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国历史故事

外国历史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外国历史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第1篇

之后,外国商人看中了中国这片“热土”。中国经济落后,但消费市场却很庞大,外国商人正是盯住这一点,将香烟源源不断地运往上海、武汉、北京、成都等大城市。率先打入中国市场的是美国人。他们用的是“先给予,后猎取”的策略。

比如成都,那时春熙路刚建成,是繁华区。一个叫威廉・杰尔逊的商人就选中春熙路和东大街城隍庙前两个地方,在那里摆了两个极为漂亮、时髦的烟摊,用花布做桌围,桌上放置3个花瓶,还以留声机放唱片招徕顾客,摊上堆满色彩鲜艳、包装精致的各种牌子的香烟,如红姑娘、黄姑娘、骆驼、黄金龙、白金龙等,十分招人注目。在天蓝色的横幅上大书“请吸一支烟”以诱惑顾客,且凡愿吸烟者,每人可得到赠送的一支香烟。这招十分厉害,不出一个星期,古城就为此轰动了。杰尔逊十分懂得宣传的威力,在半个月后,他又抛出第二个营销战术。凡买一包香烟者,赠送一个打火机。在上世纪30年代的成都,火柴都是稀罕物品,许多人家还在用火镰取火,用烘笼来维系火源。有了方便的打火机,人们便趋之若鹜。与水烟、叶子烟相比,香烟携带方便,烟味又香又纯,何况还可得一个新潮打火机。杰尔逊的营销战不消说大获全胜了。

杰尔逊明白,要从大洋彼岸的美国运输足够供应成都市场的香烟还有一定困难。他在让成都人吸烟上瘾之后,便和南洋烟草公司联手合作,于是,市面上又出现了“大刀”、“强盗”牌香烟。当时香烟为10支装,没有滤嘴,分硬、软盒两种包装。而每盒香烟里都带有一张“洋画”,“洋画”品种繁多,印制精美,有“人猿泰山”、“月宫宝盒”、“兽林丹凤”、“华盛顿将军像”、“林肯总统像”等上百种。后来,南洋烟草公司的画片多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如三国人物系列、《水浒》人物系列,一个系列有百多张不同画面的故事和人物。如要收齐画片,须购买几十条香烟。没有几年,成都水烟行业纷纷倒闭,叶子烟也日趋萧条。代之而起的是美观、方便、新潮、提神的香烟。

爆发后,在古成都,香烟已经普及,摊点星罗棋布,顺城街的安乐寺成了成都最大的香烟批发市场。成都附近州县,为影响所及,也逐渐步入香烟王国。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第2篇

初次踏上青岛的热土,是在2007年的秋天,时间一晃,已经快4年了。“刚到中国的时候,语言成了我最大的障碍,不要说工作,最基本的日常用语都不会。气候、环境、文化、生活习惯,一切都变得陌生,这让我无所适从,也让我觉得非常无奈。”后来他从天津调到青岛工作,经历了初来时的种种困难,来到青岛后一切都变得好了起来。“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很幸运,青岛的空气很好,最主要的是生活习惯和韩国很相近,这让我和家人都觉得有了‘家’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很久违,也让我们很兴奋。”

“前几年,如果在韩国提起青岛,或许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这是一座普通的城市,没有太多的亮点,作为我来说更是没有过多的辞藻可以描述它,当然,最初来到青岛,我的印象亦是如此”。说起对青岛的初印象,池水炯陷入深深的回忆中。或许对于外国人来讲,一提起中国,会想到北京、上海、广州这些极具代表性的大城市。虽然青岛的气候状况、人文景观都很不错,但与他们还有些差距。在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青岛的经济建设急速攀升,达到质的飞跃,这也是让青岛人极其骄傲的地方。谈到这里,池水炯作为一位在青岛大家庭的新成员更是感触颇深: “青岛近几年的变化让我很惊讶,我们最能够看到的是交通在改善,高楼在兴建,城市风貌有了更好的改变。现在青岛也在建造地铁当中,我一直都在城阳这边工作,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也着实高兴了一把。作为外国人,我也算是见证了这几年青岛的变化。”在池水炯的眼中,青岛是一个很“包容”的城市,各种外来文化汇聚在此地很融洽和和谐,这说明青岛接受外界的能力比较强,发展自然也比较迅速。

