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萤火虫阅读答案

萤火虫阅读答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萤火虫阅读答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萤火虫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昆虫记》,它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娓娓道来。那么关于昆虫记读后感感悟该怎么写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昆虫记读后感感悟6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昆虫记读后感感悟600字1他,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虫世界中,用毕生的精力对昆虫进行超多的观察和实验,真实、细微、详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特性,用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而形象地展此刻世人面前。他,就是法布尔,一位把自己的一生都扑在昆虫研究上的“疯子”。有人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有人说他是“昆虫的荷马”,但我觉得他是我们人生的老师,人生的楷模,他的种种伟大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

我们要学习他的献身科学一丝不苟。法布尔为了探求毛虫使人痒痛的毒素存在的位置,推翻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在表皮上的这种说法,不惜把自己作为实验品。他从外面捉回来了几只毛虫,从他们的血液中取下了几滴血,滴在了一张吸墨纸上,然后再用一根不透水的绷带将这一小片纸固定在了他的手臂上。深夜,一阵剧烈的疼痛使他从睡梦中惊醒,他既高兴又兴奋,因为他证明了自己的推论是正确的,他又继续推测,血液中的毒素是哪里来的呢会不会是在尿素中的呢为此,他又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从毛虫中的粪便中将尿素提炼、浓缩成几小滴,又像原先一样滴在吸墨纸上,再用绷带固定在手臂上2个小时,晚上奇痒难熬,但他很高兴,因为他最后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但是,他为此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手臂上出现了溃疡,又痒又疼整晚不能安睡,之后,为了晚上能安睡一会儿,不得不在伤口处敷上了凡士林。第三天,肿痛得更加厉害,并延伸到了一大块肌肉里面,用手指轻轻敲一下,就颤动,不久,又有超多的夜体像小水滴一样渗出,瘙痒在不断增加。五天之内,伤口处的皮已经完全掉了,露出了里面鲜红的肌肉,以至于早晚两次为他换药的人都恶心得要吐。这一大片的伤口直到四五个月后才完全恢复了正常。

我们要学习他对待科学严谨认真。在《昆虫记》中,他利用许多实验证明了他一个又一个的猜想和推论,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许多多很难甚至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应对这些问题,他没有随便将自己的猜想、推论变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写入书中,而是坦诚的告诉读者这些问题他也没弄清楚,依然要去探讨答案,应对科学,他总是一个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者。

我们要学习他的观察生活细致入微。昆虫是整个生物界中较为细小的生物,它们不如大象、长颈鹿体形巨大适于观察,它们不如家禽动物好饲养方便长时间观察,它们也不如树木、花草不移动便于研究,但法布尔却独独选取了研究它们用那双闪亮的眼睛在大自然中的任何一个角落发现了它们,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的婚俗、习性或者任何一个方面,为它们编写一部个性的传记,让人们去认识它们,去了解它们。

法布尔,这位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昆虫世界的科学家,如今早已在自己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沉睡在了地下,但他却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伟大的科学精神,他是我们人生的老师,我们要向他学习,对待自己的工作严谨认真,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自己所热衷的事业,不放下,勇于追求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昆虫记读后感感悟600字2今天,我终于读完了这本《昆虫记》,它是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亨利。法布尔最得意的作品。

法布尔,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所以生活极其贫穷。他非常喜欢观察昆虫和植物,曾经发表过很多出色的论文,也获得了他人的肯定。但是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想却没有实现,自己的昆虫学实验室愿望也得不到支持。

可你们不知道,法布尔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还算得上温饱生活。可就是因为这样,他才并没有向他人的“偏见”和自己的“贫穷”屈服,之后,他便详细的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它们的劳动,用了他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了这本伟大的书——《昆虫记》。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我们平时看不到、不知道的故事。比如蝉是怎么产卵的、迷宫蛛是怎么哺育儿女的、螳螂是怎么捕猎的······

还有,我一直以为,故事书中蝉在夏天是一直在树上唱歌,蚂蚁再勤劳地备食,而蝉一直不储备粮食,等到冬天再去蚂蚁家要食物。可我看了书才知道,原来,每次蝉找到了食物,都会被蚂蚁抢去,导致它不得不重新找食,蚂蚁是顽强的乞丐,勤劳的生产者是蝉!

《昆虫记》,记述了昆虫之间的情感和生命,这一伟大的创举,你值得去看一看!

昆虫记读后感感悟600字3手捧一杯香茗,翻开一本略带油墨清香的书籍——《昆虫记》,立刻就被那生动幽默的描述所吸引,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昆虫王国,引人入胜。

十余卷的《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呕心沥血完成的一部昆虫学的巨著。他以散文式的文笔,向读者讲述了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昆虫状况,为昆虫们的习性、饮食、起居做了详细的描述,让我们真实地领略昆虫的世界,昆虫的生活。

书中介绍了许多人们平时常见的昆虫,例如萤火虫,天牛,蟋蟀等。但作者为我们叙述了它们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萤火虫不是看上去的那么温顺善良,相反,它是一种食肉动物,而且捕猎手段相当狠毒;天牛对现实状况一无所知,却能够预测未来,而且它正是按照它对未来的预见而工作的;蟋蟀不仅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歌唱家,更是一个技艺精湛的建筑师……

法布尔用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把他的所感所思都反映在了纸上,恰如法国著名的戏剧家罗斯丹所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样的思,像美术家一样的观,像文学家一样的写。”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昆虫界,为人类留下了一颗智慧的结晶。他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敬重之情,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虫世界中,用第一手的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而又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令人敬畏!这个“昆虫的荷马”,这个“昆虫的史诗”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满怀作者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更加令我佩服的是法布尔五十余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不怕苦,不怕累,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最后写出了这样一部传世佳作,难道不令人肃然起敬吗?

