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技翻译

口技翻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口技翻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口技翻译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二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导预习

1.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叱(大声责骂)

倾(斜)顷(短时间)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思考“思考一、二题”。

三研习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是:“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6.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

“一时”,同时。“忽”,“忽然”突然发生。“既而”两事相继发生。“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7.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适逢)“厅事”(大厅、厅堂)“施”(放置)“闻”(听见)“奋”(卷起)“但”(只)“虽”(即使)“走”(跑)

8.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

一(把)扇一(块)抚尺两(个)儿

百千(个)人百千(条)犬百(只)手

百(条)舌百(张)口

9.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请学生朗读并翻译,然后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长。者:代词,代艺人。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会:副词,恰值,正好。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于:介词,在。厅事:厅堂、大厅。

“一桌……一抚尺而已”。里面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而已”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

“众宾客团坐……无敢哗者”。众多宾客团团围坐在围幕周围,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但:副词,只,仅。寂然: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喧闹,声大而杂乱。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此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场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高超。“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表演者表演前听众的反映。

10.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研习课文二、三部分。

教学步骤:

一讲读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

2.学生翻译第2段,然后师生订正。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远远地听见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着有一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丈夫说

着梦话。遥:远。巷:胡同、里弄。吠:狗叫。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过了一会儿,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孩子含着还在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哼着哄他睡觉。另一个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啼:放声哭。亦:副词,也。前一个“乳”是动词,作“喂奶”讲。后一个“乳”是名词,。絮絮:连续不断地谈话。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哼着哄他睡觉的声音,小儿子含着的啼哭声,大儿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叱骂大儿子的声音,一齐发出,各种维妙维肖的声响全都有了。当:值,在。是:此,这。叱:大声呵斥。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颈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好极了。以为,认为是。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得上。

3.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口述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先写院外远处深夜犬吠声,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写一系列声音的缘由。“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便”是时间副词,写出由于“犬吠”引起的“惊觉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呓语”表示出声音由远转近,由院外深巷转室内,由大转小。“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写一会儿后,紧接着发出了儿子醒来的声音,大哭声音和丈夫被儿子的哭声惊醒的声音。接着因为儿啼而发出的“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以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的声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继醒来,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现出声音由小转大,由简到繁。“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五种声音一时齐发,出现了口技表演的第一个。而且各种声音有因果关系。因“犬吠”而引起妇人“惊觉欠伸”。不久“儿醒,大啼”,而儿大啼引起“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引起“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

5.学生翻译第3段,然后师生订正。

“未几,夫齁有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没有多久,丈夫的打呼声响起来了,妇人哄拍小孩的声音也逐渐停止了。隐约听到有老鼠(出来活动),悉悉索索作响。有盆碗一类东西被打翻,妇人在睡梦中咳嗽。客人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倾侧:倾斜歪倒。

6.提问:这一段,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渐渐进入梦乡的场景。“未几”这一时间副词,承接上段描写表演的声音,表现出这持续了短暂时间,“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表演的响声由繁转简,由大转小,由转入低潮,室内由闹转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进一步表现出室内的静。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动;室内非常安静,才能听到老鼠动作的声音。(这是以动衬静)。

7.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

8.学生翻译第4段,然后师生订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地呼喊,妇人也起来大声地呼喊,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一会,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间还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燃烧中的爆炸声,还有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拉倒房屋时,人们一齐用力发出的许许的声音,往外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听不到的。即使一个人长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长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况;即使一个人长着一百张嘴,一张嘴长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一个地方。百千:是虚词,极言其多。作:起,这里是响起来的意思。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不”两个否定词连用,表肯定。

“于是众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惶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奋”:本义尽全力举起的意思。这里可译成“捋、挽”。“走”:逃跑。

9.讲析第4段。

在这一自然段,作者描绘了“善口技者”摹拟一场突然性的特大火灾的惊险场景。

这一场景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们的惶急纷杂声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这一副词表现出大呼“火起”的声音来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骇浪险峰,构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澜。

“夫起大呼……两儿齐哭”,表现出声音由外到内,由少转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内一家人强烈反响。“俄而”表时间短暂,继室内一家大小呼喊啼哭,远近街邻被惊起,大人骇呼,小儿哭叫,狗也惊吠。三个“百千”表现出声音繁多杂乱。

