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冬天的故事

描写冬天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描写冬天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描写冬天的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 情境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00-00

1 多媒体应用教学实践的原则

《走进新课程》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多媒体教学以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作为表现形式辅助教学,不仅优化了小学语文教学手段,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我认为多媒体技术运用在阅读教学上应以教学实效作为最高标准,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2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几点做法

2.1巧用多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偷瓜》一文中,我为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故事情节,课前设计了配以知了的鸣叫的娃崽偷瓜的画面的课件,让学生观察:“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可能说了什么?”声音、图像的刺激,很快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猜想:有的说是在瓜田摘瓜;有的说是在瓜田偷瓜……我顺势板书课题――偷瓜,揭晓答案并导人新课:毛头娃崽为什么偷瓜?怎样偷瓜?其间有哪些惊险经历和不为瓜主人和我们所知的故事呢?学生兴味盎然,很快进入故事情节。

2.2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

《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以诗意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松坊溪平时、雪中和雪后的优美画卷。课上,在感悟溪石的美之后,出示课件:松坊溪溪石图。我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作者不仅把溪石想象成小动物,还想出它们在干什么。多么有意思,多么惹人喜爱啊!你看,溪中还有好多奇形怪状的溪石,你能不能像作者那样把溪石比作什么样的动物在干什么的样子?”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起来,他们有的把溪石想象成一只小鹿在饮水,有的把溪石想象成两只小乌龟在懒洋洋地晒太阳,还有的把溪石想象成几只小鸭子在捉鱼……不仅对松坊溪的景色有了更丰实、更全面的感悟,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2.3巧用多媒体,引导解决学生疑点

在《松坊溪的冬天》一文的教学中,第14――5段中写许多景物都披着白雪。其中,“披”字用得特别传神,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点,我设计了课件:屋顶、稻草垛和篱笆、松树和竹林、远山、溪石披着白雪的实景图片。在下面设计问题:将“披着”改成“覆盖着”行不行?哪个更好?课上,在朗读完这一段后,我问学生:“雪后,屋顶、稻草垛和篱笆、松树和竹林、远山、溪石都披着白雪,为什么用“披着”,而不用“覆盖着”呢?”学生不解。于是,我播放课件:屋顶、稻草垛和篱笆、松树和竹林、远山、溪石披着白雪的实景图片。边播边说:“你们看,雪落在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松树和竹林上、远山上、溪石上,如果让你来描写,是用“披着”?还是“覆盖着”呢?为什么?学生仔细观察,豁然开朗,说:“‘披着’和‘覆盖着’都有遮盖事物的形状,但轮廓依稀可辨的意思,但是‘覆盖着’通常用作写田野、公路等较低矮的地方,比‘披着’盖得更严实,因为图上这些景物比较高,所以“披着”更准确。另外用“披着”是拟人写法,作者把山水、篱笆看做了伙伴,就像他们披着洁白的衣服一样,这些伙伴们显得神清气爽,亲切自然。

2.4巧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描写冬天的故事范文第2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疯狂的一面。”我总是这么回答。

我没有受雇为劳伦斯小姐干活,但是每当我的哥哥去为这位老妇人干杂活的时候,我都忍不住要随同前往。

劳伦斯小姐每星期付给我哥哥5美元,让他为她劈木柴,点炉火,购买她需要的东西。我为她洗碗碟,有时候也为她洗衣服。

母亲经常会让我们捎带一些食物给劳伦斯小姐,希望能够使她那瘦弱的身体增加一些体重。

“别忘了为约翰摆上一个碟子,他今天可能会回家的。”每次当我把饭菜摆在餐桌上的时候,劳伦斯小姐总会这么提醒我。她在那个餐桌上多摆一个碟子已经72年,她在等约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归来。

“约翰的头发就像10月的橡树叶的颜色。谁都没有他那样美丽的头发。我母亲过去常说像那样一头美丽的头发,长在一个男孩子的头上真是被糟蹋了。”劳伦斯小姐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总会微笑着,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有时候,当她因某件事情而大笑的时候,她的眼睛还会闪闪发光,只不过那只是一瞬间而已。她看着约翰的时候一定是那个样子的。我想他们过去一定是一对非常漂亮的年轻恋人。

每个人都知道约翰已经在那个苦难的冬天死在德国的某个地方了。但是,劳伦斯小姐从来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最后,人们发现让她相信他总有一天会回来,比让她接受他已经死了的事实要容易并且仁慈得多。

