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升入初中的感受

升入初中的感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第1篇

—题记

小学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已悄悄的散去,但,还记得刚升入中的那些岁月,是那样的美好,是那样的永恒,是那样的动人心扉,回味那些岁月。

片段一:挫折

刚升入初中以前我的成绩是那样的好,分完班后,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我失利了,突然感受到我的人生不再那样美好,我在那是突然间的完全颓废,父母的劝说完全没用,朋友们说的话我一句也听不进去,忽然间,我听到了一句改变我一生命运的话,就是一次小小的考试,值得吗?是啊,值得吗,又不是高考,失败乃成功之母,从那以后,我抓紧的学习,终于找回了属于我的那个位置,想起那个是我永远都不能忘的挫折,真的是人生的一次考验。

片段二:幸福

朋友们的关心或许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在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在我最需要找人哭诉的时候,他们不嫌烦的听我一句一句把话说完,在我开心的时候,他们陪我一起笑,那真的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他们和我的友谊将永远常在。那一群捣蛋的人啊。

片段三:诺言

还记得小学时大家许下的诺言吗?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在一起,在初中以后,的确有人还记得这个诺言,但还有人已把它淡忘,去到那片小学时我们常去的草坪,真的很温馨,诺言是一种我永远珍惜的东西,因为诺言,我有了那些回忆。

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第2篇

问题的提出

研究发现我国中学生普遍承受着多方面压力,其中学习压力是他们承受的主要压力。李文道,钮丽丽、邹泓编写的《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文章中表明学习压力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作者李祚山、张涛,对重庆市30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表明:重庆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情绪不平和学习压力两个方面,其次是焦虑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研究表明,导致重庆市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

初中生是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处于青春期的开端,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使他们容易感受和遇到挫折,感到更多的压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某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各一所,共990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990份,回收有效问卷855份,有效率83.6%。其中初一学生304人,初二学生291人,初三学生260人;男生422人,女生432人;普通中学 408人,重点中学447人。

研究工具 《初中生学习压力调查问卷》方法: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及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确立问卷分为个四个维度:作业压力、考试压力、升学压力和同学学习之间的竞争压力。请有关专家对问卷的题项进行审查,找出表达不清楚,难以理解或有疑问的项目加以修改或删除,编制出有33道题目的预测问卷。在选项设计上,每道题五级计分,用于调查每个情况的符合程度。选项是以单选多选的形式进行调查。根据对预测问卷的因素分析,形成了包括23道题目的正式问卷。该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908,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均高于0.7737,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45,各因素的分半信度均高于0.720,说明本问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比较高。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11至0.854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度,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同时,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09至0.622之间,说明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总的来说,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可以认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具备教育测量学的标准要求,可以施测。

施测程序 研究者主持每次测量,统一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量。所得数据信息采用SPSS统计软件,并进行数据统计。

结果与分析

不同学校的初中生学习压力的差异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在作业压力维度上,普通中学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重点中学初中生;在考试压力维度上,重点中学初中生显著高于普通中学初中生。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学习压力的差异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学习压力得分的主效应显著,进一步事后检验分析(见表3)可以看出,在升学压力维度得分上,初二学生大于初一学生,初三学生大于初一学生。在作业压力维度得分上,初二学生大于初三学生,初三学生大于初一学生。在竞争压力维度得分上,初二学生大于初一学生。在考试压力维度得分上,初二学生大于初一学生,初三学生大于初一学生。在学习压力承受力总分上,初二学生大于初三学生,初三学生大于初一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初二学生的学习科目最多,又处于学习分化阶段,会感受到更多的学习挫折,主科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布置作业相应增加。所以,初二学生的作业压力比初一学生要大,承受的学习压力最大。初三是中考冲刺时期,多是以考代练,作业虽多但不及随堂考试多,同时经过磨砺的初三学生对作业压力的承受力增强。

压力来源深度分析

初中生学习压力的一般特点分析 王天阳(2010)研究发现,竞争在中学生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社会生活中激烈的竞争已让初中生认识到要获得发展,必须参与竞争。学习是初中生竞争的主阵地,他们必须在升学中竞争、考试中竞争,甚至完成作业中竞争,才能脱颖而出。因此,竞争压力是初中生承受的最大学习压力。

