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估算教学;挖掘题材;有效开展

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从课程目标、教材编排还是就课堂教学而言,估算教学正在逐步被重视和落实. 但是,与期望的教学目标还有着不小的距离,估算教学被动地跟着教材走,大部分学生虽然能进行简单的估算,但估算意识还是相当淡薄,主动进行估算的习惯远未形成. 那么,如何能够有效利用教材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这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中正式出现了估算教学,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就薄薄“一页纸”而已,那么如何让这页纸变得更有厚度,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我认为,我们可以挖掘教材和生活中隐含的估算题材,有效开展低年级估算教学.

一、巧用估算题材,及早铺垫,渗透估算思想

细细翻阅教材不难发现,虽然在二年级下册才正式出现估算教学,但是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渗透. 我们应该抓住这些“细节”资源,适当将其扩大,提前渗透估算思想.

估算即计算的估计,数量、度量的估计与计算的估计一样同是小学里常见的估计. 数量、度量的估计需要估算的配合,但同时也能促进估算思想和方法的萌发. 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数量、度量的估计有意识地进行估算的渗透,为估算教学做知识准备和思想铺垫.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主题图:估一估有多少只羊?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类题材延伸出“估整”的概念,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当数量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用估计的方法,而不一定需要精确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测量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在测量手掌宽、一步长、一长等活动中,感受物体的长度经常不是整厘米数,往往用“大约多少”来表达,积累对“大约”的体验. 这些体验和准备以后在适当的情境中,会向估算迁移,更有利于估算教学的顺利展开.

又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九”第二题,出示了70至80的数轴,并让学生判断77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72呢?教学时,我们可以将这一题材进行延伸,运用这一直观、形象的题材,及时渗透“四舍五入”的估算方法. “数轴”从直观上就解释了为什么估算成整十数时,我们可以进行“四舍五入”,及时对估算方法进行铺垫. 相信有了“数轴”练习的铺垫、迁移,学生可以理解得更深刻.

二、挖掘估算题材,认知冲突,培养估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中,学生应“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实施建议中也提到“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虽然正式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但四舍五入、约等号等许多概念都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估算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估算题材,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培养良好的估算意识和习惯.

(一)估算策略不应是僵化的,而应是灵活、优化的

估算教学注重的是整个估算的过程,而不是关注估算的结果是否与准确数最接近. 因此,引导学生在多样的估算方法之下,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最合适的估算策略,才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例如: 64 + 8 ≈ ( ). 学生有以下几种答案:(1)把64看成60,把8看成10,60 + 10 = 70,所以64 + 8 ≈ 70;(2)把64看成60,60 + 8 = 68,所以64 + 8 ≈ 68;(3) 把64看成70,70 + 8 = 78,所以64 + 8 ≈ 78;(4)把64看成70,把8看成10,70 + 10 = 80,所以64 + 8 ≈ 80. 这些答案一一呈现后,我抛出问题:“你喜欢谁的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4种方法学生们各有所好,相对而言选择第(4)种的孩子少一些,我也并没有直接判断孰优孰劣,而是请同学说说选择的理由. 经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不同的估算结果只是与准确值误差的大小、只要估算结果在合理的范围或切合估算的目的、符合解决问题的需要就都是合理存在的. 我引导学生不能以是否与准确数最接近,作为判断估算是否合理的标准,同时也强调如果将估算结果无度地发挥那也是不允许的.

对于上例,我并没有“见好就收”,我顺势推出这样一个情境:妈妈和小明打算去书店买书,妈妈打算买64元的《现代汉语词典》,小明打算买8元的漫画书,妈妈大约至少需要带几张十元人民币?在这一情境下思考64 + 8的估算方法时,学生意外地发现:在口算练习时他们认为的最合理的(1)、(2)两种方法在这里并不是最合理的,原来在考虑购物的问题时,一般需要把数字往大一点估,反而是第(4)种方法最为合理. 从中学生也深切体会到,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估算都是被允许的,同时不同的问题情境应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在具体情境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选择适合生活常识、适合数学思维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到估算策略不应是僵化的,而应是灵活、优化的.

(二)估算方法不应是唯一的,而应是合理、多样的

连线,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哪些比80小.

