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冰心作品

冰心作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冰心作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冰心作品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课程;多媒体;小学语文;电子图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7-0140-02

很多发达国家的国民阅读素养很高,阅读能力极强。发达国家在考核青少年综合素质时,把阅读素养作为评价的首要因素。由此可见,阅读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应十分重视阅读教学,尤其是语文学科,更应该把阅读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广泛开展大阅读活动,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积淀文化底蕴。

随着经济的不断腾飞,教育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学校已经装备了先进的媒体设备,电子白板、短焦投影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下面以“走进世纪老人——冰心”为例,谈一下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 发挥多媒体大屏幕的展示功能,明确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指明方向,明确学习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结合本课题的教材实际,笔者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用PPT课件展示给学生。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有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展示、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作品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前要加以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为有效阅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对冰心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感受爱的教育。

2 发挥多媒体的人机交互性特点,优化阅读教学环节

本节课课型属于阅读交流指导课,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教师为学生准备有关冰心的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学生准备彩笔、彩纸、课前搜集的关于冰心的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悟冰心作品,理解冰心作品的风格,体会爱这一主题。学生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冰心作品,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2.1 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完之后,出现这样的字样:“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有一句话‘生命从八十岁开始’是她的名言。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学生很容易说出是冰心奶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对,她就是我们的冰心奶奶。我们在上个月的‘冰心阅读月’活动中充分地了解了冰心,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样自然引入新课教学,师生一起走近冰心。

2.2 整合网络资源,拓展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课上,安排几名学生简单介绍冰心生平,学生展示冰心从大学时到老年时的几组照片,感受冰心的慈爱形象。当学生介绍冰心作文奖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冰心作文奖颁奖盛况,让全班学生感悟冰心作文奖蕴含的深刻含义。然后,师生交流阅读心得。随即教师提问:“通过冰心阅读月活动,你都读过了冰心的哪些作品?”学生纷纷介绍自己读过的作品,有的学生还拿来一些书籍,笔者让学生用实物展台展示给其他学生,让学生对这些书有个大概印象,以便于今后的借阅。教师也在小结之后,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冰心的代表作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3 巧用多媒体进行细节教学,感悟作品表达的情感

教师肯定学生通过“冰心阅读月”活动,已经对冰心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冰心的作品始终围绕一个主题,那是什么呢?学生齐答:“爱。”对的,就是“爱”。于是教师板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的作品是如何展现“爱”这一主题的呢?学生此刻心情很是激动,很想了解冰心的爱体现在哪些细微之处。于是,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冰心的爱的细节描写的视频,使学生感悟冰心的作品无一不充满了爱的意境。课下请学生将课前所搜集到的资料,再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把收获的知识整理在摘抄本上,便于今后阅读。

在学生进行汇报展示时,教师要进行阅读交流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比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自己读到的作品时,及时进行笔记或者批注;简单谈一下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把最想说的话说出来,把最想写的句子写出来,课上展示给全班同学,实现共同提高。当学生谈到冰心作品中对儿童的爱(《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对大自然的爱(《别踩了这朵花》)时,教师及时总结并板书“对儿童的爱”“对大自然的爱”。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阅读情况:看来同学们通过上网、看课外书、阅读图书等多种途径已经对冰心的作品了解得很透彻,阅读方法也有很大进步。

3 巧用多媒体课件表达作品意境,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好的文学作品需要读者去静静地欣赏、品味,用情去读,用心去品味,用爱去呵护作者的心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冰心的作品除了展现对儿童的爱和对大自然的爱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对母亲的爱。于是,教师给学生推荐一首小诗,出示动画课件《纸船——寄母亲》配乐朗读。这首诗写于1923年8月,这是她在去往美国留学的轮船上写的。学生欣赏后再读这首小诗,小组间交流对这首小诗的理解。学生自读,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谈体会。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思念,诗人借纸船这一意象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思念,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学生在美妙的情境中很容易得出借物抒情的手法。

其实,冰心的很多作品都用到了借物抒情这种写作手法,还有哪篇作品用到了这种写作手法?有的学生说读过《小桔灯》。教师出示《小桔灯》的视频课件,向学生介绍当时她的写作背景:诗人身在异国他乡,她除了思念自己的母亲,还会思念自己的祖国。纸船就象征着诗人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着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这样教学,很容易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实现情景交融,读者与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4 巧用多媒体展台升华学生情感,诉说情怀

冰心作品范文第2篇

——《寄小读者》读后感

松柏小学

四年四班

李见初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冰心作品,叫《寄小读者》。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细细品读了这本佳作。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使我感触良多。冰心奶奶不仅是一位富有童心的儿童文学作家,还是我们小读者最知心的好朋友。在她给我们的二十九篇通讯中,无不充满着对我们的关爱与希望。

冰心老奶奶在出国期间,由于身体过于疲劳,生病住进了医院,在这异国他乡,她日夜思念着祖国、亲人和小朋友们。尽管在她身边充满了许多朋友的关爱,可她最想得到的还是跟小朋友的通讯。他在给我们的通讯中说道:“生,老,病,死,是人生中最重大而又不能避免的事。”可见,她对人生充满着乐观的态度。她在通讯中多次强调:小读者们要以一腔热烈的爱去温暖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生病的人。要用我们的爱心,哪怕是一朵鲜花,一张画片,一句温和的话语,甚至是一个同情的眼光,都能使他们受到如天之赐。这是为以后做大事业奠定同情心的基础。

冰心作品范文第3篇

水蜘蛛在静水上徘徊

说吧:无限意,无限意

有人微笑

一棵心开出花来

有人微笑

许多脸儿忧郁起来

做定情之花带的点缀吧

做遥迢之旅愁之凭籍吧

微温轻渺,欲说还休

笑 冰心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地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台下想――默默地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地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又有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地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地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地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不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儿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我微微地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地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选自《冰心作品集》)

[感读]

