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读书报告

英语读书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英语读书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语读书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精读课 考核方法

现今,许多高校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引用了自主学习的策略,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营造轻松独立的学习氛围,打破了传统的纯粹教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实现学习目标。在以自主学习为策略的英语精读课中,如何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值得教师思考与研究。

教学考核应对教学起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而目前各高校英语课的考核模式还没有从普通教育、应试教育中完全摆脱出来,至今仍沿用传统的以期末总结性考试和闭卷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存在方法单一、内容不全面、评价手段缺乏科学性等弊端。以自主学习为策略的大学英语精读课,除了在学期结束时适当运用传统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实施检验外,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考核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总结出两种有效的考核方式。

一、自查与互查相结合的书面作业考核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除课堂的提问回答环节外,书面作业也是教学反馈的一个重要及主要手段。长期以来,书面作业批阅费事费力,但效果并不理想。第一,教师批阅量过大。一个教师面对数十甚至数百名学生,很难在批阅过程中做到百分百纠错,特别是作文、翻译等主观题目,教师的批改任务过于繁重,难以兼顾速度与质量。第二,传统模式下,学生疲于吸收意见。学生自上小学起,习惯了“写作业、交作业、发作业”的模式,一些学生把完成作业当做无可奈何的任务,对此产生应付心态,面对发回手中的已批阅完的作业,懒于重新审视并吸取教师在批改时提出的意见。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传统的作业并没有真正起到检查和督促的作用,学生受益不大。

如何减轻教师的批阅负担,使学生受益于书面作业考核,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打破“学生写作业,教师改作业”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在课上或课下进行作业自查或互查,积极参与到批阅过程中,不但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自查作业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作业中有很多问题均由粗心大意引起,如人称、时态、主谓一致等。因此,在完成作业后,首先安排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一遍甚至数遍自查。在自查过程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作业的习惯,作业质量有一定的提高。这种习惯的养成,同样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和考试过程中细心严谨,精益求精,避免由粗心引起的错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

(二)互查作业可以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取长补短,调动学习动机。

在课上或者课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二至四人的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将完成好的作业进行互换、评阅。被评阅的作业多以作文题和翻译题为主,评阅内容包括指出单词拼写、语法等错误,并对作业整体结构的感受写下评语。在作业互评的过程中,教师将“权力”下放,充分信赖学生完成的批阅工作,不但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批阅过程中直观地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取长补短。例如,某位学生在一次作文互查中写下这样的评语:“该同学的作文基本没有语法错误,文章结构清晰,观点独特,像范文一样,比我强太多了,值得学习!”由此可见,同辈间的差距比教师的督促更能引发学生对自我的思考,找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别人的长处时,激起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三)自查或互查可以更精准地找出错误所在,弥补了教师因批阅量过大而忽略的不足,培养了学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自查是学生对自己作业的检查,而互查是两个或几个学生交换作业互相检查,批阅量小,可以充分查找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自查和互查的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由此可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并判断对错,在为别人评判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四)教师可充分利用优秀学生的资源,让他们参与到作业讲评中。

在学生互评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推荐心中的“优秀作业”,并让作者与大家分享经验。例如,在某次翻译作业互评结束后,教师让推选出的几位优秀译者站在讲台上,向大家讲述他们如何完成一段文字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碰到较难的句型句式,可以谈谈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和其他同学交流,并谈谈在批阅他人作业时发现的问题。同辈间的交流学习,比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具说服力,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激发学生读写兴趣的读书报告考核

读书报告,即读书之后的心得报告。在外语教学中引入读书报告考核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写。每个学生每学期要求阅读至少两本英文书籍,并在阅读完成后挑选其中一本书,撰写不少于300字的读书报告上交。教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阅打分。

