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夕李商隐

七夕李商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七夕李商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七夕李商隐范文第1篇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

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自掐檀痕教小伶。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黄。《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已多。

《古意》

----(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鹧鸪天七夕》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马嵬其二》

----(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

----(唐)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七夕》

----(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鹊桥仙》

----(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行香子》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二郎神七夕》

----(宋)柳永

七夕李商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李商隐;《马嵬》(其二);咏史诗;叙述策略

咏史诗是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类别,它是诗人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对史实和历史人物给予诗化处理的艺术形式。优秀的咏史诗讲究“史”与“诗”、“古”与“今”的有机融合。高明的诗人往往会在叙述的基础上别出己意,咏史抒怀,将诗歌创作的笔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指向当今之现实政治。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获评甚高,这些诗歌或以古鉴今,或借古喻今,或借题托讽,从本质上说,都是非常成功的政治抒情诗,具有强烈的讽时性、高度的典型性和浓郁的抒情性。[1]其《马嵬》(其二)便是一首以咏史形式出现的“以古鉴今”的政治讽刺诗。为了获得此诗的讽喻鉴戒效果,诗人调用了一系列的叙述策略,在看似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巧妙地透露自己的情感倾向,从而使诗歌获得了深微绵邈的情韵。本文试就《马嵬》(其二)的“叙述策略”进行探讨性的解读,以揭示其微讽揶揄之艺术功效产生的原因。

一、模拟杨、李声吻,并置平行镜头

李商隐的这首《马嵬》(其二)活像一出讽刺话剧,其中有历史人物杨玉环、李隆基二人声吻毕肖的对话台词,且每联诗句皆有平行并置的镜头。当然,这些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元素,是诗人无意间植入诗歌的,只是读者的一种“现代化”的理解,但是模拟杨、李声吻,以诗化形式出现,让突破时空的镜头或场景本身说话,这或许是李商隐的创作自觉,是其匠心所在。一旦诗人有意识地借助历史人物的声吻来叙述事件,使镜头开口,那么诗人的情感态度便有效地隐藏在事件之中,获得情藏事中、“秘响旁通,伏采潜发”(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的含蓄魅力。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此诗一开篇,就让读者听到了杨妃血泪奔涌的倾诉:说什么海外九州、蓬莱仙境,那都是方士谎言,一派胡诌!我没有托人带给你什么金钗钿盒,更没有再提什么“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海誓山盟,一切都飘瞥难留不可求,连此生幸福都保不住,还奢谈什么来生的情深意笃为夫妇。这里,一者是虚情假意忙招魂,一者是鬼魂含冤悲且愤,一者是他生夫妇实难卜,一者是此生姻缘全已休。尽管诗人的议论已被屏蔽,但实际效果是比照鲜明,褒贬自分。诗人故意让杨妃亲手摘下唐玄宗的面具,这种叙述策略的确高妙。“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颔联二句可视作唐玄宗夜宿马嵬时仓皇中的喟然长叹:唉,怎么只听到令我魂飞魄散的击柝之声?曾经任我调遣的禁军是在护卫我呢,还是在暗中要挟我?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优游平静,如今竟成了奢侈的回忆!曩昔之高枕无忧与此夕之风声鹤唳,两个迥然不同的镜头直接剪辑,落差之大,令人唏嘘,更令人想到唐玄宗狼狈不堪的情状,这判若霄壤的变化折射出的难道仅仅是诗人的讽刺?此处应该有类似于“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的鉴戒之旨,寓含对当代封建统治者的讽慨。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镜头复又转至杨妃。她故意将唐玄宗五年前七夕之“密相誓心”“执手各呜咽”的多愁善感与今之六军驻马不前,要求赐死自己的场景平行并置,强化了控诉意味――想当初,七夕温馨夜,你仰天感怀,欣羡牛女爱情的天长地久,我们也应“生生世世为夫妇”;现如今,马嵬兵变你被逼无奈,默认赐死,让我“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哀江头》),你贵为天子,却背信弃义,草菅人命,践踏爱情!如果说这还是满含怨怼之情的热讽,那么,及至此诗尾联则只剩下杨妃的冷嘲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为什么你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还保不住我的性命,使我不及普通百姓家的莫愁女平静幸福?在这两句诗里,地位之“高贵”与“卑贱”,情感之“长恨”与“莫愁”,态度之“背叛”与“忠诚”,皆成对比之势,它可以引发人们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诗人借杨妃冷冷的一问,问出了本诗寄寓的无穷感慨,这样,诗歌讽鉴的范围就更加宽泛,具有了更强的讽时性,审美空间亦随之大大拓宽。

