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只有一个地球主要内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更新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
(一)更新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就是一本圣书,就是权威。但其实它无非是个优秀的例子,它难免也会有错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目的就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更好地去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等,使学生能在书的海洋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二)更新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不但要灵活化、层次化,对内容理解和把握要实在;教师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教材、看待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三)遵循学习的规律
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不能全靠教师的讲解或分析。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但要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而且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
二、农村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才能在教学时灵活运用。
(一)注重整体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逐词、逐句、逐段地讲解分析训练的现象,这样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其实,每篇文章都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如《鸟的天堂》一文,在教学时应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一共去了几次“鸟的天堂”,每次看见的景象是什么样的?是否一样?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才能够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另外,还要通过重点语句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好,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这样学生的学习思路便和教师的思路、文章的思路得到有效统一。
(二)抓突破口
突破口就是指每一节课的切入口。课堂教学切入口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1.理解题眼。即通过文章题目来找出关键字眼。题眼是课文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把握主旨。如《观潮》,“潮”即题眼。这篇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用“潮”贯穿全文。初读课文,感知什么是潮;精读课文,体会“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不同情景,从而感受到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抓住要害。所谓要害就是文章的重点语句或段落。它统摄全文的主要内容。如《猫》一课的“要害”就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这一句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让读者知道猫的性格特点,更想知道猫的这一性格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像这样能“抓住要害”的文章在教材中不胜枚举。
3.顺藤摸瓜。这里的“藤”是指学习课文的线索,而“瓜”是指学习课文的目的(收获或感受、启示等)。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提问:文章一共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知道:课文从地球美丽而渺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来说明一个事实:“只有一个地球。”然后,因势利导:大家可以顺着“只有一个地球”这条思路再读课文,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通过阅读思考,学生知道:地球“可爱”是因为它是美丽的,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它默默地奉献自然资源,养育人类,孕育着万物;而地球容易“破碎”的原因表现在: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物资源,随意破坏,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药品。随后,提出问题:“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做呢?”让学生学习课文。这样就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训练朗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都要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而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并在朗读中陶冶他们的情操。
1.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并思考:为什么老人这么关心海鸥?随后,感情朗读描写老人喂海鸥言行的语句,这样就能很好地品出老人的内在美(无私的爱)。同时,在朗读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2.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先范读;然后在朗读的技巧上再进行指导,如声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语句的轻重音以及停顿;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读《月光曲》中的皮鞋匠兄妹俩听贝多芬弹琴时联想的句子,要先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内容,再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后要读出由舒缓到越来越快的效果来。
3.朗读的评价要多元。在学生朗读后,教师要注意对其评价,这一点很重要。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教师直接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
(四)感悟文本
1.悟其意。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地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围绕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穷人》一文中:“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先让学生质疑:为什么桑娜的心跳得很厉害?是什么原因使她这样做?接着,引导学生讨论解疑,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再读读桑娜既惊恐万分又担心的句子。
2.悟其情。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句:“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将这句改为:“伯父摸着胡子说,你的记性不行哦。”让学生对比着读读,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何区别。在比较中,学生感悟到伯父表面是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用委婉的语气来批评作者读书不用心、马虎。用委婉的语句能体现出鲁迅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3.悟其法。这里的“法”是指字词句段篇基本的表达方法。这要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有所领悟。如推敲用词的准确性,改变句式,通过比较、归纳发现不同内容可用相同的语言表达形式,相同的内容亦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奇妙、神奇。
(五)积累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读为本,强化积累和运用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并将积累运用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1.循序渐进。教师在教学时,对文中词的理解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有关的句或段,从而让他们整体感知、熟读领悟、积累运用。
2.读写结合。这是积累运用最有效的方式。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可安排复述性的练习:“桂林的山真(奇)呀,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哇,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然后,再安排学生仿写一段话。这样的方法,其实就是将背和默、说和写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训练。
3.灵活运用。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好词佳句。有的课文写的是故事、童话、寓言,就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有的课文是写景的,就让学生当一次导游等。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样的教学会更有情趣,更有效果。
1、使学生了解电子云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3、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
教学重点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导学题纲
1、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
2.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
3.我们看到的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演示意图中有多少个电子。
4.总结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1.什么是电子云,2.是一种物质?
