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一元一次方程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几何画板;待定系数法;过三点;二次函数;图象
在几何画板上先画出某二次函数的图象,然后在抛物线上任意选取三点,并求出该三点的坐标,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反过来,已知任意三点坐标,求过三点的二次函数图象并不能直接得出。并且,在用几何画板中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时,遇到求作过已知三点的二次函数图象,不如已知系数绘制二次函数图象便捷。
实际上,可以根据方程和函数的思想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运用待定系数法构造关于系数的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先求出二次函数的各项系数,然后运用几何画板绘制新函数功能作出所求抛物线即可,具体方法如下:
一、过已知两点的函数
在几何画板中,由于为抛物线的顶点,先用几何画板度量菜单度量出顶点B的横、纵坐标为,然后将代入顶点式得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得:,于是用度量菜单计算的值记为,接下来利用图表菜单下绘制新函数(Ctrl+G),按带参数函数的绘制方法绘制二次函数的图象。
二、过已知的函数
该类型中,显然是抛物线与轴的两交点,于是运用抛物线的交点式,先用几何画板度量菜单度量出交点点A、B的横、纵坐标为,然后将代入交点式得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得:,于是用度量菜单计算的值记为,接下来利用图表菜单下绘制新函数功能,按带参数函数的绘制方法绘制二次函数的图象。
三、过已知三点的函数
在几何画板中已知任意三点A、B、C,用度量菜单度量出三点的横、纵坐标分别为:,根据函数、方程的思想,由于二次函数经过已知三点,现将三点坐标依次代入解析式,得,然后解关于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得:,接下来利用度量菜单计算出的值分别为,最后利用图表菜单下绘制新函数(Ctrl+G),按带参数函数的绘制方法依次选择2+*+,得二次函数的图象。
[关键词] 特征;初中数学;微课教学
要践行微课教学行为,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必须把微课和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相结合,分析数学课堂下的微课开设的基本特征. 基于本人在学习和开设微课的过程中的收获,可以把初中数学微课特征总结成以下两点.
1. 三个区别. 基于对微课的理解,每个教师首先要会区别三点:①区分于常态课堂,微课是和常态课完全不一样的,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目标达成方式等,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②区分于视频课,很多教师非常容易把微课和视频课联系在一起,认为微课和视频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录像的时间变短一点. 其实不然,视频课其实是常态课的缩影,简化了学生参与思考和训练的过程,而教师必要的演示、板书、甚至模拟的师生交流也是存在的,有时也可以是常态课全程录制,而微课是与之完全不同的. ③区分于网学课. 网学课起始于本世纪初,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学习、训练、交流的机会,这种网学课的主要呈现过程和常态课是非常相似的,不同于常态课的是呈现形式不一样,其他基本相同,比如在网学课的过程中,学生是可以通过在线训练反馈给老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在线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困点等;而微课并不具有这些特点,他的呈现形式类似于网学课,而呈现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却是不一样的. 因此,认识微课,我们要摒弃以上三种课型的教学形式和呈现形式.
2. 两个突出. 要深入认识微课,我们要知道微课在传递知识与技能过程中的主体特征,可以用两个突出来认知. 第一突出解决一个问题,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呈现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在这个时间内,教师通过PPT和语言、演示的形式突出解决符合学生实际问题和提升环节的一个问题. 第二突出一种策略,由于微课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呈现为主,缺少教师在现场教学过程中获取学生生成的情况,因此,在微课录制前,教师需要对我们需要突破的内容进行充分的预设和精心准备,可以通过录制前的实践来获取学生实际存在的思维难点和拐点,并充分准备好相应的问题的突破和突破策略,用教师的语言、PPT、演示的教学专业智慧在短短的5~10分钟内突破相关问题.
在了解好微课特征以后,我们就要进一步认识对数学微课课题的选择、制作、拍摄、剪辑等系列过程.
