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丑石

丑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丑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丑石范文第1篇

丑石范文第2篇

关键词:湖石 雕塑 环境 传统园林 现代景观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098-02

山石是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妙在利用各种石头的不同质地、颜色和形态,艺术地概括和表现自然山川的神奇与秀美,这种用石的方法既体现了自然之美,又具有不落人工再造的痕迹,正如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所言,“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园林中的山石等表达了古人寄情于自然山水的情感归宿,以及崇尚心灵、智慧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交融、并追求自然天成的审美意趣。中国园林讲求神似不求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通过造园之美,抒发一种情怀,体现一种理想,孜孜以求的“意境”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根本目的。

传统园林中用石造景的表现手法很多,其中如独石孤置、点石成景等都是十分出色的造景艺术手法,选作独石和点石的石料则多是以玲珑剔透、形态优美的太湖石为主,所选太湖石应具备瘦、漏、皱、透、拙、丑等特点,历经风浪激打的湖石,形态各异。但要找寻符合造园要求的大型湖石,并不易得,需要采石人,深入水中“度奇巧取凿”,其艰辛度可想而知,且多为可遇不可求,所以为觅得一神形具佳的湖石,造园者常不惜重金相求。品相好的湖石被视作镇园之宝,冠之以美名,倍受呵护。中国传统文化中,善于将自然的事物、无生命的材料加以拟人化的表现和赋予生命的意义,从上古神话到古典名著,尤对本无生命、生冷坚硬的石头,赋予了极大的情感热情,石头作为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代表了坚韧与顽强,但也有孤傲与玩世不恭的一面。人们往往借石为题有感抒怀,理解、体会自然之精神,乐在其中又超然界外。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独石、点石从空间形式看,就是一座座抽象的雕塑,展现了中国造园艺术追求天然之趣的基本信条。

现代环境雕塑依托现代空间环境,是现代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共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西方艺术领域诸多流派异军突起,反传统不再以传统的审美标准衡量艺术创作成为时代的主流,艺术创作呈现出多变的自由化格局,这一时期西方雕塑家阿基本科、利普希茨等人和之后的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就完全颠覆了人们习惯的视觉形式,美国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之“与传统的凸起风格相对抗的雕塑家”,是“具有凹进结构的雕塑品”。相对与传统的具象雕塑,以亨利・摩尔为代表的现代环境雕塑,将抽象的艺术语言运用在雕塑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觉形式表现、赞美生命这一永恒的主题,其极富想象力的形体抽象变形,简约又充满张力的轮廓形态,早已不见传统雕塑的叙事性风格的踪迹,到象是回归到自然状态的“石头”,材料本身的特征具有了象征性,在为观赏者暗示着更深刻的主题,也使我们从中领略和品味到许多中国造园艺术中湖石审美的某些共同点。

1、自然之美的认同与追求

传统园林中的湖石景致,是中国自然式园林颂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自然之美的相契合,表达了一种情感的寄托,湖石之美是客观存在与主观世界交织共鸣的产物,其基本特征还是对自然美的崇尚,反映了古人亲近自然、观察和欣赏自然的感悟。湖石理水、花木游鱼,这些自然事物与园林建筑相辅相承,共同构建了和谐稳固的空间关系。再观亨利・摩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追求材质自然之美的创作思想,其意义在于将传统雕塑形式感的一贯性,拓展至形式表达的拙象和象征性意义为核心,更多的是关注材料的固有特征,将传统雕塑中材料的从属性,上升到对材料的自身形状、体量、质感、肌理等自然美的追求与表现,使那些利料的形状、体块具有了生命的含义。对于石雕。亨利・摩尔善于度其势揣其量,尝试让石头显现出人物的形态,同时又让石头多保留些自然属性与单纯感,所以摩尔用尽可能简洁概括的造型语言来完成自己的作品,正是这些独特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使他的雕塑看上去既有自然美的奇妙,又如原始图腾神像般透着一股神奇和魔力。所以有学者评论亨利・摩尔的作品是“并不尝试制作一个石头女人,而是制作一块显出女人模样的石头”。

2、两者间形式特点所具有的一致性

乍一听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湖石成景与亨利・摩尔的现代环境雕塑之间,似乎无可比性,一个是自然界的恩赐,另一个是出自一双富有魔力的手所制。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人工与自然。但两者的共同基础,都是源自对自然的亲近与欣赏,重要的是能从自然之中感悟和理解到生命的意义。在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对于自然充满了敬意,道法自然的观念对中国的艺术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依据这样的观念,国人总是将艺术实践行为的最终目标归结于主客观的完美统一,园林中的美意味着感性与理想的和谐一致,同时“美景”不是静止的,随着时间、场所、人们的喜怒哀乐在不断变化。而对于美的表现,则更重视感悟,强调情与景的交融,形式上更重视以抽象的艺术语言传递丰富的精神内涵,形式不求逼真再现,讲求神似无疑是借景抒情的第一需要。以湖石应具备瘦、漏、皱、透、拙、丑等特点来讲,就是对湖石形式美标准的归纳总结。

