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动物的成语

描写动物的成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描写动物的成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描写动物的成语范文第1篇

ta qing yang liu miao zhun huan huan chun mian sang ye run wu

dao ying fu mo xian yan jian kang can lan gu niang wen nuan bo

luo ben ling jiang bei luo kuang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轮( ) 一辆( ) 一条( ) 一艘 ( ) 一匹( ) 一张 ( )

一片( ) 一朵 ( ) 一把( ) 一扇 ( ) 一杯( ) 一只( )

日( )夜( ) 天( ) 地( ) 英( ) ( ) 战( )气( )现又( )又( ) 又( )又( )

三、照样子写词语

1、描写颜色的词语:碧绿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模拟声音的词语:哗啦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表示动作的词语:跑步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描写春天百花盛开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描写节日热闹景象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将句子写具体

1、孔雀( )地抖动着( )的尾巴。

2、( )的蝴蝶( )翩翩起舞。

3、秋天,( )的盘子对着我们( )地点头。

4、夜晚,( )的星星对着我们( )地眨眼。

5、( )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 )地升起来了。

6、花园里,( )的花儿全都开了。

五、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1、我国 人口 国家 世界上 最多的 是

2、每天 我们 身体 锻炼 坚持 都

3、老师 教师节 献上 那天 我们 鲜花 给一束

4、咬着 小弟弟 甜甜的 淘气的 苹果 大口大口地

5、度过 时光 我们 快乐 一起的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游子吟》是___代诗人_____写的,最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_____的蚕姑娘,脱下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__。

_____的蚕姑娘,脱下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__。

_____的蚕姑娘,脱下___________换上_____________。

3、太阳的本领是_____,风的本领是_______________。使我们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4、沐浴着_________,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_______啊!

5、木兰告别了亲人,___战袍,__骏马,__黄河,___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____中,她为国_________了赫赫__。

6、《春晓》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祖国的春天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不知不觉来到我身旁。

春天在树枝上,嫩芽悄悄地钻出来,把枝条打扮得绿油油的。

春天在花园里。药开了,有红的、粉的、金黄的……五彩缤纷,規美丽啊!最人的是蝴蝶花,像一群展开翅膀的花蝴蝶,在翩翩起舞。

春天在辽阔的田野里 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植的蚕豆和油菜 已经开出白色和金色的小花 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春天到了,祖国处处是春天,我爱祖国的春天。

1、短文有_____个自然段。

2、哪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

3、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自然段加上标点。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扮( ) 偷偷() 五颜六色()

5、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

6、春天还会在什么地方?想像一下,写下来。

八、 写一写

1、动物学校开学了,有许多小动物来上学,请把它们的名字写下来 五个。

描写动物的成语范文第2篇

? 叙事作文

叙事文怎样写:1.首先介绍时间、地点、人物。

2.

3.思想感情。

1切合题意,围绕中心 请注意:如何选事:

2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

1如何叙事:

2

3

? 写人作文

人事不分家,通过事来表达人物的品质

写人作文怎样写:1.描写人物外貌,突出外貌特点。

2.与她/他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她/他独立完成的事情。可主要写一件

事情,也可详写一件事略写一至两件事情(重点在人物上)。

3.她/他对你的印象以及你对他/她的思想感情。

请注意:如何刻画人物:1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2中心思想。

3物写“活”,表现人物性格。

4人物内心活动有助于更深刻的刻画人物形象。

? 写景作文

写景作文怎样写:1.对景物进行描写,突出其特点。

2.进一步细致的描写景物,可运用想象与联想赞美它,也可写与它有

关的故事等。

3.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例如赞美,喜爱,敬仰

等)。

? 状物作文

状物作文怎样写:

1动物:1.

2.习性、生活习惯。

3 .思想感情(喜爱等)

2植物:1.外部特征。

2.生长过程,生长习性。

3.思想感情。

3物品:1.外观描写,抓特征(大小、颜色形状等)

2.他与我之间发生的故事。

3.思想感情。

? 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怎样写:1.看懂图,把握中心。

2.进口画面,合理想象。

3.抓住重点,突出中心。

? 想象类作文 请注意:想象需合理

? 童话寓言类作文 请注意:想象需合理

? 日记

请注意:1.描写时注意时间顺序。

2.

? 读后感

请注意:1.写作紧紧绕观看材料。

2.真情实感。

另:

?

?

?

?

