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兰兰过桥

兰兰过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兰兰过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兰兰过桥范文第1篇

一、强化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阅读文本、汉字等的知识,来感悟一定的人生哲理、思想道德,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增强自身的体验、感悟而获取知识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搭建一定的教学环境,来促使学生情感体验的产生,进而获取知识,增强技能。如:在识字教学中,笔者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找朋友”的环境,即:让学生根据拼音去找相对应的汉字,或者根据汉字去找相对应的拼音。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拼音的学生去找拿汉字的学生,并读一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与思维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掌握识字内容。

二、巧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延伸教学知识范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整合、优化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诱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强度和力度。教师也可趁势延伸教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语文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如:在教学《兰兰过桥》一课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其想不到的情景,“桥”的相关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课文,你能找出爷爷带兰兰看的第一座潜水桥和这些图片上的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你觉得这样建筑潜水桥有什么好处呢?请分析、总结潜水桥的特点等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开展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他们讨论桥用玻璃砖造的时候,就其结实程度,有的学生开展了丰富的想象力,说“这个玻璃砖必须特别的结实,如果不结实的话,有大的鱼撞过来就会把桥撞倒的……”这样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综合技能。

三、 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知识相融合,塑造学生的品质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内心渴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认可。如:实践证明:激励教学有助于塑造学生自信的性格。我们知道: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学习中,学生具备了自信能力,就会努力克服困难,深入探究。小学生是塑造性格、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知识相融合,促使学生健康、健全人格、品质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感,能够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此环节,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鼓励,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对语文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自由的发挥自我,倡导其个性特征的张扬,确保激励教学的有效实施,推动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如: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兰兰过桥范文第2篇

一、复述故事练说话

复述是模仿学习语言的最好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把规范化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缺乏条理性,要求他们把故事完整地复述出来,有几种方法:

1、线索复述。可帮助学生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如绘出板书、编写提纲,让学生沿着线索,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复述。

2、看图复述。可出示与内容相关的挂图,让学生边观察图画,边想象内容进行复述。

通过复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了锻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观察图画练说话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低,抽象思维较差,语文教材中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便于儿童观察、想象和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借助课文插图,引导看图说话,是低年级说话训练的重要途径。教材中的插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看图回答问题、单幅图说话、多幅图编故事等,这些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贴近学生生活,而且都渗透了丰富的人文教育。如《我该怎么办》、《雪孩子》、《小猴过桥》等,其中一定的问题提示可帮助学生在观察图画后,借助提示,引导思维方向,激发想象,这样有步骤的练习,学生的说话能力能确实得到逐步的提高。

三、感知事物练说话

低年级学生信息的获取必须依靠具体的直觉形象。在进行说话训练时,应努力创造条件,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具体的事物,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事、言之有情。如:一年级《找春天》的口语交际,为了使学生能更全面地感受春天,说出春天的特点,可让学生到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足迹,让他们摸摸春天里的新生事物,听听春天里的美妙声音,用多种感官去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再让学生把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有了直觉的形象,学生说话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语言也更有了真实浓厚的感彩,这样,也就更加充分地挖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四、创设情境练说话

创设有情趣的说话情境,人境互动,可调动学生的愉悦情感,使学生有话可说。如购买物品、待人接客等,这类角色表演能让低年级学生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和较强的创造性,对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一文后,我设置了一个“给小熊……”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小兔、小鹿、松鼠”等动物角色,登台表演“感谢护林家庭小熊一家”的情景,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各自的角色,情趣高涨,表达欲望很强,很轻松地达到了预期的训练目的。

五、巧用教材练说话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字生动有趣,内容编排巧妙,设置了不少悬念,这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想象和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多语言的“空白”,可引导学生进行补充说话。

1、文中空白处的“说话”。如《两只狮子》一文中,小狮子勤劳刻苦,整天练习本领,课文只用了一句话来说明,这时,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具体说说小狮子是如何练习扑、撕、滚等本领的。

2、课文结尾处的“说话”。有些课文的结尾往往也会给我们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教师可利用课文内容让学生续编故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讲读结束后,可以以“小灰兔变了”为题,让学生模仿课文写小白兔如何种菜的经过进行说话训练。这样,既给了学生说话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

