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辩论题目

英语辩论题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英语辩论题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语辩论题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青年人的英语水平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高中是英语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思维导图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提升英语教学效果是目前的热点话题。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对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及发展现状

思维导图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于英国创建的思维方法,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摆脱了传统直线记忆方法的束缚,以线条、符号或者图像把思维具体化、可视化,可以加强大脑思维的扩散度,对于提升人的记忆和理解有重要意义。人通过思维导图法获取的知识将会以立体的结构储存在大脑的记忆库中,可以加强人对知识的记忆程度,使人更加难以遗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肉眼可视的工具,可以大大减小记忆成本和理解成本,帮助学习者摆脱机械式记忆,更积极地发挥大脑记忆潜力。

西方国家已经依靠思维导图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教学体系,不论在基础教学还是更高等的教学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得思维导图教学更容易实现,我国广泛推进思维导图教学势在必行。但是由于思维导图教学法传入我国时间相对滞后,我国中学教育依然处于思维导图教学的基础研究阶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1.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语法是英语阅读和写作基础,学生只有学好语法才能更加深入地进行英语学习。然而语法涉及知识点较多,而且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较差,知识分布十分零散。这就导致学生对语法的掌握不够深入,而且极其容易遗忘。传统的语法教学比较枯燥,学生上课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此现状,笔者曾在英语语法教学中采用了思维导图,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定语从句是贯穿于整个高中英语的重要考点,也是难点之一,其知识点比较广,而且分布在各本教材之中,仅仅在课本学习时顺带进行语法讲解远远不能达到语法学习的要求,因为语法学习周期越长,学生越容易遗忘,甚至出现记混的现象。学生很难通过零散的知识对定语从句形成逻辑清晰的知识网络,因此学习效果不佳。笔者曾进行过思维导图法的试验,通过思维导图软件进行制作,得到了定语从句模板,在为学生讲解定语从句时,就依靠定语从句模板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加强记忆,学生通过图形更加清晰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对零散知识有了全局的认识。笔者在英语语法讲解中采用思维导图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原本枯燥的语法知识有了更浓的兴趣,并且有时还会提出富有创造力的见解,可见思维导图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语法知识。

2.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环节,对学生的词汇储备和语法理解都提出较高的要求,英语写作是高中生普遍表现较差的一个部分。尽管不少学生拥有较大的词汇量和扎实的语法基础,但是写作时仍旧出现难以下笔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写作方法与技巧的缘故。大部分中小城市虽然对学生英语读写能力更加看重,但是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表现仍然欠佳。

笔者在教学中曾遇到一个关于公园是否该收费的话题作文,学生关于这篇作文的完成情况普遍较差,因此笔者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讲解了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这种以讨论为主的话题作文难点在于讨论观点的总结上,由于题目较为开放,学生不仅要组织语言、控制语法,而且要从辩论的角度进行写作,这无疑增加了写作困难。笔者以如下图所示的思维导图为学生讲解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学生掌握情况良好,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写作水平有明显提升。

3.在英语讨论中的应用

英语讨论是英语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可以提高对英文的应用能力。教师应当多以英语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并善于借助思维导图记录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英语课本中有时会提供一些较好的辩论题目,有利于课堂讨论的展开。例如,一个较好的辩论题目为科学项目中哪个分支项目对社会最重要。这个辩论问题是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度偏大,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当尽量改变辩论题目的表述方式,这样有利于英语讨论的展开,否则学生对辩题的态度会过分被动。

通过改变问题的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重要意义。英语讨论不同于普通的英语交流,它更看重对话双方的思维逻辑性,因此教师应当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做出指引,以具体的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并准确地表达出来。教师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逻辑性,能够使学生更善于利用英语思维进行缜密的思考,从而使英语能力得以提升。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法是被西方广泛承认的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教育方法,英语教学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及时地改变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广泛的实践和总结,将思维导图和英语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使枯燥乏味的英语教学环节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的陈旧认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英语辩论题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互动教学 教学相长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师生交往、沟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本文从小学英语课堂开展互动教学有效的策略方法人手进行简单的探讨和分析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础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在课堂中我更多的时间不是站在讲台上,而是走进学生中间,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物理距离缩短了,学生们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无形地缩短。课堂给学生们的感觉就是在和老师交流探讨,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二、利用主题图设置问题情境开展互动教学

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主题图,主题图在教材中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编者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安排绘制的。它是教材的“第二语言”,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但是,有的教师费尽心思查找各种各样的资料,却将唾手可得的课文主题图置之不理,舍近求远。