描写动物的成语范文第3篇

一、培养读书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读书有了兴趣,读书才会取得实效性。作为读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读书渴求,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读的书籍。好的书籍就像营养品,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滋润他们的心田。因此,书籍的选择很重要。小学低段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少,他们喜欢绘图版的书籍,并且是充满想象的故事类的书,教师可以选择童话书籍让他们去读。中段的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加之他们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对科幻、漫画类的书籍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选择这类书籍让他们去读。高段的学生由于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们涉猎的内容更广泛,他们对历史故事、探险故事、科幻故事、文学故事等书籍感兴趣,教师可以选择这类书籍让他们去读。

然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去读并且是长期性去读,使他们读后有所收获。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引导方法上和读书要求上应有所不同,读书的形式要多样化。比如我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选择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并且是通俗版本的,这样他们很容易读懂。刚读这本书时,学生的兴趣很高,有的学生一天可以读十个故事左右,少的也可以读五个左右的故事。总之,只要有空,学生就拿着书看,有时看完后还会互相议论几句。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学生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了。这样,学生读书的兴趣被点燃了,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大约半个月左右,大部分学生读完了整本书。于是,在第一月的读书交流课上,我出了一些简单的题让学生说说,結果学生不是张冠李戴就是一筹莫展,只有几个用心读书的学生说出来了。这时,我抓住时机,请这几个学生说说读书的方法,結果他们的方法中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边读边想。我用这种方法教育了学生,也让他们从中知道了好的读书方法。看着他们后悔的样子,我心里明白,学生认识到了自己这样囫囵吞枣似的读书方法仅仅是看个热闹,根本学不到知识。我借这次读书交流课,向他们提出了下个月的读书要求:每个读书小组在这一个月出一份考题,主要是围绕故事进行出题,比如故事中主要人物、故事的发生地、主要的事件、故事的名称等,出题的形式要多样化,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都可以。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仔细去读书,也不失趣味性。

在月末的读书汇报课上,各个小组出的考题令人感到他们是在用心读书了。同时,在活动当中,大家积极回答问题,实效性较好。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这一阶段是在认真读书,并且读进去了。

为了把读书引向深入,我又布置了下阶段的任务:读你喜欢的故事,可以评价故事中的人物,也可以合演故事,或者以说评书的形式来展示等。学生在准备的时候,我也参与进去,给他们一些建议。在本月的读书交流课上,学生的表现让人吃惊,有评价故事中人物的,有合演故事的,有讲故事的等,虽然他们的评、讲、读、演不是多么好,但是学生的潜在能力被激发出来了。我相信,通过长期的锻炼,他们会有所提升的。由于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入读书,所以,展示形式不能要求过高,否则学生就会产生畏难心理,读书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

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读书兴趣非但没有减,而且收效很大。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学生能把《三国演义》读到这种程度就够了。相信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他们会把这部名著读得更深。

二、培养好的读书习惯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因此,在学生的读书兴趣正浓时,我们就要着手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了。以读《三国演义》为例,应这样培养学生:(1)每天自己给自己规定一定量的读书任务,根据自己的实际读书情况而定。(2)读了要作记录,读才能得以体现。比如作简单的批注,圈出精彩的词或句子,或者写写你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半个月我检查一次,并将好的读书笔记作为范例展出,让同学们借鉴。(3)开展班级读书汇报课,一个月至少两次。在汇报课上,每个人都要交流,对于读书效果好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此促进大家向他们学习。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读书的话,就没法与大家交流,这样会显得很尴尬。渐渐地,学生就能静下心来读书了,好的读书习惯也在逐步养成。

三、读与积累、写結合起来,达到读的最高境界

说过:“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该像‘过眼烟云’。”由此可以看出积累的重要性。的确是这样,如果学生读了书,过了眼瘾,过后就忘记了,那么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在读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写作中运用语言。

在引导学生读《成语故事》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每个故事读懂,明白成语的引申意义,然后简单归类记忆。比如把描写风景的归为一类,描写人物的归为一类,含有动物名称的归为一类等。记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出一些趣味题或以成语接龙的形式来记忆等。其次要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说话,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第三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大写作和小练笔中运用。对于运用恰当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带动大家向这些同学学习。比如在写《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习作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描写人物的成语,并且把这些成语展示在小黑板上,再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运用其中的成语。由于有了成语的点缀,学生描写人物的语句生动多了,人物外貌的特点也突出起来了。

在运用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不限制成语的多少,只要学生能把积累的成语运用好,就及时给予肯定。当学生运用成语的习惯养成后,教师就鼓励他们尽量多用。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成语多了起来,大部分成语运用得比较恰当。同时,学生的作文因为有了成语作点缀,会给人一种妙笔生花之感,作文中的文学味也浓了起来。