90 - 11 31 + 52 23 + 41 + 29

98 - 17 38 + 39 100 - 10 - 12

首先,估算可以与口算、笔算相辅相成,像31 + 52、98 - 17这些可以用口算解决的就不一定需要估算. 其次,估算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例如:90 - 11,我们可以将11估成10,得出计算结果大约是80,但是减数11被看成了10,少估了一个,如果将这一个减去的话,那么结果应该比80小,其实这个过程也应该是估算的过程,说明估算结果并不一定是最终结果,估算应该可以允许对于估算出的结果再次修正或界定.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只判断是否退位或进位,就得出结果比80大还是小,不过这样的方法更适合于比较熟练后. 这样的习题,运用算法多样化,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更能让学生体会估算方法的合理化和多样性,同时也突出了估算的价值,而且在这里也可以从另一侧面引导学生巩固进位和退位的需要.

三、改编估算题材,激发欲望,体会估算价值

从实际的生活情境出发是激发学生估算欲望的有效突破口. 因此,我们可以改编估算题材,让学生充分“入境入情”,激发学生估算欲望,体会估算价值.

“入境”是指创设合适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产生真实情感体验. 为什么要进行估算,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 我们可以适时改变条件,创设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例如:物品的价格不小心被墨汁给抹黑了,故意将热水瓶和烧水壶价格的末尾数字(即28、43)模糊. 这时学生就无法进行精确计算,他们的思维也就比较自然地由精算转向估算,使他们产生了迫切的估算需要,从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入情”指学生的真实感情投入,产生了真正的估算需求,并且是急切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还总是局限于书本的估算练习中,形成一种定式,觉得练习中出现“估算”“大约”等字样就进行估算,从而导致学生会用估算的策略做书上带有“大约”的问题,而不会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事实上,当学生真正面临实际问题时,谁又会提醒他这里有个“大约”呢?因此,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这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实践的. 例如:妈妈打算去超市买一只烤鸭19元,一袋虾仁28元,一袋香菇9元,一盒猕猴桃26元,妈妈带上100元钱出门够吗?对于以上情境,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同时也很能理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只需要大致估算一下需要多少钱即可,不必算出精确值;更何况有4个数量,如果算出精确值比较麻烦,这样学生就体验到了估算的价值. 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才有可能让估算意识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估算是一种意识,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积累的、沉淀的过程,在低年级估算教学中仅仅靠“一页纸”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坚持长期渗透,让学生充分感受估算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学生的估算习惯.

【参考文献】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第2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关键词]

兴趣;生活情境;竞争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为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供了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新教材增加了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14~115页的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根据教材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选出六个学生都喜欢的活动,每个学生喜欢哪个活动就参加哪个,活动完毕,我马上提出问题:“哪个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多,哪个活动参加的人数最少?活动人数最多的组比活动人数最少的组多多少人?”立刻,学生的注意力由玩转移到了思考问题上。教室里开始互相争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接着我又问:“能不能想出一个好主意,能清楚、明了地看出结果?”这时候,我就开始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统计,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生不仅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了基础。

二、在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中,感受数学的美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吸引学生,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打开实验教材,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美丽的童话内容,如一年级上册的第6、7页小兔盖房子,第14、15页野生动物园,一年级下册第20页热闹的小河边,第41页小熊的一家,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里也包含了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需要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在欣赏这些有趣、美丽的画面的同时,我鼓励学生去创作画,从画中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一年级下学期讲过“找规律”这一单元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画画的任务,要求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画出一幅画,要体现出有规律的美,并且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第二天,我发现学生的能力真的是不可低估,《金色的秋天》中向日葵在阳光下有规律地昂首而立,《丰收的果园》中一棵棵苹果树、梨树像哨兵似的排列着,河里的小鱼俏皮地吐着水泡也是那么的有规律……这些都证明孩子已经有了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已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教材编排了一些数学游戏:如一年级上册第13页的“比长短”,第19页的“猜数”,一年级下册第44页的“估一估,猜一猜”,等等。

一年级上册第13页的“比长短”,通过猜铅笔的长短,使学生明白在比长短时,要注意各种不同的情况。教学第19页的“猜数”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个玻璃球,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材的启发下,我多次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如教学“猜数”,我先在卡片上写上45,然后告诉大家:“我写的数个位上是6前面的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1,猜猜我写的数是几?”这样的游戏丰富多彩,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四、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一年级下册第27页“图形的拼组”中就有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活动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圆形拼组中,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第3篇

原教材的第一部分为:

1. 口算下面各题。

800÷2 280÷7 690÷3 300÷6

320÷8 500÷5 440÷4 460÷2

2. 369÷3 423÷3 672÷6

360÷3 423÷4 620÷6

306÷3 423÷6 602÷6

[教材分析]第一题是一组口算题,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口算的能力。第二题通过一组的练习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第一题的口算题已全部一次性出现,不利于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第二题要求一组一组地练习比较,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通过新授部分的教学已经形成,缺的是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不同题型的分辨和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综上分析,我希望通过对题目的整合可以提高习题的实效性。

整合后的题目为:

1. 423÷= 06÷3= 60÷6=

并分以下三个部分进行练习。

第一部分为计算的基础练习和回顾小结。出示问题:选一题并在中填入你的幸运数后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笔计算来回忆算法和算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选做的题目在完成时有何特别之处?自己如何处理?(如:首位不够商1时往右多看一位,中间或末尾不够商1时就商0,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为0且前面已除尽时直接商0)和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如:数位要对齐,余数不能忘记写等)同时在学生填数时,问一问:有没有幸运数为“0”的,你是怎么填怎么算的?这样也自然而然地复习了除数不能为“0”和首位不需填“0”的知识。

第二部分是口算和估算的训练。通过教师或同学在中填入不同的数让学生来抢答,说出答案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是几十多还是几百多;或是说出在中填几,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以进行口算和估算的训练。

[设计意图]口算和估算的题目以随机生成的形式出现,大大增加了口算和估算的趣味性和实战性,还了估算和口算应在动态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在口算和估算能力提高的同时,又在思索着口算和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部分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提高。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总结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为两位数;当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为三位数;当前一位上的数被除尽,这一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商0等规律。并通过课件出示一组如:要使423÷的商为三位数或两位数时,中可以填几,最大或最小填几;要使06÷3的商中间有0,中可以填几,最大或最小填几等综合性较高的题目。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提高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更深入了解和思考,寻找到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规律,并进行一系列的运用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加深了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的重、难点的理解,使学生更为系统全面地认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原教材的第二部分为:

3.

[教材分析]这种形式的题组练习,学生在练习一里就已经接触过,这里通过学生的计算和交流是可以发现并初步运用规律。但由于这种形式的题型学生已经接触过,而且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希望通过对这道题的重组,增加题目的层次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运用的全过程。

重组后的题目为:

2. (1)聪明的你一定可以迅速地计算下列各题:

900÷2÷3 900÷6

909÷3÷3 909÷9

通过计算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依据你发现的规律来填空:

(3)你能运用所发现的规律来计算?摇800÷32?摇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原题的重组,将原题分为了三个层次。(1)依据过去的学习经验和两组题的练习比较,寻找并小结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这个规律(注:有余数时,余数发生变化)。(2)通过填空从正反两方面来运用规律。(3)增加了内容的挑战性,调动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索、发现和运用的全过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原教材的第三部分:

4. 你能分别算出各年级平均每班有图书多少本吗?

[教材分析]这份统计表里的题目只是解题过程只有一步的除法应用题,对于已学过两步连除应用题的学生而言是没有挑战性的,也不能引发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学生应付式地解答只能将课堂拖进“机械枯燥”的泥潭。综上分析,我重新设计三道题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以求超越教材,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新设计后的题目为:

3.(1)抢答题。

一年级3个班共有图书268本,二年级2个班共有图书186本,现在请大家抢答:哪个年级平均每班拥有的图书多?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题的设置,不仅复习了一步除法所涉及的数量关系,更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依据下面的图文,为右边的算式补充问题。

[设计意图]将先问后答的题目形式改变为先有解答后补问题的形式,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初步渗透了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市实验初中210班同学在期末测试中平均分成两个考场,每个考场再分为5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学生?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这一题看似简单,其实是条件不全,210班并不是210人。在学生的争论声中,学生不断地审题和反思,进一步领悟审题的重要性。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第4篇

一、克服心理问题——携手跨进数学王国的门槛

1.环境陌生

小学生在幼儿园里学习了三年,已经对丰富多彩的幼儿生活相当习惯与熟悉了。但是,小学对于他们而言,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因此,教师应该多用友善亲和的目光、充满鼓励的语言,让学生们喜欢这个新环境,安心地学习,从而让学习质量有所提升。