我在学习课文之前都要首先出示课文主题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利用学生对图产生的好奇心及新奇感来激发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看图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观察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What will you do in the future?(你将来想要做什么工作?)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Can you guess what they are talkingabout?And why?”(“看看图猜猜他们在谈论什么?为什么?”)有的学生说:“I think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jobs.Because I see a pilot in the picture.”(“我认为他们在谈论职业的事情,因为我看见主题图中有一个飞行员。”)还有的学生说:“I think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hobbies.Because they are all happy.”(“我认为他们在谈论兴趣爱好,因为我看见他们都很高兴。”)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插图,既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又激发了学生乐于表达、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放式教学环节引发学生思考互动

开放式教学,源于科恩(R.C.Cohn)1969年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同时,还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随机通达教学”和“情景性教学”――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剂”与“助产士”。

教师不应把主要精力局限于所教的内容上,而应注意学习者的心态(即情感与动机)变化。教育的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共享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养育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心理健康的人。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通常采用以下开放式教学策略。

1.设置开放式的问题

例如,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第28课Can you read and write?的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玉皇大帝举行一场游泳比赛来决定哪些动物能成为生肖动物。老鼠和猫骑在牛背上,快要到达终点的时候老鼠把猫踹到河水里,自己从牛背上跳下来赢得了第一名,牛获得了第二名。在学习这部分时候我给学生设置了如下的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at?If you are the cat what will you do?(你认为老鼠的品行是怎样的?如果你是猫你怎么做?)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wimming race?Is it fair orunfair?Why?(你认为举行游泳比赛来决定生肖动物公平吗?为什么?)

If you were the Jade Emperor what do you do to de- cide?(如果你是玉皇大帝你用什么方法决定哪些动物是生肖动物?)

这些开放式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产生了兴趣,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语言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这些开放式的问题也让课堂产生了真实的互动。学生在回答这些开放式的问题的同时还让其他学生产生了新的质疑,进而再次讨论,产生真正的语言交流,思维活跃。在讨论质疑中,学生学习了语言,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布置开放式作业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之间会产生差异。我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允许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作业内容。例如,在新授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1)给我发微信朗读课文。(2)抄写课文中较难的单词以及课文中的重c功能句。(3)围绕功能句进行自编对话。(4)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可自由地选择完成其中的一项或几项。这样,每个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

3.英语辩论融入英语互动课堂

英语辩论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课堂口语焦虑 大学英语辩论课 英语辩论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n Exploration of Speaking-in-class Anxiety in English Debate Class

——An Empirical Study o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Debate

SUN Tianfeng, DONG Wei

(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Shandong 264209)

Abstract Anxiety is contributing to the oral performance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a college English debate class, this study has investigated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peaking-in-class anxiety. Results reveal that foreign language medium, negative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s are the main factors. The study proposes some instructing method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s in college English debate class.

Key words speaking-in-class anxiety; college English debate class; instruction of English debate

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并顺应新时代对复合式英语拔尖人才的需求,强化高校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提高其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许多高校开设了英语辩论课这门通识课。然而在授课过程中,口语焦虑一直是阻碍学生运用英语进行顺畅辩论的一大障碍。鉴于此,本研究对英语辩论课上的口语焦虑因素进行了探究,力图为改善英语辩论课堂教学效果而提供借鉴。

1 课堂口语焦虑因素的研究回顾

焦虑是影响二语习得众多情感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焦虑有着不同的表征,其定情景焦虑(situation-specific anxiety)是一种产生于特定情景下的焦虑。外语焦虑概念是一种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和课堂外语学习相联系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综合体。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焦虑既可以促进外语习得也可以削弱外语学习的效果。

外语学习中焦虑因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英语国家。Horwitz (1986)等人首先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构建了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Young(1990)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对课堂口语活动中的焦虑因素进行了更为系统的分析。Mak 和White(1997)在研究中注意到在新西兰的二语学习环境下中国学生比其美国同学表现出更多的课堂口语焦虑。Jackson (2008)在中国环境下的研究同样发现中国学生在课堂英语会话中表现出了较大的焦虑。

焦虑在外语环境下对演讲者的影响更为显著。Scovel(1978:134)将外语学习环境下的演讲焦虑定义为“一种恐惧状态,一种隐约的胆怯心理”。Gregersen 等人的研究显示焦虑和外语口语表现之间存在某种负相关关系。张梅英和赵焕茹(2003)对中国学生的英语演讲焦虑状态、原因和对策进行了定性的研究。金双军和杨小刚(2011)运用英语演讲自评表对中国学生英语演讲焦虑做了实证性了研究。

