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数学手抄报内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阶段课堂教育是开展初中数学教育的主要手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往往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真听讲,细心钻研,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进行了多角度的努力和探索,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初中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可以说,课堂学习是中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初中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好45分钟,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通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的使用,让我们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一些思考。学生们刚刚升入初中,对各科都的兴趣较浓,往往那段时间学习主动,上课认真,课堂教育的效率也很高。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可能会有较多的学生的兴趣会逐渐减退,教学效率也随之降低,这种现象在初中数学教育中非常普遍。
因此,笔者长期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进行了多方努力和多角度的探索。只要教师能在课堂引人、重点教学、课堂交流、兴趣活动等方面进行创新,就能很好地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们能够快速地掌握知识要点,收到良好地教学效果。
一、设计课堂引入环节、提高学习吸引力
数学概念和公式等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学生很容易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因此课堂引入环节对于新的知识点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设计多种形式多样化的引人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跟着教师的教学思维进行学习。如在教学“正负数”这一概念的时候,由于小学的数学都是正数运算,学生对于负数没有太多的接触,相对而言更抽象,因此我们在课堂引人环节可以叫学生代表进行身高的测量,然后相互比较,进而引出正负数的概念,然后通过比较具体的高矮数值,再次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原则等。这样就能让学生既理解正负数概念,又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引人环节要注重度的把握,不能占用过长时间,否则会压缩主要知识点的讲解时间,反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二、明确课堂教学重点、集中学生注意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英语和语文课堂教学有着明显区别,数学课堂教育重点更为突出,而英语、语文则堂课则像是撒网,知识点多,很难明确哪个是突出的重要知识点。为了让初中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可以在上一节课布置好预习内容,并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在黑板左上角简要写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重视。重点内容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包括声音的高低、手势的变化、板书的书写、数学模型的使用,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投影仪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断地刺激学生思维,让他们的大脑快速运转,留下深刻地映像。如在平面几何轴对称图形地教学中,其重点是该类图形性质与特征的判定。课堂中教师可利用投影等设备,放映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我们衣服的外形对称,还有结婚时使用“双喜字”的对称等,让探讨图形的共性特征,对轴对称图形有形象上的理解,再对该图形的概念进行讲述。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叫学生到黑板上画出他们认为正确的其他轴对称图形,或者写出轴对称汉字、字母等,让他们在课堂上就学会概念的联系和运用。学生通过观察现实中的对称和自己画出的对称,进行归纳和对比,这样就会对该概念有很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上台作画的学生肯定更为深刻,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鼓励学生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理解力
理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够很好地运用,而对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指导就是很好的一个运用方式。[1]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也可以进行创新,改变原来只由教师一对多的授课方式,转变成学生对学生,教师从旁指导的小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能力。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在讲授完概念知识后,由小组内自主开展学习交流,让理解能力快的学生辅导还没有完全明白的学生,而此时教师只从事小组学习的组织和指导。学生交流辅导阶段结束后,再在黑板上出相关题目,由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作答,这样可以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促进课堂教育效率的提升。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分组的合理性,考虑学生的能力、性别等,确保合作交流的顺利进行。
四、开展数学兴趣活动、增强学生创造力
活动往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很好地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创造能力。如举办数学填空游戏,快速运算抢答、平面图形设计、数学手抄报比赛等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够吸引思维还没有定性的初中学生,并且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体现自身的学习优势。有的学生可能运算强,因此快速运算活动能够获得好成绩;有的孩子图形抽象思维能力好,图形设计能玩的开。不管强项是哪方面,多样的数学兴趣活动都会让他们去沉下心去钻研,挖掘潜能去学习,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开展初中数学兴趣活动的目的是展示学生的优点,并且要对学生以鼓励和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求知欲较强,但是自学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角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积极的实践中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这样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课堂教育效率的提升。
一、 个体操作类实践作业
