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月的诗句

四月的诗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四月的诗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四月的诗句范文第1篇

细雨轻弹

滑过垂柳的五线谱 滴滴珠玑

去年 那只燕子

向北向北 归心似箭

洗去缥缈的暮色 把时空剪短

心潮浪尖 垂钓一篓经年的美丽

四月 且听风语依稀

看衣袂曼舞

你的柔姿丽影

站成春天的颜色

蝶舞花开 在原野 想你

想你的诗句 一层层叠放

叠放在含苞的花蕾

防盗 加密

不为别的

今生红尘 只为等你

等你在晶莹的露珠中解读

每一瓣馨香

是否都刻骨铭心

四月吻你 如花的嘴唇

一滴泪落入我的湖泊

倐地 一枚穿越的莲子 生根

水中素衣魅影

你打坐在莲心 合掌

修行 历练

五百年的时光 说长也短

那是一段怎样的荷塘清梦啊

梦里 你撑只竹篙

四月的诗句范文第2篇

读她的诗,总感觉她像一朵白莲,降临于这尘世,却从不被世俗所惊扰,不被世俗所沾染。林徽因生于古城杭州,喜爱白莲的她,更是生在莲开的六月。好像是命中注定,这必然也注定了她传奇的一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窗前。”这是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每每读到这首诗,总觉有她有一种空明的纯净,感觉她是一个清丽脱尘的少女。在人间四月,做那最柔情的天使,有着万般的细腻与温柔,有着永不老去的容颜。

“渐渐的轻寒,载着落叶;穿过空的石桥,白栏杆,叫人不忍再看。红叶当年,踏过的足迹如火一般。平静,我的脚步,慢点儿去,别相信谁曾安排寻梦去……”林徽因从未忘记过寻梦,就是在香山养病时也不例外。她追寻的不是风花雪月的过往,而是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是鲜活的生命,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对安宁的一份向往。《林徽因传》中写到:人生要起伏有致才能平安,太过顺畅反而不能长久。她的一生并不顺畅,有太多的情感过往,但她总学着随遇而安。下雨的日子未必是感伤,可以煮一杯青茗;月缺之时未必是惆怅,也可以倚窗静坐。

“你舒伸得像一湖水向着晴空里,白云,又像一流冷涧,澄清,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我却仍然抱着百般的疑心,对你的每一个映影……”这是林徽因的《仍然》也许是为了应和徐志摩的《偶然》。对于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那是众人皆知的。他是她的挚友,是她失意时总会想起的那个人。但谁都不愿再提那件往事。志摩的死是林徽因永远的痛,是任何人都无法弥补的创伤。但她总是把最柔情的一面埋藏在任何人都无法挖掘的内心深处,表面上永远是那么乐观坚强,是中国历史上保护文化遗产的英勇斗士。

林徽因,一个用笔抒情的诗人,一个气质出众的女人。

四月的诗句范文第3篇

学会倾听,善于思考;乐于表达,懂得尊重。——南昌市松柏小学三(3)班

(一)含“夏”字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四月的诗句范文第4篇

林徽因:如莲的女子,如诗的人生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福建闽县(今福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经・大雅・思齐》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另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女建筑师房东的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两人结婚后一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一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她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在林徽因的追悼会上,金岳霖为她写下的著名挽联。她的诗歌优美动人,她的爱情也浪漫得像一首诗,她的人生更是一首文采斐然的诗歌,为人所称羡。

山中一个夏夜

山中有一个夏夜,深得

像没有底一样;

黑影,松林密密的;

周围没有点光亮。

对山闪着只一盏灯――两盏

像夜的眼,夜的眼在看!

满山的风全蹑着脚

像是走路一样,

躲过了各处的枝叶

各处的草,不响。

单是流水,不断地在山谷上

石头的心,石头的口在唱。

均匀的一片静,罩下

像张软垂的幔帐。

疑问不见了,四角里

模糊,是梦在窥探?