第三:火势猛烈的声音(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百千齐作)。

房屋倒塌,火声爆响,风助火势,表音表现出火势的蔓廷、猛烈。

第三层:紧张救火的声响。(又百千求救声……泼水声)。

“中间”、“又夹”等词语的运用,表现出上述许多声音同时发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紧急情景,达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接着用“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这一夸张赞叹语句,以失火、救火作结,衬托出“善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10.指名学生朗读第5段。

11.学生翻译第5段,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响,各种声响完全没有了。撤掉围幕一看,(里边)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毕:完全。绝:断,停止。之:代指围幕里边。

12.提问:为什么作者在本文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结合完

成课后“练”)。

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凭借进行表演的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高超。

提问: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精神和动作?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完成课后“练”)。

有以下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和动作:(1)写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写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3)写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紧张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表现出听众已完全被带进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场,惊骇恐惧。这是随着口技者卓越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作者紧密结合口技表演,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采。

四练习

口技翻译范文第2篇

实词即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具有实在意义的词。在初中文言文里,大多数的词是实词,但这些实词又往往是同学们阅读文言文时的拦路虎。怎样才能让同学们在迅速弄懂实词意义的基础上,顺利地进行文言文阅读呢?下面,结合部分文言文篇目谈谈翻译实词的几种方法。

一、加字法

众所周知,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了词总量的绝大多数,而古代汉语则以单音节词为主。要把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就需要把这些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实现这种变化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词后加一个最贴近原词意思的字。

例如: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

在保持原词意思的基础上,“游”可以加字为“游动”,“细”可以加字为“细小”,“碍”可以加字为“障碍”。全句可翻译为:(河中有)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延伸: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期”可以加字理解为 ,“醉”可以加字理解为 ,此句可翻译成: 。

二、换字法

换字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来调换古文中对应的某个词,使之表达出与原词相同的意思。

例如: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余”“立”“左右”“质”在现代汉语中分别有“我”“站”“旁边”和“询问”之意,此句用换字法可翻译为:我站在旁边侍候,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延伸: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善”在现代汉语中 ,此句可翻译为: 。

三、字形分析法

从造字方法上看,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少部分是会意等其他造字方法造的字。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会意字是由意旁构成,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或有表意作用的声旁)和会意字的意旁,就可以得出汉字的本义。因此,在翻译实词时,也可以通过分析它的字形来把握它的意义。

例如: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叩”是形声字,“口”是声旁,“身”是形旁,从能表意的形、声旁中可以分析出该词本义为“躬身发问”,引申为“请教”之意。此句可翻译为: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延伸: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绝”是 字,它的意旁是“ ”和

“ ”,表示 的意思,从而引申为 。此句可翻译为:

四、成语推敲法

成语推敲法就是借助与实词相关的成语的意思来推敲实词的词义。由于成语是汉语词汇有的一种长期沿袭使用的固定短语,它里面的词义一般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当我们要解释某个实词时,可以先联想与此词有关的成语,再根据这个成语的意思,推敲出该实词的词义。

例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要译出“阡陌交通”的意思,我们先可以联想到与“通”字有关的成语,如“四通八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我们由此可推断出:“阡陌交通”的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延伸: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请用成语推敲法翻译“德馨”的意思。(要写出大致的推导过程)

以上方法是初中生在翻译实词时运用最普遍的方法,只要我们反复揣摩、多次练习、不断积累,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就一定能提高。

【探究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注]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注]饴:通“饲”,表示“给人吃……”的意思。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

值永嘉丧乱( ) 传共饴之( )

二小儿往食( ) 席苫( )

还吐与二儿( ) 辄含饭著两颊边(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公于是独往食,辄合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译文:

口技翻译范文第3篇

这种教学方式以气氛烘托,感情渲染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但现实中初中语文文言文情境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函待解决。文章将对文言文情景教学的现状,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言文情景教学的问题分析

1.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文言文不仅在初中语文中占着极大的比重,还在考试中占分较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都很重视文言文教学。但正因为教师极其重视文言文,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向学生讲解重点~句的含义翻译并让学生背诵默写课文,课堂基本由老师主导,学生自主性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文章的背景和人物形象的讲解,这使得学生极易产生厌倦感,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因为教师课上所讲知识繁多,造成了学生在课下忙于翻译与背诵,加重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恶,对文言文深恶痛绝。初中文言文教学方式急需创新。

