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孔融让梨的看法

对孔融让梨的看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孔融让梨的看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孔融让梨的看法范文第1篇

看见一只雨后结网,却因为潮湿无法结成,你会想到什么?

讲个故事吧,从前,一次兵败,三个战败国的散兵游勇走到了破损的城墙边,刚下完雨,一只蜘蛛艰难的向一个支离破碎的网爬去,它每爬一定高度,就会由于潮湿而掉下来,一次次的爬,一次次的摔下来,不断的重复。第一个人看见了,他不禁感慨:“我的一生不就像这只蜘蛛那样碌碌无为吗?”,第二个人看见这一幕笑了,心想:“这只蜘蛛怎么这么傻,既然这样上不去,从旁边干的地方绕一下不就行了吗,我可不能像它。”,第三个人看见了,对这只蜘蛛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想:“看来我以前的失败就是缺乏这只蜘蛛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啊。”

几年过去了,第一个人日渐消沉,每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最后一事无成的默默死去。第二个人变得聪明了起来,凡事都会动脑筋想一想,他成为了一个智慧的人,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个人变得顽强坚毅,为了报兵败之仇,他每天勤奋的习武,最后和第二个人一起打败了曾让他们失败的国度。

三个人,看到同样的一件事,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面对一件事,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就是因为我们看待它的角度不同啊!用积极、正确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会让你得到一定的感悟,而消极、错误的角度只会埋葬你本身的优点,最后甚至会把你也埋葬了。所以说,如何选择角度也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角度的选择方面,有很多的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例如当时的心情,周围人对你的态度,甚至只是一个突然的想法,同样是关于孔融让梨这一经典的故事,在大人心中,标准的答案就是孔融的懂事,在孩子眼里就有不同的答案,例如有些孩子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孔融太含蓄,不懂得好东西应该追求。让一个中考落榜生看一幅名为《朝阳》的画,也许不告诉他画名,他看到的就是落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原因就是自身的心情以及环境对角度的判断,仅此而已。

对孔融让梨的看法范文第2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获得情感体验,并将真情实感诉诸文字具体表达出来,最终达到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点评,促进表达;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欲望;引导真情体验,提高叙述的生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谦让、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态度;通过习作,努力实现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交际功能。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创设情景,学生能真实的表达感情;重点点评,使表达趋于细致。教学过程

一、接轨生活,让学生感知

1.播放课件,小明过生日收礼物时的情景。

(1)说说小明收到什么礼物。最喜欢哪件礼物。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收到过哪些礼物,其中自己最喜欢哪件礼物。

[说明]从学生最熟悉的过生日收礼物时的情景入手,引发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画面链接真实,激发学生产生共鸣。表达真实感受,通过别人收礼物的情景,讲述自己的故事,感受到收到礼物时的那种幸福之感。

二、还原生活,让学生感受

导语: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幸福时刻,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经常涌现。老师也非常喜欢看到同学们收到礼物时幸福的样子。所以,今天,老师也准备给大家送上一件礼物。老师手中有漂亮的彩纸和普通的自纸,不知大家喜欢哪种?发下来时,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注:教师准备的礼物只能发给2/3的同学)

1.分发礼物,让学生按照座位从前往后传下去。

2.让学生举起手中的礼物,并指导学生观察同学们手中的礼物。(这时教室里的同学们发现:坐在最前面的同学基本上拿到彩纸(开心);坐在中间的同学基本上拿到白纸(无所谓);坐在最后的同学基本上两手空空(失望)。

3.交流分发礼物后的心情:分别请每种情况的同学1~2个说说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

开心的:我今天真是太幸运了!我一直以自己的个子矮而自卑,今天我终于知道个子矮也有好处――我坐在前面的位置,我先挑到老师送给我们的礼物。瞧,这是一张多么漂亮的彩纸呀,上面还带着香味呢!这香味直往我的鼻子里钻,真是心旷神怡呀!(说完他得意地向后面的同学扬了扬手中的礼物)

