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名词性从句课件

名词性从句课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名词性从句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词性从句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学习;多媒体技术;高效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英语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创建高效课堂为素质教育服务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也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为素质教育服务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是我在这几年的高中英语教育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都知道的。然而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高中的英语学习是很枯燥和无聊的。单词多知识复杂,每单元有几十个知识点,单纯用课本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日日如此,年年如此,不用说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好多老师自己都不愿意教,因为太没有新意了。于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复杂平白的知识用有新意的方法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人教版选修八第一单元A land of Diversity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加利福尼亚的风土人情,土著居民的发展足迹,还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介绍加利福尼亚的历史演进路线。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趣,对有效教学的展开式很有帮助的。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讲解新课时,要让学生突破某一教学难点,非常困难,带上一堆教学挂图,还要写上几大黑板,弄得汗流浃背。而多媒体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可以利用动画、图形及图象变换的功能,使教材中静态图形动态化,以揭示图形、图像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质。多媒体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并用的学习,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在计算机的作用下被化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得以顺利解决。把抽象的空间转换以简单明了的视觉形象展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先以伴音的形式反复播放,在这个听力难点顺利突破后,然后去掉声音,让学生为画中人物配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意境,从而掌握了问路及指路这一语言项目,进一步学习了句型。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配以直观、形象的声画资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三、运用多媒体加大教学密度,提高学习效率。

因为我们没有语言环境,要想学好语言我们必须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而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是枯燥无味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做到高密度,大信息量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更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在教学的新授阶段,可以让学生反复听,反复模仿而达到熟练程度,学生在大量听的基础上通过模仿而得到理解,把语言项目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的练习阶段,制作一些画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训练,同时配有习题性的专项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进行质优量多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在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也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在教学的结束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做小结。小结虽短,却是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和知识点的重新总结,可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知识。声形并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消化、吸收。

四,多媒体教学对高考的促进作用。

有好多年长的老师可能会有这种顾虑:多媒体教学给多是表演性的,学生热闹过去之后什么也学不到。高中教学中家长和社会还是要求升学率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会耽误了孩子。尤其是在讲解非常难的高考知识点时多媒体个根本用不上,还是传统的“小米加步枪好使”。其实这种顾虑是没有必要的,关键是你对如何设计和编排你的课件,看你对多媒体的驾驭能力。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我把恢复高考30多年以来的试题都放到自己的电脑上,而且对于相同的或类似的考点进行归类,例如定语从句,名词从句,非谓语等考点进行细分。而且在日常的学习中碰到哪个重点的词组,我就会搜索出高考出过什么题,平时就让学生逐渐的去接触高考题,这样将理论与演练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平时的学习中我非常注重让学生做大量的高考题,当然这种做题是以比较轻松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讲名词性从句时,通过多媒体将几个易混考点it,that,what呈现后,接着把最近两三年的高考例题一PPT的形式梳理,让学生当堂解答,随时点评,这种高密度大范围的做题,学生并没有感到多累,因为是在课堂上大家和老师共同解答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答案是错的,我们还会让学生一起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自己以后尽量少出类似的错。

名词性从句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语言应用 环境 课堂 平台 综合能力

【案例背景】

今年5月我有幸聆听了苍南县第二届名师课堂教学选拔课。每位名师候选人向评委们展示了他们各自特有的名师风采。其中一位名师执教的M3 U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leaning about language课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她遁遁善诱,驾驭课堂的能力极强,把枯燥的知识演绎得妙趣横生,同时师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发挥想象、大胆猜想的学习能力,让课堂焕发出精彩纷呈的活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新理念。

【设计理念】

英国语言学家L.G亚力山大用一个简单的公式介绍了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Knowledge + Situation=Communication。所以,教师在进行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创设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语言氛围,为学生构筑“语言应用”平台。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魅力及其应用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

【案例描述】

1. 创设问题氛围, 激活学生思维

Step1: Lead in

Ask the students to play a quiz: what is the end of the world? (key: D)

(设计说明:简单问题的导入,意外答案的出现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恰当地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 “How did life begin on the earth”,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大概的预测。)

2. 营造课堂情景, 激发学生热情

Step2: learning about the new words

Ask the students to enjoy video about “How did life begin on the earth”

Q: What did you find in the video? (Key: big bang / atom / reptile / atmosphere…)

(设计说明:延续“生命起源”的话题,通过观看录像赋予课堂教学真实情景,通过看录像中的截图讨论激发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及学习重要词汇,并罗列一组单元重要词语,让学生回顾,讨论,补充完整加以巩固,同时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3. 挖掘素材主流, 鼓励学生探究

Step3: learning about words

T: As we all know, human beings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about 2.6million years ago.

