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季节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季节变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季节性血压变化;应对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常见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 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 高血压包括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超过半数[1]。因此, 掌握它的早期诊断和变化规律, 特别是实适有效地控制治疗, 对患者预后及防止靶器官受损有重大意义。作者多年随访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发现血压除受遗传、民族、饮食、过度肥胖、精神紧张、血脂问题(血甘油三酯LDL-胆固醇增高、HDL-胆固醇降低)因素的影响外, 还受到四季交替气温波动等因素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6~2012年在本科住院后出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按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共96例, 男56例, 女40例;年龄62~75岁;其中, I期高血压35例, II期高血压42例, III期高血压19例。

1. 2 方法 对本组所有患者实行随访观察病情, 患者每周测量血压(用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标准型血压计)2次, 记录血压值。测量血压时, 应是在患者身体、精神相对安静状态下。四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

1.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 x-±s)表示, 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由表1看出老年高血压患者冬季平均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夏季, 差异明显(P

4 应对方法

4. 1 注意观测 在温差大的季节, 增加血压的监测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血压突然变化及相关症状, 如头痛、头晕、心悸、肢体乏力、烦躁, 并给予有效治疗。

4. 2 健康教育 增加患者对于血压受季节影响的认知。利用社区服务, 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 开展专题讲座宣传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控知识。

4. 3 日常干预 积极宣传健康的生活观, 如平衡膳食(限盐是高血压饮食治疗的关键)、戒烟限酒(饮酒越少越好)、减少脂肪摄入(脂肪占总热量比例少于30%)、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心理平衡保持良好乐观心境几乎可以拮抗其他内外所有不利因素使机体免疫能力处于最佳)、适当锻炼、并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做重点宣教。

4. 4 治疗调整 血压会随季节的改变而变化所以高血压患者除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外, 口服降压药应根据血压情况做出及时合理的调整。要注意循序渐进切忌增减过快。主张用药从小剂量开始、推崇长效制剂, 如单一用药效果不佳时及早采用联合治疗。改变用药方案应考虑药物最大疗效所需时间, 防止过于频繁改变治疗方案, 坚持终身服药。如调整方案不当血压波动明显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冬季气温越低血压易增高, 降压药的调整越重要。建议, 可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确保血压正常平稳。注意口服长效药物时不要随便改短效药物, 在夏季前逐步减少计量或给药次数确保血压平稳正常。

参考文献

季节变化范文第2篇

支气管扩张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儿童及青年比较多见。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患者多有童年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而现在,季节交替、天气变化、严重污染等,无一不触发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神经,稍有不慎,症状就开始加重。内忧外患,这些“原罪”导致了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困扰着其健康和生活质量。

病情不可逆

支气管扩张病程多数呈渐进性发展,严重液体的气道逐渐扩大、形成瘢痕和扭曲。支气管壁由于水肿、炎症和新血管者可引起严重呼吸衰竭而死亡。其主要病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支气管扩张也可能是先天发育障碍及遗传因素引起,但较少见。另有约30%支气管扩张患者病因未明,可能与机体遗传、免疫失衡或解剖缺陷等因素有关。

所有上述疾病损伤了宿主气道清除机制和防御功能,使其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易于发生感染和炎症。细菌反复感染可使充满炎性介质和病原菌黏稠形成而变厚。

无法正常排出痰液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支气管扩张患者内忧外患的客观“原罪”自然使得患者被迫“受罚”。简单来说,支气管扩张患者不能正常地把痰液排出体外,而溜留的痰液则会招致细菌繁殖,由此导致支气管反复感染,继而出现伴随的血管扩张,甚至血管破裂导致大咯血,而大咯血堵塞呼吸道又可导致患者窒息而死。如此渐进式循环使得患者每发作一次,病情就加重一次。

如何面对这种病情的进展呢?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

治疗措施

支气管扩张治疗的重要目标就是控制症状以及延缓疾病的进展。支气管扩张通常继发于其他疾病,所以应对原发病及时进行治疗,对合并的鼻窦炎等应进行彻底治疗。

稳定期:在第十二届全国呼吸系统感染学术会议上,霍介明教授深切呼吁支气管扩张患者应该重视疾病稳定期的治疗。

支气管扩张的独特结构,使得痰液排出困难,因此在病情稳定期,能够顺利将痰液排出是减少细菌繁殖、控制感染的必要措施。至简清肺仪利用负压脉动的独特原理,像脉搏一样有规律地向外抽气,能很好地帮助患者排出黏痰,疗效在患者中口碑相传,受益多人。

