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冬天朱自清

冬天朱自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冬天朱自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冬天朱自清范文第1篇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选自朱自清《春》)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

借鉴点

写景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感情的文章。它可以描写纯自然的山水景物,也可以描写人工的景物,还可以描写作者心中的景物。它要将这些景物的风采魅力提炼出来,以实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目的。这样的名家名篇有许多,如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西湖的六月十八夜》,巴金的《日出》,鲁迅的《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还有我们熟悉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等。这些散文写景亦写情,是我们模仿、学习的很好范本。下面以朱自清的《春》和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范本,学习他们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技巧一:调动各种感官观察景物,描写立体的画面。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有形、有色、有声、有味、有质地。它不仅看得见,还是听得着、闻得到、尝得出、触摸得了、感受得到的。所以,我们观察大自然就要调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调动我们的心理感受,整体把握大自然的特点。在写作时,将我们观察到的景物如实描绘出来,描绘出一幅立体的画面,这样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朱自清《春》中写春花就是调动了各种感官来写的。先从视觉的角度写了花的种类:树上的花、地下的野花;写了花的形、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了花的色彩“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从味觉的角度写了“花里带着甜味儿”。还从听觉的角度写了“蜜蜂嗡嗡地闹着”。让我们仿佛置身花的海洋,不仅看到花的形、色、态,还闻到了花的香,听到了蜜蜂“嗡嗡”“闹”的声音。

技巧二: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运用想象和联想将所描写的景物与人们熟悉的、特点突出的其他事物联系起来,可以更加突出所描写景物的特点。想象和联想还是多种修辞方法的基础,没有想象和联想,就没有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都是以想象与联想为基础的。朱自清《春》中“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句,就由春天万物萌发联想到了人刚刚睡醒时兴高采烈的状态,用拟人的方法将大自然中万物萌发的特点突出出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通过想象和联想,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各种野花在阳光下闪亮,在微风中微微颤动的状态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中将雪后小山想象成一位穿着“带水纹”的“花衣”的羞涩的小姑娘,既生动,又形象。“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将“水藻”想象成有精神的人,将“水”想象成具有情感的人,将“垂柳”想象成有爱美之心的人,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大自然写活了。

技巧三:观察景物要有顺序,描写景物也要安排好顺序。

大自然的景物繁多,即使在一个场景下,大多也都有多种景物,这时就需要安排好观察的顺序。写作时可以按观察的顺序来写。比如,可以按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由外到内。可以按照景物的种类,如,先写树,再写花,再写草;先写天空,再写河水。还可以按照主要在前,次要在后的顺序,如,重点是写花,那就先描写花,然后再写绿叶,写蓝天、白云,以绿叶、蓝天、白云来衬托花。朱自清《春》中对春花的描写是从上写树上的花,到中间蜜蜂、蝴蝶飞、闹,再写地下的野花,层次非常清楚。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中写雪后小山一段就是按照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写的。

冬天朱自清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 结构 抒情 语言 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散文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不仅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还应该尽可能地写得优美。朱自清最初是以诗人的身份走上文坛的,所以他的散文或多或少受着诗歌的影响,但是朱自清在散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要远远大过诗歌,他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而且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他的散文具有鲜明的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学教材里,《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诃》、《荷塘月色》、《绿》等名篇以高超的艺术成就蜚声文坛,他的散文蕴含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把读者带入一个韵味悠长、遐想美妙的艺术境界,并且在心里留下经久不灭的痕迹。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1 结构方面的风格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大多篇幅不长,随意性强,但构思独具匠心。人们在读他的散文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文中的语句非常松散随意。但是,朱自清先生再随意的散文也会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题思想,这就是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到处都充斥着精巧的构思和缜密的结构。散文《绿》,一开头就写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在朱自清的笔下,这种绿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绿了,它被赋予了灵性,因为作者情感的投入,是这片绿有了动感。我们的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作者只是顺着游历的足迹,对瀑布、对梅雨亭作了简洁而形象的介绍,没有详细地描述游览的经过。《荷塘月色》虽然一路写来,处处见“静”,但是处处的“静”,却衬托出了心中的“颇不宁静”。

2 抒情方面的风格

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是用真情实感谱写的至美之音,他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有细致状物的功力,正如他评论别人的描写艺术所说的那样,笔像“小解剖刀,银光一闪,骨肉判然”。他的抒情经验告诉我们,景物描写愈是带有“个人”色彩的绘画美,感情的抒发也就愈见真切、细致。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抒情主要分为三类:

首先是借景抒情,作者总是选取最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二者融为一体,毫不给人以割裂游离之感。如《荷塘月色》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抒情的,那淡淡的月光,那脉脉的流水,那微微的荷香,都被作者笔下的情思所笼罩,真切地表现了当时那种心绪和感情,抒发了那种忙里偷闲的情趣,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淡淡哀愁,表示了对故乡的怀念。文中写景较多,但很集中凝练,字里行间隐隐地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心里颇不宁静”的思绪。他不但把感情和周围的景物联系起来,也和历史联系起来。在这里,景色衬托着人的感情。如果没有这些景色,人的感情也无以附着,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也将受到损害。

其次是借人抒情,如《背影》中以父亲的“背影”作为艺术抒情的“泉眼”,由远而近,铺陈叙事,字字句句融注了惦念父亲的感情和无以孝感的痛惜之情。语言凝重,对父亲的怀念着之情溢于言表。“背影”描写清淡质朴,情真味浓,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是作者描绘的重点。父亲岁数大了,加之境遇、心情不好,行动不便,但却要坚持亲自去买橘子,给儿子路上吃。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写得非常细,我们读这些内容,肯定不感到“繁”,只能感到父亲形象的高大。父亲的背影可谓凝聚了“千行辛酸泪,万斛亲子情”啊!