从昆虫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例如,萤火虫教会我不要只看表面现象,凡事都就应尝试;从红蚂蚁身上我学到了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只要在一齐,再大的困难也不怕,我向天牛学习到了要有远见,学会深思熟虑,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昆虫王国还真是神奇,小小昆虫,竟有如此大的智慧,令人惊讶。

法布尔曾在书中总结了自己取得的成功的原因:专注于知识魅力,避开生活中的烦恼,对所研究的学术充满了兴趣,有跌倒再爬起的精神,吃苦耐劳……这些,就是取得成功的秘诀,就是让我们到达自己理想的方法!

《昆虫记》是一本好书,它教会了你待人处事的方法,并记录了超多的科普知识,以生动的文字吸引你的注意力。透过阅读这本书,你就能了解法布尔的精神,值得你一看!

昆虫记读后感感悟600字4近日,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

昆虫记读后感感悟600字5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而且一问世就被看作是昆虫心理学的诞生。读后我有许多感触,也了解到了昆虫们的各种习性。

这本书记录的是生物界中各种各样,形形的昆虫,有萤火虫、蚂蚁、蜜蜂和蟑螂等等,在大自然重是怎样生活的,是吃什么样的食物的,是怎样捕猎食物的,如何繁衍后代,如何在雷雨中得以生存的,等等。

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一些平常我不了解的。例如萤火虫的身上有斑斓的色彩,身体是栗棕色的,胸部呈现红色,身上的花纹是环形状的,边缘还点缀这几颗小红点,如同穿了一条美丽的群子。还有在这本书中我还了解到怎么可爱的萤火虫竟然是一个肉食主义者,而且手段很毒辣,猎物也是如樱桃般大的蜗牛,这真是我万万不曾了解到的事情,一只如此娇小的萤火虫竟然会以比它大好几倍的蜗牛作为下手对象,并且几乎无一不漏,这让我联想到一个在动物界,人类界,甚至连昆虫界都可以行得通的道理“弱肉强食”。

不仅了解到了萤火虫,我还了解到一种有趣的叫泥水匠蜂的昆虫。它造的屋子全部都是用泥土做成的,而且也没有加水泥,或者其他能让它坚固的东西。那你会问那屋子为什么能住昆虫的。让我来告诉你其实,它们用的是从湿地上取来的潮湿的泥土。但是,那泥土很宝贵,所以,泥水匠蜂每次都会来回飞好几次,而且一次也不休息,直到做好房子才好。而且,它们做的房子不容易倒塌,很坚固。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了解到昆虫界竟然有如此至多的昆虫,和它们的生活习性,这些事情都很有我们人类好好学习的。列如:泥水匠蜂造地屋子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蚂蚁们的团结友爱的品质,还有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其实,在人类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以昆虫为启示而发明的东西,如:以蜻蜓的翅膀而发明了直升飞机,以萤火虫到人工冷光等等。可是,人类有时为了个人私利,而大量捕捉昆虫,如:蝴蝶谷的蝴蝶,因人类的捕捉而变得数量稀少,有的种类甚至灭绝,现在的蝴蝶谷已经不再那么美丽夺目,充满生机。

萤火虫阅读答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形象;思维能力;兴趣

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看了这则消息后,我感触颇深,虽然现在高中课本中有《想象世界,学习虚构》的作文训练,有《宇宙的未来》《宇宙的边疆》等跟形象思维密切相关的课文,文中也一再强调“不论是搞科技还是搞艺术,想象力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但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生涯中,我发现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学同形象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中必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否则,就不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培养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应从兴趣入手

1.有必要让学生领会古人对形象思维的阐述。如结合作文构思介绍陆机《文赋》中“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不受时空限制,体会刘勰《文心雕龙》中“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生动神奇,从而让学生对形象思维有所兴趣。

2.抓住与形象思维关系密切的课文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教学《蜀道难》的时候,应抓住“猿猱欲度愁攀援”“雄飞雌从绕林间”等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细节让学生领会。教学《鹏之徙于南冥》时,应尽力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鲲”“鹏”的美丽而又浪漫的遐想。这样,在不断的熏陶中,学生对形象思维的兴趣就会有所增强。

3.可以从历年的高考题入手,运用形象思维的技巧对一些题目进行分析,让学生懂得形象思维在解题中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学生对形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重视。如2010年福建省语文高考中关于“隐者”形象分析的题目,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对两句诗歌进行情景再现,进而概括答案,学生就会感到形象思维真的是不可或缺。

二、培养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应以积累表象作为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表象就是形象思维中的“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怎样才能更好地积累表象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积累较为可行。

1.兼收并蓄,随时随地进行表象积累

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充满生机的自然界,又有纷繁复杂的人际社会,触目皆是有生命、有意义的东西,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拍摄”,就像我们拍照片一样,随时随地将各种事物的影像储存于头脑中,这样一次又一次反复地储存事物的影像,再经过我们大脑的加工整理,逐步地系统化、完整化,一旦我们再提起该事物,就能迅速地调出储存,像放幻灯片一样在头脑中显现。

2.精心设计,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表象积累

适时、适度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对一些形象生动的课文和社会热点进行精心设计,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在设计多媒体时,既要有荷花、荷叶、月光的整体画面,又必须配有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的单幅画面,再配上一首幽雅的古琴曲,这种直观的表现形式能很好地让学生记住荷花的形态,领会荷塘月色的优美意境,从而能不断地补充学生头脑中的表象积累。

