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祭父

祭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祭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祭父范文第1篇

祭父范文第2篇

秦文公十年(前756年)立鄜畤。《史记•封禅书》“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2]1358,卷28《封禅书》鄜畤在今甘肃华亭县麻庵乡境。秦宣公四年(前672年)所立密畤。[2]185,卷5《秦本纪》密畤在今甘肃华亭县麻庵乡境。秦灵公三年(前422年)建立的吴阳上畤、下畤。[2]704,卷15《六国年表》上、下畤在今甘肃华亭县麻庵乡境。秦献公十八年(前367年)所建畦畤。《史记•封禅书》“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2]1365,卷28《封禅书》畦畤在今陕西临潼东北。从秦襄公创西畤,到秦献公建畦畤,秦人在前后400余年中,不懈追求,创造和完善了有独自特色的畤祭祀典,成为后来封禅和都城南北郊礼天地(后称天坛、地坛)的先声。其实,秦襄公的西畤,也是总结民间早已有的农业祭祀创新而成的。徐中舒先生曾说:“秦国诸畤,出于当地传说,其初均为民间祠祀,所祭之庙为杂合体,其与五行配合乃后来之事。畤为峙立之意,民间所祭杂神,可能在田中立石以祭,属原始拜物教。”[4]535-536顺着徐先生思路,我们从造字上破析这一问题。畤字从田从寺。《说文解字•田部》“田,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凡田之属皆从田。”[5]290畤字以田为偏旁,说明其与土地耕植有关。而寺字的构形在金文中是上为止,下为又(即寸)。金文中,止为足之形,又为手之形,林义光《文源》言:“寸,象手形。”又言:金文寺“从又从之,本义为持。”《诗•大雅•瞻卬》“时维妇寺”句《正义》言:“寺,即侍也。”[6]577畤从田从寺,意为侍田,即人手足并用于田地之谓。而畤之肇始,当是农民祈求农业丰收的活动。由于原始农业对自然条件依赖极大,主宰风雨雷电的是天——上帝。所以早期的畤祭应为农民祈祷上天佑护的祭典。

而秦人之为秦,或者又与农业关系密切。从《史记•秦本纪》的记载可知,秦人自非子以来就擅长于畜牧业,尤其是养马。因其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土为附庸,邑之秦。”[2]177,卷5《秦本纪》此秦,史书中又称为秦亭、秦谷,在今甘肃清水、张川县境。非子封地何以称为秦?秦字的各种书体,包括金文“”“”,[7]卷7都是从禾。《说文解字》言:“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从禾,舂省。一曰秦,禾名。”[5]146禾本为谷子(粟),是自大地湾以来西北先民所种植的一种主要粮食作物。而舂,指将谷子壳捣去,以便食用。从秦字字形构造证明,秦谷或秦亭系适宜于农业的地方,或者是一个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地方。由于秦人迁徙至此,遂在从事传统畜牧业的同时,致力于农业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以祈求上天佑护农业丰收的畤祭,就从民间走向国家层面,而正式开创了畤祭。秦人开创的畤祭,不仅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周人所仿效,在秦皇朝灭亡以后,也被汉人继承和发扬。汉人将秦国的畤祀与五行学说相联系,用秦朝的四畤加上汉高祖新立的北畤,合称五畤,以与五行相合。《史记•封禅书》载:(汉王)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2]1378,卷28《封禅书》所谓“莫知其说”,其实就是时人尚未将秦之畤祭与阴阳五行的关系编造圆满。汉人所言之秦之四畤,乃指秦文公所立鄜畤、秦宣公所立之密畤、秦灵公所立吴阳上畤和下畤。①虽然汉人未将西畤和畦畤列入秦之四畤中,但据《史记•封禅书》,汉帝在祭五畤的同时,“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亲往。”即仍定时对西畤和畦畤进行祭祀。