杨小慧(化名)是一位爱哭的女生。刚入学时,总牵着爷爷的手不肯让他离开,即使同意也是叮嘱爷爷放学时要早点接她回家,这样的现象持续了半个月之久。在这个阶段,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多次与她交谈,倾听她的想法,让她熟悉教师、信任教师,结交新朋友,鼓励她和小伙伴们一起进行游戏活动。慢慢地,她就适应了新环境,不再想着早点回家了。

2.缺乏兴趣

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学生由原来的“多动”转为“静坐”,某些学生在初步接触时也会感觉不适应,甚至不喜欢,毫无兴趣,这样会导致他们回答问题或者作业时容易发生错误。教师要使学生喜欢学习,只有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逐步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将学习过程情境化,让学生上台展现,针对不同的表现进行奖励。

在练习“几加7、8”时,教师可指名两名学生搭成山洞,其余参加活动的人手拉手钻过山洞时,必须说出一道几加7或者8的口算题就算过关。这种结合游戏的比赛,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自然会兴趣盎然,争相表现,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失落感重

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一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座位的不显眼或者举手不够积极而被教师忽略;他们由于没有机会回答问题,或是没能参加课堂游戏活动,而在内心生出一种失落感。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自己听不听无所谓,想说也不被叫到,于是导致多次开小差、做小动作,从而使听课效率降低,错误由此发生。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尽量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在听取回答后还应该适当地作出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评价的方式可以是一个眼神;可以竖起大拇指,请全班学生鼓掌表扬;也可以是一句充满赞扬的话;还可以是一颗小小的五角星奖品……这些都会令学生的内心感到无比荣耀。他们在积极的情绪作用下学习,效果一定会好。

二、扫除学习障碍——用爱和耐心共筑知识城堡

1.语言理解能力不完善

做数学题不是纯数字的计算,还需要读题审题、分析题意,理解文字表达的内容,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它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生活实际问题等题型,如果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有限,错误随时会发生。

当学生在学习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时,补充习题册上的题目是文字加图片的,但是此时语文科目所学习的只是少数几个字词和拼音。学生在理解水平的发展方面还无法同步跟进,这就是弊端所在。没有拼音注解的数学题目,大部分学生无法独立解答,只好让教师协助读题,但这又为学生的作业练习过程减少了一个难关。那么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有必要将学生未学的字词教一下。另外,对于“( )比( )重”之类的填空题,教师也应耐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对于“认方位”一课,补充习题册上有相当多的内容要求学生填写“上、下、左、右”的方位词。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在语文课上学到,因此数学教师就应承担教会学生学读这些字的任务。当遇到“( )在( )的左面,( )的右面是( )”的填空题时,学生也要再三斟酌,并灵活解答,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2.新旧知识相互干扰

数学知识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前后联系紧密。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的,但有些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被旧知识所干扰,也有些学生练习以前的内容时受到新知识的干扰。我们应当让学生尽量避免,从而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 学习主动性 趣味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为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供了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厕、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但当他们对数学发生兴趣是就会觉得“其乐无穷”,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做法:

1.激发兴趣,使学习具有主动性。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新的学习方式首先要J: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Y:爿仃内在需要,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笔者经常用“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教学“10的认识”,实物投影1―9这些活泼可爱的数字娃娃在公园里做游戏,数字娃娃中9最大,当上了队长,它骄傲地对1说:“你呀,又细又长的,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1听了很难过,悄悄地站到一边去了,这时0跑来了,有礼貌地对9说:“队长,如果我和l站在一块儿,比你还要大呢!”说完就站到1的右边,9害羞地看着他们走了。(相机板书“1”“0”)“小朋友,0站到1的右边又组成了一个新的数字,读几?”(10)“我们已经知道了10的读音,关于10还有很多奥秘,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10的认识)。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笔者采用故事导人,加形象生动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过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以前分得还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而八戒却还是莫名其妙。”(同学们都笑了)这时我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这样的导入,生动形象,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较好的心理准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越学越想学。

