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 批评语言行为; 语用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26-002
美国的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Flanders)曾将在教学情境中的师生语言行为分作十大类,并对每一个类目作了规定性说明。教师表述语言的第七类是批评或维护权威:“用声明、说理等方式,澄清自己的动机,说明决策的理由,以期学生改变其态度和行为,以权威身份喝令学生停止违纪行为,或执行自己的指示。”(见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相对于其余六条表述语言,此类语言最为严肃庄重,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很大。
一、初中语文教师批评语言行为的基本要素
语用是语言使用者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使用。语用是一个行为过程,它由行为者、行为的手段、行为发生的环境和行为规则等基本要素构成。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批评语言就是一个言语使用的特殊过程,具备语用的基本要素。
1.行为者
包括行为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当初中生的言行不符合课堂纪律的要求,影响正常的教学时,教师有必要通过言语、眼神或手势唤起学生对其不良行为的警觉,并终止其不良行为。本文主要分析语文教师的课堂批评语言。语文教师是语言的主要发出者,且在课堂上是语言的主导者,其语言具有权威性。初中生则是批评语言的接受者。
(1)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是受过系统正规的师范教育,持有教师资格证方可上岗。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时代,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要拥有近乎完美的人格,才能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师不但能让学生学习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2)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有着特定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开始不满足于教条式的说教,对于家长和教师的话,不再像小学阶段时听从,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成熟和与众不同。同时,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增强,有了小团体意识,急需要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而且自尊心很强。但是由于阅历的匮乏和身心的剧变,各种思想还不成熟,常常陷入自我矛盾之中,有时会表现得浮燥和困惑。教师在实施批评语言时必须要考虑到初中生的群体和个体特点。
2.语文教师批评的手段
在实施批评的过程中,教师所用的批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通过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批评,也可通过动作、眼神进行暗示批评。其中口头批评是最主要的,本文的分析对象就是口头语言批评。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明晰,还要优美生动,富有感情,能感染人、启发人。即使是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要表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批评语言要简明扼要、富有真情。
3.批评发生的环境
批评发生的环境即是批评这一言语行为发生的语境,本文关注的语境即是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学生的不良行为多是在课堂这一具有严格纪律性约束的环境中才容易显现出来,所以批评发生的环境多是在课堂上。由于初中生这一群体有着强烈的集体认同感,很在乎自己在同学们特别是在自己要好的朋友心中的地位,所以作为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选择恰当的批评机会,使其既能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也能感觉到教师对其深深的爱。语文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有着更多感情上的交流,所以在进行批评时,应更加注意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使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二、语言批评的基本准则
从语用的角度来看,语言批评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而成功的言语交际需要行为双方的协同一致,配合默契。语言批评行为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样要遵循一定的言语交际的规则。虽然不同的言语交际存在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但会话合作原则和会话礼貌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准则。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会话合作原则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遵循合作原则,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顺利进行,双方能达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理解”。(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而批评这一言语行为的实施者和接受者在整个言语过程中的心情都不是愉悦的,所以怎样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合作的原则,对语文教师来说要在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对语言的敏感这一优势,使用精炼的语言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批评教育。