2.学生自主意识较低

老师全面讲解,学生低头记笔记,已经成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常态。老师们唯恐自己的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深,在讲课之中唯恐落下一点儿知识,造成学生疲于做笔记,而没有精力思考。学生因在课堂上无法自抒己见,从而逐渐变得不屑于思考,这又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长此以往让学生养成了懒于思考分析的坏习惯。这个习惯的影响贯穿人的一生,自主思考能力丢失容易,而再养成会很困难。

二、情景教学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

1.编排剧本,重视朗读

在进行文言文授课时,教师可以选取如《桃花源》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故事性较强的片段和文章或者《论语》中的对话,以情景剧的形式,将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演出来。

朗读文言文有益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但是不能只是机械的朗读。例如在《晏子使楚》一文中,“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国”一句,文中主人公晏子在讲这句话时面对齐王的质疑蔑视表现得不卑不亢,因此在朗读时,学生也应该表现得不卑不亢。现在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不高,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课文并没有进入脑中,往往朗读一遍后学生内心毫无体会领悟。在老师讲解后学生能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多遍的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词句间的韵律和内涵深意,利用朗读的过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

2.情境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运用情景教学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该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在文章与现实生活中找到相似之处,从而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文言文是我国古人记录表达的一种方式,它所叙述的内容来源于古人的实际生活,是古人对生活中道理的感悟表现,这其中的道理在今天仍然适用。

比如《塞翁失马》一文,这篇文章中的典故已经是人人皆知,“塞文失马,焉知非福”,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与这个道理相一致的事情发生。老师可以让学生举出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国内外的新闻,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去思考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够使枯燥的文言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相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根据所教授文章内容,在网络上选取文章相关的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之展示给学生。这既可以使学生在枯燥的文言文学习中感到好奇与吸引,又可以将文章内容拓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

比如在学习《小石潭记》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竹林溪涧的图片和播放与文章意境相近的音乐,以此来营造清新悠远的氛围,使学生可以体会到小石潭的动态美。又比如在学习《口技》时,学生大多没有见过口技表演,所以对文章的理解就不到位,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口技表演的视频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在了解口技这项民间技艺的情况下进行文章的学习。因此老师应重视多媒体的运用,更好地将多媒体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口技翻译范文第4篇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翻译1

《伤仲永》(王安石)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木兰诗》(《乐府诗集》)译文:

织机的声音连绵不断,花木兰正在窗户下织布。听不到织机的声音,只能听到木兰的叹息声。

问木兰想什么、回忆什么。木兰既没有想什么,也没有回忆什么。昨天晚上见到了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每卷都有木兰父亲的名字。木兰的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亲出征。

去东边买了匹好马,去西边买马鞍,去南变买笼头,去北边买马鞭。早上辞别了父母,傍晚投宿在黄河边上,听不到父母呼唤木兰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水流的声音。次日早上,离开黄河而去,傍晚到了黑山脚下,听不到父母呼唤木兰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上,敌人骑的战马的声音。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渡过一道又一道的关卡,越过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打更的声音夹杂在北方的寒气中,寒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许多将军战死了,壮士很多年才归来。

回来见皇上,皇上坐在明亮的大堂中。册封了许多官职,赏赐了许多立功的将士。可汉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意做官;愿意远足,回故乡。

木兰父母知道女儿回来,忙出门相迎;木兰的姐姐知道妹妹回来,马上化

妆;木兰的弟弟知道姐姐回来,忙杀猪宰羊。开开我房间的东门,坐在我的西边床上,脱下我的战袍,穿上我旧时的衣裳。对着窗户整理头发,对着镜子贴花黄。出门去找朋友,朋友们都很吃惊:和木兰在一起十二年,不知道木兰是女郎。

雄兔静卧时,两只前脚时时爬骚;雌兔静卧时,两只眼睛常眯着。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走,怎能分辨出雌雄?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翻译2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口技》(林嗣环)译文:

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正赶上(一家)大摆筵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架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后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众多的宾客相聚而坐。一会儿,只听得屏风后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远远听到长长的巷子里传来了一阵狗叫,随即就有一个妇人惊醒后打呵欠,伸懒腰,他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摩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小儿子含着啼哭,妇人拍着小儿子,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接着大儿子也醒了,连续不断地说话不停止。在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嘴里哼唱着哄孩子入睡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啼哭的声音,大儿子刚刚醒来说话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儿子的声音,同一时候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视,微露笑容,默默赞叹,认为好极了。

不多久,丈夫打鼾声响起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越来越轻逐渐停止了。隐隐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盆碗器物倾斜翻倒,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或稍微)坐端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喊:“失火啦!”随即丈夫起来大喊,妇人也起来跟着大喊。两个孩子齐声啼哭。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号哭,成百上千的狗狂叫。里面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呼救声,(众人)拉蹋(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灭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哆嗦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撤去屏风一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夸父逐日》(山海经)译文:

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翻译3

《两小儿辩日》(《列子》)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狼》(蒲松龄)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看了“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3.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翻译

口技翻译范文第5篇

初次上网,首先面临的困惑是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怎么用?但随着对收发Email和浏览软件的熟练使用,摆在面前的就只剩下语言障碍了。可以这样说,在国际互联网上,90%以上的有用信息都是英文的。如果你不懂英文怎么办?