丰富多彩的青岛时光

池水炯喜欢历史。在韩国,他特别喜欢研究城市或者名胜古迹的历史,如果有国外的朋友去旅游,便可以向朋友介绍,过去和现在的韩国。“我们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家乡。”他这样说着。池水炯在大学期间最初接触中国历史便不由地深深爱上。 “中韩历史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了解中国历史越多对我理解韩国史起到的作用越大。”在了解诸多中国历史时期的人物及传记后,如今更是生活在一片极富文化底蕴的地方。为此,他去过山东的很多地方,可惟独感觉青岛最特别,“山东是极富历史气息的地方,可是青岛有它独有的现代气息,我想这和它是港口城市有关,正因如此,外来文化被接受的更快一些因此发展很迅速。”真是有这样文化的交融,不管文化、生活、环境都更加多元化,这让他在青岛也有了更多的体验。

“我知道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当然还有更多我不知道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我特别希望结交青岛的朋友,他们能够告诉我关于青岛更多的历史,如果韩国的朋友来到这里,我可以告诉他们,青岛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池水炯流露出满足的笑容。如果这是韩国人表达爱的方式,那他已经深深爱上了青岛,这个他的第二故乡。

比起匆匆忙忙的大城市和人流拥挤的风景区,池水炯更想去中国的农村。他去过山东几乎所有的县市,为了做市场调查,更为聊解乡愁。池水炯出生在韩国农村,从小农村那种自然的空气、无限的自由和淳朴的人情烙印在他的心底深处。上学后举家迁到首尔,但是心底那份眷恋始终牵引着他,“一到农村,心里就有种踏实感。”所以,来中国后,池水炯在心力交瘁时,也会驱车到青岛周边的平度、莱西等郊区的乡村旷野。“这里有跟我的家乡一样的舒缓、宁静和闲适,这里会使那颗紧张疲惫的心放松下来。”池水炯有时候还会跟家住农村的职员一起去他们家,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借此消解他的思乡之情。

池水炯的妻儿跟随他来到青岛,现在也已经适应了青岛的生活。他的孩子们现在也都已经上学了。谈到孩子,池水炯乐呵呵地说:“最初到中国时孩子都还小,特别不适应,总是生病,这让我感到揪心。现在他们生活的很好,虽然我的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陪他们,但是能看得出他们过的很开心。我想作为外国人来到这里,让我的孩子有更好的学习外语(中文)的环境,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于孩子的适应和自理能力也有很好的提高。”对于妻子,池水炯一脸的幸福。他工作繁忙,妻子对于家庭的付出更多一些,从最初来中国时遇到的困难重重,夫妻俩相伴都一一克服了。有了这样坚强的后盾,池水炯在中国的工作生活才会这样的有声有色。

工作时光也快乐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第3篇

一、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注重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历史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历史课上,可以用讲历史故事的形式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如,讲《第二次中列强的暴行》中“”时,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更有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控诉。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二、教给学生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因此,教会学生记忆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而且也会取得良好效果。顺口溜记忆法。比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入关前:努皇(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前,顺康雍乾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后,道咸同光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数字概括法。数字概括法指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归纳,将历史知识概括成数字记忆。例如,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精简浓缩法。如,内容,可以浓缩为“四提倡四反对”等等。记忆方法很多,还有表格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趣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等等,不再具体列举。

三、教给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在历史教学中,重视运用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方法,来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外在关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及总趋势。如,讲授《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中“日本明治维新”时,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四、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掌握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提纲导读、重点探索等多种方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讲授《美国的诞生》时,利用背投列出提纲,即背景、根本原因、导火线、经过(六件大事,即:爆发、建军、建国、转折、胜利、结束)、结果、影响,然后指导学生按提纲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学会了模仿教师编写提纲,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编提纲的练习机会。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第4篇

因为是第一次采访法国人,所以,当我在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会议室等待“被接见”时,一边心里惴惴不安,一边反复念叨着采访前临时抱佛脚抱来的“你好”、

“洌谢”等法语单词,准备着见到院长先生时,先用法语礼貌地道一声“院长先生好”,然后,期盼着能顺利完成这次采访。

在我的想象中,担任法国布列塔尼大区孔子学院院长职务的人,一定是一个不苟言笑、治学严谨的老绅士。他应该有着深邃、灰蓝的眼睛和微凸的肚腩,风度翩翩,要不怎么能贵为布列塔尼孔子学院长呢?

