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

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范文第1篇

 

在初中英语学习和考试中,阅读理解在试卷中所占比重较大,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得分。因此阅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是大部分学生以后接触英语的主要途径。很多同学因为单词储备量不够、没有掌握好阅读技巧,英语成绩总是徘徊不前;还有许多老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简单、陈旧,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自然没有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一句空话。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以下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阅读过程主要包含符号辨认和文字信息理解两阶段,即读者的思想、观点通过词、句传达给读者,而读者需要对一连串的单词和句子进行信息处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假如老师只是简单地播放课文录音,朗读课文并讲解语法知识而忽视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活动,都是违背阅读心理规律的。我认为我们的阅读教学设计一定要体现以学生“学”为中心,不要停留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表层面上,阅读环节必须立足课堂教学,依托课本教材,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过程的读前、读时和读后活动三个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

 

一、读前活动

 

富有创意的读前活动是阅读课的导入关键,教师要选择一些与课文话题相关的材料,运用适当的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愿望。教师可以在课前搜寻大量的和阅读文章相关的背景资料,然后就资料提问,或者这些资料的搜集也可以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做。我在讲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这篇文章时事先要求学生们上网查有关stephen hawking史蒂芬·霍金生平以及他提出的黑洞学说和畅销书《时间简史》,这样可以激起学生阅读的渴望和兴趣。

 

二、读时活动

 

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语篇。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在阅读中设疑质疑,在介绍课文时可适当地安插一些阅读会遇到的关键生词,为下一步的阅读扫除障碍。下面举几种常用的提问方法。

 

比如问题导读,限时阅读: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根据课文的主题,提出一二个与文章中心有关的问题,可为阅读指明方向,减少盲目性,即所谓的带着问题去读。有了任务,学生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无形中产生了一种责任感。限时阅读通常为2——3分钟,即要求学生可以忽略与问题无关的句、词,直奔主题,找到问题答案。这样的训练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通过导读问题,学生能对课文进行有效的预测,此时我们应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阅读技巧,如寻找中心词与主题句,猜测词义和推知文章含蓄意义的能力等等,引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平时我们都习惯采用“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记”的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我认为要改变这种模式。我常鼓励学生在我教学过程中随时可提出问题,就课文内容互问互答,开展提问竞赛等。对于学生有质量和准确的答复,都给与表扬,成就感的获得可以大大地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对于一些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老师可作进一步地讲解,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重要的词组、短语、句法在书上要有记号。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做到听说读写的全面提高的同时又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读后活动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对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有了完整的框架,接下来我们应该用交际化的手段巩固和提高学生掌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比如复述课文,老师可给出课文的key words,借助教学挂图、图表等,帮助学生整理出复述课文的主线索,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可以结合每个单元的section b 3b以及4-groupwork,用同步写作的方法对课文进行缩写或写出summary,以达到书面巩固的目的;就课文主题,利用课堂中讨论过的相关话题的大量素材,设计一些适当的写作活动,使学生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阅读的深化。另外,我经常要求学生熟记背诵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精彩句子、语段,让他们建立自己的“语料库”,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我还会选择源于课文而又超出课文,且为学生所熟悉的话题,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讨论,这是对阅读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将阅读技能转化成交际运用的过程。

 

还有在教学中对阅读要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初一开始就慢慢带着他们读一些简短易懂的小短文,随着他们词汇量的增加,英语水平的提高,再慢慢适度的将阅读材料加难加长;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老师可给学生推荐一些内容丰富、篇幅较短、难度适中、材料新颖、有时效、针对性强的课外阅读材料给学生。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不仅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能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并培养学生阅读热情。

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范文第2篇

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只重视单句,而不重视语篇,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例如,你在阅读时遇到这样一个句子“Fro not feeling very well today.”。这句话的浅层意思是说“今天我身体不太舒服”,但通过上下文对文章做深层理解,可能是说话人想请假休息,或者婉言谢绝别人的邀请,或者做错了事感到不好意思而找个开脱的理由。由此可见高中阅读教学必须朝着深层理解的方向发展,引导学生关注语境而不能停留在对文章的表层理解。