不同性e的初中生学习压力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初中女生竞争压力显著高于男生。究其原因与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文化有关系。社会偏见使女性在社会竞争中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对6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女大学生表示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在同等条件下,男生签约率明显高出女生8个百分点。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性别歧视使初中女生感受到比男生更大的竞争压力。

不同学校的初中生学习压力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在作业压力维度上,普通中学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重点中学初中生;在考试压力维度上,重点中学初中生显著高于普通中学初中生。因为多数普通中学初中生的任务是升入普通高中、职高或中专,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升入重点高中,因此,多数普通中学的初中生最首要的任务是完成每天的作业,因此,作业压力是他们的主要学习压力。而重点中学的多数初中生的任务是升入重点高中,决定他们是否顺利升学的标尺是考试成绩,因此,他们感到的考试压力比普通中学的初中生要大。

参考文献

[1]李文道,钮丽丽,邹泓.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

[2]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4).

[3]李祚山,张涛.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4]李茜茜,张大均,郭兰婷,冯正直,吴明霞.重庆市中学生焦虑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9).

[5]赵丽霞,袁琳.学习压力的心理承受力研究概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6).

[6]葛岩.初中生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自我自我效能及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8.

[7]路海东.聚焦中国儿童学习压力:困境与出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 有效衔接; 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义务教育阶段9个学年分为了低年级(1~2年级),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7~9年级)3个学段。在剖析了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见表1)。

从上表可见:(1)3个学段的课程目标在学科体系上是相同的、一贯的。(2)3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是从初级向高级难度逐渐递增的过程,表现为前段目标是后段目标的基础,后段目标是前段目标的提高,即随着学生升入高一级的学段,音乐学习的目标要求也会随之增加。

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段后,不能很快适应新的教学,尤其是在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后,这种不适应表现得尤其强烈,这就是在中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小衔接主要指小学六年级升至初中一年级的音乐教学衔接,其音乐衔接的任务不仅指合理安排教学顺序性的衔接,还要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衔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小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2020年7月17日,笔者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观摩了相城区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复赛)通用技能的比拼,本次比赛模拟上课的课题之一是来自五年级(上)的一首欣赏作品《瑶族舞曲》,这首作品同样出现在九年级(上)的音乐教材中。下面笔者想以《瑶族舞曲》为切入点,谈谈中小学音乐教学有效衔接面临的问题和实现中小学音乐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 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面临的问题

(一)教材版本的差异

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中小学使用的音乐教材版本不统一。小学使用的是由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许卓娅、戴海云主编的简谱版音乐教材,俗称“苏少版”(如图1所示);中学使用的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吴斌主编的简谱版音乐教材,俗称“人音版”(如图2所示)。由于这两版音乐教材由不同机构组织人员编写而成的,所以在课程内容、编写意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复和差异,给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造成了一定困扰和阻碍。

(二)学生身心的变化

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小学生升入初中,面临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难度的突然改变,他们在生理、心理上会感到不能适应初中的音乐课堂,常常表现为三种状态:一是小升初后突然感觉自己是初中生了,容易表现为唱歌不自信、表演不好意思、编创不感兴趣的状况;二是上课状态还处于小学阶段,思想上没有意识到初中的音乐学习,课堂上的注意力不能长久的保持;三是受到家长、老师、学校的影响,随着学业压力、学习科目的增加和音乐课时的减半(一周只上一次),学生默认为音乐课是副课,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些都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因素。

