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三打白骨精故事概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一线教师很困惑的问题,有时候即使看了课标感觉似乎都是明白的,但是因为课标的呈现都是大的条条框框,所以具体在每一课中实施起来依然有很多迷茫之处。最近上海师范大学吴中豪教授明确指出了,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张,引起了我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从哲学层面看,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就能为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能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而我们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关注的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些都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这类教学内容并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并且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所能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语文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有专家会毫不客气指出,据调查“教师讲课文” 不比“学生自学”效率高,认为很多语文老师工作的含金量比较低。说到底就是很多语文老师还分不清“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和“本体性”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上,白费力气,使语文课没有起到真正的实效。
二 、剖析,进行课例深入探究
偶然一次评优课,同事一节《三打白骨精》落入了我的视线,其中有几点具体的做法都在围绕着语文的本体性目标展开,我开始对其进行了剖析。
1.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投影:白骨精为了( ),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棒打白骨精,前( )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 )次白骨精终于被孙悟空打死。)
指名一生概括课文内容。
师:今天,我们和课文第二次握手,看看大家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白骨精、孙悟空、唐僧各有什么特点?抓住关键词支持你的想法。
新课标要求,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老师在这节课中一开始就让学生概括事件梗概,后来又通过品读词句,感受细节来感悟人物的性格。这些教学环节有效落实了新课标要求,落实的本体性目标。但是概括主要内容如果不用填空的形式是不是更好?
2.师:人物的语言可以刻画人物形象,你注意到了这一细节。
师:你怎么理解的?
生:这句人物的语言可以表现出白骨精诡计多端。
师:指导朗读
请一同学读出“不胜喜欢”“自言自语”。3.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画句子、品词语、悟形象的方法学习了“一打”,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二打”“三打”白骨精的经过,从中又能体会到他们哪些特点?
生自学 “二打”“三打”汇报交流。
生:从白骨精的动作“闪”“一步一声的哭着”可以看出他很狡猾。
生:从孙悟空的“当头一棒”可以看出他很勇敢
生:从唐僧的“惊”“摔”“不由分说”“二十遍”可以看出唐僧胆小,对悟空很生气。
师:唐僧的话“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 为什么不说“ 打死两个”?
在这个片断处理上,老师能教给孩子学习的阅读的方法,通过学“一打”的方法――读课文、画句子、品词语、悟形象,然后放手让孩子去自学“二打”“三打”。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要舍得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体验和感悟,只有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学生自己去读去悟的,而不是你老师去灌输的,这样也就落实了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要求。
3.师适时引导:白骨精变一次,孙悟空打一次,虽然打的内容相同,情形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说的“一波三折”,从三次棒打白骨精我们不光看到了孙悟空的本领高强,还看到了他的机智,忠心,勇敢……这就是古典小说中的一种写作手法:反复叙事。
师:我们如果在写作时能注意到情节上的一波三折,会更吸引读者。师:在古典小说中,你还知道哪些“三”字的故事?