高中阶段阅读能力训练应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对不同阅读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只有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保证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阅读教学可分精读和泛读两方面:

1 精读

精读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对所读材料的词、句、篇的理解,由现象到本质,领会文章内容。

精读教学是以语言实践主的教学,目的是要达到交际水平。因此应把自学和老师指导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精读课教学应提出如下要求:

1.1 粗读课文(Skimming):即用较快的速度通读课文,领略大意,遇到生词尽可能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从而对课文有个感性认识。

1.2 细读课文(Studying):即借助生词表和课文注释扫清文字障碍,了解课文中的一些主要事实和情节,划出文中难理解的句子和段落,留待问老师,深入理解教材做准备。

1.3 做笔记(Making notes):记下各种表达法。英语是习惯用法最多的一种语言,所以平时看书要熟记成语和惯用法。

1.4 理解课文(Comprehending):理解课文要从整体人手,不仅能辨认单词和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还要领会文章的真实含义,推断作者的意图、观点和要阐明的问题。这是一个通过表面文字推测文章深层结构含义的判断、推理过程,它能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较高的理解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1.5 检查指导(Checking and instructing):在精读课教学中,老师要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每篇课文后面都附有针对课文内容的练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这个练习,一方面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另一方面也检查自学情况。老师也应当自己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另行检查。提问要由浅入深,先就文章的表层意义提问,如问一些情节,事实和字面意思,接着就文章深层意义提问,诸如问main idea,conclusion,inference等。老师还要学生答疑解难,有针对性地对文章作适当讲解,要多讲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少在脱离课文整体的词汇和语法上下功夫。对于大多数的生词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来学,注意其搭配方式及在文章中的确切含义。

2 泛读

泛读是粗略地快速阅读。目的是了解大意,对文章有个总的概念。着重培养阅读速度,扩大知识面。阅读能力受文化差异和知识面的制约。学生如果多积累一些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规范等,阅读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大家都能明白的例子,在美国the firstfloor是指第一层楼,而在英国则指第二层。不懂得文化差异,即使是最简单的东西,也会弄错。从某种意义上说,泛读是精读的补充和延伸,是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形式,也是阅读教学所要的达到的目的之一。

泛读课教学要求:

2.1 选材适当,由浅入深。阅读能力与词汇量及语法水平有一定的关联。选择的文章一定要低于教材(教材中有些课文也可作泛读用)。如果阅读材料里生词和新的语法现象太多,学生读起来就会感到困难,从而放慢阅读速度,降低阅读兴趣。所以,选择阅读材料必须控制难度。但也不宜过于简单。太简单了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量的研究表明选择阅读材料的标准应是(1)生词不超过5%;(2)学生对所读内容能掌握90%左右。

2.2 确定时间,严格要求。泛读要求速度快,理解准。泛读不只是在字面上理解文章。而是要抓住文章的本质。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通过上下文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含义。切忌死抠语法,片面追求词汇量。遇有生词或遗忘的单词不要马上停下来查词典。可借助上下文猜测,也可借助构词法推断出新词的意思。有人称阅读是“psycho-logical 1inguistic guessing game”。专门研究表明,合理快读的理解率比过分慢读的理解率高出30%~40%。可见,准确的理解不但不排斥快速阅读,反而需要这样做。老师可在学生中开展阅读竞赛,根据篇幅确定时间。由于限制阅读时间,学生无暇顾及文章细节,达到了泛读要求。

说和做课文内容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生 写作素材 积累

农村高中师生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无学生作文时缺少新鲜的素材。如何引导农村高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下面是我在农村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寻找“下锅之米”。引导他们观察蓝天白云、落日晚霞、绿水青山、村落炊烟……这些都能为他们描写优美的田园生活提供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引导他们体会古朴的民风、纯真的乡情以及父辈望子成龙的强烈愿,为他们抒写内心的真善美奠定素材基础。让他们学会写生活札记,让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一些农村生活片段及时记录下来。虽然这些材料比较琐碎,但它们直接来自于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长期坚持下来,积少成多,对写作大有用处。具体做法如下:

1.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或亲身经历一些人和事,心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这些均可成为习作的良好素材。如学校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生动感人的主题报告会;竞争激烈的体育比赛;气氛热烈的歌咏等。教师抓住这些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及时积累、练笔,就能丰富学生的“材料库”。