无所谓的:今天我收到了老师送给我的礼物――张白纸。他虽然没有前面同学拿的彩纸好,但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老师送的礼物。

失望的:上课了,老师说要送我们礼物,我心里可高兴了,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从来没有老师送给我礼物。我多么希望能得到老师手中的那张彩纸呀!但我知道希望不大,谁叫我坐在最后。结果不出我所料,我是两手空空也!这真是一位不公平的老师,我可不喜欢他(最后一句声音很小)。

点拨反馈,随机指导:把的心情说得有条理,较具体

板书:开心……无所谓……失望……

[说明]从分发礼物到谈礼物,教师抓住孩子在收到不同礼物时的不同心情这一可遇不可求、转瞬即逝的火花.让孩子在平等交流的氛围中。互相沟通,引发群体思维碰撞,达到共识、共进。这时教师是一个积极的旁观者,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给予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

三、提炼生活,让学生感悟

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老师感到很不好意思,因为老师的疏忽让同学们没有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让同学们觉得不公平。不过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人,相信大家认识他之后一定会对手中的礼物有新的看法。

1.播放《孔融让梨》,说孔融。

2.联系孔融,谈感受。

3.书写感受、交流评价。

抓住你的想法,马上写下来。(学生写1O分钟)选两份。评价重点:叙述是否清晰;是否有真情。(叙述具体有序的,详细评改;于平凡中见真情的,朗读一下;文采出众的,语言有个性的,亮化一下;格式有突破的,点一点)

[说明]在思维被激发。写作欲望被激发的前提下,提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尽情地抒写。重视“现场指导”,根据学生写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实例可分析的点化指导。将指导落到实处。同时重视学生现场作文亮点的高度亮化,既是作文成就感的激发,也进行了对作文的指导。

四、提升生活,让学生感动

1.今天的礼物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事?

2.看着手中礼物有什么感想?

生l:面对手中的礼物,它是多么的漂亮,而我是多么的丑陋!因为在它的面前我的自私被暴露在阳光下……

生2:……我的心能平静吗?我问自己。不能。因为我太自私了,刚才还在为不能拿到一张带有香味的纸而愤愤不平呢!当我拿着礼物面对着7岁就懂得谦让的孔融,一种惭愧感油然而生。

生3:我感谢我的个子,没有让我的自私在大众面前“亮相”。但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我知道我自己是怎么想的。今天,老师又一次让我认识了孔融,认识了自己……

3.今天我们谈了这么多,你知道我们围绕什么谈吗?(命题:板书、礼物)

4.布置作业:整理片段,连接成文。

[说明]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感受世间万物,体验真情实感,获得为人做事的启迪,这是指导学生作文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爱因斯坦说过:“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学生将书本知识遗忘之后,还剩下什么样的素质。”相信这堂课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不会只是暂时的!

对孔融让梨的看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想教育;合作;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面临的问题

1.在思想上没能重视小学语文学习。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教育是无意义的,只是教学的常规任务,各项考试、审核都是没有必要的,和自己的学习、考试几乎无关,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各方面正是因为有了思想教育的存在才更加精彩。同时有的教师也没有做好思想教育准备,总认为自己的教学主要以知识为主,思想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开展工作的时候就很随意,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学生也出现思S定势,认为没有学习思想品质的必要,这就严重阻碍小学语文思想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行、品质等综合能力也就得不到发展。

2.在宣传上没能多样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在各小学经常能看到很多的简报和宣传栏,这些位置虽然有很多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出现,却没有思想教育的专栏。这就说明整个小学语文思想教育在宣传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好,没有扩大宣传力度,这样就会导致语文思想教学感染力度不强。

3.在思想教育形式上流于表面。由于师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不重视,导致整个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没能在大众的心上形成意识,一些教师表面化地进行思想教育。