用电脑来帮助人。机器翻译软件应运而生。机器翻译软件始于本世纪50年代。1954年,美国乔治大学在IBM公司的协助下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利用电子计算机实现自动翻译的实验和演示。1955年以后,世界各国如美国,前苏联,英国,曰本,捷克,匈牙利,比利时等国家纷纷竞相建立各种相应的机构。1964年,美国科学院成立了一个语言自动翻译咨询委员会,着手对翻译的需求和自动翻译的优缺点和前景进行调查,并于1966年公布了一个名为“语言和机器”的报告,这就是翻译历史上为人共知的ALPAC报告。报告对当时的机器翻译研究持否定态度,并指出“全自动高质量的翻译”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80年代初始,机译研究进入复兴和发展阶段,我国在机译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位置。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中国科技情报所在111型计算机上对20条语料进行英汉翻译实验,取得满意结果。机器翻译是实用性极强的学科,研制机译系统的目的全在应用,因此商用机器翻译系统的开发已为业界人士所重视。1988年,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推出国内第一个商品化的机译软件“译星机器翻译软件”。

90年代中叶,随着互联网暴风骤雨般地来临,也拉开了机器翻译蓬勃发展的序幕,互联网使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人人结网”的时代。有人称,互联网的出现,是一次重大的革命,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把人与人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正是因为人类互相交流的迫切需求,才给以解决人类语言障碍为目标的机器翻译技术带来了第二个春天。

首先,用户面大大地扩展了,现在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个人用户,可以说,机器翻译已经从高不可攀的圣殿走向了平民百姓,这就为这项技术的普及带来了机遇;其次,用户的逐步增加,给企业带来了效益,转而又可以更好地研发产品,从而导致了产品价格得以降低,又使更多的用户能够享受到这些最新成果;最后,互联网本身相对简单的语法结构,修辞手段和词汇相对少的歧义性,在实际上降低了语言现象的复杂性并且降低了对翻译技术的要求。

一般来说,网上翻译软件是INTERNET浏览器接口技术和机器翻译技术的结合。网上翻译软件必须要使译文保持原文风貌,如图像,声音,动画等,且能保持原文的超链接(HYPERLINK)特性;此外,软件还应具有真正的机器翻译核心,而不是简单的查找单词,逐个对应。

就我本人使用中英翻译软件的经验而言,只译单词的软件很多,性能很强,属于即指即译;但是对于英文文法基础差的用户,就需要全文翻译。全文翻译目前国内主要有通译和汉神两种。就通译而言,其自称可读性在80%以上,软件买回来一试,翻译速度的确很快,也是全文翻译,英文倒是全变成了汉字,可这些汉字的句子却比英文的原句还要难读,甚至是笑话百出。此刻,你要彻底体味一下“可读性”是一个什么概念了。下面试举一例:英文是Thischance,Icanassureyou.is something mostotherAmericansareeagerly Looking for-ward to.正确译文是:“我可以向你保证,这种机会,也正是大多数美国人所热切盼望的。”但经软件全文翻译后,成了:“这碰巧,我能使确定你,是一些事多数其他美国人渴望期待。”

你看得懂吗?