劳伦斯小姐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她的父母、姐妹和朋友们都相继去世了,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她的客人就是我和我的哥哥,以及一位政府派来每月为她做一次健康检查的护士。

即使是在夏天,在我们每天下午离开之前,我的哥哥仍然要把劳伦斯小姐的那个大炉膛的炉子点上火。

“真奇怪,”劳伦斯小姐说,“现在的天气跟过去大不相同了。在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冬天是温暖的。我和约翰常常到树林里散步,我会把手他的手套里。有时候,他伸手去摇树干,雪花就会掉下来,落在我们身上,但是,我们从来不觉得寒冷。我和约翰在一起的时候,我从来不觉得冷。约翰走后,天气就变了,我再也没有觉得温暖过。”

当我听劳伦斯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再也不只是历史书中的一个事件了。对于我和我的哥哥来说,它是屠杀了千千万万个像约翰那样年轻男孩的一场可怕的灾难。劳伦斯小姐所感到的痛苦、失落和孤独就像那场战争就发生在昨天一样鲜明和清晰。

我为所有那些死于战争中的士兵们感到悲哀,我为所有那些带着身体和心灵创伤回家的士兵们感到悲哀。但是,我最为之悲哀的,莫过于劳伦斯小姐以及所有那些像她一样等待着她们的爱人回家的年轻女士们。

在我最近去劳伦斯小姐家的时候,她又一次把她的全部故事向我叙述了一遍。不过,这一天,她要求我向她承诺一件事。

“你能答应我一件事吗?”她把她那瘦骨嶙峋的手放在我的肩膀上,声音颤抖着说,“你愿意答应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约翰吗?必须有人记住约翰。”

“我记得约翰有一头像10月的橡树叶那样颜色的头发。”我说,“你们都是17岁,你们一起在树林里散步,他摇着树干,雪花掉下来,落在你们的身上,你们永远相爱。”

“是的,是的。”她叹息着,笑得非常忧伤,“你确实记得。现在,另外有人将会永远记得他。”

赏 析

《跳啊跳啊跳房子》叙述的是“我”思念孩提时的一个刻骨铭心的游戏――跳房子。跳房子这个游戏非常简单,规则简单,游戏场地也非常简单,需要的仅是一块场地和一支粉笔。在场地画上几个方格子就可以玩了。但是,在那没有积木、没有橡皮泥、没有电动玩具的时代,跳房子也许是最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了。人们你一个我一个的在“房子”间穿梭着,享受着游戏带来的非凡乐趣。

《跳啊跳啊跳房子》在叙事中运用了巧合,使文章结构显得精巧:“推开她20平方米的屋子,我呆住了。地上,画着我十六七年前玩过的一种游戏,用各种彩色油漆画成的房子!”“那时我的全家住在一个2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和十几户住在一个院子里。院子里有一块小小的空地,在自来水旁边。那块小地方,曾经也让我们画上了美丽的房子。”“我跳啊跳,跳着跳着,就长大了,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去了。”“旧梦依稀人依旧,我看着自己一起长大的朋友,然后拉着她的手说:‘来,让我们跳房子吧。’”这种妙用巧合的手法,使得文章结构紧凑,全篇天衣无缝。

在表达思念的感情方式上,这篇文章在怀念儿时的游戏时,运用的是直接倾诉,且饱含着感情;这种在叙事基础上的直抒胸臆,显得情真意切,韵味悠远。

《那时的冬天是温暖的》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劳伦斯小姐,“总会微笑着,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有时候,当她因某件事情而大笑的时候,她的眼睛还会闪闪发光,只不过那只是一瞬间而已。”一个是约翰,“约翰的头发就像10月的橡树叶的颜色。谁都没有他那样美丽的头发。我母亲过去常说像那样一头美丽的头发长在一个男孩子的头上真是被糟蹋了。”文章中故事情节也不复杂:72年前,劳伦斯小姐深爱的恋人约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把性命丢在了德国。72年后的今天,劳伦斯小姐仍然思念着他,每次吃饭时,总不忘为约翰摆上一个碟子。

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思念之歌。之所以感人肺腑,是因为叙事曲折有致:文章以“我”为线索人物,我们兄弟俩在为劳伦斯小姐干杂活的同时,也走进了她的心灵深处。还因为采用巧妙的写作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情感。