不经意间,会议室的门被打开了,走进了一个卷发碧眼的“帅哥”,面带歉容,阳“洋腔洋调”的中国普通话不断对我说:“抱歉,抱歉,我刚开完会,让你久等了”。

HY GOD!难道,这就是,孔子学院院长?!我惊得合不上嘴巴。

仔细打量眼前这位礼貌谦逊的“洋院长”:个子高高、鼻子高高、眼睛明亮深蓝,一个纯老外。年纪轻轻的就“混”上院长了?好奇使我早已准备好的问题被抛到了脑后。

采访就在Blaise Thierree“洋腔洋调”的中文和我磕磕巴巴的英语中顺利展开。

大学“转行记”

随意问起Blaise Thierree的年龄,他没有表现出想象中西方人对年龄的忌讳莫言,很爽快地告诉我,他今年31岁。至于这么年轻就能当上孔子学院院长,要感谢他大学时期的“英明革命”。

Blaise Thierree大学时是主修西方哲学的。当时,在他眼里,除了西方哲学,世界上在别的地方是找不到哲学的。后来,作为“哲学知识分子”的他,无意间读了一本关于中西方差异的书,使他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偏见,开始对中国充满了好奇。2001年,他“慕名”来到中国“探宝”。

飞机在香港停落,他一下就喜欢上了香港,那是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堪比伦敦、纽约,是一切潮流的聚集地,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去香港看看玩玩。他夸张地耸肩,眼里透着赞赏。

他还去过广西、广东、云南几个地方,感觉那里与香港是截然不同的,他想说“有点贫穷”,又觉得不是很恰当,改为“很传统”来形容,那些地方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保存的很好。

很有趣的是,第一次来中国,BlaiseThierree有意避开了北京。

“我第一次来中国时,认为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一定是一个很正式、很严肃、没有生活氛围的城市,我不喜欢压抑的环境,理所当然地没去北京。”

一趟中国行,Blaise Thierree深深迷恋上这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回到法国后,Blaise Thierree给自己来了一次“革命”――将原来的西方哲学专业改为中国历史专业,专门研究中国历史文化。

这也让他有了第二次来中国的理由――专门学习汉语。在北京待了

年后,Blaise Thierree彻底被北京征服。在他眼里,北京遍地都是历史宝藏,俯拾皆是历史遗迹,他甚至动过要在北京定居的念头。描述北京时他用的最多的词汇就是“神奇”、“不可思议”,因兴奋,他放大的瞳孔里溢满了对北京的喜爱。

虽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BlaiseThierree却在探索中国文化的路上载歌载舞,不亦乐乎。就像中国人学英语要看英文影片来辅助听力一样,他一直坚持看些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电视剧,如《卧薪尝胆》。

我随口问他明白讲的是什么故事吗?他笑说只能明白一小部分,但是很有趣,中国朋友会给他讲解剧情,他了解了很多中国历史故事和道理,很受启发。

游了半个中国的Blaise Thierree经常热情地向身边朋友推介中国,并传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经验,书本上的中国跟实际的中国误差很大,中国文化只有来中国才能真正的体验。

“中国很大,”他边说边伸开双臂,“而我们很渺小,中国是我一生都探索不完的宝藏。”

中国来了,汉语热了

据说法国是世界公认的排外国家,你如果在巴黎用英语问路,那么法国人是不会搭理你的。还有种说法,法国人有着莫名的自信,觉得法语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语言,根本不用学习别的语言。

谈到这个问题,Blaise Thierree坦承,法国人确实比较固执,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年轻的一代,基本都会说英语,而且绝对不会拒绝用英语与你交流。甚至汉语在法国也成了相当热门的外语。

以前,很多退休的老年人为兴趣学习汉语,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学习汉语的行列。

“如果你想跟中国做贸易,你还必须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也为求职者、晋升者提供了渠道,增加了砝码。”

“是中国经济蓬勃增长的前景让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攀升,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让汉语越来越受关注了吧?”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可能这个问题问得复杂,BlaiseThierree如坠雾里,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没听明白。我只好用英语来问。

“是中国经济is rising(崛起)使法国人重视中国了,才导致了汉语热?”

