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战胜自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周值周老师反映,学生在校园手机使用现象已有抬头趋势,光赵校长一人在自修课中用当场发现3只,当时老师老师还在教室。因此现在有必要再重申校园不准使用手机的禁令,从思想上要提高认识,讲到禁止使用手机问题,我讲几个案例,09届有一个学生高一高二时成绩一般,当时任课老师一致认为他高考成绩只能上大专,但后来成绩提高较快,最后他考上了二本的院校,在大学里给我写的一封信。信中这个同学讲述自己最后之所以成功,在于在手机这个问题上敢于自我反省、善于反思自己的不足,他曾经使用手机,但后来能慢慢做到自律,直至最后自己放下了心中的那只手机。关于手机的故事我有很多,第一次在媒体上看到一个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国家是法国,第一次在媒体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向学校领导提出在校园内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是08年台州一中的一位高三学生,他提出这个建议的理由是:深切感受到周围的同学因玩手机,使他们上课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不断下滑。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接待过最伤心的一位家长,是她在我的办公室里整整哭诉了半天,因为她女儿来学校只有两个月,人瘦了7、8斤,原因是每天少吃一餐饭,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个手机,然后晚上很晚还与别人聊天,为了管住她女儿,想尽了办法,最后把她接到家里,但她还是放不下心中的手机,聊天到什么程度?即使母亲与她一起睡,半夜里她还是躲在卫生间与人家短信聊天。心理上瘾了,到我这里来时家长对成绩已不在乎了,只想我们一起做工作让她放弃手机。
这些故事里你们应能感受到手机的危害了,手机虽然会给生活带来便利,但手机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突出表现在:
1.有的学生在教室和寝室内使用手机与朋友互发短信聊天,甚至利用手机打游戏、上网、聊QQ,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休息。
2.学生之间因此而相互攀比,助长不良风气,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时手机还会收到一些不规范的、甚至不健康的信息,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4.异性同学之间利用手联系,出现早恋现象或倾向。利用手机结交、联系社会不良青年,甚至误入歧途。
4、利用手机作为考试作弊的工具,严重影响学习。
为此学校再次强调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和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学校在上学期印发了《告家长书》,也签订了有关手机问题的承诺书,希望同学们好好温习一下。学生若继续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一旦发现要进行纪律处分,带手机的同学下次返校时自觉把手机留在家里,同学之间既要相互监督,更要做到自律,要放下心中的那只手机。
同学们,作为一名普高学生,你们是优秀的、积极向上的,在学校理应让学习成为你们生活的第一需求;人在世上,有很多的诱惑,但你们有理想,有追求,我们应该学会拒绝诱惑,常言: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战胜自己人性上的弱点,学会自律,学会取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敢于舍弃一些爱好,手机更不应成为你们生活的一部分,更不能成为你生活的全部。我们要把全部的精力心思放在学习上,为自己的明天打造一方灿烂的天空。
专家点评:
杨师傅由于糖尿病出现了对生活、工作丧失信心的现象,其实是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现。自我效能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
自我效能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是患者生活质量、情绪调节、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重要指标。许多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与控制状况呈高度正相关,说明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者在掌握控制疾病技能和学习相关知识上有比较好的效能,这也相应带来了较好的控制状态。自我效能影响人们的行为目标、思维模式、个人动机及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方式,而它的形成和改变主要受到四个方面信息的影响:
1)直接经验:指个体通过自己的亲身行为操作所获得的关于自身能力的直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
2)替代性经验: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以此信息形成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的判断和看法,这是一种间接经验。