第三类是对日常生活事物的抒情,平时看似不经意的生活小事,却在朱自清的笔下散发出浓厚的哲学意味,通过娓娓动人的叙事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情意化”,质朴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获得另一番抒情的“声色”。例如,《冬天》,写了三个冬夜的三件事之后,文章结尾说: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总是温暖的。事情不仅简洁,甚至朴拙,但却格外生动传情,体现了真挚美。

3 语言表达方面的风格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朱自清主张“用笔如舌”、“用笔入画”,他的散文多采用“活的口语”,特别注重语言的锤炼,但在运用语言时,决不矫揉造作,加以修饰渲染。在他的散文中,它的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平易淡雅,如早春晨曦、晚秋山泉,给人们无限自然清新的感觉。如《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把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展示在你面前;“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把春风的轻柔,温情送入你的心田;还有写草、写花、写人的活动,这些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沿用了生活中的口语,形成了朴素、自然的语言特点。对春天中人的活动描写一段:天上风筝渐渐多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语言形象、新颖,含意深刻,把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写得如此鲜活,不能不给人以振奋向上的力量。让人在欣赏文章的同时,在脑海中也能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例如在《荷塘月色》中 “蓊蓊郁郁”的树,写出了树木的繁茂;“曲曲折折”的荷塘,表现出荷塘的形状,使读者产生空间的想象; 以“层层”刻画出荷叶的深度,让人眼前展现出荷叶的风致;“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则反映树的错落有致,开阔又有立体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利用“通感”的方法,把“嗅觉”(清香)转化为听觉(歌声),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给人以神奇般的感受。

事实上,凡是获得伟大成就的作家,都具有自己鲜明的写作特色。朱自清的散文有情致,有风趣,有诗的意境。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写出与文言散文媲美甚至超过它的精品,这是朱自清作为一位语言大师对现代汉语的重大贡献。他作为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像一面镜子一样将永远烛照后世!

参考文献

[1] 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完美的人格.三联书店,1987.

[2] 蒋荫楠,严迪昌.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冬天朱自清范文第3篇

进入语文的天地,朗诵上口,和朱自清一起领略“春”的美丽,和梁衡一起体会“夏”的热烈,和何其芳一起收获“秋”的硕果,和老舍一起感受“冬”的清逸飘秀。见识过神奇的春、夏、秋、冬,我们再一起去“看云识天气”,和鲁迅一起放放“风筝”、放飞心情,与莫怀威一起“散步”……语文的天地,无不多姿多彩、各具风韵;语文的天地,永远领略不完;语文的天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语文在哪里?语文就在人们的生活里,语文就在我的朗读里:“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真善美的使者;语文,是高悬在假恶丑身上的达克利斯剑;语文,是我永远的朋友!

冬天朱自清范文第4篇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提炼思想、提高修养、积累知识、储备材料、借鉴写作技巧,无不仰仗课内外的阅读。对于“行万里路”的机会不是很多的初中学生而言,阅读就成了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少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学大师的典范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构思严谨,语言凝炼,而且在写作技法上都堪称传世佳作。因此教师通过课文的示范教学,不仅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把课文当成学习写作的典范,获取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的第一手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以教材为依据,尽最大可能挖掘其中的作文宝藏。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的第三单元――“感悟自然”的教学中,可以挖掘出以下的关于写景的作文宝藏:

一、寻找写景的源泉

当我们深入到本单元朱自清的《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这归于作者用眼观察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象,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写景散文的写景艺术也是值得称道的。在大师的笔下,宜人的气候,理想的境界,美妙的雪景,明澈透碧的水,都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这一切源自于大师对第二故乡的深切热爱。本单元的《夏感》和《秋天》也属这一类佳作。

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的美的事物。如自然界的高山飞瀑、日月之霞、苍松翠柏等;社会关系中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亲情的行为、情境,还有品格高尚具有美德、受人崇敬的众多人物,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记忆、尤其是对生活感受最深,为生活所扣击心弦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心潮起伏,这些都是创作的源泉,也是主题产生的根源。因此,学生要把作文写好,就必须要像作家一样深入生活,体验生活。

二、借鉴写景的手法

优秀的散文家常被誉为丹青高手,他们总能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一幅幅充满意境的画面。