学法是阅读教学自身一个重要的内容,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 ,解决别的问题。”这些话从不同侧面论述了教师向学生教授学法的重要性。老师能够及时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和作用。从“教课文”过渡“教语文”,这也说明了老师在落实语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上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4.师:同学们,学了课文后,文中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任选一个人物,写一写人物简评《我看XX》,生自由选人物,写简评。
师:适时指导。
最后,老师能够进行写作迁移:《我看XX》生自由选人物,写简评。这样的练笔由于之前在学文的过程中对人物的性格特点都进行了品读,有所铺垫,所以学生写起来不突兀,练起来有抓手有章法。使得读写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很好的落实了语用目标。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教材是个例子,教师就要用慧眼去发现最有教学价值的内容,然后教给孩子。通过深度剖析,我发现这堂课老师都是在做语文该做的事,落实了语文的本体性目标,落实了语用,把阅读、体验、感悟、练习的权利都还给了学生。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我们日常的阅读教学所要追求的。
三、对比,从现实找准差距
现在在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曾经制定的某些教学目标:例如:1.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4.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5.体会景物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不难发现这样教学目标是老师们最常见的,它的内容多比较琐碎,而且基本是围绕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展开的;目标的表述也大都用了“学会““了解”“体会”等模糊的表述,无法检测;有些教学目标虽然明确提出要掌握的字词和训练的要点,主要问题还是停留在教语文知识的层面。
如果我们在教学目标增加了知识为技能的内容,如概括课文主要的内容后要求说出概括的主要方法和步骤,景物描写要求能识别正误和学会运用。那么,这堂课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教师心中就有了底,教学活动也就有了方向。
四、提升,准确把握本体性教学目标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体悟,我坚信教学落实本体性目标的方向是对的。明白一节好的课,应该有这样两个特征:其一,在纵向上学生的学习有阶梯式的提升,或方面的扩展;其二,在横向上学生建立相互的关联网,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而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左右着一节课的方向。如果我们要想明白教师想教什么?首先就要看教学目标是怎么定位的。如果我们想知道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就要看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是否一致。如果我们想检测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看学生有无发展。语文课不应该追求教过,而应该追求“教会”,教师必须学会舍弃,教学目标不要过于臃肿,明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无论是语文知识的教学还是语文方法的教学,都应该按照“认识――实践――总结”的流程设计。其实说到底,语文课就要干语文该干的事,可以学语文知识、教方法,或提升语文技能,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自然常识课、历史课或地理课。而这些转变都需要在实践中逐一去落实。
大班幼儿能有目的、有意识画自己想要的东西,动手之前已能想好要画的内容并按照预想的主题去完成,画完之后能较清楚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和所画的每一样东西,幼儿构思、创造的形象越发丰富、完整,创造的形象愈l生动、细致,有了一定的情节,使用色彩愈发多样化,主题既明确又情晰。从孩子们进入大班第二学期后,我发现他们对画画越来越有兴趣了,而且在表现创造方面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尝试进行了连环画的教学,这里的连环画是最初、最简单的,因为她只有四幅画,而画面的情节也很单一,包含开始、发展、和结局。
有了这一想法,我就开始寻找适合孩子们创作的连环画素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西游记》描述了孙悟空和他的两个师弟猪八戒和沙僧共同保护师父唐僧由东土大唐去西天取经,沿途历尽千辛万苦、斗妖除麽、劈荆斩棘,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师徒四人修成正果的过程。孩子们对动画版的《西游记》也是津津乐道,动听的主题歌、传神的人物形象、绚丽的背景色彩都吸引着孩子们去关注、去了解。
于是我结合本班幼儿的现状,开展了关于《我爱西游记》的连环画系列活动。
一、我看西游记――视听结合,感知作品
1.欣赏动画
在视听感受的过程中,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映入眼帘:唐僧身材高大,头戴毗卢冠,身穿袈裟,手执九环锡杖。孙悟空腰系虎皮战裙,下着红色裤子,他的脸部非常特别,眼睛和鼻子被一只红色的心形所包围,他的本领高强,如意金箍棒能变大变小。猪八戒身材矮胖,挺着大肚皮,嘴脸与猪相似,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沙和尚身材魁梧,一头的卷发,脖子上戴着九个骷髅组成的项圈,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
在观看画面的过程中,除了让孩子了解人物外貌特征,还要让孩子简单了解剧情。由于动画集数较多,在幼儿园我们重点让孩子观看了有代表性的剧集,如《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为以后的创作连环画作铺垫。
2.倾听故事
幼儿的阅读常常会很依赖于耳朵的“阅读”,为了逐步引导幼儿,我们安排一些时间如晨间活动,午间活动等时间为幼儿朗读故事。为了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能听清、听懂、爱听,朗读故事时必须咬字清晰,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朗诵也不能完全照搬书上的文字,可根据故事情节增添一些形容词或象声词。
