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小发明

科学小发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科学小发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小发明范文第1篇

更令人难以平静的是,远在祖国各地的一些有志于创新的青年,十分信任地把自己发明创造的设计方案寄给编辑部,有如“带耳机的闹钟”、“能上药的梳子”、“三根锯条的锯子”、“电动手摇两用洗衣机”等等,从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到医疗器械,真是丰富多采。

有的读者充满希望地来信提出有待发明创造的课题,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小至“不沾水的眼镜片”,大至“不用电动的机械操作飞机”。还有的同志列举理由建议国家迅速建立保护小发明的专利制度,要求有关方面设立“青年小发明奖”。

透过这一封封信稿,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渴望祖国富强的火热的心,是由此而迸发出来的干四化的才智和热情。这一派生机,也深刻地说明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搞四化的决策,正是根源于广大群众的意愿,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当务之急,是要把广大青年的这种创造力进行有组织的开发。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史表明,现代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新创造。在我国把小发明活动普遍地兴起来,其重要的社会意义也就在这里。

也许有的同志会说,小发明活动没有什么新鲜的,就是过去提倡的小改小革。是的,从发明、革新的成果来看是这样,但是,在指导、普及、推广小发明活动的方法上却有了发展和变化。世界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中的发明创造猛增,而且成倍增长的周期愈来愈缩短。在这众多的发明创造中,科学家们在三十年代研究并建立了创造工程学。它告诉我们:发明创造有规律可循;发明创造的方法可以掌握;发明创造的知识能够传授。人们可以象学数学,学化学,学语法那样来学习发明创造这一门课。这是一门新学科,是开发人们智力、教会人们思考的科学。今天,我们就是要把它拿过来,为我所用,使广大青年学习这门科学,掌握这把金钥匙。在指导小发明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发明成果,而且更要注重揭示发明创造的思维规律;不仅要重视人们的劳动态度,而且还要重视工作过程中的科学方法;不仅要重视集体的力量,还要重视个人聪明才智的发挥。

科学小发明范文第2篇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讲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因此,激发青少年科技制作与小发明的兴趣,培养青少年发明创造的意识,开发青少年发明创造的潜能,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要从教育抓起,创新要从小做起,创新意识要从这里起步,这就显得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尤为重要。

    从物理学科的角度来讲,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和科技小发明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活动。

    一、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

    1.物理教师应接受物理大师教育思想

    物理学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严格定量科学。物理学中所有的结论都是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升华的结晶;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力戒弄虚作假,倡导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都贯彻于物理教学的始终;还有物理学家为造福人类探索知识而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孜孜不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渗透在物理学中瑰丽多姿、丰富多彩的科学研究方法(像观察、实验、假设、理想模型、等效替代、科学推理等),这些都无不给学生以深刻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从而为学生深入学习,为将来从事科研,从事创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应当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而且培养学生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要通过教育使个人自由而有责任心的发展,使他得以在为全人类的服务中自由地、愉快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还指出学校教育“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还明确地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教育思想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和谐人。从物理学的特点来看,物理学应该注重“物”的过程,然后才到“理”的结论。物理教学恰恰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在形成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物理的课堂教学应注重实验与探究,也要注重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的教学。物理教师应该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接受物理大师们的思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教师应接受最新教育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此我国将原来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提出了三条改革:第一是课程的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是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是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标准规定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首先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教师只有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把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此外,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和核心任务。

    课程标准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科学探究中,学生像科学家构建、描述科学原理那样经历探究的过程,将自己的经验协调起来并纳入逻辑系统,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与原理,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认知结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动手实验、学会动手制作,还要在课外活动中学会科技制作与小发明,这才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有力保证。作为物理教师,应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接受最新教育理念,真正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二、教师要向学生渗透科技制作与小发明活动的意义

    开展科技制作或小发明活动,一般先进行宣传,或以黑板报形式通知或以文件形式通知。组织形式上常以教研组或任课教师为组织者,成立兴趣小组,再布置任务。在宣传和组织的过程中,多渗透活动的意义。最好是通过培训讲座,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讲解科技制作与小发明活动的意义。

    1.科技制作与小发明活动是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任务

    小制作包括模型制作、教具和学具制作,小发明是科技创新的一组成分子,它们都是科技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一部分。物理学科完成这些工作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一个环节,教育部对这类活动安排了各种竞赛,并对出类拔萃者进行表彰。开展这类活动正是素质教育交给我们的任务,不是什么“不务正业”。