描写动物的成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就阅读教学提出如下具体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笔者认为,课外阅读不仅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更对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起着深远影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对于四下年级学生来说,随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阅读的需求有所增加,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阅读兴趣也有所拓展。他们不再满足于阅读浅显的童话书、小人书,对于大人阅读的大本书、经典书也饶有兴趣,这时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为此,笔者结合新课程教学,就立足教材文本,引导课外阅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下面以《三顾茅庐》为例,谈谈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立足教材文本,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激发并保持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顾茅庐》时,笔者适时给学生介绍《三国演义》这本经典著作。其中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鲜活的个性深深吸引了孩子们。课后,他们总是三五成群地议论着诸葛亮、曹操、周瑜、张飞等英雄人物,聊着《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三英战吕布》等脍炙人口的故事。看到这样的情景,笔者兴奋不已,这可是引导孩子们阅读《三国演义》的大好契机。考虑到全班孩子的阅读水平,推荐阅读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仅鼓励少数有一定阅读基础和能力的孩子阅读原著。学生们兴趣盎然,没两天功夫,居然人手一本《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二.结合教材选文,泛读三国演义

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可见,引导学生选好课外读品非常重要。《三国演义》之所以成为经典,因为它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近200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在我国已是家喻户晓;描写了诸多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像这样的长篇小说,囫囵吞枣地看,肯定不行,得慢慢看,细细嚼。所以,笔者结合课文《三顾茅庐》的教学,引导学生泛读《三国演义》。

1.找原因。

《三顾茅庐》一文中说:“刘备两次前往容重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抓住这一句话,笔者引导学生从《桃园三结义》开始看,初步感知汉末群雄割据的场面,大概了解董卓、吕布、袁术、曹操、刘备、张飞和关羽等人的故事,重点知道刘备当时所处的环境,从中寻找他三顾茅庐的真正原因。从课文引入,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通过一系列三国故事的阅读,使他们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持续保持对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

2.知后来。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是《三顾茅庐》中,刘备对关羽和张飞说的。为什么刘备会这样说呢?于是引导学生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从“初出茅庐第一功”到“舌战群儒”,从“草船借箭”到“借东风”,从“一气周瑜”到“三气周瑜”,从“智取汉中”“七擒孟获”到“三国统一归晋”,把《三国演义》完整地读下来了,使学生们循着弄清刘备说这句话的真正原因,把《三国演义》泛读了一遍。

这样,紧扣教材选文《三顾茅庐》,引导学生泛读《三国演义》,既找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的原因,又了解了之后发生的诸多事情,为进一步品味人物,了解故事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走进教材描写,品味人物特点

《三顾茅庐》一文,主要描写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对张飞虽只有一句话的描写,但形象地反映了他的鲁莽和冲动。当全班同学泛读完《三国演义》后,笔者做了一项调查:“你们对书中的谁印象最深?”可以选择两个人物。结果如下:全班53人,有27人选张飞,有31人选关羽,有38人选诸葛亮。还有少数学生选吕布、周瑜、曹操的,而选刘备的却寥寥无几。笔者分析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相关,因为四年级学生,往往特别崇拜英雄人物,而诸葛亮是足智多谋,学生认为很聪明,所以对他也很佩服。

笔者结合习作训练: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写出一个人的特点。以学生最感兴趣的三个人物为例,从一个故事,一段细节描写中去感知人物特点。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张飞时,笔者先介绍刘备第一次与张飞相识时的描写:一个黑脸大汉,豹头环眼,满脸又黑又硬的络腮胡子。学生一读,对张飞的形象马上就鲜明起来:黑,豹头环眼,络腮胡子,一看就是直爽、鲁莽、勇敢、仗义的化身。接着,再引导学生细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张飞的故事,让学生们从他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中再次感受张飞的勇武过人,脾气暴躁,粗中有细,重情义。

就这样,通过精读书中的人物描写,不需要老师多说,学生自然就读懂了人物的特点,如关羽重承诺,守信用,对刘备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他勇武异常,“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都突出表现了他的英勇无比,至于刮骨疗毒,更是人尽皆知。又如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殚精竭虑,辅佐刘备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挖掘教材内涵,拓展积累素材

新课标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三国演义》这部经典之作,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含义深刻的成语和意味深长的歇后语都值得四年级的学生好好积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宝库。

1.积累故事。

《三国演义》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可按照主人公分,按照故事情节分,按照故事结局分……如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有: 桃园三结义、斩颜良诛文丑、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等。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兖州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夷陵之战。为促进学生有效积累这些故事,笔者利用课外阅读课和每天的夕会课,让学生们上台声情并茂地讲上一段故事,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交流了阅读感悟,加深了对故事的印象。这样,分门别类的积累,对学生今后阅读《三国演义》的原著也很有好处。

2.积累成语。

《三国演义》这本书文辞优美,语言丰富。鉴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爱好,积累成语是再好不过了。如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鼎足三分、七擒七纵等;与关羽有关的成语: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身在曹营心在汉等;还有望梅止渴、赔了夫人又折兵、割须弃袍、赤膊上阵、大意失荆州等。

3.积累歇后语。

与成语一样,歇后语更是备受学生欢迎。因为它短小、风趣、形象。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让学生诵读《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时,还能回忆故事的大概情节,真是一举两得。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等。

