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最优美的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人生不是止水,总会出现许多出乎意料之事。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风波骤起而泰然处之,就显得很重要。转危为安往往需要高超的心智,也需要好的心态。多思索少激动,多仁爱少仇恨,人生才变得更加美丽。
3、生活中的满足很奇妙,有时海鲜不如面包甜美,有时坐轿车不如骑自行车舒服,有时买菜不如种菜快乐,有时酒宴不如独斟快活。
4、最美的不一定是最可爱的,最可爱的才是最美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高大的不一定是最受尊敬的,最受尊敬的才是最高大的;最优美的不一定是最动听的,最动听的才是最优美的。
5、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的节奏和旋律;生活是一条路,延伸着人生的足迹和希望;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清醇与忧愁;生活是一团麻,交织着人生的烦恼与快乐;生活是一幅画,描绘着人生经历的红绿蓝;生活是一团火,燃烧着人生的憧憬和梦想。
6、原本人的生命之所以顽强,是得已历经风露,磨难,而依然完好无损,享受阳光。可生命中那些不完美的缺陷,往往它会成为生命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7、梦虽虚幻,却是自己的梦想;位虽低微,却是自己的岗位;屋虽简陋,却是自己的家;志虽渺小,却是自己的追求。
8、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却没有真正活过完整的一天!因为他们不是追忆过去,就是期许未来,从来没有活在当下。
9、生活中的言语很神奇,有时长说不如短说,有时短说不如不说,有时多说不如少说,有时正说不如反说,有时当面说不如背后说。
2、 有心的人,再远也会记挂对方;无心的人,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3、 等我把我自己改变的面目全非的时候,你才会懂得想念过去的我。
4、 把他的名字刻在桌子最显眼的地方分手后他就是你心上最显眼的伤。
5、 身边最亲近的人,曾经那样的亲密无间,现在却也变得好似陌路人。
6、 被在乎的人忽略,会很难过,而假装不在乎,会更难过。
7、 到最后,只是我们与旧时光相遇。一见如故,再见陌路。
8、 如果把感情当做游戏,那么在这场游戏中,只有两败俱伤。
9、 那些花了好久才想明白的也许会被一次情绪失控全部。
2、这是我一个人哭泣的夜,看不到爱你的心,心已经荒凉了。
3、好静的夜,好冷的心,此时的我也需要依靠,或许,是需要某个人的依靠,回想起我们昨天的笑,昨天的哭,昨天的酸甜苦辣,昨天的某次亲吻,以及那件长长的围巾,让人好不伤心,甚至泪流满面。
4、水韵涵秋,潇湘烟雨,我的日子在等你中度过,望月寄相思千里,眷依着多情,刻画着尘世中奢侈的浪漫,我知道你也醉心于这样的浪漫情怀,很多的时候,我们好像在用一个大脑思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语言;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J64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56-01
语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音乐语言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与我们通常使用的语言不同,它更直观的表现出音乐的内涵,而且它只作用于我们的听觉器官,让我们用听觉来鉴赏其所达到的效果。
中国拥有灿烂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音乐在历史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王朝更替,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民族音乐也不断的向前进步,它从人们消磨劳动时光到人们自己享受、娱乐,再到社会利用音乐来引导人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们的素养。由此看见,这些民族音乐中不只具有美丽的音符,撩人的旋律,更蕴含着古代文人先哲们那丰富的仁义礼智信的精神文化和取之不尽的美学精华。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的美学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题美
民族音乐的美学意义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就是标题,从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部音乐作品所包括的内容以及意义,它或者抒发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或者抒发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或情意浓浓,亦或者仅仅勾勒大自然的风光,而这些都是从中国悠久的优秀文化中汲取的。从古至今,中国文学中的意境是令人津津乐道的,唐诗宋词汉文章那一个中都蕴含着无尽的意境,让人不断地品味其中无尽的美。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也淋漓尽致的渲染了这一方面,用短小精悍的语言蕴含出无边无际的悠远的意境,每个字都饱含着无尽的情意,开阔出更广阔的境界。就音乐本身而言,标题不但要能够表达出整部音乐作品所蕴含的内容以及意义,而且还能够更加优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耳目一新的新奇感。这样来说,音乐作品的标题就是诗化般的语言,而且有的标题直接从诗词中摘录。
标题美的民族音乐有许多。例如《渔舟唱晚》就出自唐代著名的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还有一些音乐作品的题目出自于故事,诗人更容易品味其无限的美感,例如《汉宫秋月》,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以及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再如《十面埋伏》,讲的是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项羽自刎于乌江后,刘邦获得胜利的故事,还有更多的音乐作品的标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既有美感又有意境,例如《渔樵问答》表现出渔樵在青山绿水间怡然自得的乐趣以及知足常乐的心态;再如《平沙落雁》,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表现出雁群降落之前在天空盘旋、翘首顾盼的情景。通过以上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标题对音乐作品的重要性。就文章而言,“题好半个文”,就音乐作品而言,好的标题更能够渲染出音乐的魅力。