Q1: What is funda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And why? (Key: the presence of water and plants is funda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Tell the studen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sence” and “present”.

Q2: Do you know more about this kind of adjective words and noun words?

Please give examples.

(设计说明:通过设问生命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围绕中心话题再过渡到单词模块学习法,引出高中阶段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学习和积累法--词缀法,包括通过后缀的变化,改变词性和词义;并通过话题的深入---人类的发展导致了全球变暖问题,设计练习加以强调和巩固。)

4. 把握内在逻辑,激发学生质疑

Step4: learning about subject clause

A. Tell the students different ideas about “how life began?”

Q: “Who will be more interested in the scientific ideas about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B. Tell the studen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rt” and “artist”.

5. 搭建体验平台,激扬学生风采

Step5: learning to use

A. Ask the students to choose the best answers

Q1. What happened on the earth in 2010?

B. Show the students different pictures of disaster.

Q2: What shall we do for our earth?

(设计说明:执教老师把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分成了三个层次: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执教老师以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为切入点,鼓励学生拓展思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这种方法升华课题,引起学生对地球发展问题的探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拓展应用空间,指导学生实践

Step6: homework

A. Go over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 earth by using at least three subject clauses.

【案例反思】

整堂课从头到尾都洋溢着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在老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示着自己。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构筑一个个“语言应用”的平台。通过学习,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6.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认为,兴趣是天赋的资源。所以教师必须重视通过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来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效率。在上课一开始执教老师就通过脑筋急转弯,录像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课堂导入轻松,与课文的衔接自然、合理,做好了每一步的铺垫,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6.2合理灵活运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进行交流,从而得到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在本课中,执教老师将有关人类起源的话题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拓展,丰富了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更多“话题”,从人类的起源到地球发展学说,从地球面临着不健康发展到我们要以行动保护地球的讨论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机会。

6.3以任务型为教学原则

本案例的每一个任务都是围绕学习者“学”的角度设计的。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学生的每一个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实现了英语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

7. 主语从句的三要素

(设计说明:围绕主题,以人类发展的不同学说为角度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地过渡到对名词性从句的学习。这个环节又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检验学生对文章线索的理解掌握程度。既是对文章内容的延伸,又是对文章的综合概括,并可以借此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讨论和猜测又为理解和运用做好准备。)

【案例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上,合理分配布局、巧妙设计构思,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构筑“语言应用”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当然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懈的坚持。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鲁子问. 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 [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

名词性从句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微视频;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04

美国学者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微课”,用于教师和企业的培训。微课主要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微视频”展示或讨论学习内容。现在,“微课”更多她用于教学领域。

教学微视频就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就教学过程中的某个教学片段或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的一段视频。它不同于传统的大课堂教学,微视频讲解的内容呈现碎片化,各“微视频”之间可以是断裂的、不成体系的,时间一般限定在5-10分钟,讲解内容是教学的某方面或某一个点。本文就以高中英语虚拟语气为例做探讨。

一、微视频的制作

微视频课程需要教师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课堂疑问来确定哪些知识要重点讲解,如何讲清、讲透。有效实施微视频教学基本要求是其制作。

1. 定位教学主题――目的性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虚拟语气是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难以分清If条件在何时用虚拟语气,何时用陈述语气,难以记住虚拟语气的基本形式,更难以把握在名词性从句中虚拟语气的用法;新课标语法项目表中列出虚拟语气,是考试重点之一,在日常英语阅读中常常见到。教学中,教师要体验学生难以理解,记忆三种虚拟语气的基本形式的原因何在?混合虚拟语气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对含蓄虚拟语气视而不见?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微视频,对于时间限定在几分钟内的讲解视频要做到有的放矢,把握要点,节约时间,用例句对虚拟语气进行分析要清楚简约、言简意赅。