3.阅读连环画
《西游记》连环画是在看过动画后,孩子们对动画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我们把相关图书投放在阅读区,这时孩子的阅读很重要,孩子们从几个简单画面就可以发现相应的故事情节。同时让孩子理解连环画,知道它是用一幅幅连续的图画来讲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而每幅画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
二、我讲西游记――言语表述,明确内容
1.说一说“我喜欢谁”,掌握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掌握可以帮助孩子为尝试创作做准备。有了视觉的冲击后,孩子们就可以针对人物形象来说一说,比如“你喜欢这个动画片中的谁?为什么?他长得什么样的?”帮助幼儿理清人物形象。
2.讲一讲“发生了什么事”,了解故事情节
通过视听等多渠道的感知,孩子们很想把发生的事件讲出来,于是我就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比如在什么地方,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最后谁来帮忙解决了困难。通过这四个问题,与幼儿一起就这一故事的内容进行有目的地交谈,帮助孩子在头脑里呈现四幅画所要表现的内容,为连环画创作打下基础。
三、我画西游记――创作表达,体验成功
1.画喜欢的角色
有了这么多的铺垫,孩子们开始了创作:画师徒四人。首先我准备了小纸,让孩子们选择画出最喜欢的一个角色,“想一想你喜欢的角色长得什么样?衣服是怎样的?有什么兵器?”接着通过展示分享,孩子们明确了每一个角色的特征,尝试画出师徒四人。瞧:唐僧头戴毗卢冠,耳朵旁各垂下毗卢冠的飘带,身穿袈裟;孙悟空瘦瘦小小,头戴金箍,爱心型的脸,手里拿着金箍棒;猪八戒肥头大耳,挺着圆肚子,手拿钉耙;沙和尚一脸的胡子,脖子上戴着项链,手拿月牙铲。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大胆地夸张和取舍、简化,真是栩栩如生啊!
2.画喜欢的故事
一、从情节入手
四大名著规模宏伟,情节曲折。其中学生最为熟悉的当数《西游记》的情节,对于《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他们如数家珍,什么“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巧借芭蕉扇”等等,而对于其他三部名著的情节知之甚少。所以,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适当穿插一些故事情节,让学生对名著不再陌生。比如,讲述“杨修之死”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关于曹操的故事情节,以便更好地把握曹操的性格。
二、从人物入手
四大名著人物众多,但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生动。分析《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时,首先,要给学生列一个《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让学生从图中充分地认识到封建社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实。其次,要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与宝玉同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王熙凤精明强干,极尽权术机变、残忍狠毒之能事等等。《水浒传》是男同学比较喜欢的一部名著,里面的一百单八将个个仗义疏财、打抱不平,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等,了解这些人物绰号的来历,也能让学生产生浓浓的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三、从语言入手
《红楼梦》的语言简洁形象,但它最大的语言特色是诗词韵文的运用。香菱的三首《月诗》就概括了她苦志学诗的过程。贾府作为百年望族,毕竟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家庭,大观园里又住了一群有文化修养的青年,所以就应有一些相应的文学语言将里面的文化气氛渲染出来。假如《红楼梦》没有这些诗词韵文,又怎能有如此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呢?《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用前人的话来说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比如,在“杨修之死”中,作者运用精练的语言刻画了曹操和杨修之间的层层矛盾,不拖泥带水,该详则详,该略则略,用鲜明的语言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水浒传》的语言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它的语言明快、洗练、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让学生认真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就能很好地体会到这一语言特色。《西游记》最大的语言特色是想象丰富,诙谐幽默,这可以从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首先,我非常赞同这四个人团队的不断完善,是由观音菩萨的教化而得以实现的这个观点,唐僧之所以收这四个徒弟,并非自身有管理者的素质,而是有人安排,说难听点,是“作者说的算”。再者,我从他身上并未看出任何管理者的特征,虽然我反对教辅书对其他人物的分析和概括,但是对唐僧的分析我一直很赞同,他是个自私、胆小、没主见、懦弱的人,他有如此多的缺点,还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每当他看到有佛光、佛庙之时,唐僧所做的只是不顾团体,一个劲地向前冲,听不得别人半点劝言,作为一个管理者怎么能够如此自私呢?如果他被抓了,被悟空救了,除了一句“你辛苦了”,再无半句悔过之意,下次接着犯类似的错误,这种人怎么可以承担大事?如果一个皇帝也是如此管理国家的,久而久之,手下的大臣是否有谋反之心呢?难怪八戒总道:“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这不正从侧面表现了唐僧的失败吗?所以任何管理者切不可向唐僧学习。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必须解释,就是为什么唐僧的管理如此差劲而悟空还一直跟着他。是的,因为紧箍咒,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被赶回花果山后,八戒百般求情,悟空才答应,正体现了这点,若没有紧箍咒,悟空还心甘情愿为唐僧效劳吗?
