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长城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理解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好处。
3.学会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4.学会计算历史年代。
教学重点: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秦始皇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秦朝历史的资料,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介绍文字和照片、秦统一的措施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搜集。
2.战国七雄分布图、 秦始皇简介。
3.秦始皇为统一全国所做的措施。有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焚书坑儒等历史故事。
导入语: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的伟大的国度――中国。 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国家――秦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秦朝,去领略他的魅力。
师:在学习这节课之前,老师想做个小调查,大家知道L城吗?
生回答:知道.
师:看来大家都知道长城,长城就是秦朝的时候最先修建的,那么谁能说说你们见过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生自由回答:如我在书上见过,长城蜿蜒盘旋,雄伟壮观等。
师:看来每个同学对长城的描述,看法都不一样,老师这有一个关于长城的小短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欣赏有关兵马俑,长城的小短片。
师:“大家看了如此整齐排列,雄伟壮观的兵马俑和蜿蜒万里的长城有没有感想或者问题?
生:自由回答,如长城是谁修建的、长城的作用是什么等。
师:大家有这么多问题,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这节课,相信学习完这节课之后大家的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板书课题)
2 、既然咱们今天要学习秦国的统一,那么让咱们来看看国家统一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
秦未统一之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板书:七国割据)
3、那么当时百姓们所处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把书中的四个漫画。编成了一个小故事,下面请同学来表演一下。(学生表演)。
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统一有什么好处?不统一行不行?你能从书中第32页的故事和大家的模拟表演中得到答案吗?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
师:如(统一结束了常年的战争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而安定的社会才能够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不统一是不行的。)
4、把书翻到33页。自由读后 讲解(课件)。引出百姓生活穷苦(板书:民不聊生)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什么叫“第一个”。怎样理解“多民族”和“统一”的意义。(分小组讨论)
师:第一个就是最开始的一个、史无前例的一个。意义是知道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了。
5、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更好的巩固新生的政权,他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板书:进行改革)下面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秦统一的措施,与小组成员分享一下,组长把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讨论完毕后组长进行汇报,下面讨论开始。
师:第一组你们收拾到了什么?好的,看来同学们可真没少下功夫收集到这么多资料,真棒!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资料,咱们来一起看一下,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做了那些贡献。(课件)
一、政治方面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
2他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官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3同时他还制定严密的法令,颁布《秦律》,用法律约束百姓。
二、军事方面
1、修建长城、抵抗外来侵略。(课件)。
2、修驰道。统一车轨,方便交通,以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供应。
三、经济方面:
1、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收税。
2、统一货币。使用秦半两钱。
3、统一计量单位,包括重量、长度等。
四、文化方面:
1、下令小篆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课件)。
3、兴办学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师:既然秦始皇为统一全国做了这么多措施,那么就让咱们来分小组选择一项内容(文字、货币、度量、道路等)讨论统一的意义有多大。生:(分小组自由讨论)派代表发言。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看来统一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能看出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暴君。(板书:残暴专职)
讲解:前文看到的兵马俑就是秦始皇前后耗费四十年的时间。共用70多万人建造的,皇陵建成之后他把所有工匠及工人全部杀害。连同兵马俑一起用来陪葬。从这个方面也能看出当时的帝王是多么的腐朽、迷信。
师:由于修建长城、兵马俑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加上秦始皇收取大量的税收,当时百姓们就流传了一个打油诗咱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课件)由于秦始皇的专治与残暴,秦朝不久就被了。
6、秦始皇的统一,使中国结束了连绵不断的战争。由于没有战争,人们的生活安定,社会财富可以积累,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秦始皇还有另外一面,即他是一个非常残暴的统治者。
7、 师:你眼中的秦始皇,是怎么样的,大家可以讨论一下。(课件)
生:自由说心中的秦始皇的好与坏。
师:看来大家对秦始皇的褒贬不一。虽然秦始皇非常的残暴与专职,但是秦始皇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贡献最大的伟大君王。
布置作业:最后让咱把书翻到31页一起来起读一下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课件)这首歌就作为今天的作业回去多读几次。
秦朝只经历了15年就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汉朝,那么汉朝又有什么有意思的人物和故事呢,让我们回去收集一下,下节课继续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课文的导入恰恰是一堂成功课堂的关键。我认为紧紧抓住上课伊始的几分钟,便抓住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教《蘑菇该奖给谁》这篇课文时,我先利用网络教学出示动画课件。课件的内容是一个兔妈妈手里拿着个大蘑菇,在想:蘑菇该奖给谁呢?此后随着动画演示课文,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用网络中有趣的动画导入,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画画面,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再比如学习《长城》一课,运用网络技术搜集、展示八达岭长城背景图,同时播放《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提问学生“看到这气势磅礴的长城,听着铿锵有力的歌声,有何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文重点,进而提炼出本课的主题:长城的“奇”在何处?雄伟壮丽的八达岭画面,铿锵有力的歌曲,不仅巧妙地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而且也巧妙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入所学内容。