二、添加虚字斡旋,干预情感倾向

《马嵬》(其二)运用的“徒闻”“未卜”“空闻”“无复”“此日”“当时”“如何”“不及”等虚字,斡旋于事件的叙述中,把一系列矛盾对立的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了有机统一的诗歌整体。添加虚字的叙述策略是本诗的显著特色。譬如“徒闻”“未卜”这组虚字,就连接了真实与虚幻,现在与未来,矫情与含冤等对立因素。否定了蓬莱仙山,也否定了他生姻缘,只有现在的杨妃缢死才是铁的事实。再如,“空闻”“无复”连接的则是现在与过去,马嵬与宫廷。这些时空的对立镜头连缀起来,自然便有了盛衰兴亡的感慨,隐含了诗人对唐王朝一步步走向衰亡的殷忧。又如,如果没有“此日”“当时”这组虚字在叙述中的今昔之对照、转折,就很难激发读者对唐玄宗何以会皇权旁落,自取其辱,尊严不保,以致无力顾及杨妃性命,爱情誓言终成谎言的冷峻思考,自然也难以达到“鉴今”的目的。尤其是此诗尾联的“如何……不及……”依靠虚字形成的反问语气成功地干预了叙述的情感倾向,如果没有这两个虚词的掷入,本诗的情感层面将难以泛起层层思索的涟漪,难以形成韵味悠长的咏叹情调。诗中无论离乱,还是承平,无论时间,还是空间,无论欢愉,还是痛苦,无论信誓旦旦,还是虚情假意,其转换皆有赖于虚字的巧妙介入。从这个意义上说,虚字不“虚”。

三、逆挽倒叙错综,奇警发人深思

普通语言的句子组接一般要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事物的前因后果、情感的次第演进等方面的逻辑规律。在古典诗歌中,为了突出引人入胜的情景,渲染突兀奇警的气势,诗人常常会突破此惯常规律,让句子反常组合。譬如,《马嵬》(其二)的“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按时间顺序,应先写“当时”,再写“此日”,事实上,马嵬兵变也是发生在七夕密誓之后。然而李商隐却颠倒句序,强化了唐玄宗“此日”与杨妃的生离死别,乃是由于“当时”之沉溺声色,也巧妙地讽刺了他的虚伪矫情。古诗词中的这种句子颠倒现象,诗评家称之为“逆挽法”。此诗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相对于全篇来看,也是倒叙逆挽。首先“叙现在事”,写唐玄宗遣方士为杨妃招魂之举,再“转溯从前”,追叙马嵬事件。《马嵬》(其二)以唐玄宗滑稽可笑的举动,杨贵妃的凄婉口吻开篇,一下子就撕下了唐玄宗温情脉脉的面纱,极富讽刺力度,发人深思。诗人描写唐玄宗的荒和执迷不悟,批判的锋芒直指本朝前代君主,其政治头脑的清醒,识见的超迈,批判的勇气,使李商隐的咏史诗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因这种强烈的批判、讽时性不是凭借大刀阔斧、声嘶力竭的议论,也不是凭借对史实的平铺直叙,而是凭借改变叙述顺序的策略,所以这首咏史诗又具有了令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和审美价值。

上述叙述策略中的模拟声吻、镜头并置、添加虚字、逆挽错综都是对情感实施有效干预的因素,涉及依据一定史实的场景画面的想象,词语的锤炼,句式、语气的选择等技巧。这些技巧多从细微处着手,对史实没有作伤筋动骨的改造,显示出手法的轻巧、灵动,在平静的叙述中寓含诗人的是非判断和抑扬褒贬,体现了四两拨千斤的创作智慧。

注释:

七夕李商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秦观 《鹊桥仙》 别样七夕情

七夕鹊桥相会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引得历代文人墨客通过诗词寄托自己的情愫,表达对牛郎织女的美好祝愿,也使得“牛郎织女”的传说更加动人、意蕴丰富。如:“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这是先秦的哀叹;“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这是汉人的惋惜;“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陷河梁。”(曹丕,《燕歌行》)这是魏士的浅吟;“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这是唐人的感叹。

在众多作品中,秦观所作的《鹊桥仙》可谓情致不同,别有一番风味。且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上片开篇两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描绘了隔河相对的织女和牛郎准备赴会的情景。一个在“弄巧”而成多姿多彩的纤云,准备穿着它前往与爱人相见;一个正急切地飞渡银河,赶去赴会,着一“恨”字流露出久别的怨恨。这一工整的对偶句不仅交代了时间、环境、人物和事情,而且把人物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银河迢迢暗渡”是情节的进一步展开,叙述了他们长途漫漫、宵行赴会的情景。后两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则就两人的七夕重逢,推出词人秦观的爱情观。“金风”,指秋风。这里不说秋风而改说金风,恰巧彰显了此风的珍美难得。“玉露”,即寒露。着一“玉”字,正好描写出露珠之晶莹清润,亦兼带清爽之意。古代文人常以“金风”、“玉露”并提,用来突出珍美圣洁的特定环境和氛围,如唐代诗人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一句。但在此秦词的情趣却与李诗有别。李诗强调的是牛郎、织女仅能在每年的七夕才得一见,表达对他们难以相聚的同情;秦词凸显的则是牛郎、织女相会于“金风玉露”这一美好的时刻,从而表达对他们爱情的羡慕与赞美。

总的说来,上片表述的意思是:秋云纤薄,变换出繁多而巧妙的花样,让人不禁联想到,那是织女灵巧的双手在不停地织着美丽的锦缎。再看银河两侧,织女星、牛郎星闪烁不停,似乎在诉说着无限怅恨;流星飞逝,传递着他们天各一方、经年不见的离愁别恨,令人感到一丝凄凉。但是对于此情此景,秦观在词中表达的却是一种欣喜,他为牛郎织女的相会而高兴。在他眼中,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但这一次却远远胜过人世间无数夫妻的天天见面。“相爱容易相知难”。试想,假如夫妻间天天见面却彼此不知心甚至吵闹不休,怎能比得上牛郎织女这一对相互牵挂的恩爱夫妻,尽管他们一年只能于七夕相见一次。

词的上片是写“佳期相会”,词的下片转而写“依依惜别”。

下片前三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展开想象,词人设想织女牛郎相会于鹊桥的情景。开端作者把情人相会时的那种情意比作悠悠无声的流水,以“流水”形容柔情,让人格外感到爱情的温柔缠绵。然而,“别恨长长欢计短”,愈是情深意厚,就愈加感到韶光苦短,这一夕的佳期,竟然像梦幻一样倏然而逝;那萦绕着幸福的鹊桥,转瞬间却成了他们离别的归路。“忍顾”,实为不忍顾,运用的是反问语气。“顾”,意为看。着一“忍”字,把爱人分离时那般悲痛欲绝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全句意为:他们依依难舍,怎么会忍心看那条鹊鸟搭桥而成的归路呢?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看都不忍看,当然更不忍走了。所以,这里不说不忍走而说不忍看,意蕴更显深厚,能把“别时难”的内心情感和外在场景融为一体。作品中主人公难舍难分的感情表达得更为酣畅淋漓,达到了无可遏止的地步。

