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陋室铭

陋室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陋室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陋室铭范文第1篇

陋室铭中心句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来源:文章屋网 )

陋室铭范文第2篇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又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来源:文章屋网 )

陋室铭范文第3篇

772年至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

刘禹锡为贞元九年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

(来源:文章屋网 )

陋室铭范文第4篇

学不在身,作弊则灵。

斯室教室,惟吾闲情。

小说翻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

陋室铭范文第5篇

《陋室铭》,全文只八十一字,而作者从容不迫、宁静致远、处变不惊、坚守节操的形象却跃然纸上。重读此文,又受到一次情操上的陶冶。当前正处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利益整合的复杂时期,要实现九江的和谐与发展,情操应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修养。情操,是由感情和思想综合、且不易改变的心理状态。高尚的情操对于影响人的观念、调整人的行为有着重要意义。一个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可以防止消极、免于懈怠,可以有效地适应环境变化,可以主动迎对困难与挫折。一个领导干部具备高尚的情操,就会坚定理想与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会在实践中自觉磨炼意志、净化心灵、增长才干、创造业绩。

情操能反映境界。现实生活并不完美,常有缺陷。文人高长虹在他的《赞美和攻击》中写道:“世间没有至好,而只有较好。较好便是较坏,因为还有比它较好的。”对于世间的“好”与“坏”,我们不能片面和绝对,不能过于苛求,用宽广通达的眼光看待万物,才能获得人生的真谛和乐趣。亲和、宽容、乐观、豁达是良好情操的所在,是思想境界的一种反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保持这种情操、这种境界尤其重要。

情操能决定追求。人生在世,都会有自己的目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生活不能苟活。一个人追求的目标与其情操紧密相连,很难想像一个思本资料权属文秘站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站网更多资料想平庸、了无生趣的人会有多么高尚的追求。对于我们来说,当然不能以“物质的舒适”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也不能以衣食住行的奢朴来判定人生的意义,唯有珍惜工作的机会,多为人民办事,多为发展出力,才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曾言:“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有什么样的情操,就有什么样的追求。

情操能左右情感。情操虽属精神生活的范畴,但它对人的行为发挥重要影响。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只有良好的情操,才能有效地控制个人的情感,才能理智地在突发事件中沉着应对,在危难之处镇定自若,在悲喜之后冷静思索,在轻重缓急面前整体掌控。注意不断陶冶情操,也是领导干部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因此,情操既反映一个人的品德,又体现一个人的修养。陋室主人不为名利所困,不受物欲所囿,不被流俗所累,自尊自重,自在自若。其情操之高雅,精神之宁静着实令人佩服。情操是个人的,但也具有社会性。在当前新阶段、新发展的光荣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坚持奋发有为的情操,是推进事业的不竭动力,是我们要抱守的精神家园。

陋室铭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主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高效课堂

“讲读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听、议、评、说、写等学习过程来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因此讲读课上得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与低。对此,笔者探究出了讲读课高效教学策略――突破点,带动面,分层练。

一、突破点

点,是教学要把握的核心,是教学任务的确立、课堂问题设置、教学步骤划分的出发点。上好讲读课的第一步,首先取决于对课文关键内容的定点与突破。

1.如何确定点

方法有:(1)看课文标题。《陋室铭》以“陋”为突破点。(2)读课文内容。《安塞腰鼓》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排比句”就是突破点。(3)探文章主旨。《天上的街市》是通过联想与想象来表达作者的愿望与追求。“联想与想象”即是突破的“点”。

2.怎样突破点

首先确定任务,即围绕点分层制定学习任务;其次依标设疑,即围绕学习目标分层设置问题;接着据标定序,即依据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进程。

《陋室铭》分三步突破点:

任务确立:读出“陋”的形象;“不陋”的原因;写陋室之用意。

问题设置:陋在何处?陋室,真陋吗?开篇写“山”“水”,最后提“诸葛庐”“子云亭”的原因?

步骤划分:自主学习,感“陋”之形象;合作探究,探“不陋”原因、写作用意,写山水之目的;积累检测,仿写。

二、带动面

面,是指知识面,能力面、情感面。首先要确定“面”,其方法有:

1.依据文体确定面。根据课标,不同的文体应确定不同的知识面、能力面、情感面。

2.依据学情确定面。根据学生学习现状,确定应达成的知识面、能力面、情感面。《陋室铭》确定的面是:

知识面,即“铭”体的理解、铭体用韵的相关知识、朗读节奏、相关背诵、类比方法等;能力面,即类比的作用、对句义的理解、铭体的仿写等;情感面,写陋室的用意、以诸葛庐、子云亭自比的深层情感等。

其次,带动面是依靠点的突破来完成的,即通过点的突破来带动面的达成。

在突破《陋室铭》中的点之前,要读通读懂课文,以达成知识面:

1.文言字音、韵律、音节知识的积累。

2.文言词汇、词义的理解。

三、分层练

分层练,是围绕点与面分层设置的基础知识及能力训练,也是按学习的进程分阶段训练,还是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主要分两步进行:一是如何分层,二是如何分层练习。

1.如何分层

(1)学生分层,即根据能力学生可分A(能力差的学生),B(能力中等的学生),C(能力较强的学生)三个层次。

(2)知识能力分层,即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应训练的能力由浅入深地进行分层。

(3)学习进程的分层,即针对知识能力的深浅度分阶段安排训练。

2.如何分层练习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完成基础性的知识,是针对A、B、C类学生设计的;第二学习时间,相互探究完成思维能力训练题,是针对B、C类学生设计的;第三学习时间,完成写作能力训练题,是针对C类学生设计。