3.别出心裁,在引导中帮助学生进行表象积累

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学作品,是以间接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表象数量的重要途径。人的直接感知范围总是有限的,特别是古代的、外国的、宇宙的、微观的事物,这些都是我们所不能够或难以直接感知的,而阅读恰恰在这一方面弥补了直接感知范围的不足。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我就引导学生对樊哙的语言、动作、表情进行想象,虽说学生不可能见到樊哙,但我们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由樊哙可以想到李逵、张飞等相同类型的人物。只要学生曾在影视作品里看到过李逵、张飞的形象,或大脑中有储存相同类型的人物,他们就能想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栩栩如生的樊哙形象。

三、培养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应以强化训练作为纽带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挖掘形象思维的训练点,可能的话,应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以期让学生有的放矢,经常运用。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赏析诗歌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好办法。欣赏一首诗,外行人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人眼中却是表象与表象的组合,要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形象思维能力来理解这些表象组合。如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来联想,喻“愁”的“几多”。如果学生具备形象思维能力,他就可以想象出愁思如春水般恣肆,奔放倾泻,不舍昼夜,无穷无尽,从而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四、培养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应以语言表达作为目的

一幅幅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储存、显现,并不是我们训练形象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只有让形象思维为语文教学服务,让学生把头脑中的表象、画面转换为语言,用准确的词语或句子表达出来,这才是我们训练形象思维能力的意义所在。

如学习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表面看,这首诗很简单,描写一个宫女用小扇子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然后坐在石阶上看天上的星星。这个意思不用借助形象思维学生也懂得,但作者真的只是要描写这样一个画面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有对画面进行分析,转换成我们需要的语言,我们才能透彻地理解这首诗:第一,想象萤火虫在飞并进行语言表达:萤火虫出没在野草丛生的荒凉的地方,如今竟在宫院中飞来飞去,说明宫女生活的凄凉。第二,想象宫女扑萤的动作并进行语言表达:宫女是由于孤独与无聊,才借扑萤来消遣那孤苦的岁月。第三,想象轻罗小扇这个画面并进行语言表达:扇子本来是夏天用来扇风取凉的,到秋天就搁置不用了,象征着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萤火虫阅读答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批注式阅读 自我发展 课前预习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个性化阅读实践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思维过程。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和发现,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写出阅读心得、评语,进行批注,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提高阅读质量。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开始,我按如下步骤对学生进行了专项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课前预习,完成五件事:(1)把课文读流利,标好自然段。在文题的左侧写出主要内容。(2)借助工具书学会生字。在生字表对应的每个字的上下空白处,组词,最好写一条用这个字组成的成语。(3)在文中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在旁边批注解释。(4)查找相关的资料,主要的内容简单地写在书上。(5)在不懂的句子处或有问题处画上“?”,学生交流预习的时候,随时补充更正自己的批注。比如主要内容词语等。

其次是课中感悟,默读课文,边思考边批注,完成五件事:1.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自然段零碎的,可把一些段进行整合写出大体意思。写段意,写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往往写不全面或写得特别啰唆,我教学生用提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写准确。写人写事的文章,想:主要写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写物写景的文章,想:主要写哪的什么怎么样?把这样的连续问题答清楚了,主要内容就写准确了。2.勾画出好词(一些动词、形容词)、好句(比喻,拟人,排比)学习用法,体会感情,作简单的批注。可以仿写。3.找出文章或段落中的中心词,再画出具体描写的相应的句段。学习具体描写的方法。可以仿写。4.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想象提出问题,找到答案后写出自己的体会。5.对文章表达的感情进行简单的批注(可以结合课后的练习题进行)。

通过一年的教学训练,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预习及简单批注的方式方法,学得比较扎实。但是在交流汇报的环节,学生不能很好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为此,从四年级开始,我重点训练学生如何在感悟理解课文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掌握方法

1.对词的理解:理解词义并体会作用。

2.对句子的理解:掌握句子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对整段的理解:了解构段方式,抓住特点体会作用。

4.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好学生完成)了解整篇文章的布局及表达情感。

(二)综合运用

结合自读提示,学生把上述内容灵活地、有条理地进行组合,清楚地叙述自己的感悟理解。

通过这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达到在汇报交流时有条理地表述自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并倾听别人的见解,随机质疑或更正。

具体做法:开学初的前一个月,借助一、二板块的课文,重点分项训练,让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分别示范,其余学生学着说,学着补充和更正,从而一项一项地理顺、一项一项地过关。

比如,学习《父亲的菜园》一文,一学生讲对词的理解:我喜欢7自然段中的“死黄土地”和“绿得发亮”这两个词,“死黄土地”是说菜园的土又硬又没劲儿,很贫瘠,“绿得发亮”是说泥土肥沃有劲。这样对比的写法,写出了菜园泥土的变化,更突出父亲为此付出了许多许多的辛劳。我还能仿说:经过一年坚持不懈的练习,原本歪歪扭扭的字,已经工工整整了……

另一学生讲对句子的理解:我喜欢第二自然段中的“每天天色未明,父亲就扛着锄头、簸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每天干活的时间长,很辛苦。“天色未明”、“直到傍晚”、“才”用得特别准确,更能突出父亲工作的时间很长。

学生讲对段的理解,结合具体的文章和自读提示进行,把对词、对句的理解灵活地融入其中。比如学习《多彩的夏天》一文,学生按下列提示进行批注、汇报:我喜欢第( )段,这一段主要写了( ),是抓住( )的( )、( )的( )……写出了夏天的( )这一特点。其中( )一词,用得准确,写出了( ),( )这个句子也好,是( )的写法,突出了( ),我还能仿说一句,( )。

学生汇报的时候,能说的就汇报,其余的补充更正。如:我喜欢第四段,这一段主要写了夏天的有趣,第一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抓住了白天听到蝉鸣、看到光影,晚上听到青蛙叫、看到萤火虫游行写出了夏天有趣这一特点。“晚上,可以到田边听青蛙的赛歌会,看萤火虫提着灯笼在草丛中游行”这一句用了拟人的写法,更能突出夏天的有趣。我会仿说:傍晚,听秧歌队的锣鼓有节奏的响,看扭秧歌的大爷大妈尽情地跳;晚上,听青蛙的歌咏比赛,看星星顽皮的小眼睛眨呀眨。

