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母爱记叙文

母爱记叙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母爱记叙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母爱记叙文范文第1篇

记叙文作为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在中考作文考查中有着很高的出镜率。下面我们以08年广东省中考作文为例,谈谈考场记叙文写作中的常见失误及提升技巧。

常见误区

误区一:内容空洞,无具体事件病文片段:

脚步

在人生当中的脚步有快有慢。

小时候我们学走路是一步一步学,就像学习一步一步慢慢学习。在我们脚步的带领下,我们由小学到中学,但我们的路还远,还有很多的脚步才能走完我们的人生。

我们在初三阶段是很辛苦的。

我们这几天在战场作战,打完仗我就过了这个初三。不知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在这几年里我留下了不少的脚步。漫长而美好的初三我们过完了。

分析:作文语言唆,内容空洞、笼统,没有一件完整、具体的事。作者说“漫长而美好的初三我们过完了”,但综观全文,并没有一件事叙述和描写初三生活,读者并不知道“漫长”和“美好”体现在何处。误区二:内容空泛,无细节描写

病文片段:

父亲的脚步声

从小,我就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个爱好,就是喜欢在宁静的环境中听父亲的脚步声。父亲的脚步声很沉,很稳重,不急也不慢。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听到父亲的脚步声总给我一种很安稳的感觉。

小时候父亲经常出差,一去就是十几天。我上了初中以后也很少回家,因此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更少了,这时就异常地想念父亲和他的脚步声。

沉沉的脚步声一下一下地震撼着我的心,父亲说得对,他也是脚踏实地地工作才能经营起他的事业和家庭。他以他自己的做法教育着我。如果不是他的脚踏实地,恐怕就没有他现在的工作和这个幸福的家了吧。

父亲的脚步声依然那么沉,那么使我感到安稳,而他的工作和家庭依然被他脚踏实地的态度经营得那么成功与幸福。我这个昔日飘飘然的中学生,也日渐沉稳下来,努力学习着。

我有一个特别的爱好依然没有变,就是听父亲的脚步声,它使我感到十分安稳。

分析:本文缺少了作文的加分点之一――细节描写。文章的题目是“父亲的脚步声”,文中却没有对“父亲的脚步声”作细致到位的刻画描写,只是“很沉,很稳重”,如能在这方面“浓墨重彩”一下,就更能突现作者对父亲脚步声的真实感觉,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此外,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够细致,只是寥寥几笔,如能适当增加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就会更丰满,从而能更柯力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备考技法

技法一:学会讲故事

什么是故事?凡是有情节、有头有尾的事皆称故事。写记叙文,首先要学会完整而具体地叙写一件事,有起因、过程和结局。同学们在考场上写记叙文时,不妨假想…个倾诉对象来给他讲自己心中的故事。

母爱记叙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作文 素材 技巧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分数的不断提高使少数民族学生产生了压力,许多学生对作文复习感到茫然,不知从哪里入手,甚至产生畏惧。其实,中考作文命题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多角度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考作文其实是可以提前准备的,掌握好方法,就能拿到高分。

一、认真积累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选题面狭窄,材料单一,用词单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平时阅读量不足,知识面窄,导致写作时才无话可说。基于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积累写作素材,把名言佳句摘录下来。只有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初中生的作文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我们积累写作素材也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在复习时可以抽出一段时间,翻一翻家庭的老照片,回忆整理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生活故事,写成片段;也可以整理初中三年的日记、作文练笔等,回忆自己在学校生活中和老师、同学之间的精彩故事,写成片段文章;还可以浏览新闻类的报纸杂志,关注时事新闻,积累富有时代气息的写作素材。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多准备一点,写作时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二、熟练掌握写记叙文的技巧

中考作文一般要求写400个字左右的记叙文,老师在辅导过程中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记叙文的技巧。

首先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要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涉及人物;第四要素是事情的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第五要素是事情的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事情的结果:交代好结局。文章要具体,主题才突出。

记叙文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与事件背景;反映的道理(主题);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

中考辅导阶段,每位考生至少要写五篇以上的练习作文,在写作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

三、把握作文三要素

(一)凤头(文章开头漂亮,语言优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如在作文辅导过程中,有个考生的《心愿》一文是这样开头的:“这个心愿在我的心里已经埋藏的很久。”只一句话便进入正题,可谓开门见山,干净利索。又如有个考生的《谦虚与骄傲》一文是这样开头的:“我国著名政治家曾经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有自知之明,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现。一个人只有谦虚,才会让别人尊重。”引用了名人名言,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二)猪肚(有丰富的主题)

中考考试说明要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这里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就是文章需要表达的主题。中学生的生活平平淡淡,学生作文就要从平淡的生活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如有的考生通过记叙自己雨天为妈妈送伞的经过,“开掘”出“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突出了回报父母关爱之情的主题。又如在《用心情去倾听》一文中,记叙了通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与小男孩汤米感人的交往过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成长的感情,再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人间真情。