4.考核、评价要做具体改变。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教学在考核、评价方面还停留在传统时期,没有注重差异化评价和教学,很多考核制度没有对思想道德做要求,教师的评价也没有从实际出发,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思想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课蕴含着很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其中的合作、交际等能力和思想教育是密切相关的,这些也是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的思想越先进,学生日常生活中也就表现得越好,虽然小学生已经有一些模糊的思想观念,但是却没有形成相对应的思想辨别能力和意识,他们对很多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认识停留在表面,思想道德水平普遍不高。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生思想教育的开展迫在眉睫,亟须以教学案例或者生活案例教育小学生。我们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思想,需要客观分析学生的心理,收集并整合不同学生在学习方面、日常生活方面的思想误区和不足。利用在课改时期教材的插画、故事、小寓言等从侧面加以引导,使之敢于发现自己思想上的问题,在与他人的沟通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对小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有助于他们保持刻苦努力的思想意识,这样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当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教师的教学也将变得更加轻松。

三、做好思想教学的做法

在新课改时期,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教师教的知识,也可以升华书本上的死板知识,结合学生生活经历,从各个角度分析教学案例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探索其中的思想道德知识。在合作学习中也就促进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另外,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分析小学生的身心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潜意识,教师在执行教学活动时就要先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帮助他们分好小组,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这个过程中,都能对课堂互动目标和教学案例产生想法,彼此之间做好交流,实现思想教育的目标。比如,在进行《司马光砸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小伙伴和司马光的心理活动,分析为什么他要去砸缸,而其他小朋友却害怕地跑了?当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后,教师通过适当引导和点拨,从而教育学生要勇敢救人,不能逃避责任,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尽责。再如教师在讲与长辈相处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对孔融的做法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关心爱护爷爷奶奶,树立敬老爱老的思想,这种借助教学内容融合思想教育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道德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身心状态,辅以教师才智创设的环境进行思想教育,用课文或者真实案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在教师、学生、教材教辅等综合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借助教学内容融合思想教育的过程,培养小学生刻苦努力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对孔融让梨的看法范文第4篇

摘 要:童年的教育对个人文化品质的形式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学生童年时代形成的文化烙印将影响其终生。小学语文教育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勇挑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担,才能在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中有所作为,只有加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文化传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塑造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使之成为有根有源有底气的世界公民。

 

关键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教学方式;实践活动

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自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所以,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有深远意义的。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工作,对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下面略陈鄙陋,浅谈一下对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看法。

 

1、 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精神文化的发展却没有跟上物质文化发展的速度。特别是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加之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淡化了对孩子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传统文化在新世纪的孩子身上继承的很少。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孔融让梨等优秀品质荡然无存,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踪迹不见,反映出在少年儿童中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同时,由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本土文化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在许多孩子们知道的多是奥特曼、米老鼠,而对于我们中国自己的一些文化故事却鲜有所闻。与日韩孩子们身上浓厚的传统文化气质相比,我们自己孩子身上确实缺乏传统文化的气质。所以说,在这样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受阻,西方文化盛行的状况下,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采取的教学方式

山东省通用的传统文化教科书在教材的编写上非常好。对于如此好的教材,我们教师更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受到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个人认为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启蒙与诵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诵读经典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权威性的著作,在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至关重要的奠基和引导作用,是民族思想的来源,话语的来源甚至是民俗民风的来源,是民族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而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 的法宝,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手段。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就有注重音韵的传统,多数文化经典适合诵读,不仅可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加深记忆、增进理解,更可从中体会到民族特有的文化美感。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典传承悠久、内容丰富,教师应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水平,由简入繁地安排每个年级、班级的诵读内容。如低年级的学生可要求其诵读较简单的《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孝经》、《弟子规》等; 中高年级的可安排其读一些稍长的宋词、《论语》等。在时间安排上可为一周一节或两节课,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诵读过程是培养学生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在诵读中学习,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再结合其它方式引导学生从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可以有效地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抵制不良的精神污染。启蒙与诵读相结合,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学好传统文化这门课。

 