3、课后作业处的“说话”。有些课后作业既是课文的延伸,又能为学生提供说话的空间。如《兰兰过桥》一文的课后练习,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设计未来的桥的要求,学生从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生发出形形的桥的设想。这样的话题交流,有利于调动知识的积累,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六、积累词汇促进说话

说话训练离不开语言词汇的积累。缺乏丰富词汇的说话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语言的积累是一个逐渐聚焦、逐步消化吸收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语言积累可从以下的途径进行:

1、加强课内外阅读。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可向学生推荐适宜他们年龄特点的读物,通过课内外阅读,摘录好词佳句、精彩语段,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表达技巧。

兰兰过桥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习惯 培养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培养乐读

        信心产生力量,力量促使行动,行动给带来成功,成功激发兴趣,兴趣导向更大的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只有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的需求。只有当读者真正地走进书本,才能体会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真谛。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愉快地进行阅读,读他们想读的书,学他们想学的知识。兴趣是认知主体在认识客观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情感对象。这种情感倾向常常表现为一种“兴奋力”,促使人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某个事物的活动中去。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济、最活跃的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兴趣伴有更浓厚的情感体验,如兴奋、愉快、满足等。

        如人教版五年级《桥》。教师上课伊始,可先板书课题,然后回忆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并简要说一说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如,《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意,然后再去读课文。这样做,既能够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揣测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提供平台, 培养好读

        陶渊明在他写的那篇“夫子自道”的《五柳先生传》里,说自己读书的旨趣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唯其“不求甚解”(不死抠字眼),故多能从大处着眼欣赏文章;当然,关键还在于“好读书”,因为“好”读,自然读得身心投入,终于有所领悟,乃至豁然开通,最后达到了“欣然忘食”的境界。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先生一读古文就如醉如痴,忘乎所以,似乎有些可笑,但在真正爱读书的人看来,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当然,我们今天不必再像这位老夫子那样摇头晃脑去读,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知之者”。

        培养好读的良好习惯要靠设法营造热爱阅读的良好环境和气氛。 

如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借阅适合阅读的书刊(我校图书虽然不少,但新内容相对薄弱,因此要帮住学生挑选);在教室设一个图书角,学生拿一部分资料,教师、学校提供一部分资料,发挥图书角的作用,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体会优美生动的文章,把自己阅读到的最动听的故事、最有趣的知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课外阅读活动课展示给全班同学和家长。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读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努力地从书本中寻找乐趣,去体会阅读中得到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强烈的阅读兴趣,这种良好的情绪结晶就是阅读成功体现,学生就会更加爱读,比读。

        三、抓住文本,培养多读

        小学生阅读大多是追求情趣,追求情节,有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通病。要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就必须做到多读,一边读、一边思考,深入透彻地阅读内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阅读时强调多读,千万注意不是只要次数,而是质量、数量都要。

        如人教版《白杨》教学时要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对重点段落要多读,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可采取分角色朗读,读时要把人物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和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对爸爸谈论白杨树的一段话,指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体会到对白杨树的赞美和边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在多次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然后用这些词说一说其他的树,如,青松、白桦、银杏树;最后再让学生用这些词写几句话,夸一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如,筑路工人、地质队员、建筑工人、青年志愿者和军人。

        四、突出人文关怀,抓住情感教育这条主线不放松

        情感是课堂的灵魂,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往往过于理性,缺乏情感色彩。起初,我的阅读课都在冰冷的白色中进行,学生回答不对者都要站一会儿,我没发现学生有多大的反应,慢慢地我发现情形越来越不对,回答问题的越来越少,其他任课教师也向我不断反应我班学生的表现不令人满意。我这才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怎么了?教师成为无情人,无情的机械训练,学生冷淡的阅读文本,冷酷的应对教师问答。这是多么可怕地事情!课下,我反复的和学生交流谈心,并告诉学生,课堂上可大胆回答问题,大胆交流,老师再不会让大家多站一会,起初学生不相信老师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我又找回了情感教育这条主线。学生吕良伟在他的作文中写到:“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我觉得他像严师,又像是大哥哥,我真想和他交朋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代没有成为好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可见,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多么重要。只要我们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抓住乐读、好读、多读和情感教育这条主线,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学生将会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受益终身。