礼县鸾亭山为秦汉西畤遗址

据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等五单位编著的《西汉水上游考古调查报告》介绍:[8](鸾亭山)遗址位于礼县城关镇后排村北侧,东为燕河(燕子河),西为刘家沟,南为县城,北为黄土峁梁地带,地势险峻。遗址位于山顶被挖断的山脊上,坡度比较缓,面积约2000平方米,海拔1576.9米。鸾亭山为县城最高点,山上和山下有汉墓,西侧的刘家沟里有墓葬,山的第3~4级台地上曾经出土玉戈,也曾采集到“长乐未央”瓦当和冥钱,山的最高点有祭礼坑和汉代的建筑遗迹,祭祀坑被盗。山腰的两翼还有对称的夯土台,山腰东部的夯土呈梯形,东西长20、南北宽25、高6米。山顶为夯土,面积20×20平方米。山顶上面散落大量的瓦片、陶片和骨头,另外还留有石头铺制的散水遗迹。瓦有板瓦和筒瓦,纹饰为粗绳纹,内饰布纹,还有内饰方格纹的。半山腰也散落瓦片。采集到乳状矮足鬲,素面泥质红陶鬲足、灰陶罐等。梁云先生对鸾亭山遗址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鸾亭山山顶应是历史上西畤的一部分。[9]我们赞同这一判断。在犬戎之乱中,秦襄公出兵勤王,且护送平王到洛邑,被封为诸侯,回西垂后创立西畤。关于秦襄公建西畤,《史记》中有如下说法:《秦本纪》:襄公“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适(嫡),数欺诸侯,诸侯叛之。

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2]179,卷5《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太史公曰”引《秦纪》载:“襄公立,享国十二年。初为西畤。葬西垂。”①[2]285,卷6《秦始皇本纪》《六国年表序》中言:“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十二诸侯年表》:“(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初立西畤,祠白帝。”《封禅书》:“自周克殷后十四世,世益衰,礼乐废,诸侯恣行,而幽王为犬戎所败,周东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为诸侯。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2]1358卷28《封禅书》秦襄公所立之西畤,因在西(县)而得名。西,或称西垂、西犬丘,秦人实行县制后,称西县,辖属于陇西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各地,西县仍属陇西郡。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言:西垂在“秦州上邽县西南九十里,汉陇西西县是也。”[2]178,卷5《秦本纪》正义即今甘肃礼县境。司马贞《史记索隐》称:“襄公始列为诸侯,自以为居西,西,县名,故作西畤,祠白帝。畤,止也,言神灵之所依止也。亦音市,谓为坛以祭天也。”[2]179,卷5《秦本纪》其所谓西,则后来之西县,亦即今之礼县境。近十几年的考古发掘,证实了礼县为秦人发祥地西垂、西犬丘,秦汉陇西郡西县之所在。因而襄公所立西畤在今礼县境。那么,西畤在礼县的具置如何?汉人记载西畤时说:“祭人先于陇西西县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山下有畤,埒如种菜畦,畤中各有一土封,故云畤。”[10]100《史记•封禅书•正义》言“晋灼曰:《汉注》在陇西西县人先祠山下,形如种韭畦,畦各一土封。”[2]1365,卷28《封禅书》这两条材料,或言西畤在“陇西西县人先祠山下”,或说“祭人先于陇西西县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山下有畤”。人先即人祖,人之祖先的意思。查古籍中“人先山”一名,仅在此出现。而“人祖山”却有两处。一在今甘肃张掖。《明一统志》卷37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即今甘肃张掖甘州区)山川类下有“人祖山,在都司城东北四十五里,其山不毛。”《甘肃通志》卷6《山川•甘州府》记载“人祖山,在县东北四十里,俗名快活山,其山不毛。”一在今山西吉县。《山西通志》卷167记载,吉州“伏羲庙在庖山巅,相传伏羲为人祖,故此山亦名人祖山,有旧碑,传为伏羲氏故宫。”后者明确称,因传伏羲为人祖,故名此山为人祖山。由此,可知称为人先或人祖者当应为一位古代传说系统中的神人或家族之始祖。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据秦人遗留史书《秦纪》记载,秦封侯以后居于并葬于西垂的秦君只有秦襄公及其子秦文公。礼县大堡子山发掘有秦公陵墓,或为二者之一。秦封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应该祭告祖先,于是秦襄公到祖庙去告祖,这是西畤之祭为史书所记之始。秦襄公时西畤人先山之“人先”应为其时秦人所认定的祖宗,至少是一位有关系的神祗。《史记•秦本纪》中秦君世系及其事迹的材料抄自秦史,该文称,秦襄公“祠上帝西畤”,而《封禅书》则说襄公“自以为主少皡之神,作西畤,祠白帝。”上帝者,天帝也。上也可以释为上下之上,即以前的为帝者,或即秦人之始祖。②而白帝,则是少皡。少皡又写作少昊。《路史》后纪第7卷《小(少)昊》称,“小昊青阳氏,名质,纪姓,其父曰清,黄帝之第五子,方傫氏之生也。胙土于清,是为青阳。配于类氏曰娥,居河之微,逆星流槎,奏便媚之乐,乐而忘归,震,而生质也,白帝子也。”[11]95,卷7《小昊》文中之“居河之微……震(娠),而生质也,白帝子也”一句极为重要,是说少昊生于大河(即黄河)上游,是西天上帝白帝使其母受孕而生,故称其为白帝子。而礼县即在大河上游的西北地区,故礼县一带或为少昊出生地或活动地。少昊有子大业,大业生皋陶,皋陶生伯翳,伯翳或写作伯益。《史记•秦始皇本纪》“太史公曰”称:“秦之先曰伯翳,尝有功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间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2]276,卷6《秦始皇本纪》称因伯益有功于唐虞,舜遂封土赐姓予之。