    2.科技制作与小发明活动可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对我们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搞科技制作与小发明活动,我们从中可心发现物理的神奇、自然的奥秘,在物理海洋中探索,寻找到我们要的东西,促进我们提出问题,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甚至启发我们得到新的发明,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会发现学习物理是有用的,它会使我们对物理产生兴趣。当我们形成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后,我们科技制作活动中就会有创新意识,自己想做别人没做的东西,这时我们就感到知识的不足,它会促使我们克服别人难以克服的学习困难,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想将它拿来为我们的需要服务。当在活动中我们获奖了,我们便发现自己是同类人中的佼佼者,当我们的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我们会发现自己有更大的创造潜能。这时,我们会发现学习物理的价值,它会促进我们不断向更高、更深处学习。

    3.科技制作与小发明活动可启发我们思维、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效率

    当我们思维能力还处于有待提高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直观思维或形象思维。如我们在学习声音由振动产生的,一开始对“振动”不够理解,把它和“运动”或“力”的作用搞得模棱两可。可教师将敲响的音叉一端接触水面时,我们会看到水花左右、上下飞溅,这时我们很快明白所谓的“振动”是物体围绕一个位置,在平面或立体空间内往复运动。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老师会用实验室已有的教具或自己制作的教具进行演示实验,同时也会要求同学们自制教具或学具来配合老师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它可开发我们的抽象思维、想象力,同时会加速我们智力的开发。这样学习起来会变得轻松,正因为它形象可见,又能帮我们理解,更容易记忆,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的。

    4.科技制作与小发明活动可以培养我们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每年中考的实验加试占10分,科技创新获奖在中考中加分也都充分说明这些能力的重要。但这些能力怎样得到培养呢?除了平时分组实验我们要认真完成以外,更重要的是平时活动课要多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同时要想到把别人都没有制作出来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想法将它制作出来,一旦成功,它便是一个小发明。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在实验操作时动起手来便更快,从来没有的东西我们也会通过想象结合动手能力将它摸索出来,这样便形成的操作与创新能力。

    三、教师要注重向学生渗透科技制作与小发明方法

    教育的真谛是“关注孩子的成长,重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简而言之,便是《老子》中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同样,教学生搞科技制作和小发明活动,仅注重帮学生某一单个活动是没有用的,关键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制作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渗透科学方法,让学生先知道方法,然后教师与学生一道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操作能力,并在方法的引导下,提高创新能力。

科学小发明范文第3篇

从事科技辅导工作十余载,他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100多件发明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10余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励,先后被评为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优秀会员、湖南省优秀科技教师等。

廖振华从小就不安分,经常把家里的东西拆得七零八落,为此还挨了不少板子。家人本来以为当了老师的他做事会稳重一些,殊不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006年,怀抱着从事科技创新工作梦想的他毅然离开了条件较好的醴陵市第十三中学,到醴陵市实验小学担任专职科技教师。

万事开头难,虽然之前在醴陵市第十三中学兼职科教工作,但当真正全身心投入到科技教学工作中时,面对学生们天马行空的问题,他还是有些招架不住。

于是,他不得不买大量专业书籍给自己充电:《怎样成为发明家:50小时学创造》、《迷你科学小发明》、《让孩子学会如何创新》……一有时间他就专心阅读这些书籍,埋头钻研,有时候被书中某个新奇的创意所吸引,忙着做笔记,连饭都顾不上吃。

当有些问题在书中找不到答案时,廖振华也不怕笑话,揣着疑问去请教一些老专家和本校的老科技教师,或者是参加比赛时认识的科教名师。但凡与科技教育有点关联的老师,他都会主动联系,有事没事聊上几句。

为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廖振华把家里当成了发明创新的试验场,不放过任何一个好点子,并把这些好点子变成小发明作品。

当看到母亲搞卫生时踩在凳子上摇晃得厉害,他就发明了一把实用的两用椅梯;看到妻子在家做菜时不方便,他发明了人见人爱的“板栗剥壳机”;和儿子出去旅游时发现衣架带少了,便发明了“旅游用简便干衣架”……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建立了一个科技创新博客,将平时收集到的实用信息、科技资讯以及课堂实录、教学后记都记录在博客里,用以更好地指导科技教学工作。