语文讲读课高效课堂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依据不同的学生、不同性情的老师进行变式,只要学生学得愉悦,老师导得顺利即可。

陋室铭范文第7篇

一、推敲字词,探索方法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初中生应该能够阅读较浅的文言文。要想能够阅读文言文,必须具备一定的文言字词积累。传统文言字词的学习一般就是简单识记,很少有方法的引导,因此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

在文言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理解文言字词的规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字词的效率。在学习《陋室铭》文言字词时,笔者组织学生理解文言字词,不是简单告知字词意思,而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方法推敲新的文言字词,或者在理解文言字词时推敲文言规律,从而为以后的文言文阅读奠定基础。例如:学生不理解“惟吾德馨”中的“惟”,便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带有“惟”的成语。学生很快想到“惟我独尊”“惟利是图”等,这样学生很容易推断“惟”是“只”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推敲,学生不仅识记了“惟吾德馨”中“惟”的意思,而且还掌握了“联系成语”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学生不理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的“上”。根据铭文上下句对偶的特点,学生意识到“上”与“入”词性相同,词义相连,“入”是动词,“映入”的意思。根据对偶规律,“上”应该作动词,所以解释成“爬上”。推敲字词意思的过程,也是应用语文知识的过程,既理解了字词,又强化了文本特点。这样的推敲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了学习文言的方法,授之以渔;另一方面,又增添了学生学习文言的情趣,激发兴趣。

二、巧设问题,激发思考

课堂的活力源自高质量的思考,而非学生表面的热闹。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问题,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敏感的思考神经。

解读《陋室铭》这篇经典铭文,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刘禹锡的安贫乐道、豁达乐观的情怀,而非简单地告之“陋室不陋”的中心。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我设计了三个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走进这处居所,你看/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处怎样的居所?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其一是引领学生合理想象,还原陋室环境,初步感受这里环境优美、交往不俗、情趣高雅;其二是为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生活处境作铺垫。在学生想象着环境优美、情趣高雅的画面时,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环境好,情趣高,活动丰富,生活悠闲,我想该有很多人去做客吧?”这一问题设计看似与文本没有多大关联,其实是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句子的切入点。通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推测访客很少。通过探寻“访客少的原因”引导学生推断写作背景,理解刘禹锡当时的处境。最后,继续顺势提出了第三个问题:朝廷弃置,被贬至此,生活落魄,访客很少。刘禹锡心理郁闷不郁闷,悲苦不悲苦?这一问题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首尾两处直接表达作者豁达乐观情怀的语言。这样在学生了解、体味了作者当时生活落魄、处境艰难的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理解刘禹锡安贫乐道、豁达乐观,学生便深感刘禹锡难能可贵。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在推敲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细细体味情感。

陋室铭范文第8篇

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最有价值的创意在于它力图去唤醒每个学生的教育“自觉”。“觉,从见,学省声。寤也,醒悟、觉悟的意思。”目有所见,心有所悟,从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实践、体悟,生出新的见识来,才是“觉”。 “后现代教育需要学生不但学会阅读,更要学会书写。……后现代课程的功能在于带领学生离开机械、单调的、预先设定的、清晰可见的路线,或者说坦道,而进入‘迷途’,转向自己身份的创造。”①这种主体意识的被唤醒、被提升、被彰显,恰恰贴近了教育的本质——成“人”:占有知识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要学生通过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投入自身情感,还原生活情境,融知为智,生成一种理性的洞察力,一种开启生命的智慧。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校长把它归结为两个词:“尊重”和“尊严”,就是对每个学生作为“人”的人性、天性的尊重,为每个孩子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机会和平台。《济南的冬天》课堂中学生在四面墙上黑板的知识板书和一组组学生的投入朗读、《陋室铭》公开课上一组组学生展示的自创作品《拔河铭》《交友铭》《三句半》等让人印象深刻: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旁观者”,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在语文言说实践中学会言说,在课堂上“敢说”“会说”“说得精彩”,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言语表达能力是可贵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敢于解放学习力,构建生本课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份勇气和魄力更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然而,当洋思中学成为一种模式,东庐中学成为一种模式,杜郎口中学也成为一种模式时,如何走出模式化“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病,就成为我们思考的重心。湖南日前备受关注的岳阳许市中学“五环渐进式”的开放自主学习模式和株洲景弘中学“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都脱胎于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这些模式名称各异,但大体都是按照“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来展开的,改革其实也大同小异:学生被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变成多个“圆桌式”学习共同体,人手一本导学案,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来完成学习。门门课这样改,节节课一样做,要求老师少讲,甚至不讲,学生热热闹闹的活动当中是否又缺失了什么呢?一组组学生上去表演朗读《济南的冬天》,得到的学生点评仅限定在这个字读错了,那个地方漏读了,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了几分呢?《陋室铭》课上一组组同学自创的各种铭文全是背出来的,实在让人生疑:是当堂交流创作的么?太假!当年杜威的改革是以失败告终的呀!这提醒我们关注教育 “自觉” 的另一重含义:教育者教学意识的觉醒。它是基于对人性千差万别的深切洞察和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而成就的一种教育实践智慧。“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没错;但教育本该是自由、和谐、开放和极富创造性的,为何非得一哄而上,争相效仿某一种模式,以至于因形害意呢?我们还得记住那句最质朴的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