以上资料证明,伯益为秦人之先祖,而少昊又是伯益的高祖,即秦人之始祖。《路史》称:“(伯益)生大廉、若木、恩成。大廉事夏后为鸟俗氏、路俗氏。后有孟亏、仲衍。孟亏能帅翳者,作土于箫,是为箫孟氏。夏后氏衰,孟亏去之,而凤凰随焉。仲衍臣商,太戊其裔。戎胥轩内郦山氏生仲潏。仲潏生处父。处父健步,是为蜚廉。生革暨季胜。胜二世造父,封赵。七世叔带乃隶晋九世。……革五世曰非子,孝王封之秦谷,使复为嬴氏。五世襄公勤于平王,锡之岐丰,以为侯。”[11]97,卷7《小昊》《史记•秦本纪》有另一套非子以上秦人祖宗系统,大体以颛顼为其始祖,其孙女脩生大业,大业生大费(即伯翳),大费生大廉、若木,大廉玄孙为孟戏、中衍,若木玄孙为费昌,中衍玄孙中潏,中潏以下大体与《路史》同。因秦襄公立西畤祭少昊,则其所认之始祖应为少昊,故以下以《路史》之非子以前宗祖系统,非子以后以《史记•秦本纪》之宗祖系统接入,做出秦襄公以上之秦宗族世系表:黄帝─清─少昊(质)─大业─皋陶─伯益(栢翳、大费,始赐嬴氏)─大廉(鸟俗氏)……①仲衍……戎胥轩─仲潏─处父(蜚廉)─恶来(革)─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秦嬴)─秦侯─公伯─秦仲(为大夫)─庄公(西垂大夫)─襄公(封公建国)这是秦人自始祖少昊至高祖伯益,又至五世祖非子被周孝王封于秦谷,即西犬丘、西垂,再至襄公从西垂崛起建国的世系传承的一种传说。也就是说秦襄公时的祖先认识,应以少昊为始祖,封土得姓者伯益为高祖,而封于秦谷的非子为直接祖先。