急性发作期:主要措施是积极控制感染。根据病情,参考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痰培养结果出来前或痰培养为阴性时抗生素可按经验用药:轻症者可选阿莫西林或头孢菌素口服;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可选择口服喹诺酮类;重症患者常需静脉联合用药;如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加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

反复发作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或大咯血、病变范围局限、经药物治疗不易控制、全身情况良好者,可根据病变范围做肺段或肺叶切除术。

预防为主

支气管扩张的预防尤为重要,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需要积极应对。

①预防受凉感冒,感冒常常会诱发支气管扩张感染的发生。所以天冷应及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②如果反复咯脓痰,应坚持使用清肺仪,将黏痰顺利排出,以防卡噎。或者每天进行引流及拍背。排除积痰,能够有效减少继发感染及中毒症状。对痰量较多的患者,要防止痰量过多涌出而发生窒息。

③有咯血时一定要将血液自然咯出,千万不要憋住,因为血液在气管中很快就会凝结成血块,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④进食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且营养丰富的饮食,如蛋、鱼、肉和新鲜蔬菜、瓜果等。忌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⑤缓解期可做呼吸操和适当的全身锻炼。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等,有利于预防发作。

季节变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季节性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18-01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65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已成为社区常见疾病和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关于高血压及心脑血管事件与季节性相关研究已有报道,单独关于农村社区的报道不多,我们总结了资料完整的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78例,观察分析季节性变化及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旨在为农村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的应用及随季节变化的改变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我社区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8例。人选标准:(1)长期在我社区内居住且年龄大于等于65岁的老年人;(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标准(3)身体状况较好,能够坚持每月定时来我社区卫生中心进行测量血压1次,并能够每周在家由家属自测血压3次,每次测量结果详细记录,按医嘱服用降压药,每季度定时来社区卫生中心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排除情况:(1)继发性高血压;(2)心功能Ⅳ级及以下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严重肝功能不全;(3)恶性肿瘤。

1.2方法

1.2.1 临床观察项目及指标:一般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身高、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度、是否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服用降压药的情况。每周由受社区卫生中心培训过的固定家属分别于星期一、三、五的早6点、午12点、晚9点进行相同肢体的血压测量并认真记录测量数据。每月一次来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由专门医师询问并记录病情变化,测量血压并进行体格检查。每个季度的中间月份的中旬来我社区卫生中心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此间发生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不稳定型心交痛、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按每年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1.2.1 血压测量:社区门诊由专门的医师应用统一的购置的符合计量标准的汞血压计,家庭血压测量由经过社区卫生中心培训的患者家属使用社区统一购置符合计量标准的汞血压计并且每季度个人血压计均与社区卫生中心血压计进行校对,误差应<5%。受观察患者在测量血压之前安静休息10min。首诊时测量左、右上臂血压除外外周血管疾病。测量时取坐位,右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同一水平。第一次测量后间隔2分钟重复测1次,认真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动态血压应用美国产GE3000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袖带束于患者右上臂肘窝商2cm处,日间(8:00-19:59)每30min自动测一次,夜间(20:00-8:00)60min测一次,测量完毕后计算机自动分析。观察指标为:24h平均收缩、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连续性资料应用x±S表示,计算资料用频数或构成比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检验,计算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78例高龄高血压患者中男性48例(61.54%),女性30例(38.46%),平均年龄65-85岁,平均(75±3.1)岁。高血压病程平均(21.3±11.4)年,其中高血压3级57例(73.1%),2级20例(25.64%),1级1例(1.28%),危险度分级属极高危级74例(94.87%),高危级3例(3.85%),1例中危级(1.28%).合并冠心病61例(78.21%),脑血管病51例(65.38%),慢性肾功能能不全20例(25.64%),Ⅱ型糖尿病32例(41.03%),心功能Ⅰ级36例(46.15%),Ⅱ级28例(35.89%)Ⅲ级14例(17.95%)服用降压药平均(2.2±1.8)种。

2.2种方法测量的血压值

见表1通过3种方法测量的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高于动态血压值,三种方法的脉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3种方法测的血压值(x±s,mmHg)