这样训练下来,学生在讲段时就有了条理,有了切入点,就有话可说。针对不同文章,灵活变换,但万变不离其宗。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的批注,课中的感悟批注,再结合自读汇报提示,有条理地把自己感悟到的内容进行汇报交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阅读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萤火虫阅读答案范文第4篇

《虫子旁》是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一本儿童读物,是作者朱赢椿的一本“观虫日记”。朱赢椿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艺术总监,他用独特的观察视角,加上大胆奇特的想象和拟人化的处理,将观察到的虫子描写得极具情趣,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虫子的世界。这本图书从装帧设计到内容编排都充满了创意。

一、教学准备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内容都是多元化的,可供选择的课堂教学素材很多,截取作品中的哪些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才更具针对性,才更符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和需求,这是需要斟酌的。因此,课前了解学情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笔者通过一个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读书习惯以及与本书内容相关的观虫习惯,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素材的甄选、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前调查问卷包括对昆虫的印象和熟悉程度,阅读习惯和水平以及用手机和平板电脑做些什么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学生“很喜欢”昆虫,21%的学生曾经近距离观察过昆虫,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身边的小昆虫缺乏观察和了解;另外,虽然学生平时玩平板电脑或手机的频率非常高,但仅有16%的学生会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读书。鉴于此,笔者希望以《虫子旁》这本书为媒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同时尝试推荐一些好的电子阅读平台给学生,引发他们对于无纸化阅读的兴趣。

作品推介课的学情调查可以包含更多的内容,如了解学生普遍喜欢哪一类作品,不太关注哪一类作品等。如果教师推介的作品是小说类的,还可以了解一下有没有学生读过这部小说,顺便采访一下阅读心得,这样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灵感。

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体验运用浏览式阅读法

作品推介课吸引学生关注作品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设置悬念,而环环相扣的悬念可以将学生引入无尽的猜想,进而激发强烈的阅读兴趣。本环节教学,笔者决定从作者的身份入手,以环环相扣的悬念,引发学生对作者和这本“奇怪”的书的特别关切和强烈兴趣,并在阅读实践不知不觉地用上浏览式阅读方法。

【片段实录】

师: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有意思的书,它的名字叫《虫子旁》。它的作者更有意思,叫朱赢椿。(课件翻阅作者照片)为什么说他有意思呢?因为他并不是一位作家,而是一位书籍设计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一份怎样的工作吗?

生:是设计书籍版面的人!

生:是设计书中插图的。

师:他就是这样一位书籍设计师。而他设计的书,得过“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好多大奖!(出示作者设计的图书封面,生发出惊叹声)你们想知道他给自己写的书设计了怎样的封面吗?看,这就是他给自己的书设计的封面!(课件出示《虫子旁》封面)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怎么没有图片呀?有点奇奇怪怪的。

师:还有什么感觉?

生:一片空白……

师:请你把“空白”写到黑板上。还有吗?

生:这么一个厉害的人为什么要设计一个空白的封面呢?

师:是啊,我跟你们有一样的疑惑。

生:我觉得这本书的封面太单调了!

师:哦,请你把“单调”写到黑板上。

师:其实呀,这个封面可不简单,它“暗藏玄机”呢。(出示封面立体边沿)你看到了什么?

生:很多的虫子。

师:嗯,你觉得它――

生:很奇怪。

生:很有趣。

生:有点恐怖。

生:很好玩。

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咱们继续看,这是什么?(出示图书插图,见右图)

生:蝴蝶卵。

师:怎么判断出来的?

生:我猜是和昆虫有关的。

师:嗯,他很会推理。答对了吗?先画个问号。

生:我觉得是装酒的酒缸。

师:很有生活!

生:我觉得有点像小蛋糕。

师:你是一个小吃货。(生笑)同学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测,那它究竟是什么呢?咱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介绍的。不过,你们只有10秒钟的时间,准备好了吗?(生应答)好,开始!(课件自动翻页,倒计时10秒钟后,文字消失)找到了吗?

生:这是酱缸。

师:酱缸。同意吗?

生:是虫卵。

师:这么短的时间,你是怎么在这段话里找答案的?

生:直接看最后一行。

师:前面的描写为什么不看?

生:因为我直接在最后一行看到了“虫卵”两个字,就觉得前面的介绍已经不重要了。

师:所以你把前面没用的给――

生:跳过去了。

师:略过了。你还怎么读,才发现了它是虫卵的?

生:飞快地看。

师:太棒了,飞快地,一目十行。同学们,像你们这样快速地读书,叫浏览。

本环节教学,从图书作者的职业导入,围绕书籍的封面和插图设计展开。将书籍封面设计之貌似“简单”与作者设计图书名气之“大”形成鲜明对比,设置悬念,再层层“剥笋”,用“猜―读”的方式以疑激趣,引导学生去猜读封面中的折沿以及书中的插图,进而提高学生对整本书奇特设计和内容的关注。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并限定时间寻找问题“答案”,“浏览”式阅读方法被学生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实践,方法指导水到渠成。

在上面的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聊聊自己与昆虫打交道的类似经历,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经历和书本“对话”,和作者“对话”,拉近学生和书中文字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同理心”,进一步激发阅读欲望。

四、带领学生发现图书立体阅读的乐趣,使图书阅读更有弹性

通过搜寻、展示书中更多奇妙之处,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在尝到快乐阅读之“冰山一角”之后更加渴望遇见“整座冰山”。

【片段实录】

师:走进《虫子旁》,你会遇到《骑金龟子的蜗牛》和《会织字的蜘蛛》,还会邂逅一只怀揣梦想《想看日出的小蜗牛》……(出示书中“花叶”和“萤火虫”等插图)咦,这张叶子怎么这么多洞洞呀,那些洞洞处的叶片去哪了?切叶峰妈妈拿它去做了什么?这是什么呀?作者把它想象成什么啦?还有……(滚动出示图书中的目录)小眼睛溜溜转,你还想读哪个故事?