Blaise Thierree马上用英语纠正我的说法,应该用“has already risen”(已经崛起)来形容中国经济更恰当。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强大,“中国来了”。

然后,他纠正了我的“经济决定论”论调。他很认真地说,经济强大并非是促使法国人学习汉语的最关键因素,是中国悠久的历更文化让世界充满好奇。如果是经济占最重要的分量的话,那么,日本经济也很强大,为什么日语没有像汉语一样在法国受到重视?所以,法国人喜欢学习汉语是因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充满敬重,而非盲目的“拜金”。他郑重强调。

中国孔子知多少

中国成立了推广汉语教学的专业机构――汉办,在世界各地以非盈利的机构――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形式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现在孔子学院已遍布世界各地。

既然以孔子来命名汉语教学机构,那么法国人知道孔子吗?孔子在法国的知名度到底有多高呢?

对我提出的这个问题,他似乎很想说孔子的知名度是100%,但犹豫了一下,让我给他一分钟思考,深思熟虑后,他说“一般上过学的人都会知道孔子,孔子在世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不过,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你随便问一个法国人,他知道哪位中国人,他肯定会首先说,然后才是孔子。但是,这个排名,20年后是否有变化,我就不敢保证了。”

汉语,未来的主流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第5篇

这次我约见的女孩多才多艺。擅长古筝、舞蹈、茶艺,她参加“第二届海峡茶艺小姐电视公开赛”获得“优秀奖”,在国内外多个顶级盛会上亮相表演茶艺,一方小小茶席为她赢得了鲜花和荣誉。她叫游潇媛,理想好茶茶艺队队长,去年在世博会的展馆里为中外游客冲泡一手好茶、倍受青睐的女孩儿。

见到她之后。给人一副很小家碧玉的感觉,虽然在很多大场合为来宾泡茶时处变不惊。接受记者一对一的采访她还是显得紧张,聊热乎了,她也慢慢放开了。

下面就来听听世博与她之间的故事。

大明宫与DEVNETCh馆的茶香情缘

西安大明宫案例馆里洋溢着浓厚的唐风遗韵,建筑与装饰彰显唐代宫廷气魄,展示昔日大明宫的神奇壮观,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数万人次观光游览。

DEVINET馆的中文名是“国际信息发展网馆”,以“城市救援,和谐生活――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为主题。DEVNET馆中有被誉为“东方琉璃宫”的光立方与水立方、世界风隋街、慈善星光大道等,精彩纷呈,美轮美奂。

这两个馆风格迥异,一中一西,一古一今,一静一动,,令人不禁感叹不同地域文化所呈现出的美轮美奂。

理想好茶在世博会大舞台的两个展位就分别设在这两个馆里。需要两批茶艺人员入馆工作。并且这两批人时不时要像体育比赛交换场地那样进行轮换,小游的工作环境便要在古典和现代之间变换,就像电视剧里常常演的那种穿越剧。她说,坐在大明宫案例馆一角开始泡茶,就能闻到历史沉淀的气息,让人想起那部气势恢弘的历史长剧《大明宫词》里的情节,热闹繁华的长安街,庄严的宫殿,还有太平公主一生中注定要与皇权纠缠不清的爱情。一切都好像萦绕在她手边袅袅的茶香中。

而到了DEVNET馆就像时空逆转,进入一个光怪陆离的现代虚拟世界。小游说,虽然该馆到处充斥着前卫与张扬的味道,但理想好茶展位品茗区还是保持一贯的古典与雅致,与众不同,像偏居一隅的世外桃源,而她穿着旗袍落坐其中,真有那种归隐的心境。