注:与24h动态监测结果比较,ap<0.01;1mmHg=0.133kPa

3 血压的季节变化见表2

患者的家庭自测血压、社区门诊测血压和24h动态测血压均显示春季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略低于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夏季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冬季、春季和秋季。冬季的家庭自测血压和社区门诊测的血压值中收缩压明显高于春、夏、秋季,但与春秋季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动态血压值中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春夏季,与秋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心脑血管事件随季节的变化

观察2年间无死亡病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63例次,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57例次,急性心肌梗死2例次,充血性心衰6例次。脑血管事件64例次,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4例次,脑梗死13例次,脑出血3例次。比较见表3。

表3 心脑血管事件相关因素(x±s)

由表中可看出春秋两季心脑血管发生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合并后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心血管的发生率夏季和冬季高于春秋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0.000),冬季略高于夏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68)。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夏季和冬季高于春秋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10),冬季略高于夏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

5 讨论

我国200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1]和2008年中国老年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将老年人群的降压目标定位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本组观察病例中所有患者均按照指南的要求接受正规、系统的降压治疗并定期到社区门诊进行查体检查,血压、血脂等相应指标基本控制在目标水平[3],针对心、脑、肾等并发症及糖尿病、血脂代谢的异常也同时进行了正规的治疗,在2年的随访观察期间心血管事件和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明显呈季节性差异,同时血压也呈季节性波动[4]。

在上个世纪70年代Rose的研究提出了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此后,多个研究结果证实了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室外温度呈负相关,这一现象在血压正常及高血压的成人中均可存在,并随年龄的增加更加明显,其中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在较低的环境中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多,通过增加心率和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增高,内皮依赖性因子和反映动脉僵硬度的脉搏波速率也可能参与了血压在不同温度下的波动。同时,在寒冷的季节血压升高血清胆固醇、C反应蛋白、红细胞、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会不同程度的升高,导致了血液的高粘稠度和高凝状态,促进血栓的形成,因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另外山东高唐地处北温带气候的季节变化明显,老年人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机体针对外界环境的调节能力差,因此,出现血压随季节的变化,心脑血管事件亦随季节发生波动,同时提醒临床医师关注气候变化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高龄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教育患者及家属及时关注不同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及时监测血压和调整药物的用量和治疗方案[5],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005.

[2]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9:641-649.

[3] 陶寿淇,吴锡桂,周北凡,等.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作用特点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5.26:58-61.

[4] 王薇,赵冬,刘静,等.中国35-6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30-734.

季节变化范文第4篇

一、四季的产生

所谓春、夏、秋、冬四季,严格地说只有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才能出现,它们的差异主要是地面接受太阳光能量的多少,接受太阳能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太阳高度角越大,其辐射强度越大,地面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能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小。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就南北来回移动,结果引起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更替。

二、四季的划分

春、夏、秋、冬四季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划分的依据不同,四季的长短、起止时间就不一样。四季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天文四季。这是以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依据划分的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天文四季不甚考虑实际气候的寒暑情况。

2.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为四季之首。这种四季符合天文条件,即当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的三个月是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的三个月是冬季,其余太阳高度角、白昼适中的六个月为春、秋季,但同样与实际差别较大。如二月初立春时并没有多少春意,特别是我国北方,人们还在“北风吹,雪花飘”的严寒中欢度新春佳节;八月正值炎炎酷暑,却为秋季的开始。

3.西方国家的四季。西方国家习惯上以“两分”“两至”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之首。它仍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依据,在时间上比我国传统的四季推迟约一个半月。这种四季在有些地区与我国实际气候基本一致,如春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冰融雪消,万物苏醒,人们才真正感到春降人间。

4.气候统计学四季。按阳历的月份把3―5月定为春季,6―8月定为夏季,9―11月定为秋季,12―2月定为冬季。这种四季比较接近西方国家的四季。

5.候温四季。为了使春夏秋冬四季与“桃花开、蝉始鸣、雁南飞、冰霜凝”等物候现象和谐一致,气象部门以实际气温作为四季划分的依据。

我国古代有5天为1候的规定,“5日谓之候,3候谓之气,6气谓之时,4时谓之岁”。全年72候。现代气象学规定:每候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称为候温,候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低于10℃时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为春、秋季。这种四季的特点是反映草木荣枯,花开果熟,鸟兽繁衍,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受到人们的重视。另外,这种四季在不同气候带或不同地区,乃至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各季的长短与起止时间是大不相同的,有长有短,有早有迟。而且不是到处都有四季,有的地方只有三季,两季,甚至一季,也不一定都用春、夏、秋、冬来表示。