当然,在今天,紧箍咒有一个新名词叫“薪水”,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利益关系,也正是这个实现了很多企业家做大、做强的梦想。难怪有个董事长曾说:如果你用一万元能留住员工,那么你一定要用一万一千元来聘用他,否则他会走的。但是仅凭加点薪水是不能长久维持两者的关系,管理者必须尽可能地为员工着想。
在美国,如果一个员工有了一个技术、一点资本,是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去重新开一个店的,因为纵观美国的管理者,大多数老板对员工的待遇是极好的,他们经常为员工着想,这与员工对老板的忠诚是有紧密联系的。而中国则不然,有的管理者就像封建社会的君主,一旦不为民众考虑,丧失民心,离下台也就不远了。所以作为管理者,如何归拢人心与求大局发展是工作的首要任务。像谷歌的创始人谢尔盖,他发现了IT员工饮食无规律的问题,就请厨师向工作者免费提供三餐,还专门制定菜谱,于是很多IT精英投靠了他,并成为第一批创业者。
由此可见,唐僧与管理者相差甚远,他决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甚至可以说他只是如来手下的一个打工仔。
关键词:教材引领;写作示范;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43-1
一、如何写人
1.以事记人。将人物置于某件特定的事中,从而突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事例有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二泉映月》等;也有的反过来,选取伟人的一些生活小事,以小见大,如《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等。这类文章往往在写事的同时,着重描写事件中人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想了什么。抓住这些,人物的形象就丰满了。
2.借物喻人。这类文章往往为了突出人物的品质,借助类似的物来含蓄地引入,如《早》中借蜡梅来写鲁迅,《小草和大树》借“小草”、“大树”来写成功前后的三姐妹,类似的还有《青海高原一株柳》等。
二、如何记事
1.写作顺序。常规的事情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逐层展开的,有时为了特殊的表达需要,也会打乱顺序,如《钱学森》为了突出回国的重要性,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回国一段。
2.照应。为了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自然,环环相扣,有时需要先在前文打好伏笔,才会使后文的某些情节不显突兀。比如《牛郎织女》中老牛临死前的一段话,就是为下文牛郎追织女做伏笔。
3.情节。叙事类文章的核心是情节,好的情节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好故事必须避免如流水账般平铺直叙,而要做到一波三折,《三打白骨精》《半截蜡烛》就是其中的典范。
4.矛盾。为了激起读者的心理共鸣,使读者感同身受,需要将人物置于两难境地,有矛盾才有精彩的故事,比如《和他的大黑骡子》,围绕杀还是不杀这一矛盾展开。
三、如何抒情
1.借景抒情。这一特征在古诗中用得很多,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将两人的友谊比作连绵不绝的长江之水,《草原》中开头一大段草原美景的描写也不是孤立的,也与后面的“蒙汉情深”有着紧密的联系。
2.以物寄情。散文中常用这样的方式,如《姥姥的剪纸》将对姥姥的思念寄托在了剪纸上,《理想的风筝》则是将对老师的思念寄托在了风筝中……
四、如何状物
状物的“状”,就是描摹、陈述形状的意思。状物的文章关键是要写出该物的不同特点,为此我们不仅要调动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去摸、去闻、甚至去尝,还要充分发挥想像,如《广玉兰》就利用这两点写出了不同时期广玉兰花的特点。另外,在描写的时候,顺序也非常重要,比如《变色龙》中,先写头,再写身子,最后写尾巴,这符合一般的观察顺序。《金蝉脱壳》中,作者仔细观察,从头到尾部逐一描写,并将写作重点放在了尾部出壳时的描写,有序的同时,做到了详略得当。
五、如何写景
1.写作顺序。在游记类的文章中,顺序非常重要。一般的游记会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这种写法往往还加入了作者的亲身体验,具有说服力。另外一些场景类的文章则会抓住一些动态的变化。
2.点面结合。“面”往往具有全面性,概括性,但面面俱到则会有重复单调,粗枝大叶之感,结合着用上一些典型的“点”,会有举一反三的功效。
六、如何谋篇布局
1.总分结合。这种文章往往条理清楚,让读者能一样了解到作者的表述重点,如《音乐之都维也纳》《莫高窟》《詹天佑》都是围绕一两个核心意思展开分述的。
2.详略安排。好的文章在内容的取舍上都是非常讲究的,该详的地方不吝笔墨,无关紧要的地方一笔带过,这样使得文章重点更加突出,中心更加明确。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开头一段沿途景色的描写,几乎和内洞的字数相当,看似多余,实际是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还有表情达意的目的,那泉水,那映山红,和那双龙洞一样,何尝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呢?