作为醴陵市实验小学科技创新办公室主任,廖振华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科技创新工作上,将科教事业视为红颜知已,家里的原配常常为此而吃醋呢。

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他们呵护有加。平时都跟学生们呆在一起,学生们只要将新奇创意告诉他,他都会指导学生想办法将这些创意变成小发明。

科技创新社团就是廖振华指导学生们将创意变成发明的“大工厂”。这个“大工厂”里有500多名小成员,每天,科技创新社团的意见箱里都会有他们的好创意。

有时学生们的灵感来了,几十个创意一起爆发,这时候廖振华发挥“疯狂博士”的威力,手把手地教他们寻找创意中的关键创意点,各个击破,并联系生活实际,把脑海中模糊的想法具体化。

通过他和学生们的共同合作,一个个新颖又实用的小发明应运而生:卫星天线自动去除冰雪装置、手提电动切割机的除尘装置、自走式汽车用三角警示牌……

在课堂外,廖振华要求学生们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醴陵瓷器出口为什么不景气?高铁建设与土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古文物保护存在哪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他带领学生们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并写成科技小论文,提出解决办法。

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学生们只要找“疯狂博士”廖振华就对了,他可以引导学生们探究问题的根源,做出意想不到的小发明。

2008年湖南出现冰冻天气,道路因此结冰,大量汽车堵塞在高速公路上,滞留时间最长达75个小时,能不能利用机动车的尾气来融冰呢?当学生向他请教这个问题时,他认真研究问题,引导学生从汽车排气管的尾气排放角度入手。

他们改变汽车排气管的尾气排放角度,将尾气引入到装有金属导流格栅的金属导管中,并用金属箍固定,从而制作出“汽车排气管余热道路融冰装置”。

从这些科技教学实践活动中,廖振华总结出了3种独特的教育方法:偶然发现法、课堂延伸法、问题探究法。这3件法宝不仅在醴陵市实验小学发挥了作用,还普及到了整个醴陵市科技教学领域。

目前,醴陵市实验小学设立了科技橱窗、科技长廊等阵地,网络活动室、科学实验室、机器人室、科技创新活动室每天都活跃着学生们的身影,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制作等是他们大展身手的小擂台。

在廖振华眼中,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不方便之处,对症下药,通过查找资料、反复试验,人人都可以做出小发明作品。

科学小发明范文第4篇

世界环境日

“绿色科技童年”

---番禺区青少年“6.5”世界环境日

开放日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我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配合我区大力推进以“绿色社区”为龙头的创“绿”系列工程。团区委将联合区环保局、区科技局、区科协联合开展主题为“绿色科技童年”番禺区青少年“6.5”世界环境日开放日活动,以此带动青少年对环保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感,并通过“小手拉大手”,使活动影响青少年的家长和市民,提高市民综合素质,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实现我区“创模”工作的新突破。

二.主办单位:

共青团番禺区委员会、番禺区教育局、番禺区环保局

番禺区科技局、番禺区科协

三.协办单位:

市桥城区教育指导办公室

四.活动时间:

2004年6月5日(星期六)上午9时—11时

六.参加对象:

全区师生及市桥城区学生家长

七.活动内容:

(一)、开展“绿色、科技”青少年环保科技小发明作品展

1、创作内容:

围绕“绿色、科技”主题,利用废旧书报、废丝袜、易拉罐等物品作材料,开展发明创造小制作;

2、作品要求:

(1)作品必须是本人自行或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和制作的;

(2)作品规格不大于1立方米;

(3)作品必须使用环保材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3、参展资料要求:

(1)参展人须按要求认真填写《“绿色、科技”青少年环保科技小发明作品展参展表》(见附件的附表一);

(2)附200字以内的参展作品发明设想、设计说明。

4、参展办法及要求:

(1)各中队最少上交作品1——2件;

(2)作品必须连同《“绿色、科技”青少年环保科技小发明作品展参展表》于2004年5月28日前上交大队部;

(3)《“绿色、科技”青少年环保科技小发明作品展参展表》内文必须用电脑打印。(规格为4A横向)

(二).开展番禺区青少年环保创意工艺作品展

1、创作内容:

(1)学生利用在校内校外收集的企业派发的宣传单张作材料,制作出有创意的各种类型的工艺品。

2、作品要求:

(1)作品必须是本人自行或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和制作的;