(三)中小教师缺乏交流

虽然中小学音乐教师属于同一个系统,但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平时能够相互交流的机会却非常少,大家更多地围绕当前学段的课堂进行教学,活动也常常是小学老师参加小学的教研活动,初中老师参加初中的教研活动,两者之间缺少足够的认识和交流,从而导致小学教师不了解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课堂上出现超纲授课的现象;初中教师也很少关注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衔接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没有形成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 中小学音乐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做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虽然心理、生理渐趋成熟,但是面对全新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他们还是会感到手足无措,无从下手。为此,笔者认为要做到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初中音乐教师首先必须要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素养,及时了解和掌握初一新生的心理活动,与他们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教学氛围;其次教师不要急于上新课,而是可以利用两周时间对小学已学歌曲、作品、音乐常识等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如以小组唱的形式演唱歌曲、以表演的形式表现作品的情绪情感等,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音乐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上新初一的音乐课时,第一节课一般会安排三个内容:一是自我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老师,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是学生的自我介绍(包括毕业学校、爱好、特长等),这样可以促进新生之间的熟悉程度,学生会尽快融入新的班级。三是有特长学生的才艺展示,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安排,笔者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一个全新的班级就是一个完整的集体,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变得非常的融洽,帮助学生在心理上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平稳过渡,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加强教材内容的梳理,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新课标(2011版)》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设计了适合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而且这些课程内容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探讨的机会,如校际联动、观摩展示、同课异构、专题培训等活动,潜心研究中小学音乐教材,理清教学内容,对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梳理,找出同一领域之间的异同。这样既可以在教学中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又可以利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相同或类似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衔接,从而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例如,笔者梳理了苏教版五(上)和人音版九(上)中《瑶族舞曲》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见表2),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1. 教学内容不一样,小学《瑶族舞曲》欣赏的内容是中学《瑶族舞曲》欣赏内容的片段。2. 音乐体裁上不一样,前者是民族管弦乐后者为西洋管弦乐。3. 教学目标不一样,前者更注重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后者除了感受体验音乐之外还要求记住主题并进行音乐的编创活动。由此可以看出,熟悉中小学音乐教材、理清教材内容之间前后衔接的关系,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对中小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音乐审美的形成是一个漫长、循环、渐进的过程。小学阶段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常常采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活泼的游戏感受音乐、亲切的教态引导学生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师生很容易就“打成一片”。而当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很多初中教师认为学生已经是中学生,音乐课堂上不能再用游戏、表演、律动等教学方法了,所以中学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往往讲得比较多,唱的、听的、动的比较少,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沉闷,这对刚升入初中学习的小学生来说会显得很不适应。

笔者在观摩小学音乐教师教授《瑶族舞曲》片段时,发现小学音乐教师往往会先创设一个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聆听、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如:“同学们,今天是瑶族的传统节日——耍望节,听!瑶族的长鼓发出了号令,请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去参加篝火晚会呢,我们也一起加入他们吧!”“看!瑶族姑娘准备了什么样的舞蹈来庆祝节日?”“瑶家姑娘的舞姿婀娜多姿,让人忍不住想为她唱上一曲,让我们一起来为她歌唱吧!”“瑶族小伙看到了姑娘美丽的舞姿,听到了我们优美的歌声,不禁也跳了起来、唱了起来、弹了起来!让我们用打击乐为年轻的小伙鼓气吧!”

整个比赛观摩下来,笔者深有感触、深受启发,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学如果也是这样生动有趣,学生就不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出现。由此,笔者认为不管是在小升初的衔接阶段,还是整个初中音乐教学阶段,中学音乐教师不妨多参与小学的课改活动、教研活动等,相互交流、探讨和学习,充分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的差异,适时的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秉承形象到抽象、简单到复杂、初级到高级的原则,在课堂中开展演唱、演奏、编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连贯性,层次性和深入性,从而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四)发挥课程评价的优势,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教学评价是考查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渠道,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方式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有的教师以唱歌作为学生音乐评价的标准;有的教师以试卷考试作为评价标准;有的则以平时课堂表现作为评价标准,不管哪一种评价标准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地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准确的评价,这也是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学不能有效衔接的重要原因。