钟情茶道的加拿大男生

无论是在大明宫案例馆还是DEVNET馆,都能遇上形形的外国人,人少的时候理想好茶的茶艺师小游会向他们讲解中国铁观音的特点、冲泡技巧和有关的历史故事,同时表演一套完蹩的闽南乌龙茶艺,让围坐的客人饱了眼福和口福,还学得知识;人多的时候,小游和她的同伴要进行明确分工,有人要专门负责烧水,有人负竟中泡,有人负责端茶,小游的泡茶工夫最为娴熟,自然是主泡手。据说最忙的时候要动用4~6ge 盖碗同时泡茶,又必须准确掌握出水时间,小游她们不经意间便上演了“双手泡”的绝活。两手各执盖碗,精准滤除茶汤,左右手动作轻松流畅,外国客人见此大为惊叹,甚至认为这是中国茶艺中的杂技。

大部分外宾即使欣赏中国茶艺,也只是在一旁观赏拍照,但有个帅气的加拿大男生却怀着对中国茶道的那份由衷爱恋,当场主动要求坐上主泡位置学茶艺。热情的小游便答应了他的“拜师”请求。小游从坐姿、双手姿势到冲泡步骤先简单对他讲解一遍,边讲边配合动作比划给他看,他在一旁也有模有样地学着,反复两三遍之后,这位外国“学生”便出师了,小游让出主泡位置给他实践,其实这就是要“结业考试”了。

小游说,当时也没想着他能把一套动作完成,心里打算着如果能把茶顺利冲泡出来就给他奖励一朵“大红花”。没想大奥这个小伙子特别认真地把每个动作做完并把茶端到小游面前,这是小游在世博会上第一次喝到别人为她泡的茶,更让小游感动的是,在冲泡过程中这位小伙子不小心到滚烫的热水,疼到龇牙咧嘴也没有甩手丢开杯子,还忍痛坚持虑完盖杯中的茶水。小游认为他是合格的,因为专注和坚忍是泡茶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由此,这位加拿大小伙子成了小游收的第一个外国学生,也是让她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个学生。

观音好茶美名扬

闽南乌龙铁观音是中国历史十大名茶,同时被评选为此次世博会十大名茶,加上其清幽淡雅,符合大众口味,在世博馆里很受欢迎。理想好茶为荣登世博会特地研发出3款世博系列铁观音珍品纪念茶,这3款茶各具特色,价位不等,适合不同的消费群体。其中有―款是特别为DEVNET馆设计制作的纪念茶礼,名为“联合国馆珍藏茶”,曾得到世博会联合国馆馆长拉斯通先生的赞誉,称其观音韵独特、芳香馥郁、意境悠远。阿尔及利亚土地规划与环境部代表团成员喝到理想好茶都连连竖起拇指,芳香馥郁的茶香令他们流连忘返。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初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只有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不是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平等相处,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趣味性,历史教学才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其教学实施,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形式展现出来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历史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开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冒发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感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伊拉克战争等,让学生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发展的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对比,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如动员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在课堂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引发了创新思维。

二、文史结合法

在历史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些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历史课和语文课的共性实在太多了。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1.引用古典诗歌。在讲东汉连年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时,我引用当时诗人王粲的诗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通过这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那种凄惨的情景。我国的古典诗歌,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用于课堂教学,很能拨动学生心弦,激感,“寓情于理”,“以情动人”以达到以诗证史的理想效果。2.史学、文学与音乐三者相结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诗,在讲授唐朝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成就时,我用音乐的形式,把这首诗唱出来,让学生感受这三者的美妙之处。3.史学与美术相结合。

三、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

四、点面交叉法

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比如讲到世界某段历史时,我就问:“这时的中国怎么样?”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比如:在讲的历史时,结合2008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圣火在法国巴黎被抢事件,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不感觉历史枯燥无味,而是活鲜鲜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广大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第7篇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动画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日渐成为各国以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成为文化扩张与侵略的利器。2013年在世界各地上映的美国商业动画《疯狂原始人》于4月20日在内地公映,仅放映了41天,票房累计达到392亿,充分证明了商业动画作为新的经济文化载体的价值。