(三)豹尾(文章结尾用力)

“编筐编箩,重在收口”,文章也是这样,有了引人的开头,充实的主体,还要有精彩的结尾,才能给人完美的印象。

如有个考生在《节约粮食》一文中引用古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这篇文章添了画龙点睛之笔。

母爱记叙文范文第3篇

喜欢凝望着你削铅笔的样子,那时的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孩子。昏黄的灯光下,拉开书包,海绵宝宝坐在笔袋上对我微笑。把铅笔一股脑儿地全倒出来,我自豪地说:“看,妈妈,铅笔又写不好了。”你走过来,拍拍我的小脑袋:“行,妈妈帮你削。”坐在小板凳上,仰望着你削铅笔的样子。你削得那么仔细,几缕发丝从眼前垂落,暖色的灯光下,折射出点点光晕,那么温婉动人,俨然是个侧身坐在花池边播撒花瓣的天使。你的手那么细腻灵巧,削出来的铅花我总当成贡品一般。你慈爱地抚摸着我的头,细心帮我理好有些零乱的头发。这份温暖便成了那些细细长长的笔尖,在与母亲的视线交融后,一次一次地将母爱刻进心底最深处。

从笔袋里小心翼翼地拿出铅笔的那一刻,我自然又成了同学羡慕的对象:“哇!你的铅笔真漂亮!”“真好耶!我妈妈就从不给我削铅笔。”铅笔在平白的纸面上来回滑动,心里装满鼓胀胀的自豪与幸福。只记得,刚学会写铅笔字的时候,写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让我一生铭记的五个大字――“妈妈,我爱你”!

时光静静流淌,妈妈脸上的光彩也早已不在。提起钢笔的那一刹那,光从那金属做的笔尖反射到我眼里,刺骨的冷。笔尖上少了那份温暖,似乎再也不会有人记得那些早已被遗忘在角落里的铅笔。可我还记得,并且越来越深刻地怀念着它。于是,我拼命地寻找能容纳铅笔的地方。直到走进画室的那一刻,静静的,淡淡的,心灵突然变得温暖而宁静,仿佛又想到暖黄色灯光下的那一次仰望。于是,我爱上了绘画。满画室都只有铅笔芯的淡香,没有浮华,没有喧嚣,这个世界就在笔尖与纸面的碰触中变得格外宁静,心也交融其中,情也交融其中。

从未有过其他书写工具可以代替铅笔带给我的感觉,就像我们之间溢满芬芳的幸福,什么也不能取代。

暖暖的夕阳洒落在画板上,最后一声笔落纸面,画中的女子幸福、慈爱地笑着。画旁模糊地印出一行小字:

母爱深深深几许,渐行渐远渐无穷。

【亮点品味】

本文选取母亲削铅笔这一特定细节来表现母亲的温婉,选材新颖且韵味独特。写人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几缕发丝从眼前垂落”等句子让人物栩栩如生;记叙要注意细节描写,“你慈爱地抚着我的头,细心地帮我理好有些零乱的头发”等句中的动词使用让人物活灵活现。最难得的是作者对母亲那一份温婉与慈爱的理解与珍惜,让人感动,也促人思索。

【老师说】

母爱记叙文范文第4篇

一般地说,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或有关文章体裁,或暗示作文中心、感情,或框定了选材范围,或明确了填词拟题的要求。首先,要根据语言标志准确定位作文的文体,很多半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带有文体倾向,如《我的一次经历》应该是叙事性的记叙文,《,我最亲的人》(父亲、母亲、老师等)应该是写人的记叙文,《的启示》则适合写议论文。其次,要关注题目中隐含的中心提示,如《生活需要》一题,提示语中“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是情境的提示,而后面的“甜蜜的微笑”、“温馨的话语”才是文章的关键,这正是作文的重心所在,抓住这个重心选材立意,作文就不会偏题。

第三,要注意选词补题的要求,半命题作文一般要提供词语,审题和作文时要注意,如果是要求只能用提供的词语作文,那么你可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如果在提供的词语后面打上省略号或者出现“等等”字样,则暗示你可用提供的词语,也可自选词语。同样是《生活需要》一题,要求“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括号内用不完全例举的方式提供选择指向,我们可以超出题目列举的范围;如果它的要求是“从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我们就不能超出其给定的范围了。填题时要充分考虑和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力求使填好的题目稳妥而恰当。

二、要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半命题作文在调动学生生活储存方面,为同学们作文提供了方便、自由。所以作文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最真实、最有个性的材料,并据此确定自己在题目中要补填的词语或短语。如《我同桌》,如何填充要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磕磕碰碰,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 “同情”等词语。

