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书的成语

读书的成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读书的成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书的成语范文第1篇

2、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3、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4、开心明目:开心:使心窍开通;明目:使眼睛明亮。指通过读书或做事开通心窍,扩大视野,提高观察力。

5、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6、仰屋着书: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着作上。

7、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8、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9、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读书的成语范文第2篇

2、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比喻虽然家境贫穷,但是仍然勤学苦读。

3、悬梁刺股:借以形容刻苦学习的精神。

4、凿壁偷光:泛指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人 。

5、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读书的成语范文第3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1

  寒假里我一口气读完《成语故事》这本书。书中每个小故事都非常精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故事。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有志之士准备为国效力而奋发图强。

  它的典故是: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祖逖,在十四五岁的时候,下决心要认真读书。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经常请教他人,到洛阳巡师访友,探讨学问,增长了知识和才能,逐渐受到人们的称赞。与名士刘琨认识,他们一起到州里做主簿。两人志趣相投,白天同赴州府办公,晚上同住一室,互相切磋知识,畅谈人生理想。每到深夜,一听见喔喔的鸡啼声,两人就起来舞剑,一直舞到东方发白。“闻鸡起舞”成了他们每天必修的功课。

  祖逖经过勤学苦练,最终成为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当匈奴攻陷洛阳,晋帝被俘时,他用自己的学识与才干夺回了黄河以南的全部国土,保卫了自己的国家。

  看到祖逖能够天不亮就起床练习武艺,让我很感动。我长大了想当一名军人,像祖逖那样为国效力。我也要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锻炼身体,长大报效祖国。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2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成语故事》书,书中的每一个成语都讲了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讲了一个道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成语故事是:半途而废。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有个叫乐羊子的人去寻师求学。一年后,因为想家,他就回来了。妻子见状,就把织机上的绢帛剪断了,然后对丈夫说:“读书如果半途而废,跟剪断织丝一样。”乐羊子听了深受感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一去就是七年,终于学有所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没有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来看这本《成语故事》书,你们一定能从书中学到很多成语喻意和人生的哲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3

  我非常喜欢读书,暑假里我又拿出新买的《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津津有味的了起来。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一扇知识的大窗。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感人心肺,还有的回味无穷。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对我的启发意义很大,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夸夸其谈,还要有实战经验。我们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记得再清楚,不会用一样白费功夫。做事都要以多练为主,熟能生巧,吸取“纸上谈兵”的失败经验。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对我们的教诲。有些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但还是明知故犯,是家长提醒的不够吗?是老师教育的不够吗?其实都不是,这些错误的频频出现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严格要求自己造成的。我们还会记得一些教训,本能的去改正,这对我们是有益无害的。

  《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他像一条江河源源不断的流入我们真实的海洋中。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4

  最近,我读了许多书,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成语故事》。在这本书里,写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为人处世的、坚强意志的、求学求知的等等,这本书还图文并茂,每个成语既有出处、解释和例句,又有精彩的故事,十分有趣。

  在这本书里有100个故事,让我最喜欢的是妄自菲薄和目无全牛。妄自菲薄,是讲形容过于小看自己。讲的是在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帮助刘备打天下,建立政权,刘备死后,刘禅即位,可刘禅没有治国的才能,也胸无大志。而诸葛亮写了《前出师表》,在其中写到了蜀国文武官员为蜀国拼命效死,而刘禅也应该发愤图强,振奋精神,万万不可以小看自己。这让我知道了,我们要正确地看清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读书的成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外积累兴趣激发广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30

厚积而薄发,功夫在课外。提高课堂实效,需要课外知识的积累,广度的阅读和兴趣的激发。在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主流的教育理念之时,面对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迫切要求,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关注到如何提高课堂实效这个问题。

所谓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从而真正落实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众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隐性因素――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习惯、听讲习惯、课后作业习惯),另一类是显性因素――教师的自身特点(教师素质、对教材的把握、教法的选择、组织教学)。举例来说,在进行《藤野先生》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学生由于不了解清末民初“清国留学生”的特殊状况,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理解文中“标致”一词的反语效果,也无法体会鲁迅对他们的嘲讽中包含的愤怒,因此学生不仅没有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甚至出现了理解的偏差。而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课堂实效性中的隐性因素,也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组织教学时,如果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还达不到教学设计所需要的高度时,当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与应有的水准相差甚远时,教师应该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如何更好地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抓手让他们更加顺利地实现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阅读习惯,让学生摆脱单纯做阅读题的功利主义的做法,了解“文史不分家”和文本阅读中“知人论世”的重要性进而能进行自主广泛的阅读,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有个长远的发展,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根本。