个体操作类实践作业是指由学生独立完成,运用已有知识,通过一些具体操作(例如裁剪、测量、绘图等)进而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个体数学操作技能。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一章第三节《截一个几何体》,课前可以布置学生以下作业: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土豆、胡萝卜等)制作6个小正方体,3个圆锥体。再如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三章第四节《简单的图案设计》学习之后,可以布置以下作业:选取你学过的一些图形为基本图案(线段、三角形等),利用你学过的图形变换方式(对称、平移、旋转等),设计一幅图案,你可以选择做下面三种类型中的一种。第一,标志类。第二,密铺类。第三,情境类。
二、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作业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作业就是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特长,解决在教室内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巩固提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形成数学思想,有效服务生活,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学习了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相似三角形测物高》之后,可以布置如下作业:各小组合作完成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物体的高,自己确定物体(例如大树、路灯、旗杆等)。要求:各组长做好任务分工,组织同学作好记录,利用已有知识画出图示,写出解答过程。每个单元学习之后,课后拓展作业:根据本章的学习内容办一份小组手抄报。要求:1.图画和文字相结合,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趣味与科学相结合。2.设计:全体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至少选择一样和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资料、 绘画、书写 、修改)。
三、 社会合作最优化问题的作业
社会合作最优化问题的作业除了必须有同学之间的合作之外还需要社会人员的配合与支持,通过走访、采访、调查等方式收集一定的数据,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计算、分析,得出合理的分析建议,使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做到在学数学的同时自觉地用数学。例如北师大版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学习之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活动经验,也发现了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初步感受到这三个基本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但学生习惯于解决已给定的具体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确定以下几个作业,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做。
材料一:伴着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手机的用途越来越广,越来越被我们青睐,因此话费问题也经常会被纳入家庭经济核算。如今话费收取种类众多,如何选取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案也被人们所重视。我们就对话费套餐选取这方面进行研究与调查。请根据所学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次函数等知识,构造相应数学模型,结合实际情况帮助你的爸爸选择一种较合适的话费方案。1.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组成研究小组。组内人员进行明确分工。2.组内讨论,形成完整的调查研究方案。3.参照老师提供的完成作业流程完成:采集样本(一份电话通讯话费详单),根据详单收集整理出数据,走访调查本地区移动或联通收费的收费标准,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知识分类讨论解决,形成书面作业,提供你们的活动过程性资料。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数学新课程实验课教学工作,有一些切身的感受和体会,特别是对于如何构建学生成长纪录袋,如何合理评价学生这两个问题。
一、科学地构建初中数学成长纪录袋
我们中学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是按照美国南卡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格莱德,以档案袋的不同功能为标准与我校实际情况,把学生成长档案袋分为:展示型、文件型、研究型。
1.建构展示型成长纪录袋
譬如:学生将自己平时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最佳解答;对数学问题最佳评价或写的数学家传记;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最佳解决过程;学生探究过的数学理念的一张照片,图解或概念图,最优秀的作业、测试题、数学作品、手抄报、数学小论文、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等收集,然后在家长会上展示,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参加展示,但是,过去一年多做的过于简单,只是在每班自己展示,展示的次数也不够,学生也没有自我反省及说明。因此,本学期我们准备于中段考前后及期末作两次全年级性质的展示会。让每一位同学收集自己选出的最好的或最喜欢的作品,且要求学生
对作品有自我反省与选择标准的说明,然后请家长和学校领导及其他科任课老师参观。目的给家长和其他人参加的展览会提供学生作品的范本,从而通过展示成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增加自信与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全员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向已的进步与努力,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记录过程中,出学生自已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
2.文件型成长纪录袋
根据一些学生反映以及教师的评价、观察、考查、秩事、成绩测验等得出的学生进步的系统性、持续性记录。目的以学生的作品、量化和质化评价的方式,提供一种系统的记录。过去一年多,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是,要求学生每天做好课前预习笔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提出问题的努力。每节课或每一阶段单元给一定的时间学生交流他们预习碰到的问题。在一单元结束,要求学生重新温习,再写出一份小结。教师要监控课堂,跟踪测试,要求学生对课堂纪录、每次测试有一个反思小结,这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估过程。
3.研究型成长纪录袋的建立
记录学生研究型学习情况:一是研究方案设计过程的资料,包括课程研究方案、调查方案、实验方案等资料,二是收集信息和研究过程资料,包括活动进程、周记、中期汇报、收集的参考资料等:三是研究成果包括结题报告表及各种形式的报告成文等;四是指导教师指导记录:五是评价方面的资料,包括学生自评,指导教师评,成果评审,成果答辩等资料。目的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激励成员齐心协力,为共同的目标努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学期一开学就给学生这样一个内容: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寻找与运用学过的数学(不等式的应用,分式的应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相似图形等)。并提出要求:
(1)独立地计划和创建;
(2)内容及数量自己定,但必须能代表自己在上述学习内容上掌握与应用的水平。
(3)对作品要说明理由(产生过程的说明,优点及存在问题,可能作进一步的改进的建议);
(4)可以与家长及同伴对作品内容提出反馈及改进建议。
二、提高对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评价的认识
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戢们认为评价要:
1.重视发展,淡化选拔,实现评价功能转化。由单一考试成绩评价,扩展到学习态度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即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即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方法;
4.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学生自评、群体互评、家长督评等;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转移。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
总之,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在思想上强化“四个树立”和“三个转变”:
关键词: 初中三年级数学教学 人本主义评价策略 具体实施 成效分析
一、研究的缘起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目标、手段单一,评价目标、手段以测验笔试为主,通过发现学生的弱点,就学生的弱点进行施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其它方面的许多优点不能被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创新意识和创新火花也在题海中熄灭了;也有不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不足之处未能暴露出来,高分遮百丑,袒护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在“分!分!分!”的竞争氛围中,变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失去了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热情,个别学生甚至心理发展很不健康。为了能得到高分,学生们卷入了题海中,做题、考试、讲评连轴转。
从现有的评价情况看,显然存在着如下不足。
1.评价功能单纯,过于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书面测试,强调量化成绩,忽视其他考查方式的运用。
4.评价主体单向,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从以前单一的知识目标,变成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方式、目标的变革引发了评价模式的转变,即从单一的测验和考试评价模式向多元化的评价转变。多元评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多元评价能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得到保护,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树立健康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的统一。”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数学能力的要求,传统的评价手段明显需要改进。我们需要多角度地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为此,新课程背景下,我在初中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着对学生进行评价改革的实践。
二、实施评价改革的理论背景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igences Theory,简称MI理论),对传统的智力观提出质疑。
传统的智力观认为,智力是以语言、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并以智商测验作为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的工具。教育工作者发现,这种智力判定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好的预测性,但不能预测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潜力和表现,而且不能解释“天才”的现象。
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表明:“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很明显,加德纳的智能观中非常强调智能的社会文化性、实践性、可见性、可发展性,以及对于创造能力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其中所包含的智能都是全人类能够使用的学习、解决问题和创造的工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能,只是程度上有差异,这些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智能的差异。
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的问题。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只有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一观点对传统的教学评价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我所实施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方法,正是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和个体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性,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它是常规评价的一种新鲜补充。
三、建立以人为本评价策略应遵循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不同的评价者对同一评价对象,要求必须深入调查,获得大量客观资料,以此为基础,对学习质量进行客观的价值判断,切忌主观随意性。
(二)发展性原则
一方面对已有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习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另一方面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因为,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评价应在事物的发展中进行。
(三)指导性原则
在进行学习质量评价时要加强指导,即在认真分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评价对象的主观条件,从实际出发,提出积极建议,促使评价对象发挥优势,争取更大进步。
(四)教育性原则
学习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整个学习评价研究的过程都必然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各种影响,教育性原则要求学习评价方式都应符合教育规律,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主学习。
(五)主体性原则
以自主性为核心、能动性为基础、创造性为灵魂。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评价全过程都要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六)过程性原则