辩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演讲活动,具有更强的互动性、思辨性和攻击性。辩论过程中因对手和自身产生的焦虑对演讲者的口语表现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外语媒介下的辩论活动无疑增加了外语辩说者的焦虑。而国内外针对外语辩论活动中的焦虑研究却甚少。基于此,本文对大学英语辩论课堂中的焦虑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研究意义在于进一步推动高校复合式英语拔尖人才的培养,为英语辩论课堂教学的设计和评估进行有益的探索。

2 英语辩论课堂的口语焦虑实证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国内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一、二年级的68名学生(男生20名,女生48名)。他们参加一学期的大学通识课程“英语辩论技巧与演练”的学习。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学习英语的时间、英语水平等。第二部分由Horwitz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组成,共包括30项,采用Likert五点量尺记分,题目设计从“完全不相符” 到 “完全相符” 五个选项,总分为30-150,负性条目赋值为“1、2、3、4、5”,正性条目反向赋分,得分越高,英语辩论焦虑程度就越高。在授课过程中,研究者对课堂辩论进行了录像和记录,并安排教师进行了学生访谈。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内部一致性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该研究的实验全过程为期16周,前测阶段为1周,授课培训阶段为15周,后测阶段为1周。所有课堂辩论题目均来自“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辩论赛的题目,并由三位老师严格按照评判标准对学生表现进行打分,成绩取平均分。培训阶段的教材使用Gary Rybold编订的《英语辩论教程》。课堂上的英语辩论演练模拟议会制辩论形式,每个辩题组由正反两双组成,每组两位成员。指导教师担任辩论主席并计时组织安排发言,其他同学充当评委和观众的角色。辩论结束后由指导教师针对辩手表现进行点评。

3 英语辩论课堂口语焦虑因素分析及教学指导启示

本研究在对68名受试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对学生课堂英语辩论表现的录像观察和课下访谈后,发现如下五个主要因素常常引起学生口语辩论过程中的焦虑。

(1)对外语作为辩论发言媒介的焦虑。研究结果表明65%的同学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用英语发言向来不自信,有时甚至感到尴尬,更不用说用英语辩论了。如果换用汉语辩论,会轻松很多。”尽管外语课堂上母语的使用在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中始终备受争议,该研究的发现支持了Cook和Turnbull的观点“允许学生适当地使用母语可以降低课堂口语焦虑,因为这样会增加其自信,进而鼓励其多发言。” 但随着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自信度的建立和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允许学生使用母语的数量应逐渐减少。

(2)对辩论中对峙场景恐惧的焦虑。研究发现过度关注演讲观众对演讲者的表现会增强成演讲者的口语焦虑程度。在英语辩论这种充满语言对抗性的特殊演讲活动中,该研究中43%的同学认为“辩论对手的实力和观众对自己表现的反应会增加自己的演讲焦虑。” 因此,指导教师在安排学生分组辩论时,应尽量掌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辩论能力的均衡性,同时在辩论现场也应尽量维持学生观众的观摩秩序。

(3)对发言准备时间不足的焦虑。该研究中32.5%的学生报告造成他们口语焦虑的一个因素是没有被给予适度的等待时间。Tsui(2001,12.4)在研究课堂互动时发现“等待时间不足是导致学生回答不积极的重要因素。” 在英语辩论是一个对语言、认知、和心理都有高度要求的演讲过程。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英语辩论演练是给予学生充分的等待时间有益于降低学生口语焦虑。然而本研究还发现过长的等待时间也会增加焦虑,长久的站立或长时间被动提问回应所产生的焦虑同样不容忽视。

(4)对教师当堂点评及同伴互评的焦虑。来自教师和同伴的及时反馈对英语口语表现的积极作用已被证实。然而本研究发现31%的学生报告当他们在英语辩论时被同伴纠正或想到所犯的语言错误会被老师用来评析教学,其口语焦虑便会增加。因此,教师关注学生的口语流畅性比过多关注语言的准确性更有助于增加其口语的自信度。除此之外,教师过多的讲解从而限制学生的发言会降低学生口语发言的信心和积极性。

(5)消极的自我评价带来的口语焦虑。该研究中24%的学生报告在辩论过程中会认为其他同学的英语发音、流畅性、思辨性都好于自己,从而失去发言的信心,产生焦虑。学生在英语辩论过程中的消极自我评价是导致其口语焦虑的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鉴于此,教师在英语辩论课堂上不仅应对学生的语言要求给予重视,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耐心给予鼓励,努力提供更为安心、舒适、无焦虑的环境,引导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辩论。

4 结语

英语辩论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演讲活动。在这一对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心理能力都提出了较大挑战的口语活动中,焦虑对演说者口语表现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如何克服导致课堂口语焦虑的因素成为摆在英语辩论授课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造成口语焦虑的主要因素,建议在课堂上针对这些因素采用相应的教学指导,进而改善英语辩论课堂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威海)教研基金资助项目B2012018

参考文献

[1] Cook, V., Using the firs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1.57(3):402-423.