3、 开展多种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

文化不是纯理论性的,不是仅停留在书本中,而是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人们的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要更好的体味文化内蕴,就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体味传统文化内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与哪些人物相关,是否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是否读过屈原的作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布置作文,并以黑板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交流,还可以呤诗词、吃粽子,让学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对文化传承的意义是深远的。

 

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在快乐中,无意识中学习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通过“对对子”、“灯谜”、“诗词朗诵”等形式让学生领略汉语的结构之美、韵律之美、节奏之美。每周开设一节表演课,将传统文化的经典演绎出来,让学生在享受的表演的快乐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地博大精深。

对孔融让梨的看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先进人物 培育 发掘 宣传 合力机制

利用先进人物进行思想教育是我国传统并行之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历史洪流中涌现出无数的先进人物及事例,古代有孔融让梨,体现兄弟友爱、相互谦让,有头悬梁、锥刺股倡导刻苦学习,有二十四孝故事宣扬重视孝道,有铁面无私、公正廉洁的包拯,有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现代有舍生取义的英雄刘胡兰、、,有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张海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有为国争光,荣获第一个世界“五连冠”的中国女排等。从古至今,这些先进人物无一例外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充当正面激励的精神榜样引领时代潮流。

大学生先进人物,是目前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大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某些方面,集中体现出了值得人们学习和效仿的先进思想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代表了我国社会主流文化对青年学生所要求的价值取向,是指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标杆,具有思想引领、行为示范、精神激励的正面榜样教育功能。当代,大学生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榜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范和楷模,对青年学生群体具有积极正向的教育意义。整合当前各种教育资源,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先进人物培养、发掘、宣传教育合力机制,对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先进人物培育、发掘、宣传的理论基础

(一)重要他人理论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米尔斯最先提出了重要他人理论,他认为个体在社会化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形成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某些具体人物的重要影响。这些施加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被称为重要他人,他们并没有特定人群,可能是一个人的亲朋好友,或者老师、同学,也可能是萍水相逢的路人或素不相识的人。大学生先进人物作为同龄人的重要他人,在朝夕相处的共同生活中,以自己先进思想道德和杰出行为,对大学生个人自身发展成长施加了重要的正面影响。

(二)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创立,被广泛运用于学生教育工作中。该理论认为,在个体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强调榜样示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把社会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他认为个体的很多行为都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习得。这些对科学设计、运用大学生先进人物进行榜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整合营销理论

美国营销学教授唐・舒尔茨提出的整合营销理论明确提出消费者导向理念,提倡传播模式要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改变过去的“以传者为中心”的不合理局面。整合营销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广告传播和产品畅销的目的,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调整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合理调配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确立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向消费者输送一致的产品信息,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在消费者心目中快速树立该品牌形象,使产品品牌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先进人物的宣传教育,需要高校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大学生为中心和导向,在他们心目中塑造统一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

(四)教育生态理论

教育生态学跨越教育学、生态学两大学科,是美国教育家哥伦比亚大学院长克雷明创立的。他将教育视为一个复杂、有机、统一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原理研究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揭示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教育生态理论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教育生态系统运行中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教育生态群体、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环境三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大学生先进人物培育、发掘、宣传过程中,要重视各种教育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寻求教育规律,力求使他们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力。

二、大学生先进人物培育、发掘、宣传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5后”,正处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完善的社会阶段,他们的思想和个性既符合青年人的年龄特征,又有独特的一面。“95后”大学生思想大多比较开放,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对事物的看法有独特的思考,既有激情、热情,又盲目、冲动,个性普遍很强。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事物的看法还不成熟,思想认识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网络化自媒体的新时期,大学生既可以更快、更多地通过各种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个人空间等自媒体信息,因此接触到的内容更丰富、复杂、良莠不齐,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对先进人物的选择趋向多元化。部分学生存在功利思想,崇尚名利和物质利益,只推崇学习符合自己价值取向的先进人物,如影视歌星、著名企业家等成功人士,对于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先进人物不太关注。

