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神农氏尝百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
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最后却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来源:文章屋网 )
神农山位于河南省北部沁阳市紫陵镇北面的太行山延脉,它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A级优先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儒道佛文化名山、中国城市第一媒体旅游联盟举办“首届中国旅游品牌景区”总评榜当选“2011年中国最具实力景区”。那里群山巍峨雄伟,其主峰紫金顶海拔一千余米,传说是炎帝神农氏祭告天地,祈求五谷丰登的地方,也是南太行著名景观之地。一路上和朋友们嬉笑游玩,难掩兴奋的心情。
从停车场出来不远处便是景区大门,一块立石上赫然刻有“神农山园区”几字,再往前一座雄关似的山门横现在眼前,门楼高悬匾牌,“神农山”三字格外醒目。进景区走出约百米处,端坐在广场中央的是纯铜神农氏塑像。头生双角、手捧五谷、一副顶天立地的帝王之相。这里群山环抱,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整个广场分三层,寓意天、地、人三界,主坛有4个登坛步道,寓意一年有四季,祭坛周围有12块讲述炎帝生平事迹浮雕,寓意一年有12个月,祭坛底层的环坛路共24圈,寓意24节气,每圈由365块青石铺成,寓意一年有365天。祭坛周围的八只灵兽分别是青龙、神马、朱雀、猛虎、神鸟、白虎、神牛、玄武,相传曾为神农氏作出了许多贡献。唯独神牛更不同凡响,有一典故系之。相传其曾为神农叨来草药,为民治病,其背上常落一透明之鸟,传为神农之女所生。神农令鸟叨食百草,每食一草,必观其在腑脏内之变化,终创《百草经》一书。面对铜像俨然而望,庄重而慈祥。我们朝拜神农像后便从侧面向上前进。
山势险峻,宽厚博大,犹如张开双臂拥入游人。山路陡峭。石阶随山势而上,山路曲折盘旋,三千余石阶犹如天梯,连接峰顶与谷底,高险难攀,其状难言。遥想洪荒之时,吾祖神农翻山越岭,辨谷尝草,风餐露宿,艰辛备尝,随暗自明誓,当效神农,以奋力登上山顶为荣。正低头弯腰时,眼前忽地蹿出几只猕猴,或蹲于石上,或来至身旁逡巡,目光狡黠,神态极为顽皮,令人忍俊不禁。这里的猕猴,每一只都是红脸蛋、双眼皮的美人猴。它们或在断崖石壁间腾挪跳跃,或与游客嬉戏逗乐,过着悠然自乐的生活。景区猕猴均为野生太行猕猴。
过了猕猴苑继续向山顶前进,忽然发现山腹之中矗立一殿,煞是壮观,是为三皇殿,供有天、地、人三皇。门口一联颇耐人寻味,联曰:神农济世尝百草,伏羲为民制九针。峭壁之上一檐角凌空斜出,内有一小洞,溜光发亮,名曰女娲洞,供奉女娲娘娘神位,其东侧则为伏羲、女娲合婚台,据说此亭廊创于元圣正年间。山路愈险,游兴正酣,忽而空谷间传来几声鸟鸣,抬头望去,半空的索道正穿行在云雾间,仰望峰顶不见顶,俯视谷底深幽幽,令人叹为观止。空中索道上,缆车一个个飘然而过,从那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乘坐缆车如腾云驾雾,冉冉而升,鸟瞰脚下的神农山美景让人欣喜。
到达缆车终点,朋友们有些累了,我由于经常爬山,身体素质还行,不觉得累。为了大家着想,还是坐下来休息一会,等等落在后面的朋友。
已是早春,山中岩石仍是光秃,少许嫩草若隐若现,日光之下,仍有阴凉之处。登到险峭之处,不少游客已是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忽然,眼前一亮,一簇簇山桃花在山涧里,悬崖边迎风起舞。远远望去,好似群山犹如换了一身粉红春装正笑得灿烂。我们又惊又喜,纷纷驻足品赏,正是“人间三月才芳菲,山中春光惹人醉”!沉浸其中,缓解了几分疲惫。
险山皆美景,登高揽名胜。终于抵达要害险峻之处。三门已在眼前。犹如虎踞龙盘,自成天险,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我第一个到达一天门稍作休整,准备继续前行,由于几个随行的朋友不经常爬山累的不行了,无论我怎么说也愿再爬了,接下来只剩下我自己,我暗自告诉自己:“胜利就在脚下,坚持就是胜利。”穿过三门,山顶在望。忽然一株白皮松映入眼底,苍劲挺拔,植根雨崖壁石缝之中,这里人称其“拜客松”。