第一,高低结合层层铺叙的写景方法。“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通过从高到低,高低结合的层层铺叙,顺序井然的描绘,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济南的冬天》里,老舍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然后再饱览那一城山色。由大到小的写来,从山到水的写来,层次井然,错落有致。

第二,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写景方法。朱自清的《春》中,描绘春风的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就是把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感觉结合起来,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第三,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在《春》这篇文章中,作者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写桃花、杏花、梨花,还有遍地的野花都是实写,而“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虚写。《济南的冬天》中对白雪矮松、小山的实描中,融入了作者的想象与希望,所以才有小山的细语,薄雪的羞容,水藻的精神,虚实相映,含蓄蕴藉,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第四,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春》这篇文章描绘春花,就采用了这种写法。“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是动景;对桃花、杏花、梨花,还有遍地的野花的描写则属于静景,动静结合,使景色显得有声有色,富有韵味。《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也采用了这种写法。“山尖全白了”是静景,因山色与天色相融,在光与色的作用下,又产生了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仿佛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腰的薄雪是静态的,因阳光的“斜射”“微微露出点粉色”,既有色彩的变化,又有情态的显现。

冬天朱自清范文第5篇

时间匆匆如流水,我们要珍惜时间啊!这是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后最深的感触.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时间的紧迫.

《匆匆》这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来去匆匆感到无奈和惋惜,也表达了自己不想虚度此生.

有人说过,时间是留不住的,是匆匆的!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的。不信,您想想看,谁能把时间留住呢?过了今天,到明天:过了明天,到后天,而这些日子却都不可能再出现。朱自清一生写了多少不朽的作品,但他也认为自己的日子白过了。我们也一天一天地长大。但试想一下,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做过些什么呢?除了徘徊,便是匆匆;除了匆匆,就是徘徊。我们的日子来去匆匆,没有剩下什么。从现在起,我们是否应该珍惜时间呢?

是的,其实有许多伟人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都是惜时如金的人!我们敬爱的,日理万机,一夜就审阅一尺多高的文件;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废寝忘食在屋里写作;雷锋叔叔为了帮助他人,使他挤出时间学习和为人民服务……谈门的精神多么让人敬佩!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分秒必争的人他们都要做“时间的主人”。可是我却爱理不理,每到冬天的早上,我总是躲在被窝了不愿出来,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我仍丝毫不动,直到妈妈叫我才懒洋洋地起床。起床后,一看表,15分钟已经过去了,没办法只好望“表”兴叹!快快洗脸,上学。

冬天朱自清范文第6篇

朱自清感叹: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你,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时候就如流水一样匆匆流去。

时间如风,抚摸着翠绿的杨柳,从我们的身边缓缓吹过,时间如雨,滋润着大地,使得万物复苏,而到冬天万物枯萎了,而春天又开始萌芽。时间就这样一复一日的过着。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六中4年级8班 杨俊杰

冬天朱自清范文第7篇

“天街小雨润如酥,遥看草色近却无。”春天应该是绿色的吧?那柔柔嫩嫩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你从料峭的春寒中蓦然发现这似有似无的绿色,你枯寂一个冬天的心灵又会怎样的生出一份感动?是绿色开启了春天的序幕。接下来如剪的二月春风便剪出了嫩绿的杨柳,春天有了绿色森林便热闹起来了。

当然,朱自清笔下的《春花》是最绚烂的、最热闹的。“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是百花装扮了春天,让春天五彩斑斓。

我想,春天还应该是蓝色的。有蓝色的天,才有白白的云与暖暖的斜阳,然后是小道上悠然的觅春的一个我。

冬天朱自清范文第8篇

我去了壮阔的天安门广场、气势恢宏的故宫、景色宜人的颐和园……这里所富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让我叹为观止!

我也去了曾举行过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和“水立方”,凝聚着先进科学技术的中国科技馆……这里现代化的气息和生生不息的活力让我大为振奋!

当然,这次北京之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清华大学。

踏进清华大学的校园,我顿时肃然起敬。校园广阔,折射出清华的大气。高大耸立的教学楼,宽阔平坦的绿草坪,交织的柏油马路和来来往往的自行车,均显得井然有序。浓郁的学习氛围和独特的人文气息让浮躁的心顿时安静下来,而开放的管理模式也体现了清华海纳百川的胸怀……

在朱自清漫步过的小池塘边,我情不自禁地开始朗诵起《荷塘月色》中那绝美的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尽管是冬天,池塘结了冰,但是我走在塘边,依然可以感受朱自清那个“独处”的世界。

清华出了不少名人,像闻一多、梁思成、华罗庚等,当然也有许多甘心默默无闻的优秀人才,他们都在为国家的强盛、人类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作着贡献。

我坐在草地上,幻想着有一天我也能在这里上学。是的,当我离开自己的那个小小的世界来到这里时,我便明白自己不能再安于现状,人应该看得更远。从此,我把我的梦安放在了北京,安放在了清华。我至今还记得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君子当刚毅坚定,奋发图强,容载万物。我将这句话铭记在心,努力学习,不抛弃不放弃,向着我的理想迈进。我也坚信将来有一天我能在这里读书,也能像那些前辈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奉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