(二)当前大学生先进人物培育、发掘、宣传存在的问题

对孔融让梨的看法范文第6篇

一、敬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久以来,养儿防老观念在我国社会发展、家庭发展中根深蒂固,这是子女、晚辈对老者的一种情感表达,其传递着感恩、知恩等思想,敬老尊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伴随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敬老文化也得以丰富、发展。我国敬老文化源自于公元前11世纪前,其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等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敬老文化方面贡献最大的要数儒家文化创始者―孔子,其不仅对自己的亲人奉养,更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高尚思想,将对自己父母的爱向其他人、天下父母进行延伸,将尊老敬老的思想更深一步地拓展,逐步演变为一种社会思想,由此得出,我们今天所说的敬老、所传递的孝道,已经不再是一个家庭的人伦道德行为,更是一个具有社会性的广泛行为,对下一代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将其看做是社会责任,并为该责任、行为负责。

二、敬老文化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促进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被首次提出,由实践方面分析,和谐社会构建属于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要求社会方方面面的所有人都贡献自身的一份努力,要求对社会所有层面、团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有效协调,为更多人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但人与人之间存在诸多不同,如生活习性、生活环境、文化素质等,因利益择取点不同,各方之间又存在大量矛盾,尤其是家庭方面,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如何对此类矛盾进行有效处理,是和谐社会构面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此时为理顺情绪、达到矛盾化解的目的,必须将敬老文化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进行有效调节,才能从本质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加以改善,才能最终达到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目的。由此可见,敬老是社会和谐构建的主要因素,对和谐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一)敬老文化能够对家庭关系进行直接调节,能够对家庭和谐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和谐家庭又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前提条件。作为社会的基础单位,家庭间的亲情传递是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关系的桥梁。目前我国家庭数量已经超过的4亿多个,只有在确保具备和谐家庭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国家传统文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核心内容,儒家文化宣扬的是“家和万事兴”,两者都将家庭和谐看做是发展的基础,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敬老文化对于家庭运行是否正常、矛盾能够化解更为重要。主要原因在于敬老、爱老才能让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才能将幸福带给家庭,才能为祖国的未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道德高尚的人才。

(二)敬老文化能够对代际关系进行直接调节,能够对代际关系和谐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和谐的代际关系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构成成分。通常来讲,代沟存于老年人和年轻人已属常态,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在进步,时代不同,人们的生活条件、工作状态、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等产生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在事物、利益等方面,各自看法、价值取向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激化矛盾。正因为这些矛盾的出现,并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敬老文化的宣扬,主要是将老年人积极向上的功能发挥出来,进一步强化养老、敬老的理念,以此对不协调的代际关系进行调整,实现2代人、三代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现阶段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总数已经达到了1.4亿以上,其中11%为大于60岁的老年人。按照大量数据分析,我国老年人口到2025年时将达到2.8亿,与总人口相比,其所占比例将达到20%,其中2500万人为大于80岁的老年人。那么针对这些亿万老年人如何进行养老安排,如何实现养老问题更好地解决,都将是国家、社会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新形势下,要求必须对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关系正确解读及处理,要求必须对敬老传统文化进一步分析及弘扬,这也是和谐社会构建必须面对的问题。

和谐社会构建,要求必须先照顾好老年人。也就是说,如果家庭无法负起这个责任,无法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则说明这个家庭存有矛盾,处于不和谐状态;进而分析如果社会无法照顾好老年人,则无法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现阶段,家庭养老为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这不仅是民族传统思想的传承,更取决于我国基本国情。目前农村为我国老年人口聚集区,所占比例为70%左右,这些老年人通常不具备较高生活保障能力,子女为其老年时期的唯一依靠。这种情况下,对敬老文化大力宣扬,将敬老文化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对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及生活质量提升极为重要,更能够激发年轻人的敬老、爱老热情,更能为代际关系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条件。

