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铁骑突出刀枪鸣

铁骑突出刀枪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铁骑突出刀枪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铁骑突出刀枪鸣范文第1篇

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听觉艺术,有过耳即逝的特点,所以很难描摹,然而古典文学中有些诗文对音乐的描写却很精彩,其描写方法很值得借鉴。

一、运用贴切的比喻,以声写声

这种方法即指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的声音。如《琵琶行》中的一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轻细之声喻为私语,流利之声喻为间关莺语,凝滞之声喻为泉流冰下。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以急雨,比之以私语,比之以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

二、运用通感的修辞格,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

这种方法可使抽象的乐声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这样,音乐就生动起来了。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有这样几句:“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再如《明湖居听书》中,作者是这样描写声音的:“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里写的是听书的感觉,重在强调听觉上的舒适。言其唱到到高处时,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这里又用想象出的视觉形象来比喻,突出了声音的清脆、韧性、高亢。写声音的回环转折,而又节节高起时,作者又用看得见的景象、经历过的事情作喻:“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绝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这段话突出了声音愈唱愈高,而又雄浑高亢、婉转悠扬的特色,使声音的变幻、回环似有形的景致一般展现于眼前。再如声暂歇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遂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时显现,使人们通过联想,可以想象出声音如“花鸣春晓” “百鸟乱鸣”,让人感到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三、通过描写写出了音乐旋律上的变化

例如,《琵琶行》中从“转轴拨弦”开始,而后“嘈嘈切切错杂弹”,继而“间关莺语” “幽咽泉流”之后,便“声暂歇”,于无声处凝绝后是“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般的声音突起,最后以“裂帛”般的高音结束。

《明湖居听书》中说唱过程则是:声音不甚大,随后越唱越高,拔个尖儿,然后回环转折,节节高起,继而于极高处陡然一落,声音变得渐低渐细,直至无声,却忽又扬起,最后霍然收音。

二者描绘的声音都是从一般音阶开始,而后渐低,后至于无声,再又突然迸发,在激烈高昂处结束,声音也由简而繁,抑扬结合,快慢相间,高低交错,刚柔并济,跌宕起伏,极尽乐声的迂回曲折、千变万化。

四、侧重于音乐效果的描写,通过听众的反应表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在《李凭箜篌引》中,诗人写道:“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弹奏箜篌的乐声使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都消融了,使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了潇潇秋雨,使神妪感动得也来求教了李凭,使鱼和蛟感动得随波起舞,使吴刚忘情而夜不能眠。

又如,在《听颖师弹琴》中,诗人写道:“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诗人被音乐感动得坐立不安,泪雨滂沱,沾湿了衣裳,

转贴于

感觉就像冰与炭交替放在了心上。音乐的感染力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再如,在《琵琶行》中,诗人写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这里,“悄无言”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句精练而又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凸显了音乐的魅力。

上述描写音乐的方法也可以作为描写其他抽象事物的借鉴。

附文中涉及的描写音乐的诗文: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铁骑突出刀枪鸣范文第2篇

2、【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译文对照

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铁骑突出刀枪鸣范文第3篇

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一、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人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二、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我以为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2.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忧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独难耐。人悲,己冷,“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三、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渗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铁骑突出刀枪鸣范文第4篇

昨天,我刚进家门,外婆就对我说:“你赶紧套指甲,饭前先把要演出的两首乐曲练一练。”当我的手指触及琵琶的一刹那,我回想起每天一遍又一遍的乏味练习,心中涌起无名的烦躁和不满。但转念一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就释然了不少。

“你先把《十面埋伏》的第一段来一遍。”我点点头,右手猛地从弦上划过,那气势如猛龙过江,展现出一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恢宏气势。外婆朝我满意地点了点头,但我的右手却被弦划得一阵疼痛。我顾不上手疼,随着乐曲的节奏和旋律,抑扬顿挫地继续演奏。“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嘈嘈如急雨”正是这首乐曲的贴切写照。我的左手在钢丝弦上揉弦,时而宛如蜻蜓点水,时而宛如风中摇曳的柳叶,左手猛然一拉弦,一片喧闹便化为寂静,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可有谁知,那钢丝弦已在我的手指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那十指连心啊,我吸了一口冷气,心想:坚持,一定要坚持,我弹得不是挺好的么?外婆对我笑笑说:“不错,你再把《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呐喊》和《追击》连起来弹一遍。”“好。”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弹好每一小节。

我又进入了演奏状态,左手上下飞舞,兵器的撞击声、呐喊声、马嘶声被我表现得淋漓尽致。《九里山大战》我演奏得慷慨激昂,马蹄声、击鼓声、号角声洪亮而不杂乱,激动人心而又富有节奏感,生动的再现了战斗前的准备和雄兵百万的宏伟气势。我弹得入了迷,沉醉在激情四射的旋律里。这激昂的旋律使我热血沸腾,我的左手食指、中指皮全磨破了,弦都嵌到肉中了,这钻心的的疼痛犹如一只无形的大手,把我从乐曲的意境中拉回,我咬紧牙关,心想:坚持,坚持,再坚持,这种程度疼痛不算什么。