第一、确定内容. 微课的呈现时间和呈现形式决定着微课的内容与众不同,就初中数学的微课课题选择,我们要确定以下几个注意点.
1. 选定合适的主题,因为一节微课一般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所以内容要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重点或难点,从而提升微课的价值,也可以是常态课中一个重点或难点的突破. 比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最终的目的让学生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时我们的微课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确定突破方向. 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们开始确定突破策略. 仍然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为例,应用的过程中一般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解方程;另一个就是结合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过程,总结出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这时我们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在这两个环节中,哪个环节更加薄弱一些. 比如基础一般的学生群体,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列一元一次方程和解方程中,通过微课中的例子,让学生会列会解方程. 而对于基础较扎实,理解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方法和步骤的总结上,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学会分析和归纳.
3. 锁定突破策略. 针对问题,我们要呈现一系列的突破策略,比如在苏科版《圆周角定理》的第一课的微课教学过程中,笔者把重点锁定为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因此,如何在十分钟内把这个重点策略进行突破就是我们要确定的内容,比如通过下面的问题链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1:一条弧对着几个圆周角?一条弧对着几个圆心角?问题2:圆心角和圆周角之间的关系有几种情况?问题出现以后,通过如图1的Flas来分别移动A点和C点,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1和2.
第二、课件制作. 微课的PPT与实际课堂中的PPT略有不同,因为在常态课的课堂呈现中,PPT是一个辅助工具,PPT还要配合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过程,而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呈现给学生的只有两样东西,那就是教师的语言和PPT. 因此,在PPT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要起到一个演示、提醒、板书的逐步呈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结合教师的语言和PPT的呈现过程,感知其中的知识增进过程. 比如我们制作微课《函数综合题》的过程中,我们分别呈现了如图2所示的甲、乙、丙三幅PPT,这三幅PPT随着教师语言而依次呈现,并有一定的停顿性. 除此之外,PPT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部分细节,比如PPT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悬念性,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再比如整体颜色不要太多太复杂,不要因为颜色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重字体、图片、空白之间的分配要均匀,一般字体占50%,图片占20%,空白占30%,总体给人以美观、匀称的感觉.
第三、微课的拍摄. 最终的拍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一步的操作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 区分微课和视频,从拍摄的角度可以简单理解成微课只需要PPT,不需要学生和黑板,而视频课是常态课的录制或剪辑. 如下图3和图4,图3就是一节视频课,而图4只存在PPT的呈现,它才是微课. 所以,拍摄的对象应该是PPT,而不是所有参与教与学的群体.
2. 录音和录像同步. 为了达到较好的微课呈现效果,在拍摄的过程中,录音和录像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采集音源和光源的效果,并让声音和视频同步. 并且注意,一旦抛出一个问题,我们要适当停顿,让参与微课学习的学生有适当的思考,这个停顿类似于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留白,但是停顿时间不能长,本身微课时间才十分钟,这个停顿只作提醒思考之意. 而且为了提升录制的效果,我们在录制时把电脑分辨率调整至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那样效果更好.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数学;应用;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1502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日趋成熟,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毋庸置疑,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益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下面笔者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探究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
一、存在问题
1.喧宾夺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把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最大化,会片面地追求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频率,导致多媒体
在课堂教学中
的应用过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似乎成了多媒体的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的演示者,学生成为多媒体的观看者.学生的数学思维被禁锢了,教师的教学艺术被冰封了.由此可见,喧宾夺主是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华而不实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过分追求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频率的同时严重忽视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效,导致多媒体的应用在
课堂教学中华而不实、收效甚微.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成为“走过场”的一种形式.多媒体课件貌似成为课堂
教W不可或缺的部分,实则是课堂教学的“累赘”.华而不实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不能为课堂教学带来成效,反而会“拖累”课堂教学.