三、四季的地理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带(赤道雨林气候带)。受赤道低压槽控制,该地盛行赤道气团,全年皆夏,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8℃左右,年降水量大都超过2000毫米,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萨瓦纳气候带。受赤道低压槽和信风交替控制,该地干湿季节明显交替。以北半球为例,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5月―10月,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

3.热带季风气候带。受赤道低压槽控制,加上海陆热力因子的影响,该地风向季变明显,一年分成旱雨两季。每年6―9月,夏季风(西南季风)来临,形成高温多雨的雨季;10月到第二年5月,冬季风(东北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减少,形成旱季。

4.南极洲。由于纬度高、地势高等原因,该地气候酷寒,冰川广布。一年中有长时期的极夜受不到太阳光照射,气温极低;到了极昼期间,虽然日照时间很长,但太阳高度角小,其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实际上是全年长冬。

5.北冰洋地区。该地由于纬度高,全年严寒,皆为冬季。

6.温带。该地四季分明,一年中春暖,夏暑,秋凉,冬寒,相当分明,但由于温带跨纬度多,从低纬到高纬,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大,四季长短亦有不同,从低纬的夏长冬短逐渐过渡到高纬的冬长夏短。

四、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季节

1.根据洋流判断。有些洋流特别是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受定向风的季节变化,而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海水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根据风向判断。有些风向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无论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还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季节性都很强。

东亚季风,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南亚季风,夏季――西南季风,冬季――东北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季风也很明显,夏季(1月)――西北季风,冬季(7月)――东南季风。

3.根据植物景观判断。有些自然带特别是萨瓦纳带景观季节变化很明显,夏季雨量充沛,花草茂盛,充满生机;冬季干燥,草木枯黄。

4.根据动物迁徙判断。随着植被的季节变化,有些动物发生迁徙,以寻找食物或相适应的生存环境,如热带草原中长颈鹿、斑马等都随季节性迁移。

5.根据渔汛判断。舟山渔场的渔汛冬夏不同,夏季墨渔汛,冬季带渔汛。

6.根据等温线的弯曲判断。在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弯曲,说明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是冬季;大陆等温线向北(高纬)弯曲,说明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为夏季。海洋上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反。

7.根据雪线高低判断。气温的季节不同,引起高山永久雪线高低的变化。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雪线升高;冬季气温低,雪线低。这样可以用雪线高低来判断季节的变风。

8.根据北斗星斗柄指向判断。随着地球公转,北斗星(大熊星座)绕着北斗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斗柄的指向也就随季节发生变化,根据斗柄的指向可判断季节,我国古代就有“斗柄指东,天下皆春”之说。

9.根据气压中心判断。由于海陆热力的差异,有些气压带被切断,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高压被热低压切断,副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为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上为亚速尔高压;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使之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为阿留申低压,北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

五、其他要点

季节变化范文第5篇

在生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下,水产养殖池塘中的溶解氧体现出不均匀特点。例如,在风向作用下,浮生植物在上风处的数量明显低于下风处的数量,所以在池塘中浮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上风处溶氧量低于下风处溶氧量。在夜间时,下风处浮游植物较多,所以在池塘中浮游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上风处的溶氧量显著高于下风处溶氧量。同时,风力大小对水产养殖池塘上风处和下风处溶氧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1]。此外,由于清晨时分的鱼类主要在下风处进行活动,所以在进行水产养殖时,养殖场需要注重在清晨观察池塘中鱼类的活动。由于清晨是一天中内池塘溶氧量最低时,此时检测时若发现水中的溶氧量在5mg/L以内,养殖场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开启增氧机,以便增加池塘溶氧量。

2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垂直变化与调控措施

如果水产养殖场采用深水养殖的模式,受光照强度方面的影响,池塘溶氧量会呈现垂直变化的规律。例如,白天池塘上层受到光照强度比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比较强,池塘上层溶氧量比较高,而池塘下层受到光照强度比较弱,并且上下水层之间存在热阻力,使池塘下层溶氧量相对较低,尤其是夏季时上下水层的温差较大,底层水几乎不存在溶氧量。为在夏季增加水产养殖池塘中的溶氧量,养殖场需要做好池塘中上下水层间的对流工作,以增加下层水中溶氧量。例如,养殖场可以在晴天中午池塘上层溶氧饱和的情况时,开启增氧机,使池水上下层对流以实现对池塘增氧的目的。