2.动手操作,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小学生都富有好奇心,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宜的素材,他们一定会很乐意地参与思考。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为了让学生加深体验,安排了两次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促使他们手脑并用,从探索中获得新知。第一次活动: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在摆小捧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够减要拆开一捆的道理。第二次活动:看算式,想一想。让学生利用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的已有经验,联系刚才‘摆小棒时形成的直观认识,想想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统计”时,让学生分组活动,每组的小组长报图形名称,其他成员做记录,这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得出记录方法。教学实例证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观察中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3.变式练习,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设计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练习题,能够培养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树立自信心,发展创造力。如:口×口=12有几种填法,运用乘法口决,学生很快得到“2x6、4x3、12xl”等算式,再交换位置,一共有6种填法。此外,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练习到变式性的练习,再到独立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能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利用学具来帮助学习。学具袋中的小卡片、小棒棒等都可以在学知识的同时为我们的课堂增添趣味。在一年级下册配套的学具袋中有一副扑克牌。为了发挥这副扑克牌的最大作用,让这副扑克牌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主要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形式,两人比赛,一人做裁判,一人记录。比赛的学生每人抽两张或三张牌做加、减法或连加、连减,看看谁的数据大。学完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做抽牌比大小游戏,常常活动一节课,课中,学生不知道做了多少口算题,练了多少比大小,这比让他们单纯做题有趣也有效得多。“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爱学习数学!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第6篇

一、重视主动参与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参与和参与的多少。(1)参与“思考”。心理学家认为: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需要对感知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经过思维加工才能更深刻,更正确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可见思考是多少的重要。教学中,教师不能轻易下结论,应多让学生尝试、思考,哪怕是错误的结果。教师的言语不宜太多,贵在精讲、点拨、引导,给学生足够时间去思考、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55页找规律”时,拿出自制的长方形框架让一位学生上黑板框一框,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自制的长方形框架再框一框,这时并不急于讲解,而是先让学生思考,交流自己动手以后的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的发现,这时我加以提示、点拨、再让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想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其中的规律。(2)参与“表达”。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学好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它不仅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知识、信息交流的工具,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重要手段。多给学生说的机会,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说的空间,让学生去讲,教师不该说的不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要说,哪怕学生说得不那么清楚,教师再给予点拨就是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先通过旋转、平移理解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内在关系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其间的关系,教师要舍得给时间,舍得给空间。表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入理解的过程,教师要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得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但有利于理解概念,而且有利于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参与“设计”。很多老师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师自己的事,与学生没有关系,本人以为教学设计虽然是教师的事,可教师可以把学生设计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之中,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例如:我校的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应用题时,在课的开始安排了9道口算练习,然后进行了例1“猴妈妈摘桃”的应用题教学,其效果还是可以的。可本人以为这位老师设计的这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显得很突然,比较生硬。而且例1“猴妈妈摘桃”的情境并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显得没有主动性,只是处在“看图——说题意——解题”这样一个被动接受状态,学得疲倦乏味。设计中忽略了对学生的设计。在数学教学的情景设置中一定要注意“真实感”而“自然感”同样重要。我建议这样设计:教师报6道口算题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问:“我们已经做了几道题目?”生回答:“6道。”师:“我们已经做了6道题目,老师这里还剩3题没报,老师原来打算让大家做多少道题目?”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解题方法。这样设置的情境优点在于:情境的表现真实、自然,而且贴近学生此刻的行为,激励学生的思考。能调动并连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借助“事理”来理解“数理”。复习了口算而且还不浪费时间,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这样使学生很好地参与了设计。(4)参与“操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凡是能让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的,就要不失时机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可巡视进行适当的提示,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例: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充分利用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身发现“变形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与圆的面积相当”这一重要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公式。这样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但有利于掌握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给足参与机会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第7篇

一、利用好奇心,唤起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创造行为的重要个性特征和品质,是创新活动的潜在动力,更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教师要小心、满腔热情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创新意识的萌芽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激发探究、钻研的兴趣,使孩子不断产生创新的强烈欲望,成为创新者。

数学是富有魅力的学科,她有着思想的哲理美、知识的内涵美、规律的巧妙美、概括的简洁美……如果让孩子们一一感受这些美,他们怎能不被数学所吸引,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沉醉在五彩的数学世界中。

二年级开始学乘法,课本例题2: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不仅可以用4个2连加来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4×2=8或2×4=8。教师设疑:请仔细观察加法和乘法,有什么发现?为什么4个2相加可以写成这样的乘法算式?这时孩子们个个微仰着脑袋,认真思索着。在大家的踊跃讨论和集思广益下,问题迎刃而解:乘法算式中的“2”表示相同加数2,而“4”则表示有4个这样的相同加数,这样的设疑较好地沟通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水到渠成地揭示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疑问产生好奇,好奇即刻转化为迫切的求知欲。在这样强烈的探索欲望驱使下,学生开始了思考、交流,在讨论和实践中发现乘法的奥秘,使学生深切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美和表示方法的简洁美。