[2] Gregersen, T., To err is human: a reminder to teachers of language-anxious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3.36:25-32.

[3] Scovel, T., The effect of affection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 review of the anxiety research. Language Learning,1978.28(1):129-142.

英语辩论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 口语能力 模仿 辩论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大纲(2004年)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是,由于现行中小学英语教育体制、传统英语教学法、不良的语言习惯以及四、六级英语统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滞后,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脱节,直接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人戏称现代的大学生所学的英语都是哑巴英语。这种现象在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中尤为突出。

1 理工科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差的原因

一方面,相对文史专业学生来说,理工科专业学生中女生数量少,而女生的口语总体上比男生的口语强,这使得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男生们在“说”英语的过程中缺乏了“榜样”的带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异性,男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欲不强,这也间接阻碍了他们口语能力的提高。

由于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注重思考怎么去“做”,而文史类的学生注重如何去“说”。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强,而文史类学生则表现为“能言善辩”。这一点可以说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总体上不如文史专业学生的根本原因。

2 提高理工科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几种方法

2.1 通过激励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可经常就课文内容提问。在文史类的班上提问时,只要问题一说出来,就马上有不少的学生举手,而在理工专业班上提问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举手。在这种情况下,就以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这样很多学生就会冲着平时分来举手回答问题。正如小学课堂上一样,对于口语表达得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而对于那些表达得较差的学生,除了纠正他的发音外,还应给予更多的鼓励。

2.2 通过简单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

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不如文史类专业的学生活跃,为活跃课堂气氛,可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游戏,以达到让学生“开口”的目的。笔者曾设计过这么一个游戏: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将自己想对其他同学说的话写在一张纸条上,具体内容可以是向某某同学提问,也可以对某某同学说出心里话,当然这些内容得尽量用英语写,实在不能用英语表达的可在英语中加入中文。老师念出每一张纸条,然后让相关的同学用英语回答纸条上的问题。通过这种简单的游戏,全班的同学都可以主动地“开口”说英语了。

当然除了做一些简单的游戏,还可以让几个胆大的学生表演简短的小品,其目的就是为了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2.3 图片引导学生“开口”

通过以上的两种方式,学生就不再觉得难以开口了。现在的问题是开口说什么,这可以通过图片来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比如,笔者曾经将一张画有一片绿叶的图片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就这片绿叶展开想象说一、两句话。

第一位学生说:This is a green leaf!第二位学生说:Spring is coming!第三位学生说:Spring is full of hope!第四位学生说:That is a youthful season of the year!从一片绿叶出发,学生相继想到了春天、希望、朝气蓬勃的季节……如此平时不爱开口说英语的学生也逐渐开始表达自己的想象了。

当然,如果是能抓住学生的爱好,把学生平时喜欢的、熟悉的图片挂出来,让学生“看图说话”,那效果会更好。比如,把某个足球明星的照片挂出来,让学生就这张照片说几句话。

2.4 通过模仿说英语

以上的三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喜欢说英语。这当然还不够,最后一点是还要说得准。这可以通过模仿来实现。

教师事先可播放一段英文电影,让学生在看电影的同时将电影中的对白迅速记下来,然后在课堂上模仿。笔者曾将《泰坦尼克号》原版电影中的男女主人翁的对白在课堂上播放,每播放完一段就停下来,结果很多学生都想模仿其中的情节。在模仿情节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他们也模仿了英语口语的发音。

除了模仿电影情节外,还可以教学生唱一些英文歌曲,并鼓励喜欢唱歌的学生在课堂上唱英文歌曲。这样,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学生的口语发音就越来越准确了。

2.5 开展英文辩论

针对理工科专业学生善于逻辑思维的特点,可在适当的时候安排一些简单辩论题目让学生用英语辩论。当然,这种方法仅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在给学生提出辩论的主题后,再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正方,另一组为反方。首先是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评判谁胜谁负。当然辩论时双方必须举出有利的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时,教师可作为辩论主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总结

口语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教师应该根据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口语课上的英语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参加其中,教师应该避免出现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局面,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辩论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作业;中学;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49