3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昼夜变化与调控措施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池塘中浮游植物多为人工培养,所以养殖场需要检测池塘的pH值,为浮游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白天时浮游植物生长旺盛,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增加池塘上层水中的溶氧量;晚上时浮游植物生长减慢,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会消耗池塘上层水中的溶氧量,所以池塘水的pH值检测需要分为早晚2次进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代表性与可靠性[2]。为保证将池塘水进行充分混合,养殖场需要采用增氧机向池塘进行增氧,并且利用微生物制剂保持水中浮游植物的平衡。同时,考虑到夜晚时池塘水温下降比较快,池塘会因此出现密度流,中下层的溶氧逐渐得到补充,上层的溶氧量则逐渐减少,在05:00左右,池塘上层水的溶氧量降至最低,上下层的溶氧基本保持平衡,整个池塘水中溶氧量的条件最差,所以,此时养殖场需要对池塘中不同水层溶氧量进行分层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对不同水层采取针对性的增氧措施。例如,施加增氧剂或者底质改良剂等,以增加整个池塘的溶氧量,改善池塘的溶氧环境。

4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季节变化与调控措施

季节变化对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季节的影响也不相同,调控措施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养殖场需要依据季节特点对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3]。例如,夏秋季节时,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对水产生物的生长繁殖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此时池塘中出现氧气不足问题,则其原因为季节变化使得池塘潜在耗氧能力增加,所以养殖场需要对池塘的pH值与溶解氧的含量进行测定,以便根据检测结果对池塘溶解氧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应对因季节变化而使池塘溶解氧出现骤变的问题。同时,由于池塘中鱼类的排泄物会在池塘底部不断地累积,使池塘下层溶氧量迅速下降,池塘底部淤泥中与水中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会因为缺氧而受到抑制,所以养殖场需要利用增氧剂、改良剂与消毒剂等,增加池塘溶氧量和将池塘下层水中的还原物质进行氧化,以确保池塘溶氧量可以满足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要求。

5水差养殖池塘中溶氧量日变化与调控措施

在夏秋时节,水产养殖池塘中的溶氧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当池塘水中的溶氧超过饱和状态时,则称为氧盈状态;当池塘水中的溶氧不足,无法达到饱和状态时,则称为氧债状态。水产养殖池塘中溶氧量的日变化在氧盈和氧债方面的规律也比较显著,例如,在晴天上午时,池塘的上层水中溶氧量相对较高,其氧盈为最大值,主要原因是此时池塘的上下水层在热分层情况下难以进行对流,池塘中上层溶氧无法对下层进行补充,导致池塘下层出现缺氧问题,处于氧债状态,进而限制了池塘下层水中生物的生长与繁殖[4]。为解决这一问题,养殖场既要增加池塘的溶氧量,又需要改善氧溶解的条件,保持池塘溶氧与耗氧的平衡。例如,养殖场可以在白天时用氧盈层补偿氧债层,减少池塘夜间的耗氧量,并且保持池塘pH值的稳定,确保池塘菌相与藻相的平衡。

6结语

季节变化范文第6篇

河流流量的影响因素具体有哪些1、河流补给(气知候:降水量多少);

2、地形(平原、盆地);

3、流域面积大小;

4、支流多少;

5、蒸发量的大小;

季节变化范文第7篇

秦岭淮河是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在植被方面,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在河流水文方面,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来源:文章屋网 )

季节变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湖州市;酸雨;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 X5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129-03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Tendency of Acid Rain in the City of Huzhou

Hu Jingbo

(Weather Bureau of Huzhou City,Huzhou 313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ata of acid rain observation from August 2015 to January 2008 by Huzhou Weather Station,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cipitation pH,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rainwater,monthly precipitation,seasonally precipitation,yearly precipitation and continuing precipitation on the ph values of acid rain in the city of Huzhou. The result shows that during 2008-2014,there is an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appearance of acid rain and its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showed a wavelike decrease.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environmental observation,the decrease in the occurrence of acid rain is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 In addition,with the data of the first eight months in 2015,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finds that precipitation ph value has a tendency from weakly acidic to alkalinity.