生:《骑金龟子的蜗牛》。

生:我想读《小蜥蜴的尾巴》。

师:那么,课后咱们就去好好读读这本书吧!现在张老师有一个重要发现要跟同学们分享呢。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书里有一个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师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你听到了什么?

生:虫子的叫声。

师:是啊,各种各样虫子的叫声!有趣吧?张老师是怎么发现这些的?

生:仔细观察。

师:“在你忽略的地方――”

生:“还有一个精彩的世界。”

师:仔细阅读,你还会看到这个二维码,它是作者的微博(课件出示相关内容)。生活中的一些微信公众号,也有值得我们阅读的内容,记住――

生:“在你忽略的地方,还有一个精彩的世界。”

师:孩子们,走近《虫子旁》,我们发现了什么?从最开始的――(生读板书)空白、单调,到渐渐变得――(生应答)有趣、精彩、奇怪,你还邂逅了一只――(生应答)椿象,还发现这是一本――(生应答)有想象力的书,记录了――(生应答)各种昆虫。同学们,阅读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精彩的过程!那么,书中还有哪些精彩内容(板书问号)等待你去发现呢?

萤火虫阅读答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区域游戏 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093-02'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也是最乐于接受的活动和学习方式。在众多游戏中,区域游戏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为幼儿提供了美工、建构、表演等多样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同时也在多个方面累计和提升知识技能。

但是,有部分区域,如益智区、美工区等许多时候还是独立操作比较多数。而随着大班幼儿能力的逐渐增强,游戏时彼此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需要也逐渐增强。如何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愉快体验和知识经验的累积?围绕这个问题,结合我在大班区域游戏中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一、材料加减法

在区域游戏中,材料的提供非常重要,每个幼儿在游戏时都要选择材料,如何让材料发挥推动作用,成为幼儿合作的助推手?

⒈巧妙的“减”推动商讨合作

游戏时,大部分时候老师会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中小班的游戏材料的提供更要多于幼儿的人数。然后,在大班幼儿的区域游戏中,适当地“减”,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地想办法解决,从而尝试与同伴合作共用部分甚至全部的操作材料。如在阅读区,我提供了有关昆虫知识的图书供幼儿自主阅读。但是,四名幼儿三本书的情况让大家觉得有问题了。在一番商讨过后,两名幼儿自发达成了合作:共同阅读同一本图书,阅读完后再相互交换。两个共同阅读的幼儿边看图边讨论,另外两个独立阅读的幼儿看见了也被吸引了跟着凑过来一起讨论了起来。这样的“减”,让阅读区的幼儿自发实现了合作,知识的分享、讨论也就更加精彩了。

⒉有意的“加”推动集体合作

部分游戏的独立操作性较强,使得幼儿在操作中沉浸于自己的游戏中,而缺少与同伴的合作交往,在手工操作区的游戏中这样的情况尤为明显。而且,这样的游戏在讲评时也只能一一独立呈现,缺乏整体性。如果幼儿在游戏中能将自己的操作与同伴的操作合作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或者一样整体的事物,那游戏将更具有意义。教师可以在游戏区通过提供些背景图片、大的整体块面,虽然对于幼儿的操作没有用,可是,这可以让幼儿来陈列摆放自己的作品。幼儿会在摆放的过程中与同伴商讨合作,如何摆放或粘贴自己的物品,从而凸显整体美。如在手工区开设折纸的游戏,引导幼儿学习折叠各种夏天的昆虫和动物。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用KT班预先布置好大树、河流、天空等背景,再适时地投入进手工区。在幼儿折叠好了各种昆虫之后,就纷纷将自己的作品粘贴到了相应的背景上,有的萤火虫飞到了草丛里,有的萤火虫飞到了树上,还有的知了躲在了树叶后面,等等。这样,一副美丽的夏天场景就在大家的合作中自然地诞生了。

⒊恰当的“等于”推动相互合作

建构游戏中,建构的积木种类、数量都比较充足,怎样引发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如引导幼儿构建最喜欢的幼儿园,每人构建一个当然可以。但是,也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果相互合作的话是不是会完成的速度更快一些,幼儿园的设计会不会更美一些?在幼儿接受了这样的建议后,可以引导幼儿先商讨一下,看看自己想构建的地方是否和同伴一样,如果不一样的话,可以鼓励幼儿进行构建内容的分工,即每个幼儿构建自己喜爱的一角,最后和同伴的组合起来就成了好玩的幼儿园了。也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构建方式的分工,有个幼儿挑选合适的积木,告知同伴可以构建什么,并将积木传递到同伴手中;有的负责构建主要的建筑物;有的则负责构建周围的植物绿化等辅助材料,这样,推动了幼儿们合作构建喜爱的幼儿园。

二、情境渲染法

区域游戏开展后,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幼儿自发地投入到各个游戏中。而这些情境的创设对于促进幼儿游戏时的合作也有重要的作用。

⒈有目的地预设,引发自然地合作

区域游戏开展时,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的内容有目的的预设一些游戏的玩法,让幼儿在玩钟自然而然地合作,在合作中游戏才能完善,从而使游戏更为精彩。如在表演区预设的请幼儿扮演小模特进行时装秀的情境,对于这个情境,幼儿是非常喜爱的。那怎么玩呢?在游戏开始时,可以组织幼儿商讨、回忆:你在电视里看见过的时装秀是什么样子的?模特的人数怎么样?模特们是怎么出场的?很快,这样的回忆自然引发幼儿形成积极合作的认识:我该跟着哪个同伴后面、我该先和谁合作出场、我的动作应该是怎样的,等等。伴随着时装秀的情境,幼儿间自然地合作了起来。