3.时机不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因为不能够有效把握多媒体的应用时机,导致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时机不准,进而影响多媒体作用的全面发挥.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时机不准,不仅不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效,而且严重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二、应对策略
1.主次分明
针对多媒体应用过于频繁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中务必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学情,适量地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一些通过使用多媒体能够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环节,坚决使用;对于一些既可以使用多媒体,也可以不使用多媒体的环节,酌情使用;对于一些使用多媒体毫无成效的环节,坚决不用.教师要杜绝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泛滥成灾”.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方程史话”.而对于“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这部分内容,教师直接撇开了多媒体,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向学生清晰展现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步骤与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切实提升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率,有效杜绝了多媒体
应用时“喧宾夺主”“泛滥成灾”的问题,使多媒体成为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助推器”.
2.提升实效
针对多媒体使用质量不高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中必须要对需要使用多媒体的环节进行全面思考、精心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高质量地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全面、细致地考虑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各个方面,切实提升了多媒体的应用效率,有效杜绝了多媒体流于形式的现象.仍然以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这些课件中的解题过程对于学生来说,犹如走马观花,很难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相反,如果教师能把这些解题过程板书到黑板上,不仅能为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还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来看,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解题的过程是流于形式的.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高质量地应用多媒体,切实提升多媒体的应用实效,有效解决多媒体应用时华而不实、流于形式的问题.
3.把握时机
针对多媒体应用时机不准的问题,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中一定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种情况进行充分预设.通过教师充分地预设,适宜地选择应用多媒体的时机,让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出现“恰逢其时”.
例如,在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时,学生对“平移”的概念理解产生了困难,就在这时,教师应用多媒体让学生目睹了平移的动态过程.教师在课前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熟练运用Flas软件制作了一些图形平移的动画视频.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动画,清晰地感知了图形平移的整个过程.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动态的平移过程透彻地理解了“平移”的概念.此时此刻,应用多媒体课件是恰逢其时的.
信息技术的首要功效便是能够让知识的呈现更为直观,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到更多且更为复杂的几何知识,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数形结合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在很多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们都会面临一些难题,尤其是很多立体图形以及图形的变化无法清晰地得以呈现,这会给学生的理解过程带来一定的障碍。引入信息技术后,则能够轻松地化解这些问题,使知识都更为直观地得以呈现。如通过事先做好的课件,教师能够将许多立体图形以及图形的空间变化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并且引导他们更好地展开知识的探究与实践,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无疑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立体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几何图形、轴对称图形时感觉最困难的是让学生如何把数形的概念结合起来。这些内容的教学往往需要教师事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将各种角、边、图形的中心、高度等标示出来给学生看。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这些图形的类型太多样,需要标示的内容也过于繁杂,进而形成了非常大的工作量。不仅如此,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概念非常多,如果单纯地借助口头讲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会不够深入。信息技术的利用则能够很好地化解这类问题,教师只需借助多媒体,便能够清晰直观地将这些图形及其变化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过程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教学空间。
二、有助于交互式学习
探究式教学往往需要学生之间间有充分的交流沟通,需要学生借助更多有效的交互式学习来增进对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一些核心概念以及有相互联系的内容不仅是课程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交互式学习的良好素材。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些内容往往不容易很有效地展开交互式学习,学生对这些核心知识的掌握还是不够牢固。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些缺陷,很多数学学习软件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交互式学习,让学生的交流探究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概念性、逻辑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中,教师通常感到困惑的是怎样用最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比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式、勾股定律、平方根、一次函数等内容时,它们的概念性太强,而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感性思维为主,让他们理解这些比较抽象、逻辑性又很强的内容很难。如果他们经过反复学习还是难以理解或者记错概念,学生心理上就会受到挫折而失去探究的兴趣。信息技术的出现则能够为这些内容的交互式学习提供良好的辅助,很多好的数学学习软件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指导,能够让大家有针对性地展开对特定问题的探究。这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能够让探究式学习收获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项目学习模式 初中 数学 活动课 建构