兰兰过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感染力,使教育信息从多种渠道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占有、使用,更有效、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的质量。

1.有助于课堂上教与学的相互作用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死板、无趣的了。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不但可以用于实际,还可以如此地生动、有趣,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有助于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

以往学生的学习只是固定的,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从教师索然无味的叙述中看不到实际的画面。现在的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一幅幅画面和图片中身临其境地学习语文,直接接触到国家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让语言和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3.有助于灵活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习过程。利用多媒体创设语言环境,其关键在于引入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景创设可以有真有假、有虚有实,但必须源于生活。同时,在创设具体的情景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要超出学生的实际,过分追求情景。另外,情景创设一定要紧扣教材,难易适中、长短恰当,生词量要少,做到不脱节、不扯远。通过情景教学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实效性,增加课堂密度。

4.有助于教学资源呈现多样性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从网上去寻找一些资源,把这些资料引用到教学中来。这种新的人机互动的方式,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加入进来,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对语文学习更有信心,有助于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语文,亲身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得使用多媒体,也并不是每节语文课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得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还会产生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慎重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别让自己的教学为多媒体所束缚,也别让多媒体在课堂中喧宾夺主。我们要充分展示多媒体的魅力,发挥多媒体的正面效应,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1.让多媒体真正为课堂服务

说起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多媒体的功劳最大,它让学生的视野开阔,兴趣浓厚……但是,如何让课件为自己的课堂服务?让多媒体发挥最大功效?这是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中应该及时总结的经验。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课件,那什么时候应该让课件发挥其作用呢?我认为应在知识难点较抽象,依靠老师的讲解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时使用。比如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学生难理解,这时用课件直观播放“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的过程就一目了然,同时对“渐渐”一词的理解也更真切。这需要我们老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研读课本,熟悉学生,有的放矢地使用。

2. 多媒体没必要每节课都用

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我能感受到多媒体课件带来的好处,让课堂熠熠生辉,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有一次不用课件,学生注意力就不集中了;还有,对有些知识,学生可以大胆展开想象,但由于多媒体的出现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对于这些问题,我也在一边教学一边总结经验,是否每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课件?比如学习《兰兰过桥》一文时,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桥的知识外,我还提供其他桥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可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定式了,想象力就受到了局限。

3.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工具,在教学中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它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唯一的,不能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如果过多的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会致使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教师只是一个“解说员”,形成“以机代人”或“以机代教”,忽视了语言教学的个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文教育,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重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比以机代替更为重要,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通过灵活的或适当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行之有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参考文献:

1.周玉凤.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语文,2007,(29).

2.吴越武.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J].当代教育之窗.2010,(06).

3.张杰.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应注意的问题[J].新课程(下),2010,(09).

兰兰过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个案 反思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80-02

背景

2012年我接到了又一届的一年级新生,孩子们个个天真活泼,来上学的第一天便与我很亲近,拉着我背古诗背儿歌还有些给我讲故事的。不难看出,孩子对阅读还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是孩子潜在阅读意识的萌芽,我心里窃喜,这班孩子一定很喜欢阅读。不料在开学后不久,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以及阅读内容、要求的不同,刚入学对阅读的热情却越来越低了,我不禁担忧起来。

问题发现

开学后的一个月,我在班里利用班会课举行了一次故事交流会,我希望通过一次生动的故事演讲比赛重燃孩子们当初对阅读的那份激情,谁知道,除了少数几个孩子上台后愿意并能够基本完整地讲述一个事,其余的孩子连听故事的热情都没有,我特别的失望。我要尽快帮助孩子们重新爱上阅读。