夜像在祈祷,无声地在期待,

幽馥的虔诚在无声里布漫。

林徽因留学归国后,与丈夫梁思成着手中国古建筑遗迹的探寻和研究,足迹遍布河北、山西、重庆等多个省份。在野外考察的过程中,林徽因创作了大量诗歌,将旅途中的自然景致在笔下铺展开来,同时也记录了诗人当时的心绪和生活状态。

《山中一个夏夜》便是林徽因那个时期创作的作品。诗人将深得没有底的黑夜、密密的松林、满山的风、山谷的流水等自然意象非常朴素地呈现在笔下,耳畔的声响是夜的细语,愈发衬托出山中夏夜的静谧与深沉,而诗人似乎也坠入深不见底的黑夜中,任由心绪无边无际地驰骋,自由自在,同时交织着孤寂和惆怅。

在林徽因的笔下,自然景物是清新淡雅的,表现出诗人朴素简洁的审美趣味,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旨趣一脉相承。

深笑

是谁笑得那样甜,那样深,

那样圆转?一串一串明珠,

大小闪着光亮,迸出天真!

清泉的浮动,泛流到水面上,

灿烂,

分散!

是谁笑得好花儿开了一朵?

那样轻盈,不惊起谁。

细香无意中,随着风过,

拂在短墙,丝丝在斜阳前,

挂着,

留恋。

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

让不知名鸟雀来盘旋?

是谁

笑成这万千个风铃的转动,

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

摇上,

云天?

中国古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多样。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雅致园林使得中国古建筑与西方建筑有着迥异的风格,表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而作为一名作家和诗人,林徽因对中国古建筑的观察切入了文学视角,建筑赋予了她诗歌创作上的灵感,而诗歌创作也提升了建筑物的内涵。

诗歌《深笑》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读完此诗,古塔檐边的风铃声似乎仍在耳边回响,意境悠扬隽永。诗句赋予了建筑灵动生机的色彩,而建筑也让诗句增添了古朴厚实的韵味。 林徽因在《平郊建筑杂录》中写道:“眼睛在接触人的智力和生活所产生的一个结构,在光影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露所赐予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潜意识里更有‘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凭吊兴衰的感慨;偶然更发现一片,只要一片,极细致的雕纹,一位不知名匠师的手笔,请问那时锐感,即不叫做‘建筑意’,我们也要临时制造个同样狂妄的名词,是不?”在林徽因的诗歌中,建筑是诗意的建筑,而诗歌因为建筑而表现出造型意境上的美感。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世界带着点点的笑意,那轻柔的风声是它的倾诉、它的神韵。它是轻灵的,舞动着光艳的春天,千姿百态。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跃跃欲试,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展示自己的妩媚,两三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轻盈而柔美。圆月升起,天真而庄重地说着“你”的美和净。

这样的四月,该如坡笔下的江南春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也如杜甫笔下的春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亦如杜审言笔下的春景:“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纯洁美丽。“你”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四月的诗句范文第5篇

那年《太原日报》发表了我的诗作《致献血者》,远在陇东一隅的他打听到了我,来信问我是否真的接受过8个人输的血。他说此诗的情感素质极好,如是真实事件,那已接近了诗歌的“本真”,信中也谈了他自己,他患有甲状腺癌,动过四次手术,虽从死神掌缝中逃了出来,仍是“生命形同风中的烛火”。随信寄来了他的诗作《同河流一块走去》,诗中充溢着对生命流动的执着追求和与命运搏斗的豪迈激情。他称自己将“生命不息,写作不止”。

他的文字、经历与情怀使我感到一种灵魂的震荡。我们之间存在许多极为相似的东西,而重要的是他的出现给我的内心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就此,我们开始了长达数年的通信。交流作品,谈诗及诗以外的东西。共同语言和可以互补的东西很多,彼此都颇有收益。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全国诗赛上,我和他都获了奖。有了那枚时不时翩然而至的白底蓝字的小小信封,生活增添了一种别样的情味。我乐意结识优秀的朋友,与他们交谈,在此生有所牵挂。

