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托物言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托物言志范文第1篇

残荷

雪小禅

你,看过残荷么?

如果是深秋或者初冬。寒冷的风中,有一片残荷,几乎是枝零飘落,几乎是失去了所有取悦的颜色。完全是一副惨落的表情。那荷叶凋零得七零八落了,以枯萎的姿势倒在池塘里。那莲蓬也不那么饱满了,怕冷似的,小小的

骨朵。

没有了夏天的热烈,荷正盛开时,有一种凌驾的气势。她们努力盛开,虽是自身光芒,却也是为了索取。索取那眼前必要的夸奖和虚荣。你看你看,这荷开得多妖多灿。说到底,莲是霸气的,是不顾一切的。

然后,秋来了。然后,她一步步地在冷风中受尽了凄冷、伤害,她的心,是一点点凉下去了。先是形变了。不再是盛大的开放模样。那荷叶小了很多,那莲蓬不再圆鼓鼓了,呈现出一种枯萎的样子。

又一场冷风。又一场苦雨。

……

已经不是秋了。到了冬。

残荷,呈现出一片残落的鬼魅。历经了这些风霜、打击和伤害,她看似寥落了,其实却有了铮铮的骨。有骨骼了。那有了骨骼的神经,远比一朵盛开的莲花更有味道。

她盛开时,只是妖媚和跋扈;她枯萎时,才真正有了风骨和气象。

残荷,以一种不让人怜悯却让人心生敬意的姿态出现在画家笔下。如果一个画家只会画盛开的荷,而不能画残荷,那只能是一个心灵地貌还不丰满的画家。或者说,他的审美还没有到凋零的状态,而人生的时光,还太光耀太丰满。那样的人生,也是寡味的。

就像这朵曾经不忧亦不惧的莲,假如她没有受过冷雨凄风,假如她还是一直粉艳艳地盛开着,纯洁而无知地开着,她只是宫庭画中那无趣而带着稚气的一朵傻荷。现在,她老了,她枯了。味道和气象却出来了。

年轻时,只顾着一味地盛开。那饱满的大荷花呀,看着是纯洁,是壮丽,可是,不会对她有敬畏,她单纯得纯粹。那样的纯粹,有什么味道呢?

把自己活成一朵残荷,不为懂得,只为慈悲。当人生远离了那些浮华、喧嚣、热烈,远离了人群的热闹、名利、趋炎附势,人生,是往回收的。收的姿势当然不会如盛开一样夺目。甚至,无人在意。

可是,荷,抽筋扒骨了。没有了灼灼夺人之姿,却有了硕硕风骨之态。

翻看杨绛、张爱玲、杜拉斯、陆小曼晚年的照片……这一朵朵残荷,有了隐忍却更为让人心动的风骨,那是光阴赠予她们的味道——历经岁月摧残,饱经人世的风霜,脸上的光芒,却更加灼灼。

有友为我画荷。我只要残荷。那盛开凌厉的强势之莲花,不属于我。

那有了风骨的荷或事物,才是我的——它们在时间并不光滑的隧道里与我一一相认,我看着它们,它们看着我,找到最本质的共同属性:清醒自知、坚韧饱满、铮铮傲骨、自在淡然。

(摘自《晚报文萃》2012年第13期,有删改)

【专项品赏】

文章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鲜明的人生态度。文章要描写的对象是残荷,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盛开的荷,这种反衬手法的运用,更加突出了残荷的低调、不张扬,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残荷的喜爱之情。

【借鉴指津】

1.抓住侧面,凸显特征。对于托物言志类文章来说,物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咏物是为了喻人,描形是为了传神。所以写作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应该抓住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来写。既要捕捉住物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内在的神。雪小禅笔下的残荷,作者重点抓住了它的风骨来写,借助细腻的笔触和强烈的对比手法,反复描摹,突出了它的低调、不张扬。

2.托物言志,浑然天成。托物言志是在前面描绘事物的基础上,由事物固有的特征自然而然联想到要赞美的人,或流畅地引申出从中得到的启示,决不能架空游离于物外,随意发挥。如上文采用对比手法,用盛开的荷花的美艳、霸气,反衬残荷的低调、不张扬,在强烈的对比中,作者对残荷的喜爱之情已跃然纸上。这样在前文仔细描写的基础上,由残荷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物,并点明“那有了风骨的荷或事物,才是我的”,然后水到渠成地赞颂了残荷代表的精神。

3.恰当言志,积极向上。面对同一种事物,由于人的成长经历、认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制约,生发出的感悟往往是不同的。我们在咏物抒怀时应尽量表达积极的情怀,以便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如对于残荷来说,一般人可能会产生一种繁盛之后的落寞之感,而作者一反常情,赞美了它的清醒自知、坚韧饱满、铮铮傲骨、自在淡然,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