祭父范文第3篇

查干湖冬捕早在辽金时期就享有盛名。虽然岁月更迭,查干湖冬捕的神奇、神秘与神圣依旧。如今查干湖的冬捕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冰湖渔猎奇观之一是神秘的“祭湖醒网”仪式,它是中国北方原始捕鱼部落创造的灿烂渔猎文化亮点。它的取意为:祭祀查干圣湖,唤醒沉睡的大网,开始冬季捕鱼。每年,查干淖尔渔夫进行冬网捕鱼前都要举行这一传统仪式,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感激大自然对百姓的恩泽。“祭湖醒网”场面盛大、神秘壮观,震天的锣鼓,轰鸣的法号骤然响起,九名身着紫红色蒙古袍,肩披红色袈裟,头戴僧帽,手持法铃、奔巴(圣水瓶)的喇嘛吹奏着海螺、牛角号;身穿蒙古袍落腮虬髯的族人首领带领数十名族人;九名手托洁白哈达的蒙古族少女;高大魁梧、身穿白茬羊皮袄,脚穿皮,腰系宽板皮带、头戴狐狸皮帽的鱼把头带领数十名同样装扮得渔工;身着传统查玛服、头戴鹿、牛、蝴蝶、骷髅等面具,手舞刀、叉、剑等道具,打着旗幡罗伞的舞者和身系彩条头挂串铃的高头大马拉着装满冬捕鱼具的爬犁伴着传统的鼓乐跳着、舞着,刹是威武地进入祭湖醒网场地。

捕鱼部落的族人们在场地围绕插着九支苏鲁锭的祭坛,摆放着九种供品和点燃九柱檀香的供桌和熊熊燃烧的九尊圣火顺时针绕三圈后,九名喇嘛合掌站立在供桌前诵起祝福的经文。盛装的蒙古族姑娘为渔工们献上奶干。喇嘛将怀抱的供品逐个递给“渔把头”,“渔把头”按次序将供品摆放在供桌上,然后将九炷香分别插在三个香炉内点燃,之后率众喇嘛按顺时针方向绕供桌、冰洞和冰雪敖包转三圈并诵经。之后“渔把头”站到场地中间端起酒碗,双手举过头,开始朗诵祭湖词:“啊!长生天,先祖之灵;啊!庇护众生,求昌盛,求繁荣。查干湖呵,天父的神镜;查干湖呵,地母的眼睛,万物生灵,永续繁衍;都聚在查干湖天源的怀中,都握在查干湖地宝的手中;献上九九礼吧,奉上万众心诚,湖上层层冰花,闪动八方精灵。敬上九炷檀香,插上九枝青松,献上九条哈达,摆上九种供品;啊!千里冰封望祭湖,万顷湖面竞纷呈。”之后,“渔把头”接过一名喇嘛从供桌上端来的酒,手托酒碗,跪冰洞前,高喊:“查干湖冬捕的大网醒好了,开始祭湖了!一祭万世不老的苍天!再祭赐予我们生命的大地!三祭养育我们的查干湖!”几名蒙古族姑娘闻声走到冰雪敖包前,将手中的哈达系绕在敖包上的松柏枝上;其他蒙古族青年则将糖块、牛奶撒向天空;喇嘛把酒和供品倒入冰洞中,随后所有人围着冰雪敖包转三圈。

之后走到装载渔具的马拉爬犁前,将碗中的酒洒倒在鱼网上,然后回到供桌前拿起放在上面的包有羊肚的红绸包,双手高举来到冰洞前将其投入冰洞。

祭父范文第4篇

凡“拜”必先跪坐。《说文》:“跪,拜也。”段玉裁注:“所以拜也。”就是说,跪是用以行拜礼的,因为古人席地而坐,直起身来作“长跪”姿态,才能行拜礼。

“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史记·高祖本记》:“郦生不拜,长揖。”《汉书·周勃传》:天子“至中营,将军亚夫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所以,揖礼用在较轻的场合,或者作为军礼相见。