二、激发思维,培养理解能力
网络教学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的优越性。我们平时教学中使用的课件一般都是图文并茂,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思维,使得他们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草原的早晨》中要求学生理解“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这句话。对于生长在平原的孩子来说,是很难见到草原的。更想象不到铺满新绿的草原是什么样子,因此我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先建立网络平台搜集草原的图片请学生欣赏草原的美景,再请学生观看草原上羊儿漫步,骏马奔驰的场面,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由静变动。体会“醒来了”的拟人写法,想象草原一下子热闹起来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如,在教学《翠鸟》一文时,学生对“翠鸟贴着水面疾飞”这个句子不理解。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在大屏幕上展现了“宽阔的水面和生长茂盛的芦苇,一只翠鸟从远方飞来落在苇竿上。这时,一条小鱼在水中机灵地游动,说时迟,那时快。站在苇竿上的翠鸟展开翅膀,双脚蹬开苇竿,闪电般地叼起小鱼,飞向远方”的场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翠鸟的动作,使他们了解到翠鸟是贴着水面飞的,而且飞行速度极快,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翠鸟贴着水面疾飞”这个重点句。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教学,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养成。
三、拓展思维,发展学生语言
一、让教师们都能用上多媒体进行教学
1.学校要通过考核机制让教师愿意用多媒体
心动决定行动。在多媒体出现之初,由于好奇,每位教师都迫不及待地要尝试一下,但是好奇心的保鲜期是短暂的。如何保持和强化教师对多媒体的热情,学校责无旁贷。学校可以因势利导,修改制定新的教师业务考核机制,以横竖两条线强化对课堂教学的引领和考核:横线指备课组,竖线指教研组。教研组和备课组在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和分周工作安排时都必须体现对多媒体的重视,学校教务处要强化检查督促;具体实施要教务处牵头,督促教研组、备课组层层落实,定期听课和随机听课相结合;教务处还要定期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是口头了解,可以是全班学生也可以是随机抽取学生。学校检查和调查的结果,要通过学校例会和校园网站及时公布,并且按照既定方案及时跟进相应的奖惩。通过以上横竖两线结合和师生双管齐下,多媒体的利用率必将大大提高。
2.学校要通过资源共享让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每课的课件都要由教师们亲手制作,再加上历史课件经常涉及历史地图和形势图、历史人物的音像视频材料,其工作量之大、技术要求之高,必将使许多教师望而却步。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同时,要做好现成的网络资源的推介和本校教师自制课件的收集整理和共享。现成的网络资源如学科网、亿库网、百度文库等,有的网站需要注册并充值的,如学科网等,学校可以代为充值,免费为教师们提供及时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学校教务处要以教研组为单位,至少提前一周收集本组教师下一周所有课时的课件(杜绝直接下载应付),共享在校园网站上,便于本组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反馈和取长补短。事实证明,只要教师能够占有较为充分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就能够重新受到青睐。
二、让多媒体教学实现效益最大化
课堂教学效益,指单位时间内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生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多媒体能够提高教学效益,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前提
运用多媒体是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任何教学时段和教学手段中都不能被忽视。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出发,为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落实三维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流程,其间包含教学理念的渗透、师生活动的设计、学习情境的预设、思维碰撞的激发,以及对学生的引导、点拨、纠错、评价和激励等。教学设计的这些功能,无论多么完美的教学课件都无法完全替代。
2.突出重点和破解难点是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关键
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多媒体的优势毋容置疑。但是,有的课件在这方面却大打折扣。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本课的重点是“废分封立郡县”,难点是中央集权制的概念。但是,一节课下来,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回忆起“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修长城”、“开灵渠”等内容,但是唯独对“废分封立郡县”和“中央集权制”印象模糊。制作课件时对重难点的处理严重失当:“废分封立郡县”只是用“重点”两个字突出,“中央集权制”的概念根本没有显示,而其他教学内容却丰富多彩,如用视频呈现“修长城”、“开灵渠”,用图片呈现“车同轨、书同文”等。实践证明,实物、视频、录音、图片和文字等,在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方面是由强到弱的,其中相同类型的材料出现的频率越多,对学生的吸引力越强。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制作课件要紧紧围绕重难点,巧妙构思。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自学辅导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94-02
1 前言