3.起承转合。“起”是文章的开头,“承”是上下文的承接,“转”是文章的转折,“合”是结尾。做好这四点,文章就会显得流畅自然。一些大作家的文章在这方面看似随意,实际上举重若轻,功力非凡。
七、如何抓住细节
1.环境细节描写。《最后的姿势》中,对地震中四周环境的几处描写,充分表现了当时形势的危急,反衬出谭老师在生死攸关的一刻做出的选择是多么令人敬佩和震撼。
2.外貌细节描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对爱因斯坦外貌的刻画就十分重要,这样一写,主人公沉迷于科学研究而不拘小节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3.语言细节描写。《最后的姿势》中,谭老师的话不多,只有两句,但都充分诠释了谭老师对爱与责任的理解,这两句话如不写,人物形象会失色很多。同样,细细品味《船长》中主人公的语言,你也会读出什么叫临危不乱,什么叫做人之道。
武松 猪八戒 鲁滨逊 保尔・柯察金
读书卡片
例2(山西新课改区)名著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完成读书卡片的制作。
名句摘录: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主人公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得:
例3 (江苏盐城卷)《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__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小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__________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执著的__________________。
例4(安徽池州卷)读经典,学语文,首先在于读。你读过《西游记》,一定知道“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孙悟空为什么要借芭蕉扇?他是向谁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三调芭蕉扇”的结果写出来。
一调:__________________二调:__________________
三调:__________________
例5(山东临沂卷)易中天在《我们为何要读经典》评价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经纶满腹、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如有“__________________”(鲁达)一直被人们视为是匡扶正义的人,从沙僧身上我们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用短语概括人物的性格牲);从__________________身上我们能看到正义的化身;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逼”我们能读出__________________(人名)内心的凄苦。
例6(江苏盐城卷)请你根据阅读记忆,以及有关对偶(对仗)知识,仿照示例,复原《西游记》《水浒传》中被搞乱了的一些章回目录(答案以彼此字母代号搭配即可,不必抄写原句)
A、观世音甘泉活树B、荆棘岭悟能努力
C、青面兽北京斗武D、木仙庵三藏谈诗
E、武行者醉打孔亮F、孙悟空三岛求方
G、汴京城杨志卖刀H、锦毛虎义释宋江
J、梁山泊林冲落草I、急先锋东郭争功
示例:___J――G___
例7(长沙市)将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示例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孔明拳打镇关西寄人篱下
鲁达挥泪斩马谡费力不讨好
猪八戒进贾府打抱不平
林黛玉背媳妇顾全大局
例8(黑龙江哈尔滨卷)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骨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西游记》)
B.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水浒传》)
C.曹操是魏国的奠基者,他一生东征西讨,打了许多胜仗,但也有打败仗的时候,如官渡战袁绍、赤壁遇周瑜、华容逢关羽时,他都惨遭失败。(《三国演义》)
D.贾宝玉是贾母最宠爱的孙子,他和林黛玉青梅竹马,真心相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最终却娶了薛宝钗为妻。(《红楼梦》)
例9(浙江义乌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段诗节选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爱和美的追求。
B.《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预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C.《简・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热情奔放、敢作敢为又极具同情心。他虽然生长在富贵家庭,却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D.《巴黎圣母院》中,美丽的姑娘凯瑟琳不计前嫌,在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受刑时,走上刑台,将怀中的水葫芦温柔地送到他干裂的嘴边。
例10(山东枣庄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现代作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
B.(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传闻。
C.《名人传》《约翰・克里斯朵夫》都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
D.严监生、夏洛克分别是《儒林外史》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啬鬼形象。
例11(浙江宁波卷)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①这个片段出自小说《 》。
②文中的“我”是指( )。
A、伊凡B、米哈伊尔C、阿廖沙D、雅科夫