冰心的文字最好读,清新、自然,她的文章往往让人读了怡情悦性、神清气爽。她的这篇《笑》,巧妙地展现了三幅笑影:图画里的安琪儿的微笑,五年前的田野道旁看见的一个孩子的微笑,十年前在海边茅屋前看见的一个老妇人的微笑。这三幅笑影都有花儿相伴,美丽而温柔,亲切而和善。作者通过这三幅笑影,体会了世间的美好。而当三幅笑影在作者似梦似幻的想象中“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时,她将对于“爱”和“美”的呼唤就转达给了我们。可以说,传达“爱”和“美”,呼唤“爱”和“美”正是这篇美文的主旨所在。

(李弗不)

笑 太阳歌

如果你让我报答

我就用心底的笑

我知道笑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尽管别人对笑并不怜惜

尽管有些人总喜欢笑

尽管笑的付出是那么轻松

尽管笑的含义人们都知道

但是,我还是把笑举得很高

我有责任把笑净化

我有义务把笑的边界看牢

我有信心把笑重新定义

我有能力让笑的文化饱含崇高

笑――

让我们都笑

笑出人与人的真诚

笑出人对爱心的回报

冰心作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冰心 张爱玲 恶婆婆

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是从文学诞生的那一刻起,女性形象就得以形成了。在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大多数是年轻女性,作为女儿或妻子的身份出现。除此之外,还有少数老年女性,其中“婆婆”就作为一个特殊的形象出现。她们是现代作家塑造的一类独特的旧式女性人物形象,作为生存在父权制社会中的旧式家长,她们秉承着父权意识的性别歧视,对儿媳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管束,总体上呈现出愚昧守旧、矛盾焦虑与变态扭曲的性格。

在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婆婆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古代作品中,作家塑造的婆婆形象,多是扁平人物,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善婆婆” ,还有一类则是“恶婆婆” ,如冰心的作品《最后的安息》中的翠儿婆婆;张爱玲的作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一、作品内容阐释

就上述两位人物而言,说她们是“恶婆婆”,并没有丝毫夸大之词,因为她们都曾用一种极其残酷的手段对待自己的儿媳。

冰心的作品《最后的安息》描写的是童养媳翠儿的悲惨遭遇和不幸的命运。作者饱含同情和怜悯之心,细腻而形象地描写了翠儿的勤劳朴实和聪明可爱,当在婆婆那儿备受虐待时却又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在接受外人的却又羞涩胆怯,最后却因婆婆的折磨而含冤而死。整篇文章中作者很少直接描写翠儿婆婆是怎么虐待和毒打翠儿的,但我们却不难从翠儿的语言行为中感受到翠儿婆婆的恶毒与残忍。文中有这么一段:惠姑迟疑了一会,忽然想她一定是一个童养媳了,便道:“你妈待你好不好?”翠儿不言语,眼圈红了。抬头看了一看日影说:“天不早了,我要走了,要是回去的晚,我妈又要……”从中可见,翠儿是怎样地生活在婆婆的阴影之下,婆婆对翠儿的威慑力是多么的大,使得翠儿丝毫没有违背常规之举。惠姑晚上回到家中,和家里的佣人何妈讲起翠儿的遭遇时,何妈叹口气说:“我也听见那村里的大嫂们说了,她婆婆真是厉害,待她极其不好……就百般的凌虐她,挨冻挨饿,是免不了的事情。”而且惠姑遇到翠儿,看到她脸上一缕一缕的爪痕,坐下来问道:“翠儿!还有那些衣服,等我替你洗了吧,你歇一歇好不好?”翠儿在这满含着慈怜温蔼的言语中受到大大的感动,“可怜翠儿生在世上十四年了,从来有人用着怜悯的心肠,温柔的言语来对待她。……只昏昏沉沉的度那凄苦黑暗的日子。”冰心以她“温蕴着的温柔,微带着忧伤”的笔调提出了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婆媳关系的问题。作者的描写是温婉而又凄楚动人的,但作者在文中认为,造成这出童养媳悲剧的原因是“我想乡下人没有受到过教育,自然就会生出翠儿她婆婆那种顽固残忍的妇人,也就有像翠儿那样可怜无告的女子。”从而把一个严峻的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的问题,肤浅的归结为简单的女子教育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作者冰心思想上的局限之处。

张爱玲的《金锁记》,文章围绕姜公馆二奶奶曹七巧被金钱的贪欲打造的金锁围困 30 年展开情节。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在人性的挣扎中带着枷锁而被挤扁最终失去人性的一个可怜又可恨的艺术形象。曹七巧以麻油店铺老板女儿的身份高攀上了名门望族。但这高攀的代价是以她的青春健康之躯嫁给了身患骨痨的残废姜公馆二少爷,陪着这位没有生命的肉体消耗着她的韶华青春。她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寂寞而又孤独的日夜,一步步走向心灵变态的边缘,一步步泯灭了良知和人性,她对儿媳在精神上的折磨可谓史无前例。她想方设法的运用各种卑鄙的手段,剥夺儿媳作为一个正常女性的权利和尊严。她让儿子长日彻夜为她烧鸦片,让儿媳日夜独守空房。她向儿子打听媳妇的性秘密,然后在邻居间四处传播,把媳妇羞得无地自容。她还教儿子吸鸦片,怂恿儿子在外面包戏子。在她的百般折磨下,儿媳满含忧愤而死。接着曹七巧又折磨儿子纳的小妾,逼她吞生鸦片。曹七巧用自己的青春,用所受尽的大家庭的欺侮,最终换取了一副沉重的金锁,这金锁压制了她的情爱,泯灭了她的人性。别人毁掉了她的一生,她又变本加厉地毁掉了儿女长白、长安的一生,最后在所有人的愤恨哀怨中孤单地死去。可见,曹七巧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丧失了作为母亲和婆婆的良知,完全是一种变态的心理。

翠儿婆婆擅长于肉体的折磨,而曹七巧却擅长精神上的摧残和迫害。她们的共同点都是对儿媳妇极其的凶残,她们已成为男权社会驯化的一个工具,用比男性还残酷而毒辣的手段迫害着与自己同样身处不幸的同性。这样的女性,已经失去了一个做女人和婆婆的资格。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她们由一个正常的女人变为“恶婆婆”形象,在不同作家笔下,却得到了不同表现呢?