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有益的延伸部分──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然而,“传统英语作业”仅仅停留在“对课堂的强化”的层面上,存在着众多弊端,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的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造成学生厌学的心理。新课程改革提倡通过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又提出: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以,教师要改革传统的作业方式,创设一些新颖多变、富有创意的课外作业,增强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

一、反思“传统英语作业”的弊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中学英语教育,尤其是山区中学的英语教育存在着不少的误区:一方面,我们高举教改大旗,绞尽脑汁地探求和实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我们的课外作业仍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过去应试教育的旧模式。具体表现在:

1. 机械抄写过多,记忆任务过重,作业内容缺乏创意

现阶段,中学英语作业形式较单一乏味,机械练习较多,学生自由选择少,个人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成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别差异。教师习惯于仅仅把课外作业当作课堂教学的拾漏补缺,布置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较多,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心理。

2. 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求知需要

每个学生受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限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互不相同。因此,“一刀切”“一锅煮”“齐步走”的作业必然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透”。

3. 作业内容缺乏启智性,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教学的灵魂,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率的、能够适应各种挑战的精神和意识。传统的课外作业向学生提出了理想化、格式化的题目,学生进行机械模仿,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新型英语作业的设计策略

新课程提倡“突出学生主题,尊重个体差异”的基本理念。它指出,课程的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新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学科知识必须通过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逐步转化。因此,它的设计应力求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促使学生灵活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通过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针对传统作业的缺陷,新型英语作业的设计应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作业形式要开放

(1)趣味型作业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做事比较随意,缺乏恒心。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懂童心、有爱心,精心设计每次课外作业,想尽办法让玩为学习开路、积累、创新、巩固,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出色地完成作业。

(2)辩论型作业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将作业设计成辩论题,让学生任选正方或反方,先写辩论稿,然后进行辩论。这样,学生在撰写辩论稿时会反复阅读,理解所学内容,同时会主动积极去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以达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胆量、口才、应变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所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巩固。

(3)实践型作业

语言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所学内容实用价值的深刻认识,布置实践型作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努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内容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应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

中学英语的课外作业不是为了个别人的发展度身定做的,它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可根据教学目标为每课的教学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A,B,C三种层次的作业。A作业是创意性作业,则重于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已学知识的灵活运用,适合优秀生和英语学习积极性较强的学生。C作业侧重于简单模仿、跟读、抄写的作业,让困难生也有“够一够吃到果子”的机会。B作业介于A和C之间,适合中等程度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中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往往会迎难而上。

3. 作业内容应能够启迪智慧,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外作业是学生创新的又一园地。好的作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主动思考,开拓创新。例如:为了让学生记住be(am,is,are)的人称使用,可让学生把它编成绕口令。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英语辩论题目范文第6篇

语言是人类“表达和接收思想”的工具,它所体现的那种泛意识形态的信息交流具体到英语实践上的应用,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英语互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让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实际就是让学生形成英语素质,在某种意义上这些都告诫英语课堂要全面注重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呢?

第一,在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英语教学中,要树立人本主义教育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发展人的个性,开发其潜能。教师切不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教学中,要严守主体教育理论,要以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灵活运用英语为目的,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协调地统一起来,使学生高效地学好英语。

第二,在英语教学中,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在课堂。课堂的所有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输入和输出,通过读、听、给予学生的部分活动称为“输入”,学生以说、写方式产出的部分活动称为“输出”。按照认知规律,课堂上的输入、输出活动还可以分为“粗略输入精细输入训练式输出交际式输出”。传统教学环节中,往往只有“精细输入”和“训练式输出”两个环节,忽视了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输灌。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四环节”输入、输出的渐进方式,反映在课堂上的过程即为表象呈现、深入呈现、操做演练、产生效应。

第三,在英语教学中,要向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要素质。

一堂成功的外语课就是看教师是否让学生置身于运用语言的环境中去。如果说上课时老师要准备一桶水的话,那么外语课堂上教师就要准备一池水,并把学生“拉下水”。课堂素质化要求外语教学能达到一定的境界,即让学生在欢愉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由“学会”到“学好”到“会学”,让学生学习产生质的飞跃,也是培养终生学习能力的要求。这就要依赖于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环境不仅包括课堂的布置、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更着重体现在“用语言做事情”。

