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病句类型

语文病句类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语文病句类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病句类型范文第1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书面表达要思路清晰连贯。”“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句子,不用病句并学会修改病句。因为病句不但影响句子的正确表达,有碍正常的语言交流,而且也会降低对说话者的社会评价。因此高考对病句的考查体现了对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更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本质特征。

一、 2011年高考病句题型分析

对病句的考查,历来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高考安徽卷《考试说明》作这样的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考查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采用选择题,修改病句的考查一般采用非选择题,能力层级为Ε。”从分值上看,病句辨析题一般为3分,修改病句题一般为4―5分。

在2011年全国30个省份共16份高考语文试卷中,除福建省没有考查病句以外,其它各省份都注重了对病句的考查,而且考试的题型也不完全相同。其中有12份试卷都是要求考生在已经给定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有语病的一项,唯有湖南省要求考生在已经给定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而重庆市则要求考生在已给的三个句子中确定一个病句并改正。最复杂的是安徽省的考题,它要求考生在已给的五个句子中确定四个病句并改正。

根据笔者统计,在这些病句题中,涉及的病句共有42个,而它们的“病症”又各不相同,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见,除关联词错用等病句类型未作考查以外,其余常见病句类型均作了考查,且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等病句类型考查的频率极高,各占所考查的病句总数的26.2%、21.4%和16.7%。比例之高令人咋舌。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详细解析各种病句类型及其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快速辨析病句的常见方法,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 快速判定病句的技巧

学生在高考过程中,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满分为150分的语文试卷,作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社科类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要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因而以最快最准的方式寻求答案显得至关重要。作为病句题,我们在拿到题目后,首先要以最快的速度判定哪一个选择项错误,错在哪个地方。如同医生看病,要根据病人的表情、动作、声音等症候准确快速地判定病人大概是什么病,然后再通过询问、检查等手段确定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同样,学生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常见类型,准确把握病句类型的特点,通过观察感觉病句可能存在的位置。这样不仅为解题赢得了时间,而且能有的放矢,及时地判定句子的病因,并顺利找到修改的办法。笔者对多年高考病句题研究发现,句子出现语病的常见位置主要有以下七种,这也为学生快速判定病句提供了门路和技巧。

1. 句中的介词和介词短语

介词是高考病句题型中的一个难点,因为语病往往就集中在一两个字上面,不容易被考生发现。常见的语病是介词缺失或赘余、介词位置不当、句意不明等。

病句1: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上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2011年安徽卷)

辨析:应删除句中第一个“在”字,让“丁俊晖”成为整个句子的主语,与后文主语保持一致。

病句2: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2011年浙江卷)

辨析:应在“得到”前加“以”字,与后文构成“以……为起点”的介词短语。

病句3:根据专家分析,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军对北约以及反政府武装的进攻是早有防备的。

辨析:介词“对”致使“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军对北约以及反政府武装的进攻”句意不明。

2. 句中的关联词

在2011年各省高考病句题中,并没有明显地对关联词作出考查。但关联词的语病却经常出现在平时的考查中。关联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关联词缺失、关联词搭配不当、位置不当等方面。

病句: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辨析:把“不是”调到“质量”的前面,使后面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都是“这些产品”。

3. 句中并列成分。

并列成分包括并列的词语、短语和分句,它在句中出现,可能出现的语病是句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病句1: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报道,今明两天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有强对流天气,请这些地区的人们作好防范准备。

辨析:句中“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语意不明。

病句2: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2011年四川卷)

辨析:在“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两个并列成分中,只有前者能与“推行”搭配,后者不能与“推行”搭配,否则不合逻辑。

4. 句中表倍数、约数的词和数词

这些词语的使用往往会使句子出现重复累赘、前后矛盾、句意不明等语病。

病句1:中国有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还有众多的内陆水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安徽卷)

辨析:“超过300万”与“300多万重复”。

病句2:参加这次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辨析:删除“以上”,因为“平均”之后不能用表示大约的词语。

病句3: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2008年安徽卷)

辨析:“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句意不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句子中出现了倍数词的时候,要注意其前面的动词,因为倍数词不能用于“减少”、“降低”、“节约”等表示减少的词语后面。

5. 句中两面词

在应对病句题型时,还应注意两面性词语,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非”等。它往往造成前后语意不对应的语病。

病句: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2011年江西卷)

辨析:“是否”、“能否”这类两面性词语与后文“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不能对应。

6. 句中否定词

否定词及表示否定的词语也是病句题型中的着眼点之一,这些词语往往致使整个句子出现重复累赘、不合逻辑等语病。

病句1: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须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辨析:“否则”与“不采取紧急行动”语意重复。

病句2: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辨析:“防止”与“不受污染”搭配,不合逻辑。

病句3: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非常渺茫。

辨析:“不”、“否认”、“没有”多个否定词致使句意与要表达的句意相反。

7. 句中指代性的词语

指代性词语是指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等指代性词语,它们在句中常常导致指代不明等语病。