与《跳啊跳啊跳房子》一样,这篇文章构思非常巧妙:“那时的冬天是温暖的”。那时的冬天为什么温暖?初读文章,我们却发现,文章的内容似乎与天气关系不大,细细回味,原来,有约翰的日子里冬天是温暖的;约翰走后,天气就变了,劳伦斯小姐再也没有觉得温暖过。多么令人动容的思念!在心与心的交融中,劳伦斯小姐的情感也引起了“我们”乃至读者深深的共鸣:战争多么残酷,被战争夺去生命的亲人更值得深深地眷恋。我们在理解了文章内容之后,也就自然理解了文章标题的深刻内涵,也就不得不佩服作者构思的匠心独具了。

描写冬天的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空间;权力关系

[中图分类号] I1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16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78

[本刊网址] http://

一、引言

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旧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和一个新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建立的时代。《冬天的故事》属于莎翁的悲喜剧范畴,整部作品是一部悲剧开头和喜剧结尾,虽是喜剧收场可甜中带苦。米歇尔・福柯是法国后现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重要的权力理论家。其权力理论主要包括对权力的本质与权力的运作的探讨和分析。《冬天的故事》里有很多女性形象,比如王后赫米温妮、月亮女神宝丽娜、潘迪塔。本文旨在运用空间分析的手法,从《冬天的故事》中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构建着手,结合福柯的权力观,探寻文艺复兴时期君权与女权的历史表征。

二、 戏剧空间的构建

(一)物质空间的构建

莎士比亚在《冬天的故事》中从广义上与狭义上构建了不同的戏剧空间。从广义上,莎士比亚在《冬天的故事》的大空间上构建了两个国家,分别是西西里国和波西米亚国。通过分析本剧,我们了解到莎士比亚选择这两个地点进行戏剧空间的构建有一定的暗含意义。西西里和波西米亚分别有着各自的象征性意义。莎士比亚通过对两个国家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描绘服装和场景,使读者产生一种强烈对比。在戏剧场景的构建上,莎士比亚构建出西西里王国的冬季和波希米亚王国的夏季,使其产生鲜明对比。比如,在构建西西里王国时,莎士比亚多使用白色的服装和金属道具。然而,在波希米亚王国的构建上,戏剧发生的地点常为绿意盎然的草场以及热闹的节日盛会。西西里的阴冷与波西米亚的阳光产生鲜明对比。通过对剧本的仔细分析,西西里王国和波希米亚王国的空间背景分别影射了两国国王的性格。西西里国国王里昂提斯生性多疑冷漠,他的性格正如冬天的西西里王国一样寒凉。而波西米亚国王充满热情、待人真诚。在多年后谈及当初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想要毒杀自己的事件时,他选择坦然对待,原谅了里昂提斯的行为。从狭义上,《冬天的故事》中构建了不同的小空间。不同的戏剧场景的空间地点代表着不同的权力关系。这些空间地点包括宫中前厅、宫中一室、监狱、法庭以及沿岸荒乡。宫中一室和法庭从不同程度上表示高度集权的王权。国王在法庭这样一个戏剧场景中,对王后言语上的侮辱,这体现了在法庭,国王掌有绝对的权力。马歇尔・福柯主张权力是一种处于流动循环过程中的关系。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举到酷刑与公开处决的例子,通过对反抗者M行残暴的当众处决,王权的威严的到巩固。这是通过暴力手段使王权得以运作。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在不同空间的切换体现了不同的权力关系。里昂提斯在法庭公开审判王后,体现法庭是承载着高度王权的空间地点。比如,在第一幕第二场,空间地点是“宫中大厅”,里昂提斯怀疑自己的儿子非亲生,而是妻子和波力克希尼斯之间的“孽种”。福柯在书中提到的另一种权力的实现方式使监狱。监狱与酷刑不同,不是通过暴力审判来达到驯服,而是通过一种几率、检查与监视使犯人达到自我监禁。在剧本中,里昂提斯将王后关押到监狱,不准任何人接近,监狱这个戏剧空间地点也体现了国王的权力。

(二)精神空间的构建

精神空间叙述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心理进行刻画、描写表现剧中人物的精神状态。精神空间叙述在悲剧性的情节里更为丰富。《冬天的故事》前三幕充满了紧张的心理描写,而后两幕为喜剧并且有一个欢喜的结局。如第一幕第二场中里昂提斯邀请朋友波力克希尼斯再在西西里多住几天,被婉言拒绝了。眼看自己的劝说毫无作用,然而自己的王后赫米温妮却成功留住了波力克希尼斯,里昂提斯怀疑自己的妻子赫米温妮好和他的朋友通奸,醋意大发,但他表面上丝毫没有表现出怀疑之色,交代王后好生招待他的这位挚友。从精神空间叙述来看,这一场中里昂提斯心理活动十分丰富,“随你们便吧,只要你们不飞到天上去,总可以找到的。好吧,好吧!瞧她那么把嘴向他送过去!简直像个妻子对他正式的丈夫那样无所顾忌!一顶绿头巾已经稳稳地戴上了。”在这里,通过里昂提斯的言语把他心里的怀疑、猜忌和痛苦淋漓尽致地暴露出来。