2. 设计教学任务――针对性

在确定主题后,教师要设计在很短时间内的视频教学任务,列出教学内容的任务清单,清单要突出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即教师上课“讲什么”“怎么讲”和“为什么这样讲”,只要使学生的学习任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微视频才能为学生的学习起到“支架”作用。任务清单也是学生的学习向导,学生通过任务清单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和“怎样做”,在任务的压力下能切实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本微视频制作课件PPT如下:

视频教学内容要简明扼要、形式多样,既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渗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效果的提高。

3. 制作视频课件――精美化

视频制作要关注知识点的把握和内容的阐释,内容要求充实清楚,任务设置条理清晰。视频制作者要充分考虑视觉效果,借助多种科技手段做到视频界面简洁友好、画面精美,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喜欢看、喜欢读。视频内容讲解要清楚、有条理,同又要生动、亲切,把握和控制节奏,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把视频的画面与内容完美结合起来。

具体制作程序:(1)准备阶段:微视频不是把教材搬到屏幕上,教师先要设立教学目标,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备课,写下教学要点,考虑如何展开所学内容,学生在学习后所得,并事先准备相关材料和PPT等。(2)录制阶段: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录制微视频,录制工具常见有拍摄工具(摄像机、Ipad、手机)、屏幕录制工具(Camtasia Studio、Knovio、Showme)、书写工具。(3)后期加工阶段:对录制好的视频加工修改,做到内容准确、技术精致、语言表述规范、音量适当。

本课用屏幕录制工具(Camtasia Studio)制作7分钟微视频(类似课堂讲授),把内容简化提炼后变成8分钟的课程资源。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观看,可进可退,重复看,边想边看,与传统课堂相比更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学习。

二、微视频的实施

1. 课前――自主学习,掌握基础

在上本节课前一天,教师下发学习清单,安排学生学习虚拟语气,把微视频传到班级电脑中让学生通过学校班班通电视、家庭电脑或手机观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学清单中的基本任务,学生可以结合课本或语法书学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时间要求不同,做到学生各有所得。课前,教师通过学习清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难和困惑制订上课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的问题,使上课有针对性。

2. 课中――师生合作,探究疑难

在课堂上,教师对微视频中的知识点不做讲解,主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就学习中的困难研讨,以“生生合作交流”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研究所学知识,教师依据课前收集的学习清单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与小组成员交流,给予点拨指导,为学习程度低的学生抓住基础知识,把握虚拟语气基本的规律,适当拓展和补充知识,提出新问题让学习程度高的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习有深度和高度。在课中的探究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学习,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合作的性格,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

3. 课后――练习巩固,全面提高

通过上述两个环节――自主学习和课堂合作解疑,学生理解了重难点,能自主完成相关练习,教师以微视频讲解为依据,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索本微视频以外的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虚拟语气学习指导和学习清单

1. 教材分析

(1)虚拟语气是北师大版高一教材语法重点,在前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了第一条件句(first conditional),即真实条件句,本单元学习虚拟语气,教材中称之为第二条件句(second conditional),初学者难以分清主从句中的动词形式,所以本课归纳虚拟语气动词的基本形式,同时分析特殊虚拟语气的三种形式。

(2)对于其他形式的虚拟语气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深,避免学生一次性接受。

2. 学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的语法规则,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评和学生探究结合,通过语法实践归纳语法规律,让学生建构语法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发现与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对语法的正确认识。

3.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虚拟语气的基本语法规则和特殊形式。

(2)学习难点:虚拟语气的语法规则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

4. 学法(学习指导)

(1)观看视频,把握基础知识

(2)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具体运用

自主学习评价(观看视频,有的放矢) 小组合作(合作探究,解决困惑) 课堂学习(展示成果,学习新知) 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5. 过程与手段

(1)过程:定义语法,结合情景发现总结规律,小组合作,理解运用语法,课后巩固。

(2)手段:用微课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6. 学习内容(任务清单):观看视频,完成任务

(1)什么是虚拟语气?