铁骑突出刀枪鸣范文第5篇

2、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

3、全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铁骑突出刀枪鸣范文第6篇

一、文学和音乐的关系

我国的唐诗在文学性和音乐性的关系上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从诗歌诞生之日起,我国的诗歌就和音乐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音乐和诗歌就是相伴而生的,到了唐朝,我国的古典诗歌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不仅在数量和质量大为突破,在艺术上也空前发展,尤其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更是得以极大升华。

《集异记》中有个故事,讲述唐朝三大诗人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相约郊游,图中饭店吃饭偶遇几个歌手,三人即兴打赌看谁的诗歌被传唱的数量多,结果,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先后被演唱,难分伯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唐代,诗歌就是人们传唱的歌词,唐诗可以直接入乐歌唱。

(二)内容上与音乐美的结合

诗中有乐不仅仅体现在唐诗入乐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还体现在音乐入唐诗更是时尚之举。据不完全统计,在唐代流传下来的五万余首诗歌中,有近两千首的内容都与音乐有关。许多著名诗人不仅仅是文学大家,同时也对音乐很有研究,精通音律善于作曲。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唐诗名家,都写下了大量与音乐有关的诗篇。其中, 酷爱丝竹之声和操琴之乐的白居易,一个人就写下有关音乐的诗歌近五十篇,由此可见“音乐入诗”之广泛性。音乐入唐诗,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

1.描写音乐演奏的场景

《长恨歌》中对于音乐的描写是众多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在诗歌中,用“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来形容“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闻”。而在“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中, 李商隐也借用音乐来描写了非常浓厚的思念和惆怅。

2.强调音乐强烈的感染力

唐代边塞诗人李益的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最广为人传诵的就是“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垂髫牧童的芦笛声,竟能使镇守边关的铁血将士整夜抬头回望故乡,音乐那强烈的感染力,在这十四个字里一览无余。李白的名作《听蜀僧睿弹琴》中,也有“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诗句,用自己听琴音入迷而忘记时间的表现来渲染蜀僧琴声的感染力。

3.借音乐抒发丰富的情感

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中写道:“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虽然简单易懂,耳熟能详,但是这两句诗句所蕴涵的节奏感非常强,在无言绝句中属于佳品,将音乐节奏和文学性融合得很好。《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在阅读时如果将重音落在“/吹芦管”“尽望乡”上,将“一夜”读得平缓,“征人”开始上升,“尽望乡”达到顶点,“尽”字更重,则可读出诗的韵味,深刻理解诗人的感情和诗作流畅的感觉。而王维一向以精通音乐著称, 其《秋夜曲》中“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以夜半弹筝这一行为,抒发了独守空房的妇人对远行丈夫的殷切思念。

二、唐诗中的音乐美与文学美的结合

(一)唐诗声韵中的音乐美

押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之相互呼应,以便在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声律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以宫、商、角、徵、羽分韵,以五声配字音。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在唐诗中,正是由于在押韵、声律、对偶等方面都很讲究,使得诗句有规律地高低起伏、长短变化,音节组合整齐,节奏对称,平仄交错,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富节奏感,吟诗如同高歌,很有音乐美。

(二)比喻手法营造出音乐的意境美

除了遵守声韵规律使唐诗朗读起来富有音乐美之外,唐代诗人更注重在诗歌中运用比喻手法,营造出充满音乐气息的意境。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大量运用了比喻手法来描写琵琶声的复杂多变。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几句诗词中,作者妙笔生花,将琴声描绘如急雨般沉重舒长,似“ 私语”般细促清幽,像“珠落玉盘”般的圆润悦耳,类“银瓶乍破”“刀枪鸣”般的铿锵雄壮。大弦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将之比喻成急雨,比喻成私语,比喻成大小珍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种琴弦的美妙和各具特色。读者虽未身在现场听琵琶女演奏,却似身临其境。试想,要是没有这些丰富多彩的比喻句,《琵琶行》怎么会给我们带来极富音乐之美的享受,又怎能成为千古流传的作品?

铁骑突出刀枪鸣范文第7篇

但在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三尺讲台上,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把这种美释放出来,演绎出来,让台下的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而最好的方式便是课堂上的美读。

文字,只有发出了声音,才能现出美的韵律;文章,只有放入了真情,方可盛贮美的感受。语文课就应该在一片美丽的韵律中盛开出美丽的情感之花。

我们不是诗人,但在这美丽的韵律中,可以去感受诗人的感受;我们不是大家,但同样可以在大家的指引下,去徜徉另一种思想的深层境界。语文课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语文老师不要只做一个传声筒,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就应拿出胆量,拿出气魄,用我们的激情去唤醒学生的激情,用我们的烂漫来迎接学生的天真。

打开语文课本,我们来一起诵读。看那《沁园春・长沙》的豪气,《相信未来》的勇气,《让我们一起奔腾吧》的朝气;赤壁上的豪迈经长江的冲刷,愈显清晰;山的沉默的思考,却是世上最响亮的箴言。这些,只有读,读出其中的况味,才有最深切的体会。