病句1: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上面。

辨析:“这上面”在句中指代不明。

病句2: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

语文病句类型范文第2篇

(一)病句库性质的界定

要建立病句库,必须要搞清它的性质。尽管在开头我已确立了病句库以校为本的性质,但从课题研究的方向和需求来看,病句库以校为本的性质还需要细化,即一则是原生态的个性,二则是规范化的共性,三则是发展的延续性。

原生态的个性病句库中至少要有60%的病句直接来自于咱们学生的作文,且还是直接由“粤方言思维定势”造成的病句。有了这个个性,可以让学生明白他们常出现的作文病句在其他地区的学生中是不会出现的,也明白了自己原来一直以为是正确的语言思维是错误的、不规范的。学生参照了具有原生态个性的病句库后,再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就会自觉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说普通话,使用规范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从而也便于帮助他们减少作文中的病句和口语中的病句。

规范化的共性因为学生作文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病句不是“粤方言思维定势”造成的,他们是在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时因语法知识不扎实、不全面而造成的。这部分病句也必须要纳入病句库中,并且老师要重视它的存在,更要引导学生重视这类病句。这类病句在汉语规范化语法知识的标准界定下而产生的,其他地区初中学生作文中也会出现,带有病因共性。毕竟学生作文中的病句随着他们学识的增长是要逐步由“粤方言思维定势病句”过渡到“共性病句”的,这样病句库中提前具备了“共性病句”,师生们可以一道早注意、早预防。为了充实病句库中的“共性病句”,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其他书本参考资料来搜集典型“共性病句”,便于学生增长病句见识。

发展的延续性 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病句类型并非是一尘不变的,这些病句类型会随着时间的流失,网络语言的泛滥而出现新变化。新出现的病句类型我们也必须要重视,做好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犯新病句错误,最好将新类型病句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二)病句库的建立

确定了病句库的性质后,要建立病句库,思路就十分清晰了,可从如下步骤入手。

1、按照病句库原生态的个性、规范化的共性和发展的延续性分类建立。

2、为了便于延续和条目清楚,可以按照学年度分学期、分年级建立,一个学年度归结一次。

3、收集病句的具体办法是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老师教会学生收集,随后学生主要收集原生态的个性类病句,老师收集规范化的共性和发展的延续性类的病句。收集了病句后老师要及时检查,一定要剔除不是病句的句子。病句库中病句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为了精练、典型,老师要挑选出典型的病句,除去不典型的病句。

4、老师针对病句库的收集阶段要及时列出统计表,并写出分析报告保存,这样可以便于随时对不同阶段的病句库进行对比。

(三)病句库的运用

病句库的建立就是为了运用,它一则可为课题研究提供原始、详实的依据,二则可帮助老师理清减少作文病句教学的思路,三则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作文中出现的病句,从而写作文时去刻意避免已有的病句类型再出现。

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一定要对病句库进行分析、研究,针对病句库找出实用于减少学生作文病句的教学策略,从而再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老师在进行减少学生作文病句的教学时,最好从病句中来,又从病句中走出去。依据病句库,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法知识教学、向学生倡导使用和推广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分病句类型进行病句修改教学、布置病句修改习题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病句警惕意识,老师还要随时把病句库中的病句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认识、辨别各类病句,逐步掌握修改方法。

(四)网络病句库的建议

针对教师的时间有限,再加上我们的学生普遍有上网的条件并喜欢上网,我们可以将病句库放进网络。具体的做法很简单,以语文学科组来建立一个博客,分类整理,随时更新、充实博客内容。老师把博客的网址告诉学生,欢迎学生浏览。为了吸引学生阅读网络病句库,我们可以在博客上设置网上病句修改比赛、开论坛、网上提问等,老师定期在网上进行关注,给予评价、回复。

二、减少学生作文病句教学校本教材的定位

减少学生作文病句教学校本教材最初也许仅仅针对我校学生,但我们编纂时一定要把眼光延伸出去,最好把它定位在服务于全国所有初中生的范畴上。只有这样,我们的校本教材才会科学合理,才会具有大众性和推广性。

三、教材的情感走向和难易程度

学生作文中出现病句是因为他们的语言感受,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范围不广泛,更在于他们缺乏语法知识。修改病句,对很多老师来说都算是难题了,更何况只有十来岁的初中学生呢?要对初中学生进行减少作文病句的教学,一定要让他们感兴趣,从学习情感上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课堂内容十分关键。因此,减少学生作文病句教学校本教材的编纂一定要考虑内容简单化、幽默化,内容要有延续性、纵深性。

四、教材内容的设置

根据现在新课标的语文教材和学生的现形情况,减少学生作文病句教学校本教材中的内容一定要包含简单的语法知识、病句库例、典型病句类型、判断病句和修改病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练习题、病句调查的实践要求等。

语文病句类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修改病句 现代汉语语法 语文教学

语法知识虽然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没有系统的教学要求,但作为语文学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还是很有必要掌握字、词、短语、句子等基本的语法知识。语文《考试说明》中要求辨析并修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类型,涉及语法与逻辑两个方面的病句。因此,在修改病句中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又该如何教的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一、如何辨析病句?

