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穷人的续写

穷人的续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穷人的续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穷人的续写范文第1篇

——续写《稻草人》

2008、9、3

叶圣陶描写的稻草人,眼看着主人的?稼遭受虫害后,非常难过和痛心,禁不住低头伤心地哭泣、落泪。

故事并没有完结,后来发生的事情更富有一些传奇色彩。稻草人悲痛的哭声和一串串的眼泪感动了土地。土地?神问稻草人为什么哭得?由诵模康静萑怂担褐魅艘簧?嘣侄嗄眩?衲晔?ナ粘缮?罹突崂?眩??轮魅四昀象w弱经受不起折磨而绝望!

土地被稻草人忠诚和善良的品质所感动,即答应帮助稻草人,便叫稻草人闭上眼睛。只听见呼的一声,稻草人就地变成一棵粗壮的大榕树。

穷人的续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概括写 扩充写 评价写 动情写

从心理学讲,读是输入过程,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连段构篇的方式方法,学习各种表达方法,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练习写作。那么,如何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实践总结了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归纳性的概括写

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列提纲和小标题等项要求是高年级阅读中重要的能力。我们翻开小学高年级语文书,课后练习中就有很多项这样的练习。如:《黄河象》、《詹天佑》要求列出简要提纲;《梅花魂》课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写出课文写了几件小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英雄雨来》两篇课文则要求给每一部分列小标题。我们往往认为这些就是对学生阅读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殊不知这更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渗透和培养。因为,这需要学生用词要准确地表达内容的意思,语言要简练、不罗嗦重复,抓重点,语句要连贯完整等。另外,学生通过列提纲,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其实就是在学习作者如何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认清了读与写存在着这样密切的关系,可以使我们训练目标就更加明确,指导就有的放矢。

对课文进行批注也是读中学写的一种方式。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批注是阅读感悟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让学生写出自己对词句、标点的理解,写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将学生的思考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读、想、写有机结合。

二、扩充性的具体写

(一)古译今文想象写

这样的练写一般用在古诗文翻译成现代文的练习。如我们引领学生领略了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繁花似锦的春景,感受了到张继《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孤独寂寞,气愤于林升《题临安邸》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之时,感动于陆游《示儿》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至死不变的爱国情那一瞬,我们不妨可以让学生把诗歌描绘的景象与意境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想象与写作的能力。

(二)续写结尾想象写

有些文章的结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学完课文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续写结尾。如《穷人》一课,当学生感受到桑拿和渔夫为了他人宁可自己受苦的高尚情操之后,我继续引导: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这样,激发学生续写兴趣,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三)挖掘空白想象写

有些文章,内容跳跃很大,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空白点,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写。如《母亲的纯净水》一文,文章中这样写道:后来,她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给她灌的凉白开。也有同学故意问她:“里面装的是凉白开吗?”她说是。再后来,她考上了大学,毕业以后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这里,时空跨度很大,一下子就到了她上大学。那在她上大学之前这一段时间,她是怎样对待“穷”的态度呢?我设置了这样的一段练习:

春游时,同学们吃着各种各样的小吃和饮料,而她只能吃妈妈给她准备的凉馒头和白开水,她( );

放学了,同学们骑着自行车,甚至有的同学坐着小轿车回家,而她背着书包步行时,她( );

班上漂亮女同学穿着各种各样时髦的衣服,而她却只能穿着妈妈给她做的那件花格衬衫时,她( )。

这样,让学生通过想象各种情境下女孩的心理和做法,来感受女孩对待穷的态度,从而深化正确认识穷并不可耻,是一种需要改变的一种生活状态,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根据情境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写作能力。

有些文章。主要表现人物美好心灵及品质。我们可以结合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想像写人物心理活动来写,从而加深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悟。如《唯一的听众》一文中,出现了三次描写老妇人平静的神态之处,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练写: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 );

听了老人的话,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总是很平静地望着我,她会想( );

当我能奏出真正的音乐,全力以赴地演奏,老人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又在想( )。