(2)作品规格不大于0.5立方米;

(3)作品造型美观、寓意深刻。

3、参展资料要求:

(1)参展人须按要求认真填写《番禺区青少年环保创意工艺作品展参展表》(见附件的附表二);

4、参展办法及要求:

(1)各中队最少上交作品2份;

(2)作品须连同《番禺区青少年环保创意工艺作品展参展表》于2004年5月28日前上交少先队大队部;

(3)《番禺区青少年环保创意工艺作品展参展表》内文必须用电脑打印。(规格为4A横向)

(三).举行“6.5”世界环境日开放日活动

1、举行“绿色、科技、童年”青少年环保科技小发明作品展

2、举行“环保行动”千人签名活动

3、举行环保宣传教育挂图展

4、举行环保小知识有奖问答

5、举行“科普”小实验现场展示活动

(1)设计5—8个如:折纸飞机、不碎鸡蛋等的科普小实验现场活动游戏;

(2)活动必须体现科学性、趣味性并有广泛的可参与性;

(3)科普小实验现场活由承办学校负责组织。

6、举行“绿色、科技”为主题的“绿色、科技——亲子环保艺术品”活动

(1)艺术品以废旧书报、废丝袜、易拉罐、蛋壳等物品为制作材料;

(2)艺术品必须设计成可拼凑的组合,然后交由承办活动学校的学生分件制作,待“6.5”活动当天由参与制作的学生及其家长带回学校,并现场进行组合成型。

八.奖励方法

1、凡于“6.5”活动当天展出的环保科技小发明作品及环保创意工艺品,各奖证书一份;

2、参与“绿色、科技”为主题的“绿色、科技——亲子环保艺术品”的家庭将获得纪念品一份。

九、“6.5”世界环境日开放日活动安排

1、“环保行动”千人签名活动

2、举办“绿色、科技”青少年环保科技作品展及番禺区青少年环保创意工艺作品展

3、举办环保科普知识挂图展

4、举办环保小知识有奖问答比赛

5、举行“科普”小实验现场展示活动

附件:

《“绿色、科技”青少年环保科技作品展参展表》

《番禺区青少年环保创意工艺作品展参展表》

东城小学

2004年5月

附表1:

“绿色科技”青少年环保科普作品展参展表

作品名称:

制作材料:

制作人:

指导老师:

学校:

科学小发明范文第5篇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科学家们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例如:以前的电视塔不牢固,猛烈的风一秒钟就可以飞行80米远,像这样的风,就可能把电视塔吹倒,人们从杉树身上得到了启示,把电视塔修得像杉树一样的形状,这样就好了,不管风吹雨打,电视塔也倒不了;科学家还从鲨鱼的皮肤上也得到了启示,发明了游泳衣,减少了水的阻力……。

我也要向科学家们学习,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小发明。

壁虎的手脚非常有吸引力,可以很容易地往墙壁上爬,而不会掉下来。我要设计出一种像壁虎手脚那样的鞋,这种鞋的名字叫“吸力无敌”。可方便了,在工人刷墙时,不用带上梯子,只需要一双“吸力无敌”鞋就可以开工了,它不仅吸附力,还可以减轻你的体重,即使是倒着刷墙也不会掉下来,鞋的右边有两个按钮,按一下绿色的按钮,它就可以让你在墙上上下移动,绝不会摔下来,按红色的按钮就可以下来了。你们觉得方便吗?等以后我真的发明了“吸力无敌”,我一定会送给刷洗、修建房屋的工人们。

大自然真是人类的好老师,我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设计出更多的小发明。

科学小发明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科学教学;开放策略;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室的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教室只是师生“教”与“学”的活动场所,对学生开放的时间有限,经常处于封闭的状态。这样,科学教室的实际运用价值与《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经过研究,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从空间、物质和时间三个层面开放科学教室。