读书报告考核方式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英文书籍,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学到知识,提高英文水平。在阅读英文书籍时,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提高文化修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深入了解其文化背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即语言输入的过程中,文化知识透过文字展现在眼前,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语言中的异国风情,而在文化背景下学习到的语言知识,才是真正地道的外语。读完一本书,写下读后感想,学生对作品的思辨能力有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撰写读书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分析作品的内容及中心思想,在回味与思考过后,得到启发,而在实施写作时,语言的组织则考查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遇到语塞、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情况下,学生会主动发现自己在语言输出时的不足之处,并设法予以弥补。在读书报告的阅读、构思及撰写的整个流程中,完成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过程,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教师对学生作品作积极反馈。当读书报告提交后,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读书报告进行认真评阅,考查学生的读写水平。读书报告不同于日常的写作练习,不受制于某个固定话题,在自由选择主题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文字水平,展现语言功底,容易暴露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实际读写能力,并根据具体情况弥补不足。此外,在评阅读书报告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选择,了解学生的喜好,并在日后的教学中,引入多数学生共同喜爱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已收集的读书报告中,《简・爱》、《老人与海》、《小妇人》、《小王子》等文学作品出现频率高,可考虑选取其中精彩片段,纳入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英语读书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一、实施形成性评估的需求分析

教学的评估根据其目的不同分为“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与“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总结性评估”又称“事后评估”,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估。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估,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估重视的是结果。形成性评估是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的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其成本低、时间短,操作简单,在国内教学评估的主要手段仍然为总结性评估,不过也产生了诸多消极的反拨作用:学生平时不专心听课,到期末千方百计从老师口中套取考试范围;学生平时作业或者小组任务马虎应付,因为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重要;学生关注的不是如何获取知识,而是如何获取考点。而部分教师不明白平时成绩对学习过程反馈及学习动机促进上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忽略学生学习过程的成长记录,把平时成绩作为调整总评成绩的手段,或者整体卷面成绩“比较难看”时,通过给所有学生平时成绩打高分的手段“美饰”总评成绩,达到成绩在各分段分布合理,呈现所谓“正态分布”效果。

因此,形成性评估引入大学课程的教学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十分必要的”。“重视形成性评估是现代教育认为‘学会怎样学习’比‘学到现成知识’更重要而注重学习过程的观念产物”。“它使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态度”。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估也许可以扭转学生学习动机不足,不重视学习过程,教师忽视教学阶段性总结和适时调整教学手段的局面。

二、研究形成性评估实施方法的必要性

虽然形成性评估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被引入我国英语教育界,但是实证研究和实施方法的论文比较少,实证研究中提及的评估方法和手段描述过于笼统,在具体操作上缺乏指导性,部分学者提出的实施方法,也是探讨式的设想,其可行性未经实验证明。阎莉等指出“国内的文章理论综述偏多,实证研究较少。有些文章虽提到一些实验,但对于形成性评估的实施方法尚未有明确的阐述”。吴昌提对本世纪前十年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统计,发现评价的方式、方法或策略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多数是基于个人的教学或理解而进行的摸索或探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及其可行性都有待商榷”。

三、评价实施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笔者参考前人的形成性评估的实证研究,归纳以下评价手段进行可行性实验:

1. 学习档案袋

要求学生把该课程批改后的每次作业和小测放入档案袋,该档案袋还收录课外阅读任务所阅读的文章及读书报告,以及小组和教师在各时期的评估意见。教师定期对学习档案袋进行抽查,学期末全面检查并给定一个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笔者在两个年级各实行了一个学期,总体效果不错。根据笔者要求,学生需要在作业和小测的批改处进行修改。在实施学习文件袋之前,笔者没有有效的检测和监督手段,在实行该方法后,学生不会随便处置返回的作业和测验纸。期末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重视教师的反馈意见并进行错误改正。通过这个手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大幅增加,因为其必须完成每周定量的阅读任务并完成读书报告放入档案袋中。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在有效评价上存在一定难度:一个学期末,每个学生的档案袋都会有大量资料,教师不可能对作业和小测的改正进行一一确认,也不能逐一阅读学生的读书报告,这将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大多数情况下,笔者是根据总体印象打分,因此对于存在的读书笔记抄袭和马虎应付无法有效核查,而且成绩有一定的主观性。

2. 小组任务

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笔者在综合英语课堂中常使用的任务型教学为小组PPT展示。学期初即设计和分配好每单元的小组任务,每小组在一个学期内需要完成两次PPT展示,每次展示限时5-10分钟,同组成员共享该成绩。