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图片、动画、声音等于一体,带来生动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听讲兴趣。多媒体还可以展示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扩大书本内容和课堂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恚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爱上小学语文这门课程,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这门课程中的有效应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和质量,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2 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现阶段的小学生主体是00后,他们是伴随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代,对信息技术有着较强的兴趣和操作能力。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制作有趣的课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小学生年龄小,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意志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要一味追求画面效果,要充实内容,实现画面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小学生在对事物的认知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思维判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能够对事物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但是小学生思维能力还存在不足,对事物的抽象联系要建立在已知的事物上。因此,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要注重对小学生的技能培养,为小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给小学生的联想和思索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多进行学习结果的交流和讨论。
如在培养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时,可以将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的相关内容融入课件中。《大耳朵图图》这部动画片具有启发智力的作用,属于益智动画片,内容多以教育性内容为主,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可以达到启发的目的,让小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时候不断进行思考。教师根据动画内容进行引导,让小学生根据“图图”这个人物形象看到自己的形象,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进行行为可行性和不可行性的思考,从而对事物形成一定的判断能力,避免发生错误的行为。多媒体教学还要将学生的成长环境考虑在内,对于特殊的学生要特殊对待,总体上的教学还要通过多媒体向小学生展示世界的奇妙和深奥[1]。
3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上文已经提到小学生的现阶段特点,也说到要制定合理的课件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语文。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讨论这一教学方式。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长城》,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播放有关长城的视频,利用宏大的画面和震撼的音乐让学生领略长城的宏伟和壮观,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对课文的求知欲望、对长城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领略我国壮美的山河和文化古迹,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
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让学生理解长城建造的艰辛和伟大,在语言文字中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用多媒体播放震撼的画面增强了课堂效果,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加了内容的直观性。投影所展现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生的视野和情感,而且锻炼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投入自己真实的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而且年代的久远和语言的隔阂,因此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较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帮助改善这一情况,让小学生对古诗词拥有更高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忆江南》这首词的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先播放有关江南的视频,尤其是江南的春天,让学生体会江南春天的和煦和曼妙,侧耳倾听渔歌阵阵,细看那荡漾的水波和飘动的舟船;跟随杨柳依依去看江南春天的“风景旧曾谙”;等待日光西斜,看那好一幅“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笔墨画卷;捕捉江边江中只只野鸭感受“春来江水绿如蓝”;晚归的渔人,嬉笑的孩童,和那萦绕不愿散去的炊烟,怎能不忆江南?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和情感的升华,就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4 利用多媒体促进对句子和词义的理解
对句子和词义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扩大小学生的词汇量,是课文学习的基础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词汇往往蕴含丰富的含义和抽象的意义,这对知识有限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地表现出来,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词汇的意义。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中出现融洽、黄昏、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首先要让小学生会读这些词语,然后让他们翻阅字典、词典查阅这些字词的含义,再根据词义带入到语境中去体会。
就拿“春风拂面”这个词来说,原文是:“我虽然未见过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春风拂面”这个词的原义是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愉快、舒服。这里用来形容叶圣陶先生的批改带给作者的感觉,表达叶圣陶先生的和蔼可亲,让作者感到愉快和舒服,形容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教师要先让学生理解这个词原来的意义,再根据语境具体体会,可以举出相同的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并且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2]。
根据上文提到的对古诗词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样适用于古诗词中对句子和词义的教学和理解。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小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之后,他们就会主动进行探索。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对一切未知事物都充满兴趣,因此,他们会主动发现古诗词中和现代不一样的地方,不断思考和询问,从而提高对古诗词学习的渴望,而且可以加深对古诗词的记忆。