最值得赞赏的是词的结句,秦观并没有沿用时俗陈套,以凄婉低沉的情调作结,而是笔锋一转,另辟蹊径,以全新的境界迸发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名句。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也是对牛郎织女纯洁爱情的歌颂赞美,既照应上片末两句,又就相会时间之短立论,进一步阐发词人的爱情观。在这里,词人以安慰而又带有议论的口吻强调地提出:人们的爱情只要坚贞不渝,经得起时空阻隔等各种不利因素的考验,则又何必一定朝夕相守、形影不离。终日长相厮守,倘若能相濡以沫,固然是一种幸福,但若是貌合神离,逢场作戏,身在咫尺,心在天涯,又岂能有真爱?倘是真爱,即使分隔两端,又怎能阻止心灵的交会,即便一年之中只一日相会,又怎能中断每日思想的交流呢?故分离并不是一种不幸,恰是一种坚定,是检验两情长久的最好砝码。其实,秦观所提出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不过是宣示了一种对爱情一反传统而又非常现实的观点:爱情的最可贵之处正在于内心感情的真纯持久,而不在于双方形影的须臾不离。因为从主观上说,真心相爱的情侣固然总是以能够相亲相偕、形影不离为最大幸福;但从客观上看,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又往往迫使他们不得不忍受短暂的乃至长久的分离,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于是,这样的分离反倒恰巧成为检验双方爱情是否真纯持久的试金石,正所谓“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秦观《鹊桥仙》描绘的爱情是如此纯洁、真挚、坚贞、动人,与《花间集》中词的缠绵悱恻、妖娆艳丽截然不同。词中亦无生死相许、相随天涯的山盟海誓,流淌于其间的,是夹杂着淡淡哀愁的真情一片,词人准确地把握了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中包含的情感内核――超越世俗爱情的灵魂之爱,“真正的爱情是诞生于不变的灵魂之中,爱上心灵之美的人才是爱上了永恒,爱情的升华在于追求灵魂心灵的结合”。在词人眼中,牛郎织女的爱情并非尘世间凡俗的爱情,而是象征着灵魂心灵结合的美好理想,这种看法胜过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以“永远相爱不相离”为最高愿望的爱情境界。

总观全词,正是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使这首词流传久远。大多吟咏七夕的诗词是为牛郎、织女感到悲伤,感慨他们的别离,在作品中弥漫着悲苦。而秦观能跳出他人的一般见识,大大赞美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这首词的确写出了新意,表达了词人秦观对爱情的一种进步的认识。明人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二评价此词:“(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的确,“化腐朽为神奇”,秦观完全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1]韩梦迪.从美学的角度浅析不同的七夕之悲――对比秦观与朱淑真的《鹊桥仙・七夕》.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3).

七夕李商隐范文第4篇

一、做“值得怜悯、值得同情”讲,此义古今一致。

例如:① 唐・杜甫《兵车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② 唐・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尔雅・释诂》:“怜,爱也。”古时“怜”与“爱”同义,因而,“怜爱”、“爱怜”可并列成词,做“可爱”讲。例如:

① 古乐府《孔雀东南飞》: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② 唐・李白《清平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红妆。(“可怜飞燕倚红妆”,即是说赵飞燕新妆的可爱。)

三、做“可惜”讲。

例如:①唐・杜牧《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宋・陈与义《邓州西轩书事》:瓦屋三间宽有余,可怜小陆不同居。

四、做“可喜”讲。例如:

①唐・白居易《曲江早春》: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大意是:可喜早春游人不多,得以在池边缓步行走。)

②唐・王昌龄《肖驸马宅花烛》: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槎一道通。(大意是:可喜今夜驸马与公主举行婚典,有如七夕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

五、做“可怪”讲。

例如:①唐・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大意是:汉文帝召见贾谊,长谈至半夜,居然不问民生饥苦,专问鬼神的由来,着实值得奇怪。)

②宋・陆游《平水》:可怜陌上离离草,一种逢春各短长。(大意是:值得奇怪的是小路上的草,一样的享受春光,却长得长短不一。)

六、做“可羡、值得羡慕、令人羡慕”讲。

例如:唐・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大意是:杨贵妃得宠于唐明皇,全家都得到封赏,令人羡慕。)

七、做“可贵、值得贵重”讲。

例如:唐・李商隐《读任彦碑》:任当年有美名,可怜才调最纵横。(大意是:南朝作家任以诸体散文闻名一时,他的才调纵横,实在可贵可重。)

七夕李商隐范文第5篇

2、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3、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4、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5、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6、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7、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8、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9、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0、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汤允绩《浣溪沙·燕垒雏空日正长》