Key words:Huzhou City;Acid rain;Changing tendency

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会吸收并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从而形成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的危害,并且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例如,2014年李明明等进行了山西省酸雨分析研究[1],洪纲等对石家庄市酸雨污染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2],王若男等对2007-2013年丹东地区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3]。

湖州市位于东经119°14′~120°29′、北纬30°22′~31°11′,处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冬半年盛行西北风,夏半年盛行东南风,3月和9月是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以东北和东风为主。本文所统计分析数据为湖州国家基本气象站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酸雨观测数据。湖州国家基本气象站从2008年开始,依据《酸雨观测业务规范》[4]开始进行酸雨观测,日降水量大于1.0mm均进行观测。本文考虑到2015年只有8个月的数据,所以统计分析变化趋势只选取整年数据,即2008-2014年7a的数据。在该统计时段内,湖州站共进行了749次观测,观测内容包括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以及风向风速、天气现象等天气要素。本站在中国气象局每年进行的酸雨考核中成绩稳定,观测数据真实可靠。

1 统计结果分析

1.1 酸雨年变化情况 按照中国定义酸雨区的标准,一般认为年均降水pH值高于5.65,酸雨频率在0~20%为非酸雨区;pH值在5.30~5.60,酸雨频率在10%~40%为轻酸雨区。由表1可知,在过去的7a中,酸雨频率波动下降,按照统计结果划分,湖州地区已从轻度酸雨区变为非酸雨区,而湖州地区降水年平均电导率的变化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总体较稳定。

表1 酸雨年变化统计

[年份\&降水日数

(d)\&酸雨日数(d)\&酸雨频率(%)\&平均

pH值\&平均

电导率值\&2008\&100\&57\&57.00\&5.60 \&73.1\&2009\&106\&53\&50.00\&5.52 \&69.5\&2010\&116\&53\&45.69\&5.71 \&55.9\&2011\&93\&29\&31.18\&6.24 \&72.1\&2012\&122\&76\&62.30\&5.38 \&56.9\&2013\&95\&44\&46.32\&5.84 \&65.8\&2014\&117\&23\&19.66\&6.35 \&62.7\&]

1.2 酸雨月变化情况 由表2可知,2008-2014年湖州市每个月均有酸雨出现的记录,其中2、3月出现酸雨的次数较高,分别占酸雨出现总次数的16.72%和15.52%;7月份和11月份出现酸雨的次数较低,占酸雨出现总次数的比例均为4.18%。

表2 酸雨月变化统计

[月份\&2008(次)\&2009

(次)\&2010

(次)\&2011

(次)\&2012

(次)\&2013

(次)\&2014

(次)\&频率

(%)\&1\&5\&2\&2\&3\&8\&3\&0\&6.87\&2\&3\&13\&9\&2\&13\&14\&2\&16.72\&3\&6\&10\&9\&2\&17\&8\&0\&15.52\&4\&4\&4\&3\&3\&5\&4\&2\&7.46\&5\&4\&2\&4\&2\&8\&6\&3\&8.66\&6\&9\&1\&3\&4\&5\&5\&3\&8.96\&7\&2\&2\&3\&0\&0\&1\&6\&4.18\&8\&5\&6\&3\&5\&1\&1\&6\&8.06\&9\&6\&4\&6\&2\&4\&2\&1\&7.46\&10\&6\&2\&7\&5\&1\&0\&0\&6.27\&11\&5\&3\&1\&0\&5\&0\&0\&4.18\&12\&2\&4\&3\&1\&9\&0\&0\&5.67\&]

另外,关于每个月内的酸雨pH进行的平均统计结果如表3,从图3可以看出,12月份酸雨的平均酸度最强,7月份最弱。

表3 酸雨强度月变化统计(次数)

[月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平均\&1\&5.06\&4.75\&4.37\&5.00\&5.13\&4.78\&\&4.85\&2\&4.67\&4.22\&4.44\&4.75\&4.53\&4.37\&4.85\&4.55\&3\&4.71\&4.24\&4.16\&4.76\&4.45\&4.55\&\&4.48\&4\&5.10\&4.39\&4.93\&4.82\&4.80\&4.74\&5.25\&4.86\&5\&4.48\&5.55\&5.15\&5.51\&4.66\&4.84\&5.09\&5.04\&6\&4.71\&5.51\&4.72\&5.08\&5.12\&4.64\&5.07\&4.98\&7\&4.71\&4.45\&5.34\&\&\&5.53\&5.35\&5.08\&8\&4.60\&4.50\&4.94\&4.53\&5.46\&5.50\&5.13\&4.95\&9\&4.57\&5.11\&4.61\&4.95\&4.54\&4.51\&5.31\&4.80\&10\&4.80\&4.61\&4.48\&4.60\&4.47\&\&\&4.59\&11\&4.65\&4.74\&5.25\&\&4.73\&\&\&4.84\&12\&3.57\&3.95\&4.91\&4.55\&4.56\&\&\&4.31\&]