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终于登上了海拔1028米的紫金顶。我环望四周自叹道:“会当凌顶绝,一览众山小”,征服者的荣耀抵消了疲劳。一株白皮“长寿松”屹立山顶,树冠高大,昂首挺拔,寿龄达3800余年。人们视之为神物,有些许游客礼顶膜拜,争相祈福。顶端一块小平台上,地上之石犹如“棋盘格”,游人在此放松筋骨,或摆姿拍照、或瞭望观景,不亦乐乎。在神农坛登高望远,但见群山环抱,气势万千,蔚为壮观。脚下,云雾翻滚;耳边,山风吹过,恍惚之间,顿觉一股灵气弥漫开来,一“仙”字跳出脑海,一人立于山边,潇洒自在。朦胧之间,似见神农在此设坛祭天,造福苍生,惠济百姓,创下不世之功勋,真乃华夏民族千古传颂一帝。
从紫金顶北望,一道峻拔山岭象一条巨龙蜿蜒起伏,跌宕不驯,奔向太行山的层峦群峰之中,其石灰岩构成的山体又像人工堆砌的长城一样,被地质专家形象地称为“龙脊长城”。龙脊长城最高海拔1020米,整体长约11.5公里,现开发游览线路2.5公里。龙脊长城有五奇:一是岭奇、二是松奇、三是石奇、四是路奇、五是景奇。我已心动,便顺着岩壁搭建台阶踏了上去。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对于少有攀岩经验的人来说要从这里下去很困难也太危险。等了一会后面的人还没有上来,我休息20分钟,还是独自上路。顺岭而行,两边是刀劈斧削的悬崖绝壁和深不可测的幽谷险壑,一步一景,一松一景,一石一景,是神农山风光绝佳之处。如果说攀紫金顶是登高观景,那么游龙脊长城才是历险揽胜,才能真正体会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受。下山走的是人工梯,这条线路有一部分顺着山脊婉延,绝岭之巅生长着资态万千的白鹤松,有的树龄长达三千九百余年,夏朝时就生长于此。由于是初春,后山道路上的冰水还没溶化完,并且没有扶手。只有从一线天改道到王母洞,沿原路返回,走到猕猴苑坐缆车下山。
的冲泡,可以稍增加一点投茶量,最关键的是水一定要开,泡的时间一定要够,否则滋味就不能够充分展现。至于投多少茶和泡多长时间,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口味摸索―下了。建议茶友们将茶煮来喝,更加能体现茶的香滑柔甜的特性
一个顶极的台湾普洱茶人,有一款他称之为“神农一叶漂”的特制普洱茶,其实就是。
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茶)而解之”,按照那位顶极台湾普洱茶人想象的描述,神农氏在出发去尝百草之前,是在一棵大树下烧着一锅水备着回来喝的,而这棵树刚好就是一棵大茶树。一天下来,神农氏吃了一肚子的毒草,挣扎着回到大树下,这时火已灭,烧开的水已凉。温水里漂着几片大树叶。肚子奇疼的神农连叶子也顾不上拣出来就把大半锅水喝完了。说来奇怪,那半锅微苦的水除了透出丝丝回甘外,立马止住了神农的疼痛,七十二毒就这样被解掉了。神农既然是肚子奇疼,叶子又是自动漂到锅里的,那也就不可能是细嫩的芽叶,肯定是老树了。
台湾茶人由此命名了他的“神农一叶漂”。
如今在茶圈子里所讲的“”,有一种说法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古镇易武也与版纳的其他茶山一样,贯彻执行上级的文件精神:改造低产茶园,栽种高产优良茶种茶树。一夜之间,许多百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惨遭砍伐,茶农们把砍伐倒的茶树上稍嫩点的老叶采回家里,制作成当地人爱喝的粗毛茶一一老帕卡,也就是今天令人称道的大茶。另外的一种说法更为贴近现实:并非某几座茶山专有,但凡茶区,茶农们采摘茶叶后,在杀青和筛捡时会将一部分看样不好的叶片捡出来,而在进入揉捻工序时,嫩的芽叶会卷成条索,有些稍老的卷不起来,仍然是伸展的一大片,这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了。
按照以上的两种说法,一般都不是被主动采摘下来的,因此要喝到成规模、有产量及品质保证的还真是不容易。
口感不苦不涩。香味独特,而且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所以,无须陈放,在当年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喝,它也具有越陈越香醇的品质特征。当然有个前题,必须是足够树龄的。