之后,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不仅积累了这些成语和歇后语,在习作中还常常“引经据典”,使文章增色不少。

有了以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探索和实践,为后面立足教材文本,引导课外阅读积累了经验。如学习《祁黄羊》和《公仪休拒收礼物》时,笔者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包公、狄仁杰、管仲等故事;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时,我们一起学习了抗“非典”中的感人事迹;学习第五单元有关动物的文章时,我们一起阅读沈石溪的《我与动物的亲密接触》……一学期下来,学生们的阅读量大增,还背诵了大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的诗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笔者认为,阅读不但让学生变得聪明,更让教师变得智慧,师生在立足教材,有效阅读的行动中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描写动物的成语范文第5篇

请你给下面的字添上一个同样的偏旁,使它们变成另外的字,写在空格内。

二、巧填带“马”的成语。(在空格内填上适当的字,使每一横行成为一个有“马”的成语。)

三、猜物品。

有三个商贩,各带着一批货物,同住在一家旅店里。店老板问:“三位卖的都是些什么货呀?”

三个商贩是这么说的―

甲: 远看像座亭,近看没窗棂,上面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乙: 又圆又扁肚子空,有面镜子在当中,老板用它要低头,揉脸搓手人鞠躬。

丙: 铁打一只船,不推不动弹,开船就起雾,船过水就干。

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他们卖的各是什么物品吗?

四、字母等式。

聪聪写出一个等式谜:jiào-chē+nǚ=娇

然后问军军:“你能写出等号左边的音节所代表的汉字吗?”

军军没有回答,却写出另一个等式谜:lǘ-mǎ+yǔ=扇

然后问聪聪:“你能不能写出我这个等式中音节所代表的汉字?”

聪聪一看军军也懂这类谜语的编法,知道他已猜中自己的谜底,忙点了点头。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回答聪聪和军军的问题吗?

五、趣填动物谚语。

下面的谚语中每句都含有一种动物,小动物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你能帮它们找找吗?

1. ( ) 嘴里吐不出象牙。

2. ( ) 不饮水强按角。

3. ( ) 群里藏不住骆驼。

4. ( ) 子不吃窝边草。

六、猜偏旁连唐诗。

同学们,请你在图中的五个汉字上各填一个四笔画的偏旁部首,使之成为另一个汉字,并且连起来成为一句五言唐诗,然后说出这首诗的作者。想一想,添一添,错了再重来,图的是个乐。

七、趣填年龄别称。

有趣的称呼,如孩童期称总角之年,十三四岁称豆蔻之年,八九十岁称耄耋(mào dié)之年,老人一百岁称期(jī)颐之年。下面这些年龄,你们知道该怎么称呼吗?

1.二十岁称 ( ) 之年 2.三十岁称 ( ) 之年

3.四十岁称 ( ) 之年 4.五十岁称 ( ) 之年

5.六十岁称 ( ) 之年 6.七十岁称 ( ) 之年

八、巧改广告词。

某餐馆的广告词是:“好吃,您告诉大家;不好吃,您告诉我们。”这两句话看似很自信,但仔细想想,这样说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仍旧没有十分的把握。如果稍作改动,改为:“ 。”

那就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自信多了。 (词语不改动。)

九、趣味对联。

1. 从前,有一位学者门前贴有这样一副对联: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莫来道者来。

在这副对联中,闲人是指 ,贤人指 ;

盗者指 ,道者指 。

这副对联的妙处是利用了汉字中 字的特点。

2. 一位私塾先生路过铁匠铺门口时,吟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

书生读书严冬酷夏读春秋

它描绘了书生的读书生活,巧妙地嵌进了“春夏秋冬”四个字。

试着根据对联的特点把描写铁匠生活的下联补充完整:

铁匠打东西

十、日月字谜塔。 (此塔共七层,每一层都是一个字谜,请把谜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描写动物的成语范文第6篇

摘 要:《杨柳清风》是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创作的儿童文学经典。小说主要围绕鼹鼠、河鼠、老獾和蟾蜍展开,讲述了它们曲折的历险故事,颠扑不破的友谊以及温馨动人的生活。在词汇选择上,译者融进口语化十足的叠词、叹词、拟声词等,在句式转换上,以成语、俗语、谚语为支撑,化长句为简单句,句式灵活多变。在修辞手法上,比喻、拟人、排比随处可见。

关键词 :《杨柳清风》 原著 译著 语言特色

《杨柳清风》(The wind of the willows,1908)是肯尼斯?格雷厄姆的代表作,也是英国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小说。故事围绕忠诚天真的鼹鼠、快乐自由的河鼠、智慧善良的老獾和冒失可爱的蟾蜍展开,讲述了它们精彩的历险故事、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萦绕它们的美丽田园生活画卷,形象地展现了动物们之间可靠的友谊以及杨柳清风中弥漫的浓浓温情。《杨柳清风》展现了“自然、共同体、自由共同构筑起一个乌托邦家园,三者相互映照,形成了生命安全的自然屏障、社会屏障和精神屏障。”(罗良功,2006)