7.能量大稳定还是能量小稳定?原子希望自己稳定还是不稳定?
8.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多少个
9.总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引言]
我们知道在原子内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犹如足球场上的一粒沙就集中了足球场的
质量一样,而电子的质量很少。
1、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
提示;人造卫星为何不跌回地球,人又如何把卫星召回地形
学生活动:电子高速运动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我们熟悉的最快的卫星与的电子的运动情况比较一下
速度
半径(m)
质量Kg
卫星
7,9
6400
n吨
电子
2200
10--10
9.11*10-31
(我们享受到的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飞机n*102(m/s)我们电子的速度一下子就到北京了
在那么小的范围,高速度运动,1秒钟电子要转多少个圈,
2.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
[仪器演示]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分析](,而我们的肉眼只能接受0。几秒的事物变化就如看电影我们都已经分析不出它的不
连续性。学生必须记住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只有一个电子在运动)
3、学生活动:总结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师生共同活动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运动空间小。高速运动。
(1)运动时没有固定的轨道。
(2)在离核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少,(3)近的地方出现机会多。
再次演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引出电子云的概念
4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的一定范围内出现,好象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人们
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
观察书本P124页强调
(1)图中只有一个电子
(2)每个小黑点的意义
(3)小黑点的稀、密代表的含义
5.[分析]如卫星一样离子地球远的运动速度大,还是近的速度大?
运动速度大运动能大,则相对能量较大。
离核近的电子层能量低,离核远的能量高分别叫第一电子层、第二电子层…..或K、L、M?
。。。。。
6.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能量大稳定还是能量小稳定?原子希望自己稳定还是不稳定?
(1)电子尽量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2)再排能量高的。
[分析]就如同一个国家生活安定的地方当然大家都想去,但这是不现实的每个地方的人口密
度是有限的,所以每个电子层能容纳的电子数也是有限的。
[学生活动]根据已有知识分析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多少个
(3)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4)最外层不(5)能超过8个
(6)次外层不(7)能超过18个类推倒数第三层不(8)能超32个电子。
{练习}东方高考配套,第一题。第二题。
写出Br,S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写出K,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老师分析---有些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较复杂,我们主要学习
主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1~~18号,日后再详细分析)
[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1.外电子运动的特征:高速——无固定轨道——(多出现于)离核近处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尽量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能量高的。
(2)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一、学雷锋实施方案的确立
此次学雷锋活动经过支部委员会的讨论,决定把学雷锋活动与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关于的“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促进清洁活动深入开展,彻底改变我区城乡面貌”的指示精神相结合来。支部委员会认真地阅读了“城乡清洁工程”的指示。开展城乡清洁卫生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治市区街道、小街小巷,清理卫生死角;整治机场、车站、码头、广场、公园等工厂所环境卫生;整治主要景点、景区周边的环境卫生``````委员会把至此活动的形式定格在“整治主要景点、景区周边环境卫生”上。
委员会之所以把这次活动的开展地点定在十万大山,是因为我们的春游活动也在此进行。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意识到:无论走到哪里,做何事,都不能忘了保护环境,保持景区的环境卫生,要把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一名男同学在拾游客留下的垃圾
二、景区背景知识了解
只有了解景区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学雷锋活动更符合实际。
十万大山位于广西上思县,属国家级森林功。该景区是天然氧吧、众多珍贵药材、多种珍奇树种的聚宝盆。景区内有天然药浴池,是人们休闲度假、疗养所在地的不二之选。另外,景区是集休闲娱乐、商务会议等众多活动于一体的重要地点。每年到此旅游、进行商务会议的人络绎不绝。如此重要的景区,环境卫生工作尤显重要。游客在此游玩之后,常把塑料袋、可乐瓶、罐头等丢弃一旁,给十万大山的环境卫生带来了负担。
三、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响应刘奇葆书记的“城乡清洁工程”的指示精神,弘扬新时期的雷锋精神。通过本支部的活动与宣传,让人们的焦点聚到我们周边景区的环境卫生上,尽我们的微薄之力,给群众树立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榜样,把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四、活动的开展形式和基本情况
支部委员会把同学们分为了七个活动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活动的具体开展。每位同学自备环保塑料袋,在进行春游活动时要注意周遭的环境,如发现白色垃圾等,要做好清洁工作,最重要的是不能随地丢垃圾,要做好榜样。另外,好要向周围的游客宣传“城乡清洁工程”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保护环境的小常识。
五、活动成果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观察到景区的环境卫生工作还有待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这次我们收集到了很多垃圾,有的是在水中,有的是在山坡上,有的是在走道。此外,这次的活动宣传效果显着,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的认可。大家都意识到:“城乡清洁工程”靠大家。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做何事,都要注意保护周边的环境,关注我们周围的景、景点的环境卫生情况,为大家创造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六、体会