司马迁在開篇的叙述中述及:黄帝是趁神农氏衰敝而兴起的。一般以神农和炎帝为同一个人的不同称号,可是,战国已有不同说法,《国语·晋语四》首称“炎帝”。《逸周书·尝麦解》、《尸子·重治》、《庄子·盗跖》、《商君书·画策》、《韩非子·五蠹》均称“神农氏”。《易传·系辞下》第二章所列的顺序是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等,所谓“包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吕氏春秋》中炎帝、神农開始混用。但《管子》中有这样的话:“管仲日:‘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皆受命然后得封禅”’(《管子·封禅》),明显透露出神农和炎帝代表着不同的两家。也许神农和炎帝本来代表时间上有前后的历史时期,甚或形态上有一定差异的原始文明,而未必是同一个传说人物,但是因为这两个部族在社会状况、精神和生活等方面又有共同性,或者因为部族间存在特殊的血亲关联,所以二者被纳入同样的族系。
今天的人们一般是炎黄连称,但是实际上炎黄不仅意味着两个半神半人的传说人物,炎黄还代表着原始社会不同阶段或不同形貌的人格化。值得引为注意的是:我们一般的炎黄连称,关注的焦点是炎黄的一体性、共通性,时代久远,他们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開山者,对中华文明肇始之功难分伯仲,在大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神灵信仰方面有相似性、互补性,连称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对他们之间的区别——这牵涉到他们所代表的时代内涵的差异——因而没有给予尽可能的辨析,不免会造成我们对原始社会演变过程及意义看法上的缺陷。实际上根据后世文献载传资料和考古发现,他们的差异也是斑斑可见的。
从《太史公书》看,炎帝在中华历史大舞台上一上场就是个悲剧性人物。我们说炎帝是悲剧性人物,并没有贬义,相反,炎帝正是以悲剧性面貌出现而体现出其崇高和悲壮之美。神农氏统治后期,“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这里说神农氏“世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衰败下来?黄帝又强盛在什么方面?为什么原因?这中间正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末期剧烈递变的信息,应该加以追问。
怎么看神农时代及其文明形貌?从后世对其功绩的歌颂中可见一斑。郑樵在《通志》中对炎帝列有400字的正传,炎帝有七大名号,即神农氏、烈山氏、连山氏、伊耆氏、大庭氏、魁隗氏、人皇,七号基本上是其各种功德的浓缩。他还是在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帝号的人,比如炎帝、赤帝,有时与神农合称,叫做炎帝神农氏、赤帝神农氏。“神农氏”,标榜的是功业,说明他是远古农耕文明的開创者,“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岛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管子·轻重戊》);“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日农,能殖百谷”(《礼记·祭法》);“神农教耕而王天下,师其知也;汤武致强而征诸侯,服其力也。今世巧而民,方仿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以随世禁,故千乘惑乱”(《商君书·算地》)。他还发明或改进农具,“包羲氏没,神农氏作,靳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系辞下》第二章)。“烈山氏”,隐含神农氏用火烧荒垦殖,反映了原始人刀耕火种的农耕方式。炎帝称呼中的炎字透示炎帝与火有关,《左传》有:“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管子·轻重戊》说炎帝用火煮熟食物,使人民吃了不生病。这些可能就是说炎帝“以火承德,故称炎帝”(《汉书·律历志》)的真正由来。炎帝的另一个重要贡献体现在对草药的发明利用上,《淮南子》说他“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遇七十毒”。驯化野生植物、刀耕火种、农具的发明改进、火食和草药等几大发明对原始文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主要是依靠这些,当时的农业生产力得以提高,因病减员得到控制,直接导致人口的繁荣,这在原始社会意味着其部族必然会强大,也意味着其向心力和威望的提高。