《杨柳清风》“是一部充满童趣、妙趣的儿童文学佳作”(舒伟,2011),以其自生动饱满的动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浓厚活泼的生活气息与俏皮易懂的口头语言,赢得了儿童和成人的好评,这让周作人等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对《杨柳清风》的翻译;后来译本原来越多,其中罗良功与刘东霞和译的《杨柳清风》文笔优雅生动,语言处理上十分巧妙。译者在翻译时融进了叠词、叹词、拟声词等,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使之更加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更具中国特色。成语、俗语、谚语的运用,使得小说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无形中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亲切感十足。原文与译著中,比喻、拟人、排比、对偶、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语言更加优美动人。

一、词汇口语化

“信、达、雅”是重要的翻译原则,儿童文学的翻译应该有更为特殊的要求。“儿童文学翻译是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语言,把原作的童趣、童真以及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小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源语儿童读者读原作时那样得到快乐、启发和美的感受”(于素芳,2011)。要想获得与原文一样的教育效果,首先在词汇的选择上应该更强调口语化描述,保持原文的童真童趣,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语,能用简单语言表达的尽量简单化,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词语。趣味性是儿童文学翻译必须注意的,而叠词、叹词,拟声词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小读者的好奇心,想象自己是其中的某个动物,从而获得更深刻的启发。

《杨柳清风》的原著特别注意音律美。

原文:“We hunger to inquire of each other,to compare notes and assure ourselves that it was all really true,as one by one the scents and sounds and names of long-forgotten places come gradually back and beckon to us.”

译文:“我们迫不及待地相互探询,交流感受,就是要弄清那些感受是不是准确的。要知道那一缕缕芳香、一阵阵声音、一串串早已淡忘的地名,又都一个接一个地逐渐潜回来,向我们召唤呢。”

原文中,“scents ”和“sounds”押头韵和尾韵,翻译时采用了叠词“一缕缕、一阵阵、一串串”,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口语化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点,“O my!O my!O my!”和“O,pooh! boating!”都是原著中使用的话语,生活化、个性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译文则加入了叹词,“啊,天哪!啊,天哪!啊,天哪!”和“呵,呸,划船。”叹词是表情达意的重要语法手段,叹词的恰当运用,使情感传达得更准确、更充分,使人物个性更突出。叹词的运用使鼹鼠的喜悦之情,蟾蜍的愤怒之意得以充分表现,也凸显了鼹鼠的善良,蟾蜍的高傲。

“Then the pattering began.”和“We really must get all the furniture and baggage and stores moved out of this before those horrid machines begin clicking round the fields.”原著在描写脚步和机器的声音时用的是现在进行时,读者会感觉脚步声正悄悄靠近,机器的声音正在耳畔轰隆。译者则用“叭哒叭哒”,“咔擦咔擦”来形容,拟声词的运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二、句式转换特色化

翻译决不能墨守成规,句式要灵活转换,懂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和结构上的不同,对做好翻译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钱钟书(2002)曾经提出文学翻译的一个标准,“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入于‘化境’”。这种“化境”用于儿童文学翻译就是一种“儿童化”,“用儿童常用的句式,儿童乐见的语言,儿童理解的内容,儿童习惯的方式”(孙张静,2010)。本文以《杨柳清风》为例,从成语、俗语、方言对句式转换的支撑,化长句为短句,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句式转换。

成语、俗语、方言的运用对句式转换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它能使句式更加灵活多变。

“I could see them pricking up their ears and looking at each other.”和“living very rough by day and lying very hard by night.”这两句都是用“and”连接的对称结构,整齐美观,音律和谐,也便于阅读,分别翻译为“我看到他们抓耳挠腮,面面相觑”“风餐露宿,栉风沐雨”。用成语来翻译这种对称结构再合适不过了。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俗语在翻译时也有运用,如原文:“If it comes to that,´ he thought in desperation,I suppose any fool can WASH!”译者用了俗语“破罐子破摔”,蟾蜍走投无路的情景便展现在我们眼前了。方言是民族语言的特色,译者也注意到这一点。“Nasty little hussies,that´s what I call ´em!”和“seemed to ask him to overlook their shabby poverty for a while”,翻译时用了东北方言“小丫头片子”[3](P138)和“寒碜”[3](P33),小朋友在阅读时会有浓浓的亲切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他涮你涮得太绝了”“见他蟾蜍的鬼”……

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刚刚开始,他们的社会经验还不丰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较弱,化长句为短句,化难句为简单句,更加符合儿童文学读者的阅读习惯。

原文:“The sunshine struck hot on his fur, soft breezes caressed his heated brow,and after the seclusion of the cellarage he had lived in so long the carol of happy birds fell on his dulled hearing almost like a shout.”