⒉有竞赛的形式,激发积极地合作

大班幼儿的竞争意识日趋增强,竞争类的游戏总能激发他们参与的激情。而有的区域游戏,如益智类的游戏,往往独立操作的时间比较多,怎样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强合作呢?不妨预设些情境性较强的竞赛性游戏,这样可以激发幼儿间相互比赛、检验、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幼儿间的合作。如在益智区开设有关人体消化知识的“人体旅行棋”,每个幼儿都和自己的棋子一样,是一颗小小的豆子,谁先走到必定是获胜的一方。在掷骰子走棋时,就会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问题关卡,然后再到问题袋里抽取问题,根据规则要求,答对的可以前进几格,答错的则后退几格或停止游戏一次。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下,彼此势必都希望自己是走得最快的一个,而你追我逐的合作竞赛、共同合作抽取问题、验证问题回答是否准确等等才能使游戏进行得更为精彩。

三、规则同守法

许多区域游戏都有游戏的规则,怎样在游戏规则中让幼儿增进合作,体验合作带来的游戏趣味呢?

⒈两两合作中体验乐趣

有的游戏虽不能让每个幼儿间都合作互动起来,但可以让小范围的幼儿,如两个人之间增强合作。如益智区“你问我答”就是一个很好的两两合作的例子。幼儿自由两两分组,一个负责在游戏袋中抽取题目,交给另一个负责语言表述的幼儿,让他用语言讲述出来,再来猜测。在遵守了抽和猜的规则后,游戏也就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则可在讲评时引导幼儿对比两组不同的游戏,猜出答案多的自然合作也就更成功些。

⒉多人合作分享快乐

当参与游戏的幼儿人数较多、游戏的内容又是同一个时,可以引导幼儿共同商定游戏的规则,共同遵守规则有序的游戏。在共同遵守约定的游戏规则中,幼儿间的合作也就慢慢地建立了起来。如在表演区“天气播报员”的游戏中,幼儿游戏前就共同商量好一个个轮流来当小播音员,在“电视机”前为大家播报“电视”,剩下的幼儿则当观众观看“电视”。观众在播音员播完天气预报后,可以简单地提问帮助播音员补充遗漏的天气预报内容,也可以请播音员播报自己感兴趣的城市的天气情况。在彼此轮流播报、观众观看、提问的过程中,表演区的合作也使得表演更加快乐了。

四、问题互助法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难免会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计算好了电话号码,却发现不知道是哪位朋友家的、折纸时双三角不会变了、问题袋里的问题读不了了,等等,几乎每次游戏幼儿都会有这样那样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教师此时可以予以适当的帮助,但如果考虑一下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想,同伴间互助合作解决将更符合幼儿的解决方式。

⒈可预见的问题,有目的的安排互助

一些游戏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游戏预设时就应该考虑到。因此,针对这些有预见的问题,可以预先有目的的安排好幼儿用合作的方法来游戏。

⒉突发的问题,主动寻找合作解决

游戏中,一些突发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面对这些问题,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对于一些同伴间合作能解决的问题,要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合作,这样既解决了幼儿的问题,提升了幼儿间合作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为教师安排出时间去其它区域进行指导。如幼儿在益智区计算同伴家电话号码,计算好了,可是不知道对不对。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寻找同区域游戏的同伴帮助检验一下,也可以鼓励幼儿寻找计算能力强的幼儿帮助检验。又如在生活区编“手链”完成时,一个人无法将“手链”系到自己的手上,要求老师帮助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去寻找比较擅于打结的同伴帮助。在幼儿寻找帮助的过程中,彼此间的合作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

五、可持续研究

关于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间合作的方法其实还有许多,我也将会在今后的游戏中不断观察,加强指导,争取寻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促进幼儿间不断合作,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增强合作的能力,获得更多的愉快游戏体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共享区域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萤火虫阅读答案范文第6篇

100多年前,当爱迪生发明了能广泛使用的电灯时,人类走出了对黑夜的恐惧,却失去了夜空之美。世界上将近2/3的人口生活在光污染的夜空环境之下,在一些完全被现代文明覆盖的地区,几乎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黑夜。卫星图像显示,在北美、西欧、日本和韩国的大部分地区,夜晚已经变成了不落的黄昏,接近一半的地球人无法用肉眼见到银河系。

如今在多数城市里,仰望星空已没有多大意义,除非你对那几颗疏疏落落的残星以及偶尔在天空中掠过的飞机感兴趣。过去,在宁静的夏夜,孩子们搬上小凳子,望着满天繁星,听大人们讲述天上的故事,观看浩渺的银河。现在和未来的孩子又能在夜空中看到什么呢?