(三)敬老文化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其不仅能够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能为社会稳定提供保障。对敬老文化大力弘扬,将其和谐社会粘合剂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能够达到家庭、社会矛盾有效化解的作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具备尊老、敬老的良好道德品质,但总有一些人对于赡养老人、孝敬老人显得极为淡漠,甚至对老打脚踢,恶言相向。这些人严重违反了我国法律条例,违背了中华民族的敬老美德,更与公民应尽义务相脱离,这些不和谐因素的长期存在,不仅会给老人身心健康造成威胁,更对家庭和谐、社会和谐造成极大的阻碍。为此,必须针对此类人群加大敬老宣传力度,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必要时应通过相关部门给予强制性措施,加大惩罚力度,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对孔融让梨的看法范文第7篇

从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来看思想教育应从礼做起,从学礼到明礼再到行礼。一个人只有在幼年时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举止,将来才能在一个物质充裕、精神生活丰富的和谐社会中,塑造自身高贵的品行与综合素质,为社会贡献智慧和才华,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工作,从而幸福一生。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

一、从“坐、立、行”起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虽然每个学生的行为动作都不一样,但是“坐、立、行”的姿势总有个规范。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要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其实,一个人“坐、立、行”的姿态很重要,它不仅反映了人的教养、气质,而且直接影响着别人对这个人的评价与看法。当然,对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二、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培养文明的礼仪。

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这也是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三、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本学期我们二年级的学生将举行入队仪式。当一名少先队员是每一名学生都向往的事情。少先队又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面对全体学生,人人可为,天天可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以他律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这时,给他们树立具体的德育目标,学生都能按目标来要求自己,十分积极踊跃地付诸于行动。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如对于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生一比较,就明白了该怎么做。

四、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要运用“榜样效应”

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就要采用榜样效应影响他们,即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以教师为榜样,以身边的同学为榜样。学生在言行举止中,通过与榜样的对照比较,不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自觉抵制外部诱惑,逐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老师平时在总是的生活中多给予一些榜样,让学生依着去学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文明礼貌好通过各种活动,明理导行,让学生时时处处讲礼仪。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首先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根据小学生评价手册上的内容及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班规,通过壁报、板报的宣传要创设一个讲文明、讲礼貌育人氛围。再通过讲故事、说儿歌加以强化。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学生牢记其内容,用它规范了自己的行为。班级利用班会课,开展一系列活动,带领学生学习礼仪常规,采用故事启迪、行为辨析、漫画比赛等方法,把抽象枯燥的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东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感情上产生共鸣,自觉地接受教育内容。

评一评谁做得最好,谁做得不够好。同学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礼仪教育,并提高了认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在班上还要开展“我与家长共学习礼仪”的活动。家长既能了解学校对其子女在礼仪方面的要求,又能为孩子树立榜样。学生在家长的帮助和督促下每周对照《常规》自评一次,已达到要求的可以得到一颗星,还未做到的,要给自己定下近期努力的目标。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常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能与学校保持一致,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

具体目标是:

1、敬爱父母、尊敬老师。对父母、长辈和老师有礼貌,听从他们的教导。待客、作客懂礼节。

2、遵守学校—日生活常规和课堂纪律,掌握活动、休息、就餐、交通以及家庭、社会等有关场所的规范要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爱学习,知道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上课专心听讲,开动脑筋,积极发言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4、爱劳动,认真做值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做简单的家务活,不挑吃不挑穿。爱护学校的物品,保持环境卫生,爱护花草树木。

另外,为了更具体的实施德育教育,在每一周特此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1、入学后的常规教育。

2、老师我想对您说。

3、礼貌用语大收集。

4、坐、立、行教育。

5、入队前的教育。

6、行为规范三字歌。

7、听故事孔融让梨。

8、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9、尊敬师长。

10、遵守社会公德。

11、一日自省。

12、向不文明告别。

13、游戏中学礼貌。

14、请你来做客。

15、向伟人致敬。

16、欢歌笑语迎元旦。

17、夸夸我的好同学。

18、文明礼貌好儿童。

19、手拉手,向前走。

对孔融让梨的看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三字经》;语言特点;道德伦理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01