修改病句应首先检查毛病在哪里,然后再加以修改。就跟治病一般,要查出病症所在,而后对症下药。由此看来,修改病句的第一步是检查毛病的所在。怎样辨析病句呢?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

语法分析法:几乎所有的句子,都是按语法规则组成的。不按语法规则组成的句子就是病句。因此,划分句子成分,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检查出这一类的病句,如成分残缺、成分位置不当、结构混乱等。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这个句子不容易看出毛病在哪里。进行语法分析就能检查出毛病来。主语“资源卫星”的谓语动词是“完成”,“完成”的宾语从逻辑上看是“事情”。这样一检查,可知“完成事情”不能搭配,应把“完成”改为“做完”。

审读法 :就是通过审慎地阅读,去发现句子的毛病。一般说来,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处,就要仔细分析判断,查清别扭的原因,然后加以修改。例如:后来,弗莱明对泥土中进行了分析和提炼,找到了消灭葡萄球菌的青霉素。读一下上面的句子,就不难发现,读到“对泥土中”这儿时,一定会觉得别扭,毛病正在这里。因为只有“从……中”或“在……中”这样的格式,没有“对……中”这样的格式。找到了别扭的原因,就可以修改了。把“中”去掉,读起来不别扭了,那就证明修改好了。

类比法:当对是不是病句拿不准时,通过类比的方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判断。如:①任何困难也挡不住英雄的。“英雄的”对不对呢?因为“英雄的工人”,“英雄的农民”,“英雄的侦察员”,都不妥,所以“英雄的”也不妥,应把“英雄”改为“英勇”。②他有浓厚的虚荣心,不愿埋头苦干,不愿做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浓厚的虚荣心”,对不对呢?由于“浓厚的上进心”、“浓厚的爱国心”都不行,可见“浓厚的虚荣心”也不行。“虚荣心”只能说“有没有”、“强不强”,不能说“浓厚不浓厚”,应把“浓厚”改为“很强”。

二、如何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一定要尊重原句的意思,切忌大删大改,一定要做到:原句有的意思不要删,原句没有的意思不要添。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训练,了解造句时常见的错误,更好地培养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就各种不同病句的语病该如何修改做详细分析。

(一)成分残缺:这种语病常见的有缺主语、谓语、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例如:①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百色城的空气更加清新。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词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删去“经过”或“使”。②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缺谓语,删去“使”。③空降兵部队具有机动能力强、突击速度快,可以越过地理障碍迅速向目的地投送兵力。缺宾语,在“突击速度快”后加上“的特点”。④江苏还将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引入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缺必要的限制语,在“有利于”后加“培养”或“增强”等,也可去掉“的意识”。

(二)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楚,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语法成分重复、语意堆砌。例如:①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语意堆砌,删掉“最多”或“不超过”。②“美尔雅”牌西服,无论在款式、质量上,还是在包装上,都可堪称全国一流。句中“堪”的意思就是“可、能”,所以“可”字重复多余,必须删去。

(三)搭配不当: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①一不小心.手臂被小毛刺扎了一下,疼得我差点叫出声来。这是主谓搭配不当,在“一不小心”前面加上“我”,或把句中的“我”移到“疼得”的前面。②宜万铁路和沪蓉西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将为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这是动宾搭配不当。把“开端”改为“基础”。③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删去“的高低”“的大小”或在“成功”后加上“与否”.或将“成功”改为“成败”。④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被它们迷失方向。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句中“被”,应该为“使”“让”等。

在学习修改病句的过程中,学生无论是检查语病还是修改病句,都时刻渗透着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修改病句的解题思路,即首先要读懂原句,弄清句子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其次要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句子在表达上的毛病,弄清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再次,要针对病因,对病句进行修改。除此之外,还要对所涉及到的语法知识加以掌握,毕竟修改病句在中高考中的出题目的不只是解题得分,还是希望学生能掌握好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并将其投入到阅读、写作等运用中去,只有明确这一点,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修改病句的真谛,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语”字。

参考文献:

[1]高敏华.莫让“玫瑰”在新课改中凋零――谈加强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有效教学[J].现代语文,2011(03):98-99

语文病句类型范文第4篇

从阅卷情况看,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修改正确率不是很高。个中原因一是由于中学淡化语法教学后,学生识别病症的能力较差,二是我们教学中缺少规范化训练,即便学生识别到了病症正确改正也没有能够得分。如何让学生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减少在辨析修改病句中的失误,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点来谈一谈:

一、 看清题干要求,寻准切入目标

如果是选择题,我们首先要看清楚,命题者是让我们选择“有语病的一项”还是“没有语病的一项”。“有”和“没有”,误差很大,对于客观题来说,有没有看清楚就决定着结果对与不对。

如2011年江苏南京中考题

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嫦娥二号”航天飞行器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

B. 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C. 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终于如期成功举办了。

D. 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大家要看清楚,这题是让我们选择“有语病”的一项,这样我们就有针对性了。读到B项,“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 这是很明显的前半句“是否”两面含义与一面含义搭配不当,可以确定答案是B选项。C、D读起来也就轻快、顺畅多了。

再如2011年江苏扬州中考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 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这题是让我们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我们首先看A,立即想到了成分残缺中缺少主要的标志:“通过……使……”,显然,这句话没有语病,主语是“我市环境卫生状况”。读完A,已基本可以确定答案。而B项中,“动情的朗诵”让人“目不暇接”,听觉和视觉词语搭配不当。C项,错在不合逻辑,应是“指出并纠正”。D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上“号召”作为“响应”的宾语。

当然,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在A、B、C、D四个选项中即使选出了正确的选项,更要做到细致,知道有语病的选项是“病”在哪,如何去修改。这样,长此以往,语感自然而然便得到了加强,判断和辨析病句的敏锐度也得到很大提高。

如果是主观题,就更要学会把握题干提示语言向我们提供的一些宝贵的信息,它能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病点。如:

2011年江苏苏州中考题

下面是某位主持人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几处语病,请按要求修改。(3分)

夏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饮食卫生工作是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从事肠道疾病研究多年,在国内医学界小有名气的王健教授,他将用生动的案例告诉大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做法并非没有问题,只要及时纠正,才能获得健康。

① 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 ”一词。

② 文中有一处语言不得体,应将” ”改为“ 。

③ 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这题的题干部分的提示很细致,为学生提供了修改病句的方向,降低了做题的难度。但同时,这段话中的病处辨析起来,也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我们反复咀嚼,会发现:① 中“目前”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② 中主持人的开场白中, “小有名气”用来形容“有幸请来”的人不够恰当,可改为“鼎鼎大名” 。③ 中的关联词,要么是“只要……就……”,要么是“只有……才……”,二者不可混用。

中考时,能把握题干的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有针对性地思考和答题,会使我们在紧张的两个半小时中走些捷径,节省了做题时间,也会后面的阅读与写作腾出更多的时间。

二、 熟悉病句类型,做出准确判断

简单地说,这一环节就是辨析病句,识别和分析病句的“病因”。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判断病句类型,这就需要我们熟悉“病症”,对语病的一些典型的病句标志有一定的敏感性。

除了以上我们略微举的一些题型,还比如:

1. 词语搭配不当

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应该为“北京的秋天是美丽的季节”)

2. 否定不当

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3. 成分残缺

缺少主语: 在新版课标推荐的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中,涵盖了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人文、科普读物。(应删去“新版课标前”的“在”)

缺少谓语: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缺少宾语: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 句子歧义

母亲节,她瞒着妈妈和爸爸买了一大束康乃馨,准备以此作为礼物,给母亲一份惊喜。(表意有歧义,一种可以理解为她瞒的是“妈妈”,另一种可以理解为她瞒的是“妈妈和爸爸”)

5. 成分赘余

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元素明显不足,营 养状况令人不胜乐观。(“不胜”本身含“令人”的意思,删去“令人”)

病句的种类繁多,但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一定要在病句类型分类上太过苛求,只要能把握句意,发现语病,并能作出精简、巧妙的修改,使语句通顺明确就行。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且对我们同学的写作业大有裨益。

三、 必要增删换移,修改精简高效

修改病句,不是再造,一定要遵从句子的本意,且讲究精简。有人总结为四字口诀:增、删、换、移。增,是增加句子残缺的成分;删,是删去句子重复啰嗦的词语;换,是换掉搭配不恰当的词语;调,是调整错乱的语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应简要、高效。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谈一谈:

2010扬州市年中考语文试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当天的《 时报》报进了一些义务献血者的动人事迹。

B. 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 能否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D.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倾听着著名作家秦文君作“亲近文学”报告。

解析 这题让我们选择有语病的一项。首先看A,读来通顺。再读B,“广泛”一词意思为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普遍,用来与“意见”相搭配,显然不合适,应该将“广泛”移到“交换”的前面。C项,删去“能否”。D项,“目光”与“倾听”搭配不当,应将“倾听”换为“凝视”。

2012江苏宿迁市中考语文试题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① 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 中考和高者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 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 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解析 第②句缺少与“采取”相搭配的宾语,应在句尾加上“的做法”或“的措施”、“的办法”、“的行动”等) 。 第④句否定不当,应删掉“防止”。