而跪拜礼,因行礼姿势不同或行礼次数差异,而有不同的名称,但它们统称为“拜”。《周礼·春宫·大祝》中有“九拜”(注意,这是九种拜法,并非后世误解的拜九次。):“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东汉郑玄注:“奇拜谓一拜也;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奇拜之奇,当读为奇偶之奇(jī) ,奇拜,就行一次拜礼;褒拜,就是再拜,行两次拜礼。古人行礼多用一拜;有时用两拜,表示更加恭敬。

空首——跪拜礼中的“空首”礼:是下跪后两手拱合,男子左手压右手,举手加额,然后弯腰鞠躬,手触地或者手与心平,头顺势触在手上。因为头不至地而至手,所以称为“空首”,也称为“拜手”,简称为“拜”。它是当时一种通常的礼节,平时行一次空首礼,也称做“拜”。孙诒让说:“凡经典男子行礼单言拜者,皆即空首,详言之则曰拜手,略言之则曰拜。”(《周礼正义》卷四九)“拜”是一次空首礼,有时为了表示更加尊敬而行两次空首礼,就称为“再拜”。如《仪礼·大射礼》:“公降一等,小臣正辞。宾升再拜稽首,公答再拜。”

隆重的礼仪为稽首,顿首礼。

顿首——前面动作同空首礼,只是这种头要轻轻触地;

稽首——“稽”是留的意思。前面礼节同空首、顿首,头缓缓触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停留时间较长 。

肃拜——是相对较轻的礼节,举手加额,手向下与心平,头于半空止。一般是女子行礼,或者军旅中人)。

关于跪拜礼仪的一些误解:

很多人认为,“三跪九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礼节,并常藉此作为批判封建礼教的有力佐证。实际,三跪九叩并非汉民族传统礼仪内容。

祭父范文第5篇

2、一生辛劳育子孙,小苗迟回没忘催。白发苍苍仍挂念,雪夜门前盼子归。

3、从此以后,只能问,去爷爷家了吗,再没有奶奶家。

4、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5、时刻贪念您的声音,愿心灵再次震撼。

6、爸爸安息吧!我和妈妈都过得很好!

7、岁月难封烈士篇,英名昭日万人传。君成白骨魂留史,我自悲歌曲动天。碑影无声时远谒,松枝有梦世明连。追求大义同心祭,血色山河尔等眠。

8、点燃蜡烛,闭上眼睛,低下头,双手合十,让我们深切的缅怀,我们远在天堂的亲人,祝福你们一切安好。

9、虽然你与我早已阴阳两相隔,但感觉你依旧陪伴在我身边。

祭父范文第6篇

百日祭父,赵副县长依当地请死者吃洁净之食为尊的习俗备高级果品点心等素馔致祭于亡父灵前。是夜子时,赵副县长别墅响起急促敲门声,开门揖客,乃父也。父曰:“食无鱼!”即飘然而去。赵副县长寻思,对呀,父亲生前公款吃惯了山珍海味,喝惯了高档美酒,抽惯了高档香烟,依当地习俗以素品祭奠是不行的。翌日,在当地顶级饭店购得八样美肴外加茅台一瓶中华香烟一条补祭之。

是夜子时,赵副县长别墅又响起急促敲门声,开门揖客,乃父也。父曰:“出无车!”即飘然而去。赵副县长寻思,对呀,父亲生前公车豪华,非宝马、凯迪拉克、雷克萨斯不坐。翌日,去殡葬品商店急购两辆豪华型进口劳斯莱斯在乃父墓前焚烧之。

是夜,如昨,半夜有鬼来敲门,乃父,曰:“居无屋!”是呀,父亲生前向开发商索要别墅十余幢,如今一座小小墓地哪堪容身!翌日,赵副县长去殡葬品商店急购两栋豪华别墅在乃父墓前焚烧之。

是夜子时,依然半夜有鬼来敲门,乃父,曰:“旅无资!”翌日,赵副县长急购冥币焚烧之。

是夜,乃父怒气冲冲破门而入,曰:“吾儿懵懂!吾生前考察(旅游)必去境外,人民币岂可通用乎?”赵副县长一拍脑袋,自言自语道:“看把这事办的!”翌日,去殡葬品商店急购美元、欧元、澳元、加拿大元、日元、港元各一百万,焚烧之!