1.3 酸雨季节变化情况 由表4可知,相对于月变化来说,湖州市酸雨季节变化更加明显,冬季和春季酸雨出现频率较高,分别达到29.25%,31.64%。造成季节性差异明显的原因可能是风向的变化,湖州属于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的风大多是从海上吹向陆地,因此酸雨的可能性变小,酸性浓度较低,冬春两季的风大多来自内陆,夹带着酸性污染物较多,造成了酸雨偏多的情况。

表4 酸雨季节变化统计

[季节\&2008

(次)\&2009

(次)\&2010

(次)\&2011

(次)\&2012

(次)\&2013

(次)

\&2014

(次)\&所占比例

(%)\&冬季\&10\&19\&14\&6\&30\&17\&2\&29.25\&春季\&14\&16\&16\&7\&30\&18\&5\&31.64\&夏季\&16\&9\&9\&9\&6\&7\&15\&21.19\&秋季\&17\&9\&14\&7\&10\&2\&1\&17.91\&]

1.4 连续降水对pH的影响 从现有资料中找出连续降水日数超过4d的降水过程,分为夏半年(4~9月)和冬半年(10月至次年3月)2段时间分析pH值的连续变化,发现冬半年和夏半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图1、图2)。

图1 冬半年连续降水pH变化趋势

图2 冬半年连续降水pH变化趋势

冬半年的连续降水开始阶段pH值几乎都是下降的,主要原因为风向是偏北风,将内陆地区的酸性颗粒带到该地区并随着雨水下降。在连续降水3~4d后,pH值有上升趋势,此时前期随风而来的酸性颗粒已经大多随着雨水降落到地面,雨水的酸性减小。若降水仍在持续,在之后的降水中,pH值又有下降趋势,笔者认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原因是连续降水导致土壤中的酸性粒子进入大气中,湖州地区本身就是酸性土壤,从而导致降水的pH值有下降趋势。 (下转134页)

(上接130页)

夏半年的连续降水开始阶段pH值几乎都是上升的,主要原因为风向是偏南风,有利于酸性粒子的扩散,加上随风而来的碱性粒子,造成pH值的上升。在连续降水3~4d后,pH值有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连续降水导致土壤中的酸性粒子进入大气中,导致降水的pH值有下降趋势。降水过程的末期pH值仍然有小的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平稳的。

1.5 pH值大于7.0的降水日数变化趋势分析 从年平均pH值来分析,湖州地区降水的pH值在过去几年内是波动下降的,但pH值大于7的天数在过去几年中逐年增多,2013年有23d,2014年有24d,2015年前8个月数据中出现了57d,处于明显增多的趋势。

2 结论与讨论

2.1 湖州近年来酸雨情况明显好转,正从轻酸雨区向非酸雨区转化 这与日益优化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今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节能减排,控制污染成效显著。酸雨频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酸雨酸性也越来越弱。

2.2 酸雨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与当地的盛行风向和地理位置有关 湖州东部地势平坦,靠近海洋,有利于污染物扩散,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天然阻碍污染物,加之从北方吹来的空气中夹带着大量的酸性颗粒,容易在本地区上空聚集,造成酸雨的下落。由于风向季节变化明显,本地区酸雨日数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3 pH值大于7.0的降水日数变化应引起重视 pH值大于7.0的降水称之为碱雨,虽然碱雨造成的危害没有酸雨大,但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湖州地区土壤大多为酸性土壤,理论上不应该有很多的碱雨日数,但近年来的数据显示碱雨日数正逐渐增多。造成碱雨最大的可能性是碱性污染物被排放到空中,溶解进雨水里,从而造成带碱性的湿沉降,对酸性土壤有一定的危害。上述结论没有充足的数据支持,只是从变化趋势中发现了一些征兆,今后应通过后续的研究继续加以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明明.山西省酸雨分析评估系统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2]洪纲,周静博,兰雅莉,等.石家庄市酸雨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河北工业科技,2014,06:547-551.

[3]王若男,马鑫,李美竹,等.2007-2013年丹东地区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11-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