总之,修改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四、 模拟训练提升,中考实战演练

下面,大家不妨按照上述我们所涉及的方法,来小试身手:

1.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①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②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创造和探索的前沿。③ 他能从乡土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④ 对于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 句,修改:

第 句,修改:

解析 ① 将“联系”与“紧密”位置调换一下。④ 在“重要”后添加“地位”。

2. 选出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B. 日本是否把和平发展作为长远的国家战略,是和平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C. 为了防止秋季手足口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个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 目前,要使重归风平浪静,日本唯有做到:承认争议,搁置争议。

语文病句类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辨析病句 粤方言表达习惯 语感 规范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5-0064-03

作者简介:胡美芬(1981―),女,辽宁丹东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近几年来,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对普通话规范表达、语感和语法的考查更为重视,语音题、病句修改、文言特殊句式、作文等内容都出现过针对粤方言表达习惯而设置的“陷阱”。笔者在教学中试图分析粤方言表达习惯对辨析病句产生的干扰,并在教学中实施干预措施,使学生对粤方言表达习惯的干扰有所认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普通话语感。

一、近四年广东高考辨析病句题考点解析

最近四年广东普通高考语文考查病句类型表

我们发现,近四年广东高考,考查了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赘余或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大类语病的辨析能力。其中,三年都考查了“语序不当”和“结构混乱”这两种病句类型,这或许就是命题者针对粤方言语序和表达习惯产生的干扰设置的,是对粤方言考生规范表达素养的一次深入检查。

二、粤方言表达习惯与病句类型对应分析

(一)语序不当。因为粤方言保留了许多文言用法,所以口语语序常常出现倒装现象,这与普通话语序有所不同。例如粤方言口语中常说“你走先”,而在普通话规范表达中则应为“你先走”;粤语说“打电话俾你”,而规范表达则为“给你打电话”。

粤方言表述:“我想了解多点有关高考的内容。”(粤方言语序:谓语+状语)

普通话表述:“我想多了解一些有关高考的内容。”(普通话语序:副词+状语)

(二)句式杂糅。在粤方言口语表达中常会出现结构混乱现象,因为常用,所以已形成一种口语表达习惯。

粤方言表述:“妈妈买好多雪糕放在雪柜里。”(“雪糕”既作了“买”的宾语,又承担“放”的主语的职责,使句式杂糅。)

普通话表述:“妈妈买了好多雪糕并把它们放在雪柜里。”

高考题展示: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解析说明:“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就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因此要去掉最后一句。

(三)搭配不当。这是由粤方言区独有词汇而形成的一些表达习惯。例如“打的”这个带有浓郁粤方言色彩的词汇将“打”这个动词和“的”这个名词硬是拉到了一起来,再如学生常说的“一把声音” “一条钥匙”等都是“生拉硬扯”。

粤方言表达:“我可以在这里吃烟吗?”(动词“吃”与名词“烟”本不能搭配。)

普通话表达:“我可以在这里吸烟吗?”

高考题展示: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解析说明:动词“完成”与名词“理想”不能搭配,普通话规范表达为“完成任务”或“实现理想”。

(四)成分残缺。这也是由于粤方言保留了许多文言用法,有些字句要理解为词类活用才能使这句话的含义更为完整,而这就意味着原句中残缺了一些成分。

粤方言表达:“下晚修后,我地(我们)宵夜(夜宵),你去唔去(去不去)?”

普通话表达:“下晚修后,我们吃宵夜,你去不去啊?”(在粤方言表达中残缺了谓语动词“吃”。)

模拟题展示:公众人物在被默许公众拥戴、媒体追捧、广告收入等公共资源的同时,也理所应当要成为公众知情权和媒体批评监督权所直接涉及的对象。(2012年广州一模)解析说明:“公众拥戴、媒体追捧、广告收入等公共资源”是一个名词性结构,所以整句话缺少了谓语动词,可以在“被默许”后加谓语动词“拥有”。

这些语言表达习惯使学生在辨析病句时失去了语感与语法上的敏锐性。矫正粤语表达习惯,提升辨析病句能力则成为当务之急。

三、针对粤方言表达习惯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一)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培养一种良好的表达习惯,提升思维能力,而这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1.规范语言,端正思想

学生在学校活动的场所主要为教学区、食堂、宿舍、操场。宿舍、操场、食堂自然不必说,粤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可在教学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所用的还是粤方言,甚至在课堂上讨论时依然使用方言。我们曾围绕“将普通话进行‘到底’,‘到底’难在哪里”这一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粤语是岭南文化的“活化石”,这份独特的情感使得粤方言考生将规范表达误读为对粤语的排斥和否定。我们知道,在多民族人口聚居的珠三角地区,粤语是弘扬岭南文化的最佳代表,同时也与普通话的推广相得益彰。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普通话作为社会文明的标志,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程度,对普通话的规范表达能体现一个人的内涵与素养。普通话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凝聚力的一种表现,对普通话的规范表达更体现个人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方言作为生活语言可以让我们在现时的交流环境下“游刃有余”,而语言的规范化则可以使我们更从容、优雅地融入未来广阔的社会。