二、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差异

冰心,家境优越。父亲谢葆璋一位舐犊情深的父亲,母亲杨福慈,是一位性情极温柔、极安静的女人。父母感情极好,使他们的小家庭总是充满温暖、和谐的气氛。正因为这样的父母及家庭使冰心一直沐浴在爱的家庭氛围中。使冰心养成了一个个性温和,晶莹剔透的性格。她的文字清新、细腻,没有强烈的叛逆色彩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她用内心世界对人世的爱营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在这个自己营造的童话世界中,她选择了自然爱和母爱的主题。冰心自己说:“她的小说情节因素淡化,抒情性成分加浓”。在《最后的安息》中,整个故事情节相当简单,就是写惠姑乡下避暑的所见所闻,整篇文章都笼罩在一种悲凉的气氛中。作者一方面为翠儿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另一方面却又苦于无助的无可奈何。即使在表现“恶婆婆”之“恶”这样“暴力”的主题时,冰心也以她惯用的“温婉”的笔调,在温和平静中提出了这样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但由于她入世未深,缺乏思考,她只是浅尝辄止。结尾描写的翠儿“她憔悴伤的面上,了微笑,的朝,穿黑暗的窗,正照在她的上,好像接她去到极乐世界,便是可的翠儿,初次的安息,也就是她最后的安息!”冰心笔下的翠儿在最后也是含笑归天的,把她的死笼罩在基督教式爱的灵光之中,不能不说与她的家庭环境与对人生见而未透、对哲理思而不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冰心不同的张爱玲,父亲是一个遗少式的人物,风雅能文,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而张爱玲的母亲则是一个果敢的新式女性,敢于出洋留学,敢于离婚,她的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更为西方化的。父母对张爱玲带来了中西两种文化的影响。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决定了她是在优雅的人生品味中制造属于她自己生命的悲凉意识。张爱玲的家庭出身,她的教育背景,以及由此养成的趣味,尤其是她的非凡的感受才能和与之匹配的表现力,都为她认识和表现她所身处的时代做出了充足的准备。敏感的张爱玲从小就在高门贵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从未享受过正常的家庭温馨,沉重的心灵创伤使她逐渐形成了似乎对一切都抱有怀疑甚至敌视态度的人格心理。《金锁记》的故事是这样开头的:“三十年前, 一个有月亮的晚上……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在小说的结尾,曹七巧在对往事苍凉的回忆中死去,小说是以这样的一段文字结束全篇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 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完不了。”《金锁记》中,张爱玲正是向读者一点点不厌其烦地将人的理性不断地剥落直至完全的泯灭,对曹七巧的变态心理进行细腻的刻画,充分显示了她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2、写作背景的差异

冰心走上文坛,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被“五四”运动的春雷“震”出来的。当时的社会大都直接痛彻地感受到封建传统对女性的禁锢和人格尊严的践踏,因此冰心作为最先觉醒的一批文人,她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她开始用理性、自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命的感受和体验。她开始真诚的关注女性命运,探索女性命运的内在原因和社会解放的有效途径。冰心笔下的翠儿婆婆就是当时生活在农村中的一批妇女的典型,通过“她”冰心提出了一个深刻而又现实的社会问题――婆媳关系问题,同时使冰心的创作与时代紧密结合。

张爱玲作品中的文化背景,可以归纳为:衰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

张爱玲小说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在教材中我们说,张爱玲小说中的许多主题、意象和象征都是古典小说和通俗小说所无法"局限"的,因为她的创作中增加了外来的小说技巧或现代派的手法,在中国现代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这对似乎“相克”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调子。但是,也可以说,张爱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她的“创新”与“袭旧”,而她自身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她的“创新”与“袭旧”。除此之外,限制张爱玲艺术上更大发展主要因素还有“题材的狭窄”等。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上, 张爱玲的女性书写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张爱玲的创作能够在传统风韵中凸现现代个性,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渗透出现代气息,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立足于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派作家。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特征在她的小说《金锁记》中可见一斑。

在《金锁记》中,曹七巧对儿媳的迫害源于社会对她不公平后的报复心理。曹七巧原本就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正常女人,可悲的是这样一个正常的女人嫁给了一个不正常的男人,形成的一段畸形的婚姻,卑微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剥夺了她作为一个正常女人对正常的男女之事的渴望和满足,使她逐渐成为和金钱以及地位的牺牲品。她本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确因哥嫂贪财把她嫁给了姜公馆家的二少爷――一个身患骨痨的废人,她的正常无法得到满足,金钱与封建礼教又束缚着她的一举一动。当属于一个正常女人的一切被金钱、礼教束缚后,她的良知将沉没于苦海,面对这一切使她坠入深渊无法自拔,她由爱生恨,变本加厉的去占有,用金钱的枷锁抹杀她人性中残存的,最后导致她的性格扭曲和心理变态。她疯狂的折磨着儿媳,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女儿也难以幸免。她的凶残、变态远远胜于翠儿的婆婆。这一形象的诞生,与作者的文化背景不无关联。

三、差异背后的同一性

尽管在这两部作品中,描述的“恶婆婆”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某些方面却又存在某些同一性。

1、心态的同一性

翠儿婆婆、曹七巧她们都是受封建制度迫害的女性的化身。她们在自己年轻做儿媳时也同样受到过婆婆的摧残和迫害,当自身一点一点熬出头后,不但对儿媳毫无半点恻隐之心,反而变本加厉的将自己曾受到过的苦痛返还在儿媳身上,让自己在心里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张爱玲、冰心她们身为女性,也必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婆婆”,那么她们在小说里,都对婆婆这一形象倾注了自己的关注,从侧面则正好反映了她们对自己身为女性在将来成为婆婆的恐惧。

2、主题的一致性

“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推陈出新,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一批“问题小说”和“问题小说家”的出现。冰心就是其中之一,她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她对人生意义的探索的热情。被“五四”运动的春雷“震”出来的冰心,其探寻女性命运的主题从一开始就与人的解放、自由与尊严等一系列人文主义的时代命运联系在一起。在翠儿婆婆身上,体现了冰心对妇女命运的思考,并且对造成这些女性自身的麻木和愚昧进行了剖析。尽管冰心将造成翠儿悲剧的原因简单的归结为“是由于乡下女子没有受到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显得有点肤浅,但实际上间接折射出冰心对“五四”运动的失望和不满的情绪,仍然具有批判社会的正面价值。