三、戏剧空间与权力主题之间的联系

(一)戏剧空间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君权

莎士比亚是生活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时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对宗教神学的控制,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在《冬天的故事》中,从戏剧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构建和转换中我们可以发现,莎士比亚创立了一些具有不畏王权敢于表达在国王面前自己想法的形象。比如,为证明王后清白而辩护的“月亮女神”宝丽娜;为争取自己幸福的潘迪塔和弗洛利泽;为坚持内心道义不愿谋害波力克希尼斯性命的卡密罗。然而,王权仍然是至高无上的。第二幕第三场,不论宝丽娜如何为王后辩护,里昂提斯一意孤行地认为刚出生的女儿是自己和波力克希尼斯通奸的“孽种”,并命令安提哥纳斯将女儿抛弃在野外。这一幕发生的场景是宫中一室。里昂提斯代表着封建贵族阶级,宝丽娜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宫中一室代表着王权高度集中的戏剧空间,在这一场景里,宝丽娜不论如何为王后辩护依然无法改变里昂提斯的想法和决定。一定程度上影射了莎翁对伊丽莎白时代封建王权依然占据统治地位的不满,也反映了“宫中一室”这个具有高度王权统治的戏剧空间。

(二)戏剧空间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权

20世纪的女性主义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女权主义思想是人文主义的一部分,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很多涉及到女权主义思想。在英国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她们只是依附男权社会而存在的一种社会群体。女性作为一种长期受到压迫的身份被广大人文主义者作为素材用于文学创作,以达到宣扬人文主义的目的。莎士比亚作为人文主义的大文豪,在其作品中创作了很多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她们克服客观环境、世俗偏见的重重阻挠,最终获得幸福。《冬天的故事》作为莎翁后期较成功的传奇剧之一,作品中也刻画了几位不屈不挠的女性形象。如宝丽娜、潘迪塔。

戏剧空间的设定作为戏剧的背景,和女性这一性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英国封建社会以及父权制社会,女性生活在社会的主流之外,是男性的附庸,是丈夫财产中的一部分。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必须注意贞洁,证明一个女性是守贞的形象,她更多情况会在自己房屋中活动,经常出去抛头露面的女性被认为是一种失贞的表现。权力在空间上的表现,尤其是女权,体现在与女性相关的戏剧空间设定多在室内场景,因为封建时期的女性必须满足保守、守贞的形象。相反戏剧空间场景的设定也折射出一定的权力关系。在《冬天的故事》中,莎士比亚为潘迪塔创造的空间场景有村舍前的草地等开放的空间,这里体现了莎士比亚打破女性空间设定而为女性创造的一个开放性的戏剧空间,体现莎翁从女性观出发的人文主义关怀。《冬天的故事》这部作品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伊丽莎白时代,伊丽莎白执政,妇女地位得到提高。莎士比亚在《冬天的故事》中的刻画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三位,分别是赫米温妮、宝丽娜、潘迪塔。纵观她们的性格特征,共同点是正直刚毅,面对困境不屈不挠,勇敢去争取自己的幸福。赫米温妮善良,贞洁,即使是受到丈夫冤枉也心平气和地为自己辩护,勇敢为自己争辩。宝丽娜生性勇敢,性情刚烈。潘迪塔也是有思想有原则有修养的女性。她们都是有着极强正义感的女性。她们是莎士比亚甚至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人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四、 结语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较成功的传奇剧之一。在这部作品中,戏剧空间的构建与切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的君权和女权的发展。莎士比亚在《冬天的故事》中创作的宝丽娜为王后辩白而不惜与国王争执。在“宫中一室”这样一个体现着君权高度集中的空间,宝丽娜与国王辩论,挑战国王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君权受到削弱。在这部作品中,戏剧空间同样与女性权有着密切联系。在英国封建社会以及父权制社会,女性生活在社会的主流之外。这部作品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伊丽莎白时代,伊丽莎白执政,妇女地位得到提高。文艺复兴时期是女权主义的早期萌芽。莎翁在文艺复兴时期创作此类不屈不挠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也体现女性地位较以前有所提高。这三位女性虽敢于挑战权威,却命途多舛。这体现了莎剧中虽存在早期女权主义萌芽,但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毕竟是一个父权制社会,男权占据统治地位,女性仍是依赖男权而存在的。

参考文献:

[1]C. Maurice,Winkled Deep in Time: Aging in Shakespeare[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9.