三、要精心体现运思的新颖独到。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题文相符,让人读后能为之一震。这就需要在填题上进行深加工了。如《我生活在之中》一题,如填“家庭”、“学校”显得直白浅露,流于俗套;如填“亲人”、“友谊”,过于平常,失之平庸;而填“阳光”、“夹缝”,则比喻形象,别具一格。并且,题面的新与俗往往也制约了作文的新与俗。如《的滋味》一题,随便填上“咖啡”等词,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含义,写出《幸福的滋味》、《失败的滋味》、《打工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因此,填好题,运好思,既能体现作者的精巧的心思,也能彰显你的思想的深度,不可忽略。

化大为小

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比如“《告别》”(2006年江苏常州市中考作文题)。实际上。“《告别》”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果我们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这篇文章写起来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泛泛而谈。但是,如果以“《告别自卑》”、“《告别初三》”等这样具体的角度来切入,那么就容易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充实、具体。

1. 易于写作。

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母爱记叙文范文第5篇

一、描写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

记叙文必须有真情实感,当然真情实感离不开典型生动的细节。在具体描写时,可通过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方式强化文章的细节描写。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记叙文中细节的多少与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通过纤毫毕现的细节,才能重现鲜活的生活,才塑造出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记叙文要想成功首先必须重视细节描写。如2008年陕西考生《牵手》:

孩子,你走得好快,妈妈还抱着你三月的温床,妈妈还在不停地为你搓洗已经干净的尿布。妈妈知道你不会再听《小燕子》了,可妈妈怎么还在唱?为什么?

以妈妈的口吻点出三个细节:抱着三月的温床,不停地搓洗已经干净的尿布,还在唱女儿不会听到的歌谣。这三个异常的行为细节真实表现出母亲失去女儿之后的极度悲伤,读来令人落泪。

再如2005年江苏考生《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索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有关妈妈啃西瓜皮的这个细节描写,很能打动人的心弦。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女儿的成长过程。文字质朴,情感真挚,也自然而然地扣紧了题意。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写得也富有新意。

再如下面这段文字:

迷茫的灯光下,一只单薄的幼蛾一头栽在作响的灯塔上,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试图将蛾儿救出来。

就在此时,传来和亲的消息。像春日里的第一声惊雷。在死一般的后宫炸开了。

“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

烈焰吞噬了她粉嫩的外农,却没有压垮她不屈的心灵。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灵发出对生的呼唤,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让她从压迫、死亡中振翅飞出。

昭君震呆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看着她越飞越远,飞出围墙,飞出重重封锁,飞向遥远的自己的天地。

这段文字中,作者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了王昭君在和亲前后的动作及心理流程,解救飞蛾脱离火海的细节,既鲜活可感又寓意深刻,生动传神,让人击节。

二、渲染一幅如在眼前的画面

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渲染出一幅逼真的画面,通过画面感动读者,感动评卷老师。如:

清晨的风吹着,倒也不怎么热,其实并没有我什么活,我只是把整堆的牛粪撒开就行了。我坐在地头看爹犁地,因为爹并没叫我走。随着牛铃声一次次由近到远。又一次次由远到近,天气也越来越热。把一块地犁完是不可能的了,我心里想。果然,在火热的太阳下,那头老牛的汗开始顺着布满一根根凸出的血管的瘦腿往下流,喘气越来越重。走得越来越慢。我抬眼望父亲,他也一脸的汗水,眼望着牛,眼神中分明流露出关爱和感激,这头牛为我家出力已六七年了,但父亲并没有停止吆喝,手中的鞭高高地扬起,不肯放下。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着力描绘了一幅耕作图,非常有震撼力。你瞧,“那头老牛的汗开始顺着布满一根根凸出的血管的瘦腿往下流,喘气越来越重,走得越来越慢”的描写,不禁让人为之动容。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画面描写,才使文章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

三、叙述一件跌宕起伏的事件

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如果能把一件事叙述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那也一定能紧紧攫住改卷老师的心。如江西考生《变脸》:

老张这几年混得还不错。这不,前几天刚升了个科长,这可把他乐坏了,成天是一个笑脸,那俩小眼睛笑起来就成了“一线天”嵌在那张大脸上。

今儿个,局长要来他们科视察。老张早就想好了,无论如何,得给局长一个好印象。这不,一套几百块钱的名牌西装正穿着呢!这人靠衣装马靠鞍,说得还真不错。老张穿上这套衣服吧,真精神了不少。

“小王啊,泡杯茶过来。”小王从前是老张的同事。大家原来在一个等级,相处得倒是不错。可自从这老张升了官以后。对小王哪,还真叫颐指气使,跟使唤丫头似的。小王也没办法,谁叫人家是“科长”呢?小王这杯水刚放在桌上,办公室的门“啪”的一声就开了,不是别人,正是老张他老婆,别看老张平时在科里神气活现的,可怕老婆是出了名的。这不,刚刚还是一副老爷模样,见老婆一来,立马就把放在桌上的脚拿下来。满脸堆笑地跑上前去,问道:“哟!老婆大人今儿个怎么来啦?”“少废话,拿300决钱过来。”“要这么多钱干吗呀?”