而在亨利・摩尔的现代环境雕塑中,恰恰也具有这样一些造型特点,首先是“透”,这体现在亨利・摩尔的雕塑上孔洞的运用,对此摩尔称孔洞的存在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实则“孔洞”与湖石的“透”,都使雕塑和石头解决了一个与环境空间相互作用的问题,空间对雕塑和石头这两个实体具有了侵入性,使实体在空间中不再是一种受包围状,而相对与环境更多的呈现融合与接受姿态,结果是雕塑与空间的关系通过这样一个中空形状的运用,十分巧妙的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密切程度,雕塑体现出更多的空间环境属性。其次是湖石的“瘦”与摩尔雕塑的结构特色,所谓“瘦”是指湖石应具有清秀、挺拔不臃肿之品相,“瘦”也体现在石体清晰纵横的纹理脉络,以及道劲有力的石形线条轮廓,湖石麟峋的体态往往是评判石形的重要标准之一。所谓“瘦漏生奇,玲戏安巧”,正是这“瘦”构成湖石形奇的主要形象特征。再看摩尔的雕塑,形态皆“瘦”,从抽象造型的人体,到由骨骼和卵形等生命体构成的抽象形态,无不简洁概括结构精练,如果说西方传统雕塑的“逼真”展示有血有肉的形象塑造,使人忘却了雕塑材料的冰冷,那观摩尔的人体雕塑感受是挤出了人体最后的水分,只剩风骨与生命的气息,摩尔减掉了传统的形式,只保留了人形的基本空间特征,简约的人形“瘦”到透明为止,说表现人不如说表现的是骨骼更准确。

最后是丑与拙的形态追求,对于一块湖石的美,古人常以所谓的“丑”作为是否具有欣赏价值的重要标准,“丑”也是对

湖石瘦、漏、皱、透、拙等艺术特征和形式美的综合概括。“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艺概》刘熙载)。郑板桥也称“……一‘丑’字则千态万状皆从此出。……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而“拙”则体现为淳朴浑厚之美。古人对于石形的审美趣味,反映了一种超越一般世俗的观念。多表现出文人雅士的洒脱,正是由于人的因素,石头这种自然之物,才拥有了这般丰富的精神内涵,其自然品质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应当说摩尔的雕塑主旨是对生命的歌颂,所选的载体也比较简单,那就是人体以及母与子这个不变的主题,由于受非洲和美洲印地安原始雕塑的影响,同时对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独特理解,使得摩尔的雕塑在表现形式上多了一份原始的率真与浪漫,古拙的如石器时代的神像,同时又充满超现实主义的奇异与想象。其作品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美标准和规律,以“一种完美的不和谐”确立了自己的艺术表现风格。摩尔和同时代的现代艺术家更多的关注作品所表达的精神和蓬勃生气,屏弃对原形的“机械复制”,在“生物态抽象”系列的作品中,形式上可能只是一些人形的元素,也或只是由支离破碎的人体器官组成,通过或聚或离的分布,如同点石在空间中的关系。摩尔将这些考验人们心理承受力的元素,通过一种较为平和的手法表现出来,并不刻意追求感官刺激,而是在简约的外表下内含激情。

3、与环境相得益彰

两者的环境属性是共同点,但又有所不同,在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湖石与组成环境的其它要素,如建筑、理水、花草鱼木等,构成了总体的和谐平衡,湖石与建筑的规范有序和装饰风格的雕梁画栋,形成形态上、色彩上的对比性点缀,并且在环境空间中湖石的形态无疑构成视觉上的焦点,它既具有竖向空间的过渡与分割作用,又是自然山水意象的浓缩表现,还象征着一种精神与品格,园林中正是由于石的存在才会有山川的奇峻、独峰的灵秀。我国传统园林的四大基本类型中一半的服务对象是造园的主人及其周围特定的人群,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属于私有空间。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造园不仅是一个居住、休闲、娱乐的空间,同时也反映了造园“能主之人”的艺术品位和审美需求。而亨利・摩尔的现代雕塑所依托的是现代公共空间环境,雕塑从一开始的构思创作。就注重造型与空间的关系,更强调雕塑放大后在环境中的视觉效果,还有雕塑创作的许多灵感来源于自然形态,使得作品的抽象形式中包含着具象元素,作品具有自然的归属感,所以观摩尔的雕塑给人感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环境属性。其次摩尔雕塑简洁的艺术语言,以及关注、关爱生命的主题,平和自然、亲切易读,又具有深刻的含义,符合现代语境,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最后独特的形式表现,使其作品与环境和谐呼应,很好的纳入在各种环境空间之中,如摩尔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侧卧像,在环境中显得是那样的自由洒脱,在绿地中、山坡上、树阴下似乎雕像可以斜倚在环境的任何地方,自然与环境已成为他雕塑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摩尔雕塑的这种环境特性,成就了他在现代环境雕塑中的独特地位。

湖石与摩尔的雕塑,虽然分属不同的地域、时空和文化背景中,而两者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这不仅表现在都极大的丰富、升华了环境美的视觉效果,更体现在评价美、发掘美的活动中,观念的相一致性,那就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追求美的历程,无疑湖石与摩尔的雕塑分别作为园林时代和现代环境中空间艺术形态的代表,是成功实现以美的理想去改变现实环境的垂范。

参考文献:

[1][美]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1

丑石范文第3篇

民间的赏石文化至清代呈现丰富多彩、繁荣昌盛的景象。文人赏石与皇家赏石交相辉映,形成古典赏石最后的高峰与风采,留下了标新立异的赏石形态。

(一) 园林赏石

清代的江南园林,以扬州、苏州最为繁盛。清代中期,苏州园林已成领先之势,其中“留园”奇石,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留园”原为明代“东园”废址,乾隆五十九年(1794)归吴人刘恕,改名“寒碧庄”。刘恕中年退隐,唯好花石,收集太湖石十二峰置于园内。刘恕在《石林小院说》中写道:“余于石深有取,??虽然石能侈我之观,亦能惕我之心。”将赏石审美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同治十二年(1873),官僚盛康购得该园,更名“留园”。留园有着丰富的石景,其中“冠云峰”为苏州最大的特置峰石,峰高6.5米,确为群峰之冠。相传为北宋“花石纲”遗物,明代疏浚大运河时打捞出水的峰石。“冠云峰”两边又有“瑞云”、“岫云”两峰相配,形成江南园林中著名的奇峰经典。