(一)“城乡清洁工程”的重要性
这次艰难的爬山之旅宣传环保,宣传“城乡清洁工程”并不是体会到累,让我们更加注意到了“城乡清洁工程”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只有一个家,那就是地球。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生存基本条件。不管是资源短缺或者是污染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有责任做好“城乡清洁工程”,更有责任做好环境保护。
人们在利用大自然的宝藏,同时也在无形一个重罚是破坏着大自然。可怕的白色污染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从农村蔓延到了荒野,其蔓延速度实在惊人。白色垃圾不仅污染着大气,也污染了我们的水源。环境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哦们的生存和发展。当我们在娱乐室,我们是否真真正正做到:只留下我们的脚印,带走我们的东西呢?环境保护,警钟长鸣!
景区内有很多白色垃圾。看!各式各样的包装袋都有。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团支部成员们明白了:自然有一定的规律与法则,如果我们继续破坏着她,那就会制造出很多不可逆的问题。所以,“城乡清洁工程”和环保非常重要。让我们以大学生应有的实际行动响应“城乡清洁工程”重要指示,关注我们周边景区的环境问题。
(二)发展着的新时期雷锋精神
一、课前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大致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可以从读、写、划、思、找这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预习课文:①读。教师要求学生读三遍课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明白课文大意;②写。教师要求学生给课后生字及文中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组词(每字2~3个);③划。教师要求学生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单元词中出现的词语;④思。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懂的地方和问题;⑤找。教师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及课后问题的答案。
二、课中
1.重视新课的导入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常见的导入类型有情境型、质疑型、激趣型、知识型、释题型、直观型和直入型等。
2.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包括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收获,积累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与《教师教学用书》,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特点、课后问题,抓住教学重点,精心组织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3.重视朗读训练
贯穿阅读教学始终的是“读书”,它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人的读,而是确切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潜心读。
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只有反复练读,学生才能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直至读出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培养提问的能力。
4.注重领悟写作方法与理解内容相结合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出课文中有特色的写法,让学生领悟其写法在文中的作用。这样一来,既进行了阅读训练,又指导了学生写作。如在阅读《穷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在阅读《大瀑布的葬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对比、倒叙、首尾呼应的写法。
5.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兴趣出发,精心设计提问、教学环节和教学形式。
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笔者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四位学生组成: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笔者提出四个问题:“①‘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②课文从几个方面写了‘野’?③怎样写出这种‘野’?④多读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学生们踊跃加入小组合作学习,积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向教师和其他同学汇报。这样一来,实现了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教学目标。
三、课尾
1.重视学习后的总结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开头要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课后结尾的内容包括概括文章思想、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和写作方法等。
2.重视学习后的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不但能解决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课后
1.重视课文学习后的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及单元特点,设计延伸学习的内容:①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学生继续查找有关知识,能增强学生保护地球的责任心;②进行小练笔。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描写教师或同学的外貌,实现读写结合;③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籍。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重视好词好句的积累
关键词:透析;语言文字;解密;文本解读
某日,我听了一位年轻老师上的课,上课的流程大致是:检查预习效果(主要是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只是在浏览课文)──小组合作学习你感兴趣的内容──拓展延伸与文本类似的内容。听来听去,总感觉没有头绪,也不知道究竟要让学生达成什么目标,想带给学生怎样的语文思想或方法。既没有将语言文字放到桌面上深入研读和品析,也没有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运用方法。一句话,教师授课之前,不明确教什么。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教师没有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没有深挖并将文本有价值的东西带给学生。孙双金老师说过:“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看来,解读文本真的很重要!