例12(安徽芜湖卷)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被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再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2)从这段文字来看,林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A、疾恶如仇B、胆小怯懦
C、谨慎细心D、武艺高强
(3)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演变成了歇后语。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选做两个即可)
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①林冲上梁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林冲误闯白虎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林冲到了野猪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3(四川内江卷)有些文学人物评论,虽片语只言,却能形象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巧妙地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如:诸葛亮――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请参照示例,从下面的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位写一则简短评价。
孔乙己 关羽 孙悟空 奥楚蔑洛夫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4(湖北随州卷)从下列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通过一个故事情节,对该人物作出简要评价。
孙悟空 武松 保尔・柯察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5(浙江衢州卷)仿照下面两个例句,按要求再写一个。要求:①是中外名著;②写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③至少运用一个成语;④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4分)
例句1:《三国演义》中,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孔明辅佐,成就一番事业。
例句2:《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林冲,火并王伦,推举晁盖为梁山新头领,促进了梁山的发展。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6(湖北孝感卷)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两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①“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7(吉林卷)作者从小就受到《论语》、《孟子》、《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的熏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也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请选择你熟悉的任意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
上联:读论语,懂不耻下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关 键 词】 兴趣;学习动力;语文;教学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让兴趣真正内化为学好语文的动力。为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如下探究。
一、关键要找好入趣点
“入趣点”是指人在做事情过程中的兴趣所在。每一件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努力去发掘,必定能找到入趣点。在教学时,我们应借助课文文字,循循善诱,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学语文。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生活激趣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一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找春天,课前我先把全班学生带进校园里,在自己的身边找春天。看看谁的眼睛亮、耳朵灵……果然,带着他们走了学校一圈,回到教室,学生有的说:“老师,我发现树叶变绿了,春天来了。”有的说:“小草由黄色变成了绿色,真好看呀!”有的说:“校园里的花儿开了,有黄的、粉红的、紫红的,春天真美呀!”有的说:“小蜜蜂出来了,春天来了。”有的说……他们说得太精彩了,让人听了真是一种享受。
(二)图画激趣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如教学《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第二课时,我们就可以在挂图上贴上一个光芒四射、火辣辣的太阳。出示课文的挂图给小朋友们看,太阳火辣辣的,知了在树上一个劲儿地叫着,好像在说:“热呀!热呀!真是太热了!”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蚂蚁和蝈蝈又在干什么呢?快让我们去看看吧!学生个个兴致极高,“啪啪啪”地翻开课文,大声朗读起来,可见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也可激起学生的兴趣。
(三)音乐激趣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如教学课文《放小鸟》,在学到笼中的鸟宝宝和鸟妈妈对话时,我有意识地让孩子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当时,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妈妈是贵州人,生下她就离她而去了,唱着唱着,我发现她的眼睛湿润了,唱完歌曲她趴在桌上哭了。此时,孩子们就是文中的小鸟,都被感动了。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注意渲染一种与教材一致的氛围,用音乐渲染情境,小心地拨动学生的情弦,有意识地让教材蕴含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活动相连接、相沟通。