译文:“阳光晒着他的绒毛,暖暖的;和风抚摸着他的额头,柔柔的。长时间隐居地下,他的听觉都迟钝了;咋一听见鸟儿欢快的歌唱,他差点以为是谁在大声吼叫呢。”

原文是一个长句,描写鼹鼠的心情因为温暖的阳光、柔柔的和风、欢快的鸟叫而变得愉悦。译者把这句话译为了4个小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便于儿童读者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对称之美。

三、修辞手法个性化

《杨柳清风》一经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与其富于童趣的故事情节和美妙的叙述语言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自然环境描写更加优美,读者也能真正融入到作者所创造的世界中。

原文:“He clambered into his bunk and rolled himself well up in the blankets,and slumber gathered him forthwith,as a swathe of barley is folded into the arms of the reaping machine.”

译文:“他爬上了铺子,一下子滚进了睡毯,立刻进入了梦乡,就像是一捆大麦卷进了收割机的怀抱。”

原文和译文都很精彩,写出了河鼠急于睡觉,困顿不堪的样子,比喻深刻形象。

拟人化手法在小说中随处可见,将动物人格化,人性融于物性之中,人的情感在动物世界表现的更为纯洁。鼹鼠、河鼠、老獾和蟾蜍他们善良可爱,彼此间相互信任,相互照顾,但是他们之间也会发生口角,也有不情愿,这让他们的个性更具真实性,更接近人类的生活,小朋友会觉得这就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原文:“When he had got the basket packed and strapped up tightly he saw a plate staring up at him from the grass.”

译文:“等他把篮子收拾好了,系好打包带,猛然间瞥见一只盘子在草丛中盯着他看呢。”

原文和译文在写这个落下的盘子时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那盘子是个被遗忘的小孩,正无助地盯着父母,渴望父母将他抱起。

原文:“The popular and handsome Toad, the rich and hospitable Toad, the Toad so free and careless and debonair!”

译文:“我这个被人追捧的英俊蟾蜍,我这仁爱好客的富裕蟾蜍,我这个无忧无虑天马行空的快活蟾蜍!”

原文的前两句句式结构一致,读来韵律感十足,译文则将这三句统一为排比句式,感情更加强烈,贴切生动地表现了蟾蜍的骄傲自信。

综上所述,《杨柳清风》作为儿童文学经典,从语言词汇、句式转换、修辞手法三个方面实现了原著与译著的完美融合。儿童文学翻译貌似简单,实则相当困难,因为接受主体是小读者。这就要求原著和译著都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的心灵去揣摩作品的真谛,而不应该将成人的思想观念过分融注,或者过分追求主旨深刻。原著和译著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选词简单、准确、鲜明,句型简短、通俗、易懂,修辞生动、形象、活泼,达到了归化与异化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罗良功.《杨柳清风》:一个关于家园的乌托邦[J].外国文学研究,2006,(4).

[2]舒伟.论《柳林风声》的经典性儿童文学因素[J].贵州社会科学,2011,(12).

[3]于素芳.功能翻译理论与儿童文学翻译[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Kenneth Graham.The wind in the willows[M].London:Wordsworth Editions,1998.

[5]格雷厄姆.杨柳清风[M].罗良功,刘东霞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6]钱钟书.七缀集[M].上海:三联书店,2002.

描写动物的成语范文第7篇

摘 要:中俄两国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语言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动物词汇不仅是在词语本身,而且在动物形象,引申寓意方面都存在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动物,本文按照象征意义相似,象征意义不同和仅在一国存在象征意义这几类,对中俄动物的认知进行分类描写,归纳出其特点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文化;俄罗斯文化;象征意义;动物

一、中俄文化中象征意义相似的动物

(一)多重象征意义 在中俄文化中,很多统一共有的动物具有相同的象征意义。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双重或者是多重的。比如说狗,俄语中的狗собака,它的内涵意义比较复杂,一方面多用于“忠实”的象征意义。狗是忠心耿耿的,俄语中有这样的谚语:像狗一样忠实верный как собака。不管是在中国还是俄国,人们都认为狗是大家的朋友。而在另一方面,狗却常常被比喻成奴才和作恶者。它有“走狗”和“狗仗人势”这样的内涵,而且在口语中狗也常常被当做骂人话和粗口来使用。在汉语中有“狗崽子”“的”,在俄语中也有“собачий сын”这样的话,而达理在《俄罗斯民谚集》中收集的谚语也充分体现了狗的双重象征意义。而俄罗斯民族在“狗”这个词上有很多特殊用法是汉民族所不具有的。比如说刚学俄语的人常常不能理解съесть собаку(吃下狗)这个成语,其实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精通某一门科学或对某个问题研究十分透彻。看上去引申义和原义没有任何关系,但俄语的用法还要追溯到古代在教堂中诵读经文的人,人们听见那又高又快的读书声,总会开玩笑说是:“念经就像狗叫,他好像吃下了一条狗。”因此这个谚语也有一定开玩笑,嘲讽的成分。所以说就算是有相同的象征意义的动物词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俄汉的文化差异。