中国上古開拓时代主导者的地位得以成立,都要靠自己或先人实际有利于人民的功业,正如《管子·形势解》说的:“古者三王五伯,皆人主之利天下者也,故身贵显,而子孙被其泽……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禹身决渎,斩高桥下,以致民利;汤武征伐无道,诛杀暴乱,以致民利。故明王之动作虽异,其利民同也。故日:万事之任也,异起而同归,古今一也”。神农氏成为盟主,固然靠的是以农耕利民的生存之道,后世对此可以说形成了共识,这或者可以称之为民族“集体记忆”。
神农时代在农业上有划时代的成就,所以历史上有神农之教、神农之言、神农之道等说法,可是就政教制度而论,可能还处于自然化与人工化的门槛。《庄子·让王》称:“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试往观焉’。至于岐阳,武王闻之,使叔旦往见之。与盟曰:‘加富二等,就官一列’。血牲而埋之。二人相视而笑,曰:‘嘻,异哉!此非吾所谓道也。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喜;其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乐与政为政,乐与治为治。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今周见殷之乱而遽为政,上谋而下行货,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为信,扬行以说众,杀伐以要利。是推乱以易暴也。……今天下圈,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如避之,以絮吾行”’。这折射出神农氏的政治是以自耕和自治为特色,而伯夷、叔齐看来信奉神农之道。《孟子·滕文公上》的相关章句也可以见证神农氏之教的特质。楚国“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到弱小的滕国鼓吹自食其力、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应该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孟子与相信许行的陈相展開对话,利用劳动分工的理论驳斥自耕而食、自织而衣、以物易物的农家言论,反而透显出神农氏教导的思想底蕴。《淮南子·主术训》说神农氏据有天下是“养民以公”,同样反映了古人对神农属于典型的原始黄金时代的认识。
我们再看看黄帝部落崛起的方式和原因。商鞅称,“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故时变也。由此观之,神农非高于黄帝也,然其名尊者,以适于时也”(《商君书·画策》)。商鞅敏锐地看到炎黄传说中潜在的意义,他指出这其中的变化是“时变”,即重大的时代变迁。他有关神农和黄帝时代性的对比也告诉我们:神农依靠的是自然农业,未曾在刑法、政治和军事上及时发展;而黄帝则在政治、礼仪和军事上作出了创举。因此,神农氏和轩辕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变迁。神农氏还处在自然自发的自治之中,契合于后世道家信奉的自然无为之道;而黄帝部族開始走出自然,进入人工社会的建构。