冰心作品范文第5篇

关键词比较文学 语文教材 教学策略

2016年9月,我国启用了新修订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其不仅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充分发挥了语文教材立德树人的优势,在课文编排上更是求精而不是求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材的编订不仅要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智慧,还同时提出了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的时代性和世界性的要求[1]。面对新一轮的教材改革和教育需求,新版语文教材不仅承担着延续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任,还应当面向国际,走向世界。通过对新版语文教材内容、结构的梳理和探讨,笔者发现新版语文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比较文学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国家的特色,用比较文学的眼光看待中学语文教材和课程有利于扩大研究的视野,促进治学方法的改进。故笔者采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新一版的语文教材改革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材的评析和使用提供新的视角和借鉴。

一、新版语文教材与比较文学的内在联系

当今中国的语文教育理念与比较文学兼容并包的世界文学视野相契合,教材的编订逐步显示出国际化的眼光和世界文学的经典意识。严格来说,比较文学自诞生以来,它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不断被完善,W科的界定还存在着模糊性和不确定性[2]。但是它所提倡的“世界性眼光和胸怀”以及研究方法,与新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一致,体现了宽广的学科视野和面向未来的人文素养。在当前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式下,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作为主要支柱和研究方法,其研究手段和视角为当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借鉴。作为担任传播知识媒介作用的语文教材在多次的修改编订中也逐步体现出包容、创新、整合的学科意识,这一点与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呈现出一致的发展轨迹。比较文学不仅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新版的语文教材体现了比较文学学科特征,比较文学也作为研究方法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比较文学理论下新版语文教材的剖析

以2016年推行的七年级语文教材(人教版)上册为例,新版教材中,课文数量为22篇,其中外国文学作品一共6篇,与2015年人教版语文教材30篇课文,5篇外国文学作品相比,其结构编排较好地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外国文学作品所占比幅虽然不大,但是很好地穿插在课文篇目中,不仅选文经典而且在编排方式上通过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从主题、结构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

1.从影响研究的方法看语文课文的选材

影响研究是指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作为比较文学领域里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3]。影响研究是一种可靠的、具有说服力的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影响研究的方法,可以做到知人论世方便教学。以新版教材第二单元为例,新版教材选取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与冰心的《荷叶・母亲》作为散文诗二首并列,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影响研究”的范式。比较文学的“影响”强调“外来性”,冰心作为文学的“接受者”深受文学“放送者”泰戈尔的影响。“五四”时期,泰戈尔的小诗格式给冰心创作带来了灵感启发,在深度模仿的同时,泰戈尔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也对冰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冰心“爱的哲学”思想将泰戈尔的“爱的实现”理念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新版语文教材中的两首散文诗便是最好的见证。首先泰戈尔的《金色花》想象奇特,充满童趣,将孩子变身为一朵金色花,在母亲身旁嬉戏玩耍。冰心的《荷叶・母亲》以第三者的视角描写荷叶庇护红莲,联想母亲庇佑着孩童,感情真实,细腻动人。在内容上,泰戈尔写出了一个孩子对于母亲的眷恋与回报之情,冰心则借荷叶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两首散文诗内容主题相近,呼应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反映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与感恩,也都是两位作家对爱的哲学的推崇。在课后的阅读提示中,新版教材着重介绍了散文诗的特点并对比了两篇散文诗的不同之处,也特地提出冰心的创作风格深受泰戈尔影响。在旧版的教材中,入选的文章是冰心的《纸船》,相比较于新版的《荷叶・母亲》,《纸船》篇幅较小,在文体上也属于诗歌而不是散文诗,此次的改编使得影响研究的目的更加明显。

2.从平行研究方法看课文单元结构的编排

平行研究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强调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进行研究[3]。新版语文教材单元编排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思路,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的对象通常都包含具有相同主题的作品。例如,第一单元都是以主题为四季景色的散文为主,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第五单元分别选取了中国现代作品《猫》、《鸟》,外国作品《动物笑谈》以及中国古代作品《狼》,虽然都是动物为主题,但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作者对于动物的描写却体现了不同的艺术手法和不一样的生活感悟。不同国家的作者对于相同文体类别的作品表达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的寓言四则为例,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历史文化背景、习俗等的差异,在寓言的结构、叙述方式上存在着差别。新版教材分别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前两篇节选自《伊索寓言》,和之前人教版中的课文相同,后两篇分别节选自中国的《吕氏春秋》和《列子》。两则伊索寓言都是先讲述了一个小故事,然后在结尾点明寓意。而中国的寓言则将哲理蕴含在故事的叙述当中,具体的深意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从写作对象来看,伊索寓言以描写动物故事为主,幻想成分较多。中国古代寓言以表现人物见长,历史传说色彩较浓。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主题概念,后两篇课文替换了先前教材版本中的《塞翁失马》和《智子疑邻》。新版语文教材既延续了人教版传统的“以体裁为主”的编排方式,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主题编排”很好地融合进来。时代背景、文化传统的差异比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知识文化背景。教师有意识地借鉴平行研究法进行比较教学,容易打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用世界性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发现文学的异同与美妙。

3.从跨学科研究方法思考入选课文

跨学科研究又称“科际整合”,专指对于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作为人类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与人类知识的其他领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4]。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与思考,提高人文素养与思想境界;而工具性要求则需要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字基础与沟通技能,提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语言作为传播的媒介,是所有学科知识呈现的载体,从而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就搭建了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平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天净沙・秋思》和《次北固山下》为例,其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客观对象和主观感情进行结合,通过心理结构这一媒介将语言空间和物理空间在意境中融合,较好地体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特征。客观对象即指个体意象,多个个体意象联合便组成了整体意象,其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这首小令九个意象看似随意地排列组合,但都紧扣“秋思”,用枯败的滕树、黄昏的乌鸦、落寞的小道、独行的瘦马等将秋的意味渲染出来,形成整体意象,作者将自己置于这幅秋景之中,情景交融,突出漂泊的主题思想。再比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以优美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巧妙的是,编者在这首诗的下面安插了一幅图画,形象生动地将诗中的情景再现。将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的视觉冲击力使学生对诗歌拥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更能身临其境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乡愁,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和情境美。新教材的编订进一步将文学与心理、艺术等学科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理念。科际整合将有效地使语文教材的编排达到多元化,然而@也对语文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三、新版教材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6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紧扣教学大纲要求,从教材的角度上说,教材体现了比较文学学科知识理论,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无论是编排结构还是选材,此次改革都做了很好的优化。将比较文学视作一种方法和理念,可以给课堂注入开阔、创新和思辨的活力,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用比较文学的学科眼光来看中学语文的选材和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新颖的视角,走出思维框架的牢笼,不局限于局部的学习范围,还能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前沿性。在教学策略上,比较文学的普及和应用对当前语文教育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1.将比较文学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