3. 平时作业和小测验

书本习题和课外阅读的读书报告在课前进行抽查,该项成绩只根据完成与否,不对具体正确率和写作质量进行打分,完成一次记满分,没完成记作零分,事后补做并自觉前来登记的给60%的分数。笔者每完成两个单元的教学即进行小测验,每次测验成绩登记在册,如学生因缺课没参加当次测验可以其他形式如作文、课文内容概括等代替小测验成绩,否则当次测验成绩作零分处理。一个学期,笔者共进行了5次命题作文的布置并全部批改,3次小测验,加上前述的读书报告和习题抽查,每个学生共有10次有效成绩。笔者把这10次成绩以及考勤记录和课堂表现按照一定权重加权平均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4.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学生在每阶段对其学习成果和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填写自评表和互评表。自评包括学生对各自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反思和各阶段的学习成果和进步的评价。互评包括对其他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组员在小组任务的贡献程度,同伴作文水平的评价等。相对于大多数学者认同该手段,笔者在此前基于实验结果提出这种评价手段有三个缺点:首先,中低水平的学生无法对同伴给出有建设性的评价;其次,为了顾及对方面子和影响同伴关系,学生不愿意完全指出同伴的错误和不当,打分偏高,偏集中,无区分度;另外,学生知道该评价的目的后,会在自评中拉高和互评中相互提高分数。综上所述,自评和互评在促进相互学习和通过对比激发学习积极性而言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不适合在低年级和水平较低学生中实施,因此笔者在该研究中不采用该评价方法。

英语读书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阶段性测试;前摄自主;后摄自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66—03

引言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学在尝试英语阅读“零课时”,强调英语阅读的自主学习性质。其主要形式是教师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让其课后完成,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辅导答疑并组织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活动。然而笔者认为要真正推广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辅以有效的测试手段以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笔者对辽宁省一所省属普通高校的英语阅读阶段性测试进行了调查,并结合自主学习理论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英语专业阅读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调查背景

长期以来,该校的英语专业阅读课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境地。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学生会质疑阅读课与精读课的区别在哪里;如果教师采用交际法或任务型教学法,在很多情况下,会由于学生课外准备不足而流于形式。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该校从2009级开始取消了英语阅读I—IV的期末考试,代以实行阶段性测试。每学期进行5次测试,每次的测试范围包括阅读教材上的若干篇文章和两篇课外快速阅读题(每学期的测试范围如表1—1所示),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其中20%是口头的读书报告。这样基本实现了英语阅读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目的,而课堂上主要是检验学习成果。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该校英语专业2009级和2010级的156名学生。其中2009级78人,2010级78人。2009级已经完成了英语阅读I—V的学习,这学期正在上英语阅读VI。2010级则正在进行英语阅读IV的学习。其中英语阅读I至阅读IV采用了阶段性测试,而高年级的英语阅读V、VI还是实行期末考试的考查方法。

(二)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是调查问卷和对学生的访谈。调查问卷由11个单项选择题、2个多项选择题组成;其中题1和题6要求2009级学生针对英语阅读I—IV和英语阅读V、VI的不同情况(如果有区别的话)分别作答。内容涵盖学习自主性、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指导性和阶段性测试的必要性。

(三)调查目的与方法

课题小组向调查对象发出了156份问卷,收回138份,有效问卷135份。2009级63份;2010级72份。在问卷调查之后,我们随意挑选了15名同学进行了面谈,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最后利用Excel2000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自主性

调查结果显示(如表2—1),53%的学生能够预习阅读教材中所有的文章,28%的学生能预部分文章。大部分学生(67%)每星期花在英语阅读课上的时间超过3小时,考虑到他们的双专业性质(英语+软件工程),课比较多,这个时间也算可观。但是72%的学生表示,除了英语阅读教材上的文章,他们课外不会看其他的阅读材料。这不禁让我们对他们的“自主性”产生疑问。

下面让我们来对比一下2009级学生对题1和题6的回答(表2—2)。前面已经提到,英语阅读I—IV采用了阶段性测试,而阅读V、VI仍沿用期末考试制度。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英语阅读V、VI上投入的时间明显少了,预习的人数和程度也远不如英语阅读I—IV。这是否和英语阅读V、VI没有实行阶段性测试有关系呢?