《庄子·盗跖》篇借盗跖的口说:“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这里说神农氏时代比较淳朴简单,黄帝取代神农过程中,先和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列子·黄帝》),接着又和蚩尤部落进行过恶战,血流成河,这些在历史上都不是独家孤说,应该是可信的传说。《庄子·在宥》篇指责“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肢,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然犹有不胜也”,这说明黄帝时代在仁义法度上有进展,这些都是超越自然化的人工社会理念。《易传·系辞下》第二章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历史上多家称黄帝发明衣服制度,看来不是空穴来风。可见,黄帝部落的崛起主要是在神农氏农耕发展的基础上開创了新的社会性建构因素,主要是政治、伦理制度和兵器军事方面的。
综上所述,炎黄部落其实是有分别的,可以说炎帝神农氏依靠的主要是自然化的农耕,而黄帝在政治军事上超过了炎帝部落。所以,从一方面看,炎帝衰敝是历史的必然。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历史的必然趋势不等于历史可以隔断过去。这符合历史进退得失的辩证法。实际上,炎黄两个部落也象征着中国上古完整历史中前后并列或相随的不同阶段,即自然化程度较高的阶段和走出自然化的门槛。若论得失,他们都有经验教训。神农氏得在合乎自然农业和自发自治,失在没有及时发展生产、制度和军事实力等。黄帝可能在延续炎帝农业文明基础上及时開创了社会变革,在这里,后人和前人的社会拉開了距离,而在漫长的原始社会,这一般是通过人和自然的距离、关系反映出来的,即黄帝文明在人为、人工上有大的进展。“祀”和“戎”在古中国特别受看重,其实“戎”是更重要的因素。在远古历史上战争一般是历史前进和改变的最大动力,黄帝多次发动的剧烈战争,在促进历史积极变革的同时,对生命和自然生态以及相关的信念当然也是莫大的破坏。
后世思想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黄帝和战国最显赫的黄老道家是合流的,更多地受到黄老道家,也就是政治化道家的弘扬,以后逐渐得到儒家的青睐。炎帝则更多地成为庄子代表的道家以及农家学派标榜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先驱。
位于湖北省西部的神农架,是中国内陆罕有的没有被玷污的原始森林,总面积达1618平方公里,广大的林区囊括了3700余种植物,为1060余种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原生态环境。当然,这里不仅生活着金丝猴、白蛇等67种珍稀野生动物,据说还隐藏着许多相传千年的神秘生物,比如来自史前时代的“驴头狼”、隐没于茫茫林区中的“野人”……
木鱼镇,就这样静静地位于神农架林区中,从卫星图上看,这个小镇的旁边多是空白――这意味着,它的周边多是无人区。在这里可以触摸到来自远古洪荒的传奇:神农氏尝百草、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还有那被原住民挂在门上辟邪的被称作“吞口”的木雕面具,它一副凶相地看着森林深处,据说已有千年历史……
救命仙草金钗
“架木为梯”的深山药农
在神农架林区,至今流传着关于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原始无人区里尽是高山峭壁,以及莽莽丛林和清澈溪流,为中草药的生长提供了最好的环境。木鱼镇旁,就是以药材闻名世界的老君山和小当阳地区,部分区域里生长着超过100种的珍稀中草药。
这些药材效力各异,名字也很奇怪:过江龙、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七叶一支花……如果说昔日神农氏教会人们辨别草药是一项丰功伟绩的话,那么作为药农的神农架采药人,则无疑是神农氏精神在当今的延续――在木鱼镇街道上,有许多中草药店铺,里面的草药除了人工培育的常见品种,还会有一些野生珍稀草药,它们多半是靠药农在原始森林中攀爬峭壁,以生命和鲜血采摘换获的。
采药是木鱼镇的支柱行业。40岁的付先华是众多药农中的一个,从18岁出师开始,他采药已经有20多年了。
老付是相当传统的人,每次上山采药,都会按照先辈的教导精心准备:首先要准备两截坚硬的毛竹竹筒,戴在双手的手腕上,传说手上戴着毛竹筒进山,如果遇到野人,不仅能保护自己的手腕,还能趁着野人大意之时,抽出手来逃脱。据说这还是被贬到这里14年的唐朝庐陵王李显提倡的,他当时就在神农架大九湖囤积兵马,准备东山再起,对抗自己的母后武则天。