所以,我们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好奇心,从而引发他们对更有趣、更深刻的数学知识进行探求,而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就从这一步开始。

二、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品质的源泉和动力,只有具有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的毅力和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才能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在小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气氛活跃、充满思维碰撞的学习环境,并不断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想象、大胆创新,这样,孩子们才敢想、敢做、敢说,才能在众多寻常答案中找出富有新意、充满创新意味的见解。

在教学中努力营造新颖有趣、活泼灵动的教学氛围,在新授或练习时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并进行大胆的猜想和验证。

例如《认识分数――几分之一》这课,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和借助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四分之一后要进行比较分数大小的教学,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望,我进行创设了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取经途中休息,孙悟空乘筋斗云采来了一个大西瓜,提议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西瓜的四分之一,大家解解渴。话音刚落,猪八戒就迫不及待地说:“猴哥,你看,我老猪胃口比较大,四分之一还不够我塞牙缝的呢,让我吃六分之一吧,你看如何?”

故事刚完,大家就议论开来,教师一旁观察。不一会,性急的孩子拿出刚用过的小纸片认真地折、画了起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结论显而易见。他们兴奋地欢呼着:“猪八戒,吃四分之一!不要换!”至于其中原因,孩子们已然理解。

要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创造,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信并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给他们提问、猜想、探究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态度和精神。

三、激发潜力,提高创新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灵动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他们更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只待你抛出一个个尝试创新的机会。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要用满腔热情唤起孩子的求知欲,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将新知识理解、巩固,然后努力挖掘孩子们不同的学习潜力去再创造,让他们用已有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自己发现联系,挖掘相似点。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退位减,在出示小猴吃桃的情境后,教师问:“你会计算13-9的得数吗?你是怎样想的?”这一问题,随即孩子们进行了思考,不一会儿,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让我惊奇的是,孩子们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新问题。

一个孩子说:“我用小棒代替桃子,一个一个的减,最后剩下4,所以13-9=4。”另一个孩子抢着答道:“我们已经学会了加法,9+4=13,所以反过来13-9不就等于4吗?”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这时,我并没有急着总结“想加算减”这一计算方法,而是用鼓励的眼神继续望向孩子们,略作停顿,希望有更创新的方法出现。果然,角落中的几个孩子自信地举着手说:“还可以这样算,用盒子里的10个桃先减去小猴吃掉的9个还剩1个,把盒子里的这1个桃和盒子外的3个桃合起来不就是小猴吃剩下的桃吗?”“对呀,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底下的孩子忍不住夸赞起来。我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但让我更高兴的是仍有孩子坚定地举起手,他说:“我还想到了一种方法,13不是要减9吗?可以先用13减去9里面的3等于10,9只减去了3还要减6呢,所以再用10减6就等于4了。”没等我开口,教室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范文第8篇

努力抓好常规教学,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虽然我已经教过六年级对本册教材比较熟悉,但应对新的不一样基础上的学生,根据教学资料及学生的实际。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六年级教学总结范文,请笑纳!

六年级教学总结范文1本学期又将过去,能够说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度过了这一学期的时光。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进取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备课时,不但备学生,并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我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善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异常注意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便,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本事。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景,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景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一样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先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耐心辅导。

首先,我经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家庭状况,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

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资料,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一天为自我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提高及时给予鼓励表扬。经过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我的教学经验及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我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年级教学总结范文2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一学期已将结束。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努力学习新课标及课改精神,并根据学期初制订的教学计划,采用相应的措施,进取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必须的成效,但仍有许多不足,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扬长避短,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

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要成为教学过程活动中真正的主人,这是此刻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他们都是特殊的个体,都需要尊重、信任,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课堂教师语言,教学方法方式入手,尝试放手,鼓励学生进取参与、主动发言等,多使用激励性语言。

课堂上要多留意他们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以实现教学目标,经过这一学期以来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情绪有了很大的扭转。课堂上,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大部分学生都能进取探索,质疑问难,踊跃发言。

二、更新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

现代创新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本事、掌握学习方法。所以要改变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的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兴趣是对所学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欲愈强,参与意识就愈高。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我常常借助学生的生活背景,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倒数时,我设计了“×()=×()=()×7”这道题,让学生填写,当学生束手无策时,我自告奋勇迅速将答案填写完毕,为了打消学生以为教师事先算好的念头,我补充说:“谁能再出几道类似的题目,你一出完,我立刻就能填出答案”,