剖析表象,深入其里,课堂上的文本解读如果对语言文字、关键字词无动于衷、毫无感觉,势必让观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以。我们教师如果能巧借“词”发挥,将文本的“密文”变为“明文”,对语言文字进行“舍弃、重组并去粗取精,转化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教什么,终究要以“文本解读”为基础──教师要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价值(无论是表达方法上的、还是人文情怀上的)。所以要“解密”文本解读,还必须回到文本的语言文字上来,还必须“紧抠”文本那些让我们忽视的字词。
一、巧妙借用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细读文本先需“把握”全文,把握整体,力求在心中对文本形成整体印象,能概括课文大意或情节。在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既是加深对课文词语的理解和感悟,又是增加语言的运用训练,化消极、静态的语言为积极的语言,这样语言就能活学活用,学生就能在运用中积累,在积累中巩固。
毫无疑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必须要让学生以抓住文本内容为前提。引导学生直面课文,钻研课文,通过语言文字获取其负载的信息,亦即生成文本意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所谓理解内容。如何通过文本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字词去抓住文本内容呢?这需要我们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下足功夫,通过那些很有规律的字词,借“词”发挥,打通理解文本意义的“脉络”。文本内容是庞杂的、多维的,需要我们做“智慧型”的教师,有舍才有得,不要求全,只求有效。
如《搭石》一课中“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教者是这样抓住关键词,借“词”发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内容的:
通过巧借词语,我们巧妙解读别人所不能解读的新内容、新思想、新写法。这真是“一词真巧妙,解读真奇妙”,独具创新的解读方式为我们的文本解读拓展了一条“新路”。
二、巧妙借用词语,促进读写互动
我们的语文课离不开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理解和运用,两手都要硬。如果我们的语言文字在理解的基础上,不能将课文的语言形式迁移运用于语言表达活动;或在课文的情境或思想情感的触发下,调动语言储备,进行创造性的表达,那我们的语言文字只能成为虚无的摆设。
如《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是课文采用了对比的表达方式,于是,我们的读写结合是这样设计的:“地球 ,但是 。”这种设计,一方面是模仿文本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一举两得,这是巧借词语促进读写统一的妙处,更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凭借读写结合的方式。
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语用不能止步于理解感悟,应更加强读写迁移,关注实际应用。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实现语言的外化,达到“跳出文本用语言”,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文本解读千万种,我们关注的那一个支点在哪里?倘若找到这个有效支点,解读文本并加以迁移运用,我们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
三、巧妙借用词语,确定核心价值
作为语文老师,进行文本解读的主要目标是破解文章“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就是如何由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正确寻找和确定核心教学价值,从而选准语言的增值点,并科学定位教学目标。一个语文老师如果没有文本解读的意识或者说不能破解语言形式的密码,那么在课堂上就会陷入“内容分析”的窠臼,这应该也是我们经常走进课堂看到“内容分析”现象顽固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告诉我们:文本解读要从读者到教者,解读视角要是从语义到语用,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语言的需要,在深度的解读中找到教学的切入点,确定核心价值,引导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因为阅读离不开语言文字运用。
如廖军老师教学《将相和》一课就很有借鉴意义。毋庸置疑,本课内容多,篇幅长。之前的教者面对每个故事平均用力,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对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得到什么就显得苍白无力。如果对文本解读不精到,那么很可能就会让整堂课走向“冗长的情节分析和烦琐的提问应答”。我们应该像廖军老师那样,经过深刻思考,有舍有弃,筛选出最契合学生语文能力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为支架,引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技巧或写法,做到目标明确,一课一得。如只是对蔺相如的语言进行语言文字、思维的训练,又适机渗透人物的特点;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如“联系上下文、联系背景”等方法,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迁移运用中习得阅读方法,学有所得。“品语言、重训练、习得法,读出情”,教师这样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和独特解读一定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入,对人物的把握更到位。