课前会话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课堂教学活动环节,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舞台,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课前会话应注意要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和梯度性。会话的形式是多样的,常使用的有Pair Work与Group Work。会话题材由学生自行决定,会话内容由同学自行编造,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从简单的生活题材到综合性再到专题性,从模拟性到运用再到创新,阶梯式训练。例如:教七年级时,从简单的生活话题和结合课本所学的内容,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教八年级时就进入综合题材,比如打电话、道歉、问路、谈论兴趣爱好等。到九年级时就进入更详细、更具体的专题内容,一般由老师指定,学生自行创设。每一节课都安排两组进行会话表演。会话要求:(1)题材必须由自己选择和编造。(2)语音要清晰,语句要通顺、自然。(3)表演要生动、形象,配合默契,并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启发性。(4)声音适度,会话连贯。(5)在上课之前务必准备好,并将题目写在黑板上。 会话表演结束后,老师还要对会话作简单的点评,并给他们打一个分数,把分数和题目登入设制好的表格内。这样一来可以跟踪学生的口语成绩,二来能引起他们高度重视和激发他们不断进取。教学中,也可以引发话题或挑起争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辩论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又能使学生调动一切积极手段去再现知识、选词、组句、构成篇章等,更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放式课堂讨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率很高,此类活动不是以话题引出讨论,而是由讨论引出不同的决定。这类讨论应尽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推理、判断,作出不同的决定。课堂分组辩论和开放式讨论较适用于高年级。教学特别强调过程管理,它是一门科学,既控制着过程,又依赖于过程的优化组合。

英语辩论题目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专业英语;课程改革;课程实践;应用创新人才

为了提高工程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1-3],天津理工大学着重对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对原有培养计划中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授课对象为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该课程是在第三学年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共计32学时,2个学分。

一、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欠明确

英语是在国际交往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交流工具,其普及性体现在各个领域,国际上近90%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且各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也多采用英文印刷出版。原培养计划中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其教学内容一般仅涉及专业英语文献或课文的阅读与翻译,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在专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2.教学手段单一

以往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多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且理论教学较多,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互动环节较少,即使有也多是教师让学生阅读或翻译文献或课文,其实质仍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另外,学生对于课本中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存在不理解、看不懂、不想学的情况,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用翻译软件学习此课程就可以了,上述情况导致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资源较少

以往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资源较少,多是选择本专业或相关的专业英语教材,也有选择期刊上专业领域的英文文献作为教学资源的,但总体上讲资源类别过少,只是单一的纸质版内容,仍然没有脱离开课本。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只能在阅读、翻译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但是在听、说、读、写、交流、应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的训练很少甚至没有,依然是“哑巴英语”。

4.考核与教学评价欠合理

以往的专业英语课程结课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指定内容,学生进行中译英的翻译,然后由教师打分,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结课翻译成绩按比例组成;另一种是由教师出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按比例组成。这两种方式都是一种“笔头”的考核方式,没有对学生听、说、读、写、应变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是一种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对于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往是由学生给教师打分,教师是无法看到学生对自己的详细评价结果,只是知道一个最终的等级。因此这样的评价方式引发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时间多是期中或期末,课程没有结束,因此学生的评价存在着一定的不准确性,且有的学生因顾虑到期末的成绩会在评价时不很客观;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无法知道学生的真实、详细的评价与建议,不利于课程的改进与提高。

二、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方案

鉴于以往工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多方面不足,为了提高大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听、说、读、写、译、应变、交流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天津理工大学提出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方案。

1.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本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工业工程领域专业英语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则是重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与水平,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4-5]。改革后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使专业英语教学由过去以培养学生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翻译能力为主转变为在提高阅读、翻译能力的同时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加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

2.丰富教学手段

改革后的专业英语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搭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平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实际水平有重点地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还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准备情况,自主选择进行英语辩论、演讲的时间,同班级的学生可分期分批地进行,灵活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教师讲授部分改革后的专业英语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环节只占很小的比例。教师选用本学科有代表性的英文文献进行课堂讲授与翻译,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领域专业英语知识,并主要讲授如何进行英文科技文献的翻译、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用英语宣读论文及进行论文答辩的基本技巧等知识,即教师讲授的是一些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机械地教如何阅读、翻译英文文献。

(2)学生实践部分学生实践部分包括模拟辩论和个人简历制作与演讲。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了锻炼学生听、说、应变、交流等英语综合能力,教学改革中增加了学生模拟辩论的环节。将班内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由学生根据身边的热点问题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辩论题目,如“大学毕业后就业、考研、出国哪个更好?”。