[2]M.Colin,Shakespeare’s Philosophy:Discovering the Meaning Behind the Plays[M].New York:Harper Collins,2006.

[3]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4[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4]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7

[5]成立.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空间叙述[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5).

[6]张慧荣.从《冬天的故事》看莎士比亚的中立女性观[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3).

[7]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上[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412.

[8]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下[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216.

[9]方杰.历史与权力的表征――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形态[J].外语研究,2002(2).

Research on the Culture Interpretation on Shakespeare's Legend

――Taking the Theme of the Right of "The Winter's Tale" as the Example

ZHANG Hao,DING Rui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Anhui 230009, China)

描写冬天的故事范文第4篇

一、文学鉴赏作用

经典美文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艺术形象的生动性与文笔的优美性。故此,阅读教学经典美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用视觉去触摸与感知充满童趣的艺术形象“我”、善于编造美女蛇故事的艺术形象长妈妈、教给“我”雪地捕鸟技巧的艺术形象闰土的父亲、略带迂腐却严厉且是“本城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艺术形象寿镜吾先生。其次,引导学生用诵读的方式品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等句式的整齐美、节奏美、音乐美等。再次,引导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等语言的生动美、形象美等。然后,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中“扫”、“露”、“支”、“撒”、“系”、“牵”、“罩”的用词准确等。最后,引导学生启动丰富的联想思维与审美思维等诱发其特定的审美情感,以此达到激发学生愉悦的审美体验之目的。

二、素材积累作用

素材是构建文章的基石。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经典美文,不仅是作者对美的事物、美的情感的追求与作者聪明才智的结晶,还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极为丰富且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写作的素材,如此,正好弥补了初中学生在写作训练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素材不足的缺陷。 笔者认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至少为学生开展写作训练提供了下列诸多写作素材:1.课文第二段中提供的描写夏天景物的素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2.描写充满儿童生活趣味的素材:在百草园翻断砖捉蜈蚣与斑蝥、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迫使其放屁与喷出烟雾、因为想拔到像人样的何首乌根而弄坏泥墙、摘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的覆盆子”、夏夜里听长妈妈讲赤练蛇的故事并由此感到“做人之险”、冬天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等。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在其后面的园子里“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等。对于上述素材,同学们只要在阅读时加以内化,写作以“夏景”或者“童趣”为话题的作文时,便可以直接移植到作文中。

三、写作示范作用

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下水作文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难免会出现粗制滥造等不尽如人意之处。而入选语文教材中的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经典美文则可以为学生直接提供文质兼美的示范资源。故此,我们如果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课堂写作示范有机结合起来,则会起到极好的作文训练效果。比如,我们可以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写作范本,从下列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1.景物描写类的仿写:主要仿写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对百草园夏季景物的描写。可以将仿写的话题换为“春景”或者“秋景”或者“冬景”等。

2.句式仿写:引导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一个句子,体味这种句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3.人物动作仿写:主要仿写冬天雪地捕鸟一段,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4.人物肖像描写:学习文中对寿镜吾先生外貌、语言、神态等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主要描写班级中某个老师或者同学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文中不准提及被描写者的姓名,写好后依次在班上大声朗读。被同学们猜中所写之人者即为佳作。

5.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技巧:将文章内容按时间顺序分为二个部分,中间用过渡段承上启下。

描写冬天的故事范文第5篇

恰当而巧妙的场景描写,是小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课外阅读中,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品格,认识小说场景的作用并能应用于作文,也就尤为重要。

写好场景要注意那几方面呢?