通过访谈,学生向我们反映阶段性测试确实可以督促他们去看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也有学生表示没预习是因为教材上的文章没意思,平时会选择其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但量上没保证。

(二)阅读策略

调查结果(见表2—3)和访谈显示,学生的阅读策略存在很大的差距与不足。94%的学生在阅读中会注意到新单词和词组,而其中55%的学生查阅阅读中遇到的每个生词,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因为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理解。37%的学生对出现频率高、影响理解的新单词和词组会通过查字典弄清其含义。一位同学访谈时说:“其他的新词要么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要么忽略。”这是符合阅读实际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阅读时不喜欢记笔记。经常做笔记的同学只占27%。据了解,这部分同学记笔记也只是记下有用的词、词组或句子。没有人做摘要。实际上,阅读记笔记有三大优点:a)记录自己需要的主要观点和特定的信息。b)便于记忆和复习。c)把说话者和作者的思想变成自己的知识。但很少有同学付诸实践。

阅读后应该进行语言的输出,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但事实上虽然有81%的同学偶尔写写,那只是因为老师要求,平时成绩里有一项是读书报告,占20%,所以不是自愿的行为。只有19%的同学看到产生共鸣的好文章会写几句。

(三)教学的指导性

调查结果表明(表2—4),只有19%的学生希望老师课上讲解单词、难句。根据访谈结果,这部分同学认为教师不用讲解得过于详细,只需要讲一讲某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或学生确实理解不了的句子。这说明学生也不希望英语阅读采用字斟句酌的精读教学模式。65%的学生希望老师把重点放在篇章赏析上,让他们能够领悟文章中所渗透的文化信息,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阅读兴趣。同样,学生还表达了进行语言交际的愿望。希望老师能组织大家讨论交流,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从阅读中接受的信息转变成交际实践的内容,实现语言的交际。

英语读书报告范文第4篇

综合以上原因,笔者发现这种思辨能力的缺乏直接阻碍英美文学教学目的的实现。没有思辨能力的提高,便没有深入的了解文学流派,各个文学阶段的历史特点的可能性,只能是死记硬背,一知半解;而没有思辨能力的培养,没有读者主动的阅读文学作品,主动思考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道德意义,语言特点,便没有赏析文学作品的可能。要想实现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现状予以关照;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精心培养。故我校英美文学教学组确立了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流程可以概括为课前任务驱动-课中问题启发-课后反馈讨论。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核心,学生是发现者、探索者。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思辨能力培养具体措施

(一)课前的任务设计

英美文学课前任务设计要本着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进行。任务要具有开放性,这样学习者在完成任务时会有成就感,而成就感是激励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的内驱力。问题的提出要具体,随着课程的推进任务设计难度要循序渐进。如在教授“英国文学”时,可以设计下列一些任务:

1.什么是英国的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复兴什么?英国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而不是请预习第二部分文艺复兴。

2.什么是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有什么差别?

3.在《简•爱》这本书中,最打动你的是那一部分,为什么?你最欣赏JaneEyre的什么品质?在教授“美国文学”时,任务可以更加深入。例如1.如何定义一个文学思潮,根据以往所学,请思考定义一个文学思潮的要素是什么?2.通过阅读英美文学浪漫主义者的作品,请思考浪漫主义的共性是什么?

(二)课中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似乎听起来老生常谈,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张绍杰,2007)。我们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求“新”求“特”,而是求“效”,行之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启发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知识构成等情况而定。启发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图片启发式、视频启发式、概念本身启发式等等。下面以概念启发式为例,例如“LeatherstockingTales”,(皮袜子系列)可以通过词义本身联想这是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Setting(背景)与Protagonist(主角)等等,“Puritanism”(清教主义)要净化什么?“-ism”又暗示着什么?“Transcendentalism”(超验主义)”本身要超越什么?如此等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思考与推断概念本身的意义,澄清概念本身.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一些复杂难懂的文学术语,学生们可以做最大胆的推断,踊跃积极的发言.谁说“文学课深奥”?谁说“文学课”枯燥?