老张边问着边从那新西装的口袋里掏钱出来。“上街,买衣服。”老张老婆满脸的不高兴。老张连忙应声道:“好,好,好,买衣服好啊!”说着往手里沾了点唾沫,刚想数钱,老张老婆一把就把老张手上的钱全抢了过来:“干吗呀!小里小气的。”说罢,便扬长而去,老张愣了。

一会儿,接着叹了一口气,又踱回座位。刚想坐下,突然看见地上有一团纸,马上两撇眉毛柠成一团,大喝道:“小王,怎么干事儿的?地上一大团纸,看不见啊,到时候局长看见,你负责还是我负责啊!”

小王赶紧拿了扫把冲过去。这时,门“啪”的一声又开了,来的是隔壁科的科长,从前是老张的上司,现在两人同级了。“老张啊,这科长当得不错啊!”老张赶紧迎上前去,掏出一根烟,大脸上又出现了“一线天”。“好哇!好哇!能当科长好哇,你老张等了多少年才等到这一天呢!”老张的脸色不太好看了。“一线天”不见了,脸红得厉害,嘴角一歪:“你说的是,不还得向你学习吗?”说罢,使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白眼。隔壁科的科长并未察觉,径自说道:“那行,就这样罢,待会儿局长还要过来呢,我先过去了。”老张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科长走了,老张便开始骂骂咧咧,脸上的两块肉猛烈地抽动着,唾沫星子在空中四溅。

这时,门又“啪”的一声开了。老张当时背对着门,刚才又被科长那么一奚落,正在气头上,张嘴就骂:“他妈的谁呀!”转头一看。没把他吓着。俩小眼睛瞪得特圆,嘴微微张着。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局长!

老张回过神后,赶紧扇了自己两个耳刮子,“一线天”又回来了,说道:“哟,局长啊,您瞧您,哎呀,真是的,我这张臭嘴!呸呸呸……小

王,快倒茶。”说罢,便把局长几乎是搀到椅子上。脸上的两块肉挤在一起,像极了战争片中的汉奸。

小王听见咄喝。无奈地跑过去冲茶。此时,办公室的电视上正播放着川剧变脸,小王当时就想了:这老张莫非也学过变脸,他的脸咋也变得这么快呢?

作者紧扣话题,从茫茫人海中选取了“老张”这一生活中常见的谀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脸”来描写,在描写过程中,“老张”的脸变化多端,这使情节曲折生动,摇曳生姿。使“老张”这一形象呼之欲出。这足见考生提炼生活、驾驭语言的能力。情节曲折生动,摇曳生姿,通过“老张”对各色人物的“变脸”的刻画,以小见大。鞭挞了生活中的“变色龙”。

四、抒发一种诚挚感人的真情

记叙文的写作目标之一就是以情动人,如果能让自己在情感化的氛围中写作,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翻花,灵魂在情感的激荡中净化。那么。你的文章一定能成功的。

如2008年山西考生《让世界充满爱》:

我们的爱是你的翅膀,给你穿越风雨的力量。你的微笑是我们的信仰,快乐忧伤有我们和你分享。

――《爱的翅膀》

我只是不自觉地想要唱到这首歌,它的节奏跟随我心跳的节拍,也跟随全世界人民的祈福,像波涛般传送到你们的心里。四川汶川的亲人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当我感应到了那晃动,我开始慌张与恐惧,他们说,这是因为我害怕死亡。我珍爱生命,只是,当我开始慢慢地感受到他们的执著与力量时,才晓得,爱让生命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

他,一位公司的老总。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带着自己的妻子从广州赶赴灾区。他穿着便装,一个人静默地走进救援队伍,他在灾区连续奋战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用自己的双手挖开层层废墟,用自己的爱心救出一个个生命。人们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他说:“我是祖国的儿子,我是灾区人民的亲人。”只是在这一刻,人们透过镜头看到他汗流浃背的身影。所有的人为之感动,这样的一份爱心它来得及时又那么真实,他那真诚的爱心让灰黄的废墟与尘埃一下子黯然失色,我们只看到一个崇高的灵魂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他,是失去了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局长。他连续抗震救灾五天五夜只睡了七个小时,他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坚持救灾。他说:“难过,很悲痛。可是我来不及哭泣。因为还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是啊,很多人来不及哭泣就必须振作,因为爱心在敦促我们。因为爱在感化我们。

他,她,他们,还有我们,在生命与灾难面前,我们只需要一种东西,那就是爱。爱让我们的民族彰显出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爱让我们忍住悲痛重新走向战场!爱让我们驱散了灾难的阴霾重新看到希望之光!爱栽着我们的捐款与物资飞向我们心系着的地方,爱载着我们的期冀与祝福飞驻你们的心房。