2.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引导学生留心其家庭生活,不失时机地撷取写作素材。特别是对家中的一些有趣、难忘的人和事更应认真挖掘,及时地把有用的材料积累下来。如过生日、中秋节、除夕夜的难忘情景;帮助父母做家务干农活的体验;家庭添置新东西或乔迁新居后全家人的喜悦等。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社会是个大舞台,其生活丰富多彩,学生都乐意参与,它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如通过平时春游、秋游,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引发学生的奇思怪想;通过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激发学生对未来家乡建设的热情;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等引导学生感受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印象特别深刻,无形中充实了自己的写作素材。

4.引导学生关注农村自然和人文环境。农村生活最贴近生命的真实状态,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积极参加农村的实践活动,学生就会发现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就有写不尽的话题,农村孩子有那种赤足田埂的享受,有拦渠捉泥鳅的乐趣,有穿行油菜花地的快乐,也有采药养蚕的艰苦,种田割麦的辛劳,采菊蒸制的忙碌,如果把这些独特的农家生活写下来,就会给人一种风味独具的感受。同时,农村喜事多、新事多,这些农村孩子感受最真切,只要正确引导就能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学生的作文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告诉我们勤于动手的重要性。对此,在教学中我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动手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1.做读书摘录卡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做读书摘录卡片既能积累词汇,又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习语言是十分必要的。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摘录好词好句。如摘录小说中描写人物外貌、言行的词句;摘录报刊、杂志中的谚语、格言、箴言、警句等,每张卡片只要求记一段话,但可以有下列几个部分:①类别,如人物外貌描写类,写景类,名人名言类等。大类别之下,还可以分成小类,如“名人名言类”下可分为:名人谈理想、名人谈学习等。②注明作者和出处,另外要求学生过一段时间把卡片分类整理一次,同时要经常翻阅,有的句子可以反复吟咏,甚至背熟。

2.做剪报评析。有人说,报纸是最新的百科全书,这话不无道理,报纸上有最新的材料,向我们及时地传递各种信息,宣传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且各种文体兼俱,养成认真读报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也能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剪报评析,便是积累写作资料,提高学生鉴赏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剪报的内容要思想健康,对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有益的才行。剪报评析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六个部分:①文体和作者,②生字词的读音和解释,③文章的段落,先标出自然段,然后归纳出意义段,④文章的思想主题,⑤写作特点分析。不要求全面运用语文课上学过的知识,能分析多少就写多少。⑥读后的感想,可以写读后的收获,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当然,农村学生阅读各类课外书的机会有限,摘录机会相对也少。但是作为教师可在教学中指引学生珍惜仅有的机会做好剪辑或摘抄。随时拿到班级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传看,实现资源共享,就可以增加阅读积累的量。

3.写随笔。引导学生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能反映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美好的回忆”“畅想未来”……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以后碰到同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就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4.写书笔记。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中可在教给学生圈、点、勾、画、做批注等知识后,指点他们有选择地看一些短篇小说和精美散文,并在阅读中使用这种方法。边读边圈、点、勾、画出最新颖的、最精彩的、最动人的好词、好句、好段,边读边作批注。同时记录在读书过程中看到的古今中外的趣闻轶事,记录自己的点滴体会,以及对他人作品的评价。这些读书笔记都是同学们在众多文学作品中捕捉到的闪亮的火花,都是同学们在思考之后所得到的启示。每两周一次的展示、交流中,你会发现同学们在语言丰富的同时,思想也在渐渐深刻。而且青少年非常再意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外在的奖励政策和内在的好强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每个孩子都坚持始终。我的学生多的写了2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少的也写8-9千字。

三.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积累写作素材

随着教学条件地改善,大多书农村高中已经接通了计算机互联网。计算机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加强生活实践,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料,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真所谓“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教室,引导学生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另一方面,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也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同学间再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去伪存真。这样,资源共享,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素材来源于生活。作为山区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只有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动笔时才能“下笔如有神”。学生才会不怕作文,爱写作文,会写作文,才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无米之炊”的问题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