(二)单一象征意义 在说完多重相同象征意义的狗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单一象征意义的动物吧。在这里以马(лошадь конь кобыла)为例。马与人的关系很密切,不管是在生产中还是在生活中,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人都少不了马的帮助。因此在俄语中跟马有关的成语多和忠诚,勤劳,刻苦等品质有关。比如рабочая лошадь,字面意思是工作的马,引申为老黄牛,勤劳的人。而конь和лошадь也能构成很多表爱指小的形式,这也从侧面说出俄罗斯人对马的喜爱。而在汉语中,由马构成的成语也相当丰富。如“老马识途”“汗马功劳”“千军万马”等等。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中,马也是用来比喻勤劳工作,勤勤恳恳的人的。两国的谚语在某种方面也有相似之处,汉谚“老手不误事”就和俄谚“старный конь борозды не испортит”(老马不踩犁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俄罗斯的传统文化中,马常常与统帅,胜利者联系在一起。而且有很多名画和著名雕塑将骑士和马联系在一起。乌鸦ворона和大乌鸦ворон对俄汉两个民族来说都是令人厌恶的鸟。因为乌鸦的习性凶残,因此在俄罗斯的民谚和童话中,乌鸦总是作为魔鬼的化身,而恶魔也通常冠以 ворон воронович这样的名字。而且乌鸦喜欢啄死人的眼睛,通常和乌鸦联系在一起的都是黑色(черный)。在中国文化中,乌鸦也总是带来不祥的消息,和喜鹊正好相反,乌鸦及其不受欢迎。也有这样的谚语“天下乌鸦一般黑”俄谚也有类似的句子черный ворон―хищный враг(黑乌鸦是凶恶的敌人)。

二、中俄文化中象征意义不同的动物

(一)象征意义完全不同 提到象征意义不同的动物,就不得不说熊медведь了。众所周知熊是俄罗斯人最常用的吉祥物之一,就说第二十二届莫斯科奥运会,吉祥物就是小熊米什卡(медвежонок мишка)。近二十年来,这个词也越来越让外国人熟知,大有取代иван成为俄国人代名词的趋势。俄罗斯人喜欢熊那傻得可爱的外表,就像中国人热爱他们的国宝大熊猫一样。尽管熊在俄语中也有多重的现象:既力大无比,又笨拙憨痴。但这样的力大无穷在俄罗斯人看来是勇士的代名词。俄罗斯人对熊的偏爱也表现在把熊用在人的命名上,比如:михаил михаиломиша мишка等等。而在我国人的心中,熊和蠢笨是分不开的,比如狗熊掰苞米,就是用来比喻那些忘性大,笨手笨脚的人的。同样在文化中象征意义完全不同的还有猫头鹰。在中国,猫头鹰和邪恶黑暗是紧密联系的,我们俗称夜猫子。中国人认为猫头鹰进宅就会有灾祸发生。相反地,喜鹊是我国文化“喜庆”的象征。从这两个动物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文化的差异是多么的不同。在俄罗斯,猫头鹰сова是智慧的象征,是贤明的化身,这在很多童话故事和寓言之中都有表现。而喜鹊(сорока)却没有那么美好的意境,喜鹊通常是作为“爱嚼舌,长舌妇,传播谣言”这样的象征意义,“всякая сорокаот своего языка погибает”(喜鹊因嘴快而倒霉)。这在我们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在我国,喜鹊带来的总是喜事,好事,因嘴快而倒霉的只会是乌鸦。当然在对待乌鸦的方面俄汉两个民族对其都有比较类似的看法:厌恶。这里就略过不提了。

(二)象征意义在某些层面上不同 除了像熊这样完全意义不同的词汇,也有一些动物名词只在某些意义上不同。羊(овца овечка баран коза казел)在中国是温顺的动物,羊是洁白,善良美好这些形容词的代表。但是羊也有懦弱软弱的意思层面。“羊质虎皮”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外表看起来威武,但实际却不中用软弱的人。在民间传说故事中,羊也往往成为猛兽的盘中餐。我们可以说尽管羊在中国有懦弱胆小的一面,但总的来说可以构成“美善吉祥”这类的词汇。而在俄罗斯文化中,山羊(коза)有着明确的贬义形象:奸诈无能胆小无用。这也与圣经有关,圣经中就把绵羊(овца)比喻成好人,而山羊是坏人。俄谚“把羊放进了菜园”(пустили козла в огороде)就相当于引狼入室的含义。这里所用的羊就是山羊,同样地,“去山羊那赴生日酒宴”(козе на именины)意谓见鬼去吧。而相比起来,绵羊俄罗斯人喜欢的成分更浓重一些。、