3)言辞劝导:某些个体在某些方面拥有较强的能力及社会影响力,其他个体可参考其建议、劝告及鼓励等方式判断自己的认识与能力,从而改变自我效能。
4)生理和情绪反应:即人们在评估自己能力时,常依赖于当时的生理状况和情绪反应。比如,紧张、焦虑情绪容易降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能力,而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人对自我效能的判断能力增强。
病例中的杨师傅由于治疗过程中血糖指标总有反复,自身没有体验到足够的成功经验,再加上朋友病情的恶化这一替代性强化以及紧张、焦虑的情绪,令他对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落到了谷底,以致自我效能感很低,反过来又影响到对疾病的治疗,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心理处方:
提高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能够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健康行为。面对像杨师傅这样对治疗、生活感到毫无希望的患者,我们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其自我效能,如使用激励的方法,提供社会支持,调动患者的潜能等,帮助患者积极地进行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增强直接成功体验。
制定可以实现的短期目标,让患者进行饮食的自我管理,并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体会到症状减轻的愉悦感,从而增加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2)提供替代性经验。
开办相关讲座,让血糖控制好的患者将自我管理的经验与其他患者分享,这种患者之间的交流更有说服力,能起到替代性强化的作用,从而提到自我效能感。
李践对成功看法的最大特色在于强调了成功的个性化。他指出,成功最直接的表现是"完成"或"到达",因为每个人成功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对目标的评估也是不一致的,所以 成功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估,自己认为成功了,那就成功了;自己认为自己不成功,那就不成功。
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观点有一点阿Q,但李践指出,这种结论是由成功的相对性而决定的。很多人一直急于追求别人所定义的成功,不是发自内心地了解自己想要的,不知道自己的目标,结果就容易陷入迷茫中。其实只有自己才是决定自己是否成功的人,自己去做判断,才能享受真实的成功。
他还指出,由于成功者的生存空间、意志范围必然扩大,可支配、操纵的物质或知识必然更多,因此成功的实质就是获得自由度,用通俗的话说所谓自由度就是当你想当的人,做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说你想说的话。
获得成功有三个条件
李践学习和运用成功学的方法并取得很大的成功,就是因为他相信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定有原因。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他认为要想成功需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要下决心做一个成功的人。他说,一个人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自己的决心,而衡量这种决心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扪心自问:自己究竟是"想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虽然二者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差之千里。因为"想"只是一种向往或是一种侥幸心理,它是盲目的和非现实的;但"要"则不同,它是明确的、有目的和现实的,有了"要"的动力才会不顾任何艰难险阻、义无反顾地去努力。
二是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李践说,下定了成功的决心,仅仅是使成功有了必要性,要使成功具有必然性就需要具有坚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惟有奋斗才能成功,这是最好理解又是最难做到的。
三是要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李践认为,成功的热情和决心并不能取代科学的方法,历史的经验也证明学习别人的成功方法是取得成功的捷径。因为任何一位成功者之所以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必定有其与众不同的方法,我们只要直接进入他们的经验和原则之中,就能做出和他们相似的成就。学习成功的方法有两条途径:一是向自己身边耳闻目睹的成功人士学习,二是学习"成功学"。
妨碍成功的八种"劣根性"
据说人类大致有54种消极情绪的表现,而其中的任何一种情况都足以毁坏我们生活中某一方面,甚至对整个人生历程产生不好的影响。李践将这种种不好的表现的形成归结为八个原因,即人类的八种"劣根性":
一是缺乏目标。世上没有懒惰的人,只有没有目标的人。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就是没有目标的人,因为连"梦想"都没有,还会拥有什么?
