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咏梅

咏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咏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咏梅范文第1篇

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hao)。

——唐·杜甫《醉歌》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注:越岭吴溪指江浙一带。)

——唐·罗隐《梅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山园小梅》

昨日倚阑枝上看,似留春意入新年。

——宋·范仲淹《梅花》

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人树来。

——宋·蔡襄《十一月梅花盛开》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宋·苏轼《再用前韵》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有什么办法可以变成千万个我(放翁),这样我才能站在每一株梅花下细细欣赏。)

——宋·陆游《梅花绝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咏梅范文第2篇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一诗一句,一字一笔,都称赞了梅花的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可见诗人们又是对梅花多么的喜爱啊!

在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时候,梅花傲然挺立在那儿,不畏惧,无论人们如何谈论她高傲,装模作样,或是夸她高洁,忠贞,她依然在那里,不骄不傲,不以为然,梅花这种品质我真的很想学习,不管别人的说辞,做好自己就足够了,可是我心里总是想着凡尘俗世,可能,这一辈子也学不了这种品质吧……

咏梅范文第3篇

《卜算子·咏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解题。

2.介绍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

1.个人自学。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

教学过程:

-、导入

齐读这首词。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重点体会梅花的品格。)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句意: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句意: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附:板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教案点评:

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朗读,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在了解梅花特点,体会梅花品格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后鼓励学生读主席的其他诗词,背一背陆游的咏梅词,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探究活动

咏梅范文第4篇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愁,漫想那“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的苦楚,那“赈灾罢官”的因果,那“嘲咏风月”的可笑。于是,这小小的客栈成了他的落脚之所。

“驿外断桥边”,他发现了梅,走进,却“寂寞开无主”。自嘲道:难道自己不正是那梅花吗?自己满怀爱国之情,满腹经纶,胸中是收复中原的韬略,而此时,无处可去,往昔胸中之志却与这梅花一般,被冷冷的积雪压弯了腰。

他眺望那一片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他陷入了沉思。

思绪飞扬,弹一朵梅花,雪落到地上,是弹去以往的冤屈,那飞下的雪,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梅花在寒风中凌立,积雪是他的坎坷,当坎坷过去后,剩下的,便是美。他不再悲观。

后来,他用残年余力,用诗,向世人倾诉了一腔报国热情,激昂慷慨,义愤强烈,激励后人。至死,仍不忘国,《示儿》流传至今。

张元忭在《书陆游传后》中感叹:“其恢复之志,垂老不忘如此,亦可悲矣。”

是啊!他至死不忘国家的统一,一生的艰辛,一生的坎坷,陆游没有消沉,没有失落。

想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落如此下场,但他不会使澎湃的热血冷却。

他离开了客栈,大步地走开了,脚印下的花瓣“零落成泥碾作尘”,却不似来时那般落寞,而是慷慨地化为尘土,在人间四处飞扬。

他停留过的梅花下,“只有香如故”。

咏梅范文第5篇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艺术手法: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正像自己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来源:文章屋网 )

咏梅范文第6篇

关键词:颤证;辨证治疗;闫咏梅

中图分类号:R25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2-0006-03

闫咏梅老师是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方面经验丰富,对颤证的认识有其独特的见解,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使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笔者有幸在研究生阶段随诊老师左右,对本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浅有体会,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体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又称为“振掉”、“颤振”、“震颤”[1]。《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对本病有“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指出本病以肢体摇动为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S,其势为缓。”并指出:“风颤者,以风入于肝脏经络,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也。”《证治准绳・颤振》指出“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并提出了补金平木,清痰调气等法,详述了本病的发病特点、预后和治疗。至清代,张璐结合临床,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后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虚导致,并列出相应的治疗方药。以上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多认为气血不足,脏腑阴阳失调为本病发病之本。并与肝肾密切相关,治疗多以调补肝肾为主。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乃禀赋不足、肝肾亏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之证。治疗多以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清热化痰、活血祛瘀之法。顾锡镇[2]认为,颤证乃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肝风内动所致,治疗以滋补肝肾、熄风止颤、活血祛瘀为法。崔玲[3]认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颤证发病之本,治疗可益气养阴,滋补肝肾,熄风定颤等,皆在临床取得一定效。