(四)表演激趣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怎么才能激发儿童兴趣?有这么一句名言,叫做“蹲下来看孩子”很有道理。举例来说,教儿童口语交际──听故事演故事,可以给他们戴上大树、苹果的头饰进行表演。不要低估了头饰的作用,儿童的世界是童话的世界,一戴上头饰,无论在扮演者本人的眼里,还是在其他小朋友的眼里,他就是故事中的某个角色了。有经验的老师都很注意头饰的运用,它会增加趣味性,使学习变得轻松。
二、课外自主,养成习惯
(一)贵在得法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应用所学的语文技巧,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但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搜集到有关的资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教师要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一是要先弄清楚要搜集的资料是属于哪一类的,再有目的地进行寻找;二是带学生到学校阅览室阅读,教师加以指导;三是列出参考书的书名,让学生到图书室借书;四是提供信息,指导学生到书城、少年活动中心或上网查找;五是方法灵活多样,可采取主要内容概括法、摘句法、复印法等。学生掌握了方法,学起来就显得轻松,自然也就有了兴趣。
(二)恒在收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如学习《长城和运河》《桂林山水》时,让学生查找有关长城、桂林的历史、传说、歌曲、图片等资料;学习《三打白骨精》一课时,要求学生阅读《西游记》小说。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及责任感。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独立地学习语文,面向世界、认识世界,创造个人的世界,发挥个人的潜能,培养足够的能力和信心。
总之,为了达到小学语文教育目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情感体验化成语文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世正.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M]. 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对名著的考查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题型例说】
一、直接填空型
这类考题,直接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针对作者简介、作品名称、主要人物和情节等名著“要素”进行填空。从近几年的命题情况看,此类填空题已由过去的固定常识向作品具体内容过渡,旨在引导考生真正去阅读文学名著。
四川省凉山州 名著阅读
小说《 》中,主人公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 以及 等地,文中利里浦特小人国选拔官员的方法是比赛 。
[解题策略]解答此类题,一是熟记名著常识,如作家姓名、代表作品、名著题目、主题思想等;二是要真正去阅读一遍作品,边读边做笔记,做到对名著中的重要情节、主要人物特征了如指掌;三是可适当做一些与该名著有关的专项练习,查遗补漏;四是要做好整理和积累,有时甚至要强行记忆;五是书写时千万不能写错别字,最好是给出参考答案后立即检查。
[参考答案]格列佛游记、飞岛国、慧S国(马国)、跳绳(在绳上跳舞)
二、选择判断型
这类题目,一般就是给出四个与名著有关的选项,然后要求考生从中选出表述有误或表达完全正确的一项。这种题型,由于可以同时涉及四部名著,兼顾文学常识、作品主题、主要情节、人物性格、艺术手法等众多知识点,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所以近年来备受命题者青睐。
广西省柳州市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是一个很不幸又渴望幸福的劳动妇女,她心地善良,为人质朴,热心为孩子解决疑难。
B.《格列佛游记》通过描写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慧S国等地的遭遇和见闻,讽刺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政治。
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生动鲜明、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如光明磊落、有胆有识的武松,疾恶如仇、粗中有细的鲁达,天真坦诚、毫无心计的李逵。
D.《汤姆・索亚历险记》通过描写汤姆、乔和蓓姬三个小“海盗”在杰克孙岛生活的片断,表现了孩子们沉着勇敢的精神。
[解题策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初中阶段指定的文学名著,掌握相关知识;其次,要能根据题目要求,对所给出的选项逐一进行判断,如果有一时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利用“排除法”帮助自己找出答案。比如选出错误的一项,只要能确信其中某一选项出错,那其他的选项就不必一一追根究底。
[参考答案]D(不是“蓓姬”,而是“哈克贝利・费恩”)。
三、片段阅读型
这类题目,就是从文学名著中精选一个片段,然后设计出相应的考题,或要求考生据此填充相关文学常识;或要求考生指出人物名称,说出人物绰号,分析人物形象;或要求考生概述故事情节,归纳艺术特色……由于此类考题可以设计成各种形式,而且有时可以从一部作品向另一部作品拓展,考查考生的多种能力,所以在各地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湖北省仙桃市等地 名著阅读
透过玻璃窗上的霜花可以看见,染坊的屋顶在燃烧……
外祖父、格里戈里、舅舅的叫喊声,大火燃烧的破裂声,震耳欲聋。外祖母的行动令人心惊胆战,她头顶着一只空袋子,身上裹着盖马用的被子,冲进烈火之中,不停地喊道:“快抢出硫酸盐,笨蛋们!硫酸盐会爆炸的……”
“格里戈里,拦住她!”外祖父发疯地狂叫着,“哎呀,这下她非死不可……”但是外祖母突然出现了,全身冒着烟,摇着头,弯着腰,用伸直的双手抱着水桶大小的一瓶硫酸盐。
……
外祖母一把把瓶子塞进雪堆里,冲向大门。
她在院子里来回奔忙,哪儿有事就及时赶到哪儿,去指挥所有的人,查看每一个地方。
(1)选文出自苏联作家 的作品《 》。
(2)选文表现了外祖母什么性格?