终于,三年前,我俩有机会在四川乐山的一个诗歌笔会上见面了,彼此都大吃一惊:他惊异于我竟然是个女性,我惊异于他历经磨难,却原来这么年轻!他瘦得只剩一个架子,嗓音嘶哑,脸色灰黑,靠服甲状腺片维持生命,却是诗会上最活跃和引人注目的人物。人们告诉我,《山西青年》《甘肃青年报》等不少报刊发过他的专访,介绍他与疾病作斗争、歌吟不息、写诗、编诗报的事迹。而我感受更多的,是他胸襟开阔、学养丰厚、思想深邃,谈吐与诗风却又颇得山野之灵气,纯朴自然,本色透明,面对面的透彻长谈,我们彼此增进了了解,我又学到了不少东西。

四月的诗句范文第6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诗歌的浸润,弘扬中华文化,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进行有效拓展,让语文课堂更高效、开放,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全面地发展。

一、拓展、积累“同主题”作品

以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上课伊始,便引入《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边诵读边找到两首诗的共同点,即都是送别诗,从而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而后以“折柳赠别”的典故,引出系列杨柳送别的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王之涣的《送别》:“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像这样拓展“杨柳依依离别愁绪”同主题的诗句,将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为一体。这样整合,同中求异,奠定了古诗的情感基调;异中求同,索解出古诗一致的精神本质,为后文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拓展、理解“同文言现象”

诗歌阅读的第一部,便是正确理解词义。掌握文言实词是阅读浅易古诗词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缺少它,就谈不上阅读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换句话说,掌握相当数量的实词,是提高古诗词阅读能力的基A。

教学《乡村四月》中,在理解“白满川”的“川”时,引入学生熟知的词语“川流不息”和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通过比对,学生明白了“一词多义”这一文言现象。

再如,教学《四时田园杂兴》时,“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中的“儿女”是典型的古今异义,便可拓展相应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和“停车坐爱枫林晚”,其中的“走”和“坐”也是古今异义,由此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文言现象的印象,并顺势渗透了读懂古诗文的方法。

三、拓展、感悟“同意象”作品

古诗词语言的精炼、含蓄,意境的悠长、深远,给我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古诗词教学中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也就没有了品位和创意。而意象是古诗词的细胞,在古诗词学习中具有核心意义,它不是普通、客观的物象,而是浸透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生命体验、认识阅历的特殊的物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以《渔歌子》为例,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教学时着重在还原和拓展意象中,让学生读懂词中景,更读懂词中情。

1.走入意境,寻找意象

古人说得好“一切情语皆景语”,诗词的意境是诗人情感的化身,情感融化在意象中,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教学时应根据古诗文本,去唤起或开掘学生心中隐藏着的文字文本或经验文本,在交流碰撞、相互作用中加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在理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一句时,先让学生圈出诗句中的景物,而后让学生在倾听乐曲的同时想象会看到怎样的画面,有哪些色彩,这时学生很快发现了白鹭、金鳜、红桃、青山,于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

2.丰富想象,还原意象

通过寻找意象,学生找到了诗句中的景物:白鹭、金鳜、红桃、青山,这些恰恰都是春天里的,于是让学生回忆描写春天的诗句。有的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有的说“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还有的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想象、吟诵诗句的基础上,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词中美好的意境。教师又让学生透过诗句,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师生合作找到了许多描写春天的意象,比如:翠柳、黄莺、紫燕等,在语言的互动转化中还原了意象。

3.情辞勃发,拓展意象

在学生找到了许多描写春天的意象后,要求学生填入意象,创作诗词:

此时再问“张志和为何不须归”时,学生的答案不止停留在景美上了,有的说“向往自由不须归”,有的说“爱好垂钓不须归”,还有的说“留恋自在不须归”。这样的读写结合,既深化了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入情入境,更好地体验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月的诗句范文第7篇

回忆的情愫,宛如了无穷尽的条条雨丝,紧紧缠住心念。今又四月初春,今又雨丝缠绵,今又是初春的雨季,记忆的深处,翻卷着回眸的思绪。

那个雨季,桃红、李白、柳绿;一个清新可人的雨夜,赐给我一个赏心悦目的机遇,一把红花伞罩住你和我,深一脚、浅一脚,悠长的雨巷趟出两行桔黄的诗句。那个时常伴你走过寂寞的倩影,那个天天伴你渡过时光的小女孩,我的魂儿,被你带走,从此情也悠悠,梦也悠悠!