将比较文学理念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当中,有意识地进行比较,让学生的眼光不局限于当下中国文学,而是有一个世界文学的总体概念,并且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相互影响,写作方法互相借鉴,才会形成文化大繁荣的盛景。语文教材选编中选取适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本身就代表着对它们的认同与接收。例如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泰戈尔对冰心的写作理念和创作方式影响巨大,教师有意识地将它们放在一起横向比较,可以让学生树立学习借鉴的意识,辨别异同。在学习鲁迅作品,介绍鲁迅的时候,提及鲁迅深受外国文化影响,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且在创作上深受果戈里的影响,并创作同名小说《狂人日记》。对比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到许多借鉴的影子。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拓展了文学视野,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2.扩展比较主体的范围和维度

新版语文教材无论是体裁编排还是主题编排,都达到了比较的初步要求。例如将第一单元的三篇写景散文进行对比,比较每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总结精华要素,彻底抓住散文写作的核心要义。在纵向比较上,同样是写冬景,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法国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做一个比较,看中国和外国作家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将共同之处进行分类总结,将异处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学生在多方面的平行比较中,会加强比较的意识,强化多方面思考的思维模式,培养语感,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

3.实现跨越式、融合式教学

比较文学学科的跨越性理念,为构建更开放的语文课程提供了多样互补的视野。突破语文学习的单一思维理念,将语言文字作为工具并熟练运用,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语文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学科,它还可以将德育和美育深度结合,在文学作品里达到对学生的道德教化以及提高鉴赏审美能力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小说作品或者诗歌作品时,可以通过视频电影的播放还原作品的情节,情景再现作品中人物台词和背景的设置,让影视与文学紧密联合,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课本,实现学科的跨越式交流。鉴赏诗歌作品时不再单一强调理论知识,让诗画融为一体,在语言文字的渲染下构建诗中的画面感,使学生用心体会真正的情景合一,触景生情,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在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范畴中,文学与艺术、科学、宗教、心理学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这样的理念通过教学手段传达出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联系、交叉、汇通,实现学科整体的多维互动。

采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和范式来思考新版语文教材,不仅有利于拓宽语文教育的视野,同时也为广大的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提升空间。学生在中学阶段进行语文学习,教师要从源头开始培养他们的创新、比较、整体的意识,将语文教学目标有效地实现,将语文大纲贯彻到底。这不仅实现了文学教育的目标,也有利于比较文学学科应用发展。新版语文教材的编写从理念上实现了与比较文学学科的紧密融合,教师也需要在教学应用上将理念转化为手段,把比较文学的理念、方法、精神以及相关的知识、原理运用于教学实际中,配合教材的改革发展,为培养真正有眼界、有想法的创新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孟昭毅.比较文学通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 胡亚敏.比较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冰心作品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中澳儿童文学,主题,比较初探

 

儿童文学要引导小读者思考生活,认识生活。借用马雅可夫斯基一首儿童诗的标题,就是引导孩子们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分辨是与非,真善美与假恶丑。本文分析澳洲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其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共同主题,试图通过对比中澳儿童文学对比研究,来促进两国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文化交流。

一、特殊背景决定独特的创作意图

从1788年英国移民首次登上澳洲大陆之日算起,澳大利亚历史虽短,但是其儿童文学的发展速度是举世共睹的。随着澳大利亚殖民地的发展,于是,澳大利亚儿童文学开始萌芽。1841年,澳大利亚终于出现了第一本儿童读物—《一位母亲献给孩子的书》。它以问答的形式讲述冒险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殖民地的艰苦奋斗,培养他们不怕坚强的性格。这是澳大利亚发展初期的历史背景决定的。此后,儿童读物不是讲述移民的探险和奋斗历程,就是讲述丛林大盗和逃犯的经历,或白人遭遇土著的故事,其作者大多为澳洲的短期访问者,作品反映了澳大利亚与母国之间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茅盾上世纪30年代所写的中篇儿童小说《少年印刷工》,就集中塑造了一个能干、好学、自立奋斗、懂甘苦的穷苦少年的典型形象,主人翁赵元生“那股又像痛苦又像畅快的眼泪”这一深刻印象鼓舞了当时一大批少年儿童,为由学生变为童工的他们树立了独立谋生的榜样。在革命战争年代,反映当时生活的儿童文学作品《鸡毛信》中的海娃、《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小兵张嘎》中的张嘎子等艺术形象都深刻地影响着少年儿童意志品格的形成与发展。