一、注意“点”的组合

如,《精彩的球赛》一文中对比赛场面的描写:眼看对方主将蔡玮运球,迅速来到我方阵地,正要切入上篮。紧要关头,我方队员谢泽,正确地判断球路,敏锐出击,果断地把球抢断。紧接着将球传给中场的蒋超,蒋超带球通过中场,将球击地传给了前锋刘伟,刘伟得球后一个漂亮的空切上篮得分。40:39,双方得分犬牙交错,我方反超1分。正当我方还沉浸在喜悦中时,对方王子宁迅速快攻,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轻松将球投进,我方由于疏忽大意而丢了两分。随即,我方镇定下来,由刘伟控球,中锋李海波迅速跑到篮下,刘伟一个背后妙传将球交给李海波,李海波接到球后一个小钩,球空心入网,我方再度取得领先。

在这个场景描写中,作者抓住了蔡玮的运球、上篮,谢泽的抢断、传球,蒋超带球、传球,王子宁的快攻,刘伟的空切上篮,李海波的小钩,对这六个“点”进行细致描写,用这几个小片断组成了球场上的精彩一幕。

二、聚焦点,点面结合

场景描写,既要有细致的特写,也要有全景的描述。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又要有选择地具体地描写主要人物的活动。

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赴宴的场景: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姥姥。

这里的场景描写,既注意面的描写,更注重点的描写,只有通过各个点的细致描写(有时还要根据需要,有所侧重,集中笔墨,突出某个点),才能很好支撑、突出这个面,才能把整个场景写活。这里运用了动作、神态对面上进行了描写,内容上不仅前后呼应,而且设置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场景描写框架。

三、要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会欣赏文本中“风雪”的妙处。例如,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学生大多能体味出“密”“紧”写雪的妙处。鲁迅先生的话:“《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而与《红楼梦》写雪“下的将有一尺厚,天上仍是搓棉扯絮一般”相比,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经过进一步讨论交流,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风雪为林冲的活动渲染了气氛,布置了场景,为故事作了铺垫,埋下了伏笔。作者把写景巧妙地织入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使写景成为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要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用特定的场景来烘托、暗示小说人物性格,含蓄而有余味,并能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出场”,可谓场景描写中的经典:“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袖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云缎窄银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段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描写冬天的故事范文第6篇

春夏秋冬偷偷转了一个圈,转眼一片秋意茫茫,想那香山必定已经是漫天红叶了吧?冬虽未至,却让人倍感严寒。盼来盼去又是一年了。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季节,心里在朦胧中慢慢多了一份回忆。那些熟悉的画面。温馨而甜美,泛起思念和期待。

在这有着浓浓冬意的秋日,对冬既是一种急切的相迎,也是一种躲避。我喜欢在冬天,在白雪皑皑的雪地上,青松围绕的方场上和朋友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但却讨厌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冬,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预示着草长莺飞的季--春的到来。“须晴日,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是对冬的娇柔的描写。“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对冬指精神的赞涌。“窗含西岭千秋雪”“燕山雪花大如席”“未若柳絮因风起”……看来,冬的悄然而至,那寒冷的气息,单调的色彩和暗淡的阳光……雪可给冬增添了不少色彩。

哈尔滨--北国冰城,很想目睹那儿的雪的风韵。幻想那一座座冰铸的城堡,被冰封的世界里,到底是白雪公主还是沉睡了千年的睡美人在演绎着这段童话故事?小兴安岭那连绵起伏的群山,映衬着晶莹的雪,一丝凉意,又不缺柔美。房檐上的一根根冰柱映衬着万家灯火。冬,令人想念的朦胧美,令人回味无穷的绵绵白雪……

最想念的季节,想念冬之韵,回味冬之意。将要到来的冬季,我们品味隆冬的意韵。

描写冬天的故事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细节艺术;小说创作

一提起小说创作,我们可能会想到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意蕴等。笔者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愈来愈感到细节描写在小说创作中的重大意义和影响,甚至认为小说的魅力绝大部分来自于细节艺术。下面,笔者就结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教学实践,谈谈细节艺术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

一、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使得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深刻,这种以小见大、以微显著的方法是小说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譬如,在故事的开端部分,根据李小二提供的相关情况,林冲根据身材、相貌、年龄等因素,断定来者一定是陆谦。然后“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在笔者看来,从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开始,设毒计诬陷林冲误闯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再到野猪林加害不成,到现在又看到阴魂不散的陆虞侯。一桩桩、一件件,按道理林冲虽不至于草木皆兵,但也总该时刻加以提防吧。但他三五日之后“自心下慢了”,我们从中可以窥到林冲身上的那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对于当权者卑鄙阴险的心理认识还不深刻,复仇心理并不够强烈等性格特征。这也与他后来成为梁山好汉,草莽英雄的身份相吻合。类似地,写林冲到了草料场之后,面对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的惨状,并没有联想到官营、陆虞侯之流的险恶用心,也足以体现前文笔者分析的人物性格特征。