5 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写作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作文自学辅导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小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内容,让写作联系生活,在生活中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对作文的学习和写作兴趣。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创设写作的场景,丰富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创新和思维的发散,自觉组织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如“童年”这个题目的写作,每个学生都应拥有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一生最珍贵的美好回忆。当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以后,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发生的事,会想起那些年稚嫩的脸庞上洋溢的笑颜,会想起和小伙伴一起奔跑过的蓝天白云、躲过的猫猫;那些年品过的白雪微凉,看过的流水高山;那些年在父母怀里的肆意大笑,相守的曼妙时光;等等。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帮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每一分每一秒的幸福和欢乐,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去看去回想自己的童年,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情感。视频中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语言素材,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提高写作水平和技巧。
再如“我和我的祖国”的作文写作,这个题目的写作素材是很丰富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爱国情感的抒发。小学生用于这方面的词汇和语言相对来说是比较匮乏的,教师可以播放阅兵典礼让学生观看,因为每次的阅兵典礼开场语言都是妙语连珠、声情并茂且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气壮山河的气势。小学生通过观看阅兵典礼的视频,可以学习里面丰富的语言和各种语言技巧并吸收利用,提高自己的词汇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激情,陶冶情操和抒发感情,让他们在高昂的情绪里使用吸收的语言词汇,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激情。
对于写出的作文要给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点评。优秀的作文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借鉴写作技巧,积极改正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知道如何改正,对别人存在的问题学会如何避免。
6 实现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
语文自学课堂的学习单纯依靠多媒体展示有趣的内容是不够的,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应有的理论知识,因此还要使用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来说明课文内容,证明课文结论,但是还要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深入到字里行间中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这种感情和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是真实的存在,会记得很深刻。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把遇到的生字词标出来,由教师统一讲解。还要对每句话进行分析,掌握用到的修辞手法,并且对于课文涉及的内容自己进行验证,增加对科学探知的渴望[3]。
多媒体虽然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但是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借助传统的黑板教学,可以让学生眼前一亮,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黑板的使用可以用来板书课文的结构,一点儿一点儿板书出来,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一步步引导和渐进,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浅到深,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7 总结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课堂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有很大帮助,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思维的发散能力。多媒体使课堂内容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和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延梅.让多媒体巧妙走进小学语文自学辅导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11):48.
[2]李丽萍.小学语文自学辅导课堂中多媒体的巧妙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s1):126.
[3]施福娣.如何让多媒体巧妙走进小学语文自学辅导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7):103-104.
一、启情导入
1.出示带背景音乐的长城图片。
2.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为什么说长城是雄伟的?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长城》齐读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方砖、间隔、屯兵、堡垒、打仗、扶手、智慧、气魄、望口。
(1)自读。(2)指名正音。(3)指名领读。(4)开火车读词语。(5)交流预习情况:关于这些词语你还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纸条展示。
3.汇报: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
三、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大意
1.课文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的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指名读,读出感情,全班读。
2.提问: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学生谈一谈。
3.全班再来齐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教师归纳总结。――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到课文里找一找课文中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四、再读课文,学生默读、汇报,学习具体内容
第一自然节: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板书远景,长、弯)
引导学生抓住“远看”“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观察的位置以及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雄伟的气魄。体会比喻手法的好处)
2.列数字“一万三千多里”的作用。
第二自然节(建筑材料、作比较、军事作用、形态)
1.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板书近景,高大坚固)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2.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动手找一找。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这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学生找一找。
(1)结合第一、二自然节你有什么发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呢?(从远到近)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三自然节自由读。
1.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这时你会想起什么呢?