2.加强诵读,自我强化规范化语感

高中阶段课时紧,学生阅读时间常被剥夺,早读时学生朗读的目的性不明确,教师也很少对朗读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对朗读的指导模式化、机械化,自然难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也就流于形式,事倍功半。

朗读首先要保证时间。课堂上要保证学生对重要字词和优美文段进行朗读的时间,在发音上要求读准,在理解上要求深入,在表达上要求规范。其次要丰富形式,注重实效。学生引读与教师范读相结合,分角色朗读、诵读、演讲等形式相结合。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都有锻炼的机会,既能激发动力,又能强化语感训练。

3.广泛阅读,熏陶浸润

我们就“普通话学习的途径”问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除学校学习外,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学生汲取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今的阅读环境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很多学生读书“囫囵吞枣”“信马由缰”,既无法开拓视野,激发兴趣,更不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享受读书的过程,思考语言的内涵,将提升表达的规范性同广泛阅读相结合,指导学生体悟优美的词汇句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语感。

4.多媒体展示、教师范读,通过听觉强化规范性语感

教师范读是一种准确的示范,是一种情感的熏染,在声音中传达涓涓细流的柔婉、雄伟壮阔的豪放更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多媒体丰富课堂形式,集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于一体,一方面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切实从口语表达训练入手。同时,利用高中生的“偶像崇拜”效应,向学生展示一些辩论赛的视频,一些社会优秀人士的精彩发言和答记者问,一些精彩的获奖感言等,对学生更是一种精神的鼓舞。

(二)语法讲解,“授之以渔”,学会辨析选用规范语言

辨析病句往往需从语法和语意两个角度来思考,而在语法方面,我们往往使用主干枝叶梳理法(紧缩法)来进行辨析,所以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普通话语法与粤语语法的不同之处。 针对高中学习阶段的特点,我们主要围绕语序方面作介绍。

1.副词、形容词的位置不一样

副词、形容词作为状语修饰谓语时,粤语语序为:谓语+副词;普通话语序为:副词+谓语。例如:粤语“你食先”,普通话则为“你先吃”。

2.比较句

粤语语序为:A+形容词+过+B;普通话语序为:A比B+形容词。例如粤语“你高过我”,普通话则为“你比我高”。

3.双宾语句

粤语语序为:主+动+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普通话语序为:主+动+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例如:粤语“我俾(给)本书细佬(弟弟)”,普通话则为“我给弟弟一本书”。

(三)创设规范化环境,强化规范习惯

通过环境创设,则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会说(规范表达)”的舞台。单向的口语表达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有“想说”的冲动;双向的口语交际能锻炼学生的勇气与应对的思维,让他们“敢说”。

要优化粤方言区学生的普通话语感和规范表达习惯,我们就要用好课堂、用活课本、用对评价机制、用透时事新闻。在课堂上呈现学生随笔、作文中出现的具有方言特色的句子,让学生探讨、辨析,教师指导学生克服方言习惯的干扰,提升规范表达能力。

“敏于心而讷于言”是粤方言区学生的苦恼,面对高考试卷中的语病题这一“拦路虎”,粤方言区考生想“敏于言”实属不易。为了帮助学生在面对病句辨析题时能头脑清醒,游刃有余,我们就得充分认识粤方言语感和粤方言表达习惯的负向干扰,采取干预措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积极阅读与积累,规范并优化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才能拨开云雾见月明,更是拨开云雾见“粤”明。

参考文献:

[1]穆静.浅析粤语与普通话的语序差异[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语文病句类型范文第6篇

将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内容不得有删削):

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能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这道题的题干要求中提到的“单句”,就是一个纯粹的语法概念。如果学生没有系统的学过汉语语法,怎么能懂“单句”的意思,又何谈去做题呢?

又比如说给学生讲古文的倒装,如状语后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翻译为“冰,是水所凝成的,但比水更寒冷”。这就牵涉到古代“状语”的倒装和现代汉语“补语”在定义上的区分。如果学生没学过汉语语法,只是简单套用英语课上学到的英语语法来进行理解,必然会带来理解上的偏差。

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汉语语法教学绝不可以删。

1.近两年中考语文加入了病句修改题,在我们学生平时做作业时也常有病句修改的题型,这样,我们语文老师就要归纳总结病句的类型,其中成分残缺是一大类,比如以下几个句子:

(1)缺少主语

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2)缺少谓语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老师在讲这些题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缺主语,缺宾语等语法术语。否则,学生对这类病句往往束手无策,不知所然。而不讲语法,我们的学生怎么能知道主语宾语呢。还有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中,什么主谓不搭配,动宾不搭配,学生听起来就好像听天书一样,又怎么能够学会这些呢?印象中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教给用提主干的方法来判定成分残缺和成分不搭配,不讲语法,学生怎么能会提主干呢。如果说单句,学生凭借老师课堂上的讲解还能略知一二,那么,对于复句,学生就似云里雾里,迷迷糊糊,昏昏沉沉。

2.语文阅读教学中三大文体之一议论文,常有找作者的观点这种题型,我告诉学生议论文的题目很重要,要么是论点,要么是论题,学生似有所悟。而什么样的题目是论点,什么样的题目是论题,学生又弄不太清了。那天,我的一个学生就这个问题来询问,他问道:三个题目分别是《走向天性的所在》、《读书养气》、《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到底哪个题目是论点,哪个题目是论题,我很轻松的告诉他《走向天性的所在》、《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这两个题目是短语,它们应该是论题,《读书养气》虽然短小,但它结构完整,是作者的观点,应该是论点,结果学生是一脸的茫然。如果学了语法,学生会很轻松地判断出来的。

3.汉语的语法和英语的语法有很多共同之处,这两科又是最重要的科目,英语里边的语法很多,不懂语法很多句子都难以理解,像主系表,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等等,学生不学语法,很难把英语学好,所以每次接初一的课,总有英语老师让我讲两节语法,两种语言在语法上虽说有其共性,比如都分析句子的主谓宾,都存在“双宾语”现象等,但是差异还是很大的:汉语讲“兼语”,英语中没有,近似的语言现象叫做“宾语补足语”;汉语判断动词“是”虽近似于系动词“be”,但是远远不及英语中“be”的词形复杂与功能强大;汉语中一些形容词,如“快”,在英语里却要分别对应“quick”和“quickly”,并且前为形容词后为副词……充分认识二者的区分,对于学好这两种语言,应该都是有帮助的,特别是有益于学好我们的母语。看看现在的初中学生一到初二,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严重,我认为跟学生在语文中不学语法有一定的关系,英语本来要记的东西就多,再加上那么多的语法,学生就感到枯燥无味并无所适从了,这样,就有一些学生放弃学英语了。

4.拿高中与初中的接轨来说,也有必要学习语法,我是一直倡导讲语法,也一直在讲语法的,我的每一届学生上高中之后,都能很快的进入高中语文的学习,她们说,高中语文不讲语法,但一定要用到语法,这样一来,好多在初中没学过语法的学生就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习语法,而初中的这些语法又不是三两天就能补上去的。

所以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系统地去学习汉语语法,从“象形字”“形声字”等构字的基本常识说起,讲清“语素”的概念、合成词的分类、词的性质功能分类、短语分类、句子的分类以及复句的类型。学习过程中,要把讲和练结合起来,做好知识巩固工作。比如说,在讲完单句的成分后,应该就几种主要类型的单句,找出一定的实例,让学生学着去划分成分,学着去找出句子的主干。

在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的今天,学不学语法,将直接关系到语文甚至英语的学习成绩。诚然,现有的语法体系还不太完善,语文教学是各学科的基础,所以我们不能走极端,不能因此就否定现代语法。我最近又翻阅了一下现代散文和小说,发现没有哪一部是不遵从现代语法的。而这些现代散文和小说的作者,又有几个是专门学过现代语法的?

语文病句类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法 培养兴趣

现行的语文教材体系,淡化了语法知识,只强调了病句的修改,与旧教材体系比较起来真让语文教师无所适从。在这里我们不去探讨教材体系的设置问题,我只是在思索,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人,他怎么能在语文学习中去进步、去提高?我们的大语文教学观又怎么能够实现呢?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说:“语法是为了让我们会说话,修辞是为了让我们把话说好”,以此来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我个人认为,现在学生作文词不达意、错字连篇、漏洞百出的直接根源就是缺失起码的语法知识。然而,在理解文章和写作过程中,又潜移默化的运用到了语法知识。初中语文要不要进行语法教学?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到非常困惑,在此,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语法教学地位的缺失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 同时,从人教版的课本教学内容的设置看,只是在课本后面有一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附录。语法知识只是在书后的“附录部分”被提及,并没有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例题巩固。这样的课程要求和课本设置,明确地把语法“踢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导致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法基本上不讲、不上。

再从初中语文试卷题型的设计来看,语法已经不被列入考试的主要内容,顶多就是仿写句子和病句的修改,而这些并不需要系统的语法知识,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即可。既然不考,那教师和学生就更不会去上繁琐的语法课。再加上,现在各种理论和研讨会对人文性的提倡,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主体的感悟。从而使初中语法教学彻底陷入了低谷。