新课程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价使学生不仅仅能横向比较自己与他人的优势和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记录成长轨迹能够发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从而促成每个学生身体、智慧、情感、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四、以人为本评价策略的具体实施
群体教学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不可能为同一教室内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如果忽视一部分学生,他们就会丧失自信心。如果一个阶段的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或产生的错误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越积越多,造成恶性循环。形成性评价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成绩或作出结论,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达到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上,主要体现为对学习进程的改进和对学习者的帮助。因而,形成性评价是与学习进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可以及时有效地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最大程度地抵消群体教学所存在的弊端。
形成性评价形式包括:当堂学习效果检查、作业、角色表演、数学史或数学小故事朗诵、学生听课效果自评、同学间互评、问卷调查、家长对学生学习状况评价、阶段测验、学期考试等。
事实上,许多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已使用过形成性评价的某些形式,如课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课后作业的评语等,但都是零碎、不系统的,依据上述原则,在过去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如下几种新型的形成性评价形式。
1.建立数学学习档案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是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手段。学习档案可以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品,评估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成就;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进行评价。
档案袋里学生自行收集如下材料:
①每周一次自己最满意的作业和最不满意的作业。
②每一次的小测验。
③每月一次的数学手工作品,如制作圆锥模型等。
④数学课前的数学史朗诵,课后整理好后也收集进去。
⑤在学校里或社会上举行的数学活动的获奖证书复印件或活动凭证。(活动凭证表明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的态度,是对学生情感态度进行评价的依据。)
⑥每月自编的一份数学手抄报。
⑦每月一份的数学课外书名目录。
⑧个人收集的有关数学的材料,也收入“档案袋”。如商家购物促销,旅游中的一些费用计算问题,等等。
这样,一个学期结束时,学生看到自己的“档案袋”,自己走过的一步步脚印清晰可见,学生充分享受到丰收的喜悦。部分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把它送给家长,作为对家长的回报,同时也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成绩。
2.建立家校联系本。
让家长记录孩子回家思、说、做数学的情况,做到数学教学向家庭与课外延伸。我们设计了以下表格:
内容:
日期:
预习新课:
复习当天的内容:
复习以前的内容:
完成情况:
情况反馈:
家长签名:
×××月×××日
表格前三项表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情况,学生完成了哪一项,家长便在哪一项中打上“√”。最后一项的“完成情况”分为“主动完成”、“在家长督促下完成”、“没有完成”三种情况,分别打上“”、“”或“”。一个单元结束后,家长写上一个简短的评语,描述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教师对家校联系本上的记录情况进行统计,对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记入档案。
3.问卷调查,及时反馈。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向师生提供反馈信息,以便调节教与学的活动,因此在期中和期末时,我们几位教师设计了一些问卷调查表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调查表如下:
①课堂活动的问卷调查(学生在课后完成)
活动内容:讨论七上《列方程解应用题3》存款利率问题
你的态度:
你的行动:
调查同学喜欢的存款方式:
交流喜欢某存款方式的原因:
朗诵一个关于存款利率问题的数学史:
讲一个关于家庭存款利率问题的小故事:
②在一个阶段后学生做自我表现总结:
我喜欢的共有( ?摇?摇 )项,我参与了(?摇 ?摇 )活动,其中(?摇 ?摇 )活动我很积极、很主动。这些活动使我( ?摇?摇 )。
A.敢于和乐于开口讲数学了
B.数学成绩提高了
C.学会了了解和倾听同学的意见
D.体会到了与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E.觉得数学很有用
F.其他
该项记录入学生的学习档案,学期结束也让学生带回家中让家长了解并加意见。
4.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包括他们自己的进步、课程目标、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通过自评学生的形成学习责任感,形成个人特点的有效途径。对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必须掌握他们将要学习什么。因此,教师在任何阶段都要向学生说清楚每一阶段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考察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项目,每学期分为两次,从而看出兴趣是否发生了变化。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所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对照调查有目的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态度,培养了自己的兴趣。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评价,我采用的是三个愿望的评价方式。如下表所示,我把数学归纳为思、说、做三任务。思,包括预习数学教材、思考数学疑难问题、课后的反思思考等,学生每思一次,自己在这一项上打上“√”。说,包括数学对话、自由讨论、朗诵数学史、给父母讲数学小故事等,每完成一项说的任务,自己在说的这一项上打上“√”。做,包括书面数学作业、为数学手工作品配数学说明、收集数学实际生活案例等,每完成一项,自己在写这一项上打上“√”。学生首先和家长一起商量好自己的三个愿望,当每一个小格填满时,学生的三个愿望便会实现。
我的功课
我的第一个愿望:
我的第二个愿望:
我的第三个愿望:
5.小组成员互相评价。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思维能力,应用数学,用数学的观点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实例,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能够使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学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程度、学习动机、合作意识、学习策略等方面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小组间的互评以每学期两三次为宜。在实践中,我采用下面的小组评反馈表,效果不错。