(1)数量准则。“话语所含信息量与本次交谈所需信息量应该一致”。(《现代汉语通论》)即在进行语言批评时,教师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正是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说得太多,也不能说得太少。要用精当的语言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让他心服口服。如果教师说得太多,把学生以前做错的事也拿出来,想新账老账一起算,这样往往适得其反,让学生以为老师对他有成见,老师在故意找麻烦,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批评就失去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给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果该说的没说到,会让学生心存侥幸,同样起不到教育的目的。由于课堂上的口头批评语言多是在教师的眼神、手势示意无效的情况下进行的,对教师而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再加上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语文教师更应注重批评语言的明晰精当,不可让批评占用太长的时间,以免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正常的教学活动。
(2)质量准则。“话语提供的信息内容必须跟语境中的实际情况一致”。(《现代汉语通论》)即是说教师在实施言语批评时要实事求是,对学生的错误情况要有准确的把握,不能无中生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具备敏锐观察力的同时,要能准确地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如果老师所说的情况与事实相悖,受批评的学生当然不会接受。性格内向安静的学生可能保持沉默,但不当的批评会对其心理产生冲击,使其怀疑老师的公正,影响老师在其心中的地位。性格冲动易怒的学生则有可能当场与老师争辩,使老师的批评权威受到质疑,在这个时候,有经验的教师会巧妙地化解师生间的冲突,而应变能力和“控场”能力不强的教师则可能不知所措,造成尴尬的场面。所以语文教师在不得不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必须确保你所掌握的信息是正确的,在形成语言时则要注意词语的选择,不能让学生认为老师在夸大其词或故意小而化之,前者会让受批评的同学觉得老师对自己有成见,后者会让其他的同学觉得老师对学生不够公平,有意偏袒犯错误的学生。
(3)关联准则。“话语之间以及话语与话题之间应该相互关联”。(《现代汉语通论》)语文教师在进行批评的时候,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即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这一方面体现出教师有着连贯的思维,也反映出教师对重点的把握能力。如果学生是因为上课不注意听讲而受到批评,在教师的批评语言中就不能出现其上课迟到的事情,也不能因为该生的违纪情况而过多地涉及到其他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这样会使该生和其他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无所谈起改正错误。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在用较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还要指出如何才能避免或改正错误,同时要对其改正错误抱以信心。
(4)方式准则。话语的表达方式应该让受话者易于理解和接受。语文教师除了一般的上课时间外,还能跟学生通过作文、日记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所以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相对来讲更近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应有效利用这一形式和学生进行更深的交流,进而把握不同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以便在实施批评教育时能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对于平时学习认真且遵守纪律的学生,在其偶尔犯了错误的时候,宜采用含蓄的语言进行暗示,而对于性格外向的调皮学生,要进行正面的严肃的语言批评,以使其警醒,从而达到改正不良行为的目的。学校是一个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习和成长。所以在进行言语批评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不能使用尖酸刻薄的话进行挖苦讽刺,要尽量选择幽默温和的语言,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一位深谙批评语言艺术的优秀教师在对抽烟的同学进行不点名批评时所采用的方法就很好的展现出了批评语言的巧妙运用。他说:抽烟当然是个好事情啦,大家可能不知道,抽烟的好处至少有四:一可以防小愉,因为吸烟会引起深夜剧咳,小偷怎敢上门!二可节省布料,咳嗽时间一长,最终成了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可以演包公,年纪轻轻就开始抽烟,成年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用不着化妆。四可以永久不老,据医学记载,吸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老了。教师反话正说,寓庄于谐,巧妙地设置一种心理相容的批评语境,耐人寻味,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会话礼貌原则
“礼貌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手段”(《现代汉语通论》),它可以通过语言的方式和非语言的方式进行表现。通过语言的方式来表达礼貌,可以选择问候语、称呼语等,还可以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词语的选择、一些特定的句法格式和话语模式等等。通过微笑、握手、弯腰、让路等非语言的方式也可以表达礼貌。如果我们想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实现话语意图,在心理相容的语境中达到有效交际目的,就必须使用礼貌的原则。而对于批评这一不同于一般交际的言语交际,本身对礼貌有着特殊的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批评的目的是想通过语言停止学生的违纪行为,这本身就带有命令、权威的意味,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批评语言,就要充分考虑到批评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语文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教师身份就对学生进行喝斥,而应该在维护师生良好关系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1)慷慨准则。即“尽量少表达利己的和有损于对方的看法”。(《现代汉语通论》)语文教师在进行言语批评的时候,要注意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关心和爱护,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在对他们负责。比如,语文教师不能在批评学生时说,你再不好好学习语文,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就会因你而下滑,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脸面都会因你而丢尽。