母爱记叙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群文阅读;内容选择;为何;何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21-03

【作者简介】陈慧,南京市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南京,210023)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时代在发展,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现在儿童的语文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常规的语文单篇(课文)阅读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我们的语文课程框架、教学内容已经到了必须重构的时候。审视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笔者以为,群文阅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群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为何与何为”常困扰着一线教师。以下就四年级《不一样的爸爸》的群文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为何

1.增加阅读数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阅读教学”部分,明确了背诵优秀诗文的篇数和课外阅读的数量标准:1―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6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不少于190万字。阅读量从哪儿来?群文阅读教学是个好途径。相对于常规教学来说,群文阅读教学,是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阅读教学三篇以上的文章,阅读的数量上明显增加。如:笔者以“父爱”为主题,在构建四年级群文阅读课《不一样的爸爸》时,选取了苏教版三下中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人教版五上中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李海生的《爸爸真是不简单》、波・R・汉伯格的《我的爸爸叫焦尼》为阅读材料。一节课中,学生接触了两首诗歌、两篇记叙文和一个绘本。

2.提高阅读速度。

信息时代,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学会快速阅读,便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第二学段要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环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笔者提出了如下的阅读要求:

(1)默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后思考:没有人看见,为什么爸爸坚持让我把鱼放掉?默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思考:当别人都认为没有希望、应该放弃的时候,爸爸为什么坚持?(2)用“――”画出文中父亲的语言,想想两位父亲有什么异同?(3)比一比,两篇文章分别写了怎样的父亲?(4)默读、思考时间为6分钟。

这个板块的教学,有明确提高阅读速度的目标和方法,如用主要问题引领、抓主要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形象,并规定了完成阅读的时间。

3.突出阅读主体。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笔者发现,学生对《我爸爸》这首诗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很感兴趣,便引导他们自主阅读诗歌,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顺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仿照诗中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父亲”。在个性的表达交流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进一步激发,对文本的理解也得以加深。

4.关注阅读方法。

《不一样的爸爸》群文阅读教学中,笔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悟文本内容,发现文本特点,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如:阅读两首诗歌时,学生先比较诗中爸爸的形象,再比较体现爸爸形象的诗句;阅读两篇记叙文时,学生先比较爸爸的语言,然后再比较爸爸的形象;阅读绘本时,学生先比较读绘本与读诗文方法的异同,再比较不同体裁中父亲的形象。最后,学生在这些文本内容的比较中感悟:不一样的爸爸,都有同样的深情和爱。

5.积累语言材料。

“积微者著”,积累,是中国传统求学之法。在《不一样的爸爸》群文阅读教学中,围绕“父爱”主题,让学生阅读诗歌、记叙文和绘本,引导他们熟读精思:“作者分别写出了怎样的爸爸形象?”“写得好在哪里?”“对我有启发吗?”“我也能这样表达吗?”从作品内蕴、结构章法、用词造句等不同角度,体悟语言文字运用的奥妙和规律,促发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言语系统,形成系列化的语言材料。

二、何为

1.确立阅读材料。

“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者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群文阅读材料的选择,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位以及教育理念。

教学中,笔者发现有很多作家和诗人都常常以母爱为题写下很多感人的诗句和文章,可写父亲的却很少,于是想让学生能阅读一组关于父亲的文章,所以,起初笔者确立的主题是“父亲”,于是从网上、图书馆找了很多资料,有故事、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等。但是,笔者比较发现,如朱自清的《背影》、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贾平凹的《酒》、龙应台的《目送》这些作品,篇幅较长,加上描写的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尽管与主题相关,但最终笔者还是舍弃了。

在《不一样的爸爸》的群文阅读材料选择时,笔者确定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选文的标准为:一是让学生觉得好玩;二是有矛盾冲突,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三是能让学生读中有思维的碰撞,有能力的发展;四是在表达上能有迁移的点。

2.选择教学内容。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的确定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因为对语文教学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在单篇文章的精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尚且处于“模模糊糊一大片”的状态,而群文阅读教学,面对一组相关联的多篇文章或整本书,教师更容易雾里看花,或顾此失彼或茫然无措。

在设计《不一样的爸爸》一课时,笔者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组织教学内容:

(1)找准“两线”

一是人文情感线。不一样的爸爸,都有同样的深情和爱。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和李海生的《爸爸真是不简单》,描绘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爸爸。《我爸爸》用幽默的语言把爸爸描写得无所不能,让孩子在心里树立了父亲的伟大形象,最后直抒胸臆:“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永远爱我。”《爸爸真是不简单》以孩子的口吻,塑造了一个辛苦、勤奋的爸爸形象,诗中虽无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洋溢着爸爸对家庭和孩子的爱。《“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讲述了汤姆和爸爸去钓鱼,在父亲的要求下自觉遵守规定把鲈鱼放回湖中的事,塑造了严厉和遵守规则的爸爸形象。《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描绘了在大灾大难面前父亲沉着冷静、恪守诺言、永不放弃的形象。无论哪种形象,都体现着对孩子浓浓的爱意。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会让孩子感受到,离异家庭里的爸爸,对孩子拥有同样的深情和爱。