问题症结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是刚离开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的一班天真浪漫的小孩童,他们爱表现自己,喜欢用稚嫩的嗓音背着熟悉的童谣,他们为了一朵小红花可以上台大大方方给同学们讲故事。然而,当他们进入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他们不熟悉的汉语拼音,开始每天听写、过关、拼读,有不少孩子在此过程中已经变得不再自信,他们更不愿意去看书背儿歌了,因为他们不再希望别人关注到他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孩子们进入了小学,开始有了自己自由的支配时间和交友空间,孩子之间的阅读从原来父母引导去背古诗看名著,慢慢变成了同学之间互相传阅一些休闲类的书籍,如形形的卡通读本、脑筋急转弯等等。和经典名著相比这些读物多了一份庸俗,少了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再者,孩子们进入小学后,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度远高于对孩子阅读兴趣培养,孩子年龄小不识字,没有了家长的陪读,他们也就慢慢忘记了自己曾经这么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了。

问题解决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对策与方案实施

1. 以故事作为奖励,激发孩子的阅读意愿

很多的情况是这样,家长和老师都深知道阅读对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多么大的作用,于是大家就规定孩子每天读几页书或者每天看几分钟课外读物。殊不知孩子不但没有自主阅读的意愿,更加认为这是负担,更不愿意去看书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所在。我决定用讲故事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们。我和班上的孩子约定好,如果上课认真,我就奖励孩子们听一个有趣的故事,我精心挑选和准备了大量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的故事,在开始的第一天就给他们讲一个让孩子们都能捧腹大笑的故事,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认定了,老师讲的故事非常欢乐,他们从此对我给他们讲故事充满着期待,他们不再认为阅读是老师留的作业,是父母要求的任务,而是一种奖励,因为他们喜欢,所以读起来就认真,就有兴趣。他们很喜欢这样的奖品并渐渐的萌发出对阅读的意愿。

2. 想让孩子们持之以恒地阅读,必须要有适合他们的有趣书目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优质的、有张力的文本大于一切方法。一个好的文本给学生的精神、情感、语言上的震撼,通过阅读过程可以直接实现。现在社会上有那么多的书籍,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孩子们去读的,低年级孩子应该读些什么书呢?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给家长和孩子们一个方向。我在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上,和家长沟通了阅读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并向家长们并向家长们印发了清华附小的一年级推荐书目的书单。我建议他们可以组合购买,到图书馆借阅等方式让孩子尽量完成阅读的要求。事实证明,给孩子提供的图书越丰富,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就越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书的鉴赏能力也比较高。所以文本的选择对于低年级孩子的阅读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本人看来,要紧紧扣住一个“趣”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只读课本,其阅读量和阅读面是远远不够的,也不符合课标提出的要求。所以课外读物的选择非常重要。

3. 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为孩子们制造话题,进行好书推荐活动

一年级的孩子年纪小,识字量不大,要让他们自己自觉地拿起书认真阅读,作为老师还是要多想点法子。我喜欢利用班会、队会的时间开展好书推荐会,介绍作者和书中的精彩情节,和孩子们一起猜想利用悬念调动孩子的兴趣,引发他们之间的话题,布置孩子自己去看看这本书找到最终的答案,比如说绘本《同桌的阿达》我利用PPT播放了作者简介,然后一起看看书中的部分情节,我设疑:在小女孩面前阿达为什么忽然变成了一个人呢?孩子们为了寻找答案,很快地有同学买了书、也有同学在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还有在网上下载,各施各法,几天后,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看了这本书,并且在孩子们的讨论和交流中他们中的部分孩子还把书中深层的意思也能领略到了,慢慢的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同读一本书。

4. 开展图书角,按图书类型分组,举行读书报告会

孩子们读书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女生会更喜欢看童话类的书籍,而男生则喜欢看百科全书一类的。孩子间读书的量差别也很大,有些孩子已经读了几十本,有些可能只看过一两本书。我让孩子自由组合,按照喜欢的书本类型分组,在班级图书角给他们每个小组一格位子,专门摆放他们小组的书籍,组员轮流管理,他们资源共享,可以阅读到更多自己喜欢类型的书本,他们有着共同的喜好,话题特别多,也会互相传阅心仪读物。学期末,我要求各小组进行汇报,各小组都精心准备,给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阅读盛宴。