3.“多少劳动人民……”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请学生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说说在这里使用这组关联词语的好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气读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吗?指导读第三自然节。
4.(过渡)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于是作者忍不住赞叹到“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的意思是?去掉这个词语再读这个句子,学生谈感受。
(过渡)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气魄雄伟的建筑,你自豪吗?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读读课文最后这个句子吧。
五、反馈整体
一、文本解读要多关注言语表达,少纠缠文本内容
潘新和老师针对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阅读课往往专注于文本讲了什么,要么在人文上深挖洞,要么满足于紧张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对文本表达方式,诸如文本语言的特色、谋篇布局、句式标点以及遣词炼字等方面的重视与挖掘的普遍现象,特指出:阅读活动首要的和根本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优秀读物的“秘妙”。这句话虽简短,但含义却很深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敏锐地捕捉到文本表达的“秘妙”,在设计时要依据文本的表达特点,设计出致力于学生“言”“意”兼得的预设程序,课堂上真正让学生在学习文本表达方式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
我曾经组织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集体备课,就有不少教师说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描述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宏伟,教师应该在课前将各景点的描写文句制成优美的课件,课堂上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欣赏、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美丽,从而激发学生对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的行径的痛恨。在课堂上教师对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思路是找出描写圆明园过去辉煌和宏伟――采用各种方式边朗读第三自然段边欣赏优美的课件――引导学生谈圆明园的感受。可想而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是非语文的能力,至于学生口中的“圆明园真大呀”“圆明园要是存在的话,我一定去游览”“修建圆明园的建造师真了不起”……这样的话在美术课、在观看任何风光片后也都会说出 的。
对此,我们进行了二度备课,备课之前,我对这节课中第三自然段的解读以及教学谈了我的看法: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不假,学习这段确实有助于帮助学生感悟圆明园的宏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但是我们所教的是语文课程,必须注意是否彰显了语文课程意识,即是否关注了语文课堂教学要发展儿童的言语智慧,在实践中享受精神生活,提升言语品质等目标。基于此,我详细谈了我对这一自然段的解读:第三自然段虽然罗列了众多景点,但绝不杂乱无章,那就是善于从对立面进行罗列,即建筑风格的大小相间、城乡结合、仿创并举、中西合璧;虽然大量的罗列,但是我们读起来不觉得唆,原因就是使用了不同组别的连词,如“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这种特殊的构段方式告诉学生,要将抽象的语文知识极为巧妙地渗透融入到具体的情境和文字中去,促进学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对言语形式妙处的品味,真正把握言语形式的运用规律和技巧,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二、文本解读要聚焦学生的视域,无需彰显教师的精深
李海林先生说:“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的根本视域立场是学生,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所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要设“生”处地,换位思考,基于儿童的视角去定夺,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发展需要去权衡取舍,即多考虑教学目标的可达成度以及学生的可接受度。但恰恰相反,在很多公开课上,有不少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教学功力,显示自己的创造性,往往旁征博引,任意深挖,随意解读,使得教学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远离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往往是雾里看花,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著名特级教师朱瑛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老师教《长城》时,问学生:“你从课文中读出了什么?你对长城的感受是什么?”老师似乎不满足于学生所说的“伟大”“气魄雄伟”“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老师也谈了自己读了《长城》的感受,“我还读出了阻隔,长城隔开了中原与塞外,隔开了关内与关外,阻隔了中华文明前进的道路”。之后,老师还引导学生谈为什么修建长城,同时老师也出示了记载清朝康熙皇帝不修建长城的文字资料,大谈特谈不修长城的原因是为了“融合”。
这样的解读,完全出自教师一厢情愿,完全不遵从大家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共识。假如学生对于这种解读不理解,我看未必是坏事;因为一个四年级学生如果接受了关于“阻隔”与“融合”的理解,就会影响对长城体现中国文化魅力、体现中国劳动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认识,那样在孩子们的眼中长城可能就会是阻碍中国前进和发展的“罪证”。面对这样随意的文本解读,我们是否也隐隐约约感受到:正是我们的解读,将那些美好的东西,瞬间在一群十岁光景的孩子面前撕毁,这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因此,当教师深度解读文本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学生现在在哪里?他们将走向哪里?我们如何与学生一起走向那里?切不可苛求孩子在他们的童年里用一堂课读完本可以用一辈子去读的书,进而丧失读书的兴趣。
三、文本解读要从整体去考虑,不要对文本进行断章取义
文本解读时,面对丰厚而深刻的内容,必须从整体去考虑,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与特点,捕捉文本密妙,在这样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鉴别与取舍、整合与重构,实现问题和结构的优化,而不应对文本进行断章取义。
我听过不少人上《乡下人家》的公开课,也看到不少人写过的教学设计,有不少人将它当成写景的文章来讲或者设计。当我们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文章只有第一、二自然段有写景的成分,后面的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鸡群觅食、鸭群嬉戏、院落晚餐、夜听虫鸣等内容。因此,从整体上审视文章,这篇文章是描写乡下人家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生活情趣的生活散文。这样了解了其主要内容并非是描写景的,其主题思想也就不是赞景咏物,那在设计时就不能当作写景的文章来设计。
基于此,我在设计《乡下人家》的教学时,考虑到我的学生生活在农村这一现实,确立了以下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风景,了解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口头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 掌握生字新词,积累优美句子,边读书边想象画面;3. 体会拟人句式的表达效果,尝试表达运用;4. 初步感知作者将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的叙述方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侧重考虑学习目标的达成策略。下面我以达成“边读书边想画面”这一目标谈谈我的基本策略:出示关键词句,要求学生将每个自然段当作一幅画进行想象并口头描述画面内容:出示乡下身边常见现象的词语,要求学生将六个画面形成一幅完整的大画面进行想象描述;最后体会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说的,什么现象是独特的、迷人的。
这儿真美
【教学目标】