二是情感表达线。本次的群文阅读教学,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比较”,笔者引导学生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比较中发现:两首诗歌的作者都是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出爸爸的特点,塑造爸爸的形象;两篇记叙文的作者都关注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绘在不同事情面前爸爸的形象;绘本将图画和文字完美地结合,弥补了两者的缺憾,发挥两者的优势,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图画的渲染,表达出浓浓的情感。

(2)抓住“三美”

“三美”即“音美、意美、形美”。音美,指音韵节奏的美,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意美,指文章思想内容的美,能够感动人心,触动人们的内心情感;形美,指语言形式上的美,如语法修辞、句式段落的安排,能让人感到悦目。《不一样的爸爸》一课的教学,笔者紧扣住“三美”,挖掘文本中相关元素,让学生感悟和表现“三美”。

在教学诗歌《我爸爸》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每一节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生1:作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生2:每一节都有“我爸爸真的很棒!”

生3:一句诗就描写了关于爸爸的一件事。

师:对!你们也能模仿着说一说吗?开头用上“我爸爸真的很棒!”

(生模仿交流)

生1:我爸爸真的很棒\他像喜羊羊一样可爱\像熊大一样聪明\在和汽车赛跑中\他轻轻松松得了第一名。

生2:我爸爸真的很棒\他能帮我扎辫子\还能把我的玩具伺候周到\他的头发卷卷的\像包方便面扣在脑门上……

(3)体现“语用”

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这不是它的‘专任’。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务,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因此,笔者在建构本次群文阅读课时,努力想体现“语用”的教学理念,如阅读诗歌时,请学生仿照句式,说说自己的爸爸;阅读两篇记叙文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等表现人物形象的细节,抓住对话中的提示语,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记叙文如何通过语言表现人物形象;阅读绘本时,让学生在阅读文字内容的同时,边看图,边想象,引导他们感受绘本图文互补的表达方法,发展思维能力。这些,都为学生交流、表达提供一个示范、话题、形式和平台。

3.讲究教学方法。

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不一样的爸爸》一课,主要运用了下列方法:

(1)情境中激发兴趣

这里的兴趣包含这样几方面:一是对这个主题感兴趣;二是对提供的阅读材料感兴趣;三是对课外阅读内容的拓展、运用感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学伊始,笔者便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歌曲《爸爸去哪儿》让学生听,引出交流话题:你心目中爸爸的形象;课中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联系生活表达等,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内容,同时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比较中加深理解

人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阅读也是在阅读中学会的。尽管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群文阅读本身倡导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这一点,前面已有介绍,就不再赘述。

(3)实践中掌握方法

母爱记叙文范文第7篇

写好文

——记叙文如何选材

训练目标:

1、通过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家庭、校园、社会、自然中寻找好材料,从生活的点滴中选择材料。

3、变“学得”为“习得”,让学生在“练”中增强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

训练重难点:

掌握一些记叙文选材的方法并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选材能力。

课时建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文章是由材料组成的,没有材料,就等于没有砌墙的泥沙。不少同学怕写作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什么材料可写。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解决材料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那么,文章的材料从哪里来呢?为什么有些同学面对各种命题总能应对自如呢?关键就在于我们平时是否能认真收集积累素材,并且努力掌握写作技巧。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记叙文如何选材。

师:许多同学写到“寻找友情”就是小误会失去朋友,几天或几年后后悔了,又和好了,最后寻到了友情;写到“寻找母爱(父爱)”,就只记得小学的时候,母亲或父亲对我严厉,不疼我,一天夜里,我生病发烧,父亲(母亲)背着我去医院,感动之余我寻到了母爱(父爱)等;写师生情,就是带病给我们上课,深夜加班批改作业之类的材料。选材不准、不实、不新,就会让阅卷老师不理不睬。因此,我们只有走进生活,慧眼识珠,采撷亮点,发掘新意,才能写出具有创意的美文来。

二、什么是选材: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三、作文如何选材:

1、材料要真实。

(1)、来源于真实的生活,(2)、符合真实的生活,(3)、合乎生活的情理,经得住思考的检验。

例:(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来进行写作的;(2)《最后一课》也是作者根据普鲁士军队侵占法国逼迫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人们学习德语为背景来创作的。

训练:1、以“说说咱们班”为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咱们班老师优秀,个个都是教书育人的楷模;咱们班的学生勤奋,人人都是刻苦学习的典型;咱们班班风良好,次次受到学校的表彰。