5. 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创建阅读型课堂

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一般都是配图课文,而低年级的孩子恰恰也偏爱看图,多利用课文中的图让孩子观察说话,也可以利用学过的课文让他们自己画画自己谈谈你是怎么想。比如《兰兰过桥》一课,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中描述的桥很感兴趣,觉得很新奇,从而也引发了他们的奇思妙想,我便布置他们也画一画未来的桥,他们有自己构思的、有回家查资料的、也有请教长辈的,之后他们一起说着自己画中未来的桥,他们奇特的想法碰撞出了一朵朵智慧的火花。有些课文也可用音乐引发孩子的遐想,如《王二小》一文中通过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的MV孩子们便深深地被触动了,在感动过后,孩子对王二小这位小英雄产生了敬仰之情,我便布置他们回去收集和阅读相关的资料和书籍。

实施效果

两年的时间,我看见孩子们渐渐地形成了自觉读书的氛围,孩子们课间的话题不再是卡通片的情节、游戏的通关方法,而是他们之间互相推荐的好书,我倍感欣慰,课外阅读活动终于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储备,从阅读中也学会了更多的写作技巧,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课外阅读让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好的提升,有很多的知识内容并非一看就明白的,经常阅读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明显要更有优势,孩子们不但是阅读量上去了,同时,各科成绩也显著提高了。通过两年的阅读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读书明理,孩子们明白了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先成人再成才。

二、反思与启示

眼下孩子们就要进入三年级的学习了,他们的学习又会是个新的阶段,学科的增加,学业负担的加重,这必然会与阅读时间产生矛盾,怎样协调好这个问题呢?这真是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教给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

给人予鱼不如人予渔。孩子们只有掌握了正确有效地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效的自主阅读。现在的孩子学业负担很重,如果让孩子盲目地拿着书本瞎看,估计无法让孩子看出点什么来,久而久之,兴趣也消磨殆尽。作为教师,我们理所因当教会孩子怎样读,读什么,让孩子宝贵的课余时间变得高效起来,也只有他们会读、读得懂他们才会有兴趣一直读下去。

2. 家校共同营造阅读的氛围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老师很难让孩子有充分的阅读时间,这就有赖于家庭的配合。要与家长做好思想动员,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有爱看书读报的家长才有与书为友的孩子。还记得我曾经到过一个学习特别优秀的孩子家里家访,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家无处不书本。沙发上、茶几上、餐桌旁、书柜里、枕头边……妈妈刻意让家里随手都能拿起书本,这样儿子一无聊就随手能读书看报,久而久之阅读就变成了他的习惯。

3. 认真制定课外阅读的评价机制,给孩子创造展示的平台

课外阅读不像课堂的学习,有各种测评。可是只给孩子布置任务而没有任何评价制度,那么他们就会没有目标,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没有了动力。我们应当制定出适合孩子的评价:从阅读量、对作品的理解、运用等各方面的考查。除此以外,孩子还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我会在班上举行故事大赛,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给同学讲故事,利用班会队会的时间组织孩子创编简单易操作的小情景剧、播放有趣的视频为孩子们创造话题,让孩子回去看书查资料,进行小小辩论赛等。

案例中,一班活泼天真的孩子从幼儿园刚来到小学的校园,他们原本就带着阅读的萌芽来到我的课堂中,可是不久,这些小小苗儿变不见踪影了。主观上,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客观上,分析孩子成长环境变化的家长对孩子关注点的转移。最终我和孩子及家长们一起努力,让孩子们重新拾起课外读本,自主阅读、爱上阅读。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我们要让孩子进步的而最好方法便是读书,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校园,他们对一切的新事物都是那么的好奇,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他们喜欢赞许和掌声,他们愿意当着众人的面背一首诗或儿歌,能绘声绘色地大声讲童话故事,其实这就是阅读能力的雏形,是孩子潜在阅读意识的萌芽。作为小学低年段的教师,我们一定要保护并利用好孩子们的优势,让孩子学会阅读,享受阅读。

[ 参 考 文 献 ]

[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2] 任小艾.教师素质和班主任工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