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想要更好的进行活动课的教学过程构建,教师可以以项目学习的模式为基础来更好的展开活动课的教学设计。项目学习模式首先能够让学生的活动课内容有明确限定,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也非常明确,这将会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展开相关的学习探究。教师要合理的设计活动课的教学过程,让项目学习模式更好的辅助活动的有效教学。
一、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项目
教师可以灵活的创设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置多样化的学习项目,这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教师在进行活动课的设置时要注重展开对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首先,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这对数学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创设鼓励学生动手探究的学习活动,活动的形式也可以有变化。复杂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则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并且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良好吸收。这才是基于项目学习模式下活动课应当发挥的教学功效。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的活动形式来活跃学生思维。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用3根火柴拼接1个三角形,随后让学生思考继续拼接下去2个、3个、5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学生立即参与操作,最后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拼接到第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学生经过这样的操作过程,不仅激发了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给大家创设一些激发思维的数学活动,例如,可以让学生学会家庭生活记账,收入为正,支出为负,收集整理数据,利用表格记录汇报。这将会很好的加强学生对正负数在生活应用数学方面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基于项目学习设置的数学活动课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也能够很好的展开对于学生能力的锻炼,是对于数学教学的良好促进。
二、鼓励学生探究的活动项目
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数学活动课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要有意识的展开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良好锻炼。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鼓励学生探究的活动项目,这同样是深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出发点。教师可以结合知识内容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思考探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来,尤其是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阻碍时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好的引导与启发,进而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好的进行。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深化,大家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入,知识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数学活动课中的月历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给学生们创设如下探究活动:在某月的月历中,以3×3见方的方框中9个数字之和与方框中心数有何关系。学生立刻就这个问题积极讨论起来,不少学生都能够发现其中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思考问题:不改变方框大小,将方框移动几个位置,试一试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对任何一个月都成立吗?学生立刻分组拿出自己的月历,大家积极展开合作探索,随后将得到的结果进行归纳与汇报,经过学生的努力后问题最终也得以解答。这样的活动项目不仅能够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这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身边实例,让学生去质疑、探索,使学生真正理解、认识课堂上教学的核心内容。
三、丰富活动项目教学形式
想要让基于项目学习模式下的数学活动课教学有更好的成效,教师应当有意识的丰富活动项目的教学形式,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一方面,教师可以灵活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给课堂教学带来的辅助功效,这不仅能够让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这也可以让很多教学过程更加清晰有条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一些有意思的数学小实验。这种方法不仅深受学生们喜爱,大家在动手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学习也会更加投入。这才是高效的数学活动课教学应当有的展开模式。
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践探索问题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大家用一根质地均匀的小木杆和一些等重小物体做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给学生们展示整个实验过程:在木杆中间处栓绳吊起,两端悬挂小重物,记录并观察平衡情况,第二步左右两边再加一重物,一起向右移动,直至平衡,观察记录,第三步仅左边加小重物,然后移动,记录支点到重物处的距离,观察平衡情况。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运用,以动画的形式移动小重物,直观形象地把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不仅如此,这也深化了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认知,这对于知识教学将会是很好的辅助。
【参考文献】
[1] 闫凤珍. 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高效课堂;备好导学案;学生展示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笔者深深知道农村的教育环境不是太好。而初中数学的平均分只有七八十分,或者更低,笔者认为,这不是学生的错,学生开始时就是白纸,在白纸上写什么,就是教师的事了。要改善当前农村的教育环境,笔者认为,改善课堂环境是重中之重,课改是必须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农村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观亟待转变,建设一支适应现代生态暨高效课堂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对数学课堂改革的一些思考,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备好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保证
好的导学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问题情境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真实基础,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
问题情境的设计,多数教师都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但是,在听一节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的教学时,问题情境是: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成本是多少元?5分钟过去了,没一个学生能回答。显然,情境是生活了,但情境太脱离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不懂题目的意思,虽然这道题是课本上习题中的题,但是问题情境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成本、利润、打几折这些商业语言,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肯定使课堂低效。所以,情境问题的创设,首先要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还要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才好。