是夜子时,又响起急促敲门声,乃父,曰:“居无伴!”赵副县长又一拍脑袋,骂道:“看我这记性!父亲生前二奶小三成群,死后岂甘寂寞?”翌日,去殡葬品商店急购妙龄美女一个加强连,在父亲墓前从下午三点一直烧到天黑。

是夜,前赵县长没有等到半夜子时,才到亥时就来敲门。进门后一改前几次态度严肃语言短促,亲切地以掌抚赵副县长之背,深情款款曰:“吾儿孝子!吾儿肖我!孺子可教!吾后继有人矣!”前赵县长满面红光,兴奋异常,神神秘秘地对现赵副县长悄声曰:“现在我可以放心地把我为官的真经传授给你了。你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言毕从西服口袋里抽出一本小册子交给赵副县长,即飘然而去。

赵副县长即刻在灯下展开,乃“为官秘笈”,所论鞭辟入里,比“厚黑学”还厚黑!言简意赅,只有八条,足供儿子受用一辈子。内容摘录如下:1、不要追求真理,不要探询事物的本来面目。2、不但要学会说假话,更要善于说假话。3、要有文凭,但不要真有知识,真有知识会害了你。4、做官的目的是什么?是利益。5、必须把会做人放在首位,然后才是会做事。6、我们的社会无论外表怎样变化,其实质都是农民社会。7、要相信拍马是一种高级艺术。8、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都不是必须严格遵守的,确切地说,执行起来都是可以变通的。读后,赵副县长忽然想起什么,微哂之:这不是原江苏建设厅厅长徐其耀前辈的家训吗,咋就成了老爸的“为官秘笈”了?也难怪,老爸生前发表的那些论文不都是剽来的嘛。真经不问出处,今后定当遵照执行。赵副县长此后果然官运亨通,当上了县长。为感激老爸,逢年过节以及生日忌日,赵县长都给冥间的老爸送去大量高级消费品、金钱和绝色美女。故一直相安无事,没再发生半夜鬼敲门。

数年后某日夜,前赵县长又来敲他儿子的门,进屋并不落座,神情紧张地说:“爸爸得到消息,纪检委和检察院正在秘密调查我儿,你要迅速办好几件事:一要把你这些年积攒的近亿元赃款汇往瑞士银行!二要把家人先移居国外!三要给自己办好出国护照,别忘了给我也弄一本。四要再给我多准备些女孩儿,到时我带往国外,我不怎么喜欢洋妞。”赵县长说:“爸,这些事早就办妥了,哪能等到现在!既然情况紧急,三五天内我就脱身。”逃亡时,赵县长自己开车去机场,不巧中途遭遇车祸身亡,三魂出窍,慌慌忙忙与乃父会合,飘出了国门,成了背井离乡的野鬼。

N年后,某日夜半,县府响起敲门声。值班警察喝问:“谁?”答曰:“我们是某国某公司大股东,前赵县长,今回故乡商谈投资事宜。”警察拍案而起,拔枪怒射,两野鬼屁滚尿流落荒而逃。