这样的话,乍一听,是老师恨铁不成钢,用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来给学生施压。可是,在处于叛逆心理的初中生那儿就翻译成:老师是怕自己的教学成绩太差,才让我好好学习,也不是为我好,我才不学呢!这样的结果完全违背了教师进行批评的目的。如果老师说,你的语文成绩本来是很不错的,如果能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听讲的话,相信你的成绩会有更大提高,你的爸爸妈妈将会非常高兴的,老师也会为你骄傲。相比之下,后一种说法更容易使学生受到触动,因为他觉得老师是为了他自己的学习着想的。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073-02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关于“就业能力”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多数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他们还认为,就业能力势必将成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也将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方向。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应该能够高薪就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高薪就业者很少,导致很多学生认为高职教育可有可无,学好学坏无所谓。如何提高和加强高职学生的高薪就业能力,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几点关于高职学生高薪就业能力培养的认识。
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必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专业知识是学科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对专业才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专业上应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同时具有较为完备的通用技能;在技术层面上,应突出高、精、尖技术的精通性和研发能力。比尔·盖茨的“十大优秀员工准则”中的第五条是“具有远见卓识,并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这说明扎实的专业技能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更要突出自己的专业岗位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在人际交往中也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人际关系,让对方相信自己的技术特长,并乐于互动沟通,最终达到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必备的基础与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大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会如何学习。学校教育只是人生中的短暂一瞬,而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离开学校,不再有教师的指导,需要独立完成学习与提升。纵观众多精英,如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巴菲特等,哪个不是具有超强学习能力的人?思维能力是大学里需要学会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知识就是力量,而思想是更大的力量。我们每个人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每个人的思维特点与思维能力有所不同。积极的思想能产生积极的能量,集中思想就是集中能量。
2.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语言是沟通的基础。面对来自全球的人们,流利清晰的普通话与英语将让我们拥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普通话和英语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语言。成熟有效的沟通要求有正确的分析、合理的逻辑、清晰的语音、雄辩的口才、凝练的语言和强烈的震撼力等。沟通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集体。纵观古今中外,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善于沟通的人。擅长与他人打交道,拥有好的人际关系与处事能力将是一大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中更是如此。
3.理财能力。理财的目的是学会使用钱财,使个人与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与品位。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不懂理财的生活是混沌不堪的,如果在大学期间不能学会正确理财,不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许连正常的生活都无法保证,更不可能在事业上有大的成就。
4.法律维权能力。法律不仅仅是规范我们行为的工具,更是保护我们合法权益的工具。随着法治社会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我们必须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懂得用法律来维护与争取自身的权益。通常需要用到的法律主要有劳动法、公司法、民法等,了解这些将会使大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与创业中有备无患。
5.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社会科技化、信息化的加速,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的学生虽获得了计算机相关等级证书,但当要具体应用Excel进行统计、做幻灯片或图片处理时却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处理。有的学生利用互联网只是玩游戏、看视频,却不知如何收发邮件。当代的大学生不但要懂计算机,熟练掌握办公软件(office软件)、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等,还需要熟练运用互联网,获取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6.心理分析能力。心理分析是一项必备的能力,它不仅能使自己很好地与人沟通,增强洽谈成功的几率,提高职场的竞争能力,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在遭遇挫折时尽快走出心理困境。