二、情态美
民族音乐在几千年的流传中具有自身的格式与套路,但这并不是严密而不可改变的,作者总是会根据自身的因素来适当的改变亦或是进行创新。正如文学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一步步创新一样,音乐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步一步的改变着自身的情态。而这种创新正是为了更好地抒发作者的内在世界,自古诗词就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音乐也不例外,音乐也是用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喜爱或者厌恶之情,用来表达作者通过对某些景物或客观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志向。如果说传统诗词中蕴含着“意境美”,那民族音乐中则蕴含着“诗意美”。标题能够渲染出音乐的魅力,那么情态则是这种魅力的具体化,只有从具体的内容中,我们才能感受出音乐的精华,以及音乐对我们无尽的吸引力,只有标题而没有内容,那么这个标题也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有许多音乐作品的标题都是从内容中提炼而出的。还有许多作品的内容是对标题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情态美的民族音乐有许多。例如《梅花三弄》,通过对梅花在寒霜中不畏严寒依然傲立枝头迎风斗雪品格的进行描写,体现出作者对具有高尚情操的志士的仰慕敬佩之情。“梅兰竹菊”是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的,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曲子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不可分离的联系。再如《出水莲》通过对莲花的刻画,用质朴的韵律表达出作者对莲花的高尚之情的敬慕。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曾写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就鲜明的体现了音乐与传统文化的息息相关。最后比如说《长相思》,其内容出自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天地合,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鲜明的写出了青梅竹马的年轻男女的山盟海誓的爱情,以及思念时的深深幽怨之情。音乐像文学一样有完整的内容。
三、结语
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在无尽的宇宙之中,每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不能相互脱离,那样就无法生存。音乐亦是如此,音乐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优美的语言,它是我们一种用听觉来交流的方式。中华文化浩瀚精妙,我们的民族音乐更是其中的精髓。音乐语言用其自身独有的方式教导我们什么是真知,它用最具有美感的语言让我们欣赏世界,感悟人生。
参考文献: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如果可以和你在一起,我宁愿让天空所有的星光全部损落,因为你的眼睛,是我生命里最亮的光芒。
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那些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它却让我爱上黑夜给我的疼痛。
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关键词】 语文 阅读 习惯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奶奶说: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其中有一条目标是: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的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离这个要求还很远。请看一下以下的现象:
镜头一:放学后,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是预习语文新课,第二天早上检查预习情况。第二天,老师发现了有很多同学都没有预习,已预习的廖廖无几。
镜头二:课堂上,老师请了几个学生朗读课文。一名学生站起来读课文,当遇到“拦路虎”时,就停下来不读了;有的学生读课文时很不连贯,有时吞吞吐吐,有时读错字。
镜头三:中午到校后,老师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内外书籍。但只有少数学生在认真阅读,有近一半的学生根本没有用心去读,他们或随意乱翻,或眼睛盯着书本发呆,或以书作掩护,搞起了小动作,讲起了悄悄话。
镜头四:每当语文老师在一张语文试卷上改阅读题时,眉头紧锁,很难高兴起来。看到这些现象,我不断地问自己: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呢?怎样才能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呢?当把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脑,一本书,放在学生的面前,他们首先会打开的是电视机或电脑。现今的学生离书籍很远,更不用说,让他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第一种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
1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我们小学生手中的教科书都是精心编写的。课文思想教育内容丰富,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教材中关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助人为乐,诚实善良,钻研科学,以及遇事动脑筋和全面的看问题等思想内容,能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感觉特别强烈。学生的积极性是需要老师调动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造悬念、情感的创设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先用PPT课件展示几张桂林的风景画,正当学生在优美的图画和背景音乐声中陶醉时,我停止了播放,改用富有激情的谈话来引导学生的阅读期待:“同学们,你们还想看漂亮的风景画吗?你想不想知道桂林的山和水到底是怎样的吗?这山和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赶快朗读《桂林山水》吧,阅读之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好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阅读的兴趣高涨。