一、成语接力

在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尝试给学生讲了“乐不思蜀”这一成语,并告知学生这个成语的出处,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这个成语讲一个故事,再挑选一个有历史典故的成语讲出它的出处,并把这个成语推荐给下一个学生,依此类推。

正是由于在选择成语时,笔者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的,或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成语,在查找典故,创作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大大激发了对于成词理解探究的兴趣。同时因为采用演讲的方式,表现的优劣从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荣辱感和责任感,他们会自动自发地精心准备以表现最优秀的自己。

二、专题讲座

成语接力赛的形式促进了学生主动检索资料的兴趣,可是学生的视野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就影响到他们对资料的筛选。因此,在学生已经对课外阅读有兴趣的基础上,笔者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来引领学生的阅读方向。

一方面,笔者提供专题,比如“古代文化常识”“现代礼仪”“历史故事”“文学典故”等,让学生在这些指定的范围内选择兴趣浓厚的专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外资料的检索、筛选、分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寻找专题,学生出题教师找。如此双管齐下,既为那些不知道该阅读哪些书籍或者不知道自己对哪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带来提示,也为那些对某方面有兴趣却没有获取途径的学生提供一种方便。

三、师生读书会

演讲激发了学生寻找资料的兴趣,讲座提供了学生寻找资料的方向,而师生读书会可以引导学生个体阅读的体验。笔者在课堂上定期举行师生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上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笔者会介绍自己近期读书的情况,以及对其中一些能够引起共鸣的书籍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还会选择其中的一本推荐给学生阅读;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模仿笔者的方式,向全班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情况。如此双管齐下,这种方式给懒得阅读的学生一种潜在的压力,给不知做何阅读的学生一种选择。

读书的成语范文第5篇

那么,如何提升成语教学效果,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掌握成语知识呢?以下是我的教学一些心得:

一、爱成语,探索成语教学方法

1.认知成语。成语是一种文化语言积淀,大多成语包含故事性,如诗似歌,韵味有致,读来音韵和谐。苏教版语文课本刻意在每册书的编排过程里均设定了成语专项。编排有致,设计科学,适合同学们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我习惯带领学生们品读成语,就像诵诗一样,形式多样,边读边品味它的内涵,边读边体会它的韵味。孩子们在认知环节里,兴趣不断被激发出来。

2.描绘成语。有的成语是诗,有的成语是画。有些成语连贯起来就是一轴精美的画卷。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成语后,利用学生喜欢绘画的天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些常用画面展现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记忆成语,也有利于提高他的写作能力。比如,苏教版六年级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系列成语:烟波浩渺、万里无云、游人如织、一帆风顺、水平如镜、波澜不惊等,意思无需逐字讲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彩笔描绘出一幅又一幅的画面,学生在玩中收获知识。

3.讲述成语。有些成语的故事性非常强。老师就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帮助同学们编排成语故事。先让学生组织好语言将成语故事讲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把成语故事展现出。如此不但这样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语言组织水平,还锻炼了孩子们勇于展现自我的勇气。比如选自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成语,特别适宜用故事的形式来进行记忆,如揠苗助长、杯弓蛇影、螳螂捕蝉、鹬蚌相争、郑人买履、叶公好龙等等,大多都是寓言故事,也有的是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这些成语都是有趣的寓言故事,假如教师在讲授之后再让学生声情并茂的将故事讲述出来,效果会更佳。

二、学成语,讲究成语练习方式

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册书每一单元都有定量的成语编排,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渗透到每一单元的语文教学中,通过分散和集中两种学习方式相融合,既能实现记忆成语的目标,又能协助学生加强记忆和运用。

1.渗透教学。成语教学是一个按部就班、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对教材各单元有整体把握,了解成语都涉及到了哪些课文内容,教授课文时,将成语渗透到课文当中,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在讲授《少年王勃》一课时,我将这些成语应用到少年王勃身上:才思敏捷、笔下生花、力透纸背,少年英才、鹤立鸡群、后生可畏等等,既能辅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成语知识。

2.拓展延伸。单元教学中涉及成语,教师首先予以指导、解释,再由学生诵读、理解,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与成语有关的链接内容。因为孩子们对教材有了整体感知,因此领悟成语应是得心应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存在一系列成语:精妙绝伦、栩栩如生、梦笔生花、浑然天成、斗酒百篇。我将这些成语渗透到这一节的《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的人物形象分析上,拓展了同学们的理性思维。