组内成员互评表
评价人:
时间:
合作活动:
通过互评,学生有机会了解他人的学习并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一个更明确的概念。
6.家长对学生的评价。
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语言知识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期达到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学生自评活动三个愿望中,学生和家长商量自己的三个愿望,在家长的监督和支持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另外,在录音作业记录中,需要有家长的配合,为孩子配备录音磁带和复读机或录音机。同时,还采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实现家长对学生的评价。
对家长的调查可以用下表:
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
学生在家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家接触数学的其他方式:
您觉得您的孩子对数学的感兴趣程度:
通过以上的调查,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态度,发展学习兴趣。
7.以人为本的数学测试。
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我们还注重创建新的测试环境和测试过程。从测试题的设计方面考虑,测试题的选材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并与之相吻合;在语言上,可以使用人本主义的语言,降低学生的焦虑,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答题;在内容上,我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并避免性别、种族的歧视和内容、文化的偏见。
以下是在设计提示时采用人本主义语言和传统形式比较的例子:
(1)传统的形式。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时,必须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写明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3.考试中不得使用计算器。
4.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
5.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一、仔细选一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二、认真填一填(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三、解答题(本题有8个题,共66分)
(2)以人为本的语言形式。
温馨提示:
1.全卷共三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记得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哦。
2.答题时,必须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写明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请注意仔细核对哟。
3.考试中不得使用计算器,以免给您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4.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记得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5.考试结束后,记得不要忘了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啊!
6.希望大家自信、细心、沉着、冷静,仔细审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祝你成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一、仔细选一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中相应的格子内。注意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选取正确答案。
二、认真填一填(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要注意认真看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填写的内容,尽量完整地填写答案。
三、全面答一答(本题有8个小题,共66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理步骤。如果觉得有的题目有点困难,那么把自己能写出的解答写出一部分也可以。
从测试的实施方面考虑,测试者要考虑到测试环境的设置。考场布置要舒适,桌椅摆放整齐合理,空气流畅清新,室内温度适宜。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在考前使用背景音乐,使学生处在彻底放松的状态中。而教师应该使用鼓励性的话语,表现出亲切支持的态度,尽量减少学生的焦虑。
总之,从环境的创设到测试题的设置,我们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努力消除他们的焦虑,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潜能的发挥。
8.学生学期总评成绩评价的改革。
如何更好、更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呢?我认为成绩的评定,除了要反映学生的数学水平,也要反映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记得有一位前辈说过:“态度比天聪更为重要。”我对学生的成绩评定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原本数学的期末成绩是如下设计的: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合起来是学期的总评成绩。在这里,我认为平时成绩说得过于模糊,若把平时成绩看成是平时测验的平均分,那就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的情感;若把平时成绩看成是课堂表现,则又过于模糊不清,没有一个准则。于是我作了这样的设计:
学生的课堂表现占10%,主要反映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认真听课、认真做练习和思考。有了这一条规定,教师就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学生也因此而要争取好成绩、好表现。因此能鼓舞和约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作业表现占10%,主要反映学生的作业有没有完成,如认真书写,表达清晰有条理,对做错的题目认真改正。这些内容,只要教师在平时改作业时,留意一下,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
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占10%,指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如是否积极学习,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何,平时能否与同学或老师交流所学的心得,做到不懂就问,积极讨论,等等。
学生的平时测验成绩占20%,这一部分里,学生的平时成绩是学生的测验成绩,一个学期里,学生的大小测验有十多次,如果就取这些测验的平均分,我觉得鼓励作用不大。所以我采用了类似学分制的形式,定下如此要求:每次测验达到50分以上,80分以下,总评直接加1分,测验达到80分以上的,总评直接加2分。每学期累加超过20分的,不再增加。以这样一个形式,希望学生能够重视每个单元的内容,过好每一个单元的关,不要做临时抱佛脚的人,要做一个有充分准备的人。