材料二:咱们班有“族”。“睡仙一族”,每晚挑灯夜战,鏖战“题海”,白天却云里雾里,昏昏欲睡;“神侃一族”,课间“猛侃”,饭后“神侃”,寝室熄灯后“瞎侃”;“追星一族”,将明星贴画贴在课桌上、书本上、笔记本上,对明星的轶闻趣闻津津乐道……“语文一族”,“数学一族”等也各有特点。

理由:第一则材料存在着美化人物、编造故事的毛病,缺乏感染力;第二则材料原汁原味,真实可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

2、材料要具体。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清清楚楚,甚至当时人物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富有个性的特征以及环境氛围都很清楚。(2)材料中包含有具体的思想和情感。

例:《最后一课》发生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人物是“我”、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的人们,事件的起因是普鲁士军队逼迫法国人民学德语,发展是“我”和大家在最后一课中的表现和感受,和结局是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后宣布散学。

训练:2、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修了一条公路,交通更便利了;兴建了一个大型农贸市场,生意更兴隆了;兴建了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

材料二:十年来,我家搬了三次家。第一次搬进“二室一长厅”,极差的居住条件带来了许多的不便;第二次搬进了真正的“二室一厅”,比原来的房子好多了,可时间一长,一连串的问题也相继涌来;第三次爸爸从单位买了“三室一厅”的住房,房子既宽敞又明亮……

理由:第一则材料是较大的事件,往往会因感受不深写得肤浅空洞;第二则材料由于视点集中,容易写出具体的内容和真实的感受。

3、材料要深刻。

(1)

、具有代表性,能深刻地表达中心,揭示主旨。

例:《最后一课》通过一个小孩子对学习法语的转变来表达出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痛苦以及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爱,用小事情来反映重大的爱国主题,以小见大。

训练:3、学生以“生日”为话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送给我梦寐以求的礼物;老师送给我祝福的话语;同学们为我开生日晚会,远方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祝福的短信。我感觉到好温暖好幸福。

材料二:不知从何时起,学校里刮起了一股风——给过生日的同学送礼物。今天是好朋友的生日,我不知怎么办才好。送吧,这个月为给同学送礼物借了好几回钱了;不送吧,又不好意思。我感到很困惑。同学过生日,送礼物既浪费钱财,又耽误学习,这是何苦呢?为什么社会上的“人情风”竟刮到校园里来了呢?

理由:第一则材料表现了亲情、友情、师生情的美好,立意健康,但不够深刻;第二则材料通过一个小事件反映了一个大主题——人情之风不可长,能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4、材料要新颖。

(1)

新鲜(2)独特(3)与众不同。

例:(1)、《最后一课》通过一个小孩子对学习法语的转变来表达出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痛苦以及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爱,用小事情来反映重大的爱国主题,以小见大。(2)、《散步》以一家人的散步来表达尊老爱幼的重大主题,以小见大。《老王》﹑《羚羊木雕》﹑《散步》等等,无不是写平凡人生,小人小事的,但是读起来却十分深入人心。可见“平平淡淡才是真”。

训练:4、学生以“幸福”为话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我不小心摔折了腿,不能去上学,心里十分烦闷。后来很多亲戚轮流来看我,同学们也每天抽时间陪伴我,还给我补课,我感觉到很幸福。

材料二:班主任的晚自习上,大家都在抄黑板上的作业,我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差生,眼睛近视没法抄,于是向前面的同学“借光”,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罚我站在讲台旁边抄,我回到座位上,同桌的难兄难弟一边抄我的,一边说“你真幸福,这么快就抄完了,要是我也被罚上去抄就好了!”看着我第一次抄得这么完整的作业本,听到同桌的羡慕的声音,我的心头涌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满足。

理由:第一则材料属于“你有我有全都有”的陈旧材料,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则材料以幸福写不幸,以乐境写哀情,反映了教师歧视差生的现象,视角独特,吸引人耳目。

四、实战演练场:请以“微笑”为题,文体不限,自由选材,不少于600字。

教师解析:“微笑”这个话题,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了,我们只有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策略,文章才能脱颖而出。有三种方法可以助我们成功:一是选取细小的角度,抓住微笑的瞬间,折射人物的情感。可以以一个微笑的瞬间引出一段美好的回忆,也可以以几个微笑的画面串起一个感人的故事,不管选取何种内容,传神的肖像描写必不可少。我们写作时要让景随情出,情因景生,要运用多种修辞,让笑容变得摇曳多姿,让读者从笑容里窥探到人物的美好性情。二是刻画微笑的感受,记录心灵的波澜。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笑容也会有泪水,有欢乐也会有伤心。我们应该挑选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波澜曲折的情节,写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美的笑容往往是存在于误会解除的那些日子,存在于历经周折后获得成功的那一瞬间,存在于遭遇失败后获得别人理解的那一时刻,这些微笑才美不胜收,让人心生羡慕。三是选取新颖的内容,增添创新的色彩。这些文章往往具有故事性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可以尝试用日记、小故事、童话、戏剧等形式写作。

师引导1:围绕“微笑”我们可以怎样选材呢?