除了一些补给品,必须要准备的还有一条20米左右的麻绳,绳子一头缠着红绸子,药农们管这个叫“红绳”,有大吉大利,保佑平安的意思。绳子是药农们采药的重要工具――所谓“架木为梯”,就全靠绳子打结来操作。相传神农氏当年就是以滕树皮为材料打结为梯,攀登山岩,这项手艺在药农手中代代相传,在木鱼镇,3岁小孩都会打“梯结”,被称为“神农架人的绝学”。
万事俱备后,老付便开始进山。采药的过程其实更多是寻觅和探索,这需要药农们既要有一副翻山越岭的好身手,又要有常人没有的细心和耐心。他们往往要深入到一般人不敢进入的深山,才能采到好的草药――老付经验丰富,往往只需要观察一眼,便知道什么环境会生长什么样的草药,什么贝母、扣子七、打破碗花、当归、珍珠香等,他都能信手拈来。
在老付的印象中,最珍贵和最难采的草药当属金钗,这种被誉为“救命仙草”的草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它的生长条件极端苛刻:不仅要求生长在深渊的悬崖峭壁上,悬崖下水面反射着阳光,往往刚好还能照到它生长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周围还得有神农飞鼠做邻居,因为金钗要依靠飞鼠的粪便――五灵脂作为自己的养料。
当地人管采金钗也叫“打金钗”,药农们找到这样的悬崖后,须放绳下崖,全程没有安全措施,完全依靠自己敏捷的身手和“架木为梯”的娴熟技术,一点点移动到金钗生长的崖边。传说中,飞鼠为了保护金钗,会咬断药农的绳子,有不少药农为了打金钗而摔死在悬崖下。“我运气好,曾经采到过七八株金钗呢!”老付说到这个传说时,呵呵一笑,脸上满是自豪,后来我偷偷打听了一下,那几株金钗,他都卖出了上万元的好价钱……
木鱼的狩猎之道
最后的神农架猎人
在木鱼镇以北的小当阳地区,有一个祭祀神农的神农坛,这个依山而建的祭坛修得气势宏大,上面雕着图腾,柱上雕塑也是牛首,颇具来自远古的气息。而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这座祭坛最初并不是祭祀神农氏的,而是神农架的猎人们祭拜天神的地方――神农架庞大的原始森林中,生活着庞大的动物家族,狩猎,自然就成为古代神农架人的重要生产方式。
狩猎的历史在神农架延续了大概有上千年,对于他们而言,打猎获得的兽肉可以作为食物的补充,毛皮则能做衣服,或者拿去贩卖成为收入来源。过去的神农架人认为山狍野鹿、豺狼虎豹、野猪野兔,都是天神放养的家畜,只有祭天才能得到猎物。打猎之前,会由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召集大家,然后到祭坛祭拜神灵――私自进山是不允许的,大家认为会惹怒神灵,遭来祸患。
居住在木鱼镇的何云清,曾是神农架老猎人中的一员,他的祖上三代都是猎人,对于狩猎有着丰富的经验,在他家里,何云清向我展示了猎人的工具:废弃的土铳、猎刀、筒、香签筒、子弹袋、牛卵子皮火药囊,这些都是行走神农架的猎人所必须具备的。
猎人往往都非常善于伪装,每个合格的猎人都要会搭棚子,何云清就从他爹那里学会了这门技艺――这门技艺要求就地取材,用草木枝搭成可容纳一人的棚子,猎人端着土铳蹲守在棚子里,往往一待就是三四天――大型猎物才可能到来。
为了提高成功率,神农架猎人往往还会一种利用树枝做陷阱的技巧:将大树的树枝强行弯下,用绳子一头拴在树枝上,另一头留一个活套绳圈卡在地上,若野兽路过踏进绳圈之中,就会踩松卡子,由于树枝的弹力作用,绳圈就会立即收缩并迅速将野兽吊在空中。
不过,猎人与野兽的对决,并不总是猎人以机智和忍耐而获胜,对决的两者经常会非死即伤――神农架中生活着不少猛兽,如金钱豹、熊、华南虎、野猪等,其中以野猪最难对付,自古就流传着“一猪二熊三老虎”的谚语。猎人也多半忌讳招惹野猪,因为野猪常年在松树上蹭,皮毛经过松油的侵润,非常厚实,而且野猪非常记仇,你要是敢伤它,它就会发狂和你拼命。
何云清说,他曾在一次狩猎中就遇到了野猪,当时,年轻气盛的他不禁想挑战一下,于是便朝野猪开了枪,谁知道这一枪却并没有把野猪给打死,野猪立刻发疯一般的朝何云清冲过来,吓得他连正在二次上膛的铳都没来得及管,撒腿就跑,然后找到一棵大树,爬了上去。不过,那只野猪并没有善罢甘休,一直在下面大力地拱树,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才不甘地离去。后来,何云清下树一看,发现那棵树居然被野猪拱去了半截,吓得他一阵后怕。
神农架猎人虽然狩猎各种野兽,但是他们千百年来却形成了良好的狩猎传统――绝不赶尽杀绝。围猎时,所有的猎物他们会挑出幼小的放生,而且他们尤其不会捕杀怀胎的野兽,谁如果猎取了这样的野兽,就会被看做是最无能的猎人。而且,神农架的猎人在春节期间是不出猎的,按照他们的俗话说就是:野兽也有三天年。