一、《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三字经》,全文共一千余字,之所以名为《三字经》,是因为它采用了三字一句的形式,这样的表达既便于诵读又利于记忆。有人曾经这样调侃过“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因为中国的文化底蕴是世界上最深厚的,岂能让别国他帮的荒蛮之人轻易就能掌握呢?”笔者认为说这种话的人大概对中国的文化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读了《三字经》,你便会深有感触,原来我们的老祖宗并非只会满口之乎者也,说一些似懂非懂、难以捉摸的文言文。《三字经》的语言概括能力之强,措辞造句之严谨可以用“前无古人”来形容。如果说唐诗宋词用简短的文字就可以创设出一个个空灵的意境,足以证明中华古代文人才华横溢的话,那么《三字经》在语言组织方面的造诣也是堪称一流的。其次,《三字经》并非随意拿来些文字表意堆砌而成,在语言的韵律、节奏感等艺术性方面,《三字经》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典范。翻开《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心相近,习相远。”你不难发现,《三字经》在韵律上,采用的是三字一顿、隔句押韵的形式,非常具有节奏感,读起来如歌谣一般朗朗上口,听起来如仙乐一般轻松自在,孩子们自然是喜闻乐见,非常利于在民间口耳相传。暂且不说《三字经》的知识性有多强,就它所采用的这种语言表现形式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和成功了。正因为《三字经》在语言上的美学优势,所以在中国古代蒙养教育几乎被忽略不提的时代背景下,《三字经》却依然被世世代代传承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耀眼的奇葩并将流芳百世!

二、《三字经》的道德伦理教育意义

(一)《三字经》的内容丰富多彩

《三字经》虽然全文只不过短短的一千多字,但它包含的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通读《三字经》你可以发现它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几乎涉及到了天文、地理、礼、乐、射、御、书、数等所有学科。例如:“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是关于数学方面的知识;“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讲得是天文知识;“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讲得是地理知识;“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唐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讲得是中国的历史;“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讲得又是关于中国风水五行的相关知识。总而言之,《三字经》囊括了生活中各个领域的的精髓知识,但如若你细细品味,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在《三字经》所涉及到的内容里,谈到最多的其实还是关于人的道德伦理教育。

(二)《三字经》的道德伦理教育内容及其意义

1.《三字经》关于孝、悌的内容及其道德伦理教育意义

“孝、悌”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蒙养教育的经典读物,《三字经》引用了一个简单而又生动的故事来说明,孝是为人儿女必须要具备的德行。“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这个故事是说东汉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父母,为父母暖被窝,这种孝顺长辈的的美德是值得后人学习和效仿的。同时又借用“孔融让梨”的典故让世人知道尊敬和友爱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具备的品德。《三字经》将孝和悌这两种原本严肃的道德品格编写于歌谣似的文字中无非是想让后人们在轻松传诵《三字经》的过程中,不禁意间潜移默化地将孝、悌的品质传承下来,成为后世子孙的精神财富。这样做既达到了道德伦理教育的目的,又寓教于乐脱离了教条式的说教,何乐而不为呢?

2.《三字经》关于三纲五常的教育内容及其道德伦理教育意义

中华民族向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三纲五常的人伦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是根深蒂固的。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和教育集大成者在人伦道德教育上花费的精力更是有目共睹的。读《三字经》你可以深刻感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老祖先们的无限智慧。 通读《三字经》,你可以找到很多关于三纲五常的语句“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意思是说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得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之间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顺相处。“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就是说父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意思是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那么他的臣子就会对君王忠心耿耿了。“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三字经》中关于人伦道德教育的语句还有许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从这些语句我们可以看出,《三字经》虽然主要是作为中国古代蒙养教育的读物而流传人间的,但其人伦教育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即使在当今社会,《三字经》中所提倡的许多为人之道,依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