当今动画片的观影群体已不局限于低龄儿童,动画片逐渐受到各个阶段的人们所喜爱,甚至很多观众已成为虚拟动画角色的“粉丝”。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商业动画相对于商业电影和电视而言更容易打破地域之间的格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更小,渗透能力也更为广泛。

反观国内商业动画,一直坚持1957年上海美影厂提出的“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自从经典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之后又先后制作了《宝莲灯》《风云决》等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动画,却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2009年以来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商业动画电影虽然在国内突破了9000万的票房,但其因在故事情节中存在“暴力”问题而被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国内的观众对《喜羊羊与灰太狼》褒贬不一,而《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国外的传播范围也十分有限。这反映了在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中国的文化传播在“动画”这个备受关注的新平台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商业动画暂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又能面向全球去全面展示民族文化的动画之路。这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借助中国动画处于发展阶段的时机利用其成熟的动画平台大肆对中国进行文化入侵,这些外来的文化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意识形态,也打击了本民族动画的自信心。

二、“民族化”不够彻底

纵观近代中国的历史,遭受过列强的入侵,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一夜之间消失于无形之中,导致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渐渐走入了一个文化混乱的阶段。当下这个全球化的阶段,中国的商业动画很难寻找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之间的契合点,这使得国产商业动画在展示民族文化时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在各行各业中弘扬民族文化,但是当要将民族文化元素体现在影视、动画等这些“文化软实力”的时候,文化的断层与分散使得这些作品在现阶段还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外来的文化得以在国内迅速传播,直接影响到国内商业动画的发展,以至于在“民族独立性”问题上找不到自己的标杆。

早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的动画前辈们就发现了中国的动画人物造型“脸谱化”,表情动作“舞台程式化”等问题,在动画产业化以后,动画制作者们似乎并没有踏着前辈们的足迹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而是更多地去考虑商业动画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问题,甚至为了迎合“民族化”三个字,把一些跟当前作品中的角色或故事没有太多关联的中国传统元素强行嫁接其中,造成一种“中不中”“西不西”的怪异动画片,没有体现出这些传统文化在商业动画中应有的艺术价值。如1999年制作的商业动画《宝莲灯》的整体设计风格上虽然看似有着浓郁的中国风味,但为了能走出国门最终还是借鉴了美式动画的风格,从而设计出了一个具有美式幽默的配角――小猴子。跟主人公在一起的女孩,也并不是中国古代故事中所描述的身披绫罗绸缎,行如“吴带当风”式样的中国古代女子,反而是一个皮肤黝黑,身着异域服饰的外国姑娘,这与影片展示中国神话故事传说的初衷是完全背离的。此外,在音乐的使用上也存在着缺陷,虽然影片希望能像美国动画电影中那样让音乐为故事埋下伏笔,增强影片的节奏感,但是“音乐长达70多分钟,歌曲全文播放却并未有机地与影片结合。歌词模棱两可,既像思念母亲也像情歌,似乎游离在影片之外”[1]。这充分暴露出国产商业动画在“民族化”问题上不够彻底,缺乏必要的经验与勇气,试图通过嫁接外国优秀商业动画的成功经验让中国的商业动画走向世界,最终导致国产商业动画自身已被“外国化”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所谓的“民族化”显然是形而上学的。

三、美国动画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变相应用

美国一贯的强盗逻辑使得其借用中国历史故事为题材制作的《花木兰》和以中国功夫为题材制作的《功夫熊猫》在世界动画电影中都曾创造了票房奇迹,这两部电影无论从角色设计还是剧情故事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加工之后获得的巨大成功。从《花木兰》的设计中可以看见典型的东方女性的特点,尤其是角色眼线部分的设计,微微的上扬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女子的形象。但这个角色又并非完全是东方女性,她虽然穿着古代妇女服饰,但却有着美国所提倡的民主、开朗、坚强和个人英雄主义这样的思想和性格,这完全不符合《木兰辞》中对花木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的中国古代女性的描绘。影片中的配角“木须”,更是一条出自于美国动画师笔下的中国龙,它幽默的个性和夸张的造型博得观众的捧腹,然而捧腹之下却是美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大胆的玩弄,这对中国的商业动画来说是悲哀与失望的。而《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功夫”与“熊猫”是中国最耀眼的两个文化符号,它同样被历史不过百年的美国使用到了极致,虽然是一只“会功夫的熊猫”,但却难从其身上找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反而更符合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代表。表面上让世界又一次赞叹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实际上在这背后深深打上了美国文化的烙印,透过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看见的是一个被美国大力渲染与传播的所谓“民主、自由”的思想,最终美国借用中国的文化获得了双赢。与此同时,可以看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是冰山一角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如果能在一个成熟的中国商业动画平台中去展示这样的文化,那么美国这样借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的价值相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而言只能算九牛一毛。