二是害怕失败。当人们在作出一个新的决定时,心态消极的人往往想到曾经遭受过的失败景象,于是忧虑畏缩,裹足不前。
三是害怕被拒绝。害怕遭到耻笑和打击,害怕失去我信心的恐惧,妨碍了人们开口求助,妨碍了他们的前进。
四是埋怨和责怪。这些人不能正视困难、面对自我,就自然而然选择了一种逃避行为,即把责任归咎给别人。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总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是可怜者。
五是否定现实。这些人面对不如意、不利的情况时,就找借口来逃避,这是一种懦弱、胆怯和无能的表现。
六是做事半途而废。这些人不明白人生的历程实质上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所以他们对事业没有坚强的信念和决心,不能坚持到底。
七是对未来悲观。悲观与前面提到的几大习性有关,可称作是一种消极的"并发症"。
八是好高骛远。这些人的想法不切实际,把成功寄托于一些不可能发生的荒唐想法上。
消极心态者不能成功的六项理由
消极的心态为什么使人不能成功?李践认为这里面有六个原因:
一是丧失机会。因为消极心态会散布疑云迷雾,即使出现了机会也会让人看不清抓不到。
二是使希望破灭。因为消极心态会使人的自信心受到摧毁,使希望泯灭。而看不到将来的希望,也就激发不出任何活力。
三是限制了潜能的发挥。人若不相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他便不会去争取。
四是消耗掉90%的精力。消极的情绪容易恶性循环,变本加厉,使消极者日复一日地在消极的境遇中挣扎。
五是失道寡助。没有人会喜欢消极者,得不到别人(特别是成功者)的支持和帮助,成功即是奢谈。
六是不能充分享受人生。在人生的整个航程中,消极心态者一路上都在晕船,无论目前境况如何,他们对未来总是感到失望、恶心,那么还何谈快乐、成功、健康,更谈不上充分享受人生旅程中美好的风光。
成为心态积极者的三个诀窍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心态积极的人?李践向我们推荐了三种方法:
他认为要想心态积极,首先要消除破坏性批评。所谓破坏性批评,就是看问题时总是在寻找或注意应该批评的那一面,批评多于表扬,从而产生胆小、懦弱、害怕失败等消极性的心态。消除这种心态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当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四个原则,即多表扬少批评,批评对事不对人,对未来不对过去,永远不要打击别人的自我价值。二是当我们受到破坏性批评时,心里要有准备,要清楚地认识到,这是破坏性批评,是对方消极心态的表现,不能受他的影响。另外在反省自己时,也要把握对事不对人,对未来不对过去的原则,千万不能自暴自弃、自我埋怨。
其次,要树立对自己负责、一诺千金的观念。失败的人永远找借口,成功的人永远找方法,只有负责任的人,才是主宰自己生命的设计师,才是命运的主人,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对自己负责有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完全接受,要坚守承诺,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
第三是要进行反自我验证,即用积极的态度看别人,用乐观的情绪对事情;保持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凡事往好处想,不轻易下结论,这才是成熟的表现。
成功需要哪些积极的心态?
李践认为,首先是要确定目标;其次要去做害怕做的事;三要提高自我价值;四要宽恕包容别人;五要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六要永远期待最好的;七要充满爱心;八要塑造成功的个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确定成功目标有"四戒"
确定成功目标时应该注意什么?李践认为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确立远大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应是空洞、不着边际的。
二是要养成凡事确定目标的习惯,工作、学习、健康、人际等都可以确定目标,养成这种习惯后就能冲破"自我设限"的藩篱和桎梏。
三是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否则毫无意义。
四是确定目标后要注重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五种能力",这里李践引用了发明家爱迪生认为搞发明所需要的五种能力:即清楚判断要达到何种目标的能力;全神贯注、调动一切手段去达到这个目标的能力;不怕挫折、不断寻求成功方法的能力;明知别人可能用类似的主意或方法尝试失败了,还要坚持下去的能力;深信肯定有解决方法,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找到这个方法的能力。
"必定成功公式"的十个要点
成功有没有规律可循,李践根据他的归纳和总结提出了"必定成功公式"的十个要点:
一是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到达的、可衡量的,他认为只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才可衡量,而只有可衡量的目标才可能达到。否则,便只能是笼统、空泛的大话而已。
二是要分析你自己的起始点,也就是要分析你现在所处的境况和条件,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后再规划自己的未来。
三是要把目标写下来,并问自己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实现目标的理由或好处越多越好,这样有助于发现、认识目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加实现目标的紧迫感,获得巨大的驱动力。
四是要制定实现目标的期限,因为期限能衡量目标的进展,激发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是要确认实现目标的障碍,并依"难度"设定优先顺序,这样做,是为了有备无患,从容不迫。
六是要确认对实现目标有帮助的人和团体,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和因素,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七是要找出解决障碍的方法,关键性障碍应找出不低于五个解决方案,其他每个障碍都要找出解决方法。
八是要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这个计划最好能分解到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
九是要按期进行评估和考核,没有评估和考核,一切目标都会"夭折",设定目标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十是要根据你的目标马上行动,没有行动,再好的计划也是白日梦。
另外,李践还提醒大家,由于目标会有很多,本着"突出自己最重视的事"的原则,应从中选出四个最重要、最想达成的目标,再从这四个当中选出一个最重要的"核心目标"。 所谓核心目标就是在今年最想达成的目标,它代表的应是人们成功的发展主线。
浪费时间的主要原因