二、母爱与童真的主题主题,家的呼唤

在中国,冰心是一位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真正懂得儿童的所思所感, 她弹响了歌咏自然, 礼赞母爱, 回归童真的主旋律。半个世纪以来, 一代代儿童受这种博大母爱的感召, 回归童真作品的感染, 茁壮地成长。在她的《童年杂忆》《寄小读者·通讯十》中真切地描述了母爱的伟大与童真的美好。她把家的温馨的概念及对家的感情移植给小朋友。“‘家’是什么, /我不知道;/但烦闷——忧伤, /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繁星·一一四》) “家”是中国人在人生的苦海中的唯一避风港—是中国人一生事业的起点和终点。周国平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永远的岸。家是心中最甜蜜、最温暖、最快活舒适、最轻松自如的所在了。那么在弱小的儿童心里, 家当然更是遮雨的大树, 飞翔的天空,心灵的全部了。烦闷可以向母亲倾诉, 忧愁能在家中消融, 母亲和儿女血脉相通, 悲喜与共。母爱和家的感召可以唤起人奋发向上的激情, 给人以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无独有偶,在澳大利亚土著文学中,《漫漫回家路》这部小说的儿童版本《回家找妈妈》,以同样的母爱与家的主题,用三个土著儿童坚强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给人们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在这部小说中,“防兔篱笆”表现为对家园的追求。“我知道要走很远的路,不过这很容易。我们找到防兔栅栏,沿着栅栏就走回家了”,年仅14岁的女孩莫莉带着妹妹们,徒步穿越西澳大利亚经历了种种磨难,却始终在心中存在着战胜命运的信念,正是这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信念和对家的渴望,支撑着她回到亲人的身边,在惨烈的历史背景下,唱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家的召唤,实际上正是人们对于精神家园的追寻,它是冥冥之中一股无穷的力量,让人们不惧苦痛,毅然前行。因为人们坚信,只有找到家才会幸福。因此,也正是家的一次次召唤使莫莉下定决心踏上逃亡之路。

三、培养儿童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培养和发展儿童可贵品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曹文轩的“成长小说”系列之一的《古堡》中,重点塑造了两个逆流而上,经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小男子汉”形象。曹文轩在他的成长小说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以弘扬人文关怀的精神为少年儿童书写着。他带给小读者的除了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主题,还有情感、智慧和美的力量。作家从对小说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的开拓进取、勇于搏击生活等阳刚气质的热情描写,赞扬他们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所有这些都对克服儿童性格中的柔弱、驯良等不足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澳大利亚作家艾伦.马歇尔的《我能跳过水洼》是澳大利亚儿童文学经典之作,至今它已被翻译成30几种文字,并被搬上银幕,获得大奖。这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一个残疾孩子乐观向上、自信自尊、顽强与命运抗争并最终取得成功的真实故事。小主人公幼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但他身残志不残,无论爬山还是游泳、骑马,他都没有落后正常孩子后面。他始终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当然也能做到。作者塑造了一个乐天达观、热爱生活、勇敢顽强的少年形象,小主人翁这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当前我国亿万少年儿童所需要的。

四、结语

本文通过中澳儿童文学三个方面共同主题的初步探讨,来说明儿童文学的共同特性。如果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更多地走进儿童的生活,其价值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必将会促进广大少年儿童健康茁壮地成长。让我们更加关注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倾向于反映一般儿童所可能经历的各种生活,并把读者扩大到世界范围的儿童。

参考文献:

闻增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浅谈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教育艺术[J].2009.9

赵娟.剖析儿童文学的价值作用.文学教育[J].2009.12

闫晓丽.儿童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冰心作品中的母爱与童真,社会科学战线[J].2009.8

于仲达.儿童与文学.青年作家[J].2009.10

吴庆宏.澳大利亚儿童文学的崛起.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11月(6).

冰心作品范文第7篇

关键词:儿童阅读;作品选择;指导策略;“无为而治”

我们讨论儿童阅读,主要是针对儿童的文学阅读,换言之,就是讨论儿童文学教育的问题。实现儿童阅读的价值,关键是要落实一个“读”字,即读什么和怎么读。

一、读什么

文学作品有高低好坏之分,这是不用怀疑的。我们讨论儿童文学教育,追求的是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的正面价值。这便涉及读什么的问题。

1.要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怎样的文学作品是优秀的?一看作品是不是经典。经典是文化,经典是文明,经典是人类生命智慧的结晶。优秀文化在很大意义上是靠经典来承载的。儿童文学教育承载着对传统文学经典的文化传承,同时还承担着对新经典的发现。所以,儿童阅读,不可不读经典。在此要指出的是,流行与经典不是一回事,流行的不一定是经典,经典的也不一定流行。我们可以将《哈利波特》看成新经典,却很难承认《阿衰》是新经典;能作为优美的语言典范的现当代美文可以归入经典的行列,那些充斥市场、包装精美的哗众取宠之作却不一定能与经典沾上边。二看文学作品的作者是不是有高尚的“文品”。一个作者的人格决定了他的文学风格。“言为心声”,言之上品,必先有心之高洁。一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作家,才能写出精妙的文字。他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具有“诗的风格”的优秀之作。

2.读适合的作品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于具体的阅读者而言,并非所有优秀的作品都能深入人心。杜甫的诗和李白的诗都是经典之作,有人爱读杜甫,有人爱读李白,或者青少年时爱读李白,到了中年后更喜欢杜甫。发挥文学阅读的积极作用,读适合的作品十分重要。对于儿童,更是如此。文学阅读能否触动情感,能否引起儿童的共鸣,作者、作品能否与儿童心心相印,是判断是否适合阅读的关键。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是给他推荐《马小跳》,还是推荐《冰心作品精选》,参照的标准只有一个――合不合适。是否适合儿童阅读,必须关注儿童自身的阅读兴趣倾向。再怎么被公认为优秀的作品,如果儿童不感兴趣,作品的价值同样得不到体现。

二、怎么读

儿童文学阅读价值的实现并不完全是自能自动的,所以有必要讨论读法的问题。

1.怎样开始文学的阅读

对于需要进行文学启蒙的儿童,文学阅读要从兴趣入手。大量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阅读的起步阶段,最符合儿童兴趣的文学阅读是诗歌和故事的阅读。而儿童诗阅读,因为从形象到节奏韵律都契合儿童心理和生命节奏,阅读的过程就是儿童自我发现的过程,所以尤其要重视――这也正是目前儿童阅读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从诗歌阅读入手,文学阅读便是一件顺理成章的、幸福的事情。

2.重视情感与想象

儿童阅读,尤其是课堂上的文学阅读,或者是师生共读,一定要清楚文学是通过情感碰撞发挥教育作用的。文学阅读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审美创造总是由情感驱动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捧读文学作品,最敏感的就是我们的情感世界,有时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将作者、作品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了。儿童文学阅读必须要有真实情感的投入,必须注重情感的交流。教师经常会组织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真正深入学生心灵的交流内容,总是与情感体验紧密相关的内容。例如,阅读《夏洛的网》,正如封面上的推荐词所说的:“拥有一册,感动一生”,“感动”正是读者阅读时最鲜明的情感体验。组织阅读交流时,如果绕过阅读时丰富而鲜明的情感体验来谈故事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和精神境界,学生就会觉得隔膜了。