二、细节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故事情节的逐步发展,自然离不开细节描写的铺垫与推动。在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关注一些细节,它们看似无关紧要,却至关重要,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逐步发展,更使得情节发展入情入理,彰显了作者的独具匠心,过人的艺术才华。

在和学生交流本文细节描写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这样两句话,一句是官营对林冲说:“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草场……”一句是老军对林冲说:“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两句中都有一个“东”字,细细琢磨,这并不是作者的闲来之笔,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牢营,到草料场,再到山神庙,都是一路向东的,陆虞侯一行一定是从牢营来草料场点火,而林冲却从草料场到山神庙暂避,他们在各自行进的过程中自然不会相遇,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天衣无缝、合情合理。可见,作者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对于方向位置不厌其烦地详细告知,自有其内在的用意,理解这些用意,我们就能够充分感受到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巨大魅力,感受到作者缜密的构思,超人的智慧。再如,无论是买酒的时候,还是暂避山神庙的时候,都反复交待了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一句,这既为后文林冲用花枪戳到差拨、陆虞侯、富安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也非常吻合林冲原是禁军教头的身份,随身藏刀带枪,那是他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

三、细节描写,渲染环境氛围

分析题目,上面赫然写着“风雪”二字,但着眼文中关于风雪的具体描写,着墨却非常有限,只是寥寥“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几笔。但分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写,一些细节之处看似信手点染,却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值得我们反复咀嚼、细细品味。

譬如,在写林冲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一个“紧”字,凝练生动、张力十足,我们似乎透过一个字就能看到朔风裹挟着鹅毛似的大雪,感受到呼啸的狂风。当然了,我们似乎还能够听到戏曲舞台上故事情节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时那急促的鼓点,在为主人公的命运而着急、揪心;我们似乎看到了林冲一步步走向陆虞侯巧设的圈套却一无所知,满手心的汗,恨不得走进书中告诉主人公。成功地渲染了紧张、急切的环境氛围,很好地凸显了人物的善恶。还有那句“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一个“碎琼乱玉”,与晶莹洁白的冬雪相映衬,似乎象征着一个心无城府、善良英勇的英雄形象,折射着作者对于小说人物的情感倾向。

总之,一部成功的小说,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勾勒,都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描写。某种程度上讲,细节,就是小说的生命,人物的灵魂。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细节艺术,不仅对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课,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小说教学,甚至是学生的终生学习,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利燕.谈短篇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J].中华活页文选,2011(11).

描写冬天的故事范文第8篇

田鼠一家子住在石墙里面。这石墙靠近牲口棚和谷仓不远,田鼠一家生活得无忧无虑,他们可以到石墙下面的草地上寻找吃的。冬天的时候,可以到谷仓里找到一点儿农夫和其他动物掉落在地上的食物。他们不操心日子,每天爱说爱闹。可有一天,农夫们搬走了。这下,牲口棚里的动物也跟着走了。田鼠一家子没有了邻居不说,也不能到谷仓里寻觅那些掉落的食物了。最要紧的是,冬天就快要到了。到了冬天,天气寒冷,物产也比较稀少,很多动物都要采集足够的食物,才能安然度过冬天。于是,勤劳的田鼠一家开始采集玉米、坚果、小麦和秸秆。大家都在为冬天的食物忙碌——除了阿佛。

嗨哟嗨哟,四只田鼠在扛玉米。阿佛你在干什么?你怎么不干活呀?阿佛待在旁边的草地上,闭着眼睛苦思冥想。“我在干活!”“我在采集阳光,因为冬天又黑又冷。”

嘿哟嘿哟,四只田鼠在传递坚果,把它们滚到洞里去。阿佛坐在石头上,盯着草地看。阿佛阿佛,你在干什么?阿佛在采集颜色,因为冬天是灰色的,太难看太单调了。

嘿哟嘿哟,大家在忙着搬秸秆,到时候睡在上面又软又暖。阿佛在旁边的泥地里,都快要睡着了。阿佛,你在做梦吗?其他的田鼠们可有点不高兴了。好歹你也动一动呀!可是,阿佛说他在采集词语呢!因为冬天的日子又多又长,大家每天待在室内,总有一天,会把现在的话说完的。

干完所有的活儿,如大家的预料,冬天如期来了。冬天真的很冷,第一场雪飘落的时候,所有的田鼠都躲到了石墙的洞里面。

五只小田鼠是快乐的一家子。石墙的洞里有充足的粮食,小田鼠们在一起,说着傻狐狸和淳猫咪的故事。哈哈哈哈。好玩极了。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它们一点点吃光了几乎所有的坚果和玉米,连秸秆都没有了。洞里面很冷,大家都不想说话。这时候,大家想起了阿佛说过的话。阿佛,该你上场了!你采集的那些东西呢?