(三)课后反馈讨论

英语读书报告范文第5篇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将大学英语教学同英美文学、文化教学相结合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关注点。对于将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可行性,陈光乐(2004),段国重(2005),段慧(2007),谭晶华(2007)等作出了精辟的分析。但是,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思路面临的核心问题—— 如何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提高文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并且就教学目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进行全面研究的文章不多。本文拟从笔者所收集的有关资料出发,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一、 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仍然处于传统授课方式的桎梏之下,在教材的编写和授课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一) 教材编写

1、 读写译教程忽略了文学性。以外版《大学英语》精读教程为例,据初步统计,一至四册的40篇课文中,真正算得上文学作品的只有五篇,占总数的12.5%,而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正是这些作品。目前很多大学所使用的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教程》,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2、 视听说教程忽略了对学生语音的纠正与训练。目前没有一本视听说教程收录了完整的语音、语调方面的系统知识。该课程虽然搭上了网络自主学习的快车,但是发音方面的错误计算机无法有效地纠正,而且大班甚至是超大班授课,也使得教师无法对于学生的发音及口语作出个性化的辅导。

3、 网络自身的超链接性、非线性、海量信息等客观因素,学习者自身生理、心理和自身信息素养等主观因素,还有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有效监控缺失等其他原因导致了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信息迷航现象。因此师生不能迷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如果想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踏踏实实地处理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4、 无论是读写译或视听说教程都没有系统地介绍、输入目标语国家的人文背景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在语言输出方面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既无法写出生动、地道的句子,也无法滔滔不绝地与他人运用目标语进行交流与沟通。

(二)授课方式

1、目前读写译教程仍然使用填鸭式教学。由于教材的编写忽略了文学性与文化性,偏重于词汇、语法练习,教师不得不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量地进行词汇方面的讲解与操练。

2、视听说教程使用话题授课方式,但达到的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效果。使用热门话题展开一个单元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由于教材对于每一个话题的讨论没有提供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学生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仍然感到自己的收获甚微。因此,对于以上的种种弊端,笔者深感有必要进行变革。

二、新思路下如何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提高文学、文化修养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强调语言的工具性,着重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提高,英语学习成了五种技能训练,在教材上一般分为《读写译》与《视听说》两种,在学生大学一、二年级开设,每周3-4学时。如前所述,由于教材编写以及授课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英语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既不能满足学生对目标语国家文学与文化知识的强烈的求知欲,也不能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单纯强调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工具性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到它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的教化力量。应该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与提高其文学、文化修养结合起来,一方面打好基础,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

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就是将学生的语言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提高相结合,在低年级打基础,强化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训练,高年级开设语言学、文学、翻译方面的提高性课程,二者相得益彰。

三、 新思路下的宏观教学安排

在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之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可以作新的调整,即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把技能训练与人文素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在一年级侧重技能训练,在二年级侧重人文素养的提高。

(一) 教学目的

新思路指导下的教学目的不再单纯地满足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技能,而是认为英语教学也能够发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与品格、增强他们的人格魅力的教化作用。换言之,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西方文学与文化的载体。

(二)培养方案

新思路指导下的培养方案作重于第一年语音、口语、听力和阅读方面单项技能的训练,第二年作重于写作、英美文学欣赏以及英语国家概况的学习,旨在培养发音准确、口头及笔头表达流畅生动、通晓西方文化的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学生。(三)教学计划

只有充足的语言与文化输入才能造就较强的语言输出能力。在借鉴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的同时,也可以模仿西方教学当中大量的阅读计划,它强有力地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新思路指导下的教学安排只是一种构想,大致可以做以下的勾勒。

在原有的学时安排之下,第一学期语音课一周安排两个学时,攻克语音关,听说课安排两个学时,听力练习融入口语课程,另外在课余布置一定量的英语简写本小说、报刊时事等阅读计划,并要求用英文撰写读书报告,定期选登优秀作品。

第二学期听说课一周仍然安排两个学时,阅读课安排两个学时,要求学生阅读各种题材与体裁的文章,在课堂上或回答问题或展开自由讨论,继续布置课外的其他阅读计划,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