三、用成语,设计成语实践活动

课本上的成语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获取更多的成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或者涉及成语实践活动,例如成语接龙、猜成语比赛和成语故事大会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广泛、轻松地搜集、整理及运用成语。

1.在广泛阅读中汲取成语能量。老师可以定时定量组织同学们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要求他们边读书边积累成语。然后每周固定时间安排孩子们开展读书会学习活动,形式多样,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例如,指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部分的时候,学生读完相关内容后记住了仗义疏财、抱打不平等成语的意思。

2.在生活中采集成语的雨露。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无论是社会也好,还是大自然也好都是学问的源泉。例如,天有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整理关于四时变化的成语;喜逢佳节,教师也可请同学们谈一谈喜迎节日的成语。生活中积累,生活中应用。

读书的成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 拓展阅读 阅读素养 书香童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86-01

拓展阅读具体是指语文教师立足课堂,就语文阅读教材的某一主题,为学生搜寻更多的课外阅读素材,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材料、吸收更多的知识,为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打造书香童年提供保障。

1 拓展课外阅读时间

1.1开设图书推荐课

语文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应当重视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跟学生的健康成长需求相适应,努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小学中年段学生开始慢慢喜欢读一些思维性较强的文章。当然,不同的学生,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存在差异性,只有带着兴趣去阅读才能够取得好的成效,所以教师在为学生推荐拓展读物时要兼顾好中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般地,教师都会立足课堂,结合学生学习的课文为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实现课堂学习跟课外阅读的无缝对接,这是拓展阅读的重要策略之一[1]。课外拓展阅读将为学生补充一定的课外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在学生阅读素材得到拓展的同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升阅读素养。例如,在学完第五册的课文《西湖》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跟西湖有关的图片、资料等内容;在学完课文《卧薪尝胆》后可为学生推荐《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成语故事,了解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等……通过拓展阅读将学生有限的课堂知识进行延伸,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和打造书香童年奠定基础。

1.2开设成果展示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一些图书之后将会产生很多的体验和想法,此时教师就可以开设阅读成果展示课,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平台。成果展示课主要是通过交流和评比检查学生拓展阅读的成效,为学生汇报和展示阅读成果提供途径。例如,学生在读完教师推荐的《小学生成语故事大全》后,可以在成果展示课上通过以下四种主要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一是书面形式,学生可以在阅读成语故事时做一些小卡片,记录自己的读后感、读书简报、读书笔记等,在课堂上展示给教师和其他同学。二是口头汇报形式,组织开展各项竞赛活动,例如成语接龙大赛、故事大王比赛等,促使学生将自己阅读记忆下来的成语故事讲给其他人听。三是表演形式,包括成语故事的小品表演、童话表演等,让学生在表演上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四是评比形式,在展示课上,教师成立评比小组,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评比出阅读大王、优秀读书笔记等,为全班学生培养出几个阅读能力强、阅读素养高的榜样,以带动全班学生共同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2 拓展阅读的实施策略

2.1围绕主题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在实施拓展阅读时,教师不能受到语文课堂的限制,要敢于跳出课堂,在小学中年段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拓展阅读[2]。

例如,在学校举办的语文节活动上,教师可以围绕“迪士尼奇妙之旅” 开展拓展阅读实践活动。由于这是小学生们平时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主题之一,所以在整个活动里,学生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参与兴趣,热情高涨,纷纷加入到看迪士尼动画、表演经典故事、写读后感、举行辩论赛等活动中……这一系列的拓展阅读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又如,在小学中年段的音乐学科里,当学生学完《游击队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一些跟《游击队歌》的诞生历程相关的资料、书籍,促使学生了解作曲家贺绿汀,了解《游击队歌》的起源和历史,在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并在潜移默化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2.2创建书香家庭,打造书香童年

家庭环境的好坏跟学生的成长联系密切。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将亲子阅读作为拓展阅读的形式,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和素养。例如,创建书香家庭的活动,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处于民主平等的家庭阅读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读书热情,在加强亲子沟通的同时增加家庭凝聚力,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书香童年。

3 结语

小学中年段语文中有效的课外拓展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同时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和书香童年的打造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读书的成语范文第7篇