题目:微笑

审题:写“笑”,而且是“微”笑。微笑就是轻微地笑;轻微的笑。

立意:1、谁的微笑

2、怎样的微笑

……

师引导2:立意相同:妈妈的微笑

如何选材?

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妈妈在________________(时候)对____(谁)微笑,这个微笑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小组说一说,和其他同学分享一下,比一比谁的选材更好。

学生可能的答案:妈妈见到孩子懂事脸上呈现的微笑

新生儿出生时妈妈的微笑

妈妈在我考试没考好后安慰与鼓励的微笑

妈妈在我生病时给我勇气的微笑

总结课堂

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得分要诀是:“材料丰富,精当具体”。从这次作文的训练效果来看,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选出真实、典型、新颖的题材,还需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布置作业:请以“微笑”为题,文体不限,自由选材,不少于600字。

(写在作文本上)

六、板书设计:

选材要点:

1、真实。

2、具体。

母爱记叙文范文第8篇

一、读懂材料

学生首先要认真仔细阅读话题作文的材料,从材料中给予的信息去捕捉写作的范围,而有部分学生只注意什么话题,在那里冥思苦想,其实这是舍本逐末,学生甚至可以对材料达到咬文嚼字,这样就能从中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确定自己的立意,选材、列题目等。

二、巧妙拟题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因此,拟好话题作文的题目是写好文章的关键。那么,如何拟好题目呢?

1.保守法。以话题为中心,进行扩展和补充,这是拟题最保守的做法。其优点是不容易离题,同时,它还可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以“勇气”话题为例,我们可以这样拟题:《勇气的作用》《勇气的力量》《勇气,我为你骄傲》等。

2.创新法。学生可以深入细致地研究话题作文的材料后,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不同使用引用或改编的方法,拟出具有新意的标题。(1)巧用歌名歌词。如以感动为话题,拟题目为《都是感动惹的祸》《谁为谁感动》,这些歌名歌词曾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也一定会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2)巧改用诗文名句。如写母爱时,引用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拟题目为《寸草心,三春晖》。(3)巧改广告词。如以“友谊”为话题,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为题。(4)妙用修辞。如以“诚信”为话题,学生巧妙地运用修辞拟题《诚信归家》。把诚信当作人采用话剧形式,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在权力、地位、金钱方面对诚信的态度和认识,深刻地表达出诚信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这一主题。(5)逆向思维,巧设悬念。如《真想做个差生》《多个朋友多堵墙》。

三、确定中心

文章的中心就如一个人的灵魂,有了好的标题,还需要好的主旨。写作中心的确定,第一要有深刻的思想性,写文章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第二,要做到平中见奇,写作的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应该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我们要学会对平常的生活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才能使文章中心的确立不同凡响。第三,要做到化实为虚,深化中心。学生在行文中所用事例都是真实事例,如果就事论事,往往拓展不开思路,或者立意浮在表面。如能化实为虚,在揭示中心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局限,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话题《走进桃花源》,如若实写毫无价值,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她联想成为人类对理想环境的追求,理解为和谐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来,思路得到拓展,立意层次也得到提升。第四,时代性。文章不能脱离时代,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世而作”。第五,立意要新。要跳出常规的思想,采用逆向思维,或许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注重选材

素材是文章内容的主要成分,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文章质量的高低,因此,材料的选择特别重要。在选材时,我们可以从话题中找到契机,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和要求四个方面构成。其中,提示语的作用最为重要,它是对材料的阐述和对话题的引导,是材料与话题的纽带。能够给学生一定的作文思路的提示。如果我们能抓出这个特点,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积极思考,杜绝抄袭、雷同。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积累,或遇事不动脑筋,常借鉴他人的材料,结果张三抄,李四借。这样的材料怎能打动老师。我认为,学生不妨选择一些不起眼的素材,这些看似平常,实则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选材要“新”。即写别人不常写的事,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缺点,或者不光彩的思想,行动。这样的内容有新意,容易受到老师的青睐。如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写一个以环境为话题的作文,大多数学生写环境中的白色垃圾影响了学校的环境,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一个学生,就抓住了垃圾旁的一棵柳树,拟题为《柳树,你怎么了》,柳树在垃圾堆旁见证了无数烟薰火烤,仍能倔强地站在那里,它是在与命运抗争,还是……这位学生就跳出了常规的圈子。

3.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写作文最大的忌讳,是使用自己不熟悉的材料,这样不但不能揭示自己的写作的主旨,还会适得其反,所以学生要学会积累素材,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自己记忆的宝库中撷取,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感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