此类模拟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投入,在完成课堂练习的同时提高了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写作、听、说、应变、交流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本科生,本课程授课结束时也意味着他们即将迈入大学四年级,随之而来的就是为就业四处奔波,其中有些同学希望进入外资企业工作,而一份好的英文简历则是他们进入理想单位的敲门砖。因此,如何制作一份能真实反映自己特长、又富有特色的英文简历就成了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课程讲授中增加了关于英文简历写作的相关内容,并将学生个人简历制作及演讲成绩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使学生在完成考核的同时发现自己并弥补的不足之处,增强自信心,为就业提前做好了准备工作。

3.扩展教学资源

(1)选择合适的教材本课程选用了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材,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教材难度适中,覆盖了工业工程领域主要专业知识内容,能满足工业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使学生的阅读、发音、朗读、翻译等多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应用多媒体视听资料在选择英文纸质材料之外,课程中还采用了多媒体视听资源,如“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视频录像。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激发了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提升。

4.改革考核与教学评价机制

(1)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后,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生翻译教师指定的英文资料(翻译后约1000个汉字);另一个就是学生自己准备英文简历并进行演讲,时间为3分钟。在进行成绩评定时,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出勤、课上翻译、课堂辩论),结课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包括资料翻译和简历演讲,其中资料翻译占结课成绩的40%,演讲占结课成绩的60%)。结课成绩中:资料翻译的成绩评定要考虑工作量是否达标(30%)和翻译的语言准确性、流畅性(70%);演讲的成绩评定要考虑学生准备充分性(40%)、语言流畅性(40%)、富有特色(20%)。

(2)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在课程结束后,在不记名的前提下,学生向教师提交个人意见与建议作为对教师的评价。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免除学生的顾虑,充分发挥学生的评议权,让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真实地了解课程进行中各环节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为教师进行后续的课程改革提供素材与方向。

三、课程实践与改革的效果

通过课程实践与改革,工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重点加强了听、说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纪律良好、出勤率高,学生踊跃参与课堂讨论、辩论与演讲,课下知识交流较多,课外作业按时完成。在授课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教材、视听资料与课堂互动环节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训练提高自己在专业领域听、说、读、写、译、应变、交流等多方面的英语综合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四、总结与展望

专业英语的课程改革与实践虽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地改革与实践[6-7],笔者根据实践及学生的意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课时

在教学计划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专业英语的课时,如由32学时增加到48学时,以此来增加互动环节的课时。

2.丰富教学资源

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增加多媒体视听资料的运用比例,进一步加强学生听、说能力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水平。

3.进一步完善互动环节

可以考虑组织晋级辩论赛,并由各组最佳辩手组成两个精英队进行精英辩论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田朝霞.“英语演讲”课在中国高校的本土化研讨———其课程性质与基本教学观[J].中国外语教育,2013(2):34-40.

[3]潘澜澜,慕光宇,潘颖,等.CDIO理念下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装备制造技术,2015(12):212-214.

[4]邢青松,李斐.面向经济发展需求的工业工程人才创新培养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3-18.

[5]朱民杰.在地方高校开设英语演讲课程的实证研究—以韶关学院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40-144.

[6]蔡华健.高校英语演讲技能训练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基于地方院校第二课堂的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3(10):57-58.

英语辩论题目范文第8篇

一、问卷调查概况

本研究将合作性学习方法应用于《旅游学概论》双语课程教学中,并通过问卷对合作性学习方法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进行调查,以期提高合作性学习方法的应用效果。

研究中使用的合作性学习方法包括讨论会、辩论、发言卡和小组探讨。具体实施的过程为:由授课教师结合课程相关内容设计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讨论。每次讨论过程结束后,请学生填写问卷,即对同一班级开展多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评价两部分。问卷中采用量表法,对每一陈述有完全同意、比较同意、同意、稍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对应5、4、3、2、1。此次参与调查的对象为我校旅游管理专业2012级的学生,最终获取问卷52份,其中女生44人,所占比例为84.6%,男生8人,所占比例为15.4%。

二、合作性学习方法总体认同程度评价

从问题1和问题2的回答来看,学生对合作性学习方法的认同程度较高,评价均值分别为3.92和4.04。其中,约96%的学生对问题1持明显认同,100%的学生对问题2持明显认同。

表1  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总体认同程度

编号

问题

完全

同意

比较

同意

同意

稍不

同意

评价

均值

愿意以这种学习方法完成课程的学习

29%

38%

29%

4%

3.92

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非常好的方法

35%

35%

30%

---

4.04

(说明:问卷回答情况显示,无学生勾选“完全不同意”选项,表2、表3同。)

三、合作性学习方法应用方式评价

对应用方式的评价中,学生对问题5评价均值较低,约44%的学生对完全由教师确定专题讨论题目稍不同意。对于其他各问题,学生认同程度在90%以上,且评价均值都大于3.8。