(2)学习任务一:在一般用法中,条件句和主句的动词时态是怎样的呢?(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依据表格和例句,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3)学习任务二:三种特殊虚拟语气是什么样的?

①省略If条件句: 如果条件状语中有were, had, should时, 可以倒装成:Were / Should / Had +主+其他

②错综条件句:主句、从句时间不一致的虚拟语气

③含蓄条件句:条件从句中条件不表出来,暗含在上下文中。用 without, but for, or, otherwise, but 等代替条件状语从句。

【设计意图】依据例句,让学生了解三种特殊虚拟语气。

(4)余论:除了以上几类还有其他类型的虚拟语气吗?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视野,积极吸收新知,引导有余力的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7. 课后学习资料――回顾提升

回顾:学生讨论总结本课所学

巩固:单项填空,语言表达

【设计意图】回顾主体内容,要求学生抓住主要任务;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8. 学习困惑和建议(学生填写)

三、微视频应用的反思

微视频教学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小组合作、师生交流合作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事先预习内容、课堂教师讲解知识有很大不同。微视频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课前基本把握学习内容,课堂主要是对疑难点进行探讨解答。简短的视频、精彩的画面、变化的教学形式深深吸引着学生,但这种模式长期下去是否引起学生视觉疲劳,失去新鲜感?

这种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与教师交流,化解难题,促进学习和小组合作,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学校和家庭硬件设施仍然不足,教师的教学负担比原来加重,对新的教学模式还难以适应。

时代大发展下,教学模式不断地改变,如微课、微视频、等与社会科技进步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教育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所有教学都采用这种模式,对学生手头电子设备管理缺失,课前自主学习没有监管,这种新形式会“适得其反”,没有为学生“雪中送炭”,反而是“抱薪救火”,与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

名词性从句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智慧;生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28-03

引 言

英语语法课听了很多,但给本人留下深刻印象、感触最深的是一所名校的一位老师所授关于名词性从句的一节课。他以猜谜的方式进行本节语法课的导入。他是这样描绘的:“There is an important thing in this small box. It can be smooth when it is in the water, and it can make your dirty hands clean.” 聪明的学生们立即回答是“soap”(肥皂)。随后,教师又向学生发问:“Can you guess the reason why I mention soap in this class?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 Reading the part Grammar and Usage on P8 may help you.”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后,很快就有人举手回答:“I think ‘soap’ are the first letters of the four types of the Noun Clause——Subject Clause, Object Clause, Appositive Clause and Predicative Clause.”学生正确的回答和积极的参与,表明了授课教师成功地、智慧地引导学生进入了本节课的语法学习,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的。

在整节课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利用语境进行语法教学,给出同一个句子,要求学生用名词性从句的四种句式进行转换,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与提升学生归纳、观察、分析等各种能力。从学生的课堂反应看,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语法课,教师课前预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节课预先的教学设计凝聚了教师的智慧。他在实际课堂操作中,注意对各环节的调控及教学步骤的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都能够体现得淋漓尽致。智慧地设计本节语法课的导入是教学智慧的展现,事先反复的推敲、打磨也生成更多教学智慧。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考虑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对课堂突发问题的灵活处理等无处不体现出教师的创新与智慧。下面就教学智慧的生成发表一己之见。

一、教学智慧的种类

(一)课前精心预设

课前精心设计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精心预设是把握好课堂、体现教学机智的必备条件。许多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透彻地理解与把握教材,能充分地了解与研究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与选择教学方法,精心策划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将创新与智慧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并在课堂操作中加以完善和发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体现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教学智慧得以提升。

(二)课堂动态生成

任凭事先如何周密地设计,在课堂操作中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非预设性的问题”,这时,教师如果缺乏足够的心理或知识准备,就难于做出较迅速的正确应对去打破教学僵局。这要求教师“急中生智”亦即教学智慧。如何智慧地处理课堂上非预设性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

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陈桂生先生(2005)提出了课堂应急的对策:转移话题、转移看问题的视角、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冷处理、让学生歪打正着、对学生的异常言论或动作进行化解,把尴尬事化作善意的笑谈,在发现疏忽或失误后脑筋急转弯等。然而,如何在课堂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灵活而得体地处理与解决,需要每位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与智慧。