你柔韧的发丝,你幽幽的清香,沁我心脾,你的亮眼总像布满爱的絮语。你的完美,我始料不及,我多想用心,一颗致诚挚纯的心去吻你,一声骤响的笛声,使刚刚靠近的两颗心,在世俗、羞涩与渴望中倏地溶进这场缠绵而冰冷的雨中。

窗前的树影,摇碎了数不清的相思情,一个一个的旭日从东窗升起,又一个一个从西窗出去,回忆着美好的往昔,盼着这多情的雨季!

盼着雨季,今又是初春,细雨缠绵的季节,树上绿肥红瘦,地下落英迷离,空中天高云淡。风轻拂着树叶点点飘落,我倾心儿折成一只只彩蝶,不知能否飘进你玖瑰色的梦中。

四月的诗句范文第8篇

----------------------------题记

这是一个周日的下午,阳光驱除了连日的雾霾,独自走在菱湖公园,想寻找一处幽静场所,独享这周末难得静谧的时光。慢慢走到夜月亭旁,“菱湖夜月”是安庆古八景之一,夜月亭是古代欣赏“菱湖夜月”的佳地,而尤以“船动碧荷重打浆,一湖明月恰新秋”的清秋景致让人称道。站在夜月亭上,放眼望去,满眼风光不在,眼前似乎是一片苍凉,感觉寒冬的风似一把锋利的剪刀,把公园里的树枝剪落的光秃秃的,把昔日满湖的青荷剪落成满目的荒凉与空旷……

“荷尽已无擎雨盖”,这是东坡先生的诗句。应该是眼前的真实写照。回想三四月间,湖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景致,充满着诗情画意;回想盛夏季节,菱湖菱荷盛期,花光水气,清晖娱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一湖的荷花仿佛婷婷婀娜的少女,脸上绽开羞赧,或粉红,或雪白,轻盈的脚步踏浪而来,惹得这湖边散步的、赏荷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如今寒冬季节,公园里虽有不少行人,但湖边再也没有驻足的游人。阳光下带着寒气的风吹皱了整湖的水,那些原本满湖的青荷此时竟零落枯败了,曾经昂然挺立的身躯早已被折断落在水中。是不是人间之事也大抵如此,芳华过后就是凋零 一如人生,成败掺杂。我们可以微笑的面对繁华的世事,阅尽生活中的快意,只是当繁华过尽,独面悲凉之时,又有几人可以真正的“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淡望天上云卷云舒”呢

我穆然地走上新修建的仙女桥,俯廊而望,桥下的枯荷满池,枯枝横七竖八,干枯的荷枝夹杂着残破泛黑的枯叶杂乱无章的陈列在荷塘里,那被古人周敦颐赞美过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青苍傲茎,早已低下了头,像浇注的雕塑,又似凝固的舞姿,全然没有出淤泥而不染时的傲气和清正。

夕阳余辉中,细观湖面,愈见老荷枯枝如铁,残叶似旗,枝枝残荷在逆光的映衬下,形成简洁明快、卓有意趣的抽象线条,在寒水中呈现出多姿的水墨画面。我忽然想起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觉得那应该是它一生最美丽的华章。沿着菱湖边缘边走边瞧,惨淡夕阳透视中的枯枝残叶,在微皱的水面上投下冷峻而幽寂的颤影,像画家写意的天然画面。我蓦然发现,这是天然之美的神来之笔——不是红红绿绿装扮的媚俗;不是迎合四季,矫揉造作的庸俗;不是趋炎附势,阿谀逢迎的流俗。它是把信念和勇气蕴藏残破枯败之中的展示,是让生命到最后一种高尚情操绝艳凄美的盛开。我们可以不懂绿肥红瘦,可以不懂花开花落,但不能不懂一枝残荷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