老师认为本病病位在脑及筋脉,脑主生命活动、精神思维、感觉运动。因此肢体功能活动失常与脑密切相关,“脑为髓之海”,故《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i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且脑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充于脑。肝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之阴血充盈,则肢体关节活动正常。因此《素问・六节藏象论》称肝为“罢极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通脑。肾精亏虚,无以化血;肝血不足,不能生精。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筋脉失养,因此本病与肝肾密切相关,并及于脾。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风邪内生,虚者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水不涵木,虚风内动。实者肝阳化风或热极生风。脾失健运,水运失司,聚湿生痰。痰湿化火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久病入络,瘀阻经脉,痰瘀交结,日久成毒。因此本病的病机是肝肾不足,风邪内扰,筋脉失养,并多兼痰瘀之邪,且日久积毒。其病理因素包括风、火、痰、瘀、毒,为本虚标实之证。老师认为临床辨治首先要分清标本虚实,发病初期多以实证为主,可见风阳内动,痰热内扰之证,治疗以清热、化痰、熄风为主。病久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表现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明显,治疗可给予滋补肝肾、补养气血、调整阴阳为主。并指出痰瘀互结是脑病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痰邪为病,病势缠绵,病程较长。且痰瘀致病多阻滞气机,壅阻脉道,日久积毒。因此在本病的治疗中当注重化痰通络、活血祛瘀之法。痰饮阻于经络,上蒙脑窍,髓海不荣;瘀阻脉道,新血不生,而清窍失养[4]。张学文教授[5]认为痰瘀多互相兼挟为病,治疗当痰瘀同治,并以调气为先。

2辨证分型

2.1肾虚毒损证肝肾同源,肾精不足,髓海不充,水不涵木,肝风内动,病程缠绵,日久化瘀生痰,痰瘀互结成毒,浊毒内盛,侵袭脑络,故可见震颤,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呆傻健忘,腰膝酸软,筋脉拘急,动作笨拙等。舌体偏瘦,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弦或沉细弦。本证治疗以补肾活血,化痰疏毒为法。选用止颤冲剂。

2.2痰瘀阻窍证若饮食不节,嗜酒肥甘,脾运失司,痰湿内生,病程迁延不愈,痰湿不化,日久成瘀,阻滞经络,气血不畅,脑窍失荣,筋脉失养发为本病。可见动作减少,屈伸不利,伴有头晕,头昏,口黏腻不渴,头部刺痛,胸脘痞满之表现,舌暗或有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滑。治疗当以化痰祛瘀通络为主。方选化痰祛瘀汤加减。

2.3髓海不足证脑为髓海,元神之府。《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五八,肾气衰,发随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人至年老,脏腑功能较前皆明显减退,年高阴气自半,肝肾阴虚,或肾中精气不足,不能生髓,髓海空虚,脑失所养,不能濡养肢体,筋脉失养则见肢体震颤,活动不利。兼见腰膝酸软,失眠,头晕、耳鸣、健忘,老年多见神呆、痴傻。舌红,苔薄,或红绛无苔,脉细数。治疗当以填精补髓,育阴熄风为法。方选龟鹿二仙胶合大定风珠加减。

2.4气血亏虚证《医宗己任编・战振栗》所云:“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不能主持也。”或年老脾胃虚弱,或情志不调,思虑太过,损伤心脾,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筋脉而致振颤。可伴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头晕,纳差之表现。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细弱。治疗应以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为法。方选人参养荣汤加减。

2.5风阳内动证《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其充在筋。”肝藏血,在体合筋。因此本病与肝关系密切。素体阳盛,肝阳上亢,或长期情志不畅,气郁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或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阳上亢,上扰清窍,筋脉失养发为本病。兼见烦躁易怒,伴肢体麻木,口苦,语言迟缓,吐字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治疗当以镇肝熄风,舒筋止颤为法。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

3典型病案

张某,男,62岁。于2015年9月8日初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不自主震颤,左手呈搓丸样抖动,静止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后逐渐累及左下肢及对侧肢体,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氏病,给予美多芭口服,上症有所减轻。半年前上症加重,并出现面部表情呆板,运动迟缓,行走不稳,精细动作困难等表现。自觉头昏,头脑不清晰,胸膈满闷不适,偶有头部刺痛,食纳差,多寐,小便正常,大便2日1次。舌暗,苔白腻,脉弦滑。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多年。诊断:颤证。证属痰瘀阻窍证。治以化痰祛瘀,熄风通络。选方:化痰祛瘀汤加减。拟方如下:半夏10g,陈皮12g,白术12g,茯苓12g,全瓜蒌12g,水蛭6g,白芥子10g,丹参20g,僵蚕10g,全虫5g,磁石20g(先煎),枸杞12g,牛膝12g,甘草6g。14剂,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二诊,肢体震颤较前好转,食纳欠佳,二便调,舌脉同前。上方加砂仁6g,神曲15g以理气开胃,守方继服半月,诸症较前减轻,继续上方加减服用3月,肢体震颤较前明显好转,多情绪激动时出现,日常生活基本可自理,短距离可自行行走,面部表情较前自然,可与他人正常交流。