被读出来的课堂,应该是成功的课堂。韩军老师一吟《大偃河――我的保姆》,使在场的师生声泪俱下。这里有着怎样磅礴的感情激流,这又是怎样的声音催动了感情的流动。吟唱生成的语文课堂,应是像协奏曲一般优雅迷人动听。

受此影响,觉得自己也应该读,不仅读文本,更应读出自己所想,读尽文字之意。

美读,有时要读得“小桥流水人家”,有时要读得“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有时要读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时要读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在十月中旬的骨干教师评选中,单县五中的王晓光老师讲授《我与地坛》这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体会到了美读的魅力。作为一名男语文老师,想要煽情并非易事,但是王老师却信手拈来,配乐朗诵,让台下的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沉浸在他所为学生创设的那种浓浓母爱里。这还不够,在这节课将要结束时,王老师又“火上浇油”,用充沛的感情美读自己所写的感想,更是将学生感恩母亲的情感推向了最。这样的课堂,谁能说不精彩那!

美读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有时不需过多的说明,单凭着声音的交流,便达成了情感的交流,使整个课堂灵动和谐。

有的老师喜欢讲诗词、文言文时播放那些大家的录音,自己却不敢或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范读,而我恰恰相反,我总是自己读,当然和大家所读有一定差距,但毕竟是在真实地向学生传达了我对文本的解读,也引导着学生用心用情去读,去揣摩文本,这真的是一种美妙的境界。

学生能够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才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当然,美读既可以用在课堂开头,也可以用在课堂中间,更可以用在课堂结尾。

当然,这样的美读并不是为了炫耀什么,而是为了营造一种美好和谐的氛围,告诉学生们语文学习不是生物上的解剖,要将文章大卸八块,评头论足地说这里好那里好等等,如果这样,那语文课堂注定是血腥残酷远离美感的。那学生听得是索然无味,老师讲着也一定是味同嚼蜡的。

铁骑突出刀枪鸣范文第8篇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头戏。获胜的队伍,他们村里的人不仅人人都会得到政府派发的奖品,还能在邻村人的面前高傲地抬起头,甚至在很多人眼里,比赛的输赢是往后日子祸福的预兆。因此,每个村都会派遣最精壮的汉子组成一支龙舟队,买或租一条龙舟,整天在河面上吼着有力的号子,整齐地划动木桨,从河的这头划向那头,又从那头划向这头……

端午节的前一天夜里,家家户户都要烧上几大桶水,趁热撒下艾草叶,待水温适宜且能闻到香喷喷的艾草味时,在这棕色的“圣水”中洗一回热水澡。洗完后,感觉神清气爽,上下通透,好似一年积压在心里的压力和病痛全部融解在“圣水”里了!第二天,人们探亲访友时,都能闻到对方身上散发的艾香味。

端午节一早,人们就打扫好自家的房屋,大门敞开,厅堂里摆上一桌地方特色小吃。圆桌边缘用几十个粽子围成一圈,大门两旁挂着用彩带系在一起的香角子。虽然家里那么热乎,看似要有客人来,其实非也。主人们上午都不在家,而是来到浏阳河边买菜,看赛龙舟,为自己村里的龙舟加油鼓劲。河岸边有卖粽子的,还有卖咸鸭蛋、包子、鱼虾的。人们各自会买十几个粽子或包子,扔到浏阳河里去。

当鼓声开始密集起来的时候,人们知道,龙舟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于是一拥来到河边,抢占有利的位置。各条参赛龙舟排成一线,鼓声停歇,然后随着一声令下,鼓声和号子声有力又有节奏地响起,仿佛“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各条龙舟渐渐拉开距离,岸边人们的神情却愈加亢奋。有人为自己村子的龙舟超过了别人村子的龙舟而欢呼,有人高呼自家参赛选手的名字为他鼓劲,有人看到参赛队员被水溅得狼狈不堪而嘻笑不已。龙舟快到终点的时候,人们的情绪也到了,追着龙舟一起奔向终点。不管最后哪支队伍获胜,人们都已经收获足够的欢愉。

龙舟赛完,人群开始散去。有人回到自家厅堂里,等着亲戚朋友们来访;有人穿着盛装,走家串户去拜访亲友。他们互相交谈着,谈谈上午的赛龙舟,夸赞一下主人家包的粽子,谈谈去年的收成,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夕阳刚到山头,人们大都玩累了,于是各回各家,饱餐一顿团圆饭。当然,少不了雄黄酒。

现在,爸爸、妈妈黑发中开始夹杂银丝,我的身材一年比一年高,河上的龙舟却一年比一年少,端午节的气氛明显淡了不少。艾香,龙舟赛,吆喝声,与亲朋好友亲密无间的交谈,桌上热腾腾的粽子,沉入河底的包子、粽子,醉人的雄黄酒……好似随风飘去,只留下劳累、人们脑海里的甜蜜记忆和门前那两串五彩缤纷的香角子……

浏阳河上,水面静得好似有些压抑,坐在岸边回想过去,神情与浏阳河别无二样,突然,我闻到了艾草叶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