一、认识香港自然环境
朗文科学通过一系列香港乡土环境教学,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的教育,达到如下几方面教学 目的。
1、明确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六百万香港公民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生存环境,香港 一切公共场所是为香港公民开设的,香港公民要爱护香港环境。
2、明确美化环境、美化校园、美化家庭的意义,并且积极参加这些活动。
3、了解香港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止方法。如香港陆上污染主要是由弃置的废物造成,废物的来源和种类 有:①家庭和效游人士弃置的废纸、空罐、胶袋和腐烂食品等。②商店和办公室弃置的废纸和胶袋等。③工厂 和货仓弃置的塑胶、木料和金属废料等。④建筑地盘弃置的建筑废料等。香港政府处理这些废物的方法有堆填 法、焚化法、再生法等。
4、告诉小学生如何保护香港环境,如在公园里不乱抛垃圾,不伤害公园里的动物,不采摘公园里的花木 ;不伤害益虫、益鸟;要爱护和保护树木;要遵守香港政府公布的有关保护环境的法规;帮助香港政府整治环 境,发现垃圾堆积等现象,要利用热线电话通知市政署。
二、认识香港自然事物
朗文科学中的自然事物,大多数是香港本地的自然事物。如植物方面的课目有常见的植物、常吃的蔬菜、 常见的花卉、香港的市花、常吃的水果、公园里的植物、常见的乔木、常见的灌木等。动物方面的课目有常吃 的咸水鱼、常吃的淡水鱼、海滨小动物、公园里的动物、田园里的小动物、常见的鸟类、蛇的外形与习性、苍 蝇、蟑螂、蛙等。
三、认识与香港有关的自然现象
朗文科学中天文、气象、物理现象等自然现象,大多联系香港乡土实际。如一年级下册8课天气的冷热, 联系了香港夏天的气温和香港冬天的气温。二年级上册1课天气的变化,联系了香港天气变化的气象资料和收 听香港电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二年级上册3课香港的四季,联系了香港四季的划分和香港的特征。三年级 下册5课海水的变动,联系了香港海滨海水的涨潮和退潮;三年级下册6课云和雨,联系了香港多雨的季节, 等等。四年级下册5课四季的成因和气候,用香港一年中受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变化及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短变 化,来分析香港四季的成因,又用香港四季气象资料,来描述香港的气候;四年级下册9课空气的特性(二) ,联系香港乘搭缆车由山下到山顶,沿途耳朵的感觉,来说明大气压力随着离海面的高度而改变。五年级下册 13课风的形成,联系了香港的地理位置,说明香港春夏多吹东南风,秋冬多吹西北风的原因。
朗文科学的乡土自然教学,不仅使香港小学生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而且还培养了多种能力。 朗文科学各课教材均为问题思考、科学探索、重点知识及综合活动四部分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指导儿童自行 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有利于培养、训练、发展儿童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朗文科学在乡土自然教学过程中, 通过小学生观察香港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通过小学生根据乡土自然实质, 进行科学探索,思考和回答一系列具体问题,培养和训练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通过结合香港实际的学 习重点,培养和训练概括能力和记忆能力;通过到香港自然环境中开展调查、参观、实验等综合活动,培养和 训练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朗文科学四下5课四季的成因和气候的能力训练:
观察与实验能力训练
1、在地球仪上,找出香港的位置,用H表示。转动地球仪,观察并画出H移动的轨迹。
2、在地球公转图中,当地球在A和C位置时,香港受阳光照射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并在空格里填写适当 的季节(夏/冬)。
3、比较图A(夏至日)和C(冬至日),在哪个季节中,香港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长?
分析与概括能力训练
教材提供香港四季的气象资料和香港四季的景色照片,试描述香港四季的气候
思维与记忆能力训练
教材提供本课学习重点,供思维、记忆与巩固。其内容是:
地球上,受阳光直射的地区,温度较高,天气较热;受阳光斜射的地区,温度较低,天气较冷。每年三月 及四月是香港的春季,气候温和潮湿,日夜长短相若。由五月至八月是香港的夏季,气候炎热多雨,日长夜短 。九月及十月期间,是香港的秋季,气候凉快干爽,日夜长短相若。由十一月至明年二月,是香港的冬季,气 候清凉干燥,日短夜长。
综合活动能力训练
1、香港上午班的同学们,在哪一季节天未亮便要起床上学去?