《新课标》(2011版)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课标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由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要以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出发点,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如评价主题互动、音乐会表演、建立音乐成长记录册、课堂行为记录表等,从而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评价能够真正发挥诊断、激励与改善的作用。中小学形成这样一套统一的、完整的、渐进式的评价体系之后,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初中教师就会对每一个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可以做到“一目了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正如德国教育之父第斯多惠曾说过的“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须在开始教学以前就确定这个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笔者给初一新生上课时,就利用小学时学过的《瑶族舞曲》主题片段,对学生的识谱能力、演唱水平和鉴赏能力等进行了诊断性的评价。通过测试发现初一学生的音乐素养差异较大,尤其是在识谱能力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表现为有的学生能较快且较准的演唱《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有的则完全不是简谱,大多数的学生则表现出似能唱非能唱的状态。为此我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加强学生的识谱教学外,还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模式,要求能够视谱演唱的学生直接演唱旋律,不能直接演唱旋律的学生用“Lu”“La”等拟声词哼唱旋律,从而达到人人参与演唱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歌唱的快乐。

小升初是学生从少年儿童迈入青少年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做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发展音乐听觉和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重视小升初衔接的教学工作,潜心研究教材,改变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加强交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3] 董亚伟.中小学音乐教学有效衔接冷思考[J].东方时空,2016(5).

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第4篇

对于刚从初三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高中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知识体系、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全新的环境显然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高一阶段是学习高中数学的转折点,很多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感到数学难学,个别学生在初中的数学成绩一般都比较好,而步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要想得到高分,常常是望尘莫及。为什么?究其原因,在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数学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困难期”, 是高一数学老师的职责,也是对高一数学老师的考验,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搞好入学教育,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高一是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相对初中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所以我们通过测试和了解入学成绩,摸清学生学习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以此规划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此,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有资料显示:高一年级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高一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头脑中没有“学会了什么”的意识,没有学习效率的观念。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教师除了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听懂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思路的过程为主,要注意教师的语言的弦外之音,去感受体会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作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假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为畏途,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挥合作学习精神,组建班级数学兴趣小组

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第5篇

记得刚进小学时,我看着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高大的身材,就开始盼看哪天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如今,这个梦想不再遥远,因为我就要升入六年级了。

回顾已经走过的五年,我感觉自己长大了,这不仅是因为身高和体重的逐渐增加,更是因为知识的不断增长和对世界越来越多的了解。在学校里,我幸运地遇到了几位好老师。他们尽心尽力地给我们传授知识,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解答问题。当我们犯错了,老师那宽容又严格的态度,让我们拥有了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我对他们充满了无言的感激。

五年中,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渐渐明白了团队的意义,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感受到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美好。爸妈经常对我说,学会与人相处、交流甚至比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重要。这一点儿,我领悟到了。

当我踏进六年级的行列,我要更上一层楼,我要为升入初中做好各种准备。六年级,意味着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梦想即将开花、结果。我一定要利用这最后一年。在小学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加倍播种、耕耘!

指导:莫 威

杨子诣家长如是说:

刚入学时,孩子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幼儿,如今她却要升入六年级了,会和我们长篇大论地讨论问题,会做一些让我们都感到有些难度的教学题,会写出一些颇有思想的文字,还会用简单的英语和我们对话。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变得不那么顺从,甚至会与家长争辩……这一切让我们感到了压力,同时我们也为她的成长感到骄傲。面对一个12岁的少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和她一同成长。

孩子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他们不仅教学经验丰富,更给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虽然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那么拔尖,但是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她各方面的进步和成长。与她的学习相比,我们更看重她的身心是否健康,她是否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我们对孩子目前的状况很满意,虽然她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她的内心那么阳光,她对世界那么好奇,她对周围的人那么友善,这一切让我们十分欣慰,并从心里感激学校老师对她的悉心培养和良好影响。

转眼,孩子就要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了,在未来的三百多天中,我们将继续与她一同成长。

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第6篇

由初中升入高中,学生面临的不仅是一个新的环境,在知识的接受层面也是一个的新的考验.高一学生大都通过初中升学考试后被择优录取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智力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较好,学习态度也较端正.但由于在两个阶段——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非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内容的极大差异性的情况下,出现了许多学生面对学习新任务的困惑,难度加大加深了.特别是在新课改下高一数学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一后,首先遇到的又是理论性很强的集合,函数,平面向量,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很强的立体几何.使一些同学感到不适应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做好初中高中数学的有效衔接,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从教学内容上做好知识梳理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高中数学知识很多都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有关知识,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问题,与初中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以及二次函数的图像等都有着直接的联系.立体几何中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等等.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新课程标准,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