四、模仿与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藏獒多吉》是中国与日本合作制作的动画片。影片借用日本的动画技术来制作一部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动画电影。片中虽然人物身着西藏服饰,特别是在纹饰穿戴的细节上都很符合藏族人民的民俗民风。但是,在人物的性格设定和故事结构上却是“日本化”的,其人物的性格跟日本的宫崎骏先生笔下的众多动画角色有着共同的特点:自信、坚强、勇于冒险,而故事结构也与日本经典动画《风之谷》《幽灵公主》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这是披着藏族文化元素外衣下的一部日本化的商业动画,也是中国商业动画在模仿与探索中的一次失败。以日本的经典动画作为模仿对象更容易找到民族独立性与商业动画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商业动画发展的道路,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中国商业动画的质量,但是没有长时间的制作积累和艺术沉淀,试图通过与外国协作的方式走捷径,终究在“民族化”问题上难以突破瓶颈,将自己的文化制作成了别人的东西。

当然,不得不承认全球化的背景让中国的商业动画被市场的风向标牵着鼻子走,迷失在其中。为了加快中国商业动画平台的建设,中国的商业动画不得不去模仿借鉴国外的经典动画作品,但因早期的模仿借鉴中缺乏对民族独立性的足够重视,导致模仿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表面化、程式化、模仿过度等问题。一旦离开这些模仿的摹本,独自制作一部商业动画的时候才暴露出我们似乎难以在商业动画中找到本民族的文化符号这样严重的问题,更多是在思维模式上被国外的动画所同化。

五、对中国商业动画的民族独立性的思考

制作《三个和尚》的阿达曾经说过:“一部电影(无论是美术片还是故事片)的民族风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和谐统一的结果,而不是在个别细节和道具、服饰等环节运用一点具有民族色彩的东西就可以奏效的,更不是只要反映中国人的生活便是民族化的作品。”[2]中国现在的商业动画出现的恰恰就是阿达指出的这样的问题。中国人从小形成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没有信心跳出一些规矩的范畴去寻找自由的灵感,我们被规矩束缚又想在规矩中寻找可以发挥自由的灵感之地。因此,在商业动画作品中展示民族文化时大多是在“按部就班”,只要是当下提倡与认同的民族文化就完整地嫁接到商业动画作品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动画内容与民族元素相结合的艺术性表达。美国的发展历史不过百年,但它的文化却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并且得到认可与推崇,相比之下中国有着千年的历史,不论是否在文化传承中受到过破坏,就国家观念的形成而言都已经超越美国千年,但我们却在当代的商业动画领域受到了美国的文化霸权挑战。

中国的动画师们曾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相结合,诞生了所谓的“水墨动画”,独创的制作手法让世界动画界都为之惊叹,这无疑是中国动画民族化最成功的典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墨动画并不适应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国画与动画之间生硬与勉强的衔接慢慢浮现了出来,水墨画高深的意境与文化内涵限制了观影人群,无法满足各个阶层的观影需求,最终使得它无法成为中国式的商业动画。从1824年英国的皮特?马克?罗葛特的物理实验发现的“视觉暂留现象”到法国人埃米尔?雷诺的“活动幻镜”,都证明了动画是人类在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实验的结果,动画不能像国画那样透过浓厚的人文气息温文尔雅地传承与展示我们的文化内涵,其终究是西方艺术下的产物,它是科学而又理性的。国产商业动画要保持民族独立性就必须要意识到动画是思维的具象,而非国画的意象,展示本民族的文化要做到细致入微,但又需要遵循动画本身所固有的西方特质,中国的动画虽然有《大闹画室》《铁扇公主》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作品,但近代中国所遭受的磨难深深影响到了动画领域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商业动画几乎是在市场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没有足够的技术设备和艺术积累的前提下一步一步在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即使中国动画拥有长久的历史,但也不能在时间长而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去急于“民族化”,而更应该把商业动画从经济的重心转向艺术形式的表达上来。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第8篇