第三个学期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每周两个学时,另外开设英语实用文体写作课程,语法问题在写作过程中解决,每周两个学时,继续布置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读两本英文原版小说,并撰写读书报告。

第四个学期开设英美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每周四个学时,将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融合在一起,要求上文学课程的老师同时讲授写作课程,在学习完某种文学样式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或创作性的写作或设计朗诵、戏剧表演等娱乐性活动。在课外外语系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如讲故事比赛、戏剧表演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英语短篇小说比赛、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竞赛,等等。

从以上的教学安排可以看出,以一学期16周为例,四学期共计256学时,比现有的学时增加40学时,同时要求以自然班(一般不超过50人)为单位上课,不使用分级教学,要求每个学生修满总学时。大量的课外阅读计划加上课堂内有效地指导,课堂活动和课外竞赛相结合,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学校师资不够,可以聘请高校在读的研究生授课,并给予适当的培训。

(四) 教材选择与编写

语音教材可以选择英语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如果自己编写,可以从语音、语调、语速等各方面的训练着手,在选材方面,可以加进一些绕口令、小诗或幽默故事。

听说教材,可以参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现代美国口语》及1990年出版的《当代美国口语》,既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又罗列大量的口语表达,唯一不足的是听力方面的练习少了,最好自己编写能够达到这两种要求的教材。

阅读教材的编写可以侧重社会热点话题,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另外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讨论及辩论的热情。

英语国家概况可以直接使用英语专业学生的教材,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面的了解。

英美文学欣赏课程有别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一是要精选文体,二是要精选题材,三是要精心设计恰当的写作内容。在授课内容方面不必系统地讲授文学史,而应该侧重于欣赏与模仿性写作或表演方面。

英语读书报告范文第6篇

下午好!

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英语零班教学心得。希望能与各位同事交流,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我们英语零班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

英语零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我们商学院首创的英语教学模式。零班教学,重点在于这个“零”字,就是说:老师上课的时候不讲课,全靠学生自己学。我们将这个“教学”的概念,转化为“自学”。

刚开始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很是纳闷,为什么呢?因为领导告诉我,“零班上课不讲课”。那我就犯愁了,上课不讲课,那我讲什么呢?既然上课不讲课,那要我这个老师干什么呢?我很是为难!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我知道,我面临的是一个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zhuo琢磨,我终于悟出来了:老师不讲课,那就是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学贝!教师不讲课,只是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于是,我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案。如:

分组教学、每周新闻播报、每月读书报告等。让学生自由分组在课后完成老师规定的各项学习计划,并在课堂上做展示,老师则根据每组的表现依次打分。零班教学的分针是轻课内讲解、重课外拓展。着重根据课文主题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并且由学生自己来讲。

最初的时候,同学们很难接受我的这种教学模式,有学生会跟我反映自己跟不上,觉得老师不教,课文都看不懂,课外拓展就更难了。有学生也会觉得老师上课偷懒,自己不讲,专门要学生自己学,自己讲。甚至,还有学生觉得我像恶魔,不断的给他们布置一些难以做到的东西,比如背英语新闻,还要到台上讲,比如要他们分组做英文展示的时候还要做幻灯片,大一的学生很多还是觉得很有难处的。所以,在接手零班的第一个月,我疯狂的鼓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及时表扬他们的每一个努力,不断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最棒的,他们个个是英语精英,他们具备老师所要求他们达到的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读书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病理学形成性评价教学

《病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校原有病理学考试模式采用期末终结性评价考试的方式进行,理论课考试占总成绩的70%,实验课成绩占20%,平时成绩仅占10%,基本上是单凭一次期末考试就完成对一个人一门课程的评价。学生临时抱佛脚,短时间死记硬背,也能取得好成绩。终结性评价考试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表现,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形成性评价是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芬1967年提出的,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形成过程的跟踪评价与完善,让教师与学生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理想效果的一种教学评价方法[2]。为此从2013年开始,尝试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病理学》本科教学中,希望提高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思维、推理能力等,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形成规范、完善、有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现就试点性的形成性评价,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形成性评价的课程内容与结构安排

《病理学》是本科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考试课,教学安排为理论课73学时、实验课3时。