11、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12、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13、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14、夜深风竹敲秋韵。——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15、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16、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17、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

18、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19、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0、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22、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23、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

24、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陆容《满江红·咏竹》

25、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陆容《满江红·咏竹》

26、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27、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28、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29、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30、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3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32、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33、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34、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35、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36、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37、杖藜徐步转斜阳。——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38、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39、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40、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41、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4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4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4、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45、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孟郊《苦寒吟》

46、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7、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48、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戎昱《桂州腊夜》

4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0、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51、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陆容《满江红·咏竹》

52、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53、烟萝翠竹,欠罗袖、为倚天寒日暮。——《绛都春·余往来清华池馆六年赋咏屡矣感昔伤今益不堪怀乃复作此解》

54、种竹淇园远致君,生平孤节负辛勤。——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55、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陆容《满江红·咏竹》

56、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5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58、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59、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60、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崔元翰《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61、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62、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63、叶落根偏固,心虚节更高。——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64、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65、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66、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6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68、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69、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李商隐《潭州》

70、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71、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72、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3、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杜甫《咏春笋》

7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7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6、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77、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吕太一《咏院中丛竹》

78、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79、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80、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曹组《卜算子·兰》

81、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82、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83、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84、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85、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86、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刘道著《湘江秋晓》

87、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88、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张泌《女冠子·露花烟草》

89、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9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91、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陆容《满江红·咏竹》

9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3、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94、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范成大《喜晴》

95、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96、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97、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98、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99、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文廷式《好事近·湘舟有作》

100、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101、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102、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03、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104、竹叶于人既无分,**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05、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106、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阎选《河传·秋雨》

107、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108、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109、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110、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11、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112、修竹傍林开,乔松倚岩列。——德隐《新秋晚眺》

七夕李商隐范文第6篇

二年级描写秋天的成语

橙黄橘绿

指秋季景物。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风萧萧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一声等。

秋风萧瑟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秋风瑟瑟

瑟瑟:形容轻微的声音。

秋风瑟缩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秋风落叶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金风飒飒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陽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飒飒:风声。例: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飒飒,玉露泠泠。(《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同义 金风送爽

金风送爽

金风:指秋天的风。秋风带来了凉意。

例:金风送爽,凉露惊秋。(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

金风玉露

指秋天的景物。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秋月春风

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比喻良辰美景、美好岁月。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亦作 秋月春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

同“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例: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于漪《我与〈千家诗〉》)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例:

亦作 秋高气肃

同义 天高气清 天高气爽

天高气清 天高气爽 天高云淡

天高:天空高远广大。天气清朗,多用於秋天。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秋高气和

同“秋高气爽”。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秋高马肥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例:“其外市,则西至安集延、伊犁、哈密、喀尔喀,东至黑龙江,秋高马肥,被罽捆货而至。”(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

桂子飘香

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语出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霜天红叶

红叶:槭、枫等树叶,秋时变为红色*,故称为红叶。

霜天:严寒的天气。

秋陽杲杲

盛暑炙热的太陽。周代以国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八月秋季开始,时值国历五、六月,正当盛暑。

秋陽:秋天的太陽。如:成熟的麦穗在秋陽的照射下闪耀着金光。

丹枫迎秋

丹枫:枫叶到秋天会变红,故称为丹枫。唐·李商隐《过楚宫》: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红衰翠减

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宋·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秋行夏令

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春华秋实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例:“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林寒涧肃

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一叶知秋

1)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2)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例:“叶落知秋,举一明三。”(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

同义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叶报秋 叶落知秋 落叶知秋

梧桐一叶落

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西风落叶

秋风吹,树叶纷纷下。形容秋天的景象。现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的情景。例:“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一毛一|泽|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西风残照

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语本唐·李白《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陽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秋风萧萧;秋风萧瑟;秋风瑟瑟;金风送爽

春花秋月;秋月春风;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云秋月;天高云淡;红衰翠减;霜天红叶;

枫林尽染;一叶知秋;霜叶知秋;秋陽杲杲;丹枫迎秋;秋风红叶;天高气清;秋高气爽;