1.能用一定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运用比喻、先总述后分述等写作手法把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写清楚,写具体。
3.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4.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教学重点】抓住这个地方的风景怎么优美,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把景物写具体;能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把这个地方的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能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欣赏图文,导入新课
1.课件一: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其中横贯我国北方的长城规模更为宏大,东西相距长达一万余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它好像一条长龙,翻阅巍巍的群山,穿过茫茫的草原,跨越法瀚的沙漠,奔入苍茫的大海。由于万里长城气势的雄伟,工程的艰巨,历史的悠久,不仅在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少有,即是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因此,它早已被列为世界的一人奇迹了。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2)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简短的话围绕“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一句,介绍了长城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世界罕见。
2.课件二:一进入黄山风景区,那第四绝“奇松”便来迎接我们。只见迎客松枝干有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叶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迎接旅行者的到来;陪客松则生机勃勃,似乎在陪同游客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而送客松枝干蟠曲,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同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真是太奇了!
(2)
(3)
(4)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2)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简短的话围绕“一进入黄山风景区,那第四绝‘奇松’便来迎接我们。”一句,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迎客松和送客松。
2.课件三:大海是那样的辽阔,一眼望不到边际;大海是那样的宽阔,拥抱了那么多的游人。我张开双臂,扑向了美丽蔚蓝的大海,顿时觉得心胸开阔。大海啊,你平静如镜,你又汹涌澎湃。那湛蓝的海面上随着微波泛起点点银光。我久久地站在海边,听着大海的声音,它在为我喧腾。这一切是那样的甜美。这时,我轻轻张开双臂,去拥抱大海。突然,我发现,在这甜美之中还蕴涵着几分苦涩。噢,原来是盐,那一粒粒的盐啊,是大海的结晶。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欣赏图片,阅读资料。
(2)小组交流,畅谈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简短的话抓住大海的主要特点进行介绍。
3.总结交流: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在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景色优美的地方。这节习作课的主题就是:这儿真美(板书:这儿真美)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有顺序观察的能力,为写作中按一定的顺序有层次的写话作好铺垫。】
二、了解习作内容。
1.课件出示秋景图,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介绍一下图上的内容。
2.导入课题:公园、果园、田野,小河……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发现了吗?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吧!
3.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的身边景色优美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能说出为什么喜欢?
三、审题指导。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2.小组交流,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儿真美”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美景,把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来,借此烘托出人物的心情。这个地方可以是公园、田野、果园、小河等,写的时候要写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抓住特点,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5)
(6)
(7)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写一处景物,要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四、思路导航。
1.小组交流:如何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呢?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要想让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就要发现美的眼睛去仔细的去观察,选材时注意抓住美景的特点,围绕一个意思去写。(板书: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3.范例分析一。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自由阅读,思考:这段话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话围绕“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这一意思进行细致描写。
4.范例分析二。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1)自由阅读,思考:这段话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话围绕“小城的公园更美”这一意思进行细致描写。
5.怎样围绕一个意思,介绍我们周围的景物,表现出“这儿真美”?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例如:我们写操场后面的小花园,可以抓住“小花园真美”这一特点,按照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写,写的时候展开丰富的想象,适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设计意图: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是中低年级习作起步的基本要求,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想象、积累比较,让孩子体会到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五、技法点拨。
1.
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1)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2)本单元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①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作者就抓住鱼的各种样子,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说明“鱼好看极了”。《海滨小城》作者围绕“小城的街道也很美”写了看到的“沥青大路”,听到的“咯吱咯吱的声音”,感觉到“好像踩在沙滩上”。由上可知,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才能突出景物的特点,因此,观察和感受美景时还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感觉,有动有静的写景,才能让人读来身临其境。(板书: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同样的风景,观察的时间不同,角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比如,同是山,有的是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描写的时候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独特之美。】
2.