二、在学习方法上做好有效引导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三、在教学方式上做好推新出异

恰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入手,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语文基础较差,与同学交流较少,由于某一段时间对语文的学习链断裂造成了后来的语文成绩较差,学习起来很困难,因此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恶情绪。他们由于语文学习的困难造成了学科发展不平衡,长此以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必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对语文学困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相关人员能做出一些有利的参考。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一)个人原因。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个人成绩的差异并不是由智力决定的,虽然每个人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能力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并不明显,相应的,这个时候打好语文基础,升入高中、大学后语文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但是在初中生中,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在高峰期,这个时候一旦语文成绩出现偏差,他们就容易对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学习语文从而放弃语文,甚至开始厌恶语文,陷入考试成绩低――不学习语文――厌烦语文――考试成绩更低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同时,语文学困生上课的习惯也不太好,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缺乏必要的上进心,一旦考试失败就进行自我否定,缺少自信,这些都是语文学困生语文学习失败的个人因素。

(二)家庭原因。有些语文学困生因为出生在知识水平较低的家庭,家长的思想层次、知识水平有限,认为语文学习并不重要。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无动于衷,漠不关心;而有的家长却急切地望子成龙,可是却缺少恰当的方法,盲目地给孩子增加学习任务,请家教、报辅导班,无端增加学习的负担,以致孩子在重压下厌学;还有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忽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对其学习情况毫不在乎;再有,某些家长自身的行为不良,自己的孩子耳濡目染,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些家庭的状况虽然不同,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关注、指导孩子,最终使孩子成为令老师家长头疼的语文学困生。

(三)学校原因。在学校的学习中,老师一般都是比较偏爱学习好、品行好的学生,所以在语文学困生的眼里,老师对自己都是漠不关心的,无论自己怎么样,老师都不会责怪或者关注。正是老师的差别待遇,让学生更加厌恶语文的学习。在学校中大多是奖励学习好的同学,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既没有惩罚也没有激励,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动力,造成学困生现象一直没有改善。

二、矫正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提高自我认知,增加自信。关于学习,学困生的自信很重要。因为对自我认识不够,以为自己的能力就是现在这种程度了,从而放弃自己,放弃语文学习。要摆脱这种困状,学困生首先就要树立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语文,只要自己努力学习语文,那么成绩一定会有起色。而且努力发掘自己对于语文方面的亮点,比如自己的记忆力很好,古文背诵能力强;或者是对字、词的理解能力较强,每次学习的新生字自己可以很快掌握;或者是想象力丰富,文字创造新颖独特。通过发现自己在语文方面的闪光点,逐渐树立信心,增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改变自己语文学困生的现状。

(二)教师引导关怀,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对语文学困生的指导作用很重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尽量多与学困生沟通,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他们的问题多加关注,耐心解答,当他们求助于教师时,要考虑到他们比其他同学的基础差,指导时应尽量讲解清晰,多从基础着手,不可有歧视、烦躁等情绪。要让学困生知道老师一直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指导教学,感受到老师对学困生的人文关怀,学困生在这种教师“温暖”的关怀下,就会积极上进的学习语文。

(三)广泛阅读,体会语言文字的应用。语文学困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培养自己广泛阅读的兴趣。阅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行,陶冶情操,坚持阅读可以锻炼人的耐心,这对学生培养集中注意力有很大的裨益。同时,阅读还可以使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语文语言的魅力,体会字、词的用法结构,对于作文引用语句、综合阅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都有帮助。在语文学困生中开展阅读活动还可以让他们感受语言的古典美,增加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劲头。

