预期平均收益应大于非法途径的平均预期收益的补偿,因为民工采取非法手段讨资成功的概率较大,而民工通过法律手段讨资,应多种原因使α ×R时,αR+(1-α)M>δR+(1-δ)×0,保证了通过法律途径的预期平均收益应大于非法途径的平均预期收益。

在通过法律合法手段情况下子博弈中,企业选择付清策略取决于企业的拖欠民工工资的惩罚力度F1,如F1>R,企业选择付清是最优策略,(R,M-R-S)是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2]。

四、对策的实施的制度保障

古人曰: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对于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正如其他问题一样,不是没有办法,关键是想不想做,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非民工到春节时回家过年而激发的人道情感所致,也非一时的政策所能革除,根本的还得靠制度的保障。本文从博弈视角考虑,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制度建设[3][4]。

1.建立对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的法律免费援助

农民工通过法律手段追讨工资的前期投入需要请律师,需要一定的诉讼费,这对于绝大多数的民工来说,是巨大开支,甚至根本无能力支付,而且这笔费用有可能成为沉没成本。这样,很可能造成民工选择了非法手段来解决。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对于大多数民工来说,这是选择通过法律手段来追讨工资的先决条件。国家可以通过司法部门、工会部门、律师协会、财政部门等部门协调,建立追讨拖欠工资的法律免费援助机制:(1)建立法律免费援助通道,在工会部门和司法部门设立求助咨询机构,设立求助咨询热线;(2)号召动员广大法律工作者为民工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3)设立法律援助资金,为必须诉讼案件提供诉讼费用。

2.建立农民工工资应急资金

农民工工资应急资金在博弈分析中部分提前支付资金M,M在上述博弈中具有关键作用。建立农民工工资应急资金来源可以有以下几种渠道:(1)政府在财政支出中应增加其支出;(2)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的惩罚资金;(3)依靠社会力量的捐献。

3.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执行力度

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的另一个原因,是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手段不足,造成相关法律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加强行政执法,劳动监察部门、建设和工商行政等部门要联合协调执法。法院要加大对已拖欠工资企业的追缴力度。

4.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

在对故意拖欠民工工资打击的法律不够完善,造成惩罚力度较轻。如目前《刑法》没有规定恶意拖欠工资行为是犯罪,根据刑法罪刑法定原则,对这种行为就不能定罪量刑,这样就造成对拖欠者没有严厉的法律措施,当然对被拖欠者也就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对故意拖欠工资的行为没有明确的处罚金。企业用工制度不完善,如不签订劳动合同等。要尽快完善劳动立法,把《劳动法》落到实处,防止拖欠现象发生,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据资料显示,建筑企业拖欠工资比例高达70%。这需要修改包括《建筑法》的相关法律内容,在《建筑法》中重申用工保证金制度(用人单位应交纳一定费用向劳动行政部门作为担保)、禁止垫资施工、规定开发商与承包商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等等。

5.企业诚信信息制度

建立企业工资发放的诚信制度,一方面给新的要进入该企业的就业者提醒,此企业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良记录,避免民工选择在拖欠工资企业劳动,从而从一开始避免工资拖欠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增加那些拖欠工资企业的社会惩罚成本,从某些角度来看,此社会惩罚成本大大于经济惩罚成本。要让这些企业暴露在社会舆论和政府的监控之下,迫使这些企业诚信发放工资或者被市场上淘汰出局。通过互联网科技让这些企业信息公布于众,让民工在各正规职业介绍机构查到所选择的企业的诚信度。

五、后 记

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有制度设计不合理,给不守信的企业有空可利用,故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也有全社会对农民工的非国民待遇,对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不重视,认为外来农民工非本地居民的思想。对拖欠工资的企业来说,也可能是由于工程建设方资金没有到位而造成建设企业无力发放农民工的工资,各级政府应从政府投资的工程做起,及时全额付清工程款。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协调。

[参考文献]

[1]张利庠,张喜才.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6):31-35.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吉龙华.试析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保障[J]. 经济问题探索,2004,(5):119-121.

[4]王海龙.关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政策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3-26.

Contermeasures Analysis of Farmer Labour Wages Being DefaultedBased on Game Model

Fang Dach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anshan243002,China)

Abstract:Two approachs of legality and illegality be adopted to retake defaulted wages. It is right avenue according with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that defaulted wages be retaken by law.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outlines of solving defaulted wages and brings forward institutional safeguard based on some game mod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