按: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日久成瘀,阻滞经络,气血不畅,筋}失养发为本病。结合舌苔脉象,证属痰瘀阻窍证,方选化痰祛瘀汤加减。化痰祛瘀汤乃闫师自拟方,方中半夏、陈皮、白术、茯苓、全瓜蒌、白芥子以健脾、燥湿、化痰,丹参、红花、郁金活血化瘀,水蛭、地龙搜风通络,甘草调和诸药。上方化裁加磁石以平肝潜阳、镇静,枸杞、牛膝以滋补肝肾,僵蚕、全虫熄风通络。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祛瘀,熄风通络之效。痰瘀互结,久病入络,因此老师临证多应用全虫、僵蚕、地龙、水蛭以熄风通络、活血化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6-7],地龙、僵蚕具有抗凝、抗血栓的功效。因虫类药多具有消痰化瘀之效,可以改善异常的血流变,故临床多用于脑血管病治疗[8]。

4结语

老师认为,本病常见病因包括年老体弱、情志内伤、饮食不调、劳逸不当等,发病与肝肾密切相关,并及于脾。基本病机是肝肾不足,风邪内扰,筋脉失养,并多兼痰瘀之邪,且日久积毒。本病病程较长,临证复杂,因此在临床辨治中要首先分清标本虚实,当“甚者独行,间者并行。”发病初表现实证为主,病久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虚证当以滋补肝肾,调补气血为主,实证当灵活应用平肝熄风、清热化痰、活血祛瘀等法。临床患者多年老体弱,且病程日久,故治疗不可冒进,慎用耗气伤阴之品。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89.

[2]杨立悦,顾锡镇.顾锡镇辨治老年颤证经验探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5):13-14.

[3]李维峻,崔玲.崔玲治疗颤证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1,6(3):225.

[4]安辰,王蕾.论中医脑病与痰瘀辨治[J].中医药信息,2014,31(5):116-117.

[5]申锦林.张学文教授之“毒痕”、“痰痪”、“水痪”观点浅析[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11(49):19-20.

[6]单彪.地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6):77-78.

[7]李晶峰.僵蚕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5,35(2):175-176.

咏梅范文第7篇

“亮晶晶的东西落下来了!”雏鸟在窝中叽喳道。“是雪花啊。”我默想。“这预示着我又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叫春。”我心里踊跃出一种异样的喜悦。“嗨,你们好!”我向雏鸟问好。“呵,是‘丛中笑’,你好啊!”“现在冰封雪冻,花姐姐们都休息了,唯您独俏,一定很神气吧?”另一只小鸟羡慕地说。

我无语,苦笑。又眯起眼睛眺望了一下身边被冰雪所覆盖的万丈深渊,想道:多么绚丽的殷勤话!可是,我不可以被垒倒,我不可以让花朵永远沉睡,自己孤芳自赏,我的信念如那万年冰山般牢固!

天空,犹如一块空灵的蓝水晶,小湖犹如一位安静的女生,斯斯文文,湖面波光粼粼,一小串淡紫色的丁香弧形垂下,把那小巧玲珑的湖儿衬托的更加美丽。

春姑娘来了,冲我微微一笑。“哦,是春啊,你这可爱的家伙。”

我心中一惊,花儿们该苏醒了,可是我在这一年中又要埋没在花群中可。但,不,我不要这虚假的美丽!