注重积累,把握顺序。
(1)在细致观察,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修辞的基础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吗?(我们还要注重积累,精心排序,才能生动而有条不紊地表达。)
(2)本单元课文中,作者是怎样精心排序,生动而有条不紊地进行表达的?
①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按照“海水—海底—海岛”方位变化顺序写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美丽的小兴安岭》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我们写景时还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由静到动等顺序观察。(板书:注重积累,把握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景物描写一定要有顺序,有了顺序文章才有条理。因此观察时要认真,不能东看一眼,西瞧一下,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至下,或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也可以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注意动静结合。】
3.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1)如何让文章写得细致传神?(文章写得细致传神还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修辞。)
(2)如何细致观察呢?
①用舌头尝。用舌头尝一尝水果、食品等滋味,能分辨出酸甜苦辣的味道。
②用手摸感觉。用手摸一摸,用触觉感受事物的性状如何。
③用口问。在观察事物中,要边观察边问,有时要追根求源,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才能获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
④用脑子想。要勤思善想,把观察到的事物、景物,进行分析、联想、推测……这样就能把事物写透彻,写生动逼真。
(16)
(18)
(3)本单元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修辞的?
①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作者写了太阳时用了一个比喻句“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这句话把阳光比作利剑,写出了阳光穿过树梢,驱散浓雾照在草地上的样子。“利剑”一样的太阳光写出了夏天阳光的耀眼,运用了比喻句后,句子显得更加具体、形象。因此,我们在习作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板书: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则需要借助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同时还需要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这样,文章才会有光彩,才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六、佳作引路。
1.出示范文。
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春天,天气清新明朗,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花坛里的小草探出小脑袋,嫩绿嫩绿的。远看,一个个花坛就像披着一件件浅绿色的外衣。花盆里的花儿,不甘落后,赶集似的聚拢来。蝴蝶在盛开的花丛中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一棵棵粗壮的大树挺立在校园四周,
它们抽枝吐叶,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说:“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得努力了呀!”
夏天,树木郁郁葱葱,绿树成荫。同学们在树荫下读书、休息、做游戏,
清凉极了。听,校园里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欢声笑语,整个校园生机盎然。
秋天,花坛里的开得正旺,一朵朵花儿形态各异,
五颜六色,把校园打扮得更加美丽。树上的叶子有的黄了,一阵秋风吹来,一片片黄叶就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同学们追逐着落叶,笑啊,跳啊……
多么活泼,多么可爱啊!
冬天,风呼呼地刮着。四季常绿的松树、柏树依然傲然挺立。梅花、水仙花灿烂地开放着,似乎在告诉我们:
冬天来了,春天就快到了!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很美,能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我们感到无比幸福!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1)范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2)为了使文章写得细致传神,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了哪些修辞
?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开篇点题,说明“
我们”
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2)结尾用“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很美”来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篇末点题。
(3)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自然段采用的是“中心句在段首”的构段方法,
通过小草、花儿、蝴蝶、大树、小鸟等表现出“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
花坛里的小草探出小脑袋,嫩绿嫩绿的。(拟人)
远看,一个个花坛就像披着一件件浅绿色的外衣。(比喻)
花盆里的花儿,不甘落后,赶集似的聚拢来。(拟人)
蝴蝶在盛开的花丛中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拟人)
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说:“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得努力了呀!”