【原载2011年6月14日《城市金融报・今朝副

祭父范文第7篇

大三巴牌坊位于大三巴斜港, 是圣保禄教堂前壁的遗迹。“三巴”是“圣保禄”的译音, 又因教堂前壁遗迹貌若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已有350多年历史,是澳门最为众熟悉的标志,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初来澳门的游客绝不会错过来此参观、留景的机会。大三巴牌坊视为一座不朽的祭台。游人在感受其雄伟壮观外,更要留意欣赏牌坊(前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含义。牌坊分为上下四层,顶部为三角楣。就整体而言,牌坊表达着两组意义:一组由下两层的方形构成,主要反映耶稣会宗徒及传教士的工作,属于周游地球传教的现世教会一派;另一组是由上层的三角形构成,主要表现至圣圣三(圣父、耶稣基督、圣神)与在天主面前为人类代褥的童贞玛利亚。

从下往上看,在底层大门上方刻有耶稣会(IHS)祭记和学院名称(天主圣母),第二层立有四位耶稣会圣人全身塑像,第三层正中为无原罪玛利亚升天,两边由身着白袍的修士之石刻围绕,极富东方特色。第四层正中为天父之子耶稣雕像,两旁刻着其救赎苦难的象征。牌坊顶部十字架下的三角形,象征着天父的召唤,正中有一幅鸽子形状的铜像,传说代表圣神,四周环绕的太阳月亮星辰象征圣母童贞怀孕时的刹那时光。

11990年至1995年,在原圣堂的地址进行了修茸并建成博物馆。游客可入内参观。其中的天主教艺术博物馆内收集了澳门各教堂和修道院具有代表性的画作、雕塑礼仪饰物。

祭父范文第8篇

早在三代时,人们即于宴饮活动中明确了席位的尊卑问题。在非宴饮场合中,古人以右为尊,如“右姓”“右族”即指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右职即指要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注:“秦汉以前右为上。”《汉书·诸侯王表序》颜师古注:“汉时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然日常起居(包括宴饮活动)则以左为尊,“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礼记·檀弓》郑注),“男子行左,女子行右”(《荀子·号令》)。设酒者,其左边即为尊席,“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礼记·少仪》),常言所谓“虚左以待”,就是指空着左边位置以待宾客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座次安排则颇有趣味:“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依礼而论,项羽留沛公饮酒,刘邦为客,应东向位。但项羽自己“东向坐”,傲然居于最尊之位,且项伯、范增补居尊位,刘邦、张良卑居其后,项羽之霸气跃然纸上。另据《后汉书·明帝纪》载,明帝宴于桓荣府,以荣坐向,自持弟子礼,其余座次以尊卑顺序为南向、北向和西向。如此座制,至今犹有影迹。

宴饮者的尊卑等级,除了通过坐席方位之不同而加以区别外,设置专席也是“定上下明贵贱”的重要标志。在宴饮过程中转席之礼也是一项重要的座制内容。尊者必设专席,这在三代之时未成风尚,然进入秦汉后,人们对此颇为重视,尤其是宫廷之宴,帝王、皇后皆布专席。《后汉书·王常传》在叙述皇上宴请群臣之事时云:“王常为横野大将军,位次与诸将绝席。”可见王常在聚宴场合中有专席地位。东汉时,为了提高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决策和监察官员的地位,自建武元年起,在包括宫宴在内的君臣聚会活动中,皆为他们设专席而坐,故京师号为“三独座”。

唐代以前尚无桌椅,置酒筵于席上,大家盘腿或跪坐进食。宴饮之时,因席地而坐,故登堂必须脱履,以免弄脏席子;非但如此,即便脱鞋之举亦不可在台阶上进行,所谓“屦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礼记·曲礼》),正是此意。如果陪侍国君宴饮,则莫说鞋子,就连袜子也要脱。公元前470年,“卫侯出奔宋。卫侯为灵台于藉圃,与诸大夫饮酒焉。”可见,古筵席座制是食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明确尊卑等级的一种重要手段。隋唐后,桌椅出现并迅速普及,人们改席地而坐为垂足而坐。但宴饮座制的朝向未变。时至今天,座制礼仪的等级色彩已消失,繁杂的座制细节也有不少被简化。但必要的礼节、礼貌在今天的宴会上仍被人们重视,如在师长和女宾面前姿态要端庄,敬酒时双方都避席互敬等。此外,今天的宴会座次安排也有些变化,一般宴席用的是八仙桌或圆桌,重要客人往往都安排于面朝门的席位,主人面对客人落座,如此安排是从古时演化而来。至于入室脱履,这种习俗仍在日本和朝鲜保留着。