“瑞云峰”、“玉玲珑”、“皱云峰”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

“瑞云峰”是洞庭西山正宗太湖石,高5米有余,为“透”之典型。乾隆四十四年(1779)由东园(今留园)移至苏州织造府(今苏州十中)内,为江苏省重点保护文物。现在留园的“瑞云峰”是留园主人盛康后补峰石。“玉玲珑”也是太湖石,高3米,为“漏”之典型。现存上海豫园。“皱云峰”是英德石,高260公分,为“皱”之典型,现存杭州江南石苑。

北京是北方私家园林精华荟萃之地,至清中期尤盛,其中“半亩园”,就是园林置石的典范。“半亩园”始建于康熙年间,是贾胶侯的宅园,为李渔所建,所叠石山为京城之冠。道光年间由官僚麟庆购得,又增奇石甚众。据麟庆撰写《鸿雪因缘图记》载:“园中所存,尚康熙间物。余命崇实(麟庆长子)添觅佳石,购得一虎双笋,颇具形似,终鲜皱、瘦、透之品。乃集旧存灵璧、英德、太湖、锦州诸盆玩,并滇黔硃砂、水银、铜、铅、各矿石,罗列一轩,而嵌窗几。”半亩园中不但有叠山、置石,还辟有奇石陈列轩。

(二) 文房赏石

清代文房赏石,仍沿袭明人精巧的风格,但因资源的涸竭,新石种时有补充,赏玩方法多样,传承石更加珍贵。清代徐珂《清稗类钞》记载:“皖之灵璧山产石,色黑黝如墨,扣之,泠然有声,可作乐器,或雕琢双鱼状,悬以紫檀架,置案头,足与端砚、唐碑同供清玩。海内士大夫家每搜之,然佳料不多观,大率不逾尺也。”灵璧石玩赏方法出新。《清稗类钞》记:“颜介子所见之英德砚山,则上有白脉,作‘山高月小’四字,炳然分明。其脉直透石背,尚依稀似字之反面,但模糊散漫,不具点画波磔耳。谛视之,非雕非嵌,亦非渍染,真天成也。”这是罕见的英德文字石。清吴绮说:“英石出韶州府英德县,峰纹耸秀,扣之有金玉声为佳,而其要有三,曰皱漏瘦,皱谓纹理波折,漏谓洞壑玲珑,瘦谓峰峦秀峭,备此三者,方见砚山全德矣。”传统赏石影响犹存。

清代谢堃《金玉琐碎》说:“在长沙刘子厚家有五座笔山,分五色,黄色者卡什楞也,青色者青精石也,黑色者黑晶也,红色者玛瑙也,白色者羊脂玉也。彩色斑斓,亦堪雅玩。”清代玩石的色彩丰富起来。

清代广东屈大均《广东新语》记:“岭南产腊石,从化、清远、永安、恩平诸溪间多有之。予尝溯增江而上,直至龙门,一路水清沙白,乍浅乍深。所生腊石,大小方圆,裸砈多在水底,色大黄嫩者如琥珀。其玲珑穿穴者,小菖蒲喜待根其中。以其色黄属土,而肌体脂凝多生气,比英石瘦削崭岩多杀气者有间也。予尝得大小数枚为几席之玩。”《金玉琐碎》中记载:“余在广东见腊石,价与玉等及。”清代腊石为新品种,赏玩和鉴评方法与现在相似,价值不菲。

清代的赏石著作

清代虽然没有《云林石谱》、《素园石谱》那样的宏篇钜作,却不乏新颖别致、真知灼见的赏石新篇,赏石理念更加丰富多彩。

(一) 粱九图的《谈石》

梁九图为清早期文人,生于广东,钟情腊石。他在《谈石》中说:“凡藏石之家,多喜太湖石、英德石,余则最喜腊石。腊揖逊太湖、英德之钜,而盛以磁盘,位诸琴案,觉风亭水榭,为之改观。??腊石最贵者色,色重纯黄,否则无当也。”梁九图收藏的12枚腊石各具形态,峰峦、瀑布、峭壁、溪涧、悬岩、陂塘等山水景观俱全,欣赏时湖光山色尽在眼前,是人生最大乐趣,其他世俗之事不足道也。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讲:腊石一要“色大黄嫩”;二要“玲珑穿穴”;三要“肌体脂腻”。又说:“腊石以黄润如玉而有岩穴峰峦者为贵。”与粱九图说法如出一辙。可见清代鉴石,对黄腊石的形、质、色要求很高。

梁九图在《谈石》中说:“藏石先贵选石,其石无天然画意的不中选。”这就是我们现在鉴石中所说的意韵。梁九图对养石之水质非常重视。他在《谈石》中说:“浇必用山涧极清之水,如汲井而近城市者,则渐起白斑,唯雨水亦差堪用。”这是养石研究的心得体会。梁九图在谈到赏石陈列时说:“位置失法,无以美观。??檀跌所架,当置之净几明窗,水盘所储贵傍以迴栏曲槛。”台座石与水盘石要与环境搭配得当,才能尽展赏石之美。梁图九的赏石法,确有超越前人之处,自然也有启发来者之功。