这三处想,把老妇人的善解人意、良苦用心、真诚帮助他人的美好精神展现出来。同时,练习了人物心理描写与神态动作要一致。

有的文章中,学生日常常见的事物没有写出来,而让学生想象这些事物的样子并写出来有助于理解课文。如北京宣武一师附小的罗兰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在引导学生感受青年画的小鱼栩栩如生时,并没有用到多媒体视频或图片,而是让学生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小鱼的样子,自己画出来。(即描写出来)。学生写的生动有趣。这既感受到了青年的画技高超,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

三、情感喷发处的动情写

俗话说:“情动而辞发。”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当师生都处于情感激动不吐不快时,我们可以安排小练笔。如:在教学《示儿》与《题临安邸》两首古诗时,通过介绍当时南宋的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资料,又对比陆游、岳飞、辛弃疾等爱国人士和南宋统治者花天酒地,不问国事的昏庸腐败,特别是当学生看到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图片时,学生对当时统治者的蔑视与憎恨油然而生,此时我让学生写出:你想对南宋统治者说些什么?这既使学生体会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练习了写话。

四、升华认识性的评价写

高年级需要学生初步具备评价文章中人物的形象。如《穷人》、《母亲》、《母亲的纯净水》等文章,都要求学生评价人物,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出是对文中的人物评价。

参考文献:

穷人的续写范文第3篇

一、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

一是平时生字词的听、写。生字词是写作、交流的最基本组成要素,扎实掌握生字词,有了砖块才能砌成高楼;二是课文的读。思考问题前让学生去充分地读,在学生理解文本以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读,或者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字词形成句段、篇章,学生在对课文的篇章朗读中学习字词的使用方法,有助于学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巩固学习的知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由彼思己,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情感表达;三是优美文段及名言诗句的背诵。通过背诵,巩固记忆和加深理解,优美句段名言诗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那么写作、交流也就没有压力了。四是教导学生多从文本进行语言文字积累。现在网络、电视中出现大量不规范用词用语,学生很容易在生活中接触并被影响,而本镇学生家长大多顾及工作或知识水平有限没有给学生进行指导,此类不规范用语会影响学生理解能力的形成及良好情感的培养。

二、强调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言文字犹如一块块砖瓦,堆砌成文本的高楼大厦,那么语文学习的关键就是语言文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例如仿写、改写、续写、扩写和阅读感受等,都可以成为语言运用的训练点,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例如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穷人》中,我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了朗读,感受了“穷人”所处的环境,及解说了相关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的文段,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桑娜的勤劳善良和渔夫的豁达。第二课时留出半节课,向学生提问,究竟在桑娜拉开帐子说完“你瞧,他们在这里啦”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渔夫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不会再打桑娜?桑娜的心理又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的铺垫做一回作者进行续写,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及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情感的表达。又如在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时,讲到时光易逝,仿照课文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来写句子。开始时,学生都是呆愣着,这时我先开个头“写字时……”,学生都会想到笔,答出“日子从笔尖过去”,这样引导他们从生活实际去考虑,然后他们就会纷纷想到“玩耍时,日子从笑声中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电视画面中闪过去;……”仿写让学生既理解了朱自清对时间的匆匆的无奈与惋惜也理解了现实生活中时间的匆匆,不但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而且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三、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

穷人的续写范文第4篇

1.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

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绘画。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让学生根据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其将这些图画连贯地构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实验。我让学生运用从科学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操练。小语课文中安排了一些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如教学《我们的新朋友――电脑》一课后,我让学生在学校的微机上操练一下,并让他们把操作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教材中有些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为学生创造自由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展示学生的个性,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3.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发展归学生的个性

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回归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情节扩展式。如教学《我的战友》一文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的外表推想的内心活动。②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凡卡梦见了爷爷》。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学校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向学生提供一块展示自己独立见解和个性的园地。

4.冲破定势,训练学生个性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对《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习作时,可启发学生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在指导学生写《登草花山》这篇习作时,我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立意:①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②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努力”;③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5.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在作文教学中,要回归学生个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展现与众不同的个性。

从选材看,“换位”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爸爸和爷爷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从立意看,可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回归学生写作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我在指导学生写《生日》这篇习作时,先让学生自选体裁,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这样的立意缺乏“美”。后来经我的指导,学生有的写为爷爷、奶奶等长辈过生日,有的写为同学、老师过生日,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残疾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过生日。这时我引导学生将这些立意进行“比美”,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一个比一个美丽,一个比一个深刻。