时间管理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的保障,但很多人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意识,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李践指出,人们浪费时间的原因主要分成主观和客观两大类:
其中主观原因有缺乏明确的目标,拖延,缺乏优先顺序,想做的事情太多,做事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和整洁,不懂授权,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仓促决策,行动缓慢,懒惰和心态消极。客观原因有上级领导浪费时间(开会、电话、不懂授权),工作系统浪费时间(访客 、官样文章、员工离职等),生活条件浪费时间(通讯、环境、交通、朋友闲聊、家住郊区等)。
做好时间管理的十四项法则
生命是有限的,如何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出更大的辉煌,李践提出了14项时间管理的法则:
首先是要明确目标,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聚集你的资源(包括时间)。因此,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
其次,要分清轻重缓急。时间管理的精髓在于分清轻重缓急,设定优先程序,成功人士都是以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时间的,即把时间用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
第三是要制定计划,写成清单。用玫琳凯的话说:"每晚写下次日必须办理的六件要务,挑出了当务之急,便能照表行事,不至于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
第四是遇事要马上做,现在就做。
第五是要遵循第一次做好、次次做好的原则。如果第一次没做好,就浪费了做好事情的时间。
第六是要专心致志,不要有头无尾。
第七是要珍惜今天,当日事当日毕。请记住:要有好的明天,请从今天开始。
第八是要养成整洁和条理的习惯。
第九是要养成快速的节奏感。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节约时间,给人以良好的作风形象,而且也是健康的表现。
第十是要设定完成期限。
第十一是要善于利用零散时间。把零散时间用来从事零散的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二是运用成功日志法。几乎所有的伟人都有把想法记录下来的习惯,日志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
第十三是要善用节省时间的工具。包括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通讯手段以及交通、电脑、办公自动化设备。
第十四是要对业余时间进行管理。
消极的心态和对变革的恐惧使人们"知易行难"
李践在演讲中常常爱举这样一个例子: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小女孩因为是个私生女而被别人看不起。她很自卑,生活中的惟一乐趣就是听镇上新来的一位牧师布道。有一天散场后,牧师叫住她问:"你的父母是谁?"这个简单的问题令她非常难堪,牧师似乎知道了她的秘密,平静地对小女孩说:"我明白了,你是上帝的孩子,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记住,过去不等于未来。"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这个小女孩的命运,她从此战胜了自我,通过艰苦的努力,最终成为田纳西州的州长。
这个故事也给了李践很大启发。他说,很多人都知道应当如何去做,可是在付诸行动的时候,却只有很少的人身体力行,这也许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易行难"吧。其实当一个人真正悟出道理来的时候,再把理论化为行动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谈及人们为什么害怕行动的原因,李践认为,首先是心态的原因。有些人一行动就想到消极的一面、想到失败,这种恐惧心理摧毁了他们的自信,使他们遇事不敢轻举妄动。其次是人们对发生改变多少都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和不安,即使是对代表进步的变革也会这样。再有就是因为不愿付出而害怕采取行动,这可能是出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因为付出就意味着"失去",而行动就意味着要付出。
付出表示富有,索取就是贫穷
行动的实质就是付出。要成功,就必须明白"舍得"的道理,舍才能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有一个寓言讲得非常深刻:甲乙两人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王查看功过簿后说:"你二人前世未作大恶,准许投胎为人。但是现在只有两种人可供选择:付出的人与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过付出、给予的人生,另一个人必须过索取、接受的人生。"阎王让两人慎重选择。
甲想,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于是他抢先说道:"我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乙这时已别无选择,就表示甘愿过付出、给予的生活。阎王听后判决道:"甲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辈子当乞丐,整天向人索取,接受别人施舍。乙过付出、给予的人生, 来世做富翁,布施行善,帮助别人。"
由此李践指出,付出就表示富有,索取就是贫穷,快行动起来,用行动表现你的"富有 "。
心无旁骛地做事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她预感他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 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前,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并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专心致志于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如何、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 做"瓦伦达心态"。
李践认为,凡事先行动起来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容易形成"瓦伦达心态"。因为一旦进入行动状态后,人们就来不及多想,就等于逼上梁山,背水一战,只有一条路走到黑,这样反而容易成功。因此,无论是走在地狱还是天堂,都应抱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向着目标心无旁骛地前进,这是每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
心态、目标、时间管理和行动四者同等重要
我被打垮了,彻彻底底地陷入了低谷。怎么会是这样?我并没有懈怠呀!以往满是自信的心,早己被击得七零八落的。我,再也笑不起来,简直与往日判若两人,周围的一切,仿佛在这几日天变得面目全非。我真的退步了吗?在中考前夕,我就这样凄惨地倒下了吗?