话音刚落,学生就兴趣十足地争着出题,结果出乎他们的预料,“教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其中有什么诀窍?”这样让学生再好奇中激起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探求教学问题中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2、加强操作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人的智慧来自手指尖”,有益的操作与实践包含和孕育着学生的天真和创造的幼芽,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制学具、操作教具等。经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进取参与学习,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制圆片,经过用绳子绕圆周一圈,将圆的周长曲线转化成直线,经过将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等,化抽象为具体,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渗透了转换思想。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加强操作,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本事。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尽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道数学与显示生活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明白数学生活化的道理,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本事和实践本事。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的教学资料包括:分数、百分数除法计算及应用题和圆,其中分数四则运算及应用题是重点。教学时,注重学生自学本事的培养,尤其是口算,由于本班学生大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口算速度很慢,对此,我坚持利用每节课前3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口算本事又明显的提高,但仍不够梦想,在期末复习考试中,全班有80﹪的同学能到达要求,在四则计算方面,经过课堂的算理讲解以及平时的加强练习,全班学生的计算本事有很大的提高,期末考试全班同学平均错误率在13%左右。

在应用题方面,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景,学生对应用题的掌握限于比较简单的,仅有极少数同学应用题基本功较扎实,而本学期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占的比率也较大,应对这样的学生,教学应用题有必须的困难,为此,教学时为了顾全大局,应用题从较简单的复习起,同时也为学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做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忙分析理解题意,并充分利用迁移原理:把整数、小数四则应用题的解法应用道分数应用题上来,并加强方程解法的教学,使学生杂货能够外数量间的相对应关系,并与算术解法紧密联系起来,灵活选择解题方法,以促进思维发展,在分数教学中,尤其注重一题多解,在讲解练习题时,鼓励学生用不一样的方法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很好的效果,经过这一学期的努力,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本事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重视小组合作,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方法,因人而异,作业分层要求,既要让后进生跃一下够得着,又要使优等生吃得饱,每节课后重视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让中、优等生踊跃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满足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对于后进生,我采用优差小组配对,在班级开展“谁是最佳小教师”以及“提高之星”活动,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并予以适当的奖励,以激发大家互相学习的热潮,促进共同提高。

经过一个学期的师生共同努力,本班的转后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王长伟、翁秀提高最快,此刻计算题已能过关,其他方面有待于下一学期进一步提高。林涛同学和星敏同学,这两位同学的学习成绩可谓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前这两个同学只是处于中等偏下,此刻已跃居优的水平,在培优方面,本班又极位尖子相当不错,本此参加学区竞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本学期以来,在班主任和全班学生的密切配合下,本班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就,但也又存在许多不足,如课堂开放题的设计,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本人将扬长避短,勇攀教学高峰。

六年级教学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并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有的在课后写出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异常注意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便,觉得愉快,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本事。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景,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景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一样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学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先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进取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本事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华考、本事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学期对学困生的.帮扶还不够深入,对学生心理特点了解不够,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改善,教学成绩还有待于提高。

七、今后整改措施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课程标准,研究好学生,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学校教学各项工作,使我的教学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完美的明天奉献自我的力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可是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六年级教学总结范文4这一学期里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指导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我觉得自我学到很多知识,也提高了很多,现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很多教师都认为六年级下册是较不好教的,所以为了能更好地胜任,我在寒假期间就开始熟悉教材,并认真制定计划,认真备课,有了这些未雨绸缪的准备,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教学工作:

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并主动向其他教师请教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得更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习惯,明白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研究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在数学课上,我注重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本事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学习。课堂上,我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本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我能完成的,我决不包办代替。碰到简单的教学资料,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

让学生的智慧、本事、情感、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坚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用心做好转后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本事,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些问题,我尽量要求在课堂上就把作业完成。同时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我给了他们三个“优先权”即:课堂优先提问,作业优先批改,问题优先解答,经过一学期的努力,部分学生提高很大,如:蔡紫秋同学,成绩已经提高到接近优生的水平。可是蔡庆宁和周杰同学的转化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以后还应加大辅导力度。

为了更好地成长,这一学期我开了两节公开课,分别是《长方体的体积》、《包装的学问》,这两节公开课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肯定,经过这两次的公开课,我也发现自我的一些不足也取得了必须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使不一样的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扬长避短,一如既往,再接再厉!