6.学生自主评改作文,以突现个体的语言特点

穷人的续写范文第5篇

今天,有微微的风,淡淡的云,我也有时间去欣赏。

仰望天空,朵朵浮云,越飘越慢,淡淡的云影逐渐透明。云影轻轻拂过街道,掠过屋顶,仿佛要拭掉墙壁和屋顶上的污泥尘土,抹掉人们脸上的愁容。

我看到一片狭长的彩云,轻盈的飘动。它一半是鲜艳的红色,另一半是淡淡的灰色。细看去,那红灰相交之处,红中有灰,灰中有红,那么自然,那么和谐,相染相融。云,从来不是单一色调;云,从来不停止它的行程。飘流不息的云,千变万化的云,多么像那热烈而淡泊,灿烂而平凡的多姿多彩的人生。

那一片片,一缕缕的云,玫瑰色的,橙黄色的,桃红色的,粉红色的,镶着金边,裹着异彩,艳似彩虹。哦,云,那神奇绚丽的云,那如诗如梦的云, 你是多么美丽、多么迷人。

我欣赏云,也欣赏多姿多彩的人生!云因多姿而美丽,人生亦因多彩而美丽!

——你觉得它的结尾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云》——

“我欣赏云,也欣赏多姿多彩的人生!云因多姿而美丽,人生亦因多彩而美丽!”

抓住特点,由物及人,联想提升。

文海拾珠

《冬天里的温暖》

我今天是倒霉的,但更是幸运的。因为我由此懂得了:人生最怕的是没有一个好习惯,那样,坏习惯就会常常困扰着你。尽管今天寒风刺骨,但是我却得到了人间比太阳更温暖的真爱。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将不会再有寒冬!

由今天拓展到未来

文海拾珠

《穷人的风骨》

我意识到,我喜欢这样的父亲,

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

由一个人的品质推广到一类人的品质,即由一人拓展到一个群体

文海拾珠

例1: 一位年轻的厨师,能够创作出如此新颖而奇异的艺术品来,多么感人!看来,确实是行行出状元。我们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踏踏实实地工作,一定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萝卜花》

例2:当一个农民就那么容易吗?理想与现实之间并不是一步之隔,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提高自己。于是,我又背起了书包,昂着头,挺着胸,大踏步地走进了校园。——《我的农夫梦》

分析原因,揭示规律

扣住叙事中的某一方面,找到它与同类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的东西,就此议论开去。这样就会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分析原因,揭示规律 ——规律是什么?

例1:啊!亲爱的哥哥,你牺牲得多么壮烈,又多么泰然!我明白了:你冒着猛烈的枪林弹雨,是为了保卫我们祖国的安宁;你不怕流血牺牲,是为了让祖国千家万户的亲人团圆。——《怀念》

例2:我爱画奔马,是因为它能给人以力量和鼓舞,是使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是因为它能唤起暂遭挫折的人去克服困难,使已经取得某些成功的人更加奋进。

我爱奔马,我爱画奔马,我更要当“奔马”!

——《我最喜爱画奔马》

文海拾珠

分析动机,揭示目的

分析动机,揭示目的 ——为了什么?(作者、人物)

事中人物的活动或者作者写作文章,总是带有一定动机的,深入分析这种动机,就可以明确人物的思想,深化文章的主题。

记叙文结尾感悟升华之五法

4、分析原因,揭示规律 。

1、抓住特点,由物及人。

3、由一人拓展到一个群体。

2、由今天拓展到未来。

点石成金

5、分析动机,揭示目的

阅读文章,根据它的内容,选择老师归纳的方法,尝试运用,为它们续写一个哲理结尾,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友情提示:如果你能借鉴并有意识的去用好老师归纳出的以上四种感悟提升之法,或许你的作文思路会得到些许开拓。

小试牛刀

海边拾贝

那是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到海边的沙滩上玩。

我尽情领略着大海给我带来的快乐。这大海妙极了:在海底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在岸边也隐藏着无数美丽的贝壳,你在这里发现了一枚,就会在不远的前面发现一枚更漂亮的,这样引着你不断向前寻找。