一、空间上的开放

1.开放课前准备空间小学科学课需要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电池、废旧瓶罐等。但是,学生将这些材料放入书包,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因此,在科学教室中,教师应该留有学生一个存放准备材料的空间,以方便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材料准备的问题,又让学生渐渐有了科学教室随时为学生服务的认识。2.开放阅览书籍空间无论课上还是课下的探究活动,学生都需要搜集大量资料。因此,在科学教室里,教师可以开辟一个专门摆放科学书籍的空间,方便学生查阅资料。这样,不仅丰富了科学教室的功能,还向学生渗透了科学思想。3.开放科普教育空间学生对科学教室内的动植物标本、矿石标本、科技作品、仪器设备等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在科学教室、走廊,开辟科学园地,通过宣传的形式向学生普及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园地的内容不仅要做到信息面广,紧贴时展,还应使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卡通图案和儿童化语言。在科学教室内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达到拓展教育空间、熏陶感染的目的。4.开放展示成果空间学生的小发明和小制作是学生探究的成果和汗水的结晶,教师应该为这些宝贵的资源开放一个独立展示交流的空间。如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废旧包装容器,学生制作的小生物标本、沙盘模型等。这样,不仅给予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还能激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二、物质上的开放

1.为学科整合提供素材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这就使其与其他学科产生了联系。将科学教室中的器具、材料、音像制品对外开放,可以从物质上将不同学科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如教师可以为语文学科中的科普类知识小品文提供音像材料,为数学学科中的抽象概念教学提供演示器具等。这种物质上的开放,不单纯是学科的整合,更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了多扇通向知识的窗口。2.为发明制作提供器具有些学生喜欢搞小制作、小发明,科学教室内的仪器、材料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如显微镜,大多数时间都封存在仪器柜中,教师完全可以借给学生用于观察微小物品。有些小制作需要用到锯子、钳子等工具,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请求,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3.为激发兴趣提供场地学生对航模、车模、船模感兴趣,科学教室就应该成为他们兴趣活动的场地。在科学教室内,学生利用车道、水池等开展车模、船模的小型比赛,互相交流制作心得,并从中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三、时间上的开放

1.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开放课间十分钟虽然短暂,但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十分钟的时间,在不干扰教师准备下节课所需材料的前提下,安静地查阅图书资料,轻轻地摆放自己的作品,或有组织地借用相关器具等。课间开放科学教室是学生最喜欢的,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能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2.安排午休时间开放教师可以每周利用2~3个午休时间,按年级有组织地开放科学教室。学生在这个时间里进行小制作、小发明,不仅可以方便地使用器具材料,还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指导。3.放假期间限时开放每年的寒暑假,学生离开了探究的环境,参与小制作、小发明的兴趣就会随之降低。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限时开放科学教室,为学生提供场地、时间和物质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科学小发明范文第7篇

第一版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人物介绍。上面的小发明小制作都是在生活中小作者有不方便使用的地方,然后这些小作者们经过认真思考/制作,并在不断修改中完成的。看了他们的小发明,让我知道发明原来我们也可以搞。还有一个栏目叫万花筒,介绍的大千世界发生的无奇不有的稀罕事,让我知道世界是奇妙的。

我最爱看的是第二版的奥秘大探索,那里有许许多多的关于宇宙的知识和奥秘,例如今天的都是关于月球的知识,有月球上是否有水,月球上的生命线索和月球大浩劫等短文,使我知道了好多月球知识,让我惊讶宇宙是很大很大的,浩瀚无边,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第三版有艺术故事/小小艺术家等栏目.第五版是趣味科技馆,有开眼界/科技博览以及科学家的故事,让我了解了科学家和其他大人物运用智慧获得成功的故事,激励着我也去努力.

聪聪明才智实验室里有小小神探/智慧考场/巧手DIY/试一试等,小小神探上的各种案件,智慧考场上有各种难题等让我爱不释手,真让我动足了脑筋.

科学小发明范文第8篇

科学世界本身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人文世界,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科学教育同艺术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不仅在追求真善美的最高的境界上是相通的,而且是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有助于缓解高科技发展对人性的扭曲。离开科学教育的人文精神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教育,而离开人文精神教育的科学教育,也是一种残缺的科学教育。

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它是使个体的精神道德和科学知识平衡发展的教育,是科学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我校是一所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历经二十余年,在科技教育人文化方面进行了校本化探索。

一、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课程等都是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好上述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既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科学素质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

1、激发动机,感受科学审美。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关键看能不能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而不在于给了学生多少具体的知识。学生喜欢科学课,对它有兴趣,觉得需要它,你不教他,他也会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这种追求科学的动力还会激发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对自然、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反之,学生没有兴趣,这是教育的失败。在上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倡导开放式的教学,通过多种手段引发学生极大的好奇和疑问,激发他们积极思索与探讨,从而激发探究的兴趣。马克思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教师要以批判的精神去处理不同的意见,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文精神。科学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无论是神秘的植物天堂还是神奇的动物世界,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去鉴赏科学的美。教师在课堂里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从内涵到形式的统一来欣赏这种科学的美。让学生能感受到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整合的美。