今天看了一则成语故事,这则成语讲的是两个故事。都是关于奋力学习的。悬梁是汉朝的孙敬为了防止睡觉打瞌睡,就用绳子把头发绑在房梁上,只要一困绳子就会拉他的头发,他就痛醒了。刺股是战国时期的苏秦为了专心读书,他为自己准备了一个锥子,只要一分心就用锥子刺大腿。而最后孙敬成了政治家,苏秦成了著名的外交家。

我被孙敬、苏秦读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们为了读好书那么努力,再想想我。不爱读书,做作业,做事情总是做的很慢,拖得很晚。老师,家长都对我很头痛。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对我们学习有利的因素越来越多,我更应该抓住这良好的条件好好学习。

读书的成语范文第8篇

1.读书时间没有保障。处在这样一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也很无奈,要排名要成绩,我们除了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还要加班加点。孩子们也不例外,即使是三年级的孩子,也要每天背着重重的书包,补课到很晚。学生们往往埋头于大量的学习科目、大量的作业和考试中,无暇读书。

2.读哪些书?该怎么去读?并不清楚。其实,不同学段的孩子,由于年龄不同、生活阅历不一样,口味是不同的即所要读的书是不同。书城的书琳琅满目,到底自己该选择哪些书,拿到书后,又该如何去阅读,需要注意什么?很多孩子是不知道的。以至于很多孩子今天读这本,明天读那本,囫囵吞枣,读书没有计划。

3.阅读指导、阅读检测跟不上。现在,很多老师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在逐步加大了课外阅读的指导,甚至有的班的读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我们也不难看出,还有许多班级仍在原地踏步,不知从何入手。强调并布置了阅读后,究竟该怎样去检测学生的读书情况?又怎样让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都落实了吗?

一、立足学校,制定阅读计划,凸显学段特点

低、中、高三个学段,有其各自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学校可以根据以上特点,制定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阅读计划。由每个学段的老师按照该计划一步一步地落实到位,这期间我们可以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巩固读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这样,不仅解决了不少老师的想干但又不知如何干的困惑,还可以为老师们节省下很多宝贵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的事情,因为这样的话,老师们就不必去绞尽脑汁地去想该怎么做,去搜集资料,去一点点摸索了,更为重要的是由低到高,步步落实,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成绩不愁提高不了。

二、加大阅读指导,落实阅读效果

阅读计划做好了,我们努力的大方向随即确定了。目标明确了,接下来该如何去落实,如何在最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提高阅读水平,可以发挥老师们的聪明才智。比如:就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可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可以减少书写的作业,把读书作为每天的一项有意义的作业;可以自己和孩子们同时读一本书,读一本完整的书,共同交流对这本书的认识,对书中人物的看法,调动他们的读书积极性;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作好读书笔记,记书中的名言警句,记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记自己的读书心得;可以定时不定时地开展读说活动等等。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只要我们重视并实实在在地指导好、监督好、落实好,相信我们的读书活动会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三、顺应应试潮流,分散教学任务,减缓考试压力

身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时候,我们也想让学生多读些书,但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迫于考试排名、加分减分的无奈,只得忍痛割爱,占去了原本属于学生读书的时间。对此,我们可以试着将集中于最后毕业前的繁重任务分散到平时,尝试“平日多积累,毕业少操劳”的做法。比如:古诗词积累就是课标着重提出的,甚至课标后还列出了小学生必背的70首古诗,同时还是毕业考试必考的内容。对此,我们可以将70首古诗的诵读积累按计划分散到每学期,读会背会甚至写会,所有内容在六上学期结束时同步结束。那么六下,我们只需要复习、巩固,根据要求适当分类积累,以不变应万变。

再如成语的积累运用一块,我们从每次的考试中得出这样的认识:中高年级尤其是高年级,积累成语并按要求对成语归类一项可以说每次必考,这次毕业考试同样也考到了。我们在六年级毕业复习中也特别重视这一部分,除了掌握书上的成语外,我们还专门出了一张成语的分类积累,什么描写人物外貌的、心情的、口才的、、精神的、情况紧急的等等内容有很多。但从我们操作的情况看,效果并不是特别好。读可以分别体现在每天的早读的课上,甚至每天的语文课前几分钟;写可以体现在每天的读写笔记上,抄正确的词语,记正确的内容,这样无形中也会提高书写正确率,从而减少错别字。再如从考试要求上看,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我们的小学毕业考试,从上到下都在要求学生规范写字,卷面整洁。对于写错的字既不能用透明胶带,也不允许用改正纸、改正液,只能使用橡皮或修改符号,意在培养学生做题的认真、细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