怀着郁郁寡欢的心境,心魂落魄地走过了数日,身边的人,仿佛看了我---。
我孤零零地趴下了,趴在这张干燥冰冷的课桌上,心神恍惚地坐在这偌大教室里的一角。芳不知何时,坐在了我的身旁,而我,仍旧对这一切无动于衷,心也许己被掏得一干二净。“怎么了?”芳轻声问道。我只是无力地摇摇头。“你不说,我也能猜到八九成。在这紧要关头,你不应该自我沉沦。我始终相信,你是很优秀的!起来吧!难道你甘心使这三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不,我不甘心,一点儿也不甘心!”我紧咬着两唇,芳的一番话似乎略微惊醒了梦中的我。“我不甘心!”
老师见状,也唤我到办公室。我带着这副空荡荡的身体躯壳,来到了老师跟前。我不敢抬头望老师,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己不再勇猛,惟一祈求老师不要再对我的失利求全责备。“你最近可能状态不太好,自己要注意调节。心态对于每一场考试都很重要,不要过于伤感,这毕竟只是‘大战’前的‘热身战’,终究不能代表最后的‘战况’。振作起来,阴云消释后又会是一番艳阳天。我略微抬起了头,见到老师那张可敬的面容,茅塞顿开。是啊!这‘几战’,不是“最为关键的战役”,我还有机会!
语文课,不敢举手已经成了我的一个弱点。每学期,成绩报告单上都有红老师的留言:“……红老师真希望你能举手……”妈妈也在不断强调这个问题,可我就是不听。看着学习成绩还在不断下降,我开始不断谴责自己:“我真的这么胆小么?”
上课了,老师正带领我们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我又开始鼓励自己,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这节课要回答3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还能从哪里可以看出慈母的情深?”老师的一个问题提出,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我很快从第六自然段找出了一句话。我低低地举起手来。老师的眼睛瞟到我这儿了。我又一想:如果我回答错了,岂不是出了洋相了?原本就低举的手“忽”得放下了。这个机会被积极举手的金千荟抢走了。
我又一想:和同学相处这么多年了,有什么可丢脸的呀!幸好她没有读出我说的话,我的手又举起来了。红老师的眼睛瞟了过来,我的脸不知怎么,又红了起来,手也放下了。但心里又鼓励自己:举手吧!不要让老师和同学们失望。我的手这下听话了,高高的举了起来。红老师见了,马上点我回答。“‘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这句话说出了母亲的工作环境很不好,担仍每天坚持赚钱供我们吃、穿、住、看书……”我的回答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我猛然觉得举手这么简单。
这节课,我超额完成了自己定的目标。我终于战胜自我啦!