(3)选文描写了救火的场景,你能概括《水浒传》中与“火”有关的一个故事吗?
[解题策略]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步是要对所给的名著片段仔细进行阅读,对片段出处、主要内容、涉及人物及性格特征作出初步的判断。第二步是根据具体题目,调动自己的积累,运用相关技巧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需要就所给片段进行分析,有些则要结合整部作品进行分析,比如本题中第(2)题就是要考生分析这一片段所表现出的外祖母的性格,千万不能搞错。第三步,用准确的语言给出答案。
[参考答案](1)高尔基、童年;(2)勇敢、能干 、镇定;(3)示例:火烧草料场、火烧翠云楼、火烧祝家庄。
四、图画阅读题
这类题目,就是先给出一幅或一组与名著相关的图画,比如漫画、连环画、插图等,然后据图设计相应的题目,要求考生在读图后进行解答。
北京市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
1.在乡村酒店饮了几杯酒,林冲觉得身上暖和了,便买了一葫芦酒和一些牛肉,冒着风雪,飞也似的向草料场奔去。
2.林冲来到草料场,只见两间草房已被大雪压倒,这时天色已黑,林冲想到买酒时路上见到的古庙,便想去那里暂宿一夜。
3.林冲来到古庙,只见墙壁破败不堪,他用一块石头顶住门,然后坐下来,慢慢饮酒吃肉。忽然,听得外面噼里啪啦地爆响。
4.林冲从门缝向外观看,只见草料场起了大火。他拿了花枪,正要出去救火,忽听门外有人说话,便伏在门边倾听。
5.林冲听出原来是高太尉派陆谦、富安和差拨来陷害他,不由得心头怒火万丈,大喝一声,冲出门外。
6.三人见是林冲,慌忙逃走,林冲紧赶几步,一枪刺倒差拨,又一枪结果了富安,翻过身来,抓住陆谦丢在地上,直取他的性命。
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古典小说《 》,连环画讲述 的情节,反映出林冲由当初隐忍到现在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后来,林冲毅然投奔了梁山。他的这段经历体现了这部古典小说 的主题。
[解题策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图画,了解图画内容出自哪一部名著,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是什么;然后再根据后面的考题进行具体分析,给出答案。由于此类题目所给的图画一般以人物为主,人物特征鲜明,很容易就能判断出人物名及相关故事情节,所以解答起来并不难。但同学们平时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书中的插图,以及主要人物的标志性物件等。
[参考答案]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五、拓展延伸型
此类题目,就是由名著内容出发,要求考生去解答一些语言运用方面的能力题,比如替名著写推介语、根据故事情节拟写对联等。
福建省福州市 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人物,概述与其相关的某一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情节对出下联。(宽对即可)
故事情节:
上联:疾恶如仇,悟空三打白骨精。
下联: 。
[解题策略]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对名著本身非常熟悉,比如作家创作情况、重要情节、主要人物等要了熟于心;二是要掌握相应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补写对联,你就要知道对联撰写常识;三是按照题目要求准确进行表达。
[参考答案]示例:(故事情节)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来到黄泥冈,停车休息。吴用巧设妙计,用药酒放倒杨志一行人,智取了生辰纲。(下联)足智多谋,吴用智取生辰纲。
【模拟演练】
1.名著填空。
①《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 的三部曲之一,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潜艇的主人是 。
②《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 、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 、俄国作家 三位名人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既是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是法国作家法布尔。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B.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了众多的小人物,他对这些小人物分外宽厚,笔锋也不像小说那样犀利,如长妈妈做了一点好事,他就用诗一样的语言进行赞美。
C.《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来到北平后,当上了人力车夫。他省吃俭用地拼了五年,买了第一辆车。
D.《水浒传》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此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七十回之后则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却线索分明。
3.阅读下列名著片段,完成题目。
保尔缓缓地摘下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①这个片段出自长篇小说《 》,作者是 。
②请为这部长篇小说写一段推介语。
4.鲁达是古典名著《水浒传》中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他的故事家喻户晓,右图就是其中一个精彩的场面,请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