(二) 高兆的《观石录》和毛奇龄的《后观石录》

寿山石品种繁杂。最早提出寿山石分类法的人,是清代学者高兆和毛奇龄。

高兆,福建侯官县人。康熙六年(1667)高兆回乡,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寿山石专著《观石录》。其中提出:“石有水坑、山坑。水坑悬绠下凿,质润姿温;山坑发之山蹊,姿闇然,质微坚,往往有沙隐肤里,手摩挲则见。水坑上品,明泽如脂,衣缨拂之有痕。”这是最早的以坑分类。

毛奇龄,浙江萧山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他客居福州开元寺,写出继《观石录》之后的第二部寿山石专著《后观石录》。书中进一步提出:“以田坑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的观点。后人将这种分类方法称为“三坑分类法”,为海内外鉴赏收藏家普通认同,成为寿山石划分标准,影响深远。

(三) 李渔的《闲情偶寄》与赏石

李渔(1611~1680)号笠翁,生于如皋(南通),为明清之际的奇才。他的《闲情偶寄》是一部生活美学和养生行乐的宝典,其中赏石审美,不乏真知灼见,成传世之作。

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依,所谓瘦也。瘦小之山,全要顶宽麓窄,根脚一大,虽有美状,不足观矣。”这里论及为传统赏石之审美。而无其力者,不必定作假山。一卷(石)特立,安置有情,时时坐卧其旁,即可慰泉石膏肓之癖。王子猷劝人种竹,予复劝人立石,有此君不可无此丈。同一不急之务,而好为是谆谆者,以人一生,他病可有,俗不可有。得此二物,便可当医,与施药饵济人,同一婆心之自发也。”李渔劝人赏石,如同治病救人,为免俗的良药。

(四) 郑板桥的赏石论述

郑板桥(1693~1765)题画文:“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中有至好也,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板桥这段精彩的题画文,似乎在谈及画石法,又像是对前人鉴石法的总结,亦或是论及文人之特立独行的风骨。不断被后人引用、论及的这段文字,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无穷的魅力。

清代赏石的发展

清代艺术风尚奢华,追求繁复的装饰、亮丽的色彩。而清代赏石的形态,也深受影响,表现特征为:

一是新石种不断发现并成为收藏新宠。

二是石头的质地、色彩的要求越来越重要。

三是文房传统石更加小巧,传承古石更加珍贵。

丑石范文第4篇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xìng),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sù),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茅盾)天窗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里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个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想象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发明“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凭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宗璞pǘ)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líng dīng)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贾平凹)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丑石范文第5篇

不只因为石头聚集日月至精之气,禀天地造化之秀,有补天填海的神奇,或可以生出齐天大圣,通灵宝玉或完璧归赵的故事,而以为,石头就是大自然最完美、最古老的艺术品。

我却不收藏石头。

以我的蓬户陋室,胸次天地,似乎容纳不下她的蕴含与灵气,自忖我的肤浅与愚钝更难究其奥幽,岂不亵没了石的品性。

我的案头又摆放着两枚卵石。

看去,卵石只有黑、白两色。星星点点的白色,像闪烁在夜空上的繁星。石头已抹去了春苔秋霜,浑圆中透着坚硬,粗糙着含着和谐。细看去,时光、流水已在石上留下了温和滋润的擦痕。

卵石的生命流程显然磨难多舛。也许就有过天崩地裂的浩劫,粉身碎骨的悲壮,雷轰电击的拍打,水浪沙淘的磨洗。在其漫长而神秘的旅途,不知有多少次生命的碰撞,伤痕的磨合,意志的较量, 留下如此深沉的意蕴。

石者,坚也。

大山因为有石,直起了腰、昂起了头、露出了个性,显出了精神。即使化着尘土,也为绿色铺下了温床,让灿若云霞的花朵植于心中。摸着这两枚大山分化的卵石,一种原始的气息就漫透你的全身,隐约感受到生命的潮汐在涌动,交融着山的沉实,水的空灵,凝聚着母性的温和,父亲的刚勇。若经敲打,定会闪现太阳的光芒,侧耳聆听,或就有远古的回声与追沙遂浪的脆响。

闲时,我爱临窗独座,静心品茗,与这宁静的生命缄心。与物无言也是一种神遇后的幽境。

看得久了,只觉石的氤氲灵气与茶的淡淡清香在室内缭绕、滋润、充盈,若宁馨的乐声,摩挲我的心底,撩起无边的思绪,让我一步就跨进了自然的碧绿。灿放幽蓝的记忆,回到水汪汪的岁月,总让我想起的是,绿影响婆娑的溪流,葱忽郁郁的森林,细雨中的小径,阳光下的河滩,河边上浣衣的倩影,母亲放在泡菜罐里的那几枚光滑的卵石……,我浮躁的心境得以平静,窗外水泥膨胀浊气,城镇的扩张繁嚣、自然无声的消退。

卵石是沉默无语的,是否在想着遥远的心事。

沉默,也许承载了太多的尘世风霜,看惯了潮涨潮落,雁去雁回。沉默,也许很多话已在风里冷了又冷?沉默,也许喧哗的河水,早已淹没了发端于大山的故事,身边的风声、鸟声、水声已无声不寂,尽在不言之中?

这千载的沉默哟,是生命与宇宙万物的契和吗?