头顶上的璀璨星空,是世代流传的宝贵遗产,如今,它的真身只留在图画书或者天文馆里。

光污染给天文台和天文学家观察太空造成了许多困难。学者们只能“看见”比背景更亮的东西,当地球上空被人工灯光浸泡时,一些暗淡的星体就消失在视线里了,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天文台不设在城里,而在山上。

更为严重的是,来自数十亿光年之外的光在穿越宇宙的漫长岁月后,竟然在最后的几千分之一秒里被地球光淹没,无法到达望远镜镜头上。而将观察设备直接放置在太空里使用,虽然可以避免光污染的影响,却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首先是造价昂贵,其次是要冒着越来越多的太空垃圾的风险。

受困扰的不仅是天文学家,夜间灯光也使许多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丧失了它们的栖息地。光污染就像有毒的化合物一样,对一些物种构成生理上的压力和伤害。人间灯火扰乱了许多夜间活动的动物生理节奏,干扰了它们的常态行为。生态学家指出,光污染对动物的危害,不亚于栖息地的缩小、含有化学物质的垃圾倾倒等环境问题。

光污染会影响到动物DNA的合成和荷尔蒙的产生,动物的荷尔蒙起着多种调节作用。人工不夜环境令许多动物体内调节紊乱。喜欢在晚上鸣叫的蛙类,如果周围有强烈的灯光,就不出声。雄蛙如果不叫,就无法吸引雌蛙繁殖后代。长此下去,会影响到蛙的生存。世界上986个种类的蝙蝠、绝大多数小型食肉动物和啮齿类动物、20%的灵长类动物以及80%的有袋动物都是夜间活动的,它们都会成为光污染的直接或者间接受害者。在有人工照明灯光的地方,萤火虫无法正常,飞蛾会丧失基本的防御能力。每年死在灯光下的飞蛾和其他在夜间活动的昆虫达数十亿只。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许多人的视力已经不能适应黑夜,据估计,世界上有1/10的人失去了他们大部分的夜视能力。研究人员对生物钟节律进行研究后发现,大多数生命都只能在黑暗的环境下分泌一种叫做褪黑激素的荷尔蒙。因此曾被认为对人体无害的夜间照明灯光也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即使是夜间马路上暗淡的街灯,或者是卧室中微弱的床头灯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光污染还是近视率高发的一个原因。幼童晚上开灯睡觉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当他们长大后,患近视的风险要比别人高。因为当我们闭上眼睛睡觉时,即使是非常微弱的灯光也会透过我们的眼皮,使得本来应休息的眼睛不得不继续工作。

(选自《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1年第8期,有删节)

阅读训练:

1.通读全文,概括光污染造成了哪些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稿/山东 刘洪建)

(本版参考答案见本期)

《有一只蚂蚁攀上世界屋脊》

1.文章开篇写鹰是为

了与这只蚂蚁形成对比,以突出这只弱小的蚂蚁爬上世界屋脊令人意外。 2.作者通过赞美这只通过不断努力而攀上世界屋脊的蚂蚁,赞美了那些努力追求理想的平凡而可敬的人们。

《稀土扼住了谁的咽喉》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用。 2.将普通金属转化

为特种合金。 3.作比较,作用是通过把前苏联用钛铼合金制造的M级核潜艇,最大下潜深度与当时美军鱼雷的使用极限深度作比较,突出了稀土元素铼与“太空金属”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具有惊人的强度和

硬度。

《光污染不可小视》

萤火虫阅读答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对话教学,度

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学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对话式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国内较为流行的语文教学模式之一。它强调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和生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值得我们深入、系统地研究。

语文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话是对语言这一工具的运用。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强调了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对话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杨振宁先生说过:“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全面的语文教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思维。思维机能的实现需要教育的指导。“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统教学以内容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过程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对话教学是通过有效提问达到让学生充分思考和反思自己思考结果的目的。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对话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知,人都有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话使课堂教学双方置于平等地位之上,使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是师生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悟和融合。著名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指出“只有建立在平等、爱、谦恭、信任的基础上,对话才是一种双方平行的关系”。对话中的师生关系满足了学生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此外,对话教学中问题的发现、思考、探讨和解决的过程也符合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对话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每个人来讲都很重要,因为它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和学习的绩效,它也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教育结果。对话教学与传统教学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对话教学凸显了教学过程的沟通与合作的本质。沟通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社会交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对话教学失度的几种表现

1.问题的难易失度

师生在对话教学中可能会发现很多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讨论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让问题处于“最近发展区”中,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因此,语文教师也应该从众多问题中选择出接近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问题。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失败的原因在很大方面是由于教师选择问题的难易失度造成的。这方面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问题过难、范围太大,超出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这时,教师不得不自问自答,很难产生对话。一种情况是问题过于简单或是无疑而问,如“是不是”、“对不对”等。这种问题表面上引起了对话,但是,这种对话很难深入开展下去,只是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2.对话开放、限制失度

有的教师上课时严格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设立机械死板的对话目标。教师只是按照自己预设计划,把学生带进自己早已设好的“圈套”内。这样的课堂虽然有问答,但实质上是被动的讨论,而非平等的对话。

有的教师走向了另一极端,在对话教学中完全迷失了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非预设性,对话没有目标或偏离主题。文本是知识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媒介。阅读中的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多向互动,漠视文本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对话的失败。例如,一教师讲到《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这一句时,花了大量的时间与学生讨论萤火虫的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虽然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却脱离了文本。教师后来想将学生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时,学生的注意力却很难集中了。

3.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失度

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的。为了改变这种模式,有的教师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忘记了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教师主导作用的失度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上。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教师不去指导,只是换个同学回答。对学生的不当甚至是比较荒唐的想法没有任何规范。学生各忙各的,教室里乱糟糟。这种局面完全丧失了对话教学的价值。结果学生获得的知识反而不如传统讲授式教学获得的知识多。

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的反馈失度上。例如,一教师在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一课时,问道:“同学们,你们是为什么而活着呢?”其中,有的学生说:“我为玩游戏而活。”有的学生说:“我为钱而活。”有的学生说:“我为权利而活。”教师见快要下课,不去对这些偏激的想法进行纠正,只是简单地总结了一句“好,大家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啊。”从这一问题的本身来看,有利于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包括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当学生有错误的价值观时,如果教师不加以纠正,学生就会误认为老师默认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想法没有什么不对的。