特殊能力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拥有一定的特殊能力,可以让人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更容易脱颖而出。美国亚特兰大乔治理工学院的院长韦恩·克劳福(G.Wayne Clough)说:“会演奏乐器的人或参加过乐队的人通常都会社交——他们并不是只埋头于工作。这种人更能总揽全局、高屋建瓴、综合不同领域的相关知识,比如说,通晓光子学的工程师将成为最抢手的人才。”所以,在专业知识外适当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舞蹈、唱歌、乐器弹奏、小语种语言等,不仅可以获得一些具体的特殊技能,更能增强某些基础能力。
创新能力 拥有创新能力就拥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毋庸置疑,世界的发展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创新,世界就会停滞不前。大学生是青年创新的主体,有着无限的激情与力量去开拓创新。但大多数时候大家习惯安于现状,害怕改变。大学的环境非常适合培养创新能力,进行创新活动,每个大学生都应该珍惜良好的环境,培养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否则就将碌碌无为。
获取知识的途径
丰富多彩的课堂与图书馆 课堂是学生与教师交流最直接的地方,也是学生最熟悉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一般大学的专业都比较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如果喜欢且需要的话,可以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因为大家是相对自由的。图书馆是获取知识的好地方,去图书馆看书本身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图书馆的书名目繁多,一般需要的书都能找到。看书是为了陶冶情操、开拓阔野、积累知识以指导实践。
演讲、讲座或报告 到大学做演讲、讲座或报告的人一般是已经在某些领域获得一定成功的人士,他们所讲的内容也大多是他们所擅长的领域、自己的成长经历或人生感悟,都是经验之谈,或多或少会对大学生产生一些帮助。如果仔细听听,可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互联网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整个世界。互联网是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全球性论坛。全世界的人不分国界、种族、性别、年龄、贫富,可以互相传授经验与知识,发表意见与建议。作为大学生,互联网是极好的精神家园,能满足无尽的求知欲,想要的知识与信息大多数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几乎是免费的,但高效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则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与提升。当然,在利用互联网时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需要有规划、有需求地选择信息,千万不可浪费宝贵的时间。
提升能力的方法
参与各组织的活动,争取做各组织的领导或管理者 大学不同于中学,大学里的时间不能全部用来埋头苦读,要拓宽学习途径,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加一些感兴趣、有意义的活动或社团组织,以激励自己成为乐观、开朗、机智、善于交际的人。在参加社团或组织的基础上要争取进入管理层,进入后要努力胜任工作以免被淘汰。从进入组织到胜任工作是需要一定的能力的,在此期间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资源的积累,还有自身能力的提高,这其中的锻炼也是空前的。
充分利用实验室 实验室是非常好的锻炼场所。实验能有效帮助自己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磨炼意志与耐力,并能激发创新能力。对于研究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而言,实验室有着无穷无尽的吸引力。如果想要在科研或技术领域有所成就,那么实验室就是最该留恋的地方。
兼职或实习,参加短期技能培训 一个人的成长只有在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才是最快的,兼职或实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检测途径。通过兼职或实习,在经过锻炼使自己得到提高的同时,还可扩大社交圈,获取校外的人脉资源,并且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以减轻生活压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短期技能培训,以增长一定的专业知识,开阔视野,获得人脉,从而提升自己。
自我创业 相对于其他的锻炼途径,创业的难度最大,需要综合性的素质与能力,能多方面、高强度地锻炼一个人,在最短时间内将前期的积累不断升华提高。创业者都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激情澎湃,富有魅力。创业让人不得不挖掘自己的潜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快地付诸实践,并即时被实践所检验,所以,这样的提高非常迅速,学习效率也超乎想象。
合理分配大学时光 合理分配大学生活的时间是十分重要的。优秀的人才一般会善于保持一种平衡——对于学习与实践的平衡。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丰富的大学经历是择业的砝码,千万不要让大学生活一片空白。在大学期间开朗活跃、积极主动、注重自我锻炼与提升的人,比默默无闻、埋头苦读或无所事事、以玩为主的人获得的成就要多得多,而且大多会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且感情稳定,生活过得精彩丰富。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有一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以实现高薪就业。
参考文献:
[1]罗娅,刘晓东.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6):89-91.
[2]张宇.关于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1(23):68-72.
[3]汤霓,石伟平.为高技能人才“正名”:国际视野下高技能人才内涵辨析[J].职教论坛,2011(22):49-53.
[4]洪战辉,闫憬鹏.四年改变四十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5]罗金彪.对高职哲学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2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