读书笔记是一种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体,学生通过读书笔记写作,最能达到提升写作水平,增进文学素养的功效。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读书笔记后记,欢迎阅读!
读书笔记后记1今年的这个春天,因为一场寓教于乐的精彩演出,让许多欣赏到充满演艺情趣喜剧的中小学生们相信------母爱是伟大的!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草堆上,等待鸭宝宝的出世。
一个、两个、三个……一直数到11个鸭宝宝破壳而出,“咦,我明明孵了12个蛋宝宝,怎么少了一个呢?”“妈妈,妈妈,瞧!还有一个在这儿呢!”又过了好几天,这个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又大又瘦的小家伙才慢吞吞地从蛋壳里钻出来。因为他出生晚,长得又难看,所以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这个世界上,除了好心的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经常咬他、嫌弃他,使他感到特别孤独,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他采取了非常极端的办法离家出走了。丑小鸭不见了,鸭妈妈到处寻找也找不着,可着急了……
丑小鸭四处流浪,又饥又冷,无人同情,连猎狗都嫌他丑。“唉!我真的那么丑吗?”他似信非信地跑到水面旁,从水里看到自己长得真不怎么样,心里很不是滋味!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漂泊中他为秋天南飞的大雁感到新奇与向往,也为冬天好人心的怜悯与同情心存感激!不知不觉中他熬过了酷暑、熬过了严寒、熬过了童年凄凉岁月,当春天带着温暖与鲜花来到湖边的时候,渐渐长大的他从湖水里看到了一个羽毛洁白、脖子修长、体态丰健的美丽身影。惊奇、欣喜使他一时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以前那个又大又瘦灰不溜湫的丑小鸭会变成高大美丽的白天鹅?是不是鸭宝宝们有一个天鹅爸爸或天鹅妈妈把蛋下错地方啦?这些谜团直到演出结束才渐渐清晰起来!原来,故事的主人翁本来就不是丑小鸭,只不过是因为他出生在鸭窝里。如果从一开始他就一直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就不会因为小时侯长得难看被嫌弃、歧视、被迫流浪,丑小鸭也会拥有伟大的母爱,也同样会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读书笔记后记2我看过很多人的书,有鲁迅的,罗贯中的,严文井的,杨红樱的……但是,我最喜欢的,是阳光姐姐伍美珍的书。因为阳光姐姐就像老顽童,与小孩子们心心相印,成了孩子们的“大朋友”!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青蛙军团爱地球》。
有一天,我去“新华书店”,看到了这本书,于是缠妈妈买了下来。
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因为书中的情节实在是太有趣了,我一口气就给看完了,我对它爱不释手!
这个故事主要内容就是说:青蛙军团三人组合倡议保护地球,并把环保和低碳作为——宗旨!“笨小孩”黄金鑫一系列的,让人感觉很傻的行为,令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也刮目相看。
看完这本书,我也对“青蛙军团”产生出了钦佩之情。他们呼吁大家要保护地球,爱护资源。自己也做出了榜样:他们每星期只洗三次澡。自己动手创新——废物利用,用雪碧饮料瓶做了个灯罩;自己亲手用已经坏了的衣架,改成了一根教鞭送给了老师;并且,他们还在五年级班会课上表演了一个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小话剧,真了不起!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人们似乎变得越来越贪心、不容易满足了。我想说:地球的资源不是小草割了还可以再长出来,而是——用完了就没有了。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资源呀!