那么是谁制定了就餐时的这些礼仪和规矩呢?史书上说的“周公制礼作乐”,就是指辅佐周成王管理国家的周公旦,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他从政治到文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这是把宗法制和等级制结合起来而制订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等等方面的礼仪。饮食既是人们一天也离不开的行为,所以《周礼》对饮食方面也规定了很多礼仪。因此我们得知这些礼仪是由来已久的。

殷、周时,人们崇鬼神好祭祀,所以甲骨文中有许多的祭典名称。像衣祭、翌祭、侑祭、御祭等等都是。祭祀,得有祭品表示心意。祭品和盛祭品的礼器便随之产生。古代最隆重的祭祀食品是牛、羊、猪三牲组成的“太宰”,其次是羊、猪组成的“少宰”。这是祭天神和祖宗用的。如果单祭田神,祈求丰收,一只猪蹄便可以了;如果单祭战神,确保胜利,一只狗也就行了。至于礼器,有樽、俎、笾、豆、登等。每逢大祭,奏乐唱诗,十分隆重。礼仪结束后,凡国祭,君主必须将祭品分赐大臣享用,凡家祭,亲属朋友就一起将祭品吃掉。它已是具有一定规格的社会交往和宴会聚餐的萌芽。至于“飨”这种平时的宴乐并无一定的名目,仅称飨。但到了“祭礼、尚施,事鬼神敬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的西周,周公旦就将殷人祭祀中的宴乐改变过来,订出许多为活人而设的宴会礼仪,其名目有“乡饮酒礼”“大射礼”“婚礼”“公食大夫礼”“燕礼”(燕礼即周王飨燕四方宾客的宴会)等等,并且立为国家的礼仪制度。据说,这是周公看到殷人宴饮无时,挥霍无度,“胜而”的弊病,想加以节制而制订的。后来的各个朝代对其绝大部分都沿袭下来,被取消的不多,可见周公饮宴礼仪的影响是颇为深远的。

周公制订的筵宴礼仪很多。《周礼》记载:“设筵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曰席。”孙诒让《周礼正义》:“筵长席短,筵铺陈于下,席在上,为人所坐笈。”“筵席”二字,开始是坐具的总称。因为古代没有桌子,进食的时候,大家都席地坐在筵席之上,酒食菜肴自然置于筵席之间,故《诗经》有“肆筵设席”之说。“筵席”二字就是有了酒馔的含义。

饮食宴会旧时简称饮宴,饮宴作为饶有风趣的一种进餐方式,是人们饮食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千姿百态的宴会活动,在饮食风俗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什么叫“宴”?各种辞书对“宴”一词的注释,除了与饮食关系不大的“安逸”“乐”两个义项外,与饮食活动挂钩的第三个义项都做“以酒食款待宾客”解。另外还有人说:“宴是以社交为目的的进餐活动”。上述两种解释都算抓住了饮宴的主要特征,但似乎都欠完满。例如我国历史上有一种“家宴”,指的是那些富裕的大家庭,因人口众多,成员辈份、关系复杂,祖孙、叔侄、兄弟、姊妹、妯娌等人,平时不在一起进餐,遇有节日或其他原因,家长决定备办丰盛的酒肴,合家欢聚一堂饮宴取乐。这种宴会并不一定有外来宾客。它虽然有促进全家团结和睦的作用,但不能称为社交活动。另外还有一些饮宴活动,例如志同道合的文人骚客举行的“文酒会”等,虽然有主有宾,但其主要目的往往不在于社交,而另有其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