网址集粹:

不少翻译软件是可以从网上下载的(免费软件或试用版软件),以下提供若干:

1.金山词霸:168.160.224.130

2.网际金典(roboword):.cn

口技翻译范文第6篇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积累、掌握150个左右常用文言实词和14个常见的虚词,能结合具体语境说出它们的意思。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对文言文的考核重在考核学生记忆积累的过程,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文言文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

一、文言实词的积累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文言实词的意思,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教学时可根据规律加以归纳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1.一词多义

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如:间(1)中间。《送东阳马生序》“余则袍敝衣处其间。”(2)参与。《曹刿论战》“有何间焉?”(3)夹杂。《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当然,还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古今异义

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2.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概况范围比较狭小,后来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这种现象叫做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2.2词义缩小。是指词的古义有概况范围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男子的配偶”。

2.3词义转移。古汉语中的一些词,随着历史的发展,其意义由表示原来的对象,转移到表示另外一种对象,古今意思之间差别较大,没有明显的联系,这种现象叫做词义的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天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这类词应将古今词意结合起来记忆。再如《口技》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中的“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移动”的意思。

2.4感彩发生变化。词义在历史演变进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就是词义的感彩发生变化。如《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的“牺牲”,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中性词,今义是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为褒义词。

2.5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现代汉语的少量复音词,在古汉语里要分开来解释,解释时还要将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的“可以”,在古汉语里,应将“可”和“以”分开来解释,“可”解释为“可以”,“以”解译为“凭借”,但现代汉语里这个词为复音词,是个能愿动词,意思是“赞同、许可”。我们还要注意一点:古今义一般都是以具体的语境为基础,今义以常用义为准。

3.通假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如(1)《伤仲永》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的“扳”通“攀”,牵,引。(2)《木兰诗》中“对镜帖花黄”的“帖”通“贴”。(3)《孙权劝学》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邪”通“耶”,语气词。

4.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如蒲松龄的《狼》中“一狼洞其中”的“洞”名词动用,解释为“打洞”。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固”是形容词动用,解释为“巩固”。

二、文言虚词的积累

初中文言文重点掌握“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14个虚词。以“之”字的用法为例加以说明。

1.代词

1.1人称代词“你、我、他”。如:《伤仲永》中的“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 的第二个“之”就是代词“他”,指方仲永。

1.2指示代词“这、那”

《公输》中的“子墨子闻之”的“之”是指示代词“这”,指“这件事”。

2.结构助词“的”

2.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格式:定语+之+名词/名词性短语。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动词(形容词)。如: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2.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2.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如: 何陋之有?(《陋室铭》)

2.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格式:名词+之+形容词。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口技翻译范文第7篇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培养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在旧知学习中理解新知。在讲授《狼》“屠自后断其股”的“股”时,我先让学生回忆这个字与勤学苦练有关,“悬梁刺股”这个词出来了,让学生更鲜明地记住文言句中“股”是“大腿”的意思。《社戏》里写月夜航船时的情景:“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两次写水声,为什么要强调声音呢?这是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夜的安静,当然也表现小伙伴驾船技术高,行船速度快。学习《老山界》时,那夜晚“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我问运用什么手法,一些孩子已经忘记以声衬静的手法,于是我趁势复习《社戏》里的例子,让学生加深了印象。在我引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时,学生对“以声衬静”手法的作用印象就大大加深了。《口技》的教学中,对“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一句,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能判断出这是用老鼠活动的细微声音衬夜的宁静,衬口技者技术的高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如果能善于整合教材举出这些典型例子,学生的学习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比较中拓宽思路。知识积累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通过一些不同的知识补充来强化理解,拓宽思路。在学过“裨益”“裨补阙漏”等词后,对“裨”的另一个音学生还是生疏的,我就提醒他们从形声字的角度分析,发现它的意义应该与衣服之类有关,但却与已经学过的两词间没什么联系。这时,冉提醒他们查阅字典,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明白这字从衣从卑,表示“帝王礼服的替代品”,即古代的次等礼服。冉引申出“副、偏、小”的意义,如“裨将”为副将。这时讲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实为“三个裨将”的误写,学生在这样的探求对比的反思中就对“裨”的音形义把握得较透了。朱自清的《春》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分析“闹”时,我点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要求比较同一个字有怎样不同的效果。同学发现一动物一植物,而后者更是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既理解了蜜蜂“闹”中带来的声响和喧闹的景象,还提醒学生们写春光灿烂的多角度多手法。虽是一题,“反三”的效果却是明显的。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词多义,更是让学生在不同知识的梳理中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如《郑人买履》中“履”为名词,鞋;而“如履薄冰”中却为动词,踩,踏。如《得道多助》里“亲戚”指内外亲属,而在今天词义已经缩小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老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读书的方法。在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可让学生指出和其他人不同的读书目的,然后启发他们思考这样写的好处,从而让学生懂得运用正反对比可以突出文章中心这一知识点。在议论文学习中,指导学生学会寻找论点的方法,让他们认识论点往往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总起句)、中间(过渡句)、结尾(总结句)等位置。在说明文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让他们明白每一类说明文都运用了相应的说明顺序,并可通过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来确定文章所用的是何种说明顺序。文言文学习时,可以告诉他们“译词、连句、顺意”的翻译方法……掌握了解题方法,那么学生举一反三就容易多了,离闻一知十就不遥远了。