如今,人们经常把环保挂在嘴边,只有少部分人说到做到,实施计划、方法。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只说不做……
地球越来越虚弱,人们只有一个家,如果失去了,人类将无家可归!我呼吁大家: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读书笔记后记3闲来无事,独坐桌旁,手握一部经典妙籍,久久品味,细细品读,不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书,我最大的财富。打开书橱,望琳琅满目的书本,那一个个精美的文字,不禁令一种自豪之感油然而生。书的油墨之香,霎时氤氲出馥郁的芬芳,与古今中外千年才情熬出了浓稠的糖浆,不禁让我如痴如醉。此时在精神上,我的财富如此丰盈,我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异于物质财富的珠光宝气,我的财富意义非凡。那一页页的白纸黑字,记录了千年的经典。那是历经岁月的冲刷和时空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的瑰宝。轻轻涌读那一行行的杰作,感到无比畅快。古人的丹心热血,才子词人的豪放驰骋,抑或人性的剖析与指责,还有那些名人奋斗的故事,无不使人感到书籍的魅力。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不亦乐乎。
在书中,我能冲破时空的束缚,纵游宇内,四海为家。从崔颢的黄鹤楼到李白的凤凰台,从王维的竹林茅舍到杜甫的丞相祠堂,我尽可于一日游览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沐浴在古典文学的阳光之下,感受春之声,夏之律,秋之音,冬之韵。品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旷达豪放;感受柳三变“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冲天傲气;走进李太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的凄怆悲凉;欣赏李后主“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的闲适安逸。做一株草,在书籍的田野下,吮吸文学的雨露,不亦乐乎?
在书中,我尚可结识无数仁人志士,陶渊明归园田居,采菊东篱;魏武帝挥鞭东指,观海赋诗;文天祥慷慨就义,舍生赴死;海明威坚毅刚强,宁可被毁灭,也不愿被打败……他们,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令我赞叹不已。
书籍带给我的乐趣,似沧海巫山,令我回味永长。温一壶月光下酒,也无烦恼也无忧愁。书,我的财富,让我珍爱不已,伴我成长。书,我的财富。
读书笔记后记4《三国演义》这本书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也都看过吧。里面有“三顾茅庐”、“火烧新野”、“空城计”、“苦肉计”、“赤壁之战”、“夜走麦城”、“过五关、斩六将”等等关于“三国”的精彩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三气周瑜”,最后活活地把大将周瑜给气死了,我觉得周瑜是自找的,他活该。我的想法大家不要惊讶,因为大家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世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道理,周瑜故然很聪明,但是依然还有比他更聪明的人。他之所以被气死,是因为他心胸狭窄,嫉妒别人的才能。如果一个人容不得别人比你“强”,那么,你就没有一天是开心的。
心胸狭窄,正是周瑜最大的缺点。想当年楚汉相争的时候,楚王项羽的军事力量比刘邦的军事力量强几倍,按常理来说,项羽应该是嬴定了,可结果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是因为项羽不懂得重用人才,把人才全部杀光了,这跟周瑜心胸狭窄很像,想独自称霸,可最后还是被刘邦打败了。
嫉妒,相信我们每个人平时都会有一点,虽然不多,也就那么一点点。可是,我们决不能因为嫉妒而冲昏头脑失掉自我,要把某个人怎样怎样。说起我呢就有那么一点,那是在学校的一次朗诵比赛,我们班得了第二名,四(3)班得第一名,当时我就想:“可恶!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下次要再跟他们比,就不相信比不过他们,真是可恶”。可现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没能拿到第一名,肯定有不足之处,应该找出我们的不足迎头赶上,而不应该嫉妒别人取得的成绩,这样自己才会进步。
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哪一方面比自己强一些,就气不愤,而嫉妒别人,这样你就会感到心烦郁闷,它会影响到你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同时还会影响到你的性格,久而久之也许你就改正不过来了,你会由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变成一个小气,自私孩子,就不能和别人好好相处,你有一点错别人就会向你的父母、老师报告,你就会更不服气……这就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希望大家不要做周瑜和项羽那样嫉妒别人、心胸狭窄的人。
读书笔记后记5晓雾将歇,空中缀着几点星。月色入户,月儿的轮廓模模糊糊,惨淡的光映着泛着白光的江水。月儿啊,你可知一江秋水载不动的悉滋味,你可懂思念让人瘦比黄花,泪冰玉珠修长的心酸。
屋中闯入了几丝晨风,不禁打了个寒颤。端坐于梳妆台前,铜镜中的脸因期待添了几分神采,也因昨夜的兴奋未眠平添几分憔悴。拿起木梳,一头瀑布般的长发垂至腰际,其中却夹杂了几缕白发。好微微地皱眉,丈夫即将归来,怎能让他见到憔悴如秋日的容颜,秋霜染白的发丝。她轻轻挽起青丝,巧妙地将白发隐于其中,又细细地梳妆,搽脂抹粉。可是过去是谁将她的长发盘起,为她温柔地画眉。心中又泛起了酸楚,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望着镜中笑靥甜美的女子,想到他见到她时欣喜,幸福溢满了脸庞。
徙倚望江楼,倚窗而望,点点白帆映入双眸,色勾走了点点期盼,带来了微微的失意。细看来,不是白帆,是点点离人泪。时光已逝,依旧呆望那白帆,却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思念令人断肠,令人消魂。这般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有情月长吟,人若相思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记得他曾寻他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描绘不出你的美,你永驻我心中。我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之后,白发苍苍的你依旧是我心中的最美。如今,伊人不再,已是昨日黄花,他是否还记得他曾与他结下海誓,立下山盟,她是他最挚爱的伊人。
论文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论文摘要:伴随着人口剧增和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生态失衡等生态学问题,这些已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环境教育的高度关注。本文从生态环境教育的含义、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等方面,阐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的内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课程标准中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明确要求:“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是每个生物教师的责任。生物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要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各部分相关知识内容中,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
一、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态学有关概念、原理教育