我清了清嗓子,唱起了唤醒众花的《梅之歌》唱着唱着,我感到眼睛湿润了,泪花竟大滴大滴的顺着脸庞流下。是悲哀,是欢喜,还是别的感情?我说不清楚。

果然,花儿们迅速绽放,婀娜多姿,美丽无,很比,很快,我被淹没在众花之中。

咏梅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宋代 词 梅花意象

梅花傲骨凌寒、玉洁冰清,与松、竹一起并称“岁寒三友”。梅花又以其清雅淡泊、孤高亮节的品质与兰、竹、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梅花因其固有的自然属性以及呈现出的自然美被文人赋予特有的人格品性和文化象征,并借此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纵观《全宋词》,以咏梅立题的词竟多达440首,专门立题咏颂排名第二位的桂花只有103首,众多的咏花词中,宋词中的咏梅词高居第一位。然而咏梅之风并非自古即成,宋人对梅花文化意蕴的理解以及梅花基本审美观的形成也并非一蹴而就。《诗经》:“■有梅,其实七兮”?譹?訛中的“梅”并非梅花,而是指它的果实梅子。此外《尚书·说命下》以及《诗经·召南· 有梅》中两处有关写梅的诗句皆为后世极为流传的梅之喻兴典故,但二者谈及得都是梅树果实的实用价值。杨万里《洮湖和梅诗序》中云:“南北诸子如阴铿、何逊、苏子卿, 诗人之风流至此极矣, 梅于是时, 始一日以花闻天下。及唐之李、杜, 本朝之苏、黄, 崛起千载之下, 而躏籍千载之上, 遂主风月花草之夏盟, 而梅于其间始出桃李兰蕙而居客之右, 盖梅之有遭未有盛于( 此) 时者也。然色弥章而用弥晦, 花弥利( 而) 实弥钝也。梅之初服, 岂其端使之然哉, 前之遗,今之遭, 信然欤! ”?譺?訛赏梅花的风气大概始于汉代,但咏梅花的先河目前学界认为应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周庾信《咏梅花》:“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刘宋的鲍照有《梅花落》赞美梅:“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刘宋的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些诗都甚为著名,宋代咏梅词中大量化用此典,可见宋代咏梅大潮的发生有着漫长的积淀同时受前朝的影响。

宋人爱梅,咏梅之风至宋形成, 宋人对梅的爱好也留下了众多佳话与典故。比如, 宋初隐士林逋一生不娶,所居之西湖孤山专植梅畜鹤,人称“梅妻鹤子”。?譻?訛范成大写有我国最早的梅花专著——《范村梅谱》,《梅谱》序言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议”?譼?訛。后人把陆游爱梅与屈原爱兰、陶潜爱菊相提并论,成为文坛佳话。宋词中咏梅的冠冕之作莫过于林逋的《瑞鹧鸪》和姜夔的《暗香》和《疏影》。这三首有关梅的词,不仅在两宋时是咏梅的佳作,也影响其后的咏梅之作。宋人写梅, 各具风韵,把梅花的各个方面都写到了,包括梅花的物理层面以及深层精神文化意蕴。宋词中出现了梅花的不同品种, 有绿萼、横枝(“绿萼更横枝, 多少梅花样”) 、 红萼(“红萼未宜簪, 红萼无言耿相忆”) 、红梅等。“苔枝缀玉”是写梅姿;“似碎阴满地,还更清清绝”是写梅影;“冷香下”“ 暗香已远”是写梅香;“红酥肯放琼苞碎”写的是梅色;“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是写梅心;“冰作骨,玉为容”“玉骨冰姿”是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立雪中的独特个性;“孤标最甘冷落, 全不许蝶亲蜂近”是写梅花冷寂自处,孤独不群的隐逸精神。宋人描写梅花入微,精心结撰。

一、宋词的咏梅之句,概有几个特点。词人写梅往往不只单单写梅,往往还喜与“雪”“月”等意象连写。“雪尽梅清瘦”“雪月照梅溪畔路”,雪的冰冷、洁白与梅花交相呼应,更能衬托出梅花的冰清玉洁、屹立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梅花相较于其他的花草有其不可比拟的耐寒性,虽然饱受风雪的折磨,但仍傲骨而不低头,在逆境中保持固有面貌。这与许多词人的心性品格相契合。辛弃疾的“暗香横路雪垂垂”,蒋捷《梅花引》中“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宋·晁补之《盐角儿·观梅》中“香非在蕊。香非在雪,骨中香彻”,晁补之借雪表明梅的品质并不是浅浮在表面上,而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宋代无名氏《南乡子》中“雪态冰姿巧耐寒,南北枝头香不断”,诸如此例,举不胜举。姜夔《卜算子》八首咏梅词, 写的都是月夜下的梅花。 如“月上海云沉, 鸥去吴波迥。行过西泠有一枝, 竹暗人家静” 、“梅雪相兼不见花, 月影玲珑彻”。李清照《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月色之中,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清幽的环境, 更能衬托出一种朦胧、凄清、幽独的画面。借景言情,如此幽静的梅景融化着作者的深情, 这样写远比直接抒情来得动人。