相信,经过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心举例分析,师生共同归纳方法,学生一定能娴熟地运用课内知识,举一反三去解答课外问题,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口技翻译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 五种方法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教学方法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初中的文言文教学存在着教法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畏难,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针对此种现状,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文言文教法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激趣教学法

学生常说:“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因为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要想让十几岁的青少年对“之”、“乎”、“者”、“也”感兴趣,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故事激趣

我们在讲文言文新课之前可用现代文把它编成情节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往往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这样做还能使学生了解新课的主要情节和内容,降低学习的难度。如:《狼》、《伤仲永》这类文言文就适合运用此法。

(2)歌声激趣

如今,许多古诗词、古代文言课文中的名篇、名段、名句都被加工成现代歌曲加以传唱。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作为调动学生求知欲的突破口,有效组织教学。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

(3)名胜激趣

岳阳楼、醉翁亭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名胜古迹。教学《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课文时就可采用此法激发学习兴趣。

(4)演奏激趣

如教学《口技》一课时,就可在教学过程中让会表演的学生表演一段或放一段口技的录音,以此来渲染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活动激趣

在文言文教学中,可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如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的查字典竞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竞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竞赛等。通过竞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动机,从而让学生主动地细读课文,获取知识。

2,朗读教学法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文言文教学应始终以“读”字当先,要让学生熟读背诵。相对比较来看,人选教材的文言文经历了时间的洗练,比现代文更具典范性。趁青春期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让学生诵读尽可能多的文言篇章,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教学中教者可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朗读形式,安排教学步骤。

(1)朗读形式

课前预习时默读;顺从文字时小声读;学习较难把握的文章,可由老师范读,容易把握的文章可让学生自己朗读,还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和配乐朗读等;课下记忆时可诵读;巩固复习时要边想边读。

(2)教学步骤

第一步让学生自己默读,标注生字生词,疑难文句。第二步让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正确理解词义;学生自己尝试疑难语句的断句,慢慢领悟其含义。第三步是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师生互动,引导、指导、点拨,从而达到于字正其音。识其形,通其意;于句晓其义,读顺畅的效果。第四步,选择基础较差的学生朗读,充分暴露朗读环节的缺漏。以便及时纠正。如通假字的读音是否误读,还有没有其它未发现的错漏问题等,一旦发现,及时补正。第五步,全班学生齐读,密切关注杂音。凡是有杂音的地方,就是有人误读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教正,直至无杂音为止。最终使朗读达到“四不”的要求:不错一字,不多一字,不漏一字,不破一句。

3,口语表达法

表达能促进记忆牢固,能有效检查记忆的情况。口头表达将思维成果转化成有声语言,其实是一种快速创造的过程。只有加强口头表达,学生的记忆才能变得更牢固,知识才能真正被吸收。初中生怕写爱说,在文言文教学中,可多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将口语训练有机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指导预习时,可以明确要求学生查找整理有关资料,上课时让学生来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这就有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学生尝试翻译时,教师只作适当点拨,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翻译与表达;分析思想内容时,更不能囿于现有观点。要鼓励新见,不求统一,但求有理。通过“说”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语言,使带有个性的思维“闪亮登场”。

4,背诵识记法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这时适当背诵识记一些名言、名句、名段、名篇,对人的一生治学修身无疑都是有益的。教者在指导学生记忆文章时,可通过形象化的方法,以文章的顺序和意思为基础,或是结合图画、配合小品表演、教师采用手势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进入文章内容。同时用文言将意思表达出来,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

5,笔记识记法

为了强化识记的效果,文言文教学除要求学生背诵文段外,还应指导学生勤做笔记,使学生学会记录与归纳整理。文言文的知识点较多,如字词的意义及用法,常见虚词的翻译,作家、作品和出处等,因此记录要有条理性。笔记记录得好,整理归纳得清楚,一目了然,便于复习,便于记忆,便于掌握。记录的内容,主要有使用频率高的文言实词如“为”、“故”等:虚词如“之”、“乎”、“于”、“以”等;古今意义与用法不同的词语,如“绝境”、“走”和通假字等。整理的笔记可在全班进行交流,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迁移活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