同时,要想写好托物言志类文章,还需要做好下面一点:

找好“触点”,多角度联想。“触点”就是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地方,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引发的联想也会有所不同。如同样是面对小草,可以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花、树等形象直观的东西,也可以联想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或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了提高自己的联想力,在平时的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和思考,并多多进行一些联想训练,这样才能在作文时浮想联翩、文思

泉涌。

同在一个屋檐下

河南省一考生

天阴沉沉的,我走在回爷爷家的路上,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次全市的航模飞机比赛,我足足准备了一个月,却还是未能取得较理想的名次,最终被淘汰。我也努力了啊!不比他们做的准备工作少啊!可还是输了,我真的就那么差劲么?

天上的太阳微微露出了头,我到了爷爷家,意外发现院子里多了几株植物,姹紫嫣红,争相吐露着自己的芬芳,只有一盆不显眼的绿色植物摆在门前的屋檐下。我随口问:“爷爷,屋檐下那盆植物是什么花啊?”“哦,吊兰,新买的。”

吊兰?我饶有兴致地想着这个特别的名字,不禁又细细地端详它,它可真美啊!从根到叶梢都是绿的。它绿得纯粹,绿得自然,充满着生命的灵动,青翠欲滴的枝叶将生命的本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它的枝叶呈放射状,就像一朵正值绽放时期的花。丝丝缕缕的斜阳从其他花的缝隙里射到这绿色精灵上,祥和、静谧,让人不忍心移开视线。

它长长的叶子顺着花盆向下长着,这时,我发现它的枝叶下面长了好几个小小的吊兰,它们乖巧地攀附着主枝,风一吹,像打着秋千的一群孩子,它们是这株吊兰生命的延续啊!吊兰缀着那么多小吊兰,会不会很累,

很不情愿呢?

我陷入了沉思,不久,在爷爷的帮助下我便知道了答案。吊兰之所以叫吊兰,它的美在于一个“吊”字啊!垂下的小吊兰是它的负担,也是它的压力。有了压力,才有动力,它才会奋力生长。这时我忽然发现,尽管它的下面生长着许多小吊兰,但是它的每根茎都是挺拔向上的,直直的。越是有困难和压力,它就越奋力向上生长。

看着吊兰,我想到了自己,同在一个屋檐下,我更多的是得到亲人万般的呵护,而吊兰,连阳光都很少光顾它,但它却身负重任,依然绿得青翠,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再看看身边笑呵呵的爷爷,它不就是爷爷的化身吗?我忽然有了勇气,生活能因一点困难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吗?不,我要学习吊兰,越挫越勇,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不断进取,完善自我!我也要满怀希望,更加努力,永不言败!

托物言志范文第2篇

默默无闻的它,终于在一九八六年被法国物理学家确定为放射性元素,但这同样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这同样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加拿大,在澳大利亚,在这些含铀量极其丰富的国家,铀是提炼完镭元素后的副产品,是一些无法处理的副产品,它不会被火烧熔,不会被水泡开,成为了让加拿大头疼的问题。终于有一天,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识”了它,上百吨的铀矿运进了美国,造出了原子弹,赶在德国之前造出了原子弹,决定了世界的进程,人类的命运。

一九四五年中,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爆炸,炸出了两千吨TNT炸药的威力,而在这棵原子弹中,只用了一小块铀片,却点亮了一个州的夜间。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一架经改装的B-29轰炸机,在这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飞临日本广岛上空,几秒后,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笼罩住了这个城市。九千余人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数万人魂归天国,十万余人无家可归。引起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触发装置,一些炸药,还有的,是两块铀235片,只是两块小小的铀片,引起了无数的生命的消逝。三天之后,另一颗名为“胖子”的原子弹空投在了日本长崎,又是数万人命丧于此……

从此,人们意识到了铀的力量,再没去轻视这一片小东西,人们把它放在核反应堆中,加速他的反应,加大他的放射,将它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电力生命线提供最会绿色环保的养分。用他的能量,熔化黄金,使它得以成为美丽的工艺品、饰品。用他的能量,点“燃”钨丝,使它得以为千家万户供应明亮与温暖。

这便是铀。

我愿像这铀一般,潜至深山,隐至丛林,平时默默无闻,而一旦到了关键之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气壮山河。

这就是铀。

我要像这铀一般,静之,仿若处子,不闻不问;动之,仿若雄鹰,威震天下。

托物言志范文第3篇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来源:文章屋网 )

托物言志范文第4篇

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而修辞方法则是比较具体的一种句式,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