1.理论部分

病理学分两大部分,即总论和各论,总论主要介绍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基本病变。各论主要介绍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等重要疾病。

2.实验部分

主要围绕病理学理论课所讲内容,观察常见疾病的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变特点,观看教学录像,开展病案讨论。同时还针对性开展了一些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项目。

二、明确考核方式

在每学期第一次上病理课时即要明确告知学生考核成绩的构成:期末理论考试(50分)、期末实验课测验(20分)、平时课堂评价(10分)、读书报告(5分)、临床病例分析(5分),期中测试(10分)。

1.期末考试

理论课结束后的期末闭卷考试是考核的重要一环,占总成绩的50%。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等,覆盖面广。为了拉开层次,另有部分为较高层次的应用性论述题和病案分析,书本中没有现成答案,得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2.实验课测验

实验课结束后,对所学标本和组织切片进行测验,占总成绩的20%。

3.平时课堂评价

占总成绩的10%。包括上课考勤、平时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由带习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成绩。

4.读书报告

占总成绩的5%。读书报告范围由上课老师指定,主要围绕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拓展。但必须是参考其他书籍或文献,而非教材上的内容,并附参考文献。要求800字以上,手写而非打印。

5.临床病例分析

围绕教师给出的临床典型病例,进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写出详细病例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5%。教师介绍报告写作的基本要领和格式、技巧,要求内容科学,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层次清晰,用词准确,字数不限,独立完成,不得雷同。

6.阶段性测试

主要针对已学过的理论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多次进行阶段性测试。主要题型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考核同学掌握病理学基本概念的情况。

三、形成性评价的效果

学生座谈会上,大部分学生对应用形成性评价给予充分肯定,表示以前的学习平时松懈,到期末搞突击,知识掌握不牢,形成性评价有利于督促和监控自己平时的学习,能够及时预习和复习,期末考试也感到轻松。

四、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体会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在形成性评价中,学生的测试次数、种类明显增多,并记录在平时课堂评价中。实践表明,此方法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起到了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受到激励的状态下,其学习能力仅能发挥最佳能力的20%~30%,如果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其学习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最佳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3]。2.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形成性评价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病例分析。临床病例分析使学生面对具体的临床问题,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病例,使各学科互相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病例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4]。

3.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利用图书馆的书刊及电子阅览资源、网络等前沿科技刊物广泛查阅文献,这样能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

4.加强教师自身素养,提升人格魅力

教师的教学魅力、学识魅力、人格魅力能够深深吸引学生,引导他们认真学习、认真思考。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就更加喜欢这门课程,也就更有利于教学。所以教师也需不断学习,认真备课,提高内涵,才能教学相长,互相进步。

5.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随时与学生沟通,从而发现学生的学习薄弱点。比如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并思考,假如学生反应比较快,回答问题的热情比较高,说明学生对该问题掌握较好;如果学生表情非常茫然,甚至害怕与教师的眼神接触,就应该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方式,如反复讲授或换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直至学生弄明白为止。

五、形态性评价在进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反馈要及时、个体化

形成性评价的信息反馈要及时,有利于学生根据反馈信息来判断自己的学习情况,尽快改进学习态度和方法,弥补不足,同时也有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动态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相对于学生数量而言,教师的数量相对不足,通常一位教师承担2~3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师个人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与较多学生交流的时间时常无法保证,使反馈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2.形成性评价标准要一致

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病理学课程,是由不同教师承担的。在评价过程中,不同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时掌握的标准可能不一致。因此,形成性评价要制定客观、易掌握的标准。

3.临床病例的选择

在进行病理教学时,要注意病例的选择既要能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又具有适当的启发性、趣味性,同时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4.现有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还没有达到学生的自评、互评

总的来说,通过这两年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教研室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均明显提高,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逐渐完善,其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将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白杨.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32(5):89-92.

[2]周小春.形成性评价方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63-64.

[3]高原,王哲,于丹,等.形成性评价在中医院校七年制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1):3328-3329.