卵石是平和的,有禅境般的沉静。

她已有过清流风濯的洗礼,柔韧有力的水流已滤去烦躁,退却了繁华,磨灭了棱角,沉静与灵动,缄然与震颤,粗犷与细腻,深刻与简单,渗入了石的灵肉,构成自然和谐的静美。

万般静观皆自得,石头无言也可人。面对着这两枚清纯、浑圆的卵石,审视着石的黑白意境,似乎一眼可以看穿,又似乎什么也看不透,一切无闻于耳,所有却感乎其心。无言相语,亦息息相通,觉生命之神秘,宇宙之无限。放眼看,一石就是一座大山、一石就是一个世界。大自然造就生命的灵性,不仅在人,山石水土,花鸟虫鱼,也是大自然造就的生命形态。天地与我们同源,万物与我们共生,一切生命都是相通的,只是相通在共同的情感世界里,共同的苦乐之中。

自从有了这两枚卵石。我就有了淡泊之境,蜗居的心灵得以舒展,卵石朴素无华的风韵,磨难不变的本性,不依不傍,不愠不燥,无欲无求的品格,和谐静美的意蕴,纯化着我的性灵,让我体味到宇宙生命的盎然生趣;一切平凡之物闪现的生命光彩,一木一石折射着大千世界的幽幽之情。

我爱石,但不会赏石。那是一种格高意阔的雅事,就我的天性学养也入不了石艺之灵境,也深知中国的石艺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崇形者重其天然,尚意者贵其内涵。奇拙怪丑历为文人雅土推崇,从古至今,爱者甚番。王维怪石养兰取其雅,米颠见丑石而拜,得其痴,徐霞客握顽石而终,得其厚。无论求形重意,修凡骨悟惮机,当石头被艺术赋予生命,爱石赏石之人与石的意蕴交融碰撞,就是一种美的极致。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心境,总有不同的艺术取象。我之爱石,唯是启迪心智,淘冶性灵,妙悟自然,品味人生真谛。

只是我案头的石头,实在平淡无奇,俯拾皆是,亦无瘦皱漏透,奇掘怪丑之态,入不了时人眼界,登不上石艺的殿堂。但是,这种平淡是曾经桑海的平淡,这种无奇,是洗尽铅华的返璞归真,是仁者的平淡,是智者的无奇。

丑石范文第6篇

早在1997年6月8日,北京举办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尊外形酷似香港地图且被命名为“回归”的齐彩石,以42.9万元成交,轰动一时。如今,奇石拍卖锤声不断,屡屡创出高价。

奇石收藏是随着收藏热兴起的一个大众收藏投资品种,奇石的收藏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一种收藏。说它简单,是因为奇石到处都有,是无价的,不需要花钱来买,人人都收藏得起,只需要有时间、有心、有眼光即可。说它复杂,也是因为它无价,一块巧夺天工的珍罕奇石,有人喜欢它,花数千元数万元,对方都不一定会转让,所以,即使有钱,有时候也买不到满意的奇石。

奇石收藏孕育着收藏投资的魅力和机会。要成为奇石收藏投资的成功者,必须了解奇石的基本知识。

奇石的辨伪

中国的奇石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萌芽,90年代以后,奇石市场在全国各地兴起,如武汉滨江公园古董一条街,深圳罗湖商业城东方奇石博览会等。在上海、桂林、北京、武汉、深圳、广州等地,已经形成了几大奇石交易市场。随着奇石收藏投资热的兴起,交流、展览的增多,我国奇石收藏已形成诸多流派,如岭南奇石派、柳州奇石派、江南奇石派、江汉奇石派等。

石头本无所谓真假,但是,奇石具有观赏、收藏、流传价值,可以作为商品流通,各个石种之间又有价值高低、数量多寡的区别,因此也出现此类石冒充彼类石以牟利的问题。

奇石造假早在宋代就已产生,古人根据实践经验,曾采取过有效的检验措施。如有的太湖石形态与灵璧石类似,叩击亦微微有声,有人就将太湖石染黑冒充灵璧石。

目前奇石流通领域中,造假愈演愈烈。他们对自然形成的石头采用切割打磨抛光、钻孔镶嵌、烧烤涂油、化学褪色、染料浸色和用酸溶蚀作假石皮等手法,制造假图案石、造形石、假矿物晶体、假生物化石等。

现在,人为加工奇石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粘缀,一是斧凿、锯底、钻洞。

粘缀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增加奇石的奇巧程度。粘缀主要用于具象石,所以观察自然景观石时就应注意石之起峰处,观察象形石时就应注意突出部分(如手、足、翅、五官等),看其是否与主体浑然一体,有否胶粘痕迹。

斧凿、切面、锯底对于大多数奇石来说是不适宜的(除崂山绿石、大理石等特殊石种之外)。古人用斧凿钢锯作假较易分辨,因其痕迹较明显,而现代人利用盐酸来模糊作假痕迹,分辨就比较困难。

还有些人为了使奇石增值,使用更为巧妙的电钻电锉法,加工者在钻洞磨峰后往往还要细致地用细砂磨、盐酸渍。不经意者往往难辨其真假。

奇石造型的人为加工与否,须细细辨别。若肉眼不行,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石之特异处。 一是看其石表与它处是否有区别,是否有“暴斑”、“钻花凿颖”。二是看其纹理有否突然改变走向。三是看其色泽是否有微妙的浓淡深浅之变化。经验老到者往往能凭感觉分辨真伪。

奇石的价值判断

奇石的高下优劣可以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衡量。既有统一而概括的普遍标准,也有按不同类别、不同石种进行同类对比的分类标准。无论普遍标准还是分类标准,都应包括科学、艺术两大因素,这是缺一不可的。