二、教学智慧的生成

新课程要求教师既要关注课堂预设,也要关注课堂生成,关注教师个人的原有经验以及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新经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师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总之,“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由此可见,新课标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不断谋求自我专业化发展、在从原本平凡的教师成为不凡的优秀教师(郭玉霞,2012)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自我教学机智及智慧将不断积累与沉淀,为最终打造出智慧型教师提供好的平台。本人认为,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来促使自我生成教学智慧。

(一)善于反思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反思使教师长智慧。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经验和反思。在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能对今后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反思可以从大处着手,在备课时挖掘自我的独创性,用一些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学科能力,如作为英语教师,自我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否过关;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运用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否到位;处理教材时能否吃透教学内容,钻研、分析教材,挖掘出教材的内涵,做到深入浅出,将教学艺术化、高效化。

反思也需要从小处着手,落实到细节。如能否对要讲的内容都烂熟于心,进行内化提升,循循善诱,使学生心领神会,促使学生自主建构,产生感悟;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备课是否灵活,是否兼顾到课堂上的生成。在批改作业方面,是否进行激励性的反馈,注重批改作业的方法与效果,注重作业的质量并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后的反思,坚持写教学后记。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该用固定的笔记本记录下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如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尚需改进之处,课堂上一些细节的处理等。在授课过程中,哪些教学环节的实施未按课前预设进行以及改变的理由;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课堂生成的“亮点”以及其出现的背景;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巧设悬念;是否通过精彩的置疑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等。反思可以是每节课后,也可以是对整个单元教学、甚至是对教材每个模块教学的反思。

(二)多渠道学习

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资讯发达的时代,“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是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话者,面对新课程的要求,相应的也会产生一些担心和困惑。只有加强学习,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职业。

学习的渠道很多,如积极参加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参与在线教育、网络学习;参与教研活动;听名师讲课与专家讲座;研读有关外语教学的书籍、期刊杂志(也可研读相关的高校期刊如《外语界》、《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加强教师甚至跨学科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提倡经验互享等。新的教学改革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通过多渠道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积累经验,突破创新,提高能力,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为教学智慧的积累与生成做好铺垫。

教师通过种种途径加强学习,可以很好地为自我教学智慧的生成打下扎实的基础。本人曾经随堂听过本校特级教师一节课,她在课堂上进行了英语作文限时训练、给了学生5分钟进行写作,之后将部分学生作品用投影展示,并进行点评。被展示的学生作品大都写了一大段,但有一个学生只写了一句话,引起哄堂大笑。老师是这样处理的,“As we know, he is not good at English. But here, we can see this sentence is quite right, and his handwriting is very clear .All of you should learn from him about this.”。老师的处理很灵活,展示出她的教学智慧以及对学生的爱护。该课对工作不久的我触动很大,我既为她的教学机智所折服,也为她对学生的宽容所打动。她在无形中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快速的反应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展示了自我的教学机智。这节课也为我后来教学智慧的养成提供了一个良好样板。

(三)勇于尝试

教学智慧是教师发展成为本学科专家、饱学之士的必备条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为教学智慧的体现提供了平台。只有广读、不断地积累,提升自我的学科素养及人文素养,才能在课前预设以及课堂上处理意外情况时生成教学智慧。教师只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并抓住机会,根据班级的实际勇于尝试与实践,必能促使自我教学智慧的生成。

我有这样一位同事,他去听别的老师上Sporting events这一单元课时,觉得课件做的很美观,就拷贝来用。但在自己实际授课时,他发现学生积极性不高,就临时作了教学方法上的调整,不是简单地给学生点击鼠标呈现图片,让学生跟读与背诵,而是要求学生进行对子活动,一个表演并借助于英文讲解,一个猜测并说出该运动项目的名称。这样的灵活处理,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也很好地锻炼与培养学生的能力。我曾经在一节课上也差点闹出笑话,想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时,口误说成了WC,引起学生的暴笑,甚至有学生故意喊着“厕所,厕所”,场面很是尴尬。我当场抛出一个话题,“Who says WC only means Water Closet? What else can it mean? I can give you an example ,such as “World Cup” Actually, WC can be short form for many things. Now ,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or work in small groups. If you really don’t know, you may surf the internet after class.”在第二天英语课堂上,学生给出了各式答案,如WC可指世界锦标赛(World Championship);WC可指武术中的咏春拳(Wing Chun);WC还可以是魔兽争霸(War craft); WC还可以是臭名昭著的华青帮(Wah Ching); 在物理学领域,WC是Water Column,是水压单位等。整体而言,本人还是比较成功地应付了该突发事件,这也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教学智慧的重要性及平时广泛阅读与积累的必要性。