七夕李商隐范文第7篇

一、音韵之美,抑扬顿挫

吟诵古诗词得讲究声音的抑扬艺术。任何出色的、成功的吟诵,其音调的抑扬总是得当而动听的。吟诵时凡抑扬得当的,节奏就鲜明,旋律就优美动听;反之,吟诵时凡抑扬失当的,声音就或杂乱,或平板单调,形不成鲜明的节奏和优美动听的旋律。吟诵时声音的抑扬抗坠、高下起伏显示了古诗词文特有的音乐美。在课堂上,笔者教授学生基本的诗词格律规则,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中各节奏点上字的平仄安排。从我们的吟诵实践来看,平声字一般读得低一点、长一点,仄声字一般读得高一点、短一点,这样,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在吟诵时能自然地发出抑扬抗坠、高下起伏的声音来。

例如笔者执教杜甫的《登高》。这首诗被称为七律压卷之作,仄起入韵式,律法森严,凡八句,四联皆对。 其平仄为: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学生根据所学的诗词格律知识,吟诵时根据各节奏点上字的平仄安排,把握好诗歌的音高与音长,自然形成了抑扬顿挫的鲜明节奏,在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吟诵声中,沉醉于这首七律扣人心弦的音韵美。

二、情感之美,深沉真挚

古典诗词中涵咏的情感,或状其羁旅行役的游子之苦,或寄其怀才不遇的秋士之悲,或抒其民生家国的仁人之忧,或发其报国无门的志士之愤,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既有温馨的亲情,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有纯真的友情,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既有忠贞不渝的爱情,如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有九死未悔的爱国之情,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种深沉真挚、独具特色的情感美,可以荡涤心胸,完善品格,给学生以强烈的精神震撼和审美教育。

以笔者执教秦观的《鹊桥仙》为例。此词上片开头三句写织女和牛郎带着长时间相思而不得相见的离愁别恨,于天帝限定的七夕之夜在银河之畔一会,可以想见,两人当时的心情是低沉的;接下“金风”两句来个转折,词人并不认为这一年仅一次的相会没多大意思,反而觉得要胜过人间普通夫妇的无数次相会;下片开头三句又一转,写两人这次甜蜜而短暂的相会,想到很快就要长久的离别,于是陷入极度的痛苦;最后两句写两人心绪忽然振起,互相勉励:爱情的幸福并不在于朝夕相会,而在于是否久长。一首小词,情感波澜如此起伏变化;与此相应,吟诵时的声音宜由低--高--低--高,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做到“以声传情”。

三、意境之美,蕴藉深远

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在创作中的追求。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重视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所呈现出来的美异彩纷呈,既有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典雅含蓄,又有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凄清萧索;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冲淡平和,也有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清明秀丽;有王之涣“黄河远山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的雄浑劲健,还有杜甫的“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苍凉悲慨。

七夕李商隐范文第8篇

1、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2、怕歌愁舞懒逢迎。——陆游《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3、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4、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5、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劳劳亭》

6、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夏完淳《婆罗门引·春尽夜》

7、不道愁人不喜听。——万俟咏《长相思·雨》

8、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晏几道《点绛唇·花信来时》

9、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10、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11、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12、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13、池上凭阑愁无侣。——柳永《甘草子·秋暮》

14、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

15、教人怎不伤情。——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16、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17、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1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9、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0、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21、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史达祖《夜合花·柳锁莺魂》

22、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23、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24、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25、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刘致《山坡羊·燕城述怀》

26、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27、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28、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29、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30、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纳兰性德《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31、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32、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李璟《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

33、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吕渭老《薄幸·青楼春晚》

34、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思母》

35、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36、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37、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38、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39、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40、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张籍《蓟北旅思》

41、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42、斜阳只与黄昏近。——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43、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44、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45、泪痕早已先书满。——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46、安排肠断到黄昏。——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47、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王昌龄《送柴侍御》

48、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49、湘娥竹上泪痕浓。——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50、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51、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琐窗寒·玉兰》

52、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曹组《蓦山溪·梅》

53、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54、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5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56、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57、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怨情》

58、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郑觉齐《扬州慢·琼花》

59、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6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61、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62、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纳兰性德《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63、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64、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65、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66、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