英语读书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护理管理;护士长

现代管理学研究认为,护理管理既是一门独特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者注重人的塑造、人的组织和人的激励,有效地提高人的素质,并使其得到最大的能量释放[1]。如何使得护理管理发挥其最佳的作用,一直以来是护理界研究的热点与焦点。近年来,以人为本理念开始为更多的人所认识所接受。对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护理界也掀起了研究讨论热潮。作为军队系统的医疗单位,有关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研究较少,现将我院“以人为本”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及体会报告如下。

1 概念介绍

1.1 以人为本的概念

在管理活动中把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以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手段,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目的。

1.2 护理管理以人为本的概念

以人为本的原理作为理论依据,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活力,既要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又要做到护理队伍内部中的人性化管理。

2 在军事医疗单位树立以人为本护理管理新理念的意义

军队纪律的严明“令行禁止”要保持,如何引进人性化管理这种最新的观念,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矛盾冲突?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支持的辩证关系;在军事医疗单位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新理念,可以更好的维护军队纪律的严肃性,更有利于发挥战斗力;反之,在目前全社会各个行业在推行以人为本管理新理念的大环境下,如果不在军事医疗单位推行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管理理念,对于部队的战斗力则有一定的影响。

3 以人为本理念在军事医疗单位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士长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型护理管理理念。护士长应为临床一线的护士做好服务,解决护士们的实际困难,缓解心理压力,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安心做好每天的护理工作,创建宽松和谐的护理内环境。

3.1 关爱护士,营造宽松环境

护士长作为护士的引导指挥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应为护士提供同事支持系统。多进行面对面沟通,启发护士倾诉心中的困惑和压力,尽力帮助其理顺心绪,缓解压力,引导护士共同创造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相互达到最佳配合。处理好“角色”的问题,在生活中,是好女儿、好姐妹、好妻子、好母亲;在工作中,是好同事、好护士;在思想上,是时刻牢记自己是军人,要争当优秀军人。

采用温馨举措,加强人性关怀,如:科内每位护士生日时都会收到一张写满全科护士祝福的贺卡,护士生病给予真诚问候,结婚生子送上真挚祝福等。此外,为了使护士更合理地安排学习、工作与生活,科室根据护士的实际情况采取弹性排班,即护士提前一周将个人下周的特殊事由和班次要求书写于“护士班次需求本”,护士长根据护士们登记事由的重要程度和班次需求,在保证科室护理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给予护士最大限度的照顾,提高其工作效率。

3.2 维护保护护士的合法利益

军事医疗单位,每年都会有人员的变动;聘用护士也越来越多。这随之也带来一些问题。军人护士每年都有离科人员;聘用护士则更容易产生临时思想,甚至在与军人护士比较上,会产生不平衡和自卑心理,以至于可能影响工作生活。在这些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办理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加职称的评定、入团、入党。解决了他们的根本问题,更加安心为患者服务,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

3.3 加强继续教育,充分发挥护士才能

定期组织科室的业务讲座,专科知识读书报告会、护理查房,技术操作流程培训。运用“木桶理论”,对于护理团队中薄弱人群进行重点培训,挖掘其自身的独特潜力,充分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激发学习热情,帮助护士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争取做到最好。在选择责任护士、带教教员方面充分考虑到能级适应原则,发挥各级护士的作用。在文艺演出、操作比赛等活动上,鼓励大家参加,给大家创造出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自信心,增加凝聚力。

4 效果

4.1 业务水平提高

在教学计划中应本着“突出护理,加强人文”的原则[2 ] ,着重学习社会、心理、行为护理学等课程。不同年资的护士每周轮流主持专业读书报告会,结合板书脱稿进行讲解,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也锻炼了护士的口头表达能力。护士积极参加省、市护理学会举办的培训班、国家成人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学习英语等级考试和科研论文撰写。

4.2 患者满意度和科室护理质量提高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促进科室内部的和谐气氛,为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奠定基础。科室护理组被患者评为“最优秀、最有活力、最人性化的护理队伍”。患者每季度满意度调查,满意率平均为96%,连续3年患者为科室护理单元赠送锦旗写表扬信。

4.3 满足护士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凝聚力

护士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与护理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密切相关。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满足了不同层次护士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同时我们也深感到贯彻“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是我们生存之本〔3〕。

参考文献:

[1]田红云,刘怡彬.护理管理如何应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J].河北医药,2005,2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