尽管恪守着这种带有“可持续发展”精神的传统,但神农架猎人们还是没有能够持续下去。1980年,神农架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实行“退耕还林,没收枪支,禁止狩猎”的政策,进山的公路上,到处都是“一支枪,两斤药,判你三年没话说”的宣传标语,何云清也从此金盆洗手,他笑说,只能“铁马冰河入梦来”了……
神秘香溪源
“天下十四泉”与神农鲜茶
木鱼镇中有一条穿镇而过的小溪――香溪。它有东源和西源两个源头,西源就在木鱼镇北边的跳架沟中。在那里,暗河泉流聚集为一弯清亮碧绿的深潭,潭水穿林越谷后,最终汇流成这条流长68.5公里的溪流。流水清亮婉转,使这座深山小镇拥有了不少诗意。
木鱼人视香溪为母亲河。当地有这样一首打油诗:“昭君何以美,屈原何以伟,探得香溪源,自知其中味”――他们认为,香溪源的深潭是神农氏洗药的地方,所以香溪源的水是有神力的,所以香溪河才会孕育出王昭君这样的美人,以及屈原这样的伟人。
在溪边的野店里,可以吃到细嫩爽口的神农箭竹笋和当地著名的香菇炖土鸡,滋补又鲜美。不过,在木鱼镇最悠闲的时光,当属捧一杯刚炒制的木鱼新茶,沉浸在小镇的湿润与朦胧中。
54岁的茶农周衡说,他种了一辈子的茶,但从第一次见到香溪源开始,就肯定地认为:这里是中国最好的高山种茶地,没有之一。周衡说,香溪源700~1200米的山地海拔,以及朝日暮雨的气候,云雾缭绕的环境,都给茶树生长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家中有几亩茶园,不信你就来试试,品完估计你都不想喝其他茶了。”
李尽欢写的小说主要有以下几部:
《天运贵女》:这是由作家李尽欢所创作的一部都市异能小说,内容简介:白玉糖,一个本该受尽万千宠爱的豪门四代嫡系,却因为母亲出身微贱而受尽冷眼;《家有九子》:这是由作家李尽欢所创作的一部穿越重生小说,内容简介:在现代纵横娱乐圈的女主角,一朝穿越成了人人欺负的小可怜;《天纵妖娆》:这是由作家李尽欢所创作的一部玄幻魔幻小说,内容简介:意外穿越,她到了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神魔大陆,重享亲情是神的恩赐,然而一夜灭门之灾,再次将她推进地狱;《天医驾到》:这是由作家李尽欢所创作的一部现代言情小说,内容简介:修真界上古第一门派天医门的聂冰,效仿神农氏尝百草,误食了修真界第一神果炼神果;《清朝第一宠》:这是由作家李尽欢所创作的一部历史风云小说,内容简介: 她是天之骄女,世人眼中的性感女神,却有着不为人知的黑暗过去。
(来源:文章屋网 )
传说神农氏尝百草时误食了毒蘑菇,导致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的地方有一丛青草,便把它的块根放在口中咀嚼。过了不久,他的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便全好了。神农氏本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
民间有谚语说,“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生姜一直是民间治胃病的良方。食用生姜后能把体内多余的热带走,也会把病菌、寒气一同带出。生姜虽好,却并非多多益善。生姜属热性食物,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夏季不宜多吃,热性体质的人也不宜多食生姜。
大蒜能抗病毒
俗话说,“大蒜上市,药店关门”,自古以来大蒜就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佳品,其杀菌能力可达到青霉素的十分之一,对病原菌和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预防流感、防止伤口感染、治疗感染性疾病。此外,大蒜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及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作用,还可抗癌。不过大蒜中所含的大蒜素遇热后会失效,因此应尽量生吃,或捣碎成泥再吃,更有利于大蒜素的生成。
辣椒可防感冒