学生的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占50%,有了以上成绩作铺垫,只要学生平时能够努力,期末考试成绩就不会有大的偏差。
表扬和奖励(0―10分),如果学生在这一学期里,有重大的进步或改善,或是在数学这一方面特别努力,又或是发表小论文或主动帮助别人,就特别另外加分。
到了期末,我把以上的成绩评定列了一个表,打印给家长,使家长除了可以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及努力情况,还能更好地反映学生在数学这一课程方面的情感和态度。
五、以人为本评价策略实施的成效分析
(一)使评价的目的从证明走向激励
评价专家认为,评价最主要的功能不是比较优劣,而是提出建议。我国实施的人本主义评价改革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成就感需要,同时也融进了新时代经济发展中所需的责任感。如平时测验的改革尝试,使得学生不会为一次的单元测试失手而懊恼长久,因为他知道:只要我付出,还会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重新考一次,两次试卷的知识内容一样,但题目不一样,只要第二次答对了,就是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与能力。学生很认同这样的做法,并且流露出其对学习的热情与自信。这种评价方式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心理学表明:每个孩子都向往得“优”的成就感体验,如果因为“看走眼”而失去成功,自然会非常懊恼。然而,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不够强。有了平时测验的“二次评价”就给了学生调节的机会,真正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习的环节。
学生通过作业,可以看到自己学习的效果,检查自己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就是学习上的反馈。反馈除了可以提供评价信息外,还可以巩固和强化学习效果,通过对学习信息的反馈,学生可以对自身出现的认知错误进行矫正。矫正的过程是学习深化和提高的过程。那么初中学生对作业中的问题处理情况如何呢?对此,我在学期初在所教班中作了一个统计调查,调查情况如下表:
上述调查显示,对待作业中的错误大部分同学不能自觉地找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这一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调查表明:这与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业评价过于简单有直接关系。通过作业评价方面的改革,针对学生作业的不同情况下针对性的评语,允许学生对错题有机会重新订正、重新评价。半个学期后,我再次对任教班的作业订正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见下表:
以上调查表明:作业的评价改革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顺应了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发展,真正体现出评价的发展。
(三)真正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
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实施的人本主义评价改革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断的评价与不同的评价。在评价中掌握知识、在评价中懂得学习的技巧、享受学习的愉快和进步的成就感。同时,让学困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如上半年毕业班级中的徐XX、郑XX等同学,数学基础不好,二次函数只考了三十多分,但是实行了新的评价后,两人慢慢地喜欢上了数学的学习,数学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实施常规评价的同时,我的评价改革作为新的补充,自从评价改革实行以来,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慢慢消退了,学习的兴趣有了普遍提高,自然学生的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在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我任教的初三年级(1)班和(2)班在全年级10个平行班中平均分、及格率分别居第二位、第一位。自从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的评价改革实行后,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观,课堂纪律明显改善,管理起纪律来,不再是费力的一件事,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地讨论,积极地发言,因为这些关系到他们的平时成绩。
这个实践能更好地反映学生在数学这一方面的努力情况,较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证明他们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同时,也让家长更好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态度,不再是一味地受分数的影响,明白求学不是求分数,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更重要。这一方案明显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另外,在平时数学教育中,因为体现道德教育,这样既有利于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又能从另一方面反映学生的情况,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进步。
六、几点反思
(一)对于学期成绩总评的改革,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应该是多少比较合适,可能以40%为宜。
(二)尽管教师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感觉欠缺学生参与评价自我的方面,这样可能使学生看不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有一部分人甚至会失去耐性。以后应办法填补这一缺陷。
(三)现今是多元化的社会,人可以多方面发展,评定一个人的的准则越来越模糊。但还是应该有最高准则的:人无论怎样发展,他必须是一个品德优秀的人。我们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同时,更应该注意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正直、善良、公正、乐观、勇敢的人。如何能进一步发展这一目标,这是我们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四)一些家长对“三个愿望”有不同看法,认为学生以后总是要面对中考,而平时的这种做法付出的时间是否与收获的分数成正比,或者说在中考中收效如何,这也是一个问题。
以上各项改革实验都是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如果不能对学生不同智能领域的表现和发展程度作出准确的评价,那么,最好的教学也不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学教学评价才是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所以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很好地掌握多元智能理论及其评价,为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落实注入新的思想。当然,如何去落实、如何具体操作,还需要我们的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Howard Gardner著.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3]人本主义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