总之,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失败,但失败可能孕育着成功,为自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搭建了良好平台。英语课堂上出现突发事件较其它学科更难以应付,原因在于教师要能用英语快速、简洁而准确地处理,能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明白。可见,教学智慧的生成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马克斯·范梅南)

教书育人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决定了教师除了具备扎实而广博的知识外,品德上还要具备善良、爱心、公正、责任等。教师要具备宽容与大度,要能理解与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帮助并激励学生。教育中没有了关爱、热爱,教师便就没有了教育激情,没有了教育能力提升的动力,也就无教学智慧可言。马克斯·范梅南的话说明了爱护、关心学生是多么重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的心情,时刻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一切,才能促使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范梅南(2001)认为:只有当教育者的眼睛和耳朵以一种关心和接受的方式去搜寻孩子的潜力——这个孩子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时,教育机智才起作用。教育智慧是爱者的智慧,是使用爱的智慧。作为教师,对学生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的关注,对他们的宽容,这种浓厚的情意是教师教育智慧生长的最坚实的沃土。一个拥有教学机智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生存与成长。教育机智就是给予学生浓浓的爱、时刻关注、聆听他们的心声,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智慧行动。

教学智慧意义重大,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学智慧,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就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智慧,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让学生接受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有利于人的智慧的发展,不良的教育条件有可能限制和压抑人的智慧的发展,只有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人”。作为教育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智慧型的教师。成就精彩课堂,关键在于提升教师修养(程红兵, 2010)。教师要不断钻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此外,还要提升自己的教育专业素养,了解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理解教育的本质,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艺术,真正成为智慧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再谈“课堂智慧”[J].教育科学研究,2005,(6).

[2]郭玉霞.教学智慧:从平凡到不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3](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译者)李树英.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名词性从句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词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97-02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识字量大,第一学段要会认字、会写字。传统的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机械的识字方法,增添了错误的认字概率。随着课文篇幅的增长,课时越来越紧,在词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初读课文后便以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所有字词,以音、形、意整体推进的方式,期待学生“一口吃成大胖子”,学生写倒画笔、错别字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如何解决机械抄写、无目的朗读和空洞感悟的问题,让小学语文低年级词语教学扎实而有效呢?以下是笔者在词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几种策略。

一、字理――让教学有“味”

在识字教学中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教学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识字教学为语文服务。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偏旁理据,挖掘汉字蕴含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例如教学“火”字及带有“火”的字时,教师可以串联汉字进行讲解:“火”字是象形字,像火苗的样子。“炎”,上下两把大火,火光冲天,火势旺盛,故“炎”表“热”之义,如炎热、炎夏、炎炎等。哎呀!大事不好,房子着火了!怎么回事?发生火灾了,其中“灾”不就是房子(宀)着火了吗?房子着火了,该怎么办呢?赶快去灭火!用水、沙土等东西盖在火上,火就熄灭了。“火”上加“盖儿”就是“灭”。火熄灭以后,留下来的能够用手摸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当然是“灰”了,你看,“灰”不就是由“手、火”组成的吗?这样教学,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汉字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词语教学中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时,学生理解了“”的意思就可以从“裸”字入手,“衤”跟衣服有关,联想大地的衣服是什么,学生会说是树木。如果大地着身子,它的什么也没有了,没有了树木会有什么样的灾难?对比阅读句子“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学生就不难理解课文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盲目运用字理进行教学,往往会把一些原本简单的教学复杂化,教师应当具备深厚的功底,掌握字理运用的适度性,这样才能将字理知识运用自如。

二、朗读――让教学有“情”