2. 例题设计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
现在提倡多媒体教学是好事,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课堂容量最大化……但是本人认为再好的东西也要用得恰到好处,否则会适得其反。例如有一教学片断:在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的问题1中,教师带领学生读完题目,就用多媒体投影了长方体容器的立体图,学生很容易理解,看起来效果很好,但是学生没经历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思维明显没有得到锻炼,这样的设计,就降低了例题的应用价值了。
3. 例题的变式设计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好问题与找蘑菇类似,它们都成堆地生长的,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
七年级课本上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学校需要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师徒两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要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要6天,问两人合作需要几天完成?教师给出个变式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完成需要4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6小时,两人合作需要几小时完成?学生很快完成了,教师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这看似很好,但只是把“师徒”变成“甲乙”,与原题没有区别,学生虽然非常熟悉,做得很快并正确,没有新鲜感和挑战性。变式题应有一定的难度,才能让学生跃跃欲试,想展现自己。因此,好的变式题一定要有丰富的内涵、开阔的境界,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通过变式题的完成,思维更开阔,方法更优化。
4. 配备练习要有梯度,能提升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练习要配备同步练习,要能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从而了解他们的错误信息,让学生及时地订正,真正做到培优辅差。
配备同步练习要有梯度,能达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题应是基本的,就是知识点单一的、可模仿的;第二层次的题应是具有拓展性质的习题,使学生通过做习题能把掌握的新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使知识系统化;第三层次的题难度要增加,灵活度要加大,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不要超纲,使学生技能得到发展,智力得到开拓,思维得到启迪。这样的练习,能让生生都得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高效。
5. 多媒体教学应是课堂的配角,起点缀课堂的目的,不该成为课堂的主角
农村中学由于条件有限,多媒体配备不齐,很多教师想用,条件也不具备。而且就是有多媒体,教师也不应该让多媒体成为课堂的主角,喧宾夺主的控制课堂。
有一位教师的公开课的课件,用他自己的话说,做课件至少要10个小时以上,课件的设置从情境导入到新课知识,再到课堂例题、练习小结,面面俱到,连课堂的精彩之处都设计好了掌声。在这节课上,教师点击鼠标毫无差错,学生配合得也很“完美”……可是学生疲于跟着教师的节奏,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有浑水摸鱼的嫌疑,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所以多媒体要适当地使用,应成为教学辅助的有力工具,而不是操控整个课堂。
二、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是高效课堂的唯一途径
数学教学应看重过程。数学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书库,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该是课堂的指挥棒。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展示他们的交流成果。让学生展示,他们自己之间容易理解,讲解语速也比老师慢,适合基础差的学生跟上,同时讲解的学生思维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学习上的问题很快被解决,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极易形成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换位思考;交流
在社会不断发展、事物优胜劣汰的大环境下,初中的教育制度、形式和内容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改革才能顺应时展潮流。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身,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实施教学。特别是数学,逻辑性强,难度较高,所以教师要与学生进行频繁互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对课堂实施创新改造
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枯燥的课堂也许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但对于本来就学习兴趣不足、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如果课堂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么他们的兴趣和成绩只能越来越低。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对课堂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改造,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前准备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视频,在课堂上适度地播放,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在课堂讲授数学知识点后,在多媒体设备上显示数学的练习题,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只要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讲述了自己的思路,教师就会给予小奖品进行奖励。例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教师在课件上显示的题目是:请问当x等于多少时,会大于x-?学生就可以开始在草稿纸上运算,然后举手来解答这个问题。凡是举手回答了问题的学生都会得到奖励,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因为答案是否正确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其中,认真地进行思考和解答,而且教师在听完学生的答案和思路后,就会进行思路的纠正。这道题目的关键在于列方程和通分,难度并不大,考查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锻炼了他们课堂发言的自信和胆量,还能让他们对刚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二、与学生进行身份互换