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基础,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的影响,世间万物的不断变化发展等是造成中俄两国文化差异的渊源所在。许国璋先生说:“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储存文化的容器”。在俄汉语言中,人们赋予动物许多文化象征意义,同时也寄予了特殊的感情,但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有同有异。这主要是由两个民族生活习惯、社会发展历史、自然条件、以及心理、道德、价值观和审美观等的不同造成的。通过对比两个民族文化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反映出两个民族在文化、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人们的思维既带有想象的色彩,又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中。了解并掌握这些,既有利于外语的学习,也有利于了解俄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精华,从而发挥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成木著、《俄罗斯文化一千年》,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2] 吴国华主编、《俄语与俄罗斯文化》,军事宜文出版社,1998年版

描写动物的成语范文第8篇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启蒙阶段,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开始在教学中实施有意识的写作练习,是小学生写作的最初始形态。而真正的写作模式出现在小学三年级,这一时期的教学要求才将真正的写作提到教学的层面,进而锻炼学生用文字来进行描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文字的运用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语文教师进行写作培养研究的重点。“读写结合”方式是近年来经过不断摸索而得出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已讲解课文为主,通过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常的阅读、分析,并领会作者向我们传递的信息,从而形成语文文学的欣赏能力。语文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字欣赏能力的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文字驾驭能力的锻炼,写作是文字应用训练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然而写作的根基来源于大量写作素材的积累,在小学阶段课内外的阅读就是学生们锻炼写作最直接的素材来源。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选择的阅读从而对句子的结构、修辞的手法进行写作模仿,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了小学作文教学要与阅读训练紧密的结合,因此,读写训练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通过阅读,进行模仿写作的训练

作文是语文课程中的实践过程,如何综合的评价语文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对文字的运用方面,因此,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语文课程,就要着重考虑到学生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写作首先起源于模仿,只有广泛的阅读,对其他文章、语句形成印象性,才能够形成写作的思路,实现逐步由使用简单语句到复杂语句的过渡。片段阅读的训练是对学生模仿写作最集中的训练方式,通过有主题性的阅读,对类似的内容进行写作模仿,一方面可以套用阅读素材中的句子运用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借用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灵感,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作理清思路、降低写作入门难度,形成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通过对《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的学习,是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手法,再进一步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方式来写一写你生活中的田野景象,就很容易形成文章思路,使学生们易于上手。

二、强化阅读,积极开展创作式写作训练

也有的低年级学生存在阅读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广但却在写作提高上存在瓶颈问题,归根结底,作文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广泛涉猎的取材,更要落实到用笔上,只有积极的巩固、联系,强化“读为所写”,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读写意识,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思维的活跃性与发散性是小学生最主要的思维特点,通常我们认为小学生这种思维特点不利于学习的集中,其实不然,如何能够利用好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可以在写作培养上抓住闪光点的。因此,对小学生开展联想式的思路启发,是写作训练进行实战练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开展联想式写作训练首先要以阅读材料为依据,选择尽可能贴近小学生生活与兴趣爱好的阅读内容,以此为基础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例如,我们常见的小学课文或阅读素材中有很多是描写动物的,小学生好奇心理较重,而且对小动物都有一定的偏爱,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阅读材料中的动物描写为基础,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将这样的描写使用到其它小动物身上。例如我们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文章内容中向我们讲述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由“鸟的天下”展开联想,鸟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茂密的树林”,那么在树林中还有什么样的动物可以共存?反过来,我们就可以仿照课文对“鸟的天下”的描写,来自己动手写作,讲述另外一种动物的生存环境如何、如何。如此联想式的展开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从而发掘更多的写作素材。

扩展式的写作训练与联想式写作训练对小学生的文字能力锻炼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在语文阅读的素材中,有很多原文中的语意未尽的地方,抓住这些可以进行扩展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将原文中未尽的语义表达出来,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续写,这种续写可以是情节上的,也可以是描写上的。扩展式的写作训练,具有明确的写作基调,但又不局限学生的思维,可以在扩展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视角,既迁移了知识,又联系学生实际。扩展式写作训练可以频繁的穿插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每进行一次阅读训练都可以向学生布置一段扩展式写作的练习,与系统性的通篇写作不同,是从文章的构成段落入手来练习语句运用和写作构思,将整篇文章分割成小的写作单元,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阅读,进行系统化的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