生态环境意识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如对生物有影响的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基本概念及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等。通过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办事,才能调控、改造、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和整个生物圈。
2.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生态平衡已受到严重的破坏。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如介绍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酸雨对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的有害影响,大海中的赤潮和淡水里的水华, DDT等物质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等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从而增强学生的对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
3.自然资源保护意识教育
自然资源是人类非常珍贵的财富,我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我国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自然资源也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和我国的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现状,以及森林毁坏、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淡水紧缺等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重视、关心资源问题,积极参与资源保护。
4.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
在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中,应该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的保护,用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主导进行教学,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自觉地用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新知识去改变传统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1.结合教材,在课堂上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环境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依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形式。七年级教材第一单元是“生物和生物圈”,专门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生态环境有关知识。生态环境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各章节都蕴藏了许多这方面的素材。如关于“水资源”---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对生物的重要性、水资源的短缺、饮用水时刻面临污染、保护水资源等等,渗透到许多章节。教师要充分重视,具体分析研究,使课文的知识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达到教育效果。
2.补充教材,适时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当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使学生了解:随着植被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加,水的污染日益加重,目前出现了江河水位急速下降、湖泊萎缩导致航运受阻,以及水资源危机。一项权威资料显示: 18世纪人类为土地而战; 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人类为能源而战; 21世纪,由于全球化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有专家预言,全人类将为水而战。这些事实向学生敲响了警钟,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态危机,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每一滴水。
3.通过习题的分析,渗透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生态环境问题在生物练习题中亦有体现。因此,选用适宜的项目,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在深思熟虑中增强环保意识。例如,学习“生态系统”这一章时,补充下面这道习题: 20世纪50年代,DDT作为一种植物杀虫剂运用于欧亚及美洲大陆,但是后来人们却发现从来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及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体内也有DDT存在。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谈谈所受的启发。
三、寓“生态意识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有些教学内容必须在课外通过学生参与才能完成。如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等时,需要学生课余的参与,并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由于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结合课外活动开展生态意识教育能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强,学生耳闻目睹,效果更为显著。
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开展专题活动。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地球日”(4月22日)等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观看有关录像;在校内定期举办图片展览、黑板报、墙报等,宣传环保知识,披露环境污染情况;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所在城市环境状况进行调查,重点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与生物生存状况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议等。并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主题写小论文。
引导学生关心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上有关生态环境知识和环保方面的报道,定期进行交流讨论,结合一些重大生态事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定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活动,让生态意识理念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田。结合书本一些知识带领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某些具体工作,如带学生参观生活污水处理厂,去化工厂等企业了解治污措施;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和护林宣传和实践活动。另外,还要提醒学生以身作则,从点滴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