课堂提问固然是互动的一种良好方式,但还不能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身份互换,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小教师,对课题进行解读、思考,通过授课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课题,如不等式的应用、立体图形的认识、一次函数等,这些课题都是较为简单的,适合让学生进行研究。学生可以自愿申请做“小老师”,也可以教师进行抽点,确定好人选之后,教师与该名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一起来探讨如何来讲授课题。例如,学生选择的课题是立体图形的认识,由于这个课题的趣味性较强,也能有助于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教师就要要求“小老师”搜集关于立体图形的有趣视频和题目,如空间视错觉、圆的生活应用等,鼓励“小老师”在课堂上加入互动环节。“小老师”在制作课件、准备课题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难点也应该积极地询问教师,只有做好与教师的沟通,把课堂上的教学思路告诉教师,才能更好地保证课堂质量,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在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讲课时,教师要在台下认真地聆听并观察学生的听讲和参与互动的情况,并在课后与“小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是否接受这种方式的实践以及“小老师”的教学心得。通过课后学生的反馈,教师不仅能与学生加深交流、增进感情,还能联想到今后在自己课堂上应该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课堂实践,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改革,更能促进他们对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成立若干个数学学习小组,这样就便于开展多样化的数学课堂活动,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的学习空间。数学小组成立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一起解答数学问题,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来进行比拼等。例如,讲授完关于一次函数的知识点后,为了让学生对一次函数图象进行巩固,教师可以举行一个小比赛。比赛规则是教师会在课件上显示出题目,各小组进行举手抢答,最先举手的三个小组会获得答题的权利,其他小组就只能观战。例如,题目1是:直线y=5x-8不经过第几象限?这时获得答题权的三组就要分别派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函数图象,小组的其他成员就要在座位上解答出答案,最先画好图并解答正确的小组获胜。题目1的k是5,5>0,而b是-8,-8
通过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会在课堂上收获到交流学习的乐趣,也会互帮互助,提升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其实,初中课堂上互动和创新的办法还有很多,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观点。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
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违背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也难以真正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就要与时俱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动机充分地激发出来,从而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是目前颇受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恰当而合理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与情绪都会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从而为高效教学的实现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一节的内容时,我就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学生看到窗外的风景,有的学生就说出了“树的倒影、房子”等,受到这个启发,其他的学生也都纷纷地说出了“马路、风筝、桥”等。然后我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具有对称性质的美丽的建筑物,如故宫、天坛等,这些景物既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于是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地与我进行互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问题,使课堂教学开展得十分顺利,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二、鼓励合作,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是目前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渗透这种思维,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与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的内容时,我就为学生出示了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共有35个头,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由于学生之前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大部分的学生在解这道题时都是采用了分析的方法,将鸡的数量设成x,兔的数量表示成(35-x),然后再列方程求解。在学生的探究热情十分高涨时,我引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内容,并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为学生讲解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学生看到这么简便的分析方式,他们都渴望学习这些知识,于是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下,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资源,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对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的内容时,我便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功效。首先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了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让学生观察思考,说一说这两条数轴有什么关系。在引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概念后,我便在课件上将坐标原点与坐标轴用红色加粗的线重点呈现出来,引起学生注意。然后我随机地说出几个坐标,并让学生说出这个坐标所在的大概位置,在学生说出之后,我便利用多媒体及时地画出来。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重点,通过加深视觉体验而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多元评价,内化知识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将近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而中肯的评价,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将其内化,并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指明接下来的改进方向。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采取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针,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也要注意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性格特点以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用相应的评价方式。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要多以“继续努力、不要骄傲”等口吻进行教育;对于学成绩中等的学习,教师要以“继续加油,有什么不懂的及时提问,争取下次做得更好”等带有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就要多给予心理上的信任,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更好”,从而起到鼓励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总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建构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是目前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采用更为恰当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继海.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