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托物言志范文第5篇

古典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简练、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古诗的表达技巧很多,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对比、双关、反问等;从表达方式来看,有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征等。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古诗中常见艺术手法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对比、反问、设问、通感、借代、双关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到愁意之漫长。

②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描写、抒情。考查的重点是描写和抒情。其中,描写主要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工笔(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和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细节描写等。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①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②渲染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③烘托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这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④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⑤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如柳永《雨霖铃》上片多是实写;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⑥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托物言志范文第6篇

[关键词]阅读 鉴赏 借古感怀 表达技巧

一、诗歌的定义。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原来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着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善于从感情上打动读者。

(3)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中国的旧体诗、词、曲的一句就是一行)。

三、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四、怎样阅读和鉴赏古代诗歌:在多年的职高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对古代诗歌只停留在在阅读和表面理解上,真正让他们体会诗人的写诗意境和诗词蕴含的深层含义还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在不断学习和总结基础上,归纳出古诗鉴赏大致步骤: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

抒情诗(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如果是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反复诵读,明白诗意。

通过读诗,读作者,读写作背景,读题目,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从整体上把握诗的内容。

【第三步】找诗的中心,即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一般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

【第四步】体会诗歌的意境。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这一步做到四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

④必看名句。

【第五步】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诗眼

诗眼往往指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处在诗的关键位置。好的诗眼能使全诗游龙飞动,熠熠生辉。

②赏炼字

我国古代诗歌历来重视语言的锤炼。

动词、形容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字,是锤炼字眼的重要对象。

古人还注意炼数词和副词。

③析语法

诗歌语言常有语句跳跃、词语活用、句式倒装、成分省略等现象,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

④品风格

诗歌的语言往往因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不同,而在创作中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反映在诗词中就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辨析语言风格,要注意不同流派及其代表诗人的特点,整体把握诗歌。如豪放派的气势豪迈,意境雄浑;婉约派的清丽含蓄,婉转缠绵;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清新飘逸;要了解各种题材所体现的不同风格,如山水诗的清新幽美,含蓄隽永;田园诗的冲淡朴实,恬静闲适;边塞诗的悲凉慷慨,雄壮高亢。

【第六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赏析)

诗歌的表现手法:

①虚写和实写

虚写,不是状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实写,恰好与之相反。

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就是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也叫实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③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④情景交融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景中含情,情中含景,是诗歌常用的手法。

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作用:在阅读中可以让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行文流畅。

⑤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

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托物寓意,就是将思想隐含在具体的外物之中。

⑥象征

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

⑦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⑧比喻

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

⑨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托物言志范文第7篇

鉴赏诗歌,要通过诗歌的语言材料领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往往要透过表面义,挖掘其深层含义。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主要是指对诗歌的主旨、背景、价值、意义、意境等的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等方面。表达技巧主要是指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其中包括典故运用、行文构思、风格、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如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豪迈与婉约的艺术风格,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等等。

解答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以下方法与技巧:

一、整体把握意境,正确理解形象和诗的含义。整体阅读是鉴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方法和首要步骤,只有通过整体阅读,把握大意,才能对一首诗歌的内容、主旨、形象、意境等作出进一步的准确恰当的鉴赏与评价。

二、注意联系作者生平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皆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所决定,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

三、仔细研读诗歌,咀嚼鉴赏诗歌语言。诗歌的语言形象凝练,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品味语言一是要品味诗人“炼字”的妙处,二是要品味重要语句的作用。因为关键字词和重要语句就是诗歌的眼睛。

四、注意诗歌鉴赏的一般程式。近年高考一般选择唐宋诗词,且以抒情诗居多,就抒情诗来说,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是要把握景与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与今的关系,可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到诗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上是景情相碰,也就是把握意境)。第四步,做到五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必看作者(知作者风格),必看注释(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必看题干(题干有很强的指向性,必须看清要求)。第五步,看看诗歌运用了那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不难解答了。

一般的写法是:这首是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再就是平时注意强化表达的训练:

就阅卷而言,阅卷老师往往喜欢卷面清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

尽管鉴赏的文字不多,但做答时也一定要“意在笔先”,先构思再落笔,避免涂抹。卷面清洁,阅卷老师自然心情愉快,也就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

条理清晰,是答题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是指,采用一、二、三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托物言志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近几年常见的表现手法: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下面就其中的几点发表粗浅的见解。

(1)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2)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3)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4)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如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5)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6)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7)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8)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9)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10)以小见大。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1)托物言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此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 对比,寓褒于贬 明褒实贬,欲擒故纵 言此意彼 意在言外 画龙点睛等手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