同时,由于各石种的形、色、质、纹等观赏要素和理化性质互不相同,风格各异,因而它们的欣赏重点和审美标准也有所区别,我们评品单个奇石时尤其需要注意。

必须记住,奇石毕竟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即所谓“大匠能授人以规矩,不能使人于巧”也。

奇石的综合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整度

指奇石的整体造型是否完美,花纹图案是否完整,有没有多余或缺失的部分,以及色彩搭配是否合理,石肌石肤是否自然完整,有没有破绽。

奇石一般不允许切割加工,须尽量保持天然的体态,如有人为雕琢造型或修饰者,则属于石雕艺术。有的赏石家要求极为严格,连切底行为也不允许,认为底部的安定只能由底座来加以调节。不过,一些石种,比如英石,若不切底,就无法取材。所以切底行为不能一概而论。

在评价一块奇石之前,先要从上下、前后、左右仔细端详它的完整度,若有明显缺陷,则应弃而不龋。特别要注意有否断损;有的奇石断损后进行粘合,则在粘合处留有痕迹。

2、造型

指奇石的形状,这是具象类奇石与抽象类奇石首先要评价的内容。

“皱、瘦、漏、透、丑、秀、奇”是评价太湖石、灵璧石、英石、墨湖石及其他类似石种外形的重要因素。凡以上七要素皆备,其造型必美。

皱:石肌表面波浪起伏,变化有致,有褶有曲,带有历尽沧桑的风霜感(“皱”,还指石肤之纹理)。瘦:形体应避免臃肿,骨架应坚实又能娴娜多姿,轮廓清晰明了。漏:在起伏的曲线中,凹凸明显,似有洞穴,富有深意。透:空灵剔透,玲珑可人,以有大小不等的穿洞为标志,能显示背景的无垠,令人遐想。丑:较为抽象的概念,全在于选石、赏石时自己领悟,“化腐朽为神奇”。庄子在战国时代即提出把美、丑、怪合于一辙的“正美”,以图“道通为一”。后世坡、郑板桥又提出了“丑石观”。其意义在于,千万不要以欣赏美女的情调来赏石,要超凡脱俗。秀:与“丑”看似矛盾,实为对立统一。强调的是鲜明生动,灵秀飘逸,雅致可人,避免蛮横霸气。奇:造型为同类石种中少见,令人过目不忘,个性极其独特。

各个石种都有抽象石,且所占比例很高。评价它们的造型是否优美,太湖石等是以“七要素”品评。而有些石种,如红河石、河洛石、黄河石、回江石等,则以其点、线、面的结合是否完满来评价。在抽象石中,往往有一处是注目的焦点,此点的延伸,便是线,定向延伸是直线,变向延伸是曲线。

3、色彩

各个石种有不同的要求。昆石、钟乳石以晶莹、雪白为上,黄蜡石以纯黄凝冻为上,太湖石以青白为上,崂山绿石以墨绿为上,灵璧石、博山文石以玄黑为上,墨湖石以油黑光润为上;卵石类中也有很多属于色彩石。色泽单纯或多重色彩巧妙搭配均可能归入上品,唯色调不清晰、搭配混乱者不入流。

一般来说,具象石类与抽象石类的色彩以沉厚古朴的深色系列为佳。尤其是景观石,因受传统山水如画的水墨画的影响,一向重视意境的营造,为求景观的悠远深邃,崇尚深色系列。如黝黑、墨绿、褐色、紫色、深红等。最忌颜色的混浊不清和刺激性的“俏”色。

以上所说只是一般原则,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的白灵璧色泽莹白、玉洁冰清,加上造型等其他条件配合得好,自然也可能成为上品。崂山绿石中呈景观形态的,尽管绿白间章,倘若搭配恰到好处,也有极品出现。

4、石质

石质包括硬度、密度、质感、光泽等因素。其中,硬度是决定石质优劣的关键。

奇石的硬度应当至少在4度以上,以不超过7度为宜。硬度适当,就有了一种重量感,凝结度也高,显得细腻坚挺,光泽感也强。例如历代推崇的灵璧石,其石质就非常优越,硬度大致在6度左右,石质致密均匀,有分量感与温润感。太湖石质地相对比较疏松,两者石质自然就显出了差异性。至于版纳石,硬度仅4度,其造型虽也变化有致,但离得较近一些,就很明显地感到它石质疏松,极易脆碎,与太湖石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另外,有些岩石结晶粗大,因为各个晶面对光线的漫反射,使人感到不光滑、不干净。

对于卵石来说,也是如此。有些卵石的石质含有玛瑙,坚硬致密,就显得光洁可爱。而大多数卵石,是灰岩、砂岩、变质岩,石质比较粗糙。这样的卵石质地,不但不能为造型纹理图案增色,而且往往还要减色,其差别较易分辨。

5、石音

好的奇石,用硬棒叩击,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这种情况,不仅体现于灵壁石,其他奇石,在同一石种的互相对比中也可分辨。比如英石,宋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说: “其佳者质温润苍翠,叩之声如金玉。……色枯楠,声如击朽木,皆下材也。”

6、石肌

石肌是奇石的表面肌肤。具有一定硬度的石头,露于山土经受风吹雨打,或在河床中长年经水流冲击,表皮较软部分会自然剥脱成石肌,同时较硬部分历经冲刷,也会变得圆润。一般来讲,石肌具油脂光泽、金刚光泽者为上,玻璃光泽、金属光泽者次之,无光泽者最差。赏石者常说的“润”,“温润”,主要指光泽性好。没有光泽的石头显得比较干燥,表面总像蒙着一层灰尘,不理想。