“一定要找到一枚书中所写的孔雀贝。”我对自己说,这也是我多年来的心愿。我在沙滩上找寻了许久还是没找到,我不禁失望的回过头,身后一连串歪歪斜斜的脚印跟着我, 我有些泄气了。

“大海是很喜欢跟人开玩笑的,他正在跟你捉迷藏呢。”不知何时,爸爸已站在我的身旁。

“大海和我捉迷藏?”对了,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再一次鼓起勇气,我又开始寻找起来。为了找到这枚贝壳,我已走了很远。

终于,我在一处浅滩上发现了它,正想伸手去拾,一个海浪打来,我急忙去抓,却只抓到一把泥沙。再抓起一把泥沙,啊!它正躺在泥沙中呢!

穷人的续写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课堂小练笔 切入设计

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小练笔设计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可是走进我们的小学语文常规课堂,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小练笔却并不多见。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作文就会出现“无病、无米之炊”的现象。再者说,课堂练笔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积累相关的阅读体验,真正做到读写结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课堂小练笔无疑是一种让学生获得方法的有效途径,而这种训练途径的关键就是要找好切入点。

那么,如何把握课堂小练笔的切入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补充课文留白,充实文本内容

有的文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父亲的内容几乎充满了整篇课文,而对地下的儿子的描写就显得比较空白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想象:36个小时,对于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熬过来的,他会想些什么?会不断地对自己和朋友说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还有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只重点对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发现了什么,假想到什么进行了比较具体的介绍,至于他是怎样对自己的假想进行论证的只作了简单的说明,如查阅资料,亲自考察,都是一带而过。我在教学时首先问同学们:你们说魏格纳对假想论证到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是不是很简单,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然后我让同学们把大家的发言归纳起来把课文写具体。这样更能表现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

二、透过文字表面,感受人物内心

有些课文,从文本内容表面看不到什么,但是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其实在文字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挖掘。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文章感人。仔细研读这一课,会发现课文中写小钱的两个相似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患了白血病,生命苍白,此时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透过文字背后,你想,他的内心会平静吗?生命垂危时,他有着对生命的渴求,他不愿意就此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可是又没有办法。后来,经过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帮助,小钱得救了,“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两处“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句子一样,但他的心情一样吗?是“静静地”的吗?此时他在想什么呢?我在此时设计的练笔,可以让学生走进小钱的内心,感受他复杂“静静地”的背后“不平静的”情感世界。

三、延伸想象空间,续写课文结尾

有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故事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的结尾:“桑娜拉上了帐子……”那么以后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这一家人的日子会过得怎样呢?我让学生续写故事。又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凡卡》的结尾,“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爷爷会收到他的信吗?凡卡悲惨的命运会就此结束吗?我让学生继续写下去。这样的续写小练笔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创作平台。

四、挖掘词语内涵,丰满人物形象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集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像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让学生在词语与语境的沟通中,深入理解内容,深切感受情感。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抓住“饱经风霜”来进行练笔:“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请你用几句话写出来。” 在习作实录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那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由此,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蕴涵和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还有效进行了具体叙述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读与写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以上只是教学中随机练笔的几种方法。总之,课堂处处是作文,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找准小练笔的切入点,适时适度的进行小练笔,即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持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05期

[2]《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叶圣陶/刘国正编著

[3]《中西教育史》 [海外中文图书] / 洪祥编著

[4]《教海漫记》[中国矿业出版社]/于永正著

穷人的续写范文第7篇

过去的试题,千般是虚词和实词的近义词选用。而2006年出现了句子(古诗文)、词组以及词合并在一起的选择判断题。例如天津卷第2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_____”,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_____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_____,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淀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淀 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聚 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聚精妙绝伦

[解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来是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这个意象的选择项是对的;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说经历过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比喻经过大风大浪,对于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就不足为怪了。再说“积淀”与“积聚”。积淀,既有积累,又有沉淀的意思;而积聚,是“积累”的意思。因此,民族精神只能用“积聚”搭配了。“精妙绝伦”与“完美无缺”:精妙绝伦,景致巧妙得没有能和它相比的了;完美无缺,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因此,用“完美无缺”形容杨柳青木版年画恰当。