这方面还存在教师表扬过度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的问题错误百出,教师还一味的表扬。“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学记》)意思是说:教育的作用是发展学生的优点并纠正他们的缺点。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过度的表扬只能适得其反。学生也就不会那么珍惜老师的表扬了。因此,教师既要做到不轻易批评,也要做到不随便表扬。

4.对问题的答案过于求全责备,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

对于学生暂时回答不上的问题,教师急着说出答案。或者有的教师嫌学生说的答案没有自己或教参上说得好,就不采纳。例如:一教师在上《华南虎》时问道:大家觉得观众是怎样的一群人?”学生很踊跃地回答道:“麻木不仁”。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却是“灵魂麻痹”。教师又问:“在华南虎不羁的灵魂面前作者有何感受?”学生仍比较活跃地回答道:“同情华南虎,认为人类很无聊、丑陋”。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却是“庸俗、猥琐、无知”。于是,学生小声地在下面议论“猥琐”这个词的意思。教师接着问:“‘我终于明白’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生缄默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够重视造成了学生积极性的减退。笔者课下与该教师交流,该教师说学生说的虽不错,但是没有教参上说得好,因此按教参板书了。教师不应简单的否定与自己或教参不同的答案,要珍视学生内心独特的体验,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解决方法试探

1.问题的选择

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共同构建目标,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要抓住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一些较难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搭梯子”、“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

2.问题的探讨要展开多维对话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实现教师、学生、文本充分对话。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文本进行对话,使他们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展开多维对话。教师要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合作关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只把眼光停留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此外,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也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问题的解决要有教师的有效评价

萤火虫阅读答案范文第8篇

教师首先为学生示范几种光源,如太阳光和教室里的灯光等,然后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五种光源并将它们画下来。通过活动学生从自己身边找到了很多种光源,如手电筒的光、装饰彩灯的光、汽车的灯光、交通信号灯的光、手机中的光、月亮的光、星星的光等,有的学生还联想到以前学习昆虫单元时学过的会发光的萤火虫。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建立了对光的概念理解,在理解了光的概念之后,学生要继续探索,在光之中有颜色吗?探究活动四:教师通过三棱镜将光线折射成彩虹和阳光折射水滴形成彩虹的实验让学生观察自然光中存在着许多的颜色,并开始理解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颜色。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组织其他的探究活动,如游戏、实验、观看科教影片等来加深学生对颜色与光的理解。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还要根据探究单元计划的需要进行语言、数学的学习和态度的培养。以中文的学习为例,除了要扩充与本单元相关的口头语言中的词汇量以外,在阅读语言中还有一定量的汉字识读和书写的学习,在书写语言方面则是开始学习如何记日记。教学评估:在最后的单元评估阶段学生要完成关于颜色与光的两份评估以检验他们完成这个探究单元学习的情况。评估一关于颜色深浅变化的理解,学生要选择一种颜色来完成颜色如何变浅和变深条形图,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两份他所选择的颜色还有白色和黑色的颜料,一份颜料在涂色的过程中不断加入白色,另一份颜料在涂色的过程中不断加入黑色。学生涂出的条形图显示不断加入白色颜料的那份颜料所涂出的条形图颜色在逐渐变浅;而不断加入黑色颜料的那份颜料所涂出的条形图颜色则逐渐变深。评估二是关于光线如何影响我们观察事物的颜色。学生要画两幅同样景物的画,一幅画中的景物是在白天的样子,另一幅画中的景物是在夜晚的样子。学生要根据自己理解在他们的画作中体现出在不同的光线中事物所呈现出的颜色是不一样。

2、一年级的一节学习测量的数学课

长度和测量都是数学中需要学习的概念,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对长度和测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他们理解要使用同一种单位来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不过在幼儿园阶段他们可以选取各种物品作为测量工具,比如积木、铅笔、手掌等,在一年级的测量学习中,他们就要学会如何使用规范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6至7岁),他们的情况与上面提到的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情况相似,学生大多数为泰国人,除了新的转学生,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有了1至4年的中文学习经验,中文的水平比幼儿园大班的水平再好一点。一个班级的人数在16到20人之间。教学中心思想:真不真,自己去发现。在上文介绍小学项目课程的时候已经提到过,小学项目提出了配合教学课程的学习者培养目标(LearnerProfile),其中的一条就是要将学习者培养成一名探究者。如何成为一名国际文凭要求的学习者,这个任务贯穿在小学项目各个科目的学习中。教学概况:老师要先向学生提出探索问题。如为什么要测量?我们要怎么测量?学生们一起讨论这些探索问题。关于为什么要测量,有学生说如果我们要买一样长的东西就需要测量;有学生说为了要买大小合适的东西,等等。教师将学生们的答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我们想要知道东西有多长、多大、多高,只靠眼睛观察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准确,要经过测量才会知道一个东西真正有多长、多高和多大。关于怎么测量的问题,学生们知道需要用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品的时候要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还要用规范的测量单位(本节课中用到的测量单位是厘米)。在进行完这些步骤之后学生们开始分组完成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是通过测量来检验三种说法的真假。这三种说法是:①人的眉毛和嘴巴一样长;②人的两只手腕加起来和脖子一样长;③人的腿越长跳得越远。学生们首先要5或6人一组分组(组员的男女比例要平衡)选一个说法来检验,一个小组选择了一种说法后要先猜测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接下来再通过测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测量时要找6个人(男女生平衡)去测量相关数据,组内一人负责记录工作,其他人负责测量工作,在统计完所有的数据后将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将结论与说法比较看要验证的说法是真的还是假的。每个小组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要将所有内容记录下来(用中文书写),做成一张海报,向所有同学展示。整节课以数学中的测量为学习的出发点,在有趣的探究活动中,学生们的学习包含了数学学习、语言学习、探究学习等诸多元素,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在小学项目中内容型对外汉语教学众多实践里的一个代表,它为国内外针对儿童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