天然形成的石肌,最能表现典雅的古朴美。奇石石肌大多有纹路条痕的起伏变化,“皱”的含义之一即指此。常见的有胡桃纹、蜜枣纹、宝剑痕、乳盯米点、蜂巢、金星、玉脉等。借用国画技法术语,奇石石肌的皱纹大致有斧劈皱、披麻皱、卷云皱、折带皱等。

奇石,特别是自然景观石,有光泽又带有皱皱,显得既精神又古朴美观,这样的石肌最为理想。

7、纹理

指奇石表面的花纹。岩石上的纹理主要是在成岩时期原生的,或岩石受矿液浸染而成。其次是岩石后期风化,以至形成各种花纹。如广西红河石,原岩是浅灰色细砂岩,破碎后被红色氧化铁浸染胶结,经风化使底色土黄,有的就显出了黄地红纹。再有,岩石中若灌入了方解石或石英的细脉,也会形成白色的条纹。自然景观石中的瀑布,就是如此形成的。

8、体量

指体形的大少。体形大小一般不构成奇石高下优劣的因素,只是在作为商品时成为价格的参考。不过,奇石若是太小,就难以体现丛峦叠秀的景观,也不易引人注目,只适于手中把玩;若是太大,就不适宜于一般民居室内清供,只可作厅堂宾馆的陈列、园林的点缀。

奇石的高度一般在5公分以上,100公分以下为宜。5公分至20公分为小型奇石,20公分至65公分为中型奇石,66公分至100公分为大型奇石。这个标准是相对而言,比方有的奇石高才四五十公分,长度宽度却超出了高度许多,这无疑也属于大型奇石。

奇石的收藏投资价值规律

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它美在自然,妙在天成,贵在不沾一点儿人工痕迹。它所包容的天成的神韵、凝固的历史、形神的奥秘,均不凭雕刻家的任何功力,全靠大自然的造化:风之蚀,水之磨,浪之琢,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创造这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奇石的收藏投资价值,首先是由它的赏玩价值决定。尽管不少收藏家并不以投资为目的,但其藏品的增值可能是客观存在的。奇石的价格一方面随当时石市行情上下起伏;另一方面又因买卖双方的个人喜好程度而波动,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所谓“黄金有价石无价”,在很大程度上即指此而言。

因此,若想有较好的收益率,除了考虑个人爱好及其他条件外,还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选择藏品的最佳购入时机。石品的短期供求常会造成其价格的波动,尤其是经济不景气时,往往给藏家创造购入的好时机。

第二,藏石品种是否含有丰富、重要的信息。即质、形、纹、色、韵或瘦、皱、漏、透、丑,占了几项。当然,含量越高,产生的需求越大,反之则否。

第三,奇石藏品所载信息,是否具有现在未被重视而在不久的将来会被重视的特质?如果是,则现在购进,且未来的增值空间大。

第四,这种藏品的需求热一旦形成,其市场供应量是否会迅速增加?如果是,其盈利的上升空间就很小,反之则大。

另外,藏品的名头、精品、系列意识,也同等重要。所谓“名头”,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社会知名度和历史知名度。那些在电视、书报、画册、展评中经常露面并获过大奖的石品,其保值、增值是毋庸置疑的。还有就是名人效应。若某方石品在历史上曾被某名人收藏过,且有确切凭记,则其身价必然大增。

精品石常常是千中出一、万中出一,可遇而不可求。其长期增值幅度往往是一般石品的数倍、数十倍。

藏品形成系列或说专题,是收藏成功的重要标志。一个单件与一个系列的价格差更是几倍、几十倍的关系,尽管其中的单件本身档次略低一些。

奇石收藏投资的首选品种

奇石收藏带有浓厚的文化属性,不同于证券等纯经济投资行为。收藏者不仅要了解市场行情,还需学习有关奇石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避免上当受骗,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奇石投资首选品种如下:

第一板块:古代的“四大名石”

古代的四大名石有:太湖石、灵璧石、雨花石、广东英石。

现代奇石收藏家不一定仅仅收藏这四大名石,但由于这是经过千百年来奇石收藏家形成的审美共识,所以四大名石肯定有其独特的收藏投资价值。它就像股市中的绩优股一样。

第二板块:当代热门品种

1、出之于广西柳州的红河河床的彩陶石。2、广东黄蜡石。3、石。4、广西太古画石等。

第三板块:象形石

象形石无所不有,从长江黄河的鹅卵石,到造型岩石类玩石等,都可以发掘出象形石。从投资的角度而言,不论什么石头,只要是具备象形的特点,就有投资的价值,象形程度越大,越是惟妙惟肖,越是具有投资价值。

第四板块:印章石

1、寿山石。2、田黄石。3、昌化鸡血石。4、青田石。5、巴林石。

巴林石收藏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瞩目。巴林石收藏最热的是鸡血石。这是因为鸡血石储量不多,开采量小,价格高,名气大。巴林石收藏的热度近年来不断上升,以至福黄石、芙蓉冻、水草花等名贵品种价格一路上涨。带有特殊形象的图案石、彩石也是人们收藏的抢手货。

第五板块:生物化石

1、贵州海百合。2、新疆木化石。3、恐龙蛋化石。4、三叶虫化石。5、鸟类化石。6、鱼类化石。

生物化石中的生物越罕见,其价越高;生物化石纹理清晰,价越高;古生物越多,价越高,其投资价值越大。

优质奇石评价标准

1、天然产出。

2、色艳美或色调丰富。

3、选型奇特。

4、花纹别致,图案、纹理清晰逼真。

5、晶体完整,晶形无损。

6、意境深远,含蓄回昧,赏心悦目。

7、意义特殊或内涵深远。

8、珍奇稀少又罕见难求。

9、光泽强烈或自然采和。

10、组合讲究或特色明显。

丑石范文第7篇

故事一:对军数

宋太祖召武臣问军数,其识字者,预先写军数于笏上,临时高举笏当面,见字,随时即对。党太尉不识字,不知他人笏上有字,亦照样举笏加额,近前大声曰:“启覆陛下,军数都在这里。”(明·乐天大笑生《解愠编》)