二、许多词人喜用典故作为其写梅的表现手法。例如姜夔的“叹寄与路遥”,“折寒香, 倩谁传语” 。这两处都暗用了南朝陆凯折梅赠与长安友人范晔的典故。《赠范晔诗》云:“折梅逢役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支春。”陆凯与范晔友好,范晔在长安做官,而陆凯在江南,两人很难见面。而江南四季分明,但北方却不这样。有一年江南梅花盛开的时候,陆凯通过驿使将一枝梅花寄给了范晔,给好友报告了春天将要到来的这一好消息。又如晏殊《瑞鹤鸽·咏红梅》:“前溪昨夜深深雪,朱颜不掩天真。何时骚使西归,寄与相思客,一枝新。报道江南别样春。”贺铸《绿头鸭》:“凤城远,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友人之间通过赠一枝梅这一行为来表达友谊之情,但由于古代交通并不便利,或者种种原因纵然文人想用梅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却只能想以词来寄托这种美好的意愿。如 “一枝空念赠远,溯波流不到,心事谁表”。(周密《齐天乐》)词人有意赠梅送远,但由于路途太远,无法将自己的思念传递到,只能怀着惆怅的心情,叹息念远。又或如李清照《孤雁儿》:“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在战乱之中,亲友散亡、丈夫离世,词人所折之梅中也托载了其深深的悲痛之情。宋代词人咏梅亦大量化用了寿阳公主和“梅花妆”的典故, 据北宋初年所编撰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梅花妆即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殿下小卧,梅花飘落到她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成为当时流行的妆容。如杨亿《少年游》:“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姜夔《疏影》:“犹记深宫旧事, 那人正睡里, 飞近蛾绿。”周密《满庭芳·赋湘梅》:“玉沁唇脂,香迷眼撷,肉红初映仙裳。湘皋春冷,谁剪茜云香。疑是潘妃乍起,霞侵脸、微印宫妆。还疑是,寿阳凝醉,无语倚含章。”用的都是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梅花的美人姿态,使得众多词人由梅花联想到美人,一是受上述故事的影响,二是梅花本身的形态典美让人联想到美人,三是梅花清冷淡雅的气质符合中国对女子端庄典雅的审美观。故宋词中梅花喻美人的词亦不少,例如李清照《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词人以酥称梅,以琼拟蕊,梅花俨然是一位美貌无双的女子。姜夔《疏影》:“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词中“佩环”代指王昭君,运用了昭君出塞的典故。  三、词人笔下的梅花寄托了多种情感。其一是寄托了词人生不逢时、仕途坎坷之感。例如辛弃疾《江神子》:“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辛弃疾有着报国之志,然而他的豪情壮志却不能得以施展,正如寒梅,欲报春,却因开得太早而事与愿违,不能占尽春光。词人表面“谤花”实则赞花,咏梅之高洁,间接地抒发仕途坎坷的无奈,悲痛自己生不逢时,欲雪洗国耻的理想遥遥无期。其二表明词人与梅花一样具有凌寒开放、不畏严寒的品性。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写道;“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词的上阕描写了梅花开在人迹罕至、寂寥荒寒的郊野,这同时也是词人真实心境的写照,他也如同梅花孑然一身、无人过问。下阕是整首词的重心所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从侧面讽刺了群芳,也衬托了梅花的孤高清傲、不媚世俗又超凡脱俗的美。“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纵使身己为尘,但梅花依然焕发出坚贞不屈、死而后已的精神之美,词人则借梅之境、梅之性表现出他绝不与争宠献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其三梅花成为词人感叹时光流逝的触发物。最为一年之中开放最早的花,梅花的开放象征了寒冷冬天的离去温暖春天的到来。

是如此,词人们便常常把它作为冬春易换,时光流逝的象征。如李清照的《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树,人老建康城。”这首词是李清照晚期代表作之一,表面上写柳树,冒新芽的是柳树上的新芽,梅花花瓣外的叶状薄片日渐清晰,言外之意即严寒消退,春回大地。词中的柳芽和梅萼就是时光流逝、季节转换的见证。

为什么宋人对梅花特别钟情?在这背后,渗透着宋人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心态。在洪迈《客斋随笔》卷十四中有云:“士之处世, 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参军……见纷华盛丽的当如老人之抚节物……睹金珠珍玩如小儿之弄戏剧……耳无所闻, 目无所见, 酒醒之后, 所以为我者自若也, 何所加损哉!”?譽?訛这段话表明相较于外世的浮华,宋人更关注自己内心细腻、幽奥的感受,追求平淡、质朴。而梅花契合了宋人那种追求淡泊宁静、皈依自然、弃绝俗念、视功名利禄如弊履的精神气质。

?譹?訛 《诗经·■有梅》,王秀梅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1页。

?譺?訛 杨万里:《诚斋集》(卷79),四部丛刊本。

?譻?訛 《宋史·隐逸列传·林逋传》( 卷457),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