二、语法教学缺失的尴尬

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并不能回避语法知识。

考试尽管不靠语法,但要考病句的修改,修辞手法的仿写等。这些并不难的知识点在九年级语文总复习课的教学中却成了难点。因为学生一直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词、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点。面对病句修改上的一些术语往往是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从基础开始重新讲语法,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不讲,让学生凭语感。凭语感,学生是会改但不知错误的原因,误人子弟。

不教语法带来的弊病不仅仅是病句修改,还有很多方面。如:考试中句子的仿写,就涉及到修辞的知识;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涉及到修辞的作用;综合性学习中的对联,也离不开语法知识;文言文学习中更离不开语法知识,一个词类活用就会让学生分不清东南西北。

三、语法教学不能淡出

那么,到底要不要教语法?我觉得淡化语法是有道理和应该的,那些过于繁琐的语法知识,过于机械化的语法训练是应该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常用语法知识的学习是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

首先可以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了解了中国汉字集声音、形象、词义于一体的特性,学生就不会因为形近、音近而写错字了。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修改病句,学生了解了词性,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构成后,就能分析出句子错在哪。三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了修辞的用法后,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能针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加以分析。四能提高学生学习古文、对联等内容的兴趣。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并不能完全不要语法,需要的是去建构合理的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体系。

四、构建合理的语法教学体系

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梯度和具体的教学需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要点。在专题讲座之前,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法知识短文的文本材料,先自己探究、分析。接着教师采用讲解、启发、点拨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包括这些知识点:形声字、实词、虚词、短语的基本类型、常见的四种句式、常见的单句、复杂的单句、常见的复句。

同时,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倡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活生生的语言中随文强化。

例如:可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习词性和词类活用。如《童趣》中的“捉虾蟆,鞭数十”中的“鞭”,学了词性知识后,学生就很容易知道它是名词用做动词,做“鞭打”解释。在教学中,我就根据不同的文言句子,适当的引入词类活用的现象,强化学生对实词、虚词的理解。这样既完成了语法教学,也完成了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落实。

再如:在诗歌中的对仗学习中,可以强化短语和词性的语法知识。如《过故人山庄》中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句话就是对偶句。告诉学生对偶的基本要求:字数一致,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还有短语上下一致。在诗歌的教学中,有机的补充强化词性、短语的基本知识。

语文病句类型范文第8篇

讲评试卷滞后型。考试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有的教师不能及时讲评试卷,原因可能有多方面,造成一拖再拖,等到有一天才发现试卷没有给学生讲评,于是匆匆忙忙做这项工作,而学生早已经对试卷没有印象或者印象不深刻了。等到学生把试题内容都快忘了才讲评,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寻求正确答案及原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纠正及知识的弥补。这种试卷讲评的效果可想而知。

公布试卷答案型。有的教师图省事,将正确答案贴在教室墙壁上或者干脆找课代表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参照所谓的答案,自己更正,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向教师请教。这种只公布答案而不讲评的形式,使得有些学生无法知道为什么是这个答案,更谈不上纠正、强化和提高;而有些懒惰的学生根本不去看。所以,答题出现的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教师不清楚学生到底做得如何,学生掌握得如何更无从知晓。这样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

讲评就题论题型。有些教师上课以后就开始了讲解。从前到后就题论题,只是做到让学生会做这一题,而不能做到会做这一类型的题,更谈不到举一反三了。比如,讲到试卷中的病句选择题,只就这道病句题A、B、C、D 四个选项作一番讲解,却没有对选项所分别代表的四类病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所以即使教师讲评过,再考类似的题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做。

不分试题主次型。有的教师事先没有分析试卷,在讲评时往往按试卷上试题的先后次序逐题讲解,不知道哪些是主要点,哪些是次要点,更不了解学生的掌握与需求,平均用力用时,结果导致重难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该讲的地方没讲,不该讲的地方却讲个没完,空耗时间,事倍功半。如有的教师过多地在字音、近义词、成语等题上大讲特讲,其实,很多学生对这类问题能够通过查阅字词典自行解决。而真正需要教师讲解的古诗文鉴赏、现代文阅读等重难点却讲得很少,导致学生理解不透。

盲从标准答案型。有些教师过分相信标准答案,只要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致,就不给分。而在讲解试题时,有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尽管不十分接近,分析起来也有一定道理,而教师却没有帮助辨识。这样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因为语文试卷除选择题外,其他的试题都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只是参考答案,比如现代文阅读题,更不要说作文了。

不重视作文讲评型。众所周知,一份语文试卷有选择题、阅读题、诗歌鉴赏题、作文题等,满分150分,而其中作文就占了60分。作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有的教师对于试卷的前90分的题大讲特讲,讲得很透彻,讲完以后,以为试卷的讲评就结束了。其实不然,试卷上的作文比平时的作文更需要讲解。由于试卷上的作文仅仅得了个分数,没有阅卷教师的评语,学生无从知晓错在哪儿,失分在何处,这时候,教师的讲评就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