感受:何谓不懂装懂?何谓照葫芦画瓢也不尽然?党太尉的这种只看外表不注重实际引来群臣讥笑的做法会给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在古代,像党太尉这样不识字的人有很多,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无知,倘若掩盖则会欲盖弥彰,不如正视不足,问清缘由,学习别人的做法,逐渐提高自己。三国吕蒙是一介武夫,孙权劝学,开始吕蒙以军中多务推辞,最后孙权以身试法,最终吕蒙成为了好学的典范,也让我们懂得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道理。同时也告诉我们学习不能只顾及外表,更要抓住问题的实质。

故事二:与黄帝之兄同年

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

感受: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总有一些无聊争论不休的人,正所谓吹牛不纳税,他们争论谁的年龄大,纷纷以老者自居,而这种无聊的争论、这种没有任何事实理论依据的争论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做人做到这种虚伪的程度,做到这种脸皮厚的程度,也的确够可悲的了。比无可厚非,因为有竞争才有进步,但比要有意义,就像我们的学生,不要去比谁家有钱有势有房有车,不要去比谁穿的更是名牌,比的是谁有一个更好的习惯,比的是谁的学习态度更端正。

故事三:石学士

石曼卿善谐谑,时乘马出街,御者失键,马惊堕地,从吏遽扶掖升鞍。曼卿笑曰:“幸我是石学士,若瓦学士,岂不跌碎乎?”(明·乐天大笑生《解愠编》)

感受:生活中,我们会时常因一些偶然因素突然情况而造成一些尴尬的境界,而面对这种尴尬,尤其是主要由于别人的原因所造成的,我们更多的人选择的往往是将责任全部推卸到别人身上,甚至是破口大骂更有甚者大打出手。而如果我们有点做人的底蕴甚至有点交流的艺术,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既不会让自己难堪,更会展示自己一颗宽容美好的心灵。生活中,我们应学习石学士这种处理问题的态度,学点做人的艺术,不要斤斤计较,宽容一些,幽默一些,给自己一点做人的空间,给别人一点宽容的天地,生活会更美好。

故事四:头巾

一仆随主人应试,巾箱偶坠,呼曰:“头巾落地矣。”主人曰:“落地二字不好,当叫及地(第)。仆颔之拴好,复曰:“今再不及地了。”(明·陈眉公《即兴笑话》)

感受:汉语文化博大精深,8被人们想象成了发,6被人们想象成了顺,7被想象成了起,这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不管是电话号码还是车牌号等人们都希望即使多拿上两个钱也希望有个吉祥的数字,正如落地和及地,本来是同一个词同一个意思,但放在读书人身上它的意思就变成了,才会有这样的笑话的产生。其实语言数字就是一个符号,只要摆正心态,有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五:下饭

二子午餐,问父用何物下饭,父曰:“古人望梅止渴,可将壁上挂的腌鱼望一望,吃一口,这就是下饭了。”二子依法行之。忽小者叫云:“阿哥多看了一眼。”父曰:“咸杀了他。”(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感受:“望梅止渴”是在行军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曹操为了安抚军心使用的一种方法,而如今却被一些吝啬鬼用来安抚自己那颗狭隘的心上。节约是一种美德,而吝啬则是一种自私,正如画饼充饥,也如白日做梦,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自欺欺人。

故事六:出丑

丑石范文第8篇

我是一条伤心的毛毛虫

我是一条的毛毛虫,一条伤心的毛毛虫。因为我很丑,大家都不愿意与我为友,为此我很孤独。

一个秋天的下午,去觅食的我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我见到了一个大彩石。哦,不是一个彩石,是一个昏倒在地的飘虫姐姐。我急急忙忙的捧来一些水,几次打在姐姐的身上,不一会儿,飘虫姐姐慢慢的悠悠的爬了起来,她在我身前左瞧瞧右右望望,似乎在寻找她的恩人。猛然间,她发现了我,一丝不安的神情立刻浮现在她的脸上。我告诉她:“大姐姐,我救了你.......”“什么?你!不可能的,你这么丑,不配救我!你一定是要害我!幸亏我提前起来了,哼!”说完就头也不回的飞了。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的心无比的难受。我真想找个僻静的地方痛哭一场,可有什么用呢!我只好继续往家走。

“救命呀!救”......一阵急促的呼救声向我耳边传来,我忙跑去一看,是一头被细丝网罩住的牛。“别人有危险,我不能见死不救!猎人还没来,我得快点儿!”当时的我早已把刚才受挫的事忘的一干二净,一心只想着救人。可我刚一过去,水牛就大叫:“啊!你别过来,你是不是要伤我!我爷爷说了,面目丑的人都不是好人!我要喊人了!爸爸......妈妈......!”我一怔,低下头,回头身默默的走了。为什么?为什么人们都是以貌取人呢?我丑并不代表我内心丑陋呀?我一心只为别人着想,我想帮助别。而他们不但不接受我,还嘲笑我,反对我,有谁可以安慰我?有谁又可以理解一下我的心情?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一酸,流泪了。

我是条伤心的毛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