文学阅读讲究想象,这是因为文字与意象之间的沟通靠的就是想象,从再现想象到创造想象,是读者完成文学作品的再创造和自我建构的不二选择。成熟的读者在文学阅读时运用想象,以达到自能的状态;而学习文学阅读的儿童,需要经历一个他人引导、唤醒和自我印证的过程,才能逐渐达到不着痕迹地运用想象,提升文学阅读的质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引导孩子们进行文学阅读时要创设情境,要将文字在头脑中转换成画面或场景。阅读诗歌类作品是这样,阅读故事类作品也是这样。

3.重视“无为而治”

文学教育是一种作用于阅读主体情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儿童阅读从兴趣入手,最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靠的是阅读实践本身,所以儿童阅读强调“无为而治”。这种“无为而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本质上讲,文学阅读是一种个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私密性。所以,更多的时候,面对儿童阅读,我们要做到:“放了小孩,就让小孩安静地读读书,别吵。”(2)因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人,所以儿童阅读在某种程度上需要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但这种管理和引导,重点应该放在“服务”上。(3)儿童阅读也有一个层次的提升问题,比如从单纯的兴趣阅读到批判阅读,从兴趣单一的阅读到范围广泛的阅读等。如何逐步提升儿童阅读的层次,同样要重视“无为而治”,用作品本身来说话,而不是教师来牵引。(4)关于读书,历来推崇古训“不动笔墨不读书”。儿童阅读当然也涉及读写互动的问题。儿童阅读中的读写互动,要遵从儿童的内心需求,不要将儿童阅读等同于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也不能把儿童阅读变成阅读教学的附庸。当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有了表达的欲望时,就让他们自由地、尽情地表达;当他们只愿沉浸于静静地读和思的境界中时,不动笔墨又何妨呢?我们鼓励儿童与阅读相关的表达,这种表达要直接变成儿童的“成功体验”,要用欣赏的目光去激励、激发。

冰心作品范文第8篇

三八妇女节班会总结【1】 3月8日,是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妇女解放而奋斗的伟大节日。为让队员们真正从内心感受到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子女的关爱,增进父母与孩子的理解、沟通,体会母亲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三八节来临之际xx教育办各校 庆祝三八妇女节,通过活动,使学生们更懂得感恩,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小学:3月7日,**小学成立家委会,邀请到各班的家委朋友们一起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中,优秀队员代表全体同学献上节日的祝福。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做一个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优秀队员代表话音刚落,家委王靖先生为我们全体女教师送来了康乃馨。男家委把鲜花送到我们女教师的手中,而在场的女家委也得到了孩子的礼物:一个最甜蜜的微笑,一个最幸福的拥抱。队员们唱起《老师妈妈你最美》,用最美的歌声表达对老师妈妈的祝福。

军民小学:伴随着暖暖春意,迎来三八节。少校大队开展三八妇女节感恩母亲活动。通过询问家长、网络等媒体渠道,了解妇女节的来历和历史上著名女性的有关事迹;通过观察妈妈一天做的事,体会妈妈的辛劳,想想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小学: **小学举行学会感恩三八妇女节贺卡制作活动,让每个队员亲手制作贺卡,写上想对妈妈说的话,让妈妈在三八节来到之际感受到快乐与幸福!除此之外,学校所有队员帮妈妈做家务。使妈妈在3月8日即将来临的时候露出笑脸。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这个三八节充满感动,充满温馨,充满爱。

**小学:各班级结合主题进行感恩教育活动,把父母的关爱记在心间,大队部倡议为妈妈献上自己最好的礼物可以是唱一首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敬爱;中低年级的孩子们为妈妈做好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地、刷碗、倒垃圾等);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或是自己写下的温馨的话语送给妈妈;高年级的孩子们为妈妈做一次香喷喷的饭菜,慰劳整日操劳的妈妈,为她们端茶送水、洗衣叠被、捶背洗脚通过感恩教育感受妈妈的伟大的爱。

**小学:举行了庆祝三八节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活动中,班主任让学生了解母亲的辛苦,让孩子学会为妈妈或者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动手制作小礼物为妈妈或奶奶庆祝三八妇女节,说一句妈妈我爱你等,鼓励孩子们通过不同形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通过感恩活动,让孩子有了关心别人的情感,对母亲的感情有了一个更深的提升。

**小学:3月7日,**小学的二年级学生为表达对妈妈、奶奶、外婆的感激之情,自发组织了特别的礼物送给特别的你的手工活动。学生们用鲜艳的卡纸,里面绘上康乃馨、爱心等图画,并附上了甜蜜的语言,让人倍感温馨。在中高年级举行了关于妇女节的手抄报比赛,学生通过合作查找资料形成了作品,用鲜艳的颜色和感人的语言勾勒出了对全世界妇女的礼赞,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妇女节设立的历史背景和成立的重大意义,最后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若干名。通过这次比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艺的平台,也使孩子更懂得感恩。

宝宝幼儿园:举办三八亲子活动周,第一拨为小段的亲子活动-包饺子。在妈妈、奶奶跟宝贝的齐心合力下,宝贝们亮出了自己宝贵的作品。并让评委进行了打分,现场气氛十分热闹。完成之余,大家共同品尝了集体的作品,并在园留念合影。在这三八之际,我们中段以温暖的表演,向妈妈致以节日无比温心的快乐!8日上午,是大段开展的拔河比赛。在双边家长的竞争下,评委的压哨下,现场的火药味不断上升。最后,大二班小朋友的加油声,为妈妈们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荣宗中心幼儿园:3月6日,代表xx街道妇联参加晋江市妇女联合会举行的巾帼建功展风采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庆三八文艺汇演。荣宗中心幼儿园的当代舞《古港春潮》荣获风采奖称号。

小童星幼儿园:举行了庆三八活动。有的班级做花送给妈妈们,有的班级让幼儿看关于母亲伟大事迹的视频,有的班级请妈妈们过来参与互动游戏,还有的一起和妈妈们在班级聚餐。

红苹果幼儿园:为了给幼儿提供表达爱意的机会,为了让孩子们懂得爱自己的妈妈、奶奶、老师等女性,制作小礼物,画一幅画来祝福妈妈 :三八妇女节 ,妈妈节日快乐!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增加了亲子感情,过得真有意义!