依据评价结果,可以对合作性学习方法应用方式作出初步的总结。具体来说,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专题设计上应注重专业与社会的互动性,同时专题讨论的题目不完全由教师确定。整个讨论过程应围绕题目展开,避免出现闲聊情况。合作过程中各成员应友好协作,并主动完成所承担任务。以上环节能否规范实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合作性学习方法的成功运用。

表2  学生对各环节认同比例

编号

问题

完全

同意

比较

同意

同意

稍不

同意

评价均值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了指导、促进作用,而不是灌输

31%

40%

29%

---

4.02

专题的设计应注重专业与社会的互动性

42%

35%

19%

4%

4.15

完全由教师确定专题讨论的题目

14%

15%

27%

44%

2.98

整个讨论切题

21%

40%

37%

2%

3.81

主动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

33%

23%

37%

7%

3.81

各成员之间友好协作

46%

37%

17%

---

4.29

四、合作性学习方法应用效果评价

1.总体评价。学生对应用效果的总体评价较高,各问题评价均值都大于3.9。其中,100%的学生认为语言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认同比例最高;其次为知识的获得、应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同意的比例为98%;最后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意的比例为96%。从评价均值来看,除自学能力的均值低于4分,其他各项评价均值都大于4。

表3  学生对教学效果认同比例

编号

问题

完全

同意

比较

同意

同意

稍不

同意

评价均值

合作学习有利于知识获得和知识面扩大

35%

51%

12%

2%

4.20

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42%

39%

15%

4%

4.19

提高了应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9%

50%

19%

2%

4.06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1%

48%

21%

---

4.10

提高了自学能力

27%

42%

29%

2%

3.94

增强了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37%

38%

25%

---

4.12

2.讨论会效果评价。讨论会方法(Round Robin)是指每个成员都参加并发言的讨论会。这是一种头脑风暴技巧,使用过程中学生们产生想法,但不阐释、解释、评价或质疑这些想法。成员们只是用一个单词、短语或简短的陈述去回应问题。讨论小组规模为4-6人,讨论时间为5-15分钟。对于讨论会方法,学生在自学能力方面的认同比例约为92%,其他各效果的认同比例均达到100%。评价均值方面,低于4分的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其他各项能力的均值都高于4分。

3.辩论效果评价。辩论方法(Critical Debate)是指每个学生都选择与他们观点相反的议题,然后组成小组讨论,并与反方小组开展辩论。小组规模可以是4-6人或者8-12人,讨论时间为1-2小时。受课堂时间限制,此方法运用过程中,将时间限定为20-30分钟。辩论效果的认同比例显示,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提高方面的认同比例都为100%。在知识获得、应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方面,学生认同比例为92%。在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学生的认同比例为91%。从评价均值来看,低于4分的为知识的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

4.发言卡效果评价。发言卡方法(Talking Chips)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次发言时需投1个标记,这个标记可以是卡片、扑克等。小组规模为4-6人,讨论时间为10-20分钟。这一方法可以在规定小组成员发言次数的前提下,保证小组成员的平等参与。对于该方法,学生在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认同比例为93%。对其他各项能力提高的认同比例均达到100%。评价均值显示,各项问题的评价结果均高于4分。

5.小组探讨效果评价。小组探讨(Think-Pair-Share)由指导者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几分钟,然后要求学生与合作者分享自己的想法。小组规模为2人,讨论时间为5-15分钟。该方法可以被视作整个课堂讨论前的“热身”。学生对小组探讨效果的认同比例最高,各项效果均达到100%。在评价均值方面,除自学能力均值低于4分外,其他各项均高于4分。

6.各方法效果比较。从总体上来说,各方法运用后产生的教学效果良好,不过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认同比例来看,学生对小组探讨认同度最高,各项问题的认同比例均达到100%;其次为讨论会和发言卡,学生仅对一项问题的认同比例低于100%。再次为辩论,学生对其中三项问题的认同比例均低于100%。就总体评价均值来说,发言卡的效果最好,学生对各项问题的评价结果均高于4分;其次为小组探讨和讨论会,分别有一项和两项问题的的评价均值低于4分;再次为辩论,有四项问题的评价均值低于4分。综合认同比例和总体评价均值两方面,我们认为发言卡、小组探讨和讨论会三种方法的效果稍高于辩论方法。

五、结语

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双语课程教学尤其重要。本研究将四种合作性学习方法运用到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方法都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从四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来看,发言卡、小组探讨和讨论会三种方法的效果稍高于辩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