朗x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传递情感,让学生获得思想熏陶。正如特级语文教师余映潮给“朗读”下的定义:“朗读,是讲求语言准确、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可见,朗读不是简单机械地把一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只有体味词语、读好词语,才能读出句子的音律节奏,从而走进文本品味意境、领会情感、训练语感。一二年级是学生进行词语训练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的意思,读出词语蕴含的情感。当前,很多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感情朗读”,对于学生拿腔拿调、拖音等极不自然的朗读认为是“感情朗读”,不予以纠正,反而大加鼓励和赞赏。在朗读指导方面,特级教师贾志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贾志敏老师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请一名学生读课题。这名学生把文中的成语读得拖腔拿调,令人汗毛直竖。贾志敏老师连忙摆手说:“你不要这样激动。”在教学《给予树》一课时,贾志敏老师多次指出“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好好体会,不要拖音,像说话那么自然”。可见,词语教学不能脱离文本,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又如下面是海南省毛立业老师教学两组词语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2)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毛立业老师让学生自由读:“有谁愿意读一下?”一名学生自告奋勇。毛立业老师评价道:“一字一顿有板有眼。字音不光要读准,还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另一生读,读出了词语的味道,听课教师自发鼓起掌来。毛立业老师评价道:“听大家读词语的感觉就像喝饮料,有滋有味。”接着课件出示的部分词语变了颜色:“我请同学读,一个读红色,一个读蓝色,让我们听出故事来。”学生在读词语中不知不觉走进了文本,朗读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方法――让教学有“趣”

词语教学要因词而异、因文而异,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应当勤查字典,养成翻查字典的习惯。如笔者在执教语文S版第六册《和时间赛跑》一课中,针对句子“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气喘吁吁的时候”,设计教学:这个句子当中有一个词(气喘吁吁),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谁能做出相应的动作?人在什么时候会气喘吁吁呢?(因为跑得太快了)从句子中的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作者跑得快?(狂奔)可是刚刚我听你的朗读,我感觉作者不是在狂奔,而是在走路或者在散步。谁再来试试?(学生读)对呀,这样才能跑赢太阳嘛!既然跑赢了太阳,心情应该是怎么样的?(开心)谁能够把开心的心情读出来?(学生读)我们学着他的样子再来读一读?(全班读)将词语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也是理解词语的一条捷径。如由词语“夕阳西下”,我们可以联想太阳落山时的情景。

汉语词汇非常丰富,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中写道“雄日十分用心培育花种”,笔者让学生给“十分”换一个词语,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学生异口同声说出“特别”一词。又《小猪画画》一文写道“小猪急忙在头上加上一对角”,笔者借机让学生给“急忙”换一个词语,学生说出了“赶快”“赶紧”“立刻”“马上”“急忙”等词语。形式多样的词语教学方法,让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乐趣,为学习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练习――让教学有“理”

学生积累了词汇,还要懂得一些有效的练习方式,才能把词语记得牢,能够学以致用。一是把近义词归类,“教一个带一组”。教学中遇到意思相近的词语时,教师可以举一反三,强化训练。如教了“突然”一词,学生就可以学习“忽然、猛然、骤然”;学习了“兢兢业业”,可以了解“认认真真”“勤勤恳恳”等。二是根据课文内容提问,让学生写出主要词语作答。如问“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回答并写出“枝头”“草原”“田野”“竹林”等词语。笔者接着提问“春天的风怎么样”,学生写出“微微吹动”;“雨怎么样”,学生写“飘飘洒洒”;“雾怎么样”,学生写“薄薄细细”。三是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会整理、自由积累。学生要学会把课堂所学、平时收集的词语随时进行适当分类摘抄,可按词性归类,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可按词语类型归类,比如近义词、反义词、叠词、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并随身携带经常翻阅,鼓励学生在写话练习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每当学生在写话本上写出精彩的词语,笔者会及时在班上表扬。比如在写作文《聪明的小羊》时,李××同学描写大灰狼:“小羊在菜园里吃草,突然一只狼从草丛里飞快地蹿了出来,这可把小羊吓了个半死。因为那血盆大口里,有一排香蕉形的牙齿,更可怕的是:那牙齿跟刀片一样尖,而且还闪着寒光。”有了经验分享和学习积累,学生们的写话训练中的好词好句就会层出不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