**幼儿园:邀请各班妈妈们来园参加爱妈妈亲子主题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使孩子们懂得从小爱别人,关心别人,学会分享,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起到了爱心教育的显著效果,有的妈妈在谈这次活动时说:这是我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三八节,因为我真的感到我的孩子长大了。

军民幼儿园:以三八节日为契机,在各班开展了意义非凡、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小手在爱心卡和彩色的卡纸上画出对妈妈们的祝福、自制项链作为节日的小礼物送给妈妈、为妈妈画一幅画等。大三班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回家为妈妈洗洗脚。 孩子用自已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在这一刻他们感受到心里无比的温暖。活动的开展给予孩子们一个锻炼和尝试的机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洒下爱的种子,学会关爱别人,让孩子亲身体验当对别人付出爱的同时,自己也能感到无比的快乐。

三八妇女节班会总结【2】 一,准备活动:

找演员,排练,道具

布置教室

二,活动过程:

1,主持人出场(姜雨晨, , , )(四个人)母亲就像地基,支撑着我们,在最需要的时候,是母亲,给了我们鼓舞和力量.

男 :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了,我们利用班会课举行了这场赞美母爱系列主题班会,在短短的60分钟里,让我们尽情的享受母爱的力量吧!

女,男:20xx年庆祝三八妇女节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3. 读浓情卡

女:一份心

男:一份爱

女:让我们欣赏本班同学献给妈妈的浓情卡

4. 唱歌:〈〈七子之歌〉〉( )

男:还记得时的那首歌吗

女: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七子之歌》吧

5. 小提琴独奏男:

6. 《回忆中的妈妈》(朗诵)男:每个人都有妈妈 女:我们也不例外 男,女:接下来我们就倾听一下《回忆中的妈妈》

7. 游戏男:前面看了那么多节目大家一定很感动吧 女:下面让我们休闲一下来做个游戏吧 女:从出生起,我们躺在妈妈的怀抱里的时间最多,撒撒娇,谈谈心,现在我们长大了,躺在妈妈怀抱里的时间日夜减少,现在你再和妈妈拥抱能否再一次感觉到妈妈身上那种特别的感觉

8. 舞蹈:《鲁冰花》(郭玮,马诗娴,顾颖莲,朱瑾,徐佳敏,冯诗伊)男:刚才的游戏大家一定玩得很高兴吧 女: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舞蹈《鲁冰花》

9. 诗朗诵(冰心作品)女:冰心奶奶曾经写过许多关于母爱的诗 男:下面就让我们欣赏其中的一首吧

10. 讲述孩子童年的趣事(朗诵)女:童年是幸福的 男:童年是欢快的 男,女:童年是难忘的,请孩子们的妈妈讲述孩子们童年的趣事吧

11. 颁奖男:前面听了那么多浓情卡大家一定很感动吧 女:现在让我们为浓情卡的作者搬奖

12. 拥抱合影四人一起:下面让我们和妈妈一起拍张照吧

13. 主持人教大家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哑语)女:我们一起来做哑语吧

14. 结束[乐曲中结束]

15. 女:十年前,随着婴儿的啼哭声,我们来到了这个光明的世界,从此,一个辛勤的身影,总在我们最无助,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我们面前.对,那个人就是母亲.男:我曾经在大风雨中独自一人行走过,欢笑过,也流泪过.很多很多的回忆都可以随岁月流逝被淡忘,但惟有大风雨中母亲的形象难以忘却.男: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让我们再一次对母亲说母亲,节日快乐.女,男三八妇女节系列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三八妇女节班会总结【3】 在这春暖花开的美丽季节,我们在沐浴着温暖阳光,享受着和煦春风的同时,迎来了国际妇女节xx周年的喜庆日子。在市教育局及学校领导的关爱下,绵登中英文小学的全体女教职工以春花般绚烂的心情享受着节日带给我们的最美的祝福!

为展示我校女教职工的巾帼不让须眉的新时代妇女形象,展示我校女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风采,我校开展了多姿多彩的三八妇女节活动:

一、购买新衣,环游绿道

今 年三八节,我市组织了畅游绿道,三八同乐活动,我校女教师积极参与。为了本次活动获得圆满成功,我校派出了20位女教师参加。为了表达对全校女教师的 节日的慰问,我校还为每位女教师购买了一套运动服。看着穿着整齐划一的桃红色上衣和黑色裤子的女教师,感觉真是人面桃花,个个英姿飒爽。这端庄大方,充满 活力的教师形象,正是我们绵登中英文小学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真实写照。

二、球场拼搏,大显身手

为了更好地贯彻三八妇 女节政策,丰富女教职工的业余生活,为工作繁多的女教职工调节身心,我校开展了女教职工排球赛。我们把46位女教职工分成4队,分别是:1、2年级 组;3、4年级组;5、6年级组;后勤和图音体组共4队。随着一声哨响,拉开了女教职工排球赛的帷幕。赛场上,每位女教职工都热情投入,赛场上始终洋溢着 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氛围,各支队伍不仅较量着球技,更是团队精神的比拼。男教职工也组成啦啦队前来观战,加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三、鸟语花香,享受自然

在 这大地复苏、春意盎然的美丽三月,为了庆祝三八妇女节,给女教职工们一个健康、快乐的节日,我校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3月5日中午12点,我们集中在 山清水秀的田山,共享大自然的魅力。在这里,大家自由组织自己喜欢的活动,有的童心未泯的教师撑着小竹排,在溪水中玩耍、嬉戏,一改往日拘谨的严师形 象;有的教师悠闲地和同事一边烧烤一边聊天,期间其乐融融;也有的教师紧锁眉头集中精神在棋盘上厮杀,更有的教师在自己喜爱的牌桌上大展身手 说话声、谈笑声、善意的争执声、鸟叫声、水流声汇集在一起,给宁静的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四、查环查孕 ,普查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