(拟人)
春天,天气清新明朗,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心句)
(4)总评:作者按照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围绕校园很“美丽”这一特点来写作,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作者能留心观察自己的学校并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作。文中还能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值得我们学习。
5.总结交流:通过比较,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注重积累,把握顺序;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七、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如: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一段话的开头空两格。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
六、品读欣赏。
1.小组同学互读互听,欣赏别人介绍的美景。
2.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小作者读习作,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欣赏美景。
七、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抄在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习作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发现的美景。】
板书设计:
这儿真美
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注重积累,把握顺序
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发现身边有许多美丽迷人的风景奇观、名胜古迹,使学生明白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不可能一个一个去介绍,引导学生在习作前先选择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景物,这就解决了习作“写什么”的问题。通过课文片段的分析,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在习作前要确定自己的描写顺序。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1引言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属于技术性和实践性都特别强的一门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运行原理。由于该课程涵盖面广,既涉及到电子电路的知识,又涉及到数字逻辑以及汇编语言类的知识等,而且内容复杂,概念抽象,直观感差,从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笔者认为需要一套完善的教学过程,才能保证学生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从而建立起系统级的整机概念。
2多样化的理论教学
2.1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有效结合
由于本课程概念抽象,内容复杂,信息量大,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课堂内容根本无法有效的灌输给学生,所以笔者制作了符合教材内容和有利于课堂互动的多媒体课件,除了POW-ERPOINT文件,还有CAI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形式可以将计算机内部构造和抽象的工作过程形象的演示出来,比如在讲授指令的执行过程的时候,通过CAI课件的演示,可以完整的展示出计算机中各种信息的流动过程,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虽然课件有生动形象,展示的信息量大等优点,但课件也不能完全代替板书,比如在讲解定点乘法运算时,由于计算机的运算方法是通过分析手算过程得出的,所以首先在黑板上把例题的手算过程写出来,分析手算过程的特点,如果用计算机实现会遇到哪些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等等,从而引出计算机进行定点乘法运算的方法,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机进行乘法运算的过程,而且可以分步对比黑板上的手算过程,有利于帮助大家掌握计算机进行乘法运算的方法[1]。
2.2类比法与对比法结合
由于课程内容抽象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得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比如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一个工厂,那么运算器可以比作生产车间,控制器可以比作生产科输入设备可以比作供应科,输出设备可以比作销售科,存储器可以比作仓库,亦或是控制器比喻为人的大脑,存储器中的存储单元可以比作有编号的抽屉等等[2]。另外,在适当的环节应该对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总结,比如时钟周期、工作周期和总线周期,三个周期的概念比较相似但所表示的时间段是不同的,时钟周期是CPU内部一次数据通路传送操作所用的时间;而总线周期指的是经过总线传送一次数据所用的时间,通常包含若干时钟周期;工作周期指的是指令周期的一个操作阶段,可以包含多个总线周期[3]。
2.3课堂良好互动
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性,笔者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比如讲到显示器的时候,会先让学生由显示器联想问题,诸如平时见到的显示器都有哪些类型,购买显示器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参数指标,显示器怎么显示字符,怎么显示图形等等一系列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逐一对这些问题讲解。
2.4任务驱动法
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我通常给在每次下课的时候布置下一次课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后布置书面作业以及调查作业,比如让同学们去市场上去做相应调查,CPU的发展状况,性能,速率,品牌,总线、显示器等,然后对调查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并形成总结。这样会让学生对各个功能部件有更深入的认识。
2.5利用教学网站实现课下互动
由于课时有限,除了课堂上完善的教学过程,还要鼓励学生课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比如说笔者创建了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教学网站,可以实现答疑、提交作业、批改作业以及在线测试等等。
3硬件实现和软件模拟相结合的实验方式
3.1硬件实现
对于基础实验部分,包括寄存器实验、运算器实验、存储器EM实验等,由天惶公司的THTJZ-2型实验箱来完成,通过寄存器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模型机中各种寄存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控制方法;运算器实验可以使学生对运算器的工作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主存储器EM实验,可以使了解程序存储器EM的读写原理以及控制方法。通过基础实验项目,对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4]。
3.2软件模拟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长期以来学时的紧缺成为该科目的主要矛盾。学校即使能做到“人手一机”,也不可能让学生把实验设备带出实验室。“软件模拟”是指无硬件的情况下,只利用THTJZ-2型实验软件输入、修改程序,汇编成机器码,由软件控制程序实现单指令执行、单微指令执行、全速执行、设置断点,并可以在软件上观察指令或微指令执行过程中数据的走向、各控制信号的状态、各寄存器的值。
4教学效果分析
以上的教学方法已经应用到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整机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在实验期间,所学知识在现场得到了实践,方便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计算机设计和工作的基本原理,同时以上教学经验和方法也得到同专业其他教师的认可,提高了本身的专业技能和研究水平,无论是对本校教学质量提升还是对兄弟院校同专业的教学均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袁春风,黄宜华等.”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群建设实践.计算机教育2010(13).
[3]白中英,戴志涛.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