六年级教学总结范文59月份很幸运的考入了__学校,起初分课的时候担心自我教一年级,因为一向没带过肯定会耽误孩子学习习惯的构成。开学工作会议之后明白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怀揣着很多种设想进入了教室,第一节课除了说一些基本的要求,进行了摸底工作——计算测试,这是我每一年带班的习惯,考察一下学生的计算水平。虽然之前有了必须的思想准备,批阅出成绩之后难免有了放弃的想法,计算基础太差,别的就不用看了。和学校的数学教师交流了下,向区教研室的蔡主任讨教了些方法,此刻能做的就是应对现实,从头开始,尽自我的努力。

每一天数学课前进行5分钟的口算专项练习,利用午休的时间训练基础知识,努力一个月最终迎来了第一次的摸底调研,按分数算9人及格,大半不及格,这样的成绩单让我又一次被“打击”了。和以前学校教师交流后成绩还是落后,人数不对等的基础上落后意味着差距不是一般二般了!

失落的同时思考着接下来怎样做,除了每节课5分钟练习,加强了和家长的沟通,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职责,每一天作业要求家长签字,签字不是目的,其实还是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态度要端正。同时分类强化练习,要求学生每一步的思考写出过程,这样批阅之后明白学生错在哪里,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课堂上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进入思考的状态,让所讲的数学知识都能够听明白。平时和孩子交流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教师的任务是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让大家都能够简便明白的了解,你们的任务就是按照我的要求完成。话虽这样说,教师的任务何止这些!!半学期下来,课堂上静悄悄了有了一些变化,之前每一次的团体备课听课的数学教师总会调侃几句:“你们班级的纪律真好,问问题都没人回答……。”我明白大家都在着急,教育是慢的艺术,近两次的团体备课我暗暗的高兴,课堂上愿意表达的孩子多了,这是一个进取的信号,一个欣喜的变化,听课教师也看到了孩子的提高,三个月的口算专项练习起了作用,每一天的基础知识训练有了效果。看到孩子的提高高兴的同时,清醒的明白差距还是有的!但我更加坚信当孩子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对数学产生了些许兴趣,不再像以前那样了,后面的路必然会走的越来越好。

每一次和家长交流,提高的孩子我会及时肯定表扬;思想不端正的孩子也会及时指出,共同商讨办法。真实、真诚、自信、自强是我对学生的要求,更应当成为教师自我的教学之道。其中有几位家长电话中对我说:“孩子最近学习很努力,看到这样自我很高兴,但有时候由于基础差,自我也感到有点力不从心!”“是呀!孩子自我明白学习了,做事也懂事了,这是家长所期望的,让我们再一齐努力让孩子有更大的提高,趁着这种时候坚持做,如果孩子再次失去动力,放松下来,到时候再想努力的话,就更加难了!”不知是孩子的表现让家长看到了期望,还是教师的交流触动了一些家长,现今社会很多家长不懂教育,趁着年轻赚钱养家,却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学校或是爷爷奶奶,等发现孩子在学习或者思想上出现问题才发现自我的教育本事是那样的苍白无助,甚至对孩子教育层面直接放弃的做法是当下我们急需研究思考的一个课题。

忙忙碌碌就这样学期接近尾声了,半年的相处时间,不管是从教学上还是和学生的相处中,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优秀,需要我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观察,不管期末结果如何,我和班级的孩子们一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共同学习小学数学,共同成长。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一班和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回顾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辛酸的泪水。由于二年级是知识积累和本事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所以,我针对本班学生均为转校生,来自不一样学校,习惯基础都参差不齐,并且学生好动、计算本事和理解本事、行为习惯差等实际情景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多鼓励,常激励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改正自我各方面的不足,帮忙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为核心。

二年级数学采用的是全新的教材,并且本人从未带过低年级数学所以学期初,我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在课堂上我异常注意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便,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本事。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班上的等王竞悦、吴昊杰、王艺锦、姚宇齐、王振等学生,上课时进取发言,动口动手动脑,学得简便愉快,(他们的成绩也很好)。又如杨修帅、裴炫、胡俣彤、周昱含等学生,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偏后,针对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进取作用,让他们都有作为,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进取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我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工作。针对不一样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团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我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本事。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善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我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本事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确定,推理本事和分析综合本事。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数位是不一样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确定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后,引导学生总结读法,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三、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