三、总结

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发现和纠正是极为重要的,学生的偏科尤其是语文学习困难,不仅会对孩子将来与人交流产生一定的障碍,还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利于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本文对初中语文学困生提出的建议,希望教师以及家长能够从中接受建议、受到启发,今后能够更科学、合理的引导孩子学习语文,矫正孩子学习的不良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塑造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教师也能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升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困生的语文基础较差,与同学交流较少,由于某一段时间对语文的学习链断裂造成了后来的语文成绩较差,学习起来很困难,因此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恶情绪。他们由于语文学习的困难造成了学科发展不平衡,长此以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必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对语文学困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相关人员能做出一些有利的参考。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一)个人原因

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个人成绩的差异并不是由智力决定的,虽然每个人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能力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中并不明显,相应的,这个时候打好语文基础,升入高中、大学后语文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但是在初中生中,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在高峰期,这个时候一旦语文成绩出现偏差,他们就容易对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学习语文从而放弃语文,甚至开始厌恶语文,陷入考试成绩低――不学习语文――厌烦语文――考试成绩更低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同时,语文学困生上课的习惯也不太好,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缺乏必要的上进心,一旦考试失败就进行自我否定,缺少自信,这些都是语文学困生语文学习失败的个人因素。

(二)家庭原因

有些语文学困生因为出生在知识水平较低的家庭,家长的思想层次、知识水平有限,认为语文学习并不重要。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无动于衷,漠不关心;而有的家长却急切地望子成龙,可是却缺少恰当的方法,盲目的给孩子增加学习任务,请家教、报辅导班,无端增加学习的负担,以致孩子在重压下厌学;还有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忽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对其学习情况毫不在乎;再有,某些家长自身的行为不良,自己的孩子耳濡目染,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些家庭的状况虽然不同,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关注、指导孩子,最终使孩子成为令老师家长头疼的语文学困生。

(三)学校原因

在学校的学习中,老师一般都是比较偏爱学习好、品行好的学生,所以在语文学困生的眼里,老师对自己都是漠不关心的,无论自己怎么样,老师都不会责怪或者关注。正是老师的差别待遇,让学生更加厌恶语文的学习。在学校中大多是奖励学习好的同学,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既没有惩罚也没有激励,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动力,造成学困生现象一直没有改善。

二、矫正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提高自我认知,增加自信

关于学习,学困生的自信很重要。因为对自我认识不够,以为自己的能力就是现在这种程度了,从而放弃自己,放弃语文学习。要摆脱这种困状,学困生首先就要树立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学好语文,只要自己努力学习语文,那么成绩一定会有起色。而且努力发掘自己对于语文方面的亮点,比如自己的记忆力很好,古文背诵能力强。或者是对字、词的理解能力较强,每次学习的新生字自己可以很快掌握。或者是想象力丰富,文字创造新颖独特。通过发现自己在语文方面的闪光点,逐渐树立信心,增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改变自己语文学困生的现状。

(二)教师引导关怀,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对语文学困生的指导作用很重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尽量多与学困生沟通,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他们的问题多加关注,耐心解答,当他们求助于教师时,要考虑到他们比其他同学的基础差,指导时应尽量讲解清晰,多从基础着手,不可有歧视、烦躁等情绪。要让学困生知道老师一直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指导教学,感受到老师对学困生的人文关怀,学困生在这种教师“温暖”的关怀下,就会积极上进的学习语文。

(三)广泛阅读,体会语言文字的应用

语文学困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培养自己广泛阅读的兴趣。阅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行,陶冶情操,坚持阅读可以锻炼人的耐心,这对学生培养集中注意力有很大的裨益。同时,阅读还可以使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语文语言的魅力,体会字、词的用法结构,对于作文引用语句、综合阅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都有帮助。在语文学困生中开展阅读活动还可以让他们感受语言的古典美,增加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劲头。

三、总结

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发现和纠正是极为重要的,学生的偏科尤其是语文学习困难,不仅会对孩子将来与人交流产生一定的障碍,还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利于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本文对初中语文学困生提出的建议,希望教师以及家长能够从中接受建议、受到启发,今后能够更科学、合理的引导孩子学习语文,矫正孩子学习的不良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塑造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教师也能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三凤.如何促进初中语文学困生获得成功心理体验[J].读写算(教研版),2012(18).

[2]薛辉,程思傲.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