【关 键 词】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集中精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孜孜不倦,乐而忘返的境地。他们体验着攻克难题的喜悦,发现真理的惊讶,获得知识的满足,在学习数学知识、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愈走愈远。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现有的知识与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一、培养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都在十四岁左右,正处在由少年到青年的转折时期,他们大多对学习充满自信和希望,很想有一个优异的成绩,获得同学的羡慕、老师和家长的赞许。但是由于他们的个性和学习基础的差异,他们对新的学习生活的适应度出现很大差异,加之学习科目增加,任务繁重,又有几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部分同学开始产生泄劲情绪,怀疑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材料,和一些优秀同学不可同日而语,从而慢慢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事实上,同学之间并没有多大差别,所谓的差别就是懒于思考、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已。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循循善诱、个别辅导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克服缺点,消除不良因素,附之于努力,刻苦攻关,学习成绩完全是可以提高的。

二、运用数学美,引发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中学时期,学生爱美的心理尤其突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数学美,把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变成形象生动、简单和谐、具有美感的数学,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启迪学生美的心灵,培养他们正确鉴赏美的能力和良好思想意识,进而感染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增强学习欲望,培养创造才能。如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图形的相似》第二节,讲的是黄金分割知识,教师通过列举生活中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巨大社会价值并充分感受黄金分割之美。如去礼堂观赏演出时,为什么报幕员站的位置让下面的观众感到恰到好处,维纳斯女神像、古埃及金字塔为什么看起来那样美丽和壮观?这些都可用黄金分割进行解释。

三、运用数学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依然保留着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收听古今中外的各种故事,不管是中国历史上的评书《三国演义》《杨家将》《岳飞传》,抑或外国的历史故事《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他们听起来读起来都是废寝忘食,如痴如醉。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阅读或收听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以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曾经给学生讲述过一个阿拉伯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花拉子密活着的时候,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胎小孩,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便给妻子留下遗嘱,“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一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之一。”之后的事情却很让人困惑,花拉子密的妻子为他生下一对龙凤胎,那么我们将如何遵照他的遗嘱,将遗产分给他的妻子、儿子和女儿呢?故事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有的说,这问题好办,把遗产分成三份,妻子、儿子、女儿各人一(下转47页)(上接45页)份。有的说,不对,科学家有点重男轻女,跟咱中国广大农村的农民意识差不多,落实他的遗嘱,最好的办法就是三份财产给儿子一份半,让儿子多得点,剩下的让妻子和女儿平分。第三个同学说,也不全对,数学家重视儿子,也重视妻子,你不见他说,如果生女儿,要给妻子留三分之二的财产吗?通过这样的故事,既让学生开动了脑筋,丰富了思想,又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四、运用助记口诀,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助记口诀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它简要明确,通俗易懂,好记好背,学生很是喜欢。如在教有理数的加法、乘法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背: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在教因式分解时,教师让学生熟背: 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重组无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同式相乘若出现,乘方表示要记住。【注】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在教直线、射线与线段时,教师让学生熟背:直线射线与线段,形状相似有关联;直线长短不确定,可向两方无限延;射线仅有一端点,反向延长成直线;线段定长两端点,双向延伸变直线。两点定线是共性,组成图形最常见。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快乐,没有生涩枯燥之感,对数学学习也就有了亲切感和趣味感。

五、利用电视节目,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化的到来,电视已经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仅城市有,就是在偏僻的乡村也能收看上中央台的电视节目。教师可利用学生爱看电视的习惯,引导学生按时收看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的《中小学同步辅导》栏目。同步辅导可以让学生在上该课之前收看,达到提前预习的效果;亦可以在课时后收看,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但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不管是课前课后收看,都要记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做到锁定重点,化解难点,找出疑点,不留后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