2、典型激励,增强科学伦理。

讲科学家的故事,用科学家的事例去影响学生,是我们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宝贵材料。科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会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很多科学家。为了达到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教师要充分运用科学家奋斗的故事和科学的历史的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和人文素养。对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学生往往是因为读了爱因斯坦或居里夫人的的故事而对科学着了迷。科学教学时在向学生揭示自然奥秘是如何被揭开的,怎样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去了解科学家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间经历过什么样的磨难,以及他们为了造福人类是如何热衷于将自己的研究发现奉献社会,推动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等等,会极大地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形成正确的人文思想。

同时,教师对学生来说也是活的榜样。教师有没有对科学的极大热情、独到的见解与创新的思想,敢不敢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向陈旧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师的学识、为人,他的人格力量,这些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工作中注重教师业素质培养的同时,关注教师人文精神培养,选配具有良好科学素养、高尚人文精神的教师任教科学和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和谐提升。

3、合作探究,培养互助的品质。

对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动态、最新科研成果的及时了解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重要资源。科学课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把自己当作真理的化身,而应当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与学生一道共同来重新发现、探究科学真理的过程。课堂上不能成为死气沉沉的教师“一言堂”,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自由进行争辩,既勇于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又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如:教学《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热水壶里水外溢的现象,启发学生反复思考、推测、猜想,对问题作出假设性的解释,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合作的方法去实验、去分析、思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古人提出的“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探究科学问题方法,也学会了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相互尊重,与人合作的人文精神。

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1、创设科学与人文相融的环境文化

学校环境是无形的教育、无字的教科书。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地点,建造内容丰富的信息廊、科技展览馆、学生科技活动室,彰显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和科学成果,使校园显现浓郁雅致的人文气息。在这样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学生便主动参与其中。此外,在学下开展阅读节的过程中,设计科学类书籍的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书籍,使学生在浓浓科学氛围中实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如,我校利用教学楼、科技宫走道分别开辟了科普知识长廊、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墙、学生获奖科技制作发明作品长廊,每个楼道开辟了科技活动剪影墙,通过走道和楼道在学生们经常活动的区域营造浓郁的科技氛围,让孩子们时刻接受科技教育的文化浸润。

2、创设民主与创新并举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学校的灵魂,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它是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我校以“尚德创造”为校风,努力弘扬德育为先的理念,有机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不论在学校管理还是学生教育方面,我校一直秉承“奋斗今天成就明天”的校训,全体教师员工努力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成就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造就德才兼备的下一代。同时要求我们的教育要着眼未来,着眼学生终身的发展与成长。

三、在学生科技活动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结合其年龄的特点、兴趣和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感受科学的伟大,探索科学的奥秘。从知、情、意、行等各方面使学生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

1、科技实践,尊重生命。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让学生走入生活,亲近科学,体验科技,增长科学知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大自然始终一部读不完的科学书籍。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自然研究,组织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看、摸、闻、认识雾、露、霜、雪的形态和性质,进而分析这些天气的成因,感受四季的变化和特点。成立种植、养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饲养小动物、养护班级植物角或者学校红领巾果园、红领巾种植园里植物。过观察小动物、小植物,与他们对话,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活环境,动物的的生活习性,与他们交朋友,在校园内为校园内为树木,花卉挂牌。到小鸟活动的地方为他们安家,为他们筑巢和提供粮食。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将人文情感与科学素养密切整合。

2、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动脑与实践。发明活动是中小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广泛、趣味性强,深受学生喜爱。小发明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在科学技术的范畴里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实现创造目标。小发明活动能使学生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上升,是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通过成立小发明兴趣小组,开辟小发明活动基地以及优秀小发明作品展览室,形成创造发明的校园氛围。学生们在这样氛围中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树立自信心、探索欲和意志力。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时,已方面要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自由选择发明课题,自己设计和制作,独立思考和研究,老师只是在不断发现学生思维中不寻常的独特见解,并适当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和学习,尤其是生活,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节能减排等热点问题,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所有的科学发明和创想都是为人类服务,都要以人为本的理念。

3、社区实践,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