[答案]c

二、“名句名篇默写”的新题

名句默写,一般出句、对句为常见题型,2005年开始出现了按照题干的内容要求默写名句的新题。请看全国卷I第13题的第(2)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咸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

[解析]这是要求根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题干填写名句。

[答案]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古代诗词鉴赏”的新题

从近年的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来看,一般以对唐诗宋词的赏析为主,而且以五言律诗或七言绝句居多,单首诗词为主。题型大多是问答题,不外乎从内容到艺术手法去设题,以两题或者三题为常见。今年湖南卷所选择的却是《红楼梦》中的诗,也没有具体的题目,只有“提示”语。如第14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从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妖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荚,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古代诗词鉴赏的开放性题型,它可能成为今后高考古代诗词鉴赏的一种趋势。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所谓的鉴赏只有高下之分,而没有错对之分。当然,这里的错、对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这样的开放性题型值得学习借鉴。另外,本文的“提示”暗示我们,要从两首诗中找出采用了何种艺术手法,描写了诗中的什么意象,表达了什么意境,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在下笔之前都需要读懂。

[答案]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四、“语言表达”的新题

“语言表达”题一般形式为“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重点考查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能力。从这类主观题来看,试题一般为:给某个消息拟导语、用限定字数来压缩语段或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意思、图文转换成文字表述等,前两年还出现了写对联、拟广告词、写串台词等形式。而2006年福建卷第17题别开生面,出现了这样的题型:

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

创造时尚的人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荚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答:____。

[解析]首先要注意答题的“提示”:“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此句中包含了三个信息。其一,“续写”只能接在该文的末尾;其二,作为“结尾”,应该是一个结句,要能够高度概括以上两节文字的意思的中心意思;第三,至于“画龙点睛”,则要求语言要言简意赅,切中主旨。

穷人的续写范文第8篇

一、灵活创新,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并非太多,但学生仍叫苦连天,感到非常厌烦和疲劳。这是为什么呢?从儿童心理学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单调重复的形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和疲劳现象。”原来那种单调的、乏味的抄抄写写,题海战术,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厌烦情绪,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认识事物,感性认识占主要地位;对事物的好恶,常带有浓厚的感彩。对于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常能自觉地去做,甚至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它能使一些非智力因素优化,能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但要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和学生接受知识、巩固知识的需要,而且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要,精心设计出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让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多样的作业,既不忽视机械记忆的作用,又注重意义记忆的培养,让学生用多种记忆方法,去自觉地在浓厚的兴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

二、多层次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能力的发展会受到限制。作为教师必须正视这种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作业设计也要有所侧重。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套餐式”“菜单式”等。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让他们在各自的层面上有所发展,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通常我会把作业设计成三类,A类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类题型相对难道要小些;C类题型则是巩固性的基础题,较为简单。如我在学《穷人》一文后,我设计了以下三类题,让学生选择一题:A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课文《穷人》。B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心中的”穷人”夫妇。C抄写本课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通过这样层次性的作业以达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的目标。

三、科学安排作业,遵循遗忘曲线规律

小学生70%的作业是为了加强记忆,巩固知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意志弱、易疲劳,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但要注意到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而且还要根据“遗忘是先快后慢”这一遗忘曲线所显示的规律,根据教学步骤和要求,把每课的作业肢解成若干个部分,科学地安排作业的时间,让小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分步完成,尽量做到“常常有作业,每次都能当堂完成。”让学生少做、勤做,及时加强记忆,以后反复再记,克服“学生闲时无事,忙时无暇”这一不良现象。

四、联系实际,注意作业的生活性

新课标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校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是链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校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加强生活体验、感悟、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简化难点,学用结合。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演员”“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参加班级、学校、家庭的各种活动等,积极为搭建“平台”,开展如讲故事、演讲、辩论、手抄报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活用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五、研究性设计,开发多元智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研究者。”同样,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探究”性习题,以便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放飞。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进行操作、探索,不但能开拓学生解题途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我设计这样一道研究性作业:你对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持什么观点,理由是什么?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我设计这样一道研究性作业:什么让晏子出使楚国获得成功,让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通过研究性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研究,挖掘自身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