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长相思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相思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其实,诗歌教学中学生要学的是情感浸润下的诗歌语言,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去感受诗歌语言丰沛的美,让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音乐是一种声音,激发起心灵最底层的灵动;诗歌是一种文字,感染了现实与梦的际遇。音乐与诗歌,声音与文字,承载着最古老与最现代的意义。这种结合音乐进行语文教学的方式还可以在其它的体裁中应用。语文学习就是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自我体验的兴趣为主,创设语文学习新环境。在教学中的运用: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以“趣”导入

以歌曲《虞美人》及词人李煜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引出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继李煜词风,所写之词的凄婉、缠绵的词风。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长相思》去感受他的风格。

(二)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

(三)感受:思乡之意

(1)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提问:此词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去读?并说明理由。

(2)学生根据自身体会齐读课文。

(3)帮助学生理解,出示历史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巡山海关。《长相思》作于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于是不由得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四)品味:意境之美

(1)由学生自己找出词中写景词句反复评析。所选之景,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提问:请学生找出感悟最深写景的词句品析,说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范读(琵琶行配乐),将学生融入其景,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注意节奏、停顿和感情)

(五)赏析:对比鉴赏学生小组讨论

与李煜《长相思》对比,教师引导从景物选择上入手。

提问:两首词写景寄情有何不同?

(六)拓展:古诗词中情景关系

(七)欣赏音乐

以《长相思》翻唱的歌曲《山一程?摇水一程》结束。

教学反思

我认为诗词教学应该有三个层面的活动:一是整体判读,二是经验对接,三是归纳共性指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过朗读、泛读,体验词人的情感,从而把握感情基调。采用“引景入情,由情生境”的方法引导学生。

别林斯基就曾说过:“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教师配乐泛读和个别学生诵读,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情感派”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公开课上,我既让学生读进去,即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又让学生读出来,根据自己感受,即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情感、深化情感。所以在这一环节感受;思乡之意中用创设情境、读出感情、由情生境相互融合来教学。

一是整体判读,即运用语言直觉感受能力和逻辑识别能力辨别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诗歌结构并不复杂,想从诗歌学修辞技巧、诗词格律甚至分析,都是抓小弃大。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所以整体感悟很重要。指《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读出词的韵味,让学生走进词境,进入词心。在教学中我挥动着情感的挥棒,指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过朗读、泛读,体验词人的情感,从而把握感情基调。采用“引景入情,由情生境”的方法引导学生。

二是经验对接,即将自己生活感受、在阅读中积累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体验结合,从而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抓住词中的景物(意向)山、水、风雪等,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受,我采用引导学生“读出了什么”,“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与作者进行感情对接,从而引导学生对外的一种感情抒发。化抽象为形象的话语教学,让学生说出感受与老师交流。主要以对话试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共同学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没有生硬的技巧灌输,也没有教师呆板的“口型”传授,而是在深入介绍诗人基础上引导学生。

三是归纳共性。即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研究,归纳出诗歌阅读鉴赏乃至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用以指导学习。在这一环节,我引入李煜的《长相思》,从本单元教学重点缘景明情的方法指导学生迁移运用,让学生明白景和情的关系。我没有过多讲解,此词内容简单,所以我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教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所以我侧重让学生形成一种能力,让学生小组讨论,获得一种方法,让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理解词人描绘的意境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

长相思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师范教学改革背景下小语教法课中存在的不足

师范教学改革背景下,逐渐显露出了小语教法课中的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随着师范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小语教法课,很多学生易于在课堂上出现走神、溜号、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多数教师只是一个人在对知识进行讲解与传授,一味的照本宣科,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使教学产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无法感受到语文教法的魅力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更无法在未来指导他们的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忽视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方式,也能够有效检验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质量。师范教学改革背景下,对小语教学提出了更多的实践性要求,实践成为了提升师范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构成元素。在师范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意灵活设计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将新课标要求真正渗透于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师范教学改革背景下小语教学法的渗透模式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推进,势必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可以将小语教法课分为理论课、示范课和试讲课三个模块来展开教学,在每一个模块中渗透改革内容,建立完善的渗透模式。

(一)理论课中的渗透――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向学生讲解教学的方法和原则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新课标”与以往“教学大纲”不同的新教学理念,使新课标内容能够渗透于理论课教学活动当中,将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课程之初,我往往会印发《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明确中小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实现目标,这是教法课的前提和基础。在具体的教法教授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结合不同的课文体裁,传授不同教学方法,在学生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素养。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转变以往自己是课堂主导的角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促进情感交流,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使教师和学生成为亲密的良师益友,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示范课中的渗透――开展多元化示例教学

当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就要开始学习实用性的技能。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引入一线小学名师的视频课、带学生去附近小学见习听课、教法老师自己“下水”教小学语文课等方式,渗透新课标内容。让学生用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去听课、评课,畅所欲言,教师再加以总结、引导,这样无论是别人教学的优点还是不足,都能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能取长补短,更好的设计、实施自己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和语文的丰富内蕴,真正实现小语教学法课程改革的渗透。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小学语文古诗词内容的教学时,我给学生放了名师王崧舟的教学视频《长相思》,学生们被王老师诗意的教学语言、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行云流水不着痕迹的引导艺术所折服,评课时热烈发言,对这堂课在设计、实施中的教学智慧挖掘很深,有的学生甚至还敢于质疑不足,引发了学生们更激烈的讨论。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了新教学理念,掌握了教学技能。

(三)试讲课中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学生在理论课程和示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学知识就有了一定掌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展示课模块中,教师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教学比武”。

当学习完一个课型的教学内容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课文,充分准备一个星期之后进行展示。在讲课的过程中,倡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践行新课标理念。当学生试讲完之后,由全班同学针对参赛选手的教案和上课表现分组讨论,派代表陈述打分理由及所打分数,投票选择出最佳“教学能手”。最后教师还要及时做出点评与总结,肯定优点指正不足。通过学生的实践展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授课技能,更好地渗透了新课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