我小的时候十分害怕鬼,可从那之后,我不怕了。
五 、六岁时,我看了一部恐怖片,它讲了一个人进了一个洞,想要救出被困在山洞里的朋友,可是,山洞越走越窄,之后不得不弯着腰走,走着走着,突然,一阵强风把他手中的火把熄灭了,当他再把灯重新点燃时,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可怕的鬼 …… 自打那起,我再也不敢独自一人走进黑暗的地方或山洞里去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一个会反光的东西,我十分好奇,于是,好奇心遮住了恐惧的心理,我走进去,原来是一大块铁片,我便拿了出来,走出洞口时,我才意识到我走进了一个黑洞,那个发光的铁片也是太阳光照的——只有那个时候才能照到。于是,我提心吊胆地又走了进去,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从此,我再也不怕鬼了。
那时,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世上本无鬼,只是心里恐惧的人多了,也就有鬼了。”
【关键词】自卑 心理调适 信心
心理学认为,自卑是一种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者不能对自己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常常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对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品质等做出过低的估计,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精神枷锁,它会消磨人的意志,钝化锐气。自卑者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较强的刺激,常常多愁善感,做事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等。自卑者通常是从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开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告终。如何克服自卑心理,让有自卑心理的人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我,主要可以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找回自我
自卑是自信最大敌人,自信的对立面即自卑。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医生马克斯韦尔?莫尔兹在谈及修复心理和精神的畸形与缺陷时说:“在人生所有的陷阱中,丧失自信和自尊是最致命的陷阱。因为这种陷阱是你自己亲手设计和挖掘的”。同样我们可以这样提一个问: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怎样使别人相信你呢?假如一个人尽想着“我办不到”,那他怎么能办得到。自信是战胜自卑的良方,但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的灵丹妙药。自信,并非意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是说战略上要藐视困难,战术上要重视困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动手,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奋斗拼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战胜每一个困难,从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己,不断地突破自卑的羁绊,创造亮点和闪光点。
一是改变形象法。自卑者,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同时还得欣赏自我形象,把自己最满意的照片选出来悬挂并常常欣赏或常对着镜子微笑等方法可增强信心,使自己更看重自己。
二是语言暗示法。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如“没关系,我能行”、“小问题,我肯定能搞定”,“我肯定能成功”、“感觉还不错!”等。
三是预演胜利法。每当自卑者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转贴于
二、表现自我
自卑者每表现一次自己,就会为自己增添一次成功的机会;每成功一次,就会对自卑感产生一次猛烈的冲击。
一是发挥长处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避己之短,扬己之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是逆向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做比较。我们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自卑者来说,选择别人的短处或过去的自我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是低追求法。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这是要求在有充分自信的基础上。但对于自卑者来说,“抱负水平”不宜定得太高,这样容易产生更多的“失败感”。”但是如查一味的定得太低,也会没有了奋斗激情,易产生惰性。所以要调整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距离,使心理达到平衡。目标制定等要求可行性、指向性与层次性,达到“高而可攀,望而可及”。
三、补偿自我
“盲人尤聪”,“勤能补拙”;“伟人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部奋斗史”等,这些都可以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如果生理上存在缺陷,那么从心理上都可以补偿的。
一是储蓄成功法。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划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消除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就是把每一次成功,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并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就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挑战,克服困难。
二是洗刷阴影法。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自卑心理者遇到挫折与失败比一般人要多得多,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二是彻底遗忘,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储蓄成功或洗刷阴影,两者都是在自己的记忆与体验中去弥补自己的生理缺陷或心理创伤。而现实生活中,则要求“大胆、主动、充满信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这样才能真正地补偿自己。
四、珍爱自我
谈到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大家可能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情绪的产生,才使我们超越自我,战胜自我而制定的计划经常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不过就有几种:没有坚定的信念;不能够吃苦耐劳;自信心不强等等。但为什麽像世界著名的宇宙天体科学家霍金,中国新时代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这样的人能够战胜自我?我想不是因为他们是名人,而是因为我们失败的原因正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是因为他们能克服我们所不能克服的困难,所以,他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2008年是属于中国人的一年,因为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精神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它呼唤着一批批运动健儿不断地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向着新的目标去冲击。当然,不单单是运动员,大凡有追求的人都应不断地超越自我的过程中领略生命的风采和真谛。
作为一名中学生面对新世纪、面对伟大祖国的复兴,我们更应该充满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决心。但我更认为超越自我应先从改掉自身不良习惯做起,而不能好高务远停留在喊口号,在学习、日常行为上,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超越自我一大步;从这一点我想到伟大祖国的复兴,如果每个人先从爱护环境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不是每个人都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迈出了一大步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何值不能早日实现呢?愿我能每天超越自我;每个人都能超越自我;愿我们的国家每日一新,每日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