那些是阳光、颜色和词语。

啊哈,讲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得闭上眼睛,得坐得直直的,把背挺起来,得认真一点,思想放松一点……

现在,阿佛带给大家阳光。大家感觉到了吗?阳光是金黄色的,太阳出来的时候,它就射到大地上了。它很温暖,玉米的颜色有点像它。冬天在阳光下睡觉,可舒服了。

啊!阿佛的声音有魔力吗?另外四只小田鼠开始感觉暖和些了。它们感觉阳光真的照进洞里了。

那颜色呢?能给生活带来精彩的颜色呢?四只田鼠非常地期待。

那么请大家一起,再闭上眼睛吧!春天的时候,金黄色的油菜花,有着绿色的杆子。草莓丛中,颗颗红色的草莓夹杂在绿叶子中,闪闪发亮。粉色的樱花,随着风,片片飘落。大家的脑子里,出现了这些花的颜色了吗?四只田鼠,清清楚楚地看见了这些颜色,春天的颜色真美啊。

还有词语呢?从嘴巴里说出的,表达美妙的感情,和其他人进行交流所必须的,组成句子的词语呢?

阿佛,快点说吧!阿佛跳上了洞里的大石块。

谁在天上撒雪花?谁融化地上的冰块?

谁会把天气变好?谁又会把天气变坏?

谁让四叶幸运草在六月里生长?

谁熄灭了阳光?谁又把月儿点亮?

是四只小田鼠,他们都住在天上。

是四只小田鼠……就和你我一样。

四只小田鼠一起鼓掌喝彩。好啊,阿佛!你是个诗人,真是让人想不到啊!

阿佛害羞了,红着脸,给大家鞠了一躬:“是的,我知道。”

阿佛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那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诗人的故事。

小男孩生活在一条街上。有一天一个非常古怪的流浪汉,穿戴整齐,戴着一顶帽子,站在院门口不走。“我想看你们的蜜蜂。”这人说。小男孩和他一起看蜜蜂。他们蹲在树下,大约有一个小时。那人说:“小弟弟,你喜欢看蜜蜂吗?”小男孩摇了摇头,他可没这个闲工夫。男人说:“我就干这个,就是看。我能一连看上好几天。”“你是干什么的?”“我是一个诗人。”男人说,“孩子,要知道,你也是个诗人,等你成了诗人以后,任何一件事都会使你哭出来的。”他从后裤兜里掏出一张纸片:“这上面是首描写母亲的最伟大的诗篇。我打算贱卖给你,只要4分钱。”小男孩跑进屋问妈妈:“妈,你想花4分钱买一首诗吗?”妈妈说:“你告诉那个家伙,让他赶快走。”这个男人笑了:“看,这就是诗人的遭遇。”

有一天他告诉小男孩一个重要的秘密,只有他们俩知道。他在写一首诗,每月只写一行,还有二十二年才能写成。“往昔深邃而奇妙。”他抬头说。小男孩充满了惊叹之情。

在这个故事里,诗人的遭遇没有得到身边人的同情,除了小男孩。因为每个小孩子,天生就具备诗人的眼光。可是诗人有很多的知识,他告诉小男孩星星的名字。他们一起吃全西班牙最甜的芒果。诗人四处转悠,这样他就可以看到很多东西,还能够遇到其他的诗人。他遇到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喜欢孩子和儿童文学。每一个孩子都是诗人。在田鼠阿佛说出那些诗篇时,下面的四个小田鼠,会闭上眼睛,会拍手赞赏。而当诗人给小男孩妈妈赞美母亲的诗歌时,妈妈只是让他走开。这个故事里的大人,不懂得欣赏诗歌,就像那四只小田鼠一开始一样。但小田鼠们最后也会明白,寒冷的冬天,不只要有维系生活的玉米和麦秆,还要有诗歌温暖人心。所以以后的故事里,小田鼠们一定还会让阿佛继续在草地上发发呆,在太阳下闭着眼睛。他们真真切切地能在阿佛充满魔力的声音里,瞧见那些诗歌。这就是儿童文学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