2教给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2.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2.4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2.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3要重视预习习惯的养成
要想学生在课堂上学得主动,学有所得,就必须重视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时,教师要提出预习要求,如:认真阅读、仔细分析、画出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查找相关的资料等,这个过程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性,培养了自觉学习的能力。在预习过程中,有不懂的标出来,在教师上课时就会有目标有重点地去听,效果也会更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表扬预习认真的学生并及时发现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更好的落实。
4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苏霍姆林斯说:“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所以,要想让学生“悦”读,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书法;个性;表现
中图分类号:J29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5-0033-01
梁启超美学思想诞生于一个文化交融、承前启后的时代。在书法美学思想方面,主要是梁启超1927年所作的《书法指导》一文。本文主要从西方现代美学角度认识和阐释书法。在当时几乎整个都以传统的史述和考据学为主要的书法理论研究中,本文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就非同一般。
一、书法是美术中最能表现个性的艺术
梁启超认为,各种美术不管是图画、雕刻、还是建筑都能表现个性,但与书法相比,不如书法表现的真切和真实。
“美术有一种要素,就是表现个性。个性的表现,各种美术都可以,即如图画、雕刻、建筑,无不有个性存乎其中。但是表现得最亲切,最真实,莫如写字。”
梁氏还认为“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是美术之中的最高等艺术”。无庸讳言,梁氏将书法艺术地位提高到新的历史高度,这是历来少有的观点。“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
这也许是梁氏深厚的国学文化对书法独到而深刻理解的结果,或许更多是由于梁氏从西方艺术美学思想价值判断角度审视中国几千年的书法艺术。王国维和梁氏都将书法作了一个性质归类,列入艺术之列。不同的是二者对书法本身的地位定位不一样,王国维认为书法是“低等之美术”,梁启超认为书法是美术中表现个性中的最高艺术。如果说王国维认为书法可取得美术的户籍或者书法只是美术的附庸之物有点勉强,那么梁启超则认为书法最能表现个性或书法是美术最高等不为过分。
梁氏的“个性”一词与中国传统的文化中“个性”内涵有本质的差异,已经“西化”和“异化”了。由于梁氏的访学美日的经历,康德、柏格森等哲学家和美学家对其影响也是自然而然的。对美的超功利性质的认识以及美是无目的性的合目的性的观点也显现于他对书法的认识中,个性就是西方的人的本性,个性自由程度是与物质的依赖性分不开的。
同时,梁启超认为书法是最优美的,也是最娱乐的。书法不像其它娱乐比如唱歌、下棋、吟诗、画画等容易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而比较自由省时。书法是“一种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可见,梁氏注意到了书法表现自我的自由性、娱乐性和趣味性,这就是康德美学思想中美的无功利性和无利害性。
书家个性不同,书风随之不同。书法何以表现人的个性?历来已久的艺术本质观“书如其人”之说是梁氏的个性论的传统依据,即从个人的书风可以窥其书者的性情。如他在文中说道:“放荡的人,说话放荡,写字亦放荡;拘谨的人,说话拘谨,写字亦拘谨。”梁氏的“字为心画”表现论也是这一传统根据下立论的具体体现。
二、书法表现个性的外在形式
书法以一种什么外在形式来表现个性?最根本的一点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的长短、粗细、方圆、曲直、轻重、大小、迟速、虚实、违和等所组成的黑与白空间世界正是书者的内心世界的间接反映。书法是书家心灵的倾诉,感情的表达。正如清初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家心灵过程状态与书法的线条同构。
书法为何是真美艺术?梁氏曾说:“或问曰,论书之作,在今日毋亦可以已耶?应之曰,不然。吾闻之百里,今西方审美家言,最尊线美,吾国楷法,线美之极轨也。”
“真正的美,在骨骼的摆布,四平八稳,到处相称。在真美中,线最重要。西洋美术,最讲究线。”
同时,书法是最能反映书家不同性格一门艺术。诚如其说:“字为心画,美术之表现作者性格,绝无假借者,惟书为最。”书法是依靠线条来表现自我个性的艺术,那么书法还以其他的什么外在形式诉诸于表?梁氏认为除了线的美,还有光的美和力的美。
岁月倏忽,流年逝水。时光一个眨眼,与你相识已有5年,中考将至,我们的初三也将接近尾声。但是,有些你不知道的事,我想告诉你。
还记得那个初夏吗?折一只纸船,轻轻放在水中,目送它在河水的流动下飘向远方,承载着我们年轻的梦。这是与你做过的最多最美好的事了。临近黄昏,你便会拉上我的手,迎着夕阳,跑到同样的小河边,做同样的事情。余晖下,两个身影被拉得长长的。这是我们的开始。那时,你说你爱落叶,爱它落下时划下的弧线。立秋,我们静坐于树下,略带凉意的秋风卷落树上一片片枯叶,萧瑟的落叶雨,铺就了一地寂寞。上面有我们的璀璨年华,有我们的泡沫之夏。你朝我灿烂地笑,我紧牵你的手,两个相似的身影如此默契。你极爱文字,我亦是如此。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你说,最优美的文章没有华丽词藻的堆叠,只有随感而发的小心情。不知何时始,我们会一起畅谈文字的小微妙,一起分析美文的构思与内涵。犹记得我们交换作文时的欣喜,和你的那句不怎么样。那时竟天真地想,能与你携手一直如此般。却不曾想过,再真的友情也会有破碎的一天。没错,命运偶尔也喜欢开开玩笑。就是这样一个玩笑,让你我没有再说过一句话。如今,天空依旧蔚蓝,云朵依旧飘逸。只是,那个拥有蓝色笑颜的你,却是早已不复。你可知道,这个夜里我很慢很认真地写下这些文字时,眼底已是一片湿润。我仿佛看见我们的过往在向我招手,却是渐渐地模糊。我曾不止一次地想,如若当初没有认识你该多好,至少,不会剩下那么多的痛苦与无奈。可是,我还是愿意遇上你,虽然很难过,但是我能更快地成长。时光如此无情,我们依然如此着迷。既然真的无法回到过去,那就让我们永远记得,那是我们的好时光。
初三:殇凌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