1942年,斯大林派人给送来礼品,那要回赠什么礼品呢?爱吃辣椒的想来想去,最后做出决定:回赠他亲手播种、培育和收获的红辣椒。美国作家斯诺曾亲眼见过吃饭,对他嗜爱辣椒惊讶不已,“有着南方人爱吃辣椒的癖好,甚至把辣椒夹在馒头里吃。”
每百克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198毫克,居蔬菜之首。辣椒里还含有一种叫辣椒素的成分,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使食欲改善。此外辣椒还可预防感冒,对动脉硬化、夜盲症和坏血病等有比较好的效果。生辣椒会对口腔和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所以最好不要生食,加热食用会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洋葱防动脉硬化
洋葱含有的硒能刺激人体免疫反应,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它也是极少含有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是一种较强的血管扩张剂,能够软化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引起血压升高的钠盐等物质的排泄,有降压和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但洋葱切开后在空气中放置过久,或经高温加热后,其营养成分都会遭到破坏,因此洋葱最好的吃法是生食或短时间清炒。
胡椒祛风健胃
德国人常说,“做菜加点胡椒,味道好、营养高。”德国人的饮食口味偏清淡,一般不吃辣,但他们对胡椒却情有独钟,把胡椒当成重要的药用植物,通常将胡椒砸碎后泡红糖水,口服用来治疗胃寒。
胡椒分为黑、白两种,白胡椒是完全熟透的果实,黑胡椒是未成熟的果实。白胡椒散寒健胃的功效更强。而黑胡椒比白胡椒平和,所以阴虚火旺的人更适合选择黑胡椒。由于胡椒的热性高,每次最好别多吃,不要超过3克。发炎和上火的人,高血压和痛风病人则要少吃胡椒。
神农架是因华夏始祖之一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流传在神农架及周边地区的《黑暗传》,被称之为汉族首部创世史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开天辟地结束混沌黑暗、人类起源及社会发展的历程。
一百多年前,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来到神农架,采集了许多世界植物界中从来没有发现的新种属而成为英国皇家植物学院院士,他说:在遥远的中国,有一处名叫神农架的神秘之地,那里正是人类梦想中的“伊甸园”。
申遗成功,不仅进一步提升了神农架的知名度,更是全面肯定了神农架的神奇所在,更加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和向往,未来到神农架旅游的游客必将成倍增长,面临着是要保护神农架那人类梦想中的“伊甸园”,还是要将神农架变成吸金热土。笔者认为,二者都要,关键在于如何“二者都要”。申遗成功后,神农架林区政府宣称年客流量限79.8万人次以内。然而,简单限制客流量不是最好的办法。
神农架作为世界遗产,需要由中央政府来进行顶层设计。神农架不是孤岛,因其历史地理的独特性,自然生态的依赖性,造成了它与周边地区自然生态形成了生死相依的关系;文化的包容性使它成为南北文化彼此激荡之地。 因此,应当在国家层面对神农架及周边地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不能只由神农架林区政府孤立地圈点神农架的保护与开发。
眼下最要紧的是要打通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让进出神农架的通道循环畅通起来。现在,南线已贯通,可直达宜昌。北线自神农架大九湖可直达十堰和武当山旅游风景区,但目前通道不畅,有待开发,并且北线有堵河流域,开发空间和价值巨大,可以建成神农架北线旅游经济带,使之成为游客的集散地和休闲地,缓解神农架的压力,借此既可保护好神农架